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中届高二第三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语 文 试 题.docx
- 文档编号:26571593
- 上传时间:2023-06-20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3.64KB
威中届高二第三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语 文 试 题.docx
《威中届高二第三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语 文 试 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威中届高二第三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语 文 试 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威中届高二第三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威中2017届第三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语文试题
命题:
范敏会、林霞做题:
刘芳审核:
曾宏东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次、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
2、全卷总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3、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卷”,试题卷自己保存好,以备评讲之用。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两汉经学
经学的真正确立是在汉武帝时代。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置五经博士,收博士弟子五十人。
其后博士弟子屡经增加,东汉时多达三万人。
五经博士及其弟子以五经为研习对象,这就形成了经学。
所谓经学,是指专门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
从中国文化史看,经学出现的前提是汉王朝运用国家力量将民间流传的文化经典宣布为国家经典,并设立博士制度予以专门研究。
于是,五经成为国家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的根据。
从国家制度层面保证儒家经典的传习,确立了儒家经典在中华文化经典中的主流地位,客观上也确立了经学在中国学术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儒学作为汉代主流思想,是与中央集权的统一相适应的。
儒家主张的五伦、五常作为社会伦理道德,也因儒家的主流地位而得以明确确立。
两汉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
秦始皇焚书,造成文化典籍的浩劫,五经借助儒生记忆而保存下来。
用汉代流行的隶书书写的经书文本,被称为今文经。
汉景帝以后,陆续在孔府旧宅壁等处发现的与五经有关的用战国字体书写的文本,被称为古文经。
古文经与今文经不仅书写字体不同,而且同一部经典的篇章多寡也或有差别,如孔府旧宅壁中发现的《尚书》就比汉初伏生所传《尚书》多16篇。
此外,还发现了一些其他古文经典,如《周官》《左传》等。
因汉武帝及其后所立五经博士皆为今文经博士,西汉末刘歆便要求把古文经也立于学官,但遭到今文经学家的阻挠,一时没有实现。
于是引起今古文经学家之间的一场大争论。
西汉时期,今文经学是经学主流。
今文经学通经以致用,注重思想的阐发,强调经书的历史借鉴意义,但弊病是与谶纬结合而流于神秘。
古文经学在东汉发展昌盛,注重文字训诂和对典章名物的解释,突出还原历史和文化传承,学术贡献良多,弊病是流于繁琐的文献考证而脱离思想和生活。
东汉章帝时的《白虎通义》主张今文经学,强调经学大义与社会价值,借以维护主流思想,带有一定的理论总结性。
东汉末古文经学家郑玄融合今古文经学,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今古文经学的分歧和论争促进了经学的发展,它们所代表的两种学术精神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对后来的中国学术史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下列关于“两汉经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武帝接受“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置五经博士,以五经为研习对象,标志经学的真正确立。
B.今文经、古文经的不同是分别采用了隶书和战国的字体书写,今文经的篇目与内容相对较丰。
C.汉朝五经博士制度的建立,确立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及经学在中国学术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D.今古文经学的学术精神和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后世中国学术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家思想作为汉代主流思想的地位确立以后,儒家主张的五伦与五常也明确确立为社会伦理道德。
B.儒家经典被汉王朝宣布为国家经典,成为国家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的根据,这是中央集权统一的条件。
C.今文经学注重思想的阐发,古文经学注重训诂和考证,两者都强调发挥五经历史资源的现实价值。
D.东汉的《白虎通义》和古文经学家郑玄对五经的注释,分别代表了汉代今文经学、古文经学最高成就。
