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大学统计学模拟题.docx
- 文档编号:26574789
- 上传时间:2023-06-20
- 格式:DOCX
- 页数:41
- 大小:218.36KB
安徽财经大学统计学模拟题.docx
《安徽财经大学统计学模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财经大学统计学模拟题.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财经大学统计学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顺序号填入上表中。
)
1.如果你的业务是提供足球运动鞋的号码,那么,哪一种平均指标对你更有用?
()
①算术平均数②几何平均数
③中位数④众数
2.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①企业设备调查②人口普查
③农村耕地调查④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3.对占煤炭开采量75%的大矿井进行劳动生产率调查;调查几个铁路枢纽,就可以了解我国铁路货运量的基本情况和问题;统计机关在拥有全国人口一半以上的各大城市的超市进行的零售价格水平系统调查。
这些都是()。
①全面调查②抽样调查
③重点调查④典型调查
4.2010年11月1日零点的全国人口普查是()。
①一次性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②经常性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③一次性调查和全面调查
④经常性调查和全面调查
5.工人工资(元)倚劳动生产率(千元)变化的回归方程为50+70x,
这意味着()。
①劳动生产率为1000元时,工资为150元
②劳动生产率每增加1000元时,工人工资平均提高70元
③劳动生产率等于1000元时工人工资为70元
④当月工资为210元时,劳动生产率为2000元
6.某城市进行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①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②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③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④每一个工业企业
7.某市工业企业2011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12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①一日②一个月
③一年④一年零一个月
8.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
①小于100%②大于100%
③等于100%④小于或大于100%
9.当
时,总体内部次数分布状况为()。
①钟形分布②标准正态分布
③U形分布④J形分布
10.抽样误差是指()。
①在调查过程中由于观察、测量等差错所引起的误差
②在调查中违反随机原则出现的系统误差
③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
④人为原因所造成的误差
二、判断题(在下列命题中,认为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
1.进行全面调查,只会产生登记性误差,没有代表性误差。
()
2.利用连续型变量进行分组时,只能采取组距式分组。
()
3.同一时间数列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
()
4.在实际工作中计算同比发展速度是为了消除季节变动因素的影响。
()
5.如果协方差为负,说明变量x与y的相关系数也为负。
()
6.重复抽样条件下的抽样平均误差总是小于不重复抽样条件下的抽样平
均误差。
()
7.正相关指的就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动方向都是上升的。
()
8.现象在一年内有规律的周期波动称循环波动。
()
9.相关系数0,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
()
10.众数只适用于变量数列不适用于品质数列。
()
三、填空题
1.检查长期计划的完成程度时,若计划任务规定的是长期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检查计划完成程度应采用法,如果计划指标是按计划期内各年的总和规定任务时,检查计划完成程度应采用法。
2.在抽样调查中,使总体的每个单位都有相同的被抽中可能性的原则,称为。
3.若身高与体重的直线相关系数为0.85,则体重与身高的直线相关系数为。
4.为消除组距不同对频数分布的影响,需要计算。
5.国民收入中消费额和积累额的比例为1:
0.4,这是相对指标。
6.发展速度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可分为环比发展速度和。
7.客观现象之间的数量联系,一种是函数关系,另一种是。
8.拉氏指数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
9.某日某农贸市场最普遍的成交价格,这在统计上称做。
10.求解回归方程中待定参数时最常用的方法是法。
11.静态平均数是根据计算的,序时平均数是根据
计算的。
12.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和。
四、简答题
1.比较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简述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3.什么是同度量因素?
在编制总指数时,一般如何确定同度量因素的所属时期?
五、计算题(写出计算公式和主要计算过程,计算结果按要求保留小数位。
)
1.有几个地区的统计资料如下(计算结果保留4位小数):
单位:
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
财政收入
2.2
2.4
2.5
2.7
2.9
3.0
0.8
0.9
1.0
1.2
1.4
1.5
15.7
6.8
要求:
(1)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与财政收入的相关系数。
(2)建立国内生产总值与财政收入的直线回归方程,指出参数b的经济意义。
2.某企业上半年有关资料如下(计算结果保留4位小数):
上年12月
1
2
3
4
5
6
7
增加值
(万元)
245
250
272
275
325
375
370
380
月末职工人数
(人)
185
200
195
205
223
220
225
230
要求:
(1)计算该企业上半年工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长速度;
(2)计算该企业上半年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3.某厂生产一批零件共10万件,为了解这批产品的质量,采取不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取1000件进行检查,其结果如下:
使用寿命
零件数
700以下
700—800
800—900
900—1000
1000—1200
1200以上
10
60
230
450
190
60
合计
1000
根据质量标准,使用寿命800小时及以上者为合格品。
试计算平均合格率、标准差及标准差系数。
4.为调查农村家庭的年收入水平,在某地5000户农民中采用简单不重复随机抽样抽取了400户调查,得知这400户农村家庭中年家庭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有87户。
(1)试以94.45%的把握估计该区全部农村家庭中年家庭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比率区间;
(2)当要求允许误差减小一半时,这时应抽取多少户家庭调查?
