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时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6571261
- 上传时间:2023-06-20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29.27KB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时教案.docx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时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时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时教案
第节总序第节
课题
21、词两首
编写
时间
月日
执行
时间
月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
2.朗读课文。
背诵《忆江南》。
3.理解两首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4.能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重点难点
1.朗读《忆江南》,理解词的意思。
2.能对《忆江南》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词。
(板书:
3词两首)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
(学生可根据“预习”或搜集到的有关词的资料自由谈。
)
3.读读这两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二、学习《忆江南》
1.介绍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
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
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
(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
(2)播放视频资料“白居易简介”。
小结:
白居易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2.简介时代背景
3.解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
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
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4.自学
(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讨论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
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诗句,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词的意思,然后可欣赏插图。
(5)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三、布置作业
背诵并抄写《忆江南》。
教学随笔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时教案
第节总序第节
课题
21、词两首
编写
时间
月日
执行
时间
月日
教学目标
1.学会《渔歌子》中的3个生字。
2.朗读《渔歌子》。
3.理解《渔歌子》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4.能对《渔歌子》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检查《忆江南》背诵情况。
二、学习《渔歌子》
1.简介作者。
(可以播放视频)
2.解题。
渔歌子,词牌名。
3.自学。
(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4)全班交流。
①指名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问难质疑,可以补充、更正,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②学生看图描绘这首词所描写的景物。
③教师小结:
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红色的桃花点缀其间,色彩本来极其鲜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笼罩,却又呈现出迷迷蒙蒙的意境。
同柳宗元《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的孤寂与冷峭相比,这首词所表现的平和与怡悦,自然别有一番韵致。
(5)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三、学习生字
1.小组内交流:
你是怎样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记住字形的。
2.教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蓑”字。
四、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能够背诵的就把两首词都背下来。
2.请你为其中的一首词配上一幅彩色画,可以画图画、水彩画、油画棒画、彩笔画,爱好画画的同学,请用你的画来向人们展示江南的美景吧!
五、探究活动
1.自学自解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江南春》和宋代诗人苏轼的诗《惠崇春江晚景》,也可自己选择描写春天的诗词来学习。
2.同学之间交流自学情况。
3.读一读、背一背。
教学随笔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时教案
第节总序第节
课题
22、成语故事二则
编写
时间
月日
执行
时间
月日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培养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
学生对那个掉剑的人错在哪里的理解。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们读过成语故事吗?
谁能给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
每个成语故事都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所以,多读成语故事是很有好处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用以前学过的读书方法自读课文,要求:
借助拼音读准,并记住每个生字的读音,在课文中标明自然段。
2.检查、认读生字卡片,检查字音识记效果;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初读效考。
回答:
课文讲的是什么人?
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
(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宝剑的事。
)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逐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一段。
(提问)
(1)课文讲的是什么?
(2)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
(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宝剑的事)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结合看图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装束,理解“从前”指的是古时候的意思。
观察坐船人挂在腰里的剑鞘,联想“一不小心宝剑掉到江里去了”的情景。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提问:
这一段主要讲谁?
他做了什么?
(引导学生先抓住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那个人”指谁?
(引导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一点儿也不着急”是什么意思?
从哪儿看出他一点儿也不着急?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坐船人的表情和动作,把“拿出小刀”,“刻了一个记号”联系起来,体会“一点儿也不着急”的意思,并在看图中理解“船舷”和“记号”的词义。
)指导学生体会那个人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3.读第三段。
让学生弄清这一段主要讲的内容,然后再逐句理解。
(1)读第一句,思考“还不赶快捞”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快点捞吧!
赶快捞吧!
”)理解这句话表达的意思。
(2)读第二句,思考“……有什么用啊!
”是说有用,还是说没有用?
(没有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催促的语气和急切的心情。
4.学第四段。
(重点段)
(1)朗读第四段,先把那个人不慌不忙说话的语气读出来,在朗读中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2)掉剑人不慌不忙,他是怎样想的?
(3)准能把宝剑捞上来是什么意思?
(一定能把宝剑捞上来,表示很有把握。
)
(4)这个人准能把宝剑捞上来吗?
为什么?
使学生分析理解到:
这剑是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掉到江里的。
船不断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移动,这个记号就失去了作用。
所以船靠岸后,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捞到的。
(5)想一想这个人错在哪里?
(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其思想方法上的错误,学习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
5.讨论:
理解成语的含义,领悟其中的道理。
(1)“刻舟求剑”是什么意思?
(2)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
)
(四)朗读全文。
教学随笔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时教案
第节总序第节
课题
22、成语故事二则
编写
时间
月日
执行
时间
月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求、宝、剑、急、号、慌、指、靠”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培养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
难点:
难点是学生对那个掉剑的人错在哪里的理解。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分析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宝、剑、指”这三个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组成,可以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熟字,独立认识字形。
“求”是“球”字的一部分,以下几个字要做重点指导。
号:
上下结构,上边是“口”,下边是横、竖折折钩。
慌:
左右结构,左边是竖心旁,右边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边是草字头,中间是“忙”字的右半边,下边是撇、竖、竖弯钩。
急:
由“、彐、心”三部分组成。
“彐”第二笔不出头。
靠:
上下结构,“告、非”各占一半。
(二)指导看拼音写词语。
(三)朗读课文,指导背诵。
1.先让学生看思考题背诵。
(1)有个人去干什么,一不小心,发生了什么事?
