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详细总结.docx
- 文档编号:26613686
- 上传时间:2023-06-20
- 格式:DOCX
- 页数:40
- 大小:45.80KB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详细总结.docx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详细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详细总结.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详细总结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一课人类的形成
人类的出现
1.人类起源发展过程中的三个基本阶段
(1)“猿类”阶段:
“猿类”是指生活在千百万年以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
(2)“正在形成中的人”阶段:
①内涵和原因:
“正在形成中的人”是指从猿到人的过渡,经过长期的进化和劳动,终于在使用天然工具中学会了制造工具。
②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的人”,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3)“完全形成的人”阶段:
①内涵和原因:
“完全形成的人”是指已经能够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界完全分离出来。
②分类:
“完全形成的人”又分为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峡谷“能人”)、晚期猿人(印尼爪哇人、中国的元谋人和北京人)、早期智人(德国尼安德特人和中国丁村人)、晚期智人(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等四个进化阶段。
③人种:
A.由于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的长期影响,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体貌特征也随之显现出来并出现差异。
B.分类:
黄种、白种、黑种人
(4)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直立行走使古猿的前肢和后肢有了明确分工,先使双手解放出来,专门用于使用天然工具进行劳动。
后来,古猿逐渐学会了制造简单的生产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直立行走又促进了脑的发育,使人从动物界完全分离出来。
氏族社会
1.氏族社会的产生:
(1)内涵:
氏族就是人们按照血缘关系组成的一个比较固定的集团。
(2)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氏族发展的两阶段:
(1)母系氏族:
①由于群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②妇女在社会地位中占主导地位;
③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都以集体为基础。
(2)父系氏族:
①出现的原因: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以及手工业的进步,部落产品交换和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出现。
②特征:
A.婚姻固定,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B.家庭和氏族首领都是男性;C.男子支配社会。
3.原始社会的解体:
(1)私有制的出现:
父系社会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产品有了剩余,出现了家庭私有财产。
氏族的公有财产也逐渐被家族长和氏族首领掠为私有,于是出现了私有制。
(2)阶级的产生:
为了增加劳动人手,生产更多的剩余产品,人们把战俘变成奴隶。
氏族内部也出现—厂贫富分化,有的平民沦为债务奴隶,于是出现了奴隶制,阶级随之产生。
(3)国家的形成:
阶级出现以后,那些部落联盟中的军事、行政和宗教贵族们成为统治阶级,当社会矛盾达到无法调和的程度时,统治阶级就设置一系列机构和没施,如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国家就产生了。
国家的产生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到来。
第二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古埃及文明
1.古代埃及国家的建立:
(1)地理条件:
尼罗河两岸土地肥沃,加之这一地区有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有利的气候条件,于是依赖于农业的早期人类就在这里建立起国家。
(2)国家的出现和统一:
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尼罗河两岸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
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
于古代埃及的产生和发展与尼罗河息息相关,因此,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
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2.金字塔的建造:
(1)古代埃及的国王(又称法老)是最大的奴隶主,他不仅生前统治别人,幻想死后也成为统治者。
根据传说,只有保存好尸体,灵魂才有寄托的地方,才能复活,因此他们把尸体制成干尸(又叫木乃伊)并存放在巨大的陵墓——金字塔里面。
金字塔的外形从四面望去,像汉字的“金”字,我们中国人称它为金字塔。
(2)在今天尼罗河下游有80多座金字塔,其中最大的是第四王朝国王胡夫的金字塔,塔的外观宏伟,内部结构复杂而又精密。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埃及奴隶主(国王是最大的奴隶主)剥削、压迫奴隶的历史见证。
(3)至于规模宏伟、工程浩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至今说法不一。
3.狮身人面像
它是古代埃及国王威严的象征,是胡夫之子哈佛拉金字塔旁的一座石像,石像的面部是按哈佛拉的相貌塑造的。
1798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时,曾用大炮轰击狮身人面像,希望打开通往内部的人口,破坏了雕像的面部,鼻子崩落,眉目模糊,形成了一种奇特的“笑容”,每当风沙弥漫,日影昏暗的时候,就会出现一种朦陇的神秘感-
4.埃及的兴衰:
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后,对外不断征服,疆土不断拓展。
公元前15世纪,埃及国力强盛,成为地跨亚非的大帝国,由于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反抗和外族的侵入,200多年后,帝国由盛转衰。
公元前6世纪,埃及终于被西亚的波斯所灭。
古巴比伦文明
1.新沃月地:
(1)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①地理位置:
亚洲的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形似新月,土地肥沃,因此有“新月沃地”之称。
