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538山东德州一中等三校届高三联考.docx
- 文档编号:26585965
- 上传时间:2023-06-20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1.92KB
高考538山东德州一中等三校届高三联考.docx
《高考538山东德州一中等三校届高三联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538山东德州一中等三校届高三联考.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538山东德州一中等三校届高三联考
2016年高考(538)山东德州一中等三校2016届高三4月联考
山东省北镇中学、莱芜一中、德州一中2016届高三4月份联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填涂在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
第I卷(选择题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济南立城,南依泰山,北临黄河。
舜曾经耕作的历山,即今日的千佛山,座落在泉城的东南隅。
昨天上午,我趁兴登上了千佛山。
这是一处超然世外的所在,不但可以近瞰城郭,俯窥街道,还可以
。
但那是过去式了,因为雾霭迷离,云气氤氲,仅勉强辨出城区的(大概/大致),至于地平线上的黄河,以及其它什么峰,什么峦,皆隐而不现,只能向记忆深处(搜寻/搜求)了。
兴冲冲上山,怏怏下山,将登缆车,忽见在城东北方位的一角,雾破云开,
。
瞬间怔住,脑筋急,立马联想到学界有关华夏二字的诠释。
此番做客泉城,也拟效仿前人,为它留下一幅文字的(掠影/剪影)。
那天登千佛山,就是想借它的高度,鹰瞵鸟瞰,寻找某种创作的新鲜意象。
争奈天公不作美,只好怅然下山。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座落
近瞰(kn)
B.雾霭
氤氲(wn)
C.诠释
俯窥(ku)
D.做客
怅然(chng)
1.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A.座落应为坐落;B.氤氲应读
yn;D.做客应为作客。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概
搜寻
掠影
B.大概
搜求
剪影
C.大致
搜寻
剪影
D.大致
搜求
掠影
2.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重点是区分实词虚词的近义词。
大概大致的内容或情况,大致大体上。
大概有名词的意义和用法,大致则没有,文中是名词的意义,所以应选大概。
搜寻,到处寻找;搜求,想方设法求得。
搜寻的对象可以是人或事物,而搜求的一般是物。
这里应用搜求。
掠影一掠而过的影像,指某些场面的大致情况(多用于标题);剪影比喻对事物轮廓的描写。
此处用剪影比较合适。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远眺黄河,极目齐烟九点
一柱擎天的华不住(华山)显现出来
B.远眺黄河,极目齐烟九点
露出一柱擎天的华不住(华山)
C.极目齐烟九点,远眺黄河
露出一柱擎天的华不住(华山)
D.极目齐烟九点,远眺黄河
一柱擎天的华不住(华山)显现出来
3.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要考虑句式和短语的结构的前后一致,前一句是近瞰城郭,俯窥街道,这一句应是远眺黄河,极目‘齐烟九点’。
要考虑紧接前句雾破云开,露出也比显现出来效果好。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西部,特别是加利佛尼亚变成了路人皆知的新开始的地方,在这里,任何背景、社会地位和种族的人,只要努力再加上一点运气都可以成功。
B.
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与会代表洗耳恭听,会场秩序良好。
C.中国封闭式小区的形成原因,从历史文化、审批政策,到市场运作等方面不一而足,人们的思维模式已经习惯了这样一种方式,越是封闭的小区越安全。
D.历史可以证明,台湾同胞和大陆同胞的命运始终是紧紧相连的,我们共同经历过五风十雨,对于祖国的繁荣强盛、对于台海的和平稳定有着共同期盼。
4.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考生应正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全面把握用法,从词语意义、感情色彩、使用对象等角度思考,特别注意近义成语细微差别的辨析。
A.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原成语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含贬义。
应为人人皆知。
B.洗耳恭听:
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
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一般形容自己。
指专心地倾听,态度谦卑。
注意近义成语的差别。
应为倾耳而听(侧着耳朵,细心静听的样子)。
C.不一而足,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的;现指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
使用正确。
D.五风十雨:
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
形容风调雨顺。
望文生义。
