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docx
- 文档编号:26599225
- 上传时间:2023-06-20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30.53KB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docx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
课题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总课时
10
课时
1
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口算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意识和合作合作交流意识。
重难点
让学生自主探索出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具
光盘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位朋友——智慧小博士。
智慧小博士要带我们去数学王国探索一些数学问题。
要到达数学王国,必须解答智慧博士提出的问题,敢不敢接受智慧小博士的提问?
首先我们要经过“智慧桥”,解答了问题才可以过桥。
(出示题目:
想一想,算一算。
6×10、3×32、5×11、20×5、4×21、30×3)
适时提问一些题目,你是怎么算的?
(为今天的学习做好铺垫。
)
这些题目对于我们班同学来说太简单啦!
别急,还没结束呢!
智慧博士又来问题了:
智慧博士要给敬老院送他心培育出来的菜椒。
看课本例题1,从画面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指名学生回答)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昨天我们已经预习过了,我请一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
(是不是等于120瓶呢,口说无凭,拿出理由和算法啊?
)
拿出学案,在小组里交流,你想到了哪些方法。
开始。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探究学习12×10的口算方法。
先来看看智慧小博士有什么要说的:
恭喜小朋友顺利通过“智慧桥”,欢迎你们来到“探索屋”,我们一起来探索12×10=怎样算?
看谁的想法多。
师:
谁来说说,这种(特指新的方法)方法是怎样思考的?
(12×10,可以写成12×1=12、12×10=120。
12乘1个十是12个十,12个十是120。
)
师:
这么多的计算方法,你最喜欢那种?
刚才的题目我们解决好了,(这个问号就可以消去了)但是做题目还没完整,还要怎么样?
(学生口答)
2.探索尝试,类推算法
谈话引出问题:
如果搬来30箱,送给敬老院多少个菜椒?
你是怎样算的?
列出算式:
12×30=
师:
用你喜欢的方法试着口算,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全班交流,得出最佳方案)
12×3=36,12×30=360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2×10和12×30,这两个算式都是几位数乘什么数?
(结合回答板书课题: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
师: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你会了么?
说说看!
(学生说后教师小结)
师:
两位数乘整十数,可以先乘十位上的数,再在得到的数后面添写1个0。
三、游戏活动,巩固练习
谈话:
同学们真聪明,经过自己动脑思考,探索出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智慧小博士可高兴了,要邀请小朋友到智慧乐园去。
我们一起来看看,在智慧乐园里,小博士准备了哪些题目。
先来试一试。
想想做做第1题(两道题目有什么联系,做这一组题目有什么心得要告诉大家。
)
想想做做第2题(一个乘数的末尾有1个0,另一个乘数的末尾也有1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2个0。
)
想想做做第3题想想做做第5题(看懂表格,理清关系式,再计算)
想想做做第4题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在数学王国探索数学问题,主要探究了什么内容?
你有什么收获?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反思:
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总课时
10
课时
2
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体验估算策略的多样性,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重难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能灵活运用估算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具
光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
王大伯去年收获了好多大蒜。
他想要知道自己收获的打算有多少?
就随便抽出了5袋了一下。
那么你会帮王大伯估算一下去年王大伯一共收获了多少大蒜吗?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什么知识?
生:
(乘法)估算。
师: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我们已学过,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师:
王大伯把去年收获的蒜头装在同样大的袋子里,一共装了60袋。
为了估算总产量,他从中任意抽出5袋称一称,结果如下表:
第一袋第二袋第三袋第四袋第五袋28千克31千克31千克29千克33千克
师:
根据称出的结果,你能想到什么?
生1:
有的比30千克多,有的比30千克少。
生2:
每一袋的蒜头都差不多重。
生3:
每袋大约重30千克。
师:
你会估算王大伯去年大约一共收获蒜头多少千克吗?
生:
?
?
师:
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解决这个问题。
2、解决问题
(1)师:
请你们估一估它的结果大约是多少?
同桌位先交流一下。
3、指名汇报
4、验证
师:
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的估算方法,到底谁的估算结果更准确一些呢,咱们用笔算来验证一下吧。
(指名板演)
其余同学做在随堂练习本上。
师:
他计算的正确吗?
5、比较分析
师:
通过笔算,你们觉得哪个估算结果更准确些?
