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上第二三单元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6588712
- 上传时间:2023-06-20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37.94KB
人教版四上第二三单元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四上第二三单元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上第二三单元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上第二三单元表格式教学设计
第二、三单元
单元简析
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认识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角的定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认识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了“面在体上”,在第二学段的学习中,对于学生的空间感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从面上找到“线”,并且研究线(三种直的线),研究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所以本单元的核心目标旨在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以及了解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上年级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初步认识了线段。
因此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
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
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
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
另外,本单元教材在编排时,注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
通过画射线、直线,测量角,操作活动角,用三角板拼角,用纸折角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加强动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2、以及量角和画角的步骤等都没有直接给出,并在练习中安排了不少“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的操作活动,旨在让学生这些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并形成画角和量角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同时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抓住有利因素,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
通过对万以内数读写方法的复习与分级,引导学生比较万级和个级的读写方法的异同,从而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单元重难点
1、掌握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的概念。
2、画垂线,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原理解决问题。
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3、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会用三角尺画垂线。
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4、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课时安排
公顷和平方千米................................................2课时角的度量.....线段直线射线..................................1课时
角的度量....................................................1课时
角的分类..................................................1课时
画角..................................................1课时
课题:
公顷和平方千米
主备教师:
郭晨露审核组长:
审核领导:
教学内容:
教材第33-35页例1,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六的第2、3、4题
教学目标:
知 识 与 能 力:
了解1公顷、1平方千米有多大,并且知道它们的含义。
过 程 与 方 法:
通过动笔计算、动脑筋想、自学等过程,掌握本课的知识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自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感知1公顷的大小,应用公顷与平方米间的进率进行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 1 公顷的表象。
解决难点办法:
通过合作、讨论探究,独立思考与小组交流相结合。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面积单位,但土地面积单位对他们来说,还是第一次接触,尤其是在生活中,学生很少接触到土地面积的问题。
因而对于“公顷、平方千米”学生会感受到比较陌生,难以理解。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学生观测,感受解决“公顷有多大”,“平方千米有多大”的问题,使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次备课
1、目标解读,以标导航
1、同学们能估计一下我们教室的占地面积有多大吗?
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2、引入:
请同学们欣赏下面一组图片。
(先后呈现南京明孝陵、北京中华世纪坛、鸟巢和我国大片森林的画面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
)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公顷这一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2、预习检测,以测促学
1、师:
同学们回忆我们是怎么描述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这三个面积单位的嘛?
2、师:
测量哪些物体的表面会用到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作单位?
三、小组合作,互学解疑
1、师:
可是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物体的表面都能用这三个面积单位来表示,例如要测量体育场或更大场地的面积用平方米作单位合适吗?
怎么办?
2、师:
这时,需要引进更大的面积单位:
公顷。
你能想象1公顷到底有多大吗?
3、小组交流讨论
四、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师总结: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请同学们计算一下,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0000平方米)你是怎样算的?
2、你知道1公顷有多大吗?
3、谁能告诉大家,1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
4、打开书看33页,学生自读“生活中的数学”。
5、在表示更大的面积,例如国家的面积时,通常会用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你们知道吗?
(平方千米)
6、猜测:
1平方千米是怎么定义的?
7、一平方千米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太大了,在生活中不常用。
我们来看看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吧。
你是怎样知道的?
五、有效检测,以练达标
1.填上适当的数。
1公顷=()平方米
20000平方米=()公顷
200公顷=()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平方米
2.填上合适的单位。
(1)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40();
(2)上海市的面积大约是6340();
(3)中国的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
六、师生互动,总结拓展
这节课我们学了两个新的面积单位,你学到了关于这两个面积单位的哪些知识?