3、根据原文,下列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高度重视以及有效的制度保障,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B.西汉儒生凭借口耳相传,把五经书写下来形成今文经,今文经的研究成为西汉经学主流。
C.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分歧与论争,客观上促进了两派的相互了解,推动了经学的发展。
D.古文经学一直未能立于学官,但凭借民间研究力量的不断努力,在东汉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二、古诗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严嵩,字惟中,分宜人。
举弘治十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移疾归,读书钤山十年,为诗古文辞,颇著清誉。
还朝,久之进侍讲,署南京翰林院事。
召为国子祭酒。
嘉靖七年历礼部右侍郎,迁吏部左侍郎,进南京礼部尚书,改吏部。
居南京五年,以贺万寿节至京师。
会廷议更修《宋史》,辅臣请留嵩,以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董其事。
及夏言入内阁,命嵩还掌部事。
嵩科第先夏言,而位下之。
始倚言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启跽读言谓嵩实下己不疑也。
帝以奉道尝御香叶冠,因刻沈水香冠五,赐言等。
言不奉诏,帝怒甚。
嵩因召对冠之,笼以轻纱。
帝见,益内亲嵩。
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帝英察自信,果刑戮,颇护己短,嵩以故得因事激帝怒,戕害人以成其私。
大将军仇鸾,始为曾铣所劾,倚嵩倾铣,遂约为父子。
已而鸾挟寇得帝重,嵩犹儿子蓄之,浸相恶。
嵩密疏毁鸾,帝不听,而颇纳鸾所陈嵩父子过,少疏之。
嵩当入直,不召者数矣。
嵩见徐阶、李本入西内,即与俱入。
至西华门,门者以非诏旨格之。
嵩还第,父子对泣。
时陆炳掌锦衣,与鸾争宠,嵩乃结炳共图鸾。
会鸾病死,炳讦鸾阴事,帝追戮之。
于是益信任嵩。
嵩握权久,遍引私人居要地。
帝亦浸厌之,而渐亲徐阶。
帝所下手诏,语多不可晓,惟世蕃一览了然,答语无不中。
嵩受诏多不能答,遣使持问世蕃。
值其方耽女乐,不以时答。
中使相继促嵩,嵩不得已自为之,往往失旨。
所进青词,又多假手他人不能工,经此积失帝欢,未几,帝有意去嵩。
(选自《明史•严嵩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署南京翰林院事署:
代理
B.以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董其事董:
明白
C.嵩犹儿子蓄之,浸相恶浸:
不久
D.门者以非诏旨格之格:
阻止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始倚言/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启/跽读/言谓嵩实下/己不疑也。
B.始倚言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馆跽读/言谓嵩实/下己不疑也。
C.始倚言/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启/跽读/言谓嵩实下己/不疑也。
D.始倚言/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启跽读/言谓嵩/实下己/不疑也。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严嵩没有什么才略,只会献媚讨好皇帝。
皇帝曾赐给臣子香叶冠,严嵩趁皇帝召见时戴上香叶冠,还在冠上罩上轻纱,皇帝见后从心里亲近他。
B.除了因病回乡,严嵩进入官场后仕途颇为顺利。
严嵩回朝以后,先后担任了侍讲、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职。
C.严嵩占据朝中要职许久,引起皇帝对他的不满,加上皇帝的手诏严嵩经常看不懂,不能及时回答皇帝的问题,皇帝有意让严嵩离开了职位。
D.严嵩当初没有认清仇鸾的真面目,自己深受其害。
最初仇鸾和严嵩约为父子,但仇鸾被重用后却向皇帝告发严嵩父子,皇帝渐渐疏远了严嵩。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0分)
(1)帝英察自信,果刑戮,颇护己短,嵩以故得因事激帝怒,戕害人以成其私。
(5分)
答:
▲
(2)会鸾病死,炳讦鸾阴事,帝追戮之。
于是益信任嵩。
(5分)
答:
▲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注】①此诗为广德二年写于成都。
当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西北吐蕃兵又骚扰中原,并于广德元年十月,直捣长安,逼得唐代宗李豫一度逃往陕州避难。
②徂(cú):
过去;逝。
8、首联勾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分)
答:
▲
9、诗的尾联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具体分析。
(4分)
答:
▲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2)▲,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
(3)群山万壑赴荆门,▲。
(杜甫《咏怀古迹》)
(4)▲,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5)▲,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11、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各小题。
(22分)
古渡头
叶紫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
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
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
“过湖吗,小伙子?