生:
1800
师:
那也就是说笔算结果一定在1800左右。
(板书:
左右)
师:
那其它的估算结果和笔算结果比,怎么样?
【估多了还是估少了】
师板书:
少多
6、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估算方法。
这些估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
它们都是把乘数看做整十数。
师:
同样是把乘数看做整十数,为什么有的估多了有的又估少了?
生:
把两个乘数都看小了,所以估少了。
。
。
师:
想一想这道题怎样估算更准确一些呢?
生:
引导学生说出:
也就是说估算时我们一般把两个乘数都看做和它接近的整十数,估算结果会准确一些。
三、巩固练习:
师:
这节课同学们用智慧的眼睛发现了很多估算方法,真了不起!
老师这有一道题,请你先算一算,再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1、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①②③
40×20=30×50=60×30=
47×23≈34×58≈68×35≈
50×30=40×60=70×40=
展示:
师针对估算结果问,你们有不同意见吗?
你是怎么想的?
师:
【逐组比较】
师:
请你们仔细观察每一组题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师:
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发现。
刚刚有的同学说每组题的结果一个比一个大,(我们一起来看这一组,手指算式)那也就是说47×23的得数在()左右,比800多,比1500少。
2.师:
接下来我们一起做个小游戏好不好?
请听要求:
老师每出示一道算式,请你仔细地思考这道算式的得数会在哪两个数之间呢?
你的卡片上的结论若符合要求,请你起立。
24×53得数比1800大,比2800小。
37×65得数比3500大,比4800小。
28×32得数比1000大,比1800小。
76×59得数比600大,比1200小。
3、师:
(最后出示一张完整的连线题)通过游戏,同学们很快地找到了相应地结论,老师真是佩服。
做对的同学笑一笑吧。
师:
老师这还有一道题,请你们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
4、想想做做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有很多,在生活中还需要灵活地去运用。
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
课题
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总课时
10
课时
3
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2.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难点
掌握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教具
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1×30=20×24=12×40=
20×40=90×50=40×50=
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
你是怎样计算的?
2.想想填填
1)2个十是(),20个十是(),240是()个十。
2)12乘20就是12乘2个十,是()个十,是()。
3.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例如这小小的“购买迷你南瓜”题也不例外。
(课件出示主题图及题目)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要解决幼儿园的问题,怎样列算式?
4.你能估算一下这么多南瓜大约偶多少个吗?
你是怎样估算的?
二、教学新课。
1.你有什么办法来检测一下自己估算正不正确呢?
怎样算呢?
你能自己动动脑
筋解决这个问题吗?
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拿出学案,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自己的方法。
全班交流。
①将12分成2个数的积,再连乘。
②将12分成10+2:
24×10=240,24×2=48,240+48=288。
③竖式计算。
3.研究笔算方法。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①第一步算的是什么?
怎样算的?
用乘数个位上的2乘24,得48(个一),8和2对齐。
②第二步算的是什么?
怎样算的?
为什么十位上的
1×24得240?
“4”应写在什么位上?
“2”呢?
用乘数十位上的1(个十)乘24,得24个十,也就是240。
写24乘1(个十)的结果240时,通常写成24(个十),4和1对齐。
③第三步算的是什么?
怎样算的?
在书写上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
为什么?
指出:
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的作用,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
(在板书上擦去“0”。
)
4.你能用自己的话再说说计算以上这题的方法吗?
第二部分的积为什么这样写?
教师适时引导归纳笔算乘法的方法,并板书课题。
5.教学“试一试”。
有没有办法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
试着调换24和12的位置相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验算,平时要养成计算后验算的习惯。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汇报,说一说是怎样算的,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
展示一些典型的错例,讨论,纠正错误。
(2)通过计算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
小结:
注意第二步乘得的积的书写位置,计算要正确。
2.“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寻找典型错误并查找原因再纠正。
3.“想想做做”第3题。
(1)独立完成,找到错误原因,在组内交流。
(2)汇报:
哪错了?
说一说你是怎样改正的?
怎样避免这些错误?
(3)在计算时,你有哪些要点需要提醒大家的?
