信号维护规则技术标准.docx
- 文档编号:26624070
- 上传时间:2023-06-20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75.63KB
信号维护规则技术标准.docx
《信号维护规则技术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号维护规则技术标准.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号维护规则技术标准
信号维护规则-技术标准
1.0目的
本规则制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规范信号系统设备的维护管理。
2.0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武汉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信号系统设备。
3.0定义
无
4.0职责
负责信号系统维护过程和质量控制,确保信号系统正常运行。
5.0工作过程
5.1总则
5.1.1本标准适用于武汉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信号系统设备。
5.1.2运用中的信号设备,除必须达到本标准的各单项标准外,并须满足总则中有关的要求。
5.1.3信号系统设备所使用的器材和配件,必须是国家标准器材或总部技术部门统一要求的器材。
5.1.4所有信号设备的安装,均须符合安装标准图和设计图的要求。
5.1.5信号设备的联锁关系,必须与设计的联锁图表一致。
5.1.6信号设备机械室的供电电源均应有两路独立电源供电。
5.1.7信号设备的任何部分不得侵入规定的建筑接近限界:
5.1.8各种基础或支持物无影响强度的裂纹,安设稳固。
5.1.9各种信号设备的安装及机械部分,均应符合下列要求:
a)安装牢固,零件齐全,铆钉不活动,焊口无开焊;无影响机械强度或电气性能的裂纹、损伤。
b)螺丝口不滑扣,螺母需拧固,螺杆应伸出螺母外,最少与螺母平,弹簧垫圈等防松配件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开口销劈开角度应大于60度,两臂劈开角应基本一致。
c)机械活动部分,动作灵活,互不卡阻,旷动量不超限,弹簧弹力要适当,并起到应有的作用。
d)密贴调整杆、锁闭杆等各种连接杆的直径,因锈蚀磨耗的减少量不得超过1/10。
e)轴孔、销子孔、摩擦滑动面及调整用螺扣等,应保持清洁、油润、无锈。
f)各种冷、热压零件及机件中的按键不得活动和窜出。
5.1.10各种信号设备的电气特性,均应符合下列要求:
a)电气接点需清洁、压力适当、接触良好,接点片磨耗不得超过厚度的1/2;接点间保持规定的接点间隙;插接元器件的接触部分不锈蚀、不变形,作用良好。
b)用500V兆欧表测量电气器件的绝缘电阻不小于5MΩ。
5.1.11熔断器应安装牢固、接触良好,起到分级防护作用。
容量须符合设计规定。
无具体规定的情况下,其容量应为最大负荷电流的1.5-2倍。
对具有冗余功能的熔断器,当主熔丝断丝时,应能可靠地自动转换到副熔丝,且发出报警信息。
5.1.12各种表示灯或光带,应表示正确、易于辨别。
5.1.13各种轨旁设备须有良好的防尘、防潮、防水措施。
5.1.14信号设备室应有静电地板、空调及良好的密封、防尘措施,满足设备工作需要。
5.1.15设有加锁、加封装置的信号设备,均应加锁、加封或装设计数器。
5.2信号机
5.2.1通则
5.2.1.1信号机及表示器的设置位置和显示方向,应使接近的车辆容易辨认信号显示,并不致被误认为邻线的信号机。
信号机及表示器的显示,均应使其达到最远。
曲线上的信号机,应使接近的列车尽量不间断地看到显示(受地形地物限制的除外)。
5.2.1.2各种信号机及表示器应满足:
a)出站信号机不得小于400m;
b)调车信号机不得小于200m。
在地形、地物影响视线的地方,列车、调车、出站信号机的显示距离,在最坏条件下,不得小于200m。
