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学期末复习.docx
- 文档编号:26605095
- 上传时间:2023-06-20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3.07KB
旅游资源学期末复习.docx
《旅游资源学期末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资源学期末复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游资源学期末复习
旅游资源学期末复习
1、旅游资源概念:
凡能激发起旅游者动机,并能产生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的自然的、人工的和精神的事物和现象。
2、旅游资源的特征:
①多样性。
指总体上类型的丰富多样。
自然、人文旅游资源,都具有多样性。
②美学观赏性,旅游资源价值最大、最普遍的意义体现在美学观赏性。
主要是外在美感、气势,其次是内在的美学。
③区域分异性,这是旅游地理学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旅游资源的区域分异决定于:
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民俗)、历史背景(古、今政治、经济、文化)。
④时效性即资源与时间的关系。
(一是指旅游资源—尤其是自然旅游资源随时间的推移在改变,美感变好与变坏、规模大与小等;二是指某些资源在某些特定的时间或时节才能出现;三是某些旅游资源随着区域气候的季节性节律变化,在不同时节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有时甚至完全不同的特色。
)⑤要素组合性:
自然资源的组合、自然与人文资源的组合、人文资源的组合。
⑥开发利用的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
出售观赏、体验权
3、分类的概念:
通常所谓分类,是指根据事物的特点分别归类。
它是根据分类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的种类的一种逻辑方法。
它是以比较为基础,通过比较识别出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然后根据其共同点归并为较大的类,根据差异点将事物划分为较小的类,从而将事物区分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这就是分类。
4、旅游资源分类的概念:
就是根据旅游资源的同质性和差异性,按照一定的目的和需要将旅游资源进行集合归类。
5、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
①同质性原则:
即根据旅游资源的同质性区分出较大的类别,也就是把具有共同属性的旅游资源划归一类。
同级同类的旅游资源应该具有一定的共同特点。
②差异性原则:
较大类别的旅游资源,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划分旅游资源类型的必要条件。
人们就是根据差异性划分出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
③递次性原则:
根据同质性依次划分出不同的级别的类型。
大类、基本类型;大类、亚类、小类。
6、旅游资源分类方案:
最普遍的二分法和三分法
二分法:
(1)自然旅游资源:
①地质(岩石、化石、地层、构造遗址、地震灾害遗址);②地貌(山地、峡谷、喀斯特、风蚀风积景观、冰川遗址、火山熔岩、黄土景观、丹霞地貌、海岸与岛礁、其他地貌);③水体(冰川、湖泊、瀑布、泉、海洋、其他水体);④气象气候与天象(气象、气候、天象)。
⑤动植物(植物、动物、动植物园);⑥综合景观(自然保护区、田园风光、其他综合景观)。
(2)人文旅游资源:
①历史古迹(古人类遗址、古战场遗址、名人遗址、重要史迹、其他古迹);②古建筑(防御工程、宫殿、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瞭望观赏建筑、起居建筑、其他建筑);③陵墓(帝王陵墓、名人陵墓、其他陵墓);④园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公共游憩园林);⑤宗教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教文化)。
⑥城镇(历史文化名城、现代都市、特色城镇)。
⑦社会风情(民俗、购物);⑧文学艺术(游记诗词、楹联题刻、神话传说、影视戏曲、书法绘画)。
三分法:
二分法+社会旅游资源
7、《国家标准》中分类方案:
旅游资源类型划分8主类、31亚类、155基本类型。
重点掌握8主类、31亚类。
8主类:
A地文景观、B水域风光、C生物景观、D天象与气候景观、E遗址遗迹、F建筑与设施、G旅游商品、H人文活动
8、自然旅游资源概念:
指由地质地貌、水体、气象、动植物等自然要素所构成的(旅游资源)、能吸引人们前往进行旅游活动,并且能够为旅游开发所利用的景观和环境。
9、自然旅游资源的特征:
①不可移植性:
缘于其在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下形成,不可人工复制和移植,因为它所赋存的地质特征、自然地理气候等不可能复制;②时间变化性;③物质实体性:
自然旅游资源的构成是实实在在的自然要素。