4.“想想做做”第5题。
(1)独立练习,指名回答。
(2)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想想做做”第6题。
(1)指名读题,独立思考。
(2)交流: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要注意什么?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次备课:
作业设计:
“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反思:
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
总课时
10
课时
4
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难点
经历稍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的过程。
教具
光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口算。
42×4=72×7=28×3=56×2=47×4=74×3=
2.用竖式计算。
13×12=22×33=
要求学生计算出这些算式的结果,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3.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二、交流共享
1.出示教材第5页例4。
提问:
每箱迷你南瓜24个,53箱一共有多少个?
该怎样列式?
指导学生列出:
24×53。
追问:
谁能说一说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
(是求53个24是多少)
2.探究算法。
师:
请同学们用已经掌握的算法试着算一算,在计算的过程中你会遇到什么新的问题?
你准备怎样解决?
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发现:
和之前不同的是,计算时每一个乘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都要进位。
引导思考:
我们在前面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要进位时,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引导学生回忆“乘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的算法。
出示算式进行讲评:
24×53=
24
×53
72
师:
这里的72是哪个数乘哪个数的积?
(3×24)用另一个乘数个位上的3乘24,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个位对齐。
接下来应该怎么算?
(用十位上的5去乘24)所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哪一位对齐?
(十位)最后怎么算?
(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学生尝试笔算,完成后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如果这个学生计算有问题,就多请几名学生,然后让学生判断谁的计算过程是正确的,并帮助计算有错误的学生分析是哪一步出了问题。
3.归纳小结。
师:
看来通过同学们的努力,都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了,你觉得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笔算时的注意事项:
(1)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乘第一个乘数,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乘第一个乘数。
(2)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这一位对齐。
(3)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的数相加。
提醒注意:
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前一位乘后,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
4.检验算式。
师:
请同学们用你们掌握的方法来验算24×53。
(调换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
学生用竖式计算得出53×24=1272。
完成后,让学生先说一说具体的计算过程,再集体订正。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6页“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题目,每组对应完成1小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集体交流,说说计算步骤。
教师巡视时注意发现典型错例,指名上台板演,并让学生判断板演的答案是否正确。
学生判断后,教师引导学生把错误的题按错误的原因分成几类,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这样分的理由以及防止错误的方法。
2.完成教材第6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教师巡视,指名板演,集体交流。
组织学生反思:
计算中有没有错误?
前面分析的一些防止错误的方法在这里的计算中是否得到了运用?
又出现了哪些新的问题?
你是怎样解决的?
3.完成教材第6页“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认真读题,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再指名说说思考过程,并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用竖式计算,最后集体交流。
4.完成教材第6页“想想做做”第4题。
先指名读出商品的价格及问题,然后小组讨论,让学生作出合理的假设,再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学生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汇报。
汇报:
花最少的钱选择便宜的衣服,列式:
25×48=1200(元);花最多的钱选择贵的衣服,列式:
25×64=1600(元)。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二次备课:
作业设计:
想想做做”第4题
教学反思:
课题
练习一
总课时
10
课时
5
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会用调换乘数的位置的方法来验算乘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
教具
光盘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1题。
出事题目,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活动,说出得数。
2.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2题。
出示题目,全班分为四组,每组计算两题,学生独立完成。
评讲:
计算的正确率和验算的方法。
提醒学生:
注意乘得的结果和哪一位对齐及进位。
导入:
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练习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3题。
让学生先阅读表格,明确题意,再独立填写表格。
评讲:
怎样填出“一共的枝数”,请归纳出本题的数量关系。
提问:
从数据中你能发现什么?
(渗透积的变化规律)
2.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4题。
先指名读题,让学生说说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让学生列式计算,最后全班共同订正。
3.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5题。
出示表格,让学生读题并理解题意。
要求学生先估计哪种球的销售额最高,再算出每种球的总价,比一比,填一填。
指名说出每道题的估算结果和实际的计算结果。
4.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6题。
让学生先估算,并把估算的结果写在算式的上方;再竖式计算,用估算检验竖式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最后指名汇报,要求学生将错题改正在习题旁,并让学生说说错误的原因
。
5.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7题。
让学生先读题,说说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提问:
要求卡车超载了没有,需要先求什么?
(货物的总重量)
让学生估一估,并说说理由。
说明:
超载意味着货物的总重量大于卡车的载重。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8题。
出示题目,指名读题,让学生说说已知条件,找出所求的问题。
估算:
租5辆这样的客车够吗?