5.2.2色灯信号机
5.2.2.1信号机的安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a)信号机柱直接安装在桥面水泥地面上,膨胀螺栓深度须大于100mm,打孔须做防水处理;信号机柱底板与地面的缝隙须密封。
b)设在轨旁的信号机,如有影响信号机稳固的因素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5.2.2.2同一机柱上的色灯信号机构,其安装位置应保证各灯显示方向一致。
5.2.2.3信号机构的灯室之间不应窜光,并不应室外光反射而造成错误显示。
5.2.2.4信号机构的光源应正确调整在透镜组的焦点上。
5.2.2.5机构门应密封良好,且开启灵活。
5.2.2.6机构的各种透镜、偏散镜不得有裂纹和影响显示的剥落。
5.2.2.7色灯信号机灯泡的端子电压为额定值的85%~95%(调车信号为75%~95%,容许信号为65%~85%)。
5.2.2.8信号机(含表示器)应加锁良好。
5.2.2.9双丝灯泡的自动转换装置,当主丝断丝后,应能自动转至副丝,有断丝报警功能的,应报警。
5.2.3信号灯泡
5.2.3.1信号灯泡的光电参数和最低寿命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灯泡型号
额定值
极限值
寿终光
通量
lm
最低
寿命
h
电压
V
功率
W
光通量
lm
最大功率
W
最小光
通量lm
TX12-25
12
25
285
27.5
242
218
1000
5.2.3.2信号灯泡符合下列要求时方准使用:
a)检验灯丝达到标准。
b)在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条件下,主灯丝经过2h,副灯丝经过lh的点灯试验良好。
5.2.3.3发现色灯信号机灯泡有下列任一情况时不准使用:
a)主、副灯丝同时点亮,或其中一根灯丝断丝。
b)灯泡漏气、冒白烟、内部变黑。
C)灯口歪斜、活动或焊口假焊。
5.2.4信号点灯及灯丝转换装置
5.2.4.1XDZ型多功能信号点灯装置当主灯丝断丝时,应能自动转换到副灯丝,转换时间小于0.1s。
当主灯丝或副灯丝断丝时,都应有断丝报警。
在环境温度-25℃~65℃,相对湿度90%(25℃)下应能可靠工作。
电气特性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型号
输入电压
范围(单
相50Hz
交流)V
额定
负载
输出电压波动
范围(在输入
电压范围内)
V
在最高输入电压下
输入输出
端子对地
绝缘点阻
MΩ
空载
电流
mA
冷丝冲
击电流
A
软启动
时间
s
XDZ-1G
176~253
12V、25W
DC10.7~11.9
<=16
<=6
0.05~0.2
>=25
5.2.4.2防雷元件作用良好。
5.3道岔转换与锁闭设备
5.3.1通则
5.3.1.1联锁道岔转换设备的安装应与道岔成方正,符合下列要求:
a)道岔转换设备应与单开道岔直股基本轨或直股延长线相平行,转辙机外壳纵侧面的两端与基本轨或中分线垂直距离的偏差,不大于10mm。
b)各种类型的道岔杆件均应与单开道岔直股基本轨或直股延长线、与双开对称道岔股道中分线相垂直,各杆件的两端与基本轨或中分线的垂直偏差:
普通道岔的密贴调整杆、表示杆、尖端杆应不大于20mm;分动外锁闭道岔中的各牵引点弯头连接杆、外锁闭装置的锁闭杆应不大于10mm。
c)各种道岔拉杆及外锁闭装置的锁闭杆,其水平方向的两端高低偏差应不大于5mm(以两基本轨工作面为基准)。
5.3.1.2密贴调整杆、各种动作拉杆及表示连接杆的螺纹牙形均应符合标准,且具有足够的强度。
密贴调整杆的螺母应有防松措施。
5.3.1.3转换设备中的各种传动拉杆、表示连接杆及导管等的螺纹部分的内、外调整余量应不少于10mm。
表示杆的销孔旷量应不大于0.5mm;其余部位的销孔旷量应不大于lmm。
5.3.1.4密贴调整杆动作时,其空动距离应在5mm以上。
5.3.1.5穿越轨底的各种物件,距轨底的净距离应大于10mm。
