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思考题.docx
- 文档编号:26589338
- 上传时间:2023-06-20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9.60KB
生态学思考题.docx
《生态学思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思考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学思考题
生态学概论思考题
⏹人类社会的文明史都经历了哪些文明历程?
现在正向什么文明迈进?
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原始文明。
约在石器时代,人们必须依赖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物质生产活动主要靠简单的采集渔猎,为时上百万年。
第二阶段是农业文明。
铁器的出现使人改变自然的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为时一万年。
第三阶段是工业文明。
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生活,为时三百年。
从要素上分,文明的主体是人,体现为改造自然和反省自身,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时间上分,文明具有阶段性,如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从空间上分,文明具有多元性,如非洲文明与印度文明。
⏹在生态学上有五个规律分别是那些?
1.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的互生规律
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规律,反映了生物间的协调关系,是构成生物群落的基础。
生物间的这种协调关系,主要分两类:
(1普遍的依存与制约普遍的依存与制约亦称“物物相关”规律。
有相同生理、生态特性的生物,占据与之相适宜的小生境,构成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
系统中不仅同种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异种生物(系统内各部分间也存在相互依存与制约的关系;不同群落或系统之间,也同样存在依存与制约关系,亦可以说彼此影响。
’这种影响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有些是立即表现出来的,有些需滞后一段时间才显现出来。
因此,在自然开发、工程建设中必须了解自然界诸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统筹兼顾,作出全面安排。
(2通过“食物”而相互联系与制约的协调关系亦称“相生相克”规律。
具体形式就是食物链与食物网。
即每一种生物在食物链或食物网中,都占据一定的位置,并具有特定的作用。
各生物种之间相互依赖、彼此制约、协同进化。
被食者为捕食者提供生存条件,同时又为捕食者控制;反过来,捕食者又受制于被食者,彼此相生相克,使整个体系(或群落成为协调的整体。
亦即体系中各种生物个体都建立在一定数量的基础上,它们的大小和数量都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生物体间的这种相生相克作用,使生物保持数量上的相对稳定,这是生态平衡的一个重要方面。
当人们向一个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引进-其他群落的生物种时,往往会由于该群落缺乏能控制它的物种(天敌存在,使该种种群暴发起来,从而造成灾害。
2.物质循环转化与再生规律
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微生物和非生物成分,借助能量的不停流动,一方面不断地从自然界摄取物质并合成新的物质,另一方面又随时分解为简单的物质,即所谓“再生”,这些简单的物质重新被植物所吸收,由此形成不停顿的物质循环。
因此要严格防止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以免有毒物质经过多次循环后富集到危及人类的程度。
至于流经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通常只能通过系统一次,它沿食物链转移时,每经过一个营养级,就有大部分能量转化为热散失掉,无法加以回收利用。
因此,为了充分利用能量,必须设计出能量利用率高的系统。
如在农业生产中,为防止食物链过早截断、过早转入细菌分解,使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失掉,应该经过适当处理(例如秸秆先作为饲料,使系统能更有效地利用能量。
3.物质输入输出的动态平衡规律
物质输入输出的平衡规律,又称协调稳定规律。
当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不受人类活动干扰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输入与输出,是相互对立的关系,对生物体进行输入时,环境必然进行输出,反之亦然。
生物体一方面从周围环境摄取物质,另一方面又向环境排放物质,以补偿环境的损失。
也就是说,对于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无论对生物、对环境,还是对整个生态系统,物质的输入与输出总是相平衡的。
当生物体的输入不足时,例如农田肥料不足,或虽然肥料(营养分足够,但未能分解而不可利用,或施肥的时间不当而不能很好的利用,结果作物必然生长不好,产量下降。
同样,在质的方面,也存在输入大于输出的情况。
例如人工合成的难降解的农药和塑料或重金属元素,生物体吸收的量即使很少,也会产生中毒现象;即使数量极微,暂时看不出影响,但它也会积累并逐渐造成危害。
另外,对环境系统而言,如果营养物质输入过多,环境自身吸收不了,打破了原来的输入输出平衡,就会出现富营养化现象,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势必毁掉原来的生态系统。
4.相互适应与补偿的协同进化规律
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作用与反作用的过程。
或者说,生物给环境以影响,反过来环境也会影响生物。