应为风风雨雨。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不仅是中国、俄罗斯、韩国,就连美国的不少专家也认为,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不仅会使矛盾更加复杂,反而无助于朝鲜半岛局势的改善。
B.我们要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C.今年年初以来,日元升值和股市下跌使得日本经济前景蒙上迷雾,日本执政党自民党内部出现了要求动用财政措施,称应投入5万亿日元刺激经济。
D.由管虎执导,冯小刚、许晴、张涵予等主演的电影《老炮儿》票房突破9亿元,刷新了现实主义创作的市场纪录,更提振了业界对现实主义创作的决心。
5.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A项,语序不当,会使矛盾更加复杂应放到无助于朝鲜半岛局势的改善后;C项,成分残缺,出现了缺少宾语,应在措施后宾语的呼声;D项,搭配不当,提振和决心不搭配,应该是信心。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朴素之美
陈望衡
距今两千多年前,中国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首倡朴素观。
老子从哲学的高度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认为自然才是事物的极致,也是人精神所应追求的极致,见素抱朴是道法自然的美学表达。
朴素观首创于道家学派,亦为儒墨等学派采用并融入自身学说。
在现实生活层面,朴素观与主要由墨家与儒家创立的节俭观结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道德观、审美观。
中国农业社会倡导由道家创立的朴素观,在精神上发展出一种以自然为本位的崇真尚善臻美的哲学观、道德观、美学观,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本色观。
崇尚天然、崇尚纯真,以本色为真、以本色为美。
二是恬淡观。
不慕繁华、不贪名利,以清廉为贵、以平淡为美。
三是清新观。
不繁复、不艳丽,清雅、简洁,充满生气。
四是精诚观。
以诚为尊、以信为美。
此外,朴素观还导出重实质轻修饰、重内容轻形式等观念。
就中国传统美学来说,朴素是最高的美。
这种美灵动而无限,既是美之极致,又是美之根源。
其实,视朴素为美不独中华民族为然,世界各民族也大都如此。
法国雕塑家罗丹崇奉自然,他说他最喜欢的一句箴言就是自然总是美的。
他还说:
美只有一种,即宣示真实的美。
罗丹这里说的自然真实,均可以理解成朴素。
进入工业社会,朴素观被工业社会追求财富、追求享受的价值导向所排挤,奢华成为人们竞相追捧的香饽饽,奢华生活也成为个人炫耀的资本,进而腐蚀人心、催生腐败,引发严重社会问题。
以大量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奢华生活方式可以说是工业文明发展之殇。
基于工业文明掠夺资源造成环境严重破坏的现实,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文明与生态共生的生产方式诞生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提出来了;与之相应,一种新的审美观念——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更受推崇了。
朴素作为生态文明时代标志性的美,必须是资源节约型的,也就是说它必须是低碳的;必须是环境保护型的;必须符合生态公正原则。
从人类利益出发,我们所希望的生态不是与人类利益相敌对的生态,而是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
然而,生态自有其规律,完全不会迎合人类。
人类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调节人与生态的矛盾,尽量实现文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就建构在这一宏伟的历史使命中,作为一种审美精神,它又反过来促进这一宏伟历史使命的实现。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1月18日)
6.下列有关朴素观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朴素观由我国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首倡,儒墨等学派采用并融入了自身的学说。
B.朴素观与主要由道家与儒家创立的节俭观结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道德观、审美观。
C.朴素观在我国农业社会从精神上发展出一种以自然为本位的崇真尚善臻美的哲学观、道德观、美学观。
D.朴素观在工业社会被追求财富、追求享受的价值导向所排挤,奢华成为人们竞相追捧的香饽饽。
6.答案:
B
解析:
本题是考查理解文章中重要概念的能力。
B项与原文对照少了在现实生活层面。
原文是墨家不是道家。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朴素观主要包括崇尚天然纯真的本色观、不慕繁华名利的恬淡观、充满简洁生气的清新观和以诚信为美的精诚观。
B.就中国传统美学来说,视朴素为美,认为朴素是最高的美。
这种美灵动而无限,既是美之极致,又是美之根源。
C.罗丹所说的自然总是美的美只有一种,即宣示真实的美和中华民族倡导的朴素观有异曲同工之处。
D.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是在工业文明掠夺资源造成环境严重破坏的现实基础上诞生的一种新的审美观念。
7.答案:
C
解析:
本题是考查理解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