5.3.1.6单机牵引普通道岔,尖轨与基本轨间有4mm及其以上间隙时,道岔不能锁闭和信号不能开放。
5.3.1.7附有绝缘的密贴调整杆、角钢和带绝缘的销孔等,绝缘装设完整、性能良好。
5.3.1.8道岔表示电路中应采用反向电压不小于500V,正向电流不小于300mA的整流元件;三相交流转辙机表示电路中应采用反向电压不小于500V,正向电流不小于IA的整流元件,并经过老化测试筛选。
5.3.1.9各种类型的转辙机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a)能可靠地转换道岔。
在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后,将道岔锁闭在规定位置,并给出道岔位置的表示。
b)正常转换道岔时,保持联结装置应保证不发生挤切或挤脱。
当道岔被挤时,同一组道岔上的转辙机或转换锁闭器、密贴检查装置的表示接点必须断开。
c)安全接点应接触良好。
在插入手摇把或项钥匙时,安全接点应可靠断开,非经人工恢复不得接通电路。
d)齿轮装置的各齿轮啮合良好,传动不磨卡,无过大噪声。
e)整机密封性能良好,能有效防水、防尘。
手摇把孔和钥匙孔处不漏水,不进尘土,机内无积水、无粉尘及杂物。
各种零部件无锈蚀。
f)机内配线的接线片和接线端子的螺母无松脱、虚接和滑扣现象。
配线的绝缘层无损伤。
5.3.1.10道岔为60kg/m及其以上钢轨时,其转辙设备安装装置应采用125mm
80mm
12mm角钢。
5.3.2S700K型电动转辙机
5.3.2.1转辙机的电源开关锁通、断电源性能良好。
通电时,摇把挡板能有效阻挡摇把插入摇把齿轮;当切断开关时,摇把能顺利插入摇把齿轮。
电源一旦被切断,非经人工恢复不得接通电路;摇把齿轮的轴用挡圈无脱落现象。
5.3.2.2正常转换道岔时,滚珠丝杠动作平稳无噪声,摩擦联接器作用良好。
5.3.2.3转辙机上下两检测杆无张嘴和左右偏移现象,检测杆头部的叉形连接头销孔的磨损旷量不大于1mm。
5.3.2.4速动开关通、断电作用良好。
5.3.2.5转辙机动作电流不大于2A(54Ω),道岔因故不能转换到位时,电流一般不大于3A。
5.3.2.6转辙机内滚珠丝杆、动作杆、检测杆、齿轮组、锁闭块、操纵板等均应保持润滑,润滑材料应采用规定的油脂。
5.3.2.7检测杆的缺口调整应为指示标对准检测杆缺口标记两侧各1.5mm
0.5mm。
定、反位缺口均须按此规定调整。
5.3.2.8电动转辙机的主要技术特性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代号
(左/右装)
型号
动程mm
道岔动程mm
转换力N
工作电压V
动作电流
(单线电阻54Ω)
转换时间s
挤岔力kN
A60/A61
220/152
220
152
3000
~380
≤2
≤6.6
不可挤
5.3.2.9交流电动机应符合下列要求:
a)转子转动自如,无磨卡。
b)动作时无过大噪声。
其电器参数应符合表的要求。
额定电压
V
动作电流
A
额定功率
W
功率因数
转速
r/min
频率
Hz
绝缘等级
三相380
2
400
0.45
1350
50
B级
5.3.3外锁闭装置及安装装置
5.3.3.1外锁闭安装及安装装置的安装必须在线路道床水平、钢轨位置准确、轨距标准及尖轨宏观密贴等相关部位到达安装技术标准的条件下实施。
5.3.3.2外锁闭装置及安装装置应安装平顺,可动部分在道岔转换过程中动作平稳、灵活,无卡阻现象。
转辙机动作杆与弯头连接杆成一直线,并与钢轨垂直。
5.4轨道电路
5.4.1通则
5.4.1.1在规定的道床漏泄和分路电阻的条件下,满足轨道电路的一次调整;
5.4.1.2死区段的长度须小于各种车辆的轴距;
5.4.1.3分路响应时间和模糊区的长度不能影响ATC系统的正常工作;
5.4.1.4应满足规定的断轨检测要求;
5.4.1.5载频和频偏的选择必须满足信号系统自身的抗干扰要求,必须满足与车辆、电力牵引等电磁兼容性的要求,同时也必须满足不同信号系统的兼容性要求。
5.4.1.6应具有安全串口和/或继电器输出接口。
5.4.1.7应满足规定的绝缘破损检查的要求。