植物从环境吸收水和营养元素与环境的特点,如土壤的性质、可溶性营养元素的量以及环境可以提供的水量等紧密相关。
同时生物以其排泄物和尸体的方式把相当数量的水和营养素归还给环境,最后获得协同进化的结果。
例如最初生长在岩石表面的地衣,由于没有多少土壤可供着“根”,当然所得的水和营养元素就十分少。
但是,地衣生长过程中的分泌物和尸体的分解,不但把等量的水和营养元素归还给环境,而且还生成能促进岩石风化变成土壤的物质。
这样,环境保存水分的能力增强了,可提供的营养元素也加多了,从而为高一级的植物苔藓创造了生长的条件。
如此下去,以后便逐步出现了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
生物与环境就是如此反复地相互适应的补偿。
生物从无到有,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而环境也在演变。
如果因为某种原因损害了生物与环境相互补偿与适应的关系,例如某种生物过度繁殖,则环境就会因物质供应不足而造成其他生物的饥饿死亡。
5.环境资源的有效极限规律
任何生态系统中作为生物赖以生存的各种环境资源,在质量、数量、空间、时间等等方面,都有其一定的限度,不能无限制地供给,因而其生物生产力通常都有一个大致的上限。
也正因为如此,每一个生态系统对任何外来干扰都有一定的忍耐极限。
当外来干扰超过此极限时,生态系统就会被损伤、破坏,以致瓦解。
所以,放牧强度不应超过草场的允许承载量。
采伐森林、捕鱼狩猎和采集药材时不应超过能使各种资源永续利用的产量。
保护某一物种时,必须要有足够它生存、繁殖的空间。
排污时,必须使排污量不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等。
以上五条生态学规律,也是生态平衡的基础。
生态平衡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又与人类当前面临的人口、食物、能源、自然资源、环境保护五大社会问题紧密相关。
我国生态学家马世骏提出了生态学的五大规律,即:
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互生规律、相互补偿和相互协调的共生规律、物质循环转化的再生规律、相互适应和选择的协同进化规律、物质输入与输出的平衡规律,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系统的特征是什么?
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六点:
(1有时空概念的复杂的大系统
生态系统通常与一定的时间,空间相联系,以生物为主体,呈网络式的多维空间结构的复杂系统。
并且生态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由多要素、多变量构成的系统,而且不同变量及其不同的组合,以及多种不同组合在一定变量动态之中,又构成了很多亚系统。
(2有一定的负荷力
生态系统负荷力是涉及用户数量和每个使用者强度的二维概念。
在实践中可将有益生物种群保护在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数量,此时,种群的繁殖数量最快。
(3有明确的功能
生态系统不是生物分类单元,而是个功能单元。
首先是能量的流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贮藏在植物体内,然后在转给其他动物,这样营养就从一个取食类群转移到另一个取食类群,最后由分解者重新释放到环境中。
其次,在生态系统内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复杂而有序的物质交换,这种交换是周而复始和不断地进行着,对生态系统起着深刻的影响。
(4有自我维持、自我调控功能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的,不断有物质和能量的进入和输出。
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其环境条件是经过长期进化适应,逐渐建立了相互协调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机能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是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控,这是在有限空间内比较普遍存在的种群变动规律。
其次是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多出现在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
第三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互相适应的调控。
生物经常不断的从所在的生境中摄取所需的物质,生境亦需要对其输出进行及时的补偿,两者进行着输入与输出之间的供需调控。
(5有动态的、生命的特征
生态系统也和自然界许多事物一样,具有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生态系统可分为幼年期、成长期和成熟期,表现出鲜明的历史性特点,从而具有生态系统自身特有的整体演变规律。
换言之,任何一个自然生态系统都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而成的。
(6有健康、可持续发展特性
自然生态系统是在数十亿年中发展起来的整体系统,为人类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生存环境,然而长期以来人类活动已损害了生态系统健康。
为此,加强生态系统管理促进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任务。
⏹全球生态危机主要包括哪些?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多方面。
⏹人类生态学是研究什么内容的?
人类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生物圈相互作用,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科学。
人类生态学是研究人类与其环境间的关系的学科。
人类生态学是研究人类在其对环境的选择力、分配力和调节力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联系的科学
⏹生态文明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
⏹生态平衡的特征是什么?
