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程改革培训材料.docx
- 文档编号:26601846
- 上传时间:2023-06-20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3.26KB
小学美术课程改革培训材料.docx
《小学美术课程改革培训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美术课程改革培训材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美术课程改革培训材料
小学美术课程改革培训材料
领会新课程标准 激活美术课堂
小学美术课程改革培训材料
主讲xxx
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
“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
美术课堂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
通过各种工具、材料进行制作、练习而获取知识的。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美术产生较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乐学、善学;激活美术课堂是教学的根本任务。
一:
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例如:
投影从视觉上激发;课堂上配上古筝、笛子之类的音乐,从听觉上激发。
教学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教材的内容以及教学的环境等因素进行协调统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譬如说,让二年级的小朋友画透视或写生,是不符合逻辑的。
美术教学也同其它科目一样,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学习美术是一种乐趣,并在这乐趣中学习掌握美术的基本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掌握美术基本表现手法。
美术课程大致可以分成欣赏和表现这两大块。
如何激发学生用掌握的美术知识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生活、对美的感知呢?
在新课程标准里,各个年级都有明确的规定。
不管是色彩、线描、手工制作、黑白画等,只要学生乐于动手、动脑、放胆地去表现,在这个表现的过程中就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教师的语言表达,从而使学生和教师在心灵上产生共鸣,达到人文、情感、精神上的沟通。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驱使学生带着多方面情感去完成一幅美术作品。
三、树立创新意识,开拓广阔的课堂教学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美术是用来表现丰富的生活、情感、事物的一种手法。
事物、情感、是时时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也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
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学的根本任务。
通过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同时,也给教师的课堂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传承古今文化的同时也有了时代的产物。
这对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的发展是有独特的作用的。
四:
明确课堂课题的学习领域,注意课堂量化的比例。
新课程标准根据美术学习的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教师要明确把握课堂教学的学习领域,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有目标、有计划地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性,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向目标发展。
总之,目标、内容、学习方式、和评价四方面构的成美术教学过程的比例要恰当,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美术,掌握用美术表达自己情感、思想和对生活理解的方法。
总而言之,美术课堂要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把美术课上“新”上“活”。
启美启智启德启信
美术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艺术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说其它课程赋予学生的多是理性知识的话,美术赋予学生的则是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双手、丰富的想象力和一颗善感的心。
虽然美术课所占课时较少,但只要把握好启美、启智、启德、启信这四个着力点,就可以使美术教学较大程度地发挥出其特有的作用。
•启美,即是引导学生欣赏美、理解美,进而创造美。
对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传统绘画、雕塑作品的欣赏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对现代绘画艺术的欣赏可以增进学生对美的理解能力;美术教学中的技法训练则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因此,美术教学应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联系起来。
如讲《生活与设计》这一节时,谈到服装设计,我们可设计——“衣服是无声的语言”,它随时向别人传递着你的身份、性格、爱好等方面的信息。
同学们正处在充满活力的学生时代,因此,服装应当能体现出生动活泼、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而耳环、戒指、美容化妆等成人的打扮暂时还不适合同学们。
二、启智,即是指美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表现能力。
记忆画和想象画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每逢新学期开学,我们都要布置学生描绘假期生活。
几个学期坚持下来,学生一定会在绘画语言的表达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有的同学甚至可以把整个场面画了下来,画面上有稻田田、远山、道路、脱粒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汽车和忙碌的人群等,内容丰富,形体正确,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也得到初步体现。
这么复杂的场面,若不具备一定的表现能力和观察能力是难以描述的。
