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双机通信课程设计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6575847
- 上传时间:2023-06-20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50.67KB
单片机双机通信课程设计报告.docx
《单片机双机通信课程设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片机双机通信课程设计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片机双机通信课程设计报告
1.题目设计要求...........................................4
2.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4
2.1系统组成…………………………………………………………4
2.1工作原理………………………………………………………..4
2.3双机通讯的方案选择…………………………………………..5
3.器件的功能及作用.......................................6
3.1硬件设计…………………………………………………………6
3.2电气设置…………………………………………………………8
3.3DB-9连接器……………………………………………………..8
4.系统硬件设计..........................................10
5.软件设计..............................................11
6.系统仿真调试..........................................18
7.设计体会和收获........................................18
8.參考资料..............................................19
1.题目设计要求:
甲乙两机串口双向通信设计
要求:
利用51单片机,RS232芯片,LED灯,数码管进行双机通信设计。
甲机可按键控制乙机的LED显示;乙机可按键控制甲机的数码管显示。
完成以下设计环节:
1)使用AltiumDesinger开发工具,设计电路原理图。
2)使用Uvision2开发平台,采用C语言或汇编语言设计软件程序。
3)使用PROTEUS仿真软件,设计仿真原理图并运行软件程序,完成系统仿真。
2.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1系统组成
图2.1总体框图
2.2工作原理
双机通信系统通过甲乙单片机的串行口来实现数据的收发。
甲单片机通过开关电路来启动发送程序,甲机当开关按下时向乙机发送一个数据,乙机上蜂咛器发出声音提示有数据发送过来,乙机通过接收中断来接收和开关判断是否接收甲机发送过来的数据,并通过编写好的数据代码在8个发光二极管上显示主机发送过来的数据。
乙单片机通过开关电路来启动发送程序,乙机给甲机发送一数据,甲机上蜂咛器发出声音提示有数据发送过来,甲机通过接收中断来接收和开关判断是否接收乙机发送过来的数据,并通过编写好的数据代码在8个发光二极管上显示乙机发送过来的数据。
2.3双机通讯的方案选择
设计方案:
该系统采用主从共两片AT89C52单片机来实现上位机对下位机的控制,由于是近距离的双机通信,我们采用单片机直接交叉连接的方式,上位机发送的数据由串行口TXD端输出,直接由下位机的串行口数据接收端RXD接收。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保证主从机相同的数据传输速率,即要求设置相同的波特率。
电路分为数码管显示模块,指示模块、以及单片机工作的基本复位、晶振模块。
甲机由3个数码管,4个独立键盘开关,1个蜂咛器组成。
乙机由8个发光二极管,一个蜂咛器,1个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组成。
单片机上最基本的两个电路:
复位电路(图2.2)和晶振电路(图2.3)
图2.2
图2.3
3.器件的功能及作用
3.1硬件设计
3.1.1AT89C52和RS23说明
At89c52单片机内部有1个功能很强大的全双工串行口,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
串行口的内部有数据接收缓冲器和数据发送缓冲器,数据接收缓冲器只能读出不能写入,数据发送缓冲器只能写入不能读出,这两个数据缓冲器都是用SBUF来表示,地址都是99H,CPU对特殊功能寄存器SBUF执行写操作就将数据写入发送缓冲器,对SBUF执行度操作就是读出接收缓冲器中的内容。
特殊功能寄存器SCON参访串行口的控制状态信号,串行口用T1或者T2作为波特率发生器(发送和接收时钟),特殊功能寄存器PCON的最高位SMOD为串行口波特率的倍率控制位。
SCON:
串行口控制寄存器
寄存器地址98H,位寻址9FH~98H。
位地址
9F
9E
9D
9C
9B
9A
99
98
位符号
SM0
SM1
SM2
REN
TB8
RB8
TI
RI
SM0、SM1:
串行口工作方式选择位
SM2:
多机通信控制位
REN:
允许/禁止串行口接收的控制位
TB8:
在方式2和方式3中,是被发送的第9位数据,可根据需要由软件置1或清
零,也可以作为奇偶校验位,在方式1中是停止位。
RB8:
在方式2和方式3中,是被接收的第9位数据(来自第TB8位);在方式
中,RB8收到的是停止位,在方式0中不用。
TI——串行口发送中断请求标志位:
当发送完一帧串行数据后,由硬件置1;在转
向中断服务程序后,用软件清0。
RI——串行口接收中断请求标志位:
当接收完一帧串行数据后,由硬件置1;在转向中断服务程序后,用软件清0。
SM0、SM1:
串行口工作方式选择位,其组合含义如下所示:
PCON的D7位作为串行波特率系数SMOD控制位,PCON不可位寻址,其地址为87H,当SMOD=1时,波特率加倍。
SMOD在PCON中的位置如下所示:
RS232近程通讯总线适合于数据传输速率在0~20000b/s范围内的通信,由于通行设备厂商都生产与RS-232C制式兼容的通信设备,因此,它作为一种标准,目前已在微机通信接口中广泛采用。
如图3.1所示:
图3.1DB9
3.2电气特性
EIA-RS-232C对电器特性、逻辑电平和各种信号线功能都作了规定。
在TxD和RxD上:
逻辑1(MARK)=-3V~-15V
逻辑0(SPACE)=+3~+15V
在RTS、CTS、DSR、DTR和DCD等控制线上:
信号有效(接通,ON状态,正电压)=+3V~+15V
信号无效(断开,OFF状态,负电压)=-3V~-15V
RS232C与TTL转换:
EIA-RS-232C是用正负电压来表示逻辑状态,与TTL以高低电平表示逻辑状态的规定不同。
因此,为了能够同计算机接口或终端的TTL器件连接,必须在EIA-RS-232C与TTL电路之间进行电平和逻辑关系的变换。
最大直接传输距离说明:
RS-232C标准规定,若不使用MODEM,在码元畸变小于4%的情况下,DTE和DCE之间最大传输距离为15m(50英尺。
3.3DB-9连接器
使用DB-9连接器,作为提供多功能I/O卡或主板上COM1和COM2两个串行接口的连接器。
它只提供异步通信的9个信号。
DB-25型连接器的引脚分配与DB-25型引脚信号完全不同。
因此,若与配接DB-25型连接器的DCE设备连接,必须使用专门的电缆线。
最大直接传输距离说明:
RS-232C标准规定,若不使用MODEM,在码元畸变小于4%的情况下,DTE和DCE之间最大传输距离为15m(50英尺)。
用RS-232总线连接系统有近程通讯方式和远程通讯方式两种,近程通讯是指传输距离小于15米的通讯,可以用RS-232电缆直接连接。
15米以上的长距离通讯,需要采用调制调解器。
当计算机与终端之间利用RS-232作近程连接时,有几根线实现交换连接。
本次实验不需要检测数据等信号状态的
RS-232是异步通讯中最广泛的标准总线,适用于数据中端设备(DTE)和数据通讯设备(DCE)之间的接口。
在微机通讯中,通常使用的RS-232接口信号是九根引脚。
如图3:
各引脚功能如下:
引脚号
符号
方向
功能
1
DCD
输入
载波检测
2
RXD
输入
接收数据
3
TXD
输出
发送数据
4
DTR
输出
数据终端就绪
5
GND
信号地
6
DSR
输入
数据装置就绪
7
RTS
输出
请求发送
8
CTS
输入
清除发送
9
RI
输入
振铃指示
图3.2DB9管脚说明
用RS-232总线连接系统有近程通讯方式和远程通讯方式两种,近程通讯是指传输距离小于15米的通讯,可以用RS-232电缆直接连接。
15米以上的长距离通讯,需要采用调制调解器。
计算机和终端用RS-232连接的交叉图4如下,图中“发送数据”与“接收数据”是交叉相连的,是得两台设备都能正常的发送和接收。
图3.3通讯连接
数据发送与接收线:
发送数据(TxD)——通过TxD终端将串行数据发送到MODEM。
接收数据(RxD)——通过RxD线终端接收从MODEM发来的串行数据。
4.系统硬件设计
线路原理图
5.软件设计
本系统的软件设计流程图。
系统设计代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初始化串行、发送数据、接收数据、键盘输入、数值转换、LED显示,数码管显示,用keil编译。
甲机程序设计框图(图5.1):
开始
图5.1甲程序设计框图
甲机程序:
//----------甲机程序代码------------
#include
#defineuintunsignedint
#defineucharunsignedchar
sbitled1=P1^0;
sbitled2=P1^3;
sbitkey=P1^7;
//------共阳极数码管段码---------
ucharcodetable[]={0xC0,0xF9,0xA4,0xB0,0x99,
0x92,0x82,0xF8,0x80,0x90,0xff};
ucharnum;
//------延时------
voiddelay(uintz)