”
“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
“那么,要等到明天咯。
”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
”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
”
“钱?
你有多少钱呢?
”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
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
”
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
“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
哪里来的呀?
”
“从军队里回来。
”
“军队里?
……”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
”
“我是请长假的。
我妈病了。
”
“唔!
……”
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
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
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
于是,我说:
“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
”
“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
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
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
唉!
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
”
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
好在天气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
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烟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
我躺着,一面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
“……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
这湖上有多少歹人啊!
……我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
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病中看见你这样远跑回去。
只是,我呢?
……我,我有一个桂儿。
你知道吗?
我的桂儿,他比你大得多呀!
你怕不认识他吧?
外乡人……那个时候,我们爷儿俩同驾着这条船。
我给他收了个媳妇……”
“他们呢?
”
“他们?
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
北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里过,我的桂儿给北佬兵拉着,要他做佚子。
桂儿,他不肯,脸上一拳!
我,我不肯,脸上一拳!
……小伙子,你做过这些个丧天良的事情吗?
……
“小伙子!
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儿媳妇改嫁给卖肉的朱胡子了,我的孙子长大了。
可是,我看不见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肯给我……他们说:
‘等你有了钱,我们一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
’可是,小伙子,我得有钱呀!
“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
“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
“小伙子,你是有爹妈的人,你将来也得做爹妈的。
我欢喜你,要是你真的有孝心,你是有好处的,像我,我一定得死在这湖中。
我没有钱,我寻不到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不认识我,没有人替我做坟,没有人给我烧纸钱……我说,我没有丧过天良,可是天老爷他不向我睁开眼睛……”
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脚在船舱边下力地蹬着。
可是,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慰他的话,心头像给什么东西塞得紧紧的。
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可是,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
太阳还没有出来,他就把我叫起了。
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来,好像昨夜间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我目不转睛的瞧着他。
“有什么好瞧呢?
小伙子!
过了湖,你还要赶你的路程呀!
”
离开渡口,因为是走顺风,他就搭上橹,扯起破碎风篷来。
他独自坐在船艘上,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
我住在这古渡前头六十年。
我不管地,也不管天,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
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
……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渡夫的人生遭遇和心灵世界,反映了动荡不安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B.渡夫不愿马上开船送我过湖,还教训我:
“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
”这让我暗自吃惊,因为我担心他谋财害命。
C.渡夫没有让我回到岸上去,而是让我在他船里过一宵,因为他看我太年轻,怕我遇到不测,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
D.渡夫在船里把他儿子桂儿被北佬抓做佚子的事情告诉我,这一方面表达他对我孝顺母亲的赞赏和羡慕之情,一方面表达他失子之后的孤独和忧虑。
E.第二天一早,我被渡夫叫起来之后,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发现他的脸上没有什么异样的表情,想知道他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2)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
(3)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
(4)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5分)
答:
▲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6分)
1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敕造(chì)朱拓(tà)阜盛(bù)惴惴不安(zhuì)
B.邮戳(chuō)攥紧(cuàn)笑靥(yè)敛声屏气(bǐng)
C.正月(zhēng)忖度(cǔn)瞋目(chēn)锲而不舍(qiè)
D.榫头(sǔn)执拗(niù)漱盂(shù)便宜行事(pián)
1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攀缘懵懂不经之谈运筹帏幄
B.浮躁饿莩沸反盈天委曲求全
C.寒暄放诞博闻强识门廷若市
D.俨然震憾扪心自问返璞归真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无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B.在那年月,军阀混战,土匪横行,使百姓民不聊生,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C.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灾区民房重建基本完成,学生提前搬入新校园……络绎不绝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重生。
D.“今天请各位老同学来,为咱们县的发展献计献策,我只备下清茶一杯,君子之交淡如水嘛!