(2)那个人心情怎样?
他做了什么事?
(3)有人催他做什么?
(4)那个人先怎样?
后说了什么?
2.再去掉思考题背诵,背熟一段,再背下一段。
3.最后,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教学随笔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时教案
第节总序第节
课题
22、成语故事二则
编写
时间
月日
执行
时间
月日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催、准、辕、辙、醒、式、缠”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去楚国却离楚国越来越远的原因,从而明白故事中所蕴涵的道理。
重点难点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明白求剑人和去楚国的人的想法与做法错在哪里。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和图片。
2.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1.同学们,我们刚读过《刻舟求剑》的故事,认识了一个固执己见、不知变化的寻剑人。
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一个自作聪明也很固执己见的坐车人。
2.(板书课程)说说从课题上你发现了什么。
3.出示马车图,释题:
(1)什么是辕?
(车前驾牲口用的两根直木或曲木)
(2)什么是辙?
(车轮轧过的痕迹)
(3)齐读课题,讲讲“南辕北辙”字面上的意思。
(二)读文识字,扫清障碍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生字,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检查反馈:
(1)认读生字词语。
注意重点指导:
“辙、式、缠”是翘舌音;“缠”不要丢掉右上方的点,“式”不要加撇,“辙”可与“撒”相比较;理解“好把式、盘缠”的意思。
(2)和同桌赛读,看谁读得准确,流利。
(三)探究解疑,感情阅读
1.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先去了解故事的结果。
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指名质疑:
读完后,你有什么问题提出?
(这个人为什么离楚国越来越远了?
这个人会到达楚国吗?
……)
3.好,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进故事中的人物。
故事中除了坐车人还有谁?
(他的朋友)朋友是怎么劝的?
坐车人又是怎么说的?
再回过头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4.分组合作学习:
小组内讨论交流坐车人和他的朋友的对话,自由选择一个最想表现的角色读,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
5.小组汇报,相机出示人物课件,理解三次劝说:
朋友()说:
“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啊?
”
坐车人()说:
“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
朋友()说: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吗?
”
坐车人()说:
“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
朋友()说:
“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啊?
”
坐车人()说:
“没关系,我带的盘缠多。
”
(1)重点指导第一次劝告:
1朋友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假如老师就是那个坐车人,谁愿意当我的老师劝劝我?
(师生互评)
2坐车人为什么说没关系?
你觉得该怎么读?
想像人物表情,加上动作表演。
(自评—互评)
(2)理解第二、三次劝说,感受人物心理,填写表示不同语气的词。
(朋友:
奇怪、着急、耐心……坐车人:
盲目、自信、得意、固执……)
(3)找小伙伴分角色读,注意读出括号里提示的语气。
(4)推荐学生表演,学生之间评价。
(四)由事究理,拓展延伸:
1.现在,谁来谈谈这个坐车人最后能到达楚国吗?
为什么?
2.假如坐车人来到我们身边,你想对他说什么?
用上“只有……才……”
3.如果你的朋友发生了像这样南辕北辙的事情,他不听劝告,你会怎样帮助他?
4.小结:
是啊,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怎样努力,永远也达不到目的。
看到自己的朋友发生了“南辕北辙”的行为,应该想办法去帮助他,“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
(五)课外搜集,巩固升华:
搜集成语故事,举行“成语故事会”。
教学随笔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时教案
第节总序第节
课题
23、孔子让路
编写
时间
月日
执行
时间
月日
教学目标
1.认读“碑、楷、瓦、砌、挡、喂、误、博、倡、驱”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自主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到孔子是一个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的人。
教具准备
课件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课件录音: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提问:
这是什么书中的语句呢?
(选自我国古代蒙学教材——《三字经》。
《三字经》中有“昔仲尼,师项”一句话,你们知道这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吗?
(孔子和项))
2.简介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他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首创私人讲学,弟子相传有三千人。
提出以“仁”为核心的学说。
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奉为圣人。
著作编为《论语》。
3.揭题:
项是一个七岁的小孩,孔子为什么要称项为老师呢?
他向项学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板书课题:
孔子让路。
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带着以上问题默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练说,师生补充、评议)
2.指名认读课文的生字词,开火车读课文,纠正读音不正确的字。
注意多音字:
喝——喝(hē)水;喝(hè)彩。
(三)自主阅读,合作释疑
1.自主阅读,质疑:
(1)课文讲孔子向项学习什么?
(板书:
问礼)
(2)理解“问礼”。
“问礼”这个词语在词典里是找不到的,但课文里有几段解释了它的意思,画出相应自然段并标记号。
2.合作交流,释疑:
(1)合作学习,画出相应句子。
(2)汇报交流,理解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
1“孔子从车上下来,走到孩子面前说:
‘孩子,给我们的车让路好吗?