在新月沃地东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并行南流,因此这一地区,历史上称为两河流域。
②条件:
这里的河水定期泛滥,水退后留下的淤泥便成了更加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
因此这里出现了早期人类文明。
(2)居住的人类:
在新月沃地上曾经生活着苏美尔人、阿卡德人、腓尼基人和希伯来人。
2.两河流域的早期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的奴隶制小国,这些小国长期混战不休,致使两河流域时而统一,时而分裂,直到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古巴比伦王国才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3.古巴比伦王国:
(1)古巴比伦建立:
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上古文明的摇篮之一。
公元前19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兴起。
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集国家。
(2)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
是一部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私有财产,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
(2)汉谟拉比法典:
①目的:
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
②内容:
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
序言和结语宣扬王权神授,诅咒不服从法律的人。
正文共282条,内容涉及诉讼、财产、债务、奴隶、婚姻、赔偿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③实质:
维护奴隶主利益。
是一部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私有财产,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
④意义:
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风貌,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
4.新巴比伦:
古巴比伦在公元前1595年灭亡,公元前6世纪初,兴起的新巴比伦强盛一时,威震西亚。
古印度文明
1.古印度发展:
印度是世界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和恒河流域肥沃的土地孕育了古老的印度文明,雅利安人在这里建立的奴隶制国家。
2.种姓制度:
(1)内容:
是古印度的等级制度。
种姓制度把古印度居民分为四个等级: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宗教祭祀,享有崇高地位;第二等级刹帝利充当武士,掌管军、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是一般平民,以牧、农、工、商为职业,多数人无政治权利;第四等级首陀罗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和沦落的雅利安人,从事低贱的职业。
(2)影响:
种姓之间界限森严,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印度中央集权专制的政治体现。
种姓等级界限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严重地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第三课西方文明之源
雅典城邦的繁荣
1.古代希腊文明是欧洲最古老的文明
(1)地理位置:
在地中海的东北部,有一个海岸线曲折的希腊半岛,它与东边的小亚细亚之间,隔着爱琴海。
海上岛屿众多,克里特岛就是其中的一个大岛。
(2)爱琴文明:
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早期文明发祥于爱琴海上的克里特岛,称之为克里特文明。
后来文明中心又转移到希腊半岛的迈锡尼,出现迈锡尼文明。
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合称爱琴文明,即希腊早期文明。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城邦,有的还盛极一时。
爱琴文明历时约八百年后消亡。
2.雅典奴隶制城邦的建立:
公元前8世纪,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出现希腊人建立的城邦,雅典是其中最重要的城邦之一。
雅典由于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
到公元前6世纪,它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
4.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
(1).雅典达到全盛表现:
①政治上 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②经济上 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
③文化上 文化昌盛,重视教育,人才辈出
(2)雅典繁荣的原因:
伯利克里当政时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扩大公民权利、鼓励学术研究、重视教育和发展文艺等。
(3)雅典繁荣的启示:
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杰出的人物对社会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所以,我国的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4)评价:
伯里克利时期,雅典基本上实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左右着国家政权,民主政治达到了顶峰。
但是,这种民主是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专政基础上的,奴隶和妇女都没有政治权利,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只是拥有公民权的少数雅典
5.崇尚武力的斯巴达城邦
古代希腊半岛上,与雅典同时存在的另一个著名城邦就是斯巴达。
它是个内陆国家,这个国家崇尚武力,注重军事训练,由少数奴隶主贵族专政。
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1.罗马共和国
(1)位置:
意大利第伯河畔。
(2)兴起:
公元前510年,建立奴隶制共和国。
公元前3世纪统一意大利半岛,与迦太基进行了长达100多年的布匿战争,最终击败迦太基,公元前2世纪后期,取得地中海霸权,成为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3)社会状况:
制定了共和制法律,完善了共和制机构,公民享有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