三、启德为立身之本。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德”的教育,德育与美育是相辅相成的。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美的陶冶之时,还要有意识地传输道德规范,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如引导学生欣赏《珍惜我们的环境》这幅画时,不仅讲工业污染,还联系了生活垃圾的污染,教育学生珍惜生活环境,不乱扔废纸,不乱抹乱画等。
四、启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
对于身处紧张学习生活节奏之中的学生,美术课应当是一种精神体操,使学生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
因此,选择实施成功教育、快乐教育就应成为每节课的总体构思。
我们应该坚持每节课结束前的好作业评点,只要是有可取之处的作业,都可以得到展示、表扬,使学生尽情品味收获的快乐。
--培养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动手参与能力
在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提高儿童智力发展的过程中,以课堂教学作为基地,积极研究学生的心理因素,从兴趣入手,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感情沟通,制定行为策略,指导学法,赋予学生动手参与能力,选择创作途径,寓教与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教师还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条件。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参与机会。
通过在美术课堂中的动手参与来开发潜能。
当前,在大力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己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
而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这样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使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在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一)、心理策略:
培养意识,形成动手参与定势。
l、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
兴趣激发的方法很多,我们依据现行美术教材体系,从中高段美术教材的挖掘入手,
以新激趣。
学生普遍具有一种猎奇心理。
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他们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学内容的新意,使之有新鲜感。
如,在上《会变的颜色》一课时,把三原色中两种颜色相调和,就会出现另一种颜色,这一变化,学生没有见过,觉得很新奇,很好玩,兴趣顿生,个个跃跃欲试,学生们自己动手,调出了不同颜色混后出现的新颜色,最后学生自己发现了规律,知道了红加黄变为橙,红加蓝变为紫,黄加蓝变为绿,而橙绿紫三种色又叫三间色,学生们在动手中学到知识,在实践中得出结论。
以情激趣:
在绘画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都包含着一定的思想性,加上中高段学生的情感发展很快,教师要努力去拨响学生学习后的情弦。
学生动了情,继而就有了情趣,有了与教师、作品同频共振的情趣,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从而以情造像,图情并茂。
以美激趣:
美是美术课具有的独特的优越之处。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教学当中,我们应充分挖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需要和审美潜能.让他们体验到教材之美。
如能使学生沉浸在美的氛围中,就会收到“唯恐聆听之不周,不知铃声之响”的效果。
2、沟通情感:
我们的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有助于学生的动手参与,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1)、缩短师生距离。
实验表明,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强度及时间。
因此,教师可采用主动在教室里来回走动的方式接近后面的学生,缩短与他们之间的空间距离,从而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为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动手参与创造条件。
(2)、给予学生安全感。
绝大部分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为了使学生积极动手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是安全的,做出的作品不论好坏,都不会影响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做的不好时不会受到批评与嘲笑。
针对这点,多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动手参与各种活动,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使用一些使人轻松愉快的幽默,给学生安全感,那么,即使没把握,学生也会争先恐后地参与,其创造性也会大大增强。
(3)、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一定努力完成一项任务,都会产生成就感。
既对自己的付出抱以肯定,又能激励自己继续前进。
但是教师如果把学习任务的难度定得过低,学生不费多大劲就能够达到,那么,完成了任务学生也感到是理所当然的。
如果难度过高,学生可能会不愿去完成它或对此失去信心。
因此,为了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师应把难度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
如何控制这个度,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随机调节难度。
当难度小时.教师可设置一些障碍,当难度过大时,教师要适当处理,分步进行。
同时,当学生失败时,教师应给予帮助和鼓励,当学生成功时,教师要给予表扬肯定,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愿意动手动脑、参与创造。
(二)、行为策略:
指导学法,赋予动手参与能力。
教学是教和学的活动的统一体。
教学方法既包含教师的教法,又包含学生的学法。
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实现从教到学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教学中,应有系统地把学法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有愿望也有能力动手动脑参与学习,进行创造。
l、加强技法训练。
美术课对技法的要求很高,这是学生正确描绘制作对象,进行创作的基础。
技法训练包含的内容较多,如:
蜡笔水彩的造型、勾线、上色;泥塑课的揉搓粘画;手工课的折纸、裁剪、粘贴,……因此,技法训练既要扣紧每节课的重点,又要胸有全局,点面结合;既要着眼于全班同学,又要照顾个别成绩突出或能力较弱的同学,因材施教;既要表扬鼓励,又要具体辅导,帮助他们解决技术上的困难。
2、拓展想象空间。
“想象是创作的源泉”,世界上许多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
美术教学中,我们可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拓展想象空间,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间创设一种“不协调”,使学生在探索的乐趣中寻求知识,培养动手能力,提高智力。
实物演示:
利用实物展示或表演的方法,使他们明白完成任务的迫切性,联系己有知识经验进行想象。
如上《画一顶帽子》一课时,可以先出示几顶漂亮的帽子,让学生观察外形、颜色等,然后戴到头上让学生用各种材料制作出外形更美、功能更全的帽子,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不仅了解了帽子的结构,而且又发挥了想象力制作出雨伞帽、飞行帽等新品种。
语言表达:
即利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根据自身体会大胆想象。
在彩塑课《青蛙》一课中,教师可有意识的讲述关于青蛙的童话故事,把学生的思维越迁越宽,让他们仿佛进入了想象中的青蛙王国共同游戏,学生进入情境后,做出的青蛙生动有趣,神情兼备。
增强了对青蛙的感情,也起到了环保的教育作用。
媒体应用:
即利用电视、录像、投影、多媒体等音像手段创设情境。
这一方法可视性强,时空转换快,吸引力大,能为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
3、选择创作途径。
(1)、观察比较法。
中高段学生的观察力比低段已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能自觉地、自主地观察事物、分析异同。
学生在绘画中观察比较自然和具体对象后,思维就有素材,接着以自身体验进行创作就水到渠成。
如五年级的《牵牛花》一课,先让学生看看生活中的牵牛花,再看看画家笔下的牵牛花,进行比较,感知画面的处理、提炼,创作作品。
(2)、玩做结合法。
学生天**玩,根据他们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培养感性认识,实现自我表现的愿望十分重要。
如:
《画熊猫》一课,让学生先用二年级学过的撕纸拼贴做做玩玩,再画下来。
《下雪了》一课可选择一个下雪天,让学生去雪中玩玩,打雪仗、滚雪球、堆雪人……寓教于乐。
在游戏之余,学生有了切身体验,创作便得心应手、各具其态。
本策略实施中要重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重视暴露学生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实践的活动和相互的讨论悟出道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创新思维能力,最终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教育目标。
(三)、环境策略:
创造条件,提供动手参与机会。
学生有了动手参与的兴趣、能力,还必须有参与机会,否则一切都成了无本之木。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条件。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参与机会。
l、课堂绘画作品手工作品的展览,让学生在“看”中参与。
绘画和手工是由外在形式构成的可视图像,学生可以直接感受,也易接受。
特别是同班同学的或同龄人的优秀作品展览,一定程度上,学生都爱看,看了之后还会自觉地学习其中的优点。
在上课前,拿一些前几届或平行班的作品当范例,或把自己班的优秀作品展览,请同学按小组分别上去看。
学生对此较感兴趣,看得仔细,学得认真,因为这时的看,关系到自己的具体操作。
教师若再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下那些作品各方面的优点,学生掌握得就越快,越全面。
同时教师提出要求,布置任务,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对于学生创作素材的积累也有很大的益处。
2、学生走上讲台,让他们在“教”中参与。
在传统教育中,师讲生听。
这种课堂气氛中的学生沉闷、压抑,主动性不能发挥不说,甚至感到"学海无涯"而厌课、厌学。
心理研究成果早己提示:
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情绪积极,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教师要努力营造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走上讲台,参与"教学"。
在做的同时,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3、学生学会评价,让他们在“说”中参与。
大部分美术教师在作业讲评中多采用教师讲评法,可它受教师个人的年龄、性别、知识水平及爱好等的影响,往往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遏止学生的思维与个性发展。
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中,我们可以采用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形式;并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与能力循序渐进。
在三年级一般以师生互评为主。
从四年级下半学年开始,一般以学生互评为主,让几个同学相互评价对方的画,把个人的审美标准和制作心得表现出来,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在这一形式的评价中,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评价标准。
到了五、六年级,基本上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作客观、公正的评价,强化优点,如果发现了不足或有了新的创意,可以把作品取回重新修改,完善作品.通过这几种课堂习作展评,让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动手、审美、创新等美术素质之目的。
--寓创新能力的培养于美术教学之中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
”江总书记一再强调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
可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从容面对国际竞争,使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
但根据现况看来,人类的智力潜能至今大部分仍尚未开发利用。
并且,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在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教学不仅仅教给学生绘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而且应包含技能、技巧在内的涉及更为广泛的美术文化。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寓创新能力的培养”呢?