自然总是美的并不是罗丹说的,原文是罗丹这里说的‘自然’‘真实’,均可以理解成‘朴素’,并不是说和我国的朴素观意思完全一样。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倡朴素观的老子从哲学的高度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认为自然才是事物的极致,也是人精神所应追求的极致。
B.工业社会以大量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奢华生活成为个人炫耀的资本,进而腐蚀人心、催生腐败,引发严重社会问题。
C.朴素作为生态文明时代标志性的美,必须是资源节约型的,必须是环境保护型的,必须符合生态公正原则。
D.在现今社会中,我们要用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来努力实现文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这一宏伟的历史使命。
8.答案:
D
解析:
本题是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项说法不完整,最后一段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就建构在这一宏伟的历史使命中,作为一种审美精神,它又反过来促进这一宏伟历史使命的实现,说明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是首先在历史使命中构建的。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张公讳英字敦复,康熙六年进士,选庶吉士。
累迁侍读学士。
十六年,上始选儒臣置左右。
设南书房,命公入值,赐第西安门内。
当是时,三番扰乱。
凡战陈兵饷方略一皆取断宸衷。
而上尤勤学问,故事经筵有常期。
上日御乾清门听政,后即适懋勤殿召儒臣讲论经义无期。
时公率晨入暮出,暂退辄复宣召,或辍食趋宫门,小心慎密,久之,上益器重。
每巡幸辄以公从。
一时典诰之文多出公手,迁翰林学士。
充经筵讲官。
迁工部尚书,再调礼部。
公自跻卿貳至典秩宗,皆兼掌院学士并管詹事府。
寻坐不祥审编修撰拟谕祭都统佟国纲文引用悖谬。
罢尚书,仍管翰詹教习庶吉士。
三十一年复职,先后充《国史馆方略》、《一统志》、《渊鉴类函》、《政治典训》总裁官,三十六年会试正考官。
再乞休,不允。
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主知立朝数十年未尝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内含绝远权势虽异趣者莫能媒孽其短。
上尝语执政,张英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也。
公为人淡静寡欲,自壮盛,即有山林之思。
四十年冬,遂请告归。
濒行,赐宴畅春园。
公既归里,冬日城居,自余三时多在龙眠双溪间,自是徜徉山中者。
凡七年,为《聪训斋语》、《恒产琐言》,教子弟以务本力田随分知足之义。
四十二年,圣祖南巡,迎谒行在至江宁。
上将返跸,公再留宿。
是时总督阿山愈加钱粮耗银供南巡。
江宁知府陈公鹏年持不可。
总督既积怒知府素强项,欲是以罪,供张故不办,扈从王大臣及侍卫多言知府诽谤巡遊,罪不赦。
及公见上,盛称鹏年,总督意沮,陈公得免罪,反以是见知,竟为名臣。
四十七年薨,年七十有二。
赐祭葬,谥文端。
(选自马其昶《桐城耆旧传》卷八,有删改)
张文端公老家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
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闻之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选自姚永朴《旧闻随笔》)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上尤勤学问,故事经筵有常期
故事:
旧例
B.再乞休,不允
休:
退休
C.教子弟以务本力田随分知足之义
务:
从事
D.总督既积怒知府素强项
强项:
强横
9.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根据上下文语境,总督阿山与江宁知府陈鹏年有旧怨,陈鹏年是正直的大臣,强项应该是褒义词,刚正,不为威武所屈之意。
10.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自壮盛上将返跸,公再留宿
欲是以罪
A.其
为
于B.其
为
因C.以
而于
D.以而
因
10.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第句应为其,代词,他。
第句应为为,介词,被。
第应为因,介词,凭借。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主知立朝数十年/未尝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内含/绝远权势/虽异趣者莫能媒孽其短/
B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主知立朝数十年未尝/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内含/绝远权势/虽异趣者/莫能媒孽其短/
C.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主知立朝数十年/未尝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内含/绝远权势/虽异趣者莫能媒孽其短/
D.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主知立朝数十年未尝/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内含/绝远权势/虽异趣者/莫能媒孽其短/
