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国文学批评史之先秦文学批评.ppt
- 文档编号:2659246
- 上传时间:2022-11-05
- 格式:PPT
- 页数:42
- 大小:813.50KB
第一章中国文学批评史之先秦文学批评.ppt
《第一章中国文学批评史之先秦文学批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中国文学批评史之先秦文学批评.ppt(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先秦文学批评一、先秦的文学批评一、先秦的文学批评课时编号:
02第一节概述w先秦时期,文学依附经、史、子,还没有独立出来。
纯文学作品,只有诗经和楚辞。
文学观念尚未形成,所谓的文学批评只是零星片段地孕育在五经之中。
w孔子后,文学观念有所发展,涉及到对诗经的评价、对“言”的看法等。
w老庄、墨子、韩非子的哲学思想,对文学理论的发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节五经与文论w一、五经与文学w五经为各体之源。
w诗:
赋、颂、歌、赞w书:
诏、策、教、令w礼:
铭、诔、箴、祝w易:
论、说、辞、序w春秋:
纪、传、盟、檄w故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诏策章奏,则书发其源;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铭诔箴祝,则礼总其端;记传盟檄,则春秋为根:
并穷高以树表,极远以启疆,所以百家腾跃,终入环内者也。
宗经二、五经与文论w诗:
美刺说w书:
诗言志w礼:
w易:
言有物、言有序w春秋:
w左传:
三不朽、季札观乐1、美刺说:
在诗经的少数篇章中,有些作者写到了自己写诗的目的和态度。
对文学的社会作用,表达了朴素的认识。
美,是对人和事的肯定和赞美;刺,是对人和事的否定和批评。
美刺说虽然到汉代才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但它的萌芽和成长时期却是在先秦。
因此,诗歌的美刺作用,最早认识到的是诗人自己。
例1;魏风葛屦:
维是褊心,是以为刺。
褊,本义指衣服狭小,引申为狭隘。
褊心,心胸狭隘。
译为:
因为她这样心胸狭窄,所以我写这首诗讥刺她。
例2:
小雅节南山:
家父作诵,以究王讻。
家父,又作嘉父,周大夫,此诗作者。
诵,诗。
究,追究。
王,周王。
讻,祸乱。
译文:
家父作了这首诗,用来揭发周王的祸乱。
以上两例作者写诗的目的是刺。
例3:
大雅崧高:
吉甫作诵,其诗孔硕。
其风肆好,以赠申伯。
译文:
吉甫(我)作了这篇颂,诗意深切很出色,清风化育非常好,赠诗增美了申伯。
这是一首颂诗,赞美诗。
作者写诗的目的,是为了赞美申伯的美好品德。
305篇中,有11篇作者已经谈到了写诗的目的,其中8例为讽,3例为颂。
2、诗言志开山的纲领尚书尧典载有舜对他的臣子夔所说的关于音乐(实为诗乐舞)的一段话:
夔!
命汝典乐,教胃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夔曰:
於!
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诗乐的教化功能;诗歌的言志特点;诗乐舞三位一体。
尧典多出于传闻,所记虞舜的话不是十分可靠;但尧典系周史官所记,“诗言志”至少反映了周人的文艺观。
朱自清作诗言志辨,认为“诗言志诗言志”是中国诗论开山的纲领。
影响深远。
庄子天下载:
“诗以道志。
”荀子儒效:
“诗言是其志也。
”班固汉书艺文志:
“书曰:
诗言志,歌永言,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
”毛诗序:
“诗者,志之所之也”。
,“诗言志”,强调了诗歌与政治的关系。
诗缘情则强调诗歌与自然的关系。
3、三不朽: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二十四年春,穆叔如晋。
范宣子逆之,问焉,曰:
“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
”穆叔未对。
宣子曰:
“昔匄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其是之谓乎?
”穆叔曰:
“以豹所闻,此之谓世禄,非不朽也。
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
其是之谓乎!