没有国王,最重要的机构是元老院,最高的官职是执政官。
盛行奴隶制,奴隶处境悲惨,被视为“会说话的工具”,没有人身权利。
(4)衰亡:
斯巴达克大起义动摇了罗马的统治,公元前45年,凯撒夺得罗马最高权力成为独裁者,罗马共和国名存实亡。
2.罗马帝国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实行元首制,独揽大权,罗马进入帝国时期。
罗马帝国建立后,版图不断扩大,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奴隶制大帝国,罗马帝国经历了200年左右的繁荣,历史上称为“罗马和平”时期。
公元395年,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人民起义和日耳曼人入侵的冲击下灭亡。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西欧奴隶制社会的结束。
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第四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日本的大化改新
1.大和国家的出现:
公元前3世纪起,日本出现了奴隶制国家。
5世纪初,大和国统一了今天的日本本土。
2.大化改新:
①背景:
7世纪中叶,日本大奴隶主贵族苏我氏父子专权,大和统治出现危机。
A国内:
日本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政局混乱。
B国际:
中国隋唐的制度非常先进。
②目的:
为了打击贵族,挽救危机。
③时间:
646年,孝德天皇仿效中国隋唐封建制度实行改革。
④内容:
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⑤意义:
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发展,从野蛮落后的状态步入文明,也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3.日本文字创制:
大化改新后,日本进一步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由汉字的偏旁、部首和草书创造出标音字母——假名,形成汉字、假名并用的独特日本文字体系。
阿拉伯的兴起
1.阿拉伯的统一:
公元6世纪后,阿拉伯半岛氏族制度解体,奴隶制度逐渐发展起来。
这一时期半岛不断遭到外族入侵,社会动荡,经济萧条。
在这种形势下,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触犯了麦加贵族的权益,麦加贵族对穆罕默德及信徒加以迫害。
‘
2.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受迫害的伊斯兰教信徒离开麦加。
到了麦地那,在那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630年,穆罕默德率兵直逼麦加城下。
麦加贵族无力抵抗,只好向他妥协,承认其政治和宗教领袖的地位。
穆罕默德便把麦加确定为伊斯兰教的圣地,并把麦加城中的克尔伯神庙改为伊斯兰教清真寺。
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阿拉伯各部落迅速走向统一。
632年穆罕默德去世时,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大体完成。
3.阿拉伯帝国:
到8世纪中期,形成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在征服和扩张过程中,阿拉伯完成了向封建社会的转化。
第五课中古欧洲社会
封建等级制度
1.西欧主要封建国家:
5世纪末,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了几个日耳曼国家,西欧进入封建社会。
法兰克王国是其中最大的封建国家。
800年前后,查理帝国建立,9世纪分裂为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三个国家。
这一时期,英吉利王国建立。
2.封建等级制度:
(1)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建等级制度。
(2)查理·马特改革:
①时间:
公元8世纪前期
②内容:
改革采邑制,实行土地分封。
③影响:
经过层层分封,形成了国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和骑士等不同爵位的封建主等级。
各封建主之间以主臣关系依次隶从,构成一座封建等级金字塔。
塔的最底层是农奴。
大大小小封建主占有土地,形成封建庄园,封建庄园遍布西欧。
教会的统治
1.丕平献土
754年,法兰克国王丕严为报答教皇对他的支持,把用武力夺取的罗马附近的土地献给教皇,形成了罗马教皇国,史称“丕平献土”。
2.教会的统治:
(1)罗马教廷的的地位:
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经济上,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思想上文化上,神权凌驾一切。
(2)罗马教廷影响:
严重影响了西欧社会的进步,历史上把教会统治的时代称为“黑暗时代中古时期基督教尤其是天主教对西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深远影响,以后西欧历史中出现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产阶级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无不与宗教有关系。
西欧城市的兴起
1.时间:
11世纪前后
2.原因:
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
3.过程:
一些有专门手艺的农奴逃离封建庄园到交通要道、渡口或寺院、城堡附近开设作坊,成为手工业生产者,商人也随之聚集。
为防御侵扰,他们筑起围墙,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
4.代表:
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法国的巴黎、马赛,英国的伦敦等
5.城市反封建斗争:
为获得自治权,典型:
琅城起义
6.方式和结果:
通过金钱赎买、武装斗争的方式争取自治权。
结果意大利的威尼斯和英国的伦敦取得自治。
7.资产阶级的产生: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
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等等。
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
8.意义:
城市的兴起对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作用。
(1)经济方面:
城市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
(2)政治方面:
那些拥有自由和自治权的城市,成为新的政治实体,它们与王权联合,共同对付大贵族。
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3)思想文化方面:
伴随着市民阶级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渐形成,这为以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拜占廷帝国的败落
1.国名由来:
拜占廷帝国就是东罗马帝国,因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原称拜占廷而得名。
2.