’”
a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什么?
(孔子对这个孩子很礼貌,说明有礼节)
b谁来用礼貌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
(指名读,生评议)
2“‘请问老人家,世上是车给城让路呢,还是城给车让路呢?
’”
a这句中“车”和“城”各指什么?
(马车和“城池”)
b同桌之间模仿孔子和小孩的对话,说说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孔子是个长者,又是知识渊博的学者,是个倡导礼仪的人,此时他想到孩子尽管是摆城池玩耍,但也应尊重他的想法,“城”已砌成,但车可以绕道,而且,在城面前,车应先让路,这也是一种礼节啊!
孔子明白这个礼节,所以驱车绕“城”而过)
3“三人行,必有我师!
”
a指名读句子。
b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句子的?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
指的是人各有所长,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
3.反复读第2~14自然段,边读边体会感情。
(四)深读课文,发散思维
1.思考:
从这个故事中,你认为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谈各自的想法。
(孔子是个不耻下问、虚心学习的人,他也是一个爱护孩子、尊重他人想法的人)
2.面对项这个孩子,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五)课外阅读
课外搜集有关孔子的故事,准备召开“孔子故事知多少”故事会。
教学随笔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时教案
口语交际第节总序第节
课题
玩具交易会
编写
时间
月日
执行
时间
月日
教学目标
1.能清楚介绍自己的玩具,独特之处能说明白。
2.全面了解自己感兴趣的玩具,不明白之处向人询问,乐于交流。
3.揣摩对方心思,努力用语言打动人,促使交易成功
重点难点
1.清楚明白地介绍自己的玩具。
2.努力用语言打动人,促使交易成功
教具准备
1.将教室布置成一个玩具交易会的会场(教室周围挂上宣传交易的横幅,将教室四角划分成四个玩具展示区)。
2.课件(两段不同的玩具介绍场景)。
3.学生课前准备用来交易的玩具,并掌握其性能、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欲望:
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今天的教室有什么变化。
2.老师介绍自己的新身份——会场主持人,导入交际话题。
(揭题:
玩具交易会)
(二)介绍玩具,准备交易:
1.介绍玩具,确定对象。
(1)课件演示,提问:
你会谁进行交易?
为什么?
(引导学生组织语言,表达清楚明了,理由阐述充分)
(2)电视中常见各厂家为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打出新颖的广告,这种宣传帮了不少的忙。
同学们能为自己的玩具设计广告词,作为有力的宣传吗?
(指导学生详细介绍自己的玩具,可从玩具的构造、外观、玩法等方面进行介绍,尤其要讲清楚它的独特之处,力求吸引他人)
2.再次交谈,达成协议一轮介绍后,你们心中应该初步明确各自的交易对象。
当然,有些同学一定对自己的交易对象还存有疑问,抓紧时间,互相提出来,再次交谈。
(1)疑问的学生找各自交易对象进行交易。
(教师参与交易,并随机指导)
(2)主持人(老师)现场采访,相机指导。
(听听他们都在谈什么,疑问提出后是否得到对方满意的答复)如果你们相互谈得不成功,该怎么办?
指名说,老师可指导,如不成功可转换交易对象,特别要注意交流时要体现礼貌友好,相互尊重)
(三)正式交易,小结内化:
1.学生自由寻找交易对象进行交易。
(教师参与玩具交易,并随机指导)
2.师生共同小结交易小窍门。
(1)介绍要吸引人。
(2)有疑点要问明白。
(3)交谈要有礼貌。
(四)交易结束,畅谈感受:
1交易成功者,谈谈感受,享受成功的快乐。
2交易失败者,分析原因,感受其中的收获。
1)自己找原因。
2)请交易对象烁烁没达成交易的原因。
3)同学之间帮助出出主意。
4)准备着,期待下次交易成功。
(五)拓展延伸
回家后跟家长说说这次玩具交易的感受。
教学随笔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时教案
习作6第节总序第节
课题
成语故事会
编写
时间
月日
执行
时间
月日
教学目标
1.积累成语故事,加深对成语意思的理解。
2.能用自己的话讲成语故事、写成语故事。
3.能在平时说话、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成语。
4.激发学习成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
重点难点
1.用自己的话写成语故事。
2.在成语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再创作。
教具准备
1.收集故事性比较强的成语。
2.阅读、熟记并练说成语故事。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激发兴趣:
1.出示多媒体课件,看图猜成语
。
2.复习。
出示学习单:
我读的故事是:
我知道故事中的主人公是:
我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是:
我知道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是:
我还知道哪些情况下可以用这个成语:
3.小结:
成语是我国汉语语言文化宝库中的奇葩,它言简意赅,含义深刻,其背后的有趣故事常常令人发省。
过渡:
今天,我们就召开一个别开生面的成语故事会,学习把我们所熟悉的成语故事讲出来、写下来。
(板书:
成语故事会)
(二)讲一讲,编剧表演:
1.学讲清楚。
(1)多媒体演示一个成语(Flash),学生边看边思考怎样讲成语故事。
(2)师生讨论,归纳。
讲成语故事