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硕347测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6595569
- 上传时间:2023-06-20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9.58KB
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硕347测试题.docx
《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硕347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硕347测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硕347测试题
湖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专业测试题
心理学导论
一、名词解释
1、心理测量
2、马赫带
3、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
4、注意
二、简答题:
1、简述影响反应时的影响因素。
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发展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陌生人焦虑
二、简答题
简述童年期言语发展的特点
三、论述题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临床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惊恐障碍2、精神分裂症
3、尊重4、阻抗
二、简答题
1、什么是阳性强化法?
它的操作方法是什么?
2、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它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管理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X假设理论
2.工作再设计
3.组织结构
4.期望理论
二、简答题
1.简述ERG激励理论
2.勒温的领导风格理论
人格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机能自主
2.自性
3.行为潜能
4.性格优点
二、简答题
1.简述霍妮的神经症的自我理论。
2.简述多拉德和米勒的学习四要素理论
社会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刻板印象
二、简答题
简述自我效能理论
三、论述题
在社会群体中,常有总总不合理的看法,或是对性别的偏见,亦或是对种族的歧视。
请阐述产生偏见和歧视的原因,并简要回答解决方式。
湖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专业测试题答案
心理学导论
一、名词解释
1、心理测量
广义的心理测量不仅包括以心理测验为工具的测量,也包括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实验法、心理物理法等方法进行的测量。
心理测量是通过科学、客观、标准的测量手段对人的特定素质进行测量、分析、评价。
2、马赫带
所谓马赫带(也叫边界突出)是指人们在明暗交界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
3、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包括工作记忆和直接记忆,以声音编码为主,同时还有视觉或语义编码,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2分钟,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
工作记忆亦称“活动记忆”、“操作记忆”,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贮存的能量有限的记忆系统,在许多复杂的认知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英国学者Baddeley和Hitch(1974)提出“工作记忆”的三系统概念以代替原来“短时记忆”的概念,并认为工作记忆系统包括中央执行系统、语音环、视觉空间暂存器三个部分。
4、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有指向性、集中性、和调控功能
二、简答题
1、简述影响反应时的影响因素。
①简单——复杂反应时任务的区别。
②速度——准确性权衡,指被试在进行反应时,对反应速度和准确性进行权衡的现象。
③刺激变量和机体变量。
刺激变量包括刺激强度和刺激复杂程度;机体变量包括适应水平、动机和个体差异。
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马斯洛(1968)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以下五个等级构成的:
①生理的需要。
②安全需要。
③归属和爱的需要。
④尊重的需要。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2)简析马斯洛关于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的关系的看法。
马斯洛认为,这些需要之间的关系是:
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在高级需要得到满足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的需要;在人类的进化以及个体的发展中,低级需要出现较早,而高级需要出现较晚;低级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当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个体将出现直接的生命危机;高级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绝对必需的,但是高级需要与人的健康成长紧密联系,高级需要的满足可以使人得到生理、心理的健康。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一种比较完整的需要理论,它系统探讨了需要的实质、结构、发生发展与需要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马斯洛提出了人和动物共有的低级需要和人独自具有的复杂需要,这就否定了弗洛伊德只有一类本能需要的理论。
(4)然而,马斯洛的理论存在着形而上学的色彩。
作为有社会意识的人的行为,并非总是按马斯洛的理论所估计的那样按层次出现。
大部分人往往在不同时期被不同的需要所激发。
有时不顾某些低级的需要而直接出现高级的需要。
发展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陌生人焦虑