{
uintx,y;
for(x=z;x>0;x--)
for(y=110;y>0;y--);
}
//------串行口发送函数------
voidtransfer(ucharc)
{
SBUF=c;
while(TI==0);
TI=0;
}
voidmain()
{
num=0;
P0=0x00;
SCON=0x50;//串行口工作在方式1,既可以发送数据,也可以接收数据
TMOD=0x20;//定时器T1工作在方式2
PCON=0x00;
TH1=(256-253)/32;
TL1=(256-253)%32;
RI=0;
TI=0;
TR1=1;
IE=0x90;//串行口中断打开
while
(1)
{
if(key==0)
{
while(key==0);
num=(num+1)%4;
}
switch(num)
{
case0:
transfer('D');
led1=1;led2=1;
break;
case1:
transfer('A');
led1=0;led2=1;
break;
case2:
transfer('B');
led1=1;led2=0;
break;
case3:
transfer('C');
led1=0;led2=0;
break;
//delay(100);
}
}
}
voidrecieve()interrupt4
{
if(RI==1)
{
RI=0;
P0=~table[SBUF];
}
}
乙机程序设计框图(图5.2):
图5.2乙机设计框图
乙机程序:
//----------乙机程序代码------------
#include
#defineuintunsignedint
#defineucharunsignedchar
sbitled1=P1^0;
sbitled2=P1^3;
sbitkey=P1^7;
ucharnum=10;
voiddelay(uintz)
{
uintx,y;
for(x=z;x>0;x--)
for(y=110;y>0;y--);
}
voidmain()
{
SCON=0x50;
TMOD=0x20;
PCON=0x00;
TH1=(256-253)/32;
TL1=(256-253)%32;
RI=0;
TI=0;
TR1=1;
IE=0x90;
led1=led2=1;
while
(1)
{
if(key==0)
{
while(key==0);
num=(num+1)%11;
SBUF=num;
while(TI==0);
TI=0;
}
}
}
voidrecieve()interrupt4
{
if(RI==1)
{
RI=0;
switch(SBUF)
{
case'A':
led1=0;led2=1;
break;
case'B':
led1=1;led2=0;
break;
case'C':
led1=0;led2=0;
break;
case'D':
led1=1;led2=1;
//delay(100);
}
}
else
led1=led2=1;
}
6.系统仿真调试
最后用Proteus画好原理图,把编译好的甲乙机程序HEX文件,下载到原理图里,点击运行仿真,查看效果!
7.设计体会和收获
最初选择双机串行通信这个实验时,由于从未接触过这类设计,感到新鲜的同时不乏挑战性。
现在终于将它完成了,感到受益颇多。
第一,这是一份考验我们自觉性、动手能力与协作意识的任务。
第二,未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未知而止步。
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这次的课程设计就是个很好的体现。
很多函数的运用我们还没掌握,一些简单的循环语句都可能出错。
实践后才能真的知道我们真正掌握了多少。
第三,团结就是力量一点都不假。
在团组合作时我们更便于互相取长补短,相互讨论,效果很好.
通过本次课设实验我们对自身进行了查缺补漏,是自己对单片机这么课程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
同时通过老师对我们的讲解,对各种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在此对老师深表感谢。
总之在这次的实验中我们更加丰富了自己使自己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8.参考文献
1.《单片机语言C51典型应用设计》人民邮电出版社;刘文涛编著2005.10
2.《μVision2单片机应用程序开发指南》科学出版社;尹勇李宇编著2005.2
3.《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及C51程序设计》(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谢维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单片机 双机 通信 课程设计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