豹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德、功、言并立,反映了当时统治者对言的重视。
曹丕典论论文: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w刘勰序志:
岁月飘忽,性灵不居,腾声飞实,制作而已。
诸子:
诸子者,入道见志之书。
太上立德,其次立言。
百姓之群居,苦纷杂而莫显;君子之处世,疾名德之不章。
唯英才特达,则炳曜垂文,腾其姓氏,悬诸日月焉。
思考题w1、基本概念w美刺说、赋诗言志、季札观乐、诗言志、三不朽w2、谈谈你对“五经为各体之源”的看法。
w3、为什么说先秦是文学批评的萌芽时期?
w4、注意文、文学、文章的含义。
参考书目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先秦两汉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朱自清诗言志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蔡钟翔先秦诸子之学与中国文论,古典文学知识1990年第2期。
方孝岳中国文学批评,三联书店詹福瑞中古文学理论范畴,河北大学出版社。
第三节第三节儒家的文论儒家的文论课时编号:
03-04学习目标w掌握孔子、孟子、荀子的文学思想。
w体会儒家文学思想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一、孔子的文学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文学思想,对几千年来中国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孔子(公元前551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孔子自幼好学,中年开始为弟子讲学,并修订诗、书、礼、乐等经典。
51岁至54岁之间,孔子在鲁国先后任中都宰、小司空、大司寇。
之后率弟子周游列国,然终不见用。
晚年回到鲁国,仍致力于文化典籍的整理。
孔子的教学内容w德行w言语w政事w文学(诗、书、礼、乐)孔子与文化典籍整理w诗w书w春秋孔子与音乐w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论语述而w孔子到齐国去,听到韶音绍乐,有很长时间连吃肉都尝不出滋味,于是感慨: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他精通音乐,修订乐章。
他说:
“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
雅、颂各得其所。
”孔子纠正了乐章的错乱,使雅、颂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
孔子与诗歌w唐棣之华,偏其翻而。
w岂不尔思,室是远尔!
w唐棣花翩翩舞动,哪里是不想念呢?
是离你太远了呀!
子曰:
“未之思也!
夫何远之有?
”孔子认为,作者还是不想她,要想,有什么远的呢?
对诗的理解切中要害,很内行。
他根据生活中情感逻辑还解诗,合情合理。
棠棣之花w棠棣tngdw董仲舒春秋繁露竹林:
“诗云:
棠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
”按,此为逸诗。
论语子罕引作“唐棣”。
孔子的文学思想w1、兴观群怨孔子论文学的社会作用w子曰:
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w2、思无邪孔子论诗的思想标准w子曰: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所谓“无邪”,就是思想纯正。
包括:
怨诗、刺诗、情诗。
放郑声、郑声淫。
指的是郑地的音乐,而非诗歌。
孔子不反对情诗,甚至让伯鱼读二南诗,以便了解男女之情。
汉书匡衡传谓:
“时感伯鱼授室,故夫子特举二南而训之耳。
”把诗经当成传播婚姻爱情知识的载体,而非朱熹所说的反面教材。
3、文质彬彬、尽善尽美孔子论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w子曰: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w4、中和为美的批评标准w子曰: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w5、人品和文品的关系w子曰: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二、孟子的文学思想w孟子(约公元前372289年),名轲,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据说曾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
孟子以孔子的传人自居,继承并发展了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
他曾游说齐、宋、滕、魏等诸侯国,曾任齐宣王客卿,然终因其主张被认为“迂远而阔于事情”不能为诸侯国所用,回到邹国,讲学著述,有孟子一书。
孟子的文学思想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与民同乐”说,“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知言养气”说。
1、以意逆志说咸丘蒙曰:
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
诗云: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
曰:
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
曰:
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
周余黎民,靡有孑遗。
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
万章上“逆”的意思是推测,“志”则为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
“意”字向来是有不同诠释的。
(1)、写诗人(作者)之意。
王国维:
“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玉谿生诗年谱会笺本)
(2)、解诗人(读者)之意自己的心意。
(3)调和折衷的观点,如顾易生、蒋凡即以“意”字一身而兼三任,为“作家作品之意与评者自己之意的结合”,“以意逆志”的意思是,“必须领会全篇的精神实质,加上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探索作者的志趣倾向”。
2、知人论世说w孟子谓万章曰:
“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土;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
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万章下w【注释】w尚:
同“上”。
论,推论。
颂:
同“诵”。
世,有两种解释:
一是说人的一生;一是指人所处的时代。
尚友,上与古人为友。
推论、考究古人的一生及所处的时代,才是真正的上与古人交友。
3、知言、养气说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
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何谓知言?
