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4.docx
- 文档编号:26586025
- 上传时间:2023-06-20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59.16KB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4.docx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4.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4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标要求
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一、真理的特征
知识梳理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具有客观性
(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客观性。
(2)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试判断:
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可能不止一个。
( )
提示 B。
真理具有客观性,对同一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3)出现认识主体差异性的原因
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3.真理的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4.真理的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试判断:
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所以真理和谬误没有界限。
( )
提示 B。
真理和谬误都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反映客观存在的认识就是真理,与客观对象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
二者界限清晰,不容混淆。
重点突破
1.真理的特点
内容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的具体性
原理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其内容是客观的,检验标准也是客观的。
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
严格划清一定条件下真理与谬误的界限,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把握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反对不顾条件和范围的主观随意性
随着过程推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反对因循守旧和激进盲动
2.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和联系
真理
谬误
区别
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它同真理有着原则的区别、严格的界限,二者泾渭分明,不能混淆
联系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都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一范围和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另一方面,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真理转化
典例运用
典例1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民主逐渐成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新鲜符号,大多数同学都认为网络民主做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相信真理不会在网络热议中走失。
因为( )
①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唯一的
④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必然不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B
解析 真理不会在网络热议中走失是因为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如实反映,其检验标准是客观的、唯一的,故①③符合题意;②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④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B项。
典例2 (2018·南通模拟)漫画《多跨一步》蕴含的哲理是( )
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B.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重要标准
答案 B
解析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由此可知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故选B,不选A。
认识不一定是正确反映,C错误;D错在“重要标准”上,应该是唯一标准。
二、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知识梳理
1.认识具有反复性
(1)从认识的主体看: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2)从认识的客体看: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2.认识具有无限性
(1)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2)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3)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3.认识的上升性:
认识的过程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4.方法论意义: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试判断:
有人认为,追求真理永无止境,意味着人们不可能获得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
( )
提示 B。
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的特点,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重点突破
1.正确区分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反复性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图示:
无限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图示:
上升性
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图示:
提醒:
真理的向前发展,并不意味着被超越的真理中包含着错误的内容或真理已经被推翻了。
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在它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内,永远是真理。
2.意识、认识、真理、理论、科学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意识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相对于物质而言,属于唯物论的范畴
认识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既指反映过程,又指反映结果,相对于实践而言,属于认识论的范畴。
它包括正确认识和错误认识
真理
真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相对于谬误而言)
理论
理论是人们把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某一领域的知识体系,它包括正确理论和错误理论,不形成体系的认识不成为理论(相对于零散的认识而言)
科学理论
科学理论是正确的理论
联系
都来源于实践,都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主观的东西,是派生的,统一于实践;内容都是客观的,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科学理论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理论,是真理性的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论都属于人们的认识范畴
典例运用
典例3 关于碘盐,网络争议不止。
有网友称:
我国补碘这么多年,不需要再食用碘盐;沿海地区吃海鲜多,靠食物补碘即可……也有观点认为,碘缺乏后果严重,应继续补碘。
关于碘盐的争议体现出( )
①人的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具有上升性和无限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并没有体现出经过争议人们的认识有了发展,故没有体现出人的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①不选;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同的条件、不同的范围会使真理有所不同,所以会引发人们的争议,②正确;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我国食用碘盐的实际情况较为复杂,因此,对是否再需要食用碘盐的认识具有反复性,③正确;材料中的争议并没有结果,没有得出结果,没有得出正确的结论,故不能体现认识具有上升性和无限性,④不选。
典例4 (2018·江苏高考)2017年11月,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两只猕猴。
很多人都以为,这项技术的突破并不大,因为22年前,美国已经诞生了克隆羊。
但实际上,当初的克隆羊采用的是胚胎分裂技术,而中国科学家采用的则是更为先进的体细胞克隆技术。
由此可见( )
A.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B.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才不会被推翻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条件的局限
D.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答案 C
解析 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很多人没有机会接触克隆技术,他们并不了解中国克隆猕猴与美国克隆羊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手段,因此,他们认为中国克隆猕猴技术的突破性并不大,这说明主客观条件影响认识主体认识的正确性,C正确。
题干强调的是客观条件和人们自身的知识积累影响了人们得出正确结论,没有涉及克隆技术要用于改造世界,A不选;真理不会被推翻,会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向前发展,B错误;题干强调的是人们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而不是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D不选。
提醒:
在认识过程中反对两种错误观点:
一是“直线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直线式的前进;二是“循环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议题: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材料一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作出的重大抉择。