(估算5辆车能坐多少人,即5×48,把48看成50,大约是250人,不够)
提问:
至少要租多少辆这样的客车?
这里的“至少”表示什么?
2.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9题。
出示图片,使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小组讨论:
(1)付出4000元,找回一些说明了什么?
(2)估计哪一种砖比较合适,为什么?
(3)实际用了多少元?
应找回多少元?
3.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10题。
让学生独立解决,集体交流,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谁能说说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补》
二次备课:
作业设计:
补充习题
教学反思:
课题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总课时
10
课时
6
目标
1.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
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难点
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数位对齐。
教具
光盘
教学过程:
通过昨天的学案预习,我们知道今天要讲什么内容。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首先谁来读一下今天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
(课件呈现:
理解并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
一、复习引入。
1.口算下面各题:
11×50=50×80=30×40=60×70=
提问:
当乘数末尾有0时,你是怎样口算的?
2.列竖式计算:
250×3=(请两位学生扮演,并让学生做小老师讲解在计算时有没有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地方。
)
提问:
为了使计算简便,列竖式时,乘数“3”应该与()对齐。
二、教学新课。
1.出示情境图。
读题:
足球每个32元,买30个这样的足球要用多少元?
提问:
你会怎样列算式?
(指名回答)一齐尝试解决一下。
挑选了几位同学的方法,大家来看看,可不可行?
(指名三位同学上黑板,展示自己的方法。
教师适时板书后两种竖式的计算方法。
)
请大家来看这两种竖式的计算方法。
都可以,但是,你觉得哪种更加简便呢?
如果以后遇到同样的计算题,那我们就要选择后一种简便的方法。
2.再请同学来说一说,如果列竖式计算,你觉得数位应该怎样对齐?
(指名回答)
试一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题目:
53×40=)你们是怎样对齐的?
请同学来说。
最后出示正确的笔算过程。
下面留1分钟的时间给大家订正自己的答案。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汇报。
)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一组题目)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一组题目)
(1)独立完成。
(2)想一想在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与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4.“想想做做”第4题。
(1)读题,让学生找出关键词——估计。
(2)提问:
估计一下,需不需要具体计算呢?
5.“想想做做”第5题。
(1)指名读题,独立思考。
(2)怎样列式计算。
6.“想想做做”第6题。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案上的疑惑是否都解决了呢?
五、数学文化:
师:
同学们,现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对于你们来说难不难啊?
(小菜一碟),但对古人来说是十分困难的,人们研究了数千年才研究出了现在所使用的竖式计算。
我国古代的人民在这方面也有自己的研究和创造。
你们想了解吗?
课本第14页。
你知道吗?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想想做做”第2-7题
教学反思:
课题
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
总课时
10
课时
7
目标
1.经历用两步连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探究过程,进一步积累对相关数量关系的认识,感受从已知条件出发的解题思路,能用两步连乘正确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灵活组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感受乘法运算的实际应用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快乐。
重难点
能对获取的信息作出正确分析,用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
光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谈话:
同学们,你们都有购物的经验吗?
这节课我们跟随小明的脚步,到商场去走一走,看看他在购物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模拟商场的场景图,学生根据课件给出的条件,提出问题并解决。
课件出示:
一个乒乓球2元,一袋5个,小明买了一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
一共要多少元?
列式为:
2×5=10(元)
课件出示:
每袋乒乓球5个,有6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
6袋一共有多少个?
列式为:
5×6=30(个)
2.同学们帮小明解决了很多他在商场里遇到的问题,你瞧,商场里迎来了大客户,这是体育课的王老师,他想为学校添置一些体育用品。
课件出示:
乒乓球每袋5个,每个2元,王老师买了6袋乒乓球。
那么他需要花多少元?
二、交流共享
1.组织探究:
你能帮王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可以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讨论。
2.汇报交流。
提问:
哪一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解决办法?
各小组自由汇报,教师边听边板书,指名学生表述自己所列式子的意义。
方法一:
5×6=30(个)30×2=60(元)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使学生明白:
方法一根据“有6袋乒乓球”和“每袋5个”,先算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再根据“乒乓球每个2元”,算出买6袋乒乓球一共要多少元。
方法二:
2×5=10(元)10×6=60(元)
教师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小学 数学 三年级 下册 第一 单元 教案 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