11、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断句。
句中的官职名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等,都是断句的重要参考因素。
正确的断句为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主知立朝数十年,未尝一日去上左右。
介特内含,绝远权势,虽异趣者莫能媒孽其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英才华横溢,学问精深。
他担任皇帝的经筵讲官,先后担任《国史馆方略》等多部书籍的总裁官,也担任会试的正考官。
B.张英恭敬谨慎,勤勉政事。
他多次随从康熙皇帝巡行,皇帝多次赐宴畅春园。
康熙皇帝称赞他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
C.张英淡泊名利,重视家教。
他致仕回家后,以山水为性情,怡然自乐。
他谆谆以务本力田、随分知足的道理告诫子弟。
D.张英平和谦让,敦睦友善。
他写信平息桐城老家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的争端,于是才有了六尺巷的佳话。
12、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一是采用题文对照的方式,将选项与原文内容认真核对,发现不准确、不正确、不全面的概括与分析;二是注意命题者设置错项的方法,如张冠李戴,程度、时间错位,无中生有、以偏概全等。
B项赐宴畅春园应是在张英致仕之后。
多次原文没有表述。
第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时公率晨入暮出,暂退辄复宣召,或辍食趋宫门,小心慎密,久之,上益器重。
(5分)
(2)及公见上,盛称鹏年,总督意沮,陈公得免罪,反以是见知,竟为名臣。
(5分)
13、参考答案:
(1)当时张英都是很早进来很晚出去,刚刚退朝总是又被召见,有时停止吃饭就奔向宫门,小心谨慎细致周到,时间久了,皇上更加器重他。
(2)等到张英见到皇上,大大称赞陈鹏年,总督阿山感到沮丧,陈鹏年得以免罪,反而因此受到皇上知遇,最终成为著名的大臣。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在疏通大意的基础上,逐字对译。
特别注意关键词的翻译,如
(1)中的率(一概,全都)、辄(总是)
趋(奔向)、慎密(细致周到)。
(2)中的盛(大,极力)沮(沮丧,失望)
见知(受人知遇)竟(最终)等。
评分标准:
(1)句重点词率辄趋缜密,每个1分;句意1分。
(2)句重点词盛沮见知竟每个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张公名英字敦复,康熙六年进士,选为庶吉士。
屡经升迁任侍读学士。
康熙十六年,皇上开始选择儒臣放在左右。
设立南书房,命令张英进入当值,在西安门内赏赐宅第。
当时,三藩扰乱。
凡是作战布阵兵晌策略一都取断于皇上的心意。
而皇上特别用功学习,按照旧例皇帝讲论经史的讲席有常期。
皇上每天到乾清门听政,然后就到懋勤殿召见儒臣讲论经义没有定期。
当时张英都是很早进来很晚出去,刚刚退朝总是又被召见,有时停止吃饭就奔向宫门,小心谨慎细致周到,时间久了,皇上更加器重他。
每次巡视就让他跟从。
一时间典章诏令的文章多出自他手,升任翰林学士。
充任经筵讲官。
升任工部尚书,又调任礼部。
张英从上卿副职到掌管祭祀,都兼任掌院学士和掌管詹事府。
不久,因不仔细审核撰写的祭祀都统佟国纲的拟旨引用荒谬。
罢免尚书,仍然掌管翰林詹教习庶吉士。
康熙三十一年又恢复原职,先后担任《国史馆方略》、《一统志》、《渊鉴类函》、《政治治典训》总裁官,康熙三十六年任会试正考官。
张英又请求退休,皇帝不允许。
康熙三十八年,被任命为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他主持朝几十年,不曾有一天离开皇上左右。
不随流俗内敛含蓄,断绝疏远权贵,即使和他不同趣味的人也不能诬罔构陷他的缺点。
皇上曾经谈论他的执政,张英始终恭敬谨慎,有古代大臣的风范啊。
张英为人淡泊宁静寡欲,从他壮年开始,就有归隐山林的心思。
康熙四十年的冬天,张英就请求退休回乡。
临行,皇帝赐宴畅春园。
张英回到家乡,冬天住在城里,其余三个季节多住在龙眠山双溪间,从此,安闲自在闲游在山中。
一共七年,写了《聪训斋语》、《恒产琐言》等书,教育子弟以从事根本努力耕田随分知足的道理。
康熙四十二年,圣祖康熙南巡,张英迎接皇帝到江宁。
皇上将返回行在,被张英再次留宿。
这时总督阿山想要增加钱粮耗银供应南巡。
江宁知府陈鹏年持有不同意见。
总督已经久积怨恨知府陈鹏年素来刚强不屈,想借此因为供应获罪。
张英故意不办理,扈从王公大臣和侍卫都说知府诽谤巡游,罪在不赦。
等到张英见到皇上,大大称赞陈鹏年,总督阿山感到沮丧,陈鹏年得以免罪,反而因此受到皇上知遇,最终成为著名的大臣。
康熙四十七年去世,七十二岁。
皇上赏赐祭祀安葬,谧号文端。
(选自马其昶《桐城耆旧传》卷八,有删改)
张英老家住宅旁边有块空地,和吴氏紧邻,吴氏越过使用了。
家里人写信快马送到京城,张英读后写了一首诗随后寄回,说: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得到张英的信,于是退让三尺,吴氏听到了被他的大义感动了,也退让了三尺,所以就用六尺巷作为名字。
(选自姚永朴《旧闻随笔》)
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
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江上
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
董颖是宋代一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
(1)两首诗的第二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4分)
14.