5.某企业两种产品在2011年5、6月份的产量和单位成本资料如下:
产品
名称
计量单位
产量
单位成本(元)
5月份
6月份
5月份
6月份
甲
吨
1200
1000
100
80
乙
套
800
1000
50
60
运用指数体系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分析产品产量和产品单位成本变动对总成本的影响。
统计学模拟题1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④2.④3.③4.③5.②6.②7.②
8.③9.②10.③
二、判断题:
1.√2.√3.√4.√5.√6.×7.×8.×
9.×10.×
三、填空题:
1.水平、累计2.随机原则3.0.854.频数密度
5.比例6.定基发展速度7.相关关系8.基期
9.众数10.最小二乘法11.变量数列、时间数列
12.时期指标、时点指标
四、简答题:
1.相同点:
均有平均的含义,一般为复名数。
不同点:
(1)概念不同。
强度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总体对比而形成相对数指标。
算术平均数是反映同质总体单位标志值一般水平的指标。
(2)主要作用不同。
强度相对数反映两不同总体现象形成的密度、强度。
算术平均数反映同一现象在同一总体中的一般水平。
(3)计算公式及内容不同。
算术平均数分子、分母分别是同一总体的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数,分子、分母的元素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而强度相对数是两个总体现象之比,分子分母没有一一对应关系。
2.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之间差异程度大小的综合指标,也称做标志变动度。
变异指标的作用有:
反映现象总体各单位变量分布的离中趋势;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程度;测定现象变动的均匀性或稳定性程度。
3.在统计指数编制中,能使不同度量单位的现象总体转化为数量上可以加总、并客观上体现它在实际经济现象或过程中的份额这一媒介因素,称为同度量因素。
同度量因素的作用:
①同度量的作用,②权数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以相应的基期的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而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以相应的报告期(计算期)的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五、计算题:
1.
(1)
=
=0.9941
国内生产总值与财政收入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2)设
0.9110
1.2505
∴
1.205+0.0911x
b的经济意义:
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亿元,财政收入平均增加0.0911亿元。
2.
(1)上半年的工业增加值的平均发展速度
≈1.071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7.1%
(2)上半年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
≈1.5(万元/人)
3.平均合格率为:
标准差
标准差系数
4.解:
(1)N=5000n=400
=87
μ
=
=0.0198
F(t)=95.45%时,t=2
=tμ
=2×0.0198=0.0396
比率区间:
=21.75%±3.96%
17.79%~25.71%
(2)应抽取的样本容量:
即应抽取1291户才能满足要求。
5.解:
总成本变动:
总成本指数
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为:
=140000(元)
其中:
A、由于产品产量变动产生的影响
产品产量指数
由于产量变动而引起总成本变动的绝对数
=150000(元)
B、由于产品单位成本变动产生的影响
产品单位成本指数
由于产品单位成本变动而引起总成本变动的绝对数
=140000(元)
指数之间和绝对额之间的关系如下:
=
×
=(
)+(
)
87.593.75%×93.33%
-20000=(-10000)+(-10000)
计算结果表明;这两种商品在6月份的总成本比5月份年下降了12.5%,降低的绝对额为20000元,这是由于两种产品在6月份的产量比5月份下降6.25%而使总成本减少10000元,以及由于产品单位成本下降6.67%而使总成本减少10000元共同作用的结果。
模拟2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顺序号填入上表中。
)
1.如果你的业务是销售运动服,哪一种运动服号码的度量对你更为有用()?