生态平衡有两个特点即动态平衡和相对平衡
1.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而不是静态的平衡,这是因为变化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最根本的属性,生态系统这个自然界复杂的实体,当然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例如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以及环境各因子之间,不停地在进行着能量的流动与物质的循环;生态系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化:
生物量由少到多、食物链由简单到复杂、群落由一种类型演替为另一种类型等;环境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中。
因此,生态平衡不是静止的,总会因系统中某一部分先发生改变,引起不平衡,然后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其又进入新的平衡状态。
正是这种从平衡到不平衡到又建立新的平衡的反复过程,推动了生态系统整体和各组成部分的发展与进化。
2.生态平衡是一种相对平衡而不是绝对平衡,因为任何生态系统都不是孤立的,都会与外界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会经常遭到外界的干扰。
生态系统对外界的干扰和压力具有一定的弹性,其自我调节能力也是有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或压力在其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当这种干扰或压力去除后,它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能力而恢复;
如果外界干扰或压力超过了它所能承受的极限,其自我调节能力也就遭到了破坏,生态系统就会衰退,甚至崩溃。
通常把生态系统所能承受压力的极限称为“阈限”,例如,草原应有合理的载畜量,超过了最大适宜载畜量,草原就会退化;森林应有合理的采伐量,采伐量超过生长量,必然引起森林的衰退;污染物的排放量不能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否则就会造成环境污染,危及生物的正常生活,甚至死亡等
⏹我国的GDP指标的是否具有重大缺陷?
缺陷在哪里?
GDP存在较大局限性
首先,它不反映分配是否公平;
其次,非市场活动得不到反映;
第三,有些严重影响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内容无法得到反映;如环境质量的变动、不能反映精神满足程度,闲暇福利。
第四,它把所有市场交易活动反映到GDP来,并不能正确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无法反映人们从产品和劳务消费中获得的福利状况。
第五,GDP的数值不能完全反映经济内容的实质。
第六,由于不同国家产品结构和市场价格的差异,两国GDP指标难以进行精确比较。
最后,生活质量的改善不能得到体现。
⏹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是什么?
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的崭新阶段,它是以当代科技和社会经济文化进步背景下产生的生态整体论、生态价值论和生态道德论作为自己的主要哲学基础的
⏹生态安全的概念和含义是什么?
生态安全是指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情况。
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和健康等方面不受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等影响的保障程度,包括饮用水与食物安全、空气质量与绿色环境等基本要素。
健康的生态系统是稳定的和可持续的,在时间上能够维持它的组织结构和自治,以及保持对胁迫的恢复力。
反之,不健康的生态系统,是功能不完全或不正常的生态系统,其安全状况则处于受威胁之中
生态安全具有整体性、不可逆性、长期性的特点,其内涵十分丰富。
1.生态安全是人类生存环境或人类生态条件的一种状态。
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必备的生态条件和生态状态。
也就是说,生态安全是人与环境关系过程中,生态系统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
2.生态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没有绝对的安全,只有相对安全。
生态安全由众多因素构成,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满足程度各不相同,生态安全的满足也不相同。
若用生态安全系数来表征生态安全满足程度,则各地生态安全的保证程度可以不同。
因此,生态安全可以通过反映生态因子及其综合体系质量的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地评价。
3.生态安全是一个动态概念。
一个要素、区域和国家的生态安全不是一劳永逸的,它可以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反馈给人类生活、生存和发展条件,导致安全程度的变化,甚至由安全变为不安全。
4.生态安全强调以人为本。
安不安全的标准是以人类所要求的生态因子的质量来衡量的,影响生态安全的因素很多,但只要其中一个或几个因子不能满足人类正常生存与发展的需求,生态安全就是不及格的。
也就是说,生态安全具有生态因子一票否决的性质。
5.生态安全具有一定的空间地域性质。
真正导致全球、全人类生态灾难不是普遍的,生态安全的威胁往往具有区域性、局部性;这个地区不安全,并不意味着另一个地区也不安全。
6.生态安全可以调控。
不安全的状态、区域,人类可以通过整治,采取措施,加以减轻,解除环境灾难,变不安全因素为安全因素。
7.维护生态安全需要成本。
也就是说,生态安全的威胁往往来自于人类的活动,人类活动引起对自身环境的破坏,导致自己生态系统对自身的威胁,解除这种威胁,人类需要付出代价,需要投入。
这应计入人类开发和发展的成本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
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八是大学入学率20%。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力争比二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
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生态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什么是生物群落?