曰:
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公孙丑上所谓“养气”,是指一种道德修养。
“气”一是指自然的气,一是指人体的气。
孟子的气,是义与道凝聚而成的浩然正气。
此后,曹丕:
“文以气为主”,刘勰:
务盈守气,韩愈提出“气盛言宜”。
诐辞,片面的言辞。
淫辞,过分的言辞。
邪辞,违背正道的言辞。
遁辞,躲躲闪闪的言辞。
养气是知言的基础,有了浩然之气,就能很好地辨析别人的言辞。
三、荀子的文学思想w荀子(约公元前313年238年),名况,字卿,亦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个重要的代表。
荀子的文论,首先是从他对人性的批判开始的。
在性恶论中,荀子假托尧舜对话,表达了他对人性的看法。
这是荀子文学的哲学基础。
1、三位一体的文学观荀子继承孔、孟的文学思想,认为文学应该明道。
明道,是其文学观的核心。
但荀子所说的“道”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既是圣人之道,也是自然规律之道,这里面显然吸收了老庄道家的思想成果;同时,其所谓道,既是先王之道,也是后王之道,体现了他法后王的主张。
荀子明道的文学观,奠定了儒家明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文学观的基础。
影响:
扬雄、刘勰、韩愈、桐城派等,文以载道。
道,儒家之道。
用文章张扬儒家思想。
2、荀子论乐荀子论乐,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比前人大大前进一步,有名的乐论是他论乐的专文。
他认为,音乐可以表现人的情感变化,人们运用音乐,抒发各种情感的变化;同时,音乐对人的情感也有感染、打动作用,使人产生心悲、心伤、心淫、心庄等不同的心理反应。
影响:
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诗乐与情感的关系。
基本概念w兴观群怨、思无邪中和之美、文质彬彬、尽善尽美w以意逆志、知言养气、知人论世w三位一体(明道、征圣、宗经)习题w孔子“兴观群怨”说的主要内容和文论价值是什么?
ww试论述孟子的文学思想。
比较孔子与荀子文论思想的异同。
参考书目w朱恩彬儒家思想与中国文艺的现实主义,文艺研究1995年第3期。
w张节末孔子诗论“兴观群怨”说新解,孔子研究1990年第1期。
w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思无邪”,文史知识1986年第7期。
第四节、老庄及道家文论第四节、老庄及道家文论课时编号:
05学习目标w掌握老子、庄子哲学思想和文学思想主要特点。
w理解老子、庄子哲学思想和文学思想继承与发展关系。
一、老子的文学思想老子和庄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很少直接论述文艺问题,但他们的学说对后世的文学和文学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国文学艺术及其理论的民族特色的形成所起的作用尤为巨大。
老子(约公元前580500年),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老子一书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不一定是老子所作,但基本上反映了老子的思想,也可能在流传的过程中掺进了老子后学的一些观点。
老子一书寥寥5000字,言简意赅、博大精深。
对后世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老子的文学观和他的哲学思想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要了解他的文学观,必须了解他的哲学思想。
老子的“道”。
“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按照老子第一章的说法,“道”是不可说的,所谓“道可道,非常道”,但老子还是要努力地去说。
通观老子对“道”的论述,可以见出“道”的三大特征。
其一,“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其二,“道”是无形、无声、无色、无味的,所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无状之状,无象之象”(老子十四章);其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中国文学 批评 先秦 文学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