这是美术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优化课堂气氛。
创新欲望是一种发现和探求新知识的心理需求。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不仅要以知识和智慧作基础,而且与其积极情绪,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气氛,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融洽的师生情感,诱发他们的创新欲望。
在教学中,我们要设法为学生提供时间和机会,放手让他们自己分析、自己发现,自由提问,质疑问难。
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代替。
如教学第三册记忆画《各式各样的汽车》一课:
首先,运用先进的教学媒体——计算机“画板”教(记忆画)。
用电脑幻灯片展示现实中的各式各样的汽车,要求学生看过后说出自己曾经见过的汽车。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汽车的结构、款式、色彩等。
由于动画的效果形象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利用“组合——分解——组合”的电脑动画,剖析客车、货车、小轿车等车的结构,让学生自己分析、发现、讨论,总结汽车的基本结构:
每一部汽车基本上都有车头、车厢、车轮三个部分。
学生热烈讨论,主动参与教学,课堂气氛活跃。
本来到此为止,“记忆画”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
但是,不局限于教学生会画“记忆画”,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电脑画板上画出自己理想(想象)中的汽车。
要求从社会的需要,或学生凭个人的兴趣,从汽车的外形、功能、色彩等方面大胆构思,勇于创新。
由于前面学了画汽车的基本技能,掌握了汽车均有三个部分组成的“共性”,加上小学生没有什么顾忌,思维活跃,因此学生们想象设计出有羽翼的汽车;有从能源上设计用太阳能保护环境的汽车;有从颜色上设计绿色的汽车;有变废为宝用垃圾做能源的汽车。
这样,不仅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而且优化了课堂气氛,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同时要注意体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感受,以欣赏者的角色,以微笑的面容,鼓励的眼神,启发性的语言,拉近师生距离,进而转化为对学生的支持,促其自主、积极地去学。
这样做,学生获得的成功感强,挫折感少,就会逐步形成大家争想争画,勇于创新的良好课堂气氛。
二、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活动。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学习的过程是由“学、思、习、行”四个环节组成的。
我在教学中,认真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开展“自主——创新”学生活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绘画实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调节到积极状态。
让学生在学习中探求新知,在应用中理解、巩固、掌握知识。
如教学第十册《黑体美术字》一课,该课既是工艺制作课,又是基础知识课。
根据这一特征,经过一番研究,这样设计了该课的教学:
⒈借助“黑体字”的环境布设,让学生初步领略黑体字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⒉教师直接利用排笔“板示”黑体字,发挥排笔的特殊功能,突破黑体字笔划粗细基本一致的难点;通过板示,化难为易,使学生明确黑体字的结构安排,书写方法。
⒊指导欣赏图文结合的作品,通过欣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黑体字应用的广泛,又为作业设计打好铺垫。
⒋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这一环节,这样进行:
①落实任务。
运用这节课学习的有关黑体字知识,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各人创作一张图文结合的作品。
②分析要求,一定要突出黑体字。
③提供题材。
如:
设计一本日记、笔记本的封面;创设一个报头之类的《学习园地》;书写一条横联、标语,如:
庆祝六一节、学生表彰大会等,及其它的内容。
要求学生最好是自由发挥,体现积极向上风貌。
这样,将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开展学生的自主活动。