5.4.1.8必须满足单轨条牵引回流时的抗干扰要求。
5.4.250HZ相敏轨道电路
5.4.2.1一送一受相敏轨道电路(见图一)
5.4.2.2一送两受相敏轨道电路(见图二)
5.4.2.3调整状态时,轨道继电器轨道线圈上有效电压调整到:
5.4.2.4送电端的限流电阻不可调区段,道岔区段为:
16V~18V,直股区段为:
18V~20V。
5.4.2.5送电端的限流电阻可调区段,道岔区段16V,直股区段18V。
5.4.2.6用0.15Ω分路电阻线在轨道电路送、受电端轨面上分路时,分线盘上(含一送二受)残压不大于5V。
5.4.2.7轨道电路送、受电端变压器箱盒至钢轨的引接线电阻不大于0.1Ω。
5.4.2.8轨道继电器至轨道变压器间的电缆电阻不大于150Ω。
5.4.2.9在直流牵引区段,轨道电路送、受电端的限流电阻不得小于1/2。
为提高直流阻抗防止轨道变压器线圈磁饱和,限流电阻可全阻值串入。
图一:
一送一受50HZ相敏轨道电路
图二:
一送二受50HZ相敏轨道电路
5.5联锁
5.5.1通则
5.5.1.1联锁设备必须工作可靠并符合故障一安全原则。
5.5.1.2当外线任何一处发生断线或混线时,不能导致进路错误解锁、道岔错误转换以及信号机错误开放。
5.5.1.3当进路上的有关道岔开通位置不正确,道岔的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有4mm及其以上间隙),敌对进路未解锁或照查条件不符时,防护该进路的信号机不能开放。
5.5.1.4信号机开放后,与该进路有关的道岔应被锁闭,其敌对信号机不得开放。
5.5.1.5向占用线路排列进路时,有关列车信号机不得开放(引导信号除外)。
5.5.1.6主体信号机未开放时,预告信号机或复示信号机不得开放。
5.5.1.7站内联锁设备中,除引导接车外,敌对进路(必须互相照查,不能同时开通的进路)为:
a)同一股道上对向的列车进路与列车进路。
b)同一股道上对向的列车进路与调车进路。
c)同一咽喉区内对向重叠的列车进路。
d)同一咽喉区内对向重叠的调车进路。
e)同一咽喉区内对向重叠或顺向重叠的列车进路与调车进路。
f)进站信号机外方,列车制动距离内接车方向为超过千分之六的下坡道,而在该下坡道方向的接车线末端未设线路隔开设备时,该下坡道方向的接车进路与对方咽喉的接车进路、非同一股道顺向的发车进路以及对方咽喉调车进路。
g)防护进路的信号机设在侵入限界的轨道绝缘节处,禁止同时开通的进路。
h)咽喉区内无岔区段上对向的调车进路。
5.5.1.8进站或接车进路信号机因故障不能正常开放信号或开通非固定接车线路时,应使用引导信号。
开放引导信号,必须检查所属主体信号机红灯在点灯状态。
5.5.1.9列车主体信号机和调车信号机应设有灯丝监督,在信号机开放后,应不间断地检查灯丝完好状态;进站正线出站,当红灯灭灯时该信号机不得开放;开放预告信号机或复示信号机时,应不间断地检查其主体信号机在开放状态。
5.5.1.10当道岔区段有车占用时,该区段内的道岔不能转换。
5.5.1.11联锁道岔受进路锁闭、区段锁闭、人工锁闭,在任何一种锁闭状态下,道岔不得启动(人工锁闭系指利用操纵设备切断道岔控制电路或用转辙机的安全接点切断启动电路)。
5.5.1.12集中联锁道岔一经启动,不论其所在区段轨道电路故障或有车进入轨道区段,均应继续转换到规定位置。
5.5.1.13道岔因故被阻不能转换到规定位置时,应保证经操纵后转换到原位。
5.5.1.14道岔的表示电路应符合下列要求:
a)道岔表示应与道岔的实际位置相一致,并应检查自动开闭器两排接点组在规定位置。
b)联动道岔只有当各组道岔均在规定的位置时,方能构成规定的位置表示。
c)单动、联动或多点牵引道岔须检查各牵引点的道岔转换设备均在规定的位置。
5.5.1.15能监督是否挤岔,并于挤岔的同时,使防护该进路的信号机自动关闭。
被挤道岔末恢复前,有关信号机不能开放。
5.5.1.16进路在接近锁闭后,应保证不因进路上任一区段故障而导致进路的错误解锁(进路内仅一个区段者例外)。
列车及调车进路在接近锁闭后能办理人工解锁,接车进路人工解锁延时3min;其他进路人工解锁延时30s。
正线列车进路人工解锁延时1min。