我们党对依法治国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党对依法治国问题不断深化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材料二 近年来,法治中国建设奏响了新的乐章,但我国社会的法治精神依然淡漠。
在自媒体时代,人民群众则普遍信奉“主流代表真理”的观点,习惯性地根据社会舆论的风向判断是非对错,而忽略客观事实本身。
(2)结合材料二,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简要评价“主流代表真理”的观点。
材料三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设定国家宪法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并决定把每年12月4日制定为国家宪法日。
每年12月4日,国家都会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3)12月4日是我国国家宪法日,某校组织开展了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请你为该校拟定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
答案
(1)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党对依法治国的认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深化。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党对依法治国认识的深化,都是对于特定的历程,都是主观与客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党对依法治国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党对依法治国认识的不断深化,推动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的发展。
(2)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如果主流的观点符合客观事实,主流代表真理;反之,主流不代表真理,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因此,主流不一定代表真理。
(3)如:
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宣传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学习宪法,宣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增强法治观念;认真学习宪法,努力建设法治学校;等等。
素养感悟
(1)政治认同:
认同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树立理论自信。
(2)科学精神:
正确理解真理的特点,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做一个敢于坚持真理的人。
(3)法治意识:
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增强法治观念。
(4)公共参与:
学法守法用法,积极参与到法治中国的建设中去。
一、单项选择题
1.面对网络民主的发展,有人担心地提出,“真理会在不明真相的网民的热议中走失”。
这句话的错误在于它没有认识到( )
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B.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C.真理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
D.真理都是具体的
答案 A
解析 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有人担心地提出,“真理会在不明真相的网民的热议中走失”,这句话的错误在于它没有认识到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A符合题意。
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即使像1+1=2这样简单的公式,也有它不成立的地方。
例如,在计算机二进制中,1+1=10。
这说明( )
A.真理的客观性是相对的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真理是标志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D.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答案 B
解析 任何真理都包含有不依赖于主体而存在的、符合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客观内容,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故排除A。
题目中,l+1=2在十进制中是正确的,但是二进制中就不正确,说明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符合题意。
C错误,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D与题意无关。
3.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经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而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干脆说: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对比师生二人观点,可见( )
A.没有否定哲学会停滞不前
B.创新推动思维方式的发展
C.真理多走一步就会变成谬误
D.认识在前人的基础上升华
答案 C
解析 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看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属于辩证法的观点,是正确的。
克拉底鲁认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不可知论和诡辩论,是错误的。
可见真理多走一步就会变成谬误,C符合题意。
材料中涉及真理与谬误的相互转化,故A、B、D都不符合题意。
4.2018年9月19日上午,永州到深圳北G6078列车上再现霸座行为。
一名持过道票的女乘客执意坐在靠窗位置,并强词夺理称,“谁说这个位置不是我的?
票上写了是过道的座位吗?
”20日,衡阳铁路公安处对其处以罚款200元的行政处罚,广州铁路对其在180天内限制购票乘坐火车。
女乘客的行为( )
A.否认了实践是认识的根本途径
B.肯定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C.否认了真理具有客观性
D.肯定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答案 C
解析 女乘客强词夺理,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应选C。
A、B、D不符合题意。
5.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
20世纪50~60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80~90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
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 )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③认识的发展有不受主体感受影响的规律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联合国对发展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故②④正确;实践决定认识,①错误;认识的发展受主观因素的影响,③错误。
6.荷兰物理学家领导的团队经过多年的研究,实现了首例可同时解决探测漏洞和通信漏洞的贝尔实验,证实相距1.3公里的成对电子之间存在“量子纠缠”,否定了爱因斯坦的隐变量理论,为未来实用化的全量子互联网奠定了重要技术支撑。
这表明( )
①科学实验推动认识的发展
②规律是可以被创造和利用的
③真理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 D
解析 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证实了相距1.3公里的成对电子之间存在“量子纠缠”,这表明科学实验推动认识的发展,①正确;规律是不可以被创造的,②错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错误;经过多年研究,反复试验,否定了爱因斯坦的隐变量理论,这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④正确。
7.(2018·南京学情调研)下图漫画表明( )
A.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B.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C.人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影响
D.追求真理是一个艰辛过程
答案 C
解析 漫画反映了人们喜欢听动听的谎言而不愿意接受难听的真相,说明认识受主观因素影响,C正确。
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A错误。
B、D不符合题干的指向性和规定性。
8.看出错误比发现真理要容易得多,因为谬误是在明处,而真理则藏在深处,不是任何人都能发现它。
这说明( )
A.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B.在实践中追求真理需要一个过程
C.只有掌握科学理论的人才能发现真理
D.谬误虽然来源于实践但不需要实践检验
答案 B
解析 A与题意无关,排除。
C错误,不掌握科学的理论同样可以发现真理。
D错误,认识都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材料说明人们追求真理需要一个过程,B符合题意。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9.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 )
答案 A。
10.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二者相互包含。
( )
答案 B。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11.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
答案 B。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2.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不是被推翻了,而是不断向前发展了。
( )
答案 A。
三、简析题
13.据统计,约三分之二的新发明、新创造都是中小企业做出的,微软、苹果、阿里巴巴、XX等高科技公司最早都是小企业孵化而来的。
中小企业具有“船小好掉头”的优势,具有空前的创新精神和力度,但同样也存在缺钱、缺人、缺市场等瓶颈问题。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不仅要关注首次创业率,更要关注二次、三次甚至多次创业率。
要从投资环境、科研环境、居民环境等方面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创业政策环境,营造宽松的创业氛围,鼓励创业的同时更要宽容失败。
请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相关知识,阐述“鼓励创业的同时更要宽容失败”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答案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
受实践的对象、手段、水平以及客观规律的制约,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失败在所难免。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错误甚至失败是难免的,要正确对待和总结。
(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实践主体自身条件的限制,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经历多次失败才能成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政治 第二 单元 探索 世界 追求 真理 第六 在实践中 发展 新人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