七、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大练习册及书上相关练习。
学生估计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
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学生尝试描述。
学生可能回答:
测量像橡皮这样比较小的物体时,用平方厘米作单位;
测量像课桌面这样稍大一点的物体时,用平方分米作单位;
测量像黑板这样面积较大的物体时,用平方米作单位。
学生回答:
太小了,要用更大的面积单位。
学生交流讨论,尝试表述1公顷的大学。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即:
100×100=10000(平方米)
生汇报:
1平方米有多大,1公顷就有10000个1平方米那样大。
生:
1公顷=10000平方米
生读,进一步体会1公顷的含义。
学生可能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推移,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学生可能说:
①100,因为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所以1平方千米=100公顷
②因为1公顷是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而1平方千米是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所以1平方千米=100公顷。
生汇报:
测量较大的场地面积要使用公顷或者平方千米,如体育场,国家领土等;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板书
设计
公顷、平方千米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课后反思
主备教师:
郭晨露审核组长:
审核领导:
复习内容:
公顷和平方千米练习课教材第36页相关练习
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巩固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区别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
提高综合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复习重点:
正确运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复习难点:
正确运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复习课时:
1课时(第二课时)
学情分析:
复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从小到大说出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说出他们之间的进率,并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二、巩固练习。
1、填一填
16平方米=()平方分米
52000000平方米=()公顷
4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100公顷=()平方千米
16米=()分米
6公顷=()平方米
2、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足球场的占地面积是7200()
练习本封面面积约3()
京沪铁路全长1316()
教室地面48()
北京世界公园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微缩景观公园,面积约47()。
香港特区的总面积约为1100()。
3、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常用()作单位,计算较大的土地面积用()作单位。
4、公顷和平方米这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平方米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5、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8公顷=()平方米
50000平方米=()公顷
6000公顷=()平方千米
50平方千米=()公顷
4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
12平方米9平方分米=()平方米
150公顷=()平方千米
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课桌的面积大约是44()。
一枚邮票的面积大约是8()。
教室的面积大约是48()。
我们校园的面积大约是2()。
江苏省的面积大约是10.26()。
7、一块正方形地的周长是800米,每公顷收稻谷7.5吨,那么这块地收稻谷多少吨?
8、一块占地4公顷的平行四边形草地,它的底是250米,那么它的高是多少米?
长度单位: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面积单位:
公顷、平方千米、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长方形周长=长×2+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学生以接火车的形式答题。
学生思考后答题,并说明原因。
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
板书
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
直线、射线和角
主备教师:
郭晨露审核组长:
审核领导: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 识 与 能 力:
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
的联系和区别。
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过 程 与 方 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
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
处处学。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及关于射线、直线、线段和角的
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角的意义。
教学难点:
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解决难点办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具准备:
课件、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教学课时:
1课时(第三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面积单位,但土地面积单位对他们来说,还是第一次接触,尤其是在生活中,学生很少接触到土地面积的问题。
因而对于“公顷、平方千米”学生会感受到比较陌生,难以理解。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学生观测,感受解决“公顷有多大”,“平方千米有多大”的问题,使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次备课
一、目标解读,以标导航
1、复习线段的特点。
出示线段:
它有什么特点?
2、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直线、射线和角。
二、预习检测,以测促学
通过预习,你对这节课有哪些认识?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请动手画两条射线,看看能组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
3.尝试说一说什么是角?
什么是角的顶点,角的边?
该怎样来表示角呢?
角的符号与小于号有何区别?
3、小组合作,互学解疑
1、认识射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2)射线有什么特点?
(3)生活中你见过射线吗?
指导学生用尺或三角板画射线。
2、认识直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2)学生尝试画直线。
(3)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3、出示表格:
以小组为单位填表
名称
图形
联系
区别
线段
射线
直线
小组汇报
4、练习:
下面那些图形是线段、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
(P39、1)
引导想象
课件显示:
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为学习角作铺垫。
5、认识角
从一点引出的射线中留下两条,问:
这个图形认识吗?
什么叫做角?
角该用什么符号表示?
下面我们来研究角。
1、你能举例见过的角吗?
学生举实例,教师随着学生举例课件显示实物并抽象成各种形状的角,让学生感知生活中角的存在。
2、建立角的概念。
(1)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画角的步骤:
①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一条射线;②从这一点再引出另一条射线;③写出各部分名称。
用∠1表示。
4、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到底什么叫角?