它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的总和。
与种群一样,生物群落也有一系列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不是由组成它的各个种群所能包括的,也就是说,只有在群落总体水平上,这些特征才能显示出来。
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包括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的生长形式(如森林、灌丛、草地、沼泽等和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组配和种类结构、优势种(群落中以其体大、数多或活动性强而对群落的特性起决定作用的物种、相对丰盛度(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相对比例、营养结构等。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丧失的过程。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密切联系,可以通过能量流动来实现
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推动着各种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
这里的物质包括组成生物体的基础元素:
碳、氮、硫、磷,以及以DDT为代表的,能长时间稳定存在的有毒物质
信息传递:
物理信息指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它可以来自无机环境/也可以来自生物群落,主要有:
声、光、温度、湿度、磁力、机械振动等(参,稳态与环境,第105页。
眼、耳、皮肤等器官能接受物理信息并进行处理。
植物开花属于物理信息。
⏹生态失调的原因是什么?
生態系是一種環境與生物間的綜合協調狀態,也是一個不斷在做內部調整的「動態平衡」系統。
平衡是動態的而非絕對的,當生態系所承受的干擾超過其自動調節的能耐,失調的現象就會隨之出現
自然因素:
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洪水泛滥等
人为因素:
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过度开发、环境污染、过度放牧、破坏植被、修建大型工程等
⏹人类生态学研究的核心是什么?
应用生态学基本原理研究人类及其活动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着重研究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涉及人口动态、食物和能源供应,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经济活动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生物的种间关系包括哪些?
竞争,捕食,寄生,互利共生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指什么?
主要包括什么?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种群和群落的概念是什么?
种群(population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同一种群的所有生物共用一个基因库。
对种群的研究主要是其数量变化与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的内容已属于生物群落的研究范畴
群落
亦称生物群落(biologicalcommunity。
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
我们把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不是任意地拼凑在一起的,而有规律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群落。
如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是根据人们的需要组合在一起的,而不是由于他们的复杂的营养关系组合在一起,所以农田生态系统极不稳定,离开了人的因素就很容易被草原生态系统所替代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是什么?
食物链:
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形成了食物关系,这种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
食物网;许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状联系,就称为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营
养关系结构愈复杂,生态系统愈稳定。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态平衡的含义及内容是什么?
生态平衡(ecologicalbalance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
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
生态平衡的概念:
生态平衡有两个特点即动态平衡和相对平衡。
⏹什么是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
指自养生物即无机营养性生物所进行的有机物的生产。
在—般生态系统中,光合成生物(绿色植物和光合细菌所进行的有机物生产在数量上占绝大多数,因此,一般也多指光合成生物的有机物的生产。
不过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如在H2S存在的还原环境下,由化学合成生物所进行的有机物的主产在数量上也是不可忽视的。
初级生产一词一般就是指有机物的生产,所以它并不是次级生产的对应词。
最近,有人提出,初级生产应指植物体的生产,这样初级生产就成为与次级生产相对应的词了,而有机物生产应称为基础生产。
另外,最近有人不是以物质为重点,而是从以能量为重点的角度出发,从初级生产的概念中抽出化学合成,只包括由光合成的能量固定。
初级生产一词最早是由G.Winberg(1936提出的。
次级生产(secondaryproduction是指异养生物即有机营养生物的生物体的生产。
在专门把生物生产用于自养生物的有机物生产的年代里,除一次生产以外都不认为是生产。
但被称为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也在生产自己的驱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应该称其为次级主产,这一点现在已被确定下来。
从生产有机物的意义上来说所谓初级生产,并不是次级生产的对应词。
另外,只局限于进行初级消费者(次级生产者的范围内,而把次级消费者以上所进行的生产称为三级生产和四级生产的用法,现在还不普遍。
次级生产一词的最初提倡者认为是G.Winberg(1936,在当时是指关于异养生物的种或不同生活方式的术语
⏹生态系统中库与流的概念,类型和相互关系是什么?
库:
贮存一定数量元素的某种生态系统组分称为该元素的库,生态系统中各组分都是物质循环的库
流:
元素的输入输出叫做流。
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多种多样,大至整个生物圈,小至一个池塘或一堆朽木及其生物组成的局部空间,生态系统类型的划分,实际上是概念的外延,其依据是多方面的,一般依据非生物因素把生物圈划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农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加工、改造而建设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不仅有生物组成要素和非生物组成要素,还包括人类和社会要素,这些要素通过能量流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物质供应与废物处理系统,形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酸雨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危害主要是什么,如何防治?
1、硫氧化物的来源。
有自然和人为两个来源,自然排放大约占大气中全部二氧化硫的一半。
天然排放源有四类:
(1海洋雾沫,它们会夹带一些硫酸到空中;
(2土壤中某些机体,如动物死尸和植物败叶在细菌作用下可分解某些硫化物,继而转化为SOx;
(3火山爆发,也将喷出可观量的SO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学 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