”县长话音一落,老同学们报以一片笑声和掌声。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王夫人丧子后好不容易再次得子,无论从母性本能还是从自身权益出发,王夫人对宝玉都弥足珍贵。
B.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C.中国传统节日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D.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蟋蟀清脆悦耳的鸣叫声,历来为人们所喜爱。
。
。
。
。
。
。
科学家很早就做过有趣的实验,用录音机将雄蟋蟀的鸣声录下来,再播放出去,几米外的雌虫闻其声音就会很快向鸣声靠拢,高兴地摆动着触须。
①因为在昆虫界,大多数昆虫都有发达的听觉器官,而发音器官唯雄性所独有
②古人云,“嘤其鸣矣,求其友声”,雄蟋蟀引吭高歌,是在寻求配偶哩
③一旦雌蟋蟀闻声赴约,原先高昂的声调便渐渐变为低吟浅唱,犹如情人们的窃窃私语
④凡能被人们“听其声”的蟋蟀,一定是雄性的
⑤那么,雄性蟋蟀的鸣叫,仅仅是在练嗓子吗?
非也
⑥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代天宝年间,每到秋天,宫女们都用“金笼贮蟋蟀于枕畔,听其声。
民间争效之”
A.④①⑤⑥②③B.⑥④①⑤②③
C.④②⑤①③⑥D.⑥②⑤①③④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6分)
孔子、孟子谈道德,战国的策士却谈利和害。
普通人只知道有利害不知有道德,所以,而策士一席游说便能立刻取得封侯拜相的荣耀。
苏秦游说六国结成联盟,是利害关系立论,说得娓娓动听,六国的君主言听计从。
张仪瓦解六国的联盟,也是从利害关系立论,说得娓娓动听,六国的君主又是言听计从。
同样是就利害立论,为什么极端相反的两种游说,都能打动人?
原来,苏秦的利害,是就大而远的而言,张仪是就小而近的而言。
常人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利害,即使关羽、周瑜、吕蒙和陆逊这样有才智的将领,尚且不免被眼前小的利害所迷惑,何况是六国昏庸的国君?
所以张仪的话,一说就见效。
(1)在上面这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5个字(含标点符号)。
(4分)
答:
▲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面这段材料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15个字)(2分)
答:
▲
18、某中学某文学社请作家杨笑天来作报告。
下面是张田甜社长开场白中的一个片段,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5分)
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著名作家杨笑天先生来作报告。
这之前,我们已多次光顾他的个人网站,被杨先生的作品深深吸引。
前几天,我已把大家的作品发送给杨先生,杨先生都看了。
报告结束后,杨先生务必跟大家洽谈,针对我们作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同时欢迎大家向他垂询个人感兴趣的问题。
下面有请杨先生给我们作报告。
答:
(1)将▲改为▲;
(2)将▲改为▲;
(3)将▲改为▲;
(4)将▲改为▲;
(5)将▲改为▲。
五、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60分)
玫瑰说:
“我只在春天开花。
”
长春花说:
“我开花的每一天都是春天。
”
——杏林子《现代寓言》
读了这则对话,你有何感想?