(1)原因:
①帝国穷兵黩武,四处征讨,造成国库空虚,财尽民穷。
②外族入侵和十字军东侵。
③专制统治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
(2)情况:
十字军东侵和外族入侵使其领土大大缩小,国家四分五裂,国力衰微,政权不稳。
3.灭亡:
1453年,被西亚兴起的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廷帝国灭亡。
4.拜占廷帝国灭亡的根本原因:
拜占廷帝国的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依然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
这种封建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廷帝国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
在15世纪中期最终灭亡于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
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和发展
第六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希波战争(公元前492年-公元前449年)
1.过程:
公元前492年,波斯皇帝先后组织军队三次出征希腊,以雅典和斯巴达为首的希腊城邦奋起抗敌,史称为希波战争。
希波战争爆发。
马拉松之战是希波战争中的著名战役。
最终希腊以弱胜强,战败了波斯。
2.影响:
希波战争在世界历史上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是东方波斯帝国与西方希腊城邦在各自发展中的一次碰撞,也是早期东西文明的一次重大冲突,此后世界文明发展的格局便逐渐形成东西方并立共存之势,一直延续至今。
亚历山大东征
1.扩张:
为夺取东方的土地和财富,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侵波斯。
经过十年征战,亚历山大灭波斯,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亚历山大东侵给东方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2.影响:
整个欧亚大陆的交通被打通了,因为经过亚历山大东征,帝国的疆域几乎包括了当时人类的主要文明,即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犹太文明、甚至印度文明。
因此,伴随着东侵的过程,客观上是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渗入到希腊文化的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东西方文化得到交流和发展。
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1.罗马帝国的扩张
公元前1世纪,屋大维任罗马皇帝后,发动多次对外侵略扩张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
东起幼发拉底河上游,西临大西洋,南抵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二比达不列颠、莱茵河和多瑙河。
它的疆域大大超过了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2.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
①原因:
内战的停止和统治政策的加强
②“黄金时代”:
由于内战的停止和统治政策的加强,罗马帝国最初约二百年间,帝国境内局势安定,经济繁荣。
这就是罗马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3.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
①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
②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4.罗马文化的传播
在古代世界,充满着强国与弱国,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与碰撞。
这个过程伴随着暴力、奴役和压迫,但是在客观上也导致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①罗马建筑的式样和风格对各地的影响深远。
②拉丁浯的广泛使用与传播。
③罗马法的影响。
④基督教的产生和发展。
第七课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1.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西方的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由阿拉伯人经丝绸之路传到东方。
东方的胡椒、肉桂等调味品、珠宝、丝绸等奢侈品、中国的罗盘针、造纸术、火药、火器、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作物由阿拉伯人经丝绸之路传到西方。
2.阿拉伯人
(1)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是东方文明的重大成就,其西传到欧洲是东西方文明交流史上突出的例证。
古印度人创造发明了0至9十个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传入欧洲,被误称为“阿拉伯数字”。
此后,阿拉伯数字在世界各国流行,成为通用的数字符号。
(2)阿拉伯人在世界文化传播与交流过程中的作用:
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3)阿拉伯人的贡献:
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
1.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马可·波罗是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
1275年他沿丝绸之路东行到达中国,侨居中国17年,足迹遍及中国许多地方和亚洲一些国家。
后来口授《马可·波罗游记》一书,详细描绘了他在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见到的新奇事物。