总结角的概念。
5、有效检测,以练达标
1、P36“做一做”1、2
2、P39页第2题。
6、师生互动,总结拓展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知道什么?
7、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完成练习册相关内容。
学生汇报
直直的,有两个端点,能测量长度。
学生尝试说区别与联系。
学生展示画的图形。
学生观察思考后汇报: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长。
学生自由发言
手电筒发出的光线,太阳射出的光线等等。
学生用尺或三角板画射线。
学生画直线。
得出:
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全班交流汇报
学生独立判断后全班订正。
学生认真观察。
学生回答:
是角
学生汇报。
学生举生活中角的实例。
学生独立画角。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画角的的方法。
学生说角的概念及角的符号。
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点叫做和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角的符号用“∠”表示。
我们这节课研究了直线、射线和角
板书
设计
直线、射线和角
名称
图形
联系
区别
线段
都是直的
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两个端点,可以度量
射线
一个端点
无限长
直线
没有端点
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课后反思
课题:
角的度量
主备教师:
郭晨露审核组长:
审核领导: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页例4,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6、9、11、12题
教学目标:
知 识 与 能 力:
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
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
力。
过 程 与 方 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
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
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解决难点办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准备:
量角器、尺或三角板
教学课时:
1课时(第四课时)
学情分析:
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学生已探究过角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容易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可以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次备课
一、目标解读,以标导航
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
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
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靠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靠背的角度,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
角的度量)
二、预习检测,以测促学
通过预习你对本节课有哪些了解?
三、小组合作,互学解疑
(一)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
量角用什么工具?
师:
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
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
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
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
(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
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
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3、认识几度角。
(1)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
(在量角器上画出20°的角,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
于学生讲出为什么20°的道理,图略)
(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画在印在纸上的量角器上)。
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
从而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
突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
(3)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
(二)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P37),问:
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
(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
接着问:
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
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教师边说明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导。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P39、3)。
(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
(三)比较角的大小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
(P38例1)
四、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讨论:
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总结结论: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五、有效检测,以练达标
1、P38“做一做”
2、P39、4先估算每个角的度数,然后验证。
3、P40、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
75°105°120°135°150°180°
六、师生互动,总结拓展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完成数学书P40、5、7及大练习册相关练习。
学生思考后汇报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学生自由说。
量角器
学生观察自己的量角器,小组合作研究
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判断后全班订正
学生回答:
是角
学生汇报。
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
学生在课桌上摆一摆
学生讨论
学生看书后,在量角器上指出1°角的顶点及两条边。
学生说角的度数及原因
学生读出角的度数
学生讨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出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合作完成,完成后让学生反馈)
学生尝试测量,测量后由学生做示范(边量边说明是怎样量的)。
学生再用量角器量书上的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学生量后让其谈体会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
汇报订正
学生动手用三角板拼角。
板书
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
角的分类
主备教师:
郭晨露审核组长:
审核领导: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页例4,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6、9、11、12题
教学目标:
知 识 与 能 力:
学习角的分类,使学生学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过 程 与 方 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平角和周角形成过程,并
根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
的兴趣。
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解决难点办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平角和周角形成过程。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各种角的学具
教学课时:
1课时(第五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大小不同的角,但对于常见的角的分类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次备课
一、目标解读,以标导航
师:
最近讲了什么知识?
(角的知识)谁愿意说说什么叫做角?
师打开一个口袋,里面是各种角:
师:
我们每组都准备了许多角,面对这些角,你们打算怎么研究?
(分类)
师: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分类。
二、预习检测,以测促学
说一说通过预习你对角的分类有哪些认识?
三、小组合作,互学解疑
1.以小组为单位把每组的角进行分类。
师:
你们是怎么分的?
为什么这样分?
你们知道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叫什么角吗?
学生边小结什么是直角、锐角、钝角。
板书:
锐角:
小于9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四上 第二 单元 表格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