请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③书写工整规范;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7届第三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
1、B【“今文经的篇目与内容相对较丰”错,原文说“同一部经典的篇章多寡也或有差别,如孔府旧宅壁中发现的《尚书》就比汉初伏生所传《尚书》多16篇”。
不同点还有经典数量的不同,原文有“此外,还发现了一些其他古文经典,如《周官》《左传》等”。
】
2、A【B对应的原文是“儒学作为汉代主流思想,是与中央集权的统一相适应的”,选项中“这是中央集权统一的条件”错误;C原文古文经学“弊病是流于繁琐的文献考证而脱离思想和生活”,选项中“两者都强调发挥五经历史资源的现实价值”错误;D“最高成就”没有依据。
】
3、D【D“一直未能立于学官”文中没有依据,原文只说“一时没有实现”。
】
4、B【董:
管理。
】
5、C【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
本题可根据名词做主语或宾语断句,例如,“言”“嵩”“席”等。
】
6、C【“有意去嵩”当理解为“有意疏远严嵩”,并且,皇帝有意疏远严嵩的原因不只一个,引起皇帝对他的不满的原因也不只是居要职久,还有遍引私人居要地等。
所以选C。
】
7、
(1)皇上很相信自己英武明察,刑杀果断,并很爱遮掩自己的短处,严嵩因此得以借事激怒皇上,残害别人来谋取个人私利。
【“自信”“短”“因”各1分;句意2分。
】
(2)正好仇鸾病死,陆炳便揭发仇鸾的阴事,皇上于是追戮仇鸾。
从此后皇上更信任严嵩。
【“会”“益”“于是”各1分;句意2分。
】
8、首联勾画出了秋夜村居的一派孤寂宁静的景象【2分】:
夜风吹拂,竹叶潇潇,入室生凉,郊野茫茫,月光洒满了庭院的角落。
【2分】
9、“万事干戈里”,诗人思考着千桩万桩事,都与战事有关,【1分】“空悲清夜徂”,诗人悲叹凉夜白白过去。
【1分】表现了诗人对当时政局动荡不安的担忧,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忧国忧民)【1分】以及报国无门的感伤【1分】。
10、【6分,一空1分。
有文字错、漏、添加,该空不得分。
特别注意加点字】
(1)可以横绝峨眉巅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丛菊两开他日泪(3)生长明妃尚有村
(4)万里悲秋常作客(5)别有幽愁暗恨生
11、
(1)AD5分,AB4分,DB3分【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
B项“这让我暗自吃惊,因为我担心他谋财害命”分析不当,更多的是“我”为渡夫说出那样的话而震惊。
C项“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错误。
E项“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发现他的脸上没什么异样的表情,想知道他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错误。
渡夫并没忘记昨夜的事情,作者看他主要是被“他”洒脱淡定的表情而打动。
】
(2)①善良,热情坦诚,乐于助人,喜欢孝顺父母的子女;②勤劳(吃苦耐劳),不畏身心劳苦,靠自己的气力赚钱;③坚强(坚忍不拔),不向命运低头,坚持自由自在的生活信念。
【每点2分,意近即可。
首先从渡夫与“我”之间直率的对话,并主动留“我”在船上住一宿,可看出他的善良、坦诚热情和乐于助人;他也直接表达了“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
其次从他不愿给北佬兵当苦力以及在风霜雨雪中坚持渡船等可以看出,他勤劳、不畏辛苦、自食其力的性格特征。
再次从他尽管抱怨老天不公,但始终没有向命运屈服可以看出他的坚忍不拔的品质,从他唱的歌声中可以看出他自由自在的生活信念。
】
(3)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④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
【一点2分,答对三点即得满分6分。
意对即可。
小说对渡夫故事的叙述主要从与“我”的对话、“钱”话题的引入以及他自身的叙述等角度来展开。
“我”的介入,使得渡夫的故事更加真实可信;“我”与渡夫之间“钱”话题的引入,引起了读者兴趣;对话加自述的形式使得渡夫的故事简练而集中。
】
(4)①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歌声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②情感表现上,以渡夫的无表情代替哭泣,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③人物形象上,既表现了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④思想内容上,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得5分。
意对即可。
小说以渡夫任情高歌做结尾,主要从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小说主题等角度进行分析。
以歌声作结,在结构上引发了读者的无限想象;使得小说人物——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充分体现了他洒脱的一面;在小说主题上来看,表达了渡夫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
12、C【A.阜盛fùB.攥紧zuànD.便宜行事biàn】
13、B【A.运筹帷幄(攀援=攀缘)C.门庭若市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威中届高二第三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威中届高二 第三 学期 第一次 阶段性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