能够眼观、手摸的姑且不说,例如,我们常常要描绘环境的舒适度,靠人的感官来感知和体验,它取决于日照强度、气温(取决于太阳辐射和局部气流)、空气湿度、大气中负氧离子的含量、植被覆盖率等实在的因素。
世界旅游组织
研究,海拔1500-1800米,是最佳的休闲度假地,就是因为地球上的这个海拔高度,对于人类来说,环境舒适度最高。
补充:
①自然旅游资源融合了人文因素,拓展了内涵。
例如:
受原始拜物教的影响,人们赋予一些自然现象以神话。
②自然旅游资源是自然景观中美学观赏价值最高、最有特色的部分。
例如:
森林(植物)中的珍稀植物群、特色观赏植物群。
高原上的杜鹃林、红叶林与彩林、腊梅林、猕猴桃林、单从景观上讲(不考虑其它条件),不是所有森林都具有旅游开发价值。
二、自然旅游资源分类六类:
地质、地貌、气象与气候、水文、生物、太空……
10、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条件:
①地球圈层结构与自然旅游资源
地球表层结构:
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大气圈。
世界有七大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②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原动力—地质作用:
关于内营力地质作用和外营力地质作用。
自然景观差异与岩石成分、结构构造。
11、内营力与外营力:
①内营力地质作用决定大背景。
内营力地质作用: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等。
②外营力地质作用雕作美景.外营力地质作用:
风化作用(温差、降水)、剥蚀作用(风、水、冰、湖、海)、沉积作用(主要指水力作用下)和成岩作用(压实成岩)。
12、人文旅游资源的特征:
①精神文化性:
相对自然旅游资源都是具有一定的物质形态实体而言,人文旅游资源不仅在史学、建筑学、民俗文化学、艺术学等方面有重要的观赏、科考和研究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其体现了精神文化的一面。
旅游者缘于对某些历史人物的特殊情结—崇拜、怀念、怜惜、憎恶等,观赏与其相关的景物,见物思人,见景生情,借景传情。
②可移植性:
人文旅游资源属于人为形成,只要是有必要,都可以进行复制和移植。
包括建筑、园艺、民俗、文化艺术如民族风情,一些地区的传统民俗被外来文化侵蚀,当旅游开发需要时,可以到这种传统民俗文化保持和的相同民族聚居区,学习、购物、请艺人,以便恢复、移植其传统民俗文化。
移植人文资源要讲究整体协调
—内涵与氛围。
③历史性:
高价值的人文旅游资源绝大多数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历史年代越久远,保存越稀少,文化反差越大,文化内涵更丰富,史学价值和观赏价值更高,资源的垄断性更高。
因此,历史年代的久远,就成为衡量其价值的重要尺度。
在旅游开发策划中,人们常研究其如何与“古”字粘上边—中国300年,美国100年,大致界定。
13、社会旅游资源的概念:
社会旅游资源指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及其所创造的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社会氛围
14、社会旅游资源的特征:
①民族性:
具有鲜明的本土文化特征。
语言、建筑、歌舞、服饰、婚礼、餐饮、宗教……②可移植性、可创造性和易消失性:
可移植性指只要投资者愿意就可以仿造、移植(不能申请专利保护);可创造性二是指这类资源不断地受到人们的改造、创新,丰富内涵、改变主题、改变功能;易消失性三是它可以因为市场的变化和社会建设的需要而消失(拆除、彻底改变功用而非旅游资源);③参与性:
休闲娱乐活动。
包括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和新策划的时尚项目。
15、人文旅游资源与社会旅游资源形成条件:
①历史的承载性。
人类生息、政治背景和经济活动。
②文化的差异性。
部落群居与环境差异,产生本土文化差异
。
③社会的创新性。
人类追求更高的生活环境和创新意识。
16、地质旅游资源的概念:
定义:
就是由地质体(构造、岩性、地层、矿床等,)形成的旅游资源。
具有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等旅游吸引功能的地质体(构造、岩性、地层、矿床等)形成的自然景观。
地质旅游资源:
具有旅游开发利用价值的地质体。
包括:
供观赏、科考的地质体和可以作为旅游商品开发的地质体。
17、地质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
共七大类:
典型地质构造;典型的标准地层剖面;岩石、矿物;冰川;古生物化石;火山、地震遗迹;海蚀、海积遗迹
18、地质旅游资源的形成原因:
①内营力地质作用决定大背景
内营力地质作用: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等。
外营力地质作用雕作美景。
②外营力地质作用:
风化作用(温差、降水)、剥蚀作用(风、水、冰、湖、海)、沉积作用(主要指水力作用下)和成岩作用(压实成岩)。
19、地质构造:
一个地区或区域的岩体(岩层)的一般沉积形式、产状、排列及彼此之间的相对位置;一个地区岩石堆积固结以后,由于地壳运动所造成的变形的形象。
20、褶皱构造:
岩层在遭受横向压力过程中产生的连续弯曲构造。
(背斜、向斜。
)简单褶皱与复杂褶皱、倒转褶皱(岩层叠置关系)。