(1)答案:
王诗用的是拟人,低徊本来是指人的徘徊沉思,这里用来表现含雨的暮云低垂而缓慢移动的情形,静中有动,情趣横生。
(2分)董诗用的是比喻,镜天形象地写出了晴空无云,澄清明净,如一面镜子;以飞雪比喻白鸽,形象地写出了白鸥飞舞忽高忽低的情态。
(2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题目中是对指定的诗句进行赏析,而且有是给定了角度——修辞手法。
首先要判明修辞手法,重要的是表达效果的分析。
(2)两首诗寓情理于景物之中,请结合诗歌的后两句简析其中蕴含的情或理。
(4分)
答案:
王诗诗人借山光水色的变化寄寓人生感悟:
山重水复之际,往往也是柳暗花明之时;困难与黑暗中往往蕴含着希望和光明。
(2分)董诗诗人期待柳条成荫系住我垂钓的扁舟,这不仅抒写出了自己惜别的心情,又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2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
情理的分析要从全诗出发,读懂整首诗歌的意义才能把握。
但具体分析过程只需要结合最后一句即可,最后一句往往是点题的。
评分标准:
(1)每一点2分,回答对比,用成双成对的鸥鸟,反衬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也可给分。
(2)每一点2分,答出人生感悟和心情(或向往)即可得分。
15.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对于思与学的辩证关系,孔子认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一文中的经验是:
,。
音乐是中国诗词里的常见内容,苏轼《赤壁赋》中侧面表现客吹洞箫的音乐效果的两句是,。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15.答案: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内容涉及散文、诗歌,兼顾高初中教材内容。
其中易写错的字有须臾幽壑嫠佛狸等。
评分标准:
6分,每句1分,该句有错别字不得分。
五、(12分)
16、下面是苏州名园西园的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4分)
上联:
最难得过来人,相逢香火有缘,即色即空,正婆娑春梦一场,苏台归鸟。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为:
却仿佛西湖三月,大好园林无恙,花港观鱼,宜晴宜雨,何处寻干净土?
调整后的下联为:
16.答案示例:
何处寻干净土?
大好园林无恙,宜晴宜雨,却仿佛西湖三月,花港观鱼。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正确使用修辞方法的能力。
这种题型也测试了对联的相关知识。
根据对联上下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位置相对、平仄相对的特点,调整为:
何处寻干净土?
大好园林无恙,宜晴宜雨,却仿佛西湖三月,花港观鱼。
评分标准:
4分,只有完全答对才得分。
17.下列五个句子有两句在表述上有语病,请找出来并作修改(4分)
草莓营养丰富,草莓含有果糖、蔗糖、柠檬酸、苹果酸、水杨酸、氨基酸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组成。
此外,它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
每100克草莓中就含有维生素C约60毫克。
维生素C可以活化细胞,对肠胃有滋补的作用。
草莓还含有丰富的果胶和膳食纤维,果胶和膳食纤维可以通畅大便、帮助消化。
(1)存在问题句,改为
(2)存在问题句,改为
17.答案:
(1)改为:
草莓营养丰富,含有果糖、蔗糖、柠檬酸、苹果酸、水杨酸、氨基酸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
(2)改为:
草莓还含有果胶和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帮助消化、通畅大便。
解析:
考查语言简明和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这个句子中存在主语重复啰嗦、赘余、句式杂糅、搭配不当的问题,在语序上也有不合理的地方。
修改时不能改变原意。
存在问题:
赘余、杂糅。
存在问题:
缀余、语序不当。
评分标准:
每句2分。
找出两句并改正才能得分。
18、请仔细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根据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
(1)根据漫画内容,为漫画拟定一个标题,不能用漫画中的文字,不超过10个字。
(2)点明这幅漫画的寓意。
要求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30个字。
18.参考答案:
标题:
如此搬石头(2分)
寓意:
要做成一件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538 山东 德州 一中 三校届高 三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