随着婴儿逐渐能分清陌生人和熟人,随着母婴关系的日益亲密,婴儿能很好的把主要抚养着母亲和陌生人分离开,陌生人的出现便会引起婴儿的恐惧、焦虑。
这种由陌生人的出现而引起婴儿恐惧、焦虑的现象叫做陌生人焦虑,也称为怯生。
二、简答题
简述童年期言语发展的特点
(1)书面言语发展的特点
顺序:
识字—阅读—写作;
其中写作发展分为:
准备阶段—过渡阶段—独立写作阶段
二、三年级时书面语言逐渐赶上口头言语,四年级时开始表现出优势
(2)内部言语的发展特点
内部言语的发展是在口头言语即出声言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内部言语的发展与书面言语的发展密切联系,书面言语的发展促进内部言语更快的发展,另外内部语言的发展使书面言语的发展更为完善;
内部言语的发展与智力发展水平特别是思维发展水平相联系,内部言语的发展是智力活动的重要前提,智力活动的发展也促进内部言语的发展;
内部言语的发展阶段:
出声思维阶段;过渡阶段;无声思维阶段
三、论述题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把儿童心理或思维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1)感知运算阶段:
这个时期的儿童主要凭借感知运动手段反映外界刺激,协调并适应外界环境,其智力活动处于感知运动水平。
(2)前运算阶段:
这个时期开始,儿童具有表象思维,有运用符号的能力,其智力活动处于表象水平。
(3)具体运算阶段:
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能够摆脱知觉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稳定性,达到守恒。
对具体问题可以进行逻辑运算。
思维具有可逆性。
其智力活动处于获得概念稳定性,进行逻辑思维的阶段。
(4)形式运算阶段:
这个时期儿童的思维形式能够从具体的内容中解放出来,能够提出假设,凭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解决抽象问题。
其智力达到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临床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惊恐障碍
是指一种以反复的惊恐发作为主要原发症状的神经症。
惊恐发作是惊恐障碍的典型症状。
诊断标准:
发作无明显诱因、无相关的特定情境、发作不可预测。
2、精神分裂症
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部协调。
主要症状:
情绪障碍,表现为不恰当的情感,或者单调的情感;人格解体,导致幻觉经历;思维障碍、幻觉或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本质特征。
3、尊重
心理咨询师在价值、尊严、人格等方面与求助者平等,把求助者作为有思想感情、内心体验、生活追求和独特性与自主性的活生生的人去看待。
尊重意味着咨询师对求助者无条件的接纳、尊重意味着平等、尊重意味着礼貌、尊重意味着信任、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尊重意味着真诚。
4、阻抗
阻抗本质上是求助者对于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
阻抗的表现形式有:
讲话程度上的阻抗;讲话内容上的阻抗;讲话方式上的阻抗;咨询关系上的阻抗。
二、简答题
1、什么是阳性强化法?
它的操作方法是什么?
(1)基本原理:
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
认为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可以对该行为进行阳性刺激,即奖励,通过奖励强化该行为,从而促进该行为的产生和出现的频率,行为得以产生或改变。
(2)操作过程:
明确目标行为、监控目标行为、设计干预方案,明确阳性强化物、实施强化、追踪评估
2、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它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是指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的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存在。
主要表现:
(1)反复体验创伤性事件
.经常回忆创伤性事件;
.做有关创伤性事件的噩梦;
.产生错觉或幻觉;
.伴有触景生情的精神痛苦;
.出现闪回(flash)现象。
(2)高度警觉的症状(至少存在下列一项):
.入眠困难、睡眠不深;
.易激惹;
.集中注意困难;
.过分担惊受怕。
(3)保护性的反应(至少存在下列两项):
.不去想有关的人和事;
.避免参加有关的活动、遗忘;
.对未来失去希望和信心
管理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X假设理论
又称为经济人假设:
理性经济人或实利人,把人当作”经济动物”来看待,认为人的本性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其工作动机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强调满足人的经济利益需要。
基本观点
(1)大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总想少干一点工作
(2)多数人都胸无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甘愿受别人领导和指挥
(3)以自我为中心是人的本性,对组织的目标不关心
(4)人缺乏自制能力,容易受到他人影响
2.工作再设计
为了适应发展需要,对某种工作的任务或完成任务方式做出改变的过程。
3.组织结构
指企业内部各要素排列顺序、空间位置、集散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它是执行管理和经营任务的体制。
能够指挥和协调员工的行为以实现组织的目的。
4.期望理论
认为人之所以要从事某项工作并达到组织目标,是因为这些工作和组织目标会帮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
因此某种激励因素对某人的激励强度取决于完成目标的价值(效价)与预期的完成目标的概率(期望值)之间的乘积。
二、简答题
1.简述ERG激励理论
提出三种人类需要
生存需要:
与人们基本的物质生存需要有关,包括马斯洛提出的生理和安全需要。
关系需要:
人们对于保持社交和他人尊重的需要,它们与马斯洛提出的社会需要和自尊需要分类中的外在部分想对应。
成长需要:
表示个人谋求发展的内在愿望,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包括个人事业上、前途方面的发展和成长。
相当于马斯洛需要层次中的自尊和自我实验的需要。
(2)基本观点
各个层次需要满足越少,越是人们所渴望追求的;
较低层次需要越是获得满足,对高层次需要渴求越大;(满足-前进模式)
高层次需要满足越少或缺乏,对低层次需要的追求越多。
(挫折-倒退模式)
(3)管理措施
需要本身就是激发动机的原始驱动力。