此书在欧洲引起轰动,对西方人了解东方起了重要作用。
2.《马可·波罗游记》:
(1)内容:
详细描绘了他在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见到的新奇事物。
(2)影响:
第八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一)
古代的文字与文学
1.象形文字:
古埃及人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发明了象形文字,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大约有700多个,24个字符。
古埃及人把象形文字写在纸草上,或铭刻在石碑、石柱、木头上。
2.楔形文字:
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发明的,大约有600多个,楔形文字的书写材料是用削尖的芦苇做笔把文字刻在粘土做成的泥版。
因为文字的形状像楔子,所以叫楔形文字。
人们称字为“东方的拉丁语”。
3.腓尼基的字母文字:
大约公元前2000多年,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在埃及文字和西亚文字的影响下,创造了22个拼音字母,为以后欧洲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
4.东方古老文字对后世的影响:
(1)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的基础,象形文字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是有影响的。
(2)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被西亚各族人民所采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3)腓尼基文字对字母文字的影响:
古代腓尼基人对人类文化的最大贡献,是他们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套拼音字母。
希腊人则在学习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更为完备的希腊字母文字,后来的拉丁文就是从希腊字母发展而来的。
而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又共同构成了现代欧洲各国字母文字的基础。
世界三大宗教
1.佛教
(1)佛教产生的背景:
随着印度奴隶社会的发展,等级制度日益引起人们的不满。
公元前6世纪,印度社会的矛盾非常尖锐,尤其是等级制度中的婆罗门与刹帝利之间的斗争更为激烈。
婆罗门遭到各等级的反对。
佛教是在反对婆罗门教过程中,由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
(2)佛教的创立:
乔达摩·悉达多出生于今天尼泊尔南部的蓝毗尼,是释迦部落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29岁那年,告别双亲、妻儿,出家修道,经过七年的冥思苦想,终于大彻大悟,达到了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成了“佛”。
“佛”是“佛陀”(觉悟者)的略称,一般专指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成“佛”后的乔达摩·悉达多的尊称,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释迦牟尼广收门徒,宣传佛教达40年之久。
(3)佛教的基本教义: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也就是四个“真理”,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宣扬“丛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
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4)佛教发展:
①发展的时间: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佛教得到很大发展,并向外传播。
②发展的原因:
有些国王利用佛教宣扬的“忍耐、顺从”的思想来麻痹广大人民,让人民放弃反抗斗争,死后即可升入“极乐世界”。
因此,佛教又成为统治阶级用来欺骗、麻痹人们思想的精神武器。
③佛教的传播:
①向北:
经中亚地区一中国一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②向南:
传人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国和我国境内的傣族地区。
2.基督教
(1)基督教产生的背景:
公元1世纪时,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在罗马统治时期,由于统治者们横征暴敛,大量搜刮,给那里的犹太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犹太人曾多次起义,都被残酷镇压。
他们渴望“救世主”前来拯救。
(2)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耶稣就是“救世主”,耶稣叫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人“天堂”。
创立者是传说中的耶稣。
(3)基督教性质的演变与传播:
①性质的演变:
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许多富有的上层人物也纷纷加入教会。
他们捐献财产,逐渐占据了教会的领导地位。
②发展:
4世纪时,罗马统治者看到可以利用基督教来加强统治,从精神上控制被压迫人民和被征服民族,就竭力加以发展和扶植,并定基督教为国教。
后来,基督教就传遍了欧洲各国。
基督教从非法宗教变为合法宗教。
(4)圣诞节的由来:
传说耶稣诞生在巴基斯坦伯利恒的一个马棚里,母亲叫马利亚,传说出生日期是12月25日。
于时这一天就叫“圣诞节”,历史也以这一年为公元元年。
(5)基督教会的分裂:
①基督教产生后不久,逐渐分化为两派:
以希腊语地区为中心的东派和以拉丁语地区为中心的西派。
②11世纪,东西两派教会分裂,东部称正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 单元 人类文明 开端 详细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