①算术平均数②中位数③众数④四分位数
2.同一数量货币,报告期只能购买基期商品量的90%,是因为物价()。
①上涨10.0%②上涨11.1%③下跌11.1%④下跌10.0%
3.为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而计算的发展速度指标为()。
①环比发展速度②年距发展速度
③定基发展速度④平均发展速度
4.用是非标志计算平均数,其结果应等于()。
①p②③1–p④p–q
5.用简单随机抽样(重复)方法抽取样本单位,如果要使抽样平均误差降低50%,其它条件不变,则样本容量需扩大为原来的()。
①2倍②3倍③4倍④5倍
6.当所有的观测值都落在回归线
上,则变量Y与x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①0②-1③1④±1
7.当次数分布呈右偏时,存在()。
①<<
②<
<
③<<
④
<<
8.某市工业企业2009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10年1月31
日,则调查期限为()。
①一日②一个月
③一年④一年零一个月
9.在变量数列中,如果变量值较小的一组权数较大,则计算出来的算术平均
数()。
①接近于变量值大的一方②接近于变量值小的一方
③不受权数的影响④无法判断
10.一个等距数列末组为开口组,己知其下限为400,该组组中值为425。
则该数列中各组的组距为()。
①25②50③100④12.5
二、判断题(在下列命题中,认为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
1.市场上某种商品成交量最多的成交价格为每公斤5元是中位数。
()
2.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各期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
3.两个不同性质的总体比较其离散趋势时,应计算和比较标准差。
()
4.某企业计划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10%,实际只提高了5%,表明劳动生
产率计划只完成了一半。
()
5.拉氏综合指数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
()
6.评价总体参数估计量的优良标准是:
无偏性、有效性、客观性。
()
7.如果变量x与y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r=0,表明这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
()
8.在组距相等的条件下,各组次数的多少不受组距大小的影响。
()
9.某年甲、乙两地工业增加值之比为1:
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10.数量指标是用数值表示的,而质量指标不能用数值表示。
()
三、填空题
1.为了了解国有企业职工的年龄构成进行的统计调查,其统计总体是,总体单位是。
2.检查长期计划的完成程度时,若计划任务规定的是长期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检查计划完成程度应采用法;如计划指标是按全期累计完成量下达的,则采用法计算。
3.若按影响因素的多少划分,相关关系分为相关和相关。
4.工人的年龄、工厂设备的价值,属于标志,而工人的性别、设备的种类是标志。
5.统计指标反映的是的数量特征,数量标志反映的是的数量特征。
6.总指数的计算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指数法,一种是指数法。
7.统计分组按任务和作用不同,可划分为_分组、分组和
分组。
四、简答题
1.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有什么不同?
2.什么是抽样误差?
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哪些?
3.什么是同度量因素?
同度量因素有什么作用?
五、计算题(写出计算公式和主要计算过程,计算结果按要求保留小数位。
)
1.有两个班参加统计学考试、甲班的平均分数81分,标准差9.9分,乙班的考试成绩资料如下:
按成绩分组(分)
学生人数(人)
60以下
4
60-70
10
70-80
20
80-90
14
90-100
2
合计
50
要求(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
(1)计算乙班的平均分数和标准差;
(2)比较哪个班的平均分数更有代表性。
2.为调查农村家庭的年收入水平,在某地5000户农民中采用简单不重复随机抽样抽取了400户调查,得知这400户农村家庭中家庭年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有87户。
(1)试以94.45%的把握估计该区全部农村家庭中家庭年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比率区间;
(2)其它条件不变,当要求允许误差减小一半时,应抽取多少户家庭进行调查?
(计算结果保留4位小数)
3.根据某地区历年人均收入(元)与商品销售额(万元)资料计算的有关数据如下:
(x代表人均收入代表销售额)
9
=546
=260
2=34362
=16918
计算:
(1)建立以商品销售额为因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并解释回归系数的含义;
(2)若2009年人均收为11400元,试推算该年商品销售额。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4.某企业2009年9—12月相关资料如下:
月份
九
十
十一
十二
产值(万元)
295
305
310
315
生产工人月末人数(人)
250
252
240
242
(1)用水平法计算该企业第四季度产值的月平均增长速度;
(2)计算该企业第四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
5.已知某市2004年的社会商品零售额为2,000万元,2009年增加到5,550万元。
又知期间零售商品价格上涨了15%。
要求计算该市此期间的:
(1)零售量指数及由于零售量变动而增减的社会商品零售额;
(2)由于零售物价变动而增减的社会商品零售额。
(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
统计学模拟题2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③2.②3.②4.①5.③6.③7.①8.②
9.②10.②
二、判断题:
1.×2.×3.×4.×5.√6.×7.×8.√
9.√10.×
三、填空题:
1.国有企业全体职工、国有企业每一职工2.水平法、累计法
3.单相关、复相关4.数量、品质5.总体、总体单位
6.综合、平均7.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分析分组
四、简答题:
1.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都是反映现象发展总量的综合指标。
二者的区别是:
(1)时期指标的数值是连续登记的,而时点指标的数值是在某个时间点上间断计数取得的;
(2)时期指标的数值具有累加性,说明较长时期内现象发展总量,时点指标的数值累加一般无意义;
(3)一般同一总体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成正比,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的间隔长短无直接联系。
2.抽样误差是指由于随机抽样的偶然性因素使样本各单位的结构不足以代表总体各单位的结构,而引起的抽样指标和全及指标之间的绝对离差。
抽样误差的影响因素:
(1)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
(2)样本的单位数;
(3)抽样的方法;
(4)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3.在统计指数编制中,为了解决总体的构成单位及其数量特征不能直接加总(即不能同度量)的问题,而使用的一个媒介因素或转化因素。
其作用是:
第一,同度量作用,即使得不能加总的量过渡到可以加总;
第二,权数作用,即在形成总指数的过程中对总指数的大小有权衡轻重的作用。
五、计算题:
1.解:
(1)
(2)
<
,甲班平均分数代表性强。
2.解:
(1)N=5000n=400
=87
μ
=
=0.0198(3分)
F(t)=95.45%时,t=2
=tμ
=2×0.0198=0.0396
比率区间:
=21.75%±3.96%
17.79%~25.71%
(2)应抽取的样本容量:
即应抽取1291户才能满足要求。
3.