5.5.1.17已锁闭的进路,不应因轨道电路瞬时分路不良而错误解锁。
5.5.1.18当电源停电恢复时,进路中已锁闭的轨道区段不应错误解锁。
5.5.1.19本章所指控制台包括操纵部分和表示部分。
5.5.1.20接车进路中有统一方向的调车信号时、开放进路信号时,应将进路上同一方向的调车信号点允许灯亮。
5.5.1.21出入库进路应符合下列要求:
a)进站信号机未开放时,出站信号机不能开放b)取消接车进路应人工解锁延时3min进路解锁
C)取消发车进路应人工解锁延时不少于30S进路解锁
5.5.2计算机联锁
5.5.2.1一般要求:
a)计算机联锁的计算机设备在下列环境条件下应可靠工作:
l)周围空气温度15摄适度至30摄适度。
2)空气相对湿度10%~75%。
3)大气压力70~106kPa(海拔高度相当于3000m以下)。
4)有完善的防静电措施。
5)有良好的密封、防尘措施;计算机箱、柜应清洁,通风良好。
b)计算机机房应设置防雷地线,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欧姆其他地线(如安全地线、逻辑地线等),其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规定。
地线埋设应符合有关章节的要求。
c)计算机电源必须由信号电源屏单独一路供给,在接入计算机前必须经过净化,并采用不间断供电电源(UPS)。
UPS通电30s后,方可加负载。
UPS的容量和时间特性应符合设计要求。
d)计算机联锁系统可采用双机热备方式双机热备计算机联锁系统,两台联锁机互为主、备机,可以人工或自动方式相互切换。
系统正常工作时,切换手柄(复位按钮)应处在"自动"位置,工作机(主机)与备机处于同步工作状态;当工作机故障时,应能自动切换至备机,备机上升为工作机,故障机自动脱机。
在工作机自动切换至备机的过程中,应不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
当备机故障时,应能自动转入脱机状态。
以人工方式切换主、备机时,必须人为确认全站没有办理任何作业。
e)联锁机信息采集电路板上的表示灯应与被采集设备的实际状态一一对应,且与控制台显示屏的显示一致。
f)联锁机驱动电路板上的表示灯应与被控制对象一一对应且与控制台操作人员发出的控制命令一致。
g)联锁机柜面板上应有指示工作状态的表示灯。
在正常状态下表示灯的亮、灭或闪烁应符合设计要求;故障时应有相应的报警。
h)控制台的显示器应能给出系统故障的文字或语音提示。
i)计算机联锁的电务维护设备,应能随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记录操作信息、设备状态信息和自诊断信息,信息记录保存时间不少于48h。
j)计算机联锁可与其他信号设备结合,并可联网与其他管理信息系统交换数据。
k)计算机联锁在采取安全技术措施的基础上可储存进路。
1)具有对室外联锁设备的检测和监测功能。
5.5.2.2DS6-11计算机联锁双机热备系统:
上位机为双机冷备,可以人工方式进行切换,切换时不影响系统工作。
(1)工作机故障时,自动切换至备机,故障机可停电检修,待排除故障后,接通电源,经过双机同步过程自动恢复双机热备工作状态。
在监测机上输入双机切换命令,原工作机转为备机,原备机成为工作机,实现人工切换。
(2)输出控制采用动态方式。
输出接口面板上的表示灯,在无输出时灭灯;有输出时应闪光。
(3)输入采用动态编码信号,输入接口板的前面板表示灯,有输入时应闪光;故障状态时应灭灯或亮稳定灯光。
(4)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的工作电压为24V。
在接口架的计算机与继电器电路联机插座上测量:
输出插座端子在联锁机有输出信号时应有负12V左右的脉动电压;输入插座端子应有正11~13V左右的脉动电压。
5.6继电器
5.6.1通则
5.6.1.1继电器的外罩须完整、清洁、明亮、封闭良好,封印完整。
继电器所有的可动部分和导电部分,不论在何种情况下,与外罩均须有2mm以上的间隙。