管理者如果能够充分了解广大员工的需要,就可以找到激励员工的有效途径。
由于每一层都包含了众多的需要内容,因此具有相当丰富的激励因素,可以供管理者设置目标、激发动机、引导行为。
此外,管理者还应该特别重视下属较高层次需要的满足,以防止”挫折-倒退”现象发生。
2.勒温的领导风格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勒温等人着眼于三种领导风格,即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的领导风格,提出三种不同的团队氛围和工作效率。
(1)专制型领导
这种领导者依靠个人的能力、经验、知识和胆略来指挥组织的活动。
一切由领导者决定,下属只能执行,由领导者去监督执行情况。
这种领导者大多数独断专行,对下属缺乏应有的尊重。
(2)民主型领导
这种类型的领导平易近人,平等待人,尊重下属,使下属由衷地愿意追随并愿意接受其领导
(3)放任型领导
这种类型的领导只布置任务,既不监督执行,也不检查完成情况,对下属放任自流。
人格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机能自主
是指那些成为独立的动机,即这些动机与它原先赖以产生的需要已没有任何依赖关系
2.自性
一种体现心灵整合的原型,是统一、组织和秩序的原型
3.行为潜能
是指在达成某种目标的特定情境中出现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4.性格优点
积极心理学对性格优点进行了研究,是指是通过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表现出来一组积极品质,是积极人格特质研究的主要内容。
不同的性格优点可以组成更高一层的长处或美德,而长处是人类获得幸福额健康的核心要素。
二、简答题
1.简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1)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生理的需要:
维持人的正常生活条件的需要,如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
是人的所有需要中最重要、最有力量的
安全需要:
它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归属与爱的需要:
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希望归属于某一群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它包括自尊的需要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的需要
认知需要:
满足自身好奇心的冲动,喜欢探索周围陌生的世界。
审美需要:
对秩序、对称、闭合以及存在于大多数儿童和某些成人身上的许行为完满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的需要。
所谓“自我实现”就是要求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和才能,对自身内在本性的更充分的把握和认可,是朝向个人自身的统一、完整和协调的一种倾向。
(2)需要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力量较强的低层次需要一经得到满足,力量较弱的高层次需要就会出现。
高级需要优势并不是在低级需要完全满足之后才出现,而是在强行或有意剥夺、放弃、压抑低级需要及其满足之后出现。
需要的发展是一种连续、重叠和波浪式的向前推进。
2.简述多拉德和米勒的学习四要素理论
多拉德和米勒认为人格是习得的,而学习是由以下四个要素组成的。
(1)内驱力:
是促使有机体行动的任何一种强烈刺激。
他们可以是与生俱来的,如干渴、疼痛等,他们叫做原生内驱力,又称以及内驱力,关系到个体的生存与否。
也可以是后天习得的,如焦虑、成就等,叫做二级内驱力。
(2)线索:
决定有机体何时、何地做出反应,以及做出何种反应的刺激。
(3)反应:
由内驱力和线索诱发出来的,用以降低或消除内驱力的行为或心理活动。
(4)奖赏(强化):
强化为内驱力的降低,任何能够导致内驱力降低的刺激都是一种强化物。
社会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刻板印象
人们通过整合有关信息及个人经验形成的一种针对特定对象的既定认知模式。
二、简答题
简述自我效能理论
(1)自我强化:
我们的行为不但受到外部的酬赏与处罚的管理还要受到自己给自己制定的内在标准的管理。
(2)自我效能感:
是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的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的行为取向和情绪。
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a.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
b.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c.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d.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或来源:
a.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b.替代经验c.言语劝说d.情绪唤起或生理唤醒
三、论述题
在社会群体中,常有总总不合理的看法,或是对性别的偏见,亦或是对种族的歧视。
请阐述产生偏见和歧视的原因,并简要回答解决方式。
答:
偏见和歧视的原因:
(1)社会化历程:
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会吸收并内化作为文化传统一部分的偏见。
(2)认知因素:
偏见和歧视的认知解释强调消极刻板印象在其发展中的作用。
(3)动机因素:
偏见可能源于知觉者的紧张、情绪、恐惧和潜在的需要。
(4)社会分层:
由于各阶层成员之间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甚至价值观各个方面都不同,社会各阶层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认知差异。
减少偏见和歧视的方法
(1)对抗刻板印象:
通过有意识的控制,降低刻板印象对少数群体可能做出的不公正判断的影响。
(2)平等接触:
由缺少平等接触形成刻板印象,进行群体内接触有利于减少刻板印象。
(3)创造消除偏见的环境:
偏见是后天习得的,要减少偏见,就需要从减少偏见的机会入手。
(4)社会性对策:
立法反对歧视;父母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5)增进团体间的接触:
相同的地位,非正式的方式,合作的气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 师范大学 心理学 347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