(1)配合直线回归方程:
,计算参数a、b值:
=0.92
直线回归方程:
26.92+0.92x
回归系数的含义:
表示当人均收入每增加一元时,商品销售额平均增加0.92万元
4.
(1)该企业第四季度产值的月平均增长速度
(2)该企业第四季度平均月劳动生产率
5.
零售量指数
由于零售量变动而增减的社会商品零售额
由于零售物价变动而增减的社会商品零售额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顺序号填入上表中。
)
1.下面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①职工人数②机器台数
③工业总产值④车间数
2.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
①这些单位在全局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②这些单位的单位总量占全部单位总量的很大比重
③这些单位的标志总量占总体全部标志总量的很大比重
④这些单位是我们工作中的重点
3.对工业企业生产设备进行普查,调查单位是()。
①所有工业企业②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③每个工业企业④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
4.商品库存量是()。
①时期指标②时点指标
③相对指标④平均指标
5.指标数值随研究范围的大小而增减的综合指标是()。
①相对指标②质量指标
③平均指标④总量指标
6.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①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②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③编制指数的任务不同④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7.下列标志变异指标中,最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①全距②平均差③标准差④离散系数
8.有一批灯泡共1000箱,每箱200个,现随机抽取20箱并检查这些箱中全部灯泡,此种检验属于()。
①纯随机抽样②类型抽样
③整群抽样④等距抽样
9.当
时,总体次数分布状况为()。
①钟形分布②标准正态分布
③U形分布④J形分布
10.标准差指标数值越小,则反映变量值()。
①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低
②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③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④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低
二、判断题(在下列命题中,认为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
1.对全同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
的基本情况。
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
2.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次数。
()
3.某企业计划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10%,实际只提高了5%,表明劳动生
产率计划只完成了一半。
()
4.在实际工作中计算同比发展速度是为了消除季节变动因素的影响。
()
5.某地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以2004年为基期增长速度分别为5%、9%、13%、17%、22%、,则年平均增长率为(59131722%)÷5=13.2%。
()
6.标志是说明总体的,而指标则是说明总体单位的。
()
7.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
8相关系数0,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
()
9.不重复抽样条件下的抽样平均误差总是小于重复抽样条件下的抽样平
均误差。
()
10.数量指标是用数值表示的,而质量指标不能用数值表示。
()
三、填空题
1.某日某农贸市场最普遍的成交价格,这在统计上称做。
2.某地区通过调查得知该地区每万人中拥有54名医生。
此指标是一个
相对指标。
3.使现象在一段较长时间内沿着一个方向,持续向上或向下变动的趋势称
为趋势;使现象发生周期比较长的涨落起伏的变动称为
变动。
4.静态平均数是根据计算的,序时平均数是根据
计算的。
5.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必须同时具备估计值、和
。
6.物价上涨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只能购买原有商品的80%,则物价上涨了。
7.某厂生产某种产品30000件,其中一等品27000件,一等品率为,其是非标志的平均数为。
8.检查长期计划执行情况时,如计划指标是按计划期末应达到水平下达的,应采用法计算;如计划指标是按全期累计完成量下达的,则采用法计算。
9.在抽样调查中,使总体的每个单位都有相同的被抽中可能性的原则,称为。
10.若身高与体重的直线相关系数为0.85,则体重与身高的直线相关系数为。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统计分组,统计分组有什么作用?
2.什么是指标和标志?
指标与标志的关系如何?
3.什么是抽样误差?
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哪些?
五、计算题(写出计算公式和主要计算过程,计算结果按要求保留小数位。
)
1.某单位职工按工资额分组资料如下:
按月工资分组(元)
职工人数(人)
500-600
600-700
700-850
850-950
950-120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 财经大学 统计学 模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