地壳上大的地貌形态常与褶皱有关。
关于褶皱造山带-龙门山。
一般情况下是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在外力作用下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例如流水侵蚀,堆积作用。
21、断裂构造:
断裂:
地壳岩石受力后发生的变形和破碎现象。
断裂包括节理、裂隙和断层。
节理:
岩石因受力破裂,破裂面两侧岩石无明显位移。
节理的形成与岩石内部结构有关。
裂面一般比较平直。
玄武岩的柱状节理。
裂隙:
岩石因受力而发生的裂开现象。
裂面不平直。
土林、岩脉
22、冰川的概念:
冰川(GLACIER)是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由于积雪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者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向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
古冰川活动遗留下来的痕迹就是冰川遗迹,它是研究古地理气候变化的重要证据。
23、冰川的类型:
①冰川按照存在时间分现代冰川和古冰川遗迹两种。
②冰川按照地理位置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两种
大陆冰川:
地球两极高纬度地区的大规模冰川。
山岳冰川:
中、低纬度雪线以上的冰川。
我国的现代冰川全是山岳冰川。
冰川景观的构成:
现代冰川有冰体冰舌、古冰川有冰蚀湖、擦痕、冰川砾石等—川西高原古冰川遗迹面积达数万平方公里。
冰川的内部组成特点:
上部漂砾、下部夹杂泥砾。
24、地貌的概念: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也称地形。
地表形态,复杂多样,千差万别,高低起伏,有大有小。
25、地貌旅游资源的特点:
①地貌旅游资源是其它旅游资源构成的基础;②地貌旅游资源是构成自然风景区总特征的基本骨架;③地貌旅游资源对人文旅游区影响深刻;④地貌旅游资源具有观赏和科研双重价值;⑤地貌旅游资源多数具有不可再生性
26、一线天:
地质变化、地壳上升、水蚀高压而形成的摩崖双耸岩/两垂直岩壁紧贴形成,其插缝宛若下可通海,上能接天之势,
27、气象的概念:
所谓气象,是指某一地方大气中的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霜、雾、电、光等各种现象和过程的总称。
28、气候的概念:
所谓气候,一般认为它是多年天气综合的表现,即气候是某地区多年常见的和特有的天气状况的综合。
29、天气的概念:
天气,是指一定的区域某一瞬间或短时间内所观测到的各种气象要素所综合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的总称。
30、雾凇的概念:
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这种现象在自然中叫做凝华,也就是气态物质不经过液态阶段而直接凝结成固态的过程。
31、气象、气候旅游资源的特点:
地域性、速变性与多变性、季节性和时间性、背景性和借景性。
32、气象、气候与旅游的关系:
(1)影响某些景观的季节变化;
(2)影响旅游流的时空分布;(3)影响游客的计划和旅游观赏效果;(4)影响风景区旅游功能的发挥;
33、水体旅游资源的概念:
凡能吸引旅游者进行观光游览、体验、参与的各种水体及水文现象,我们都可视为水体旅游资源。
34、水体旅游资源的种类:
水体旅游资源分为江河、湖泊、海洋、泉水、瀑布五大类。
35、水体旅游资源的特点:
①由于水的存在形式多样,因此水体旅游资源类型非常丰富;②水体旅游资源有色泽美、形态美、声觉美。
色泽——绿色、蓝色、五彩;声响——流水淙淙或声如丝竹或叮咚如乐或咆哮如雷;动静结合——有静如明镜,有动态万千—流、波、跌、跃;③水体旅游资源可以是主题旅游吸引物,也可以是配景;④可开发观赏、亲水性的旅游活动项目、水产养殖(冷、温泉)等。
36、温泉的分类:
碳酸泉、硫磺泉、食盐泉、碳酸氢钠泉、单纯泉
温泉依温度之高低不同可分为三类高于75℃者为高温温泉,介于40℃至75℃者为中温温泉,低于40℃者为低温温泉
37、温泉疗养保健方式:
(1)温泉淋浴;
(2)温泉瀑洗;(3)热泉蒸箱浴;(4)热砂浴;(4)热泥浴;(5)热砾浴;(6)饮热矿水;(7)温泉天浴;(8)温泉游泳(25℃);(9)温泉花浴;(10)温泉热浴;(11)温泉热砾足浴;(12)温泉热浴按摩;
38、生物旅游资源的概念:
所谓生物旅游资源,就是指能给旅游者提供观赏、娱乐、疗养、科考、美食、工艺制作等层次的旅游行为的以生物为主体的旅游资源
39、生物旅游资源的特点:
生命性、可持续性、季节性、寓意性、多功能性、再生性、脆弱性、丰富性、观赏性、特色性、
40、茶旅游的概念:
茶旅游是利用茶园景观、茶叶加工的场所、茶区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以茶业生产经营活动为特色,结合品茗和茶文化活动,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种新型茶业经营形态。
茶旅游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它既有茶叶生产功能,又有旅游活动功能。
41、茶旅游的特点:
观赏性、参与性、农游合一性、市场定向性、
高效性等五方面特点。
42、植物分类中的观赏植物:
观花植物、观果植物、观叶植物、观枝冠植物
43、历史古迹类型旅游资源的概念:
历史古迹就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留存下来的活动遗址、遗迹、遗物及遗风等。
44、历史古迹旅游资源的作用:
①社会历史的真实写照;②人类文化的集中凝聚;③古代科技的高度浓缩;④景观美学的形象展示
45、社会旅游资源的概念:
社会旅游资源指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及其所创造的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社会氛围
46、社会旅游资源的特点:
社会性、人造性、吸引性、地域性
47、民俗文化旅游的概念:
民俗,即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民俗文化:
泛指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与文化、艺术。
其内涵比民俗更广、更深。
48、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
历史性、本土性、地方性、传承性、变异性。
变异性一是指本民族的科学文化进步、生产力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所带来的变化;另外一方面指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所产生的变化。
(正负面影响)
49、节日的概念:
节日,在拉丁文中是“festum”,在德文中是“fest”,而在英文中是“festival”……可见其词根是”fest”,从语源学的角度来看,其根本的含义便是“节庆、庆典、喜庆“等等。
而在中国,“节”的本义原指一个临界点(如竹节、木节等等)而成的一个或一段特殊的日子。
50、节日的分类:
中国的节日按主要活动内容,可分为六类:
宗教类、农业类(包括农、林、牧、渔、猎)、商贸类、文体类、社交类和纪念庆祝类
51、旅游资源分区的概念:
旅游资源分区,即旅游资源的地理区划。
它是指对客观存在的旅游资源,按照其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相似性、互补性、和开发建设的完整性、管理的统一性,进行区域划定的行为。
52、旅游资源分区的原则:
①旅游资源特征相似性原则。
同一区域资源构成和特征相似;②抓主导因素。
求大同,存小异;③形成多级划分体系。
范围——全世界、一个国家、省、县;④不能够忽视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域特点因素;⑤有利于资源旅游开发和管理。
53、旅游资源整合的概念:
根据各类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科学与文化内涵、开发利用条件等,从突出、深化旅游景区的特色出发,以取得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为目的,将旅游资源进行优化组合。
54、旅游资源整合的类型:
①同类旅游资源的有机组合—并非简单的合并同类项;②合理界定旅游景区范围;③丰富旅游资源的内涵;④拓展旅游资源的外延。
55、旅游资源调查原则:
①双重身份原则;②真实可靠性原则;③创造性原则;④筛选性原则,
56、《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的编写:
如下
前言
第一章 调查区旅游环境
第二章 旅游资源开发历史和现状
第三章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第四章 旅游资源评价
第五章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议
57、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三三六”评价法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系卢云亭教授创立。
三大价值:
艺术观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考察价值
三大效益: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六个条件:
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景观的地域组合条件、旅游容量条件、投资条件、施工条件、客源市场条件。
六字七标准
六字——
美——资源本身的美学观赏价值的大小
古——人文—悠久历史、自然—形成时间久长
名——知名度大、与名人有关、与知名事件有关
特——稀缺的、特有的
奇——新奇感、奇怪现象
用——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多指商品类
七标准——
资源季节性——在何时间最具有观赏价值?
人们的出游时间特点
环境质量——植被、气候、自然灾害
与其它资源的关联性——同类过多?
互补?
能否组合成旅游区?
能否构成运行线路?
可进入性——交通条件、交通运输成本、客运的安全性、地势阻隔?
(注:
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旅游资源 学期末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