结果,学生的作业有:
心形中的“心中有祖国”、和平鸽的“和平”、高楼大厦的“潮汕”、奖状中的“三好学生”、封面中的“美术”、花墙纸中的数字、拼音等等。
从学生的作业可见,在仅有的40分钟,学生不仅学会写几个黑体字,而且是学以致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又如,上第五册《原色与间色》,本课属于绘画知识课,在对最基本的色彩知识的了解过程中,使学生们开始从盲目的随意涂抹颜色到有一定理论依据的运用颜色。
开始习惯以科学的方法认识和理解色彩世界了。
通过认识原色、间色,使学生们从未知开始走向已知,开始走进色彩的世界,开始了解色彩系统。
发掘教材该特点,所以,这样进行教学:
㈠认识红、黄、蓝三原色:
⒈指导欣赏,让学生从中了解到丰富多彩的色彩世界中,最主要的有红、黄、蓝三种颜色,接着是橙、绿、紫三种。
⒉观察实物,进一步对红、黄、蓝三种色相的认识,点破这三种颜色是色彩中的“三原色”。
⒊巩固练习,自己在十二色水彩颜料中,找出以上三种颜色,并做好徒手练习。
㈡调配,认识橙、绿、紫三间色:
⒈教师做好调色示范,让学生说说每两种色彩等量调配,得出的色彩(名称)。
⒉让学生自己动手调色练习,进一步认识、体验橙、绿、紫的来因及三原色和这三种色彩的关系。
⒊色纸拼图,从理性到感性的认识,归纳总结出橙、绿、紫三种色彩就是“三间色”。
㈢原色与间色的加强认识,实际应用:
⒈出示《我们未来的美丽校园》草稿,及各人的简笔画,要求运用本课学习的色彩知识,原色与间色给它们加以色彩装饰表现,色彩的选择,可以根据该事物的固有色,也可以大胆的构思,表现更美观的色彩,谁调得既准又快的,到黑板上涂一涂集体创作,也可以在下面为自己的简笔画装饰表现,最后把集体、个人作品点缀在教室里,美化我们的班级。
⒉学生自主动手练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训练学生大胆地用色、调色、涂色能力。
⒊展示作业,教师以肯定、鼓励为主,开展学生的自主活动,所以,学生的作业效果甚佳。
本课的教学注重以生为主体,师为主导,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三、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浓,记忆力好,又富于联想,能够初步做到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这些正是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训练,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想象力,培养学生接受和运用知识的敏捷性、变通性、创造性,不断发展学生创造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如在学习第七册《孙悟空在今天》(想象画)这一课题时,注意做到:
㈠创设环境。
搜集《孙悟空开采地下宝库》、《孙悟空为火车开路》、《孙悟空送飞船到太空》等等,指导学生欣赏,并结合挂图、幻灯片、录像,引导学生编造故事。
㈡提供线索。
“孙悟空在今天可以为人类做出什么贡献”,“孙悟空有何特殊功能”,“孙悟空该做什么,怎样去做”,“如果在今天,孙悟空能为建设现代化社会做什么?
”“哪一种建设项目可让孙悟空大显神通?
”……以此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扩散思维。
㈢突出重点。
给学生提供直观、借鉴材料。
因主体是孙悟空,为了突出主题,做到主次有别,因而教师紧接着出示几个不同角度的主角,引导学生观赏主体,发表见解,说说它的动态变化、表现方法,让学生自己找到表现的主题及手法。
这样,学生创作起来胸有成竹,题意盎然,构图完整,主题突出。
为了鼓励、培养、提高学生绘画水平,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当评委,评出好的作品,让优秀作品的小画家谈谈自己的想象过程,并颁发有关“孙悟空形象”的资料为奖品,予以鼓励。
总之,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在教学意识上要重视创新欲望的诱发,教学方法上要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落到实处。
我们才能培养出国家所需的创新人才。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
表现,设计?
应用,欣赏?
评述,综合?
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欣赏评述则倾向于内化为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
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美术 课程 改革 培训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