5.6.1.2所有金属零件的防护层,不得有龟裂、融化、脱落及锈蚀等现象,但对防护层脱落部分除导电部分外,可用涂漆方法防锈。
端子板、线圈架应无影响电气性能、机械强度的破损及裂纹。
5.6.1.3线圈应安装牢固、无较大的旷动,线圈封闭良好,无短路、断线及发霉等现象。
线圈引出线及各部连接线须无断根、脱落、开焊、假焊及造成混线的可能。
5.6.1.4磁极应保持清洁平整,不得有铁屑或其他杂物。
衔Ω铁动作灵活,不别、不卡。
接点在吸起或落下时不得跳动。
5.6.1.5接点须清洁干整,不得有严重的烧损。
接点引接线应不影响接点动作,并无歪斜、碰混及脱落、腐蚀等现象。
5.6.1.6继电器的同种类接点应同时接触或同时断开,其齐度误差:
普通接点与普通接点间应不大于0.2mm;加强接点与加强接点间应不大于0.1mm。
5.6.1.7继电器接点的允许容量应符合表1及表2的要求。
5.6.1.8普通接点的接触电阻:
银---银氧化镉时应不大于0.05Ω;银氧化镉---银氧化镉时应不大于0.1Ω。
加强接点的接触电阻:
银氧化镉---银氧化镉时应不大于0.1Ω。
插座簧片与插片的接触电阻应不大于0.03Ω。
接点的接触电阻应采用电流、电压法测量,即在接点上通以0.5A(有极继电器和交流继电器为0.1A)的电流,测量接点上的电压降,并用下列公式计算接点接触电阻:
Rj=U/I-Ri式中Rj---接点的接触电阻;I---电流0.5A(0.1A);U---接点电压降,V;Ri---引线电阻,Ω
表一
接点类型
安全型继电器
电源
电压V
电流A
负载性质
普通接点
直流
24
1
电阻
无极加强接点
直流
220
5
10
交流
10
有级加强接点
直流
220
7.5
电感0.05H
表二
继电器名称
类型
电源
电压V
电流A
负载特性
交流灯丝继电器
JZSJC
交流
12
2.5
电阻
交流二元继电器
JRJC
直流
24
1
电阻
时间继电器
直流
24
1
电阻
动态继电器
直流
24
1
电阻
5.6.1.9继电器的线圈电阻应单个测量,并将测得的电阻值按下式换算为+20℃时的数值。
对5Ω以上者,其误差不得超过±10%,5Ω及其以下者(用电桥测量),其误差不超过±5%。
R20=Rt/[1+α(t-20)]式中R20–换算为+20℃时的电阻值,Ω;Rt–环境温度t测得的电阻值,Ω;
t—测量时的环境温度,℃;α—铜导线的电阻温度系数0.004,1/℃。
5.6.1.10继电器和插座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0MΩ。
5.6.1.11继电器在下列环境条件下应可靠工作:
a)周围空气温度:
室内-10℃~50℃;b)空气相对湿度:
不大于90%(温度25℃)。
c)大气压力:
不低于74.8kPa(相当于海拔高度2500m以下)d)周围无引起爆炸危险的要害气体,并有防尘措施。
5.6.2安全型继电器
5.6.2.1铁与轭铁间左右的横向游间不应大于0.2mm,钢丝卡应无影响衔铁正常活动的、别劲现象。
银接点应位于动接点中间,偏离中心时,接触处据动接点边不得小于1mm;银接点伸出动接点外不得小于1.2mm,如图所示。
5.6.2.2接点插片必须间隔均匀,伸出底座外不得小于8mm。
5.6.2.3拉杆应处于衔铁槽口中心,衔铁运动过程中与拉杆均应保持不小于0.5mm的间隙。
5.6.2.4极保磁钢及加强接点熄弧磁钢的剩余磁通量应符合表三要求。
名称
剩余磁通量Wb
熄弧磁钢
6.5*10-6至7.5*10-6
偏极磁钢
7*10-5
保级磁钢
1.5*10-4至1.7*10-4
5.6.2.4极性保持继电器于铁心极面中心处,在衔铁上测量定位或反位的保持力应不小于2N(JYJXC-135/220型及JYJXC-J3000型应不小于4N)
5.6.2.5加强接点的熄弧磁钢应在媳弧器夹上安装牢固,磁钢的极头伸出接点表面的高度不小于0.5mm;其极性的安装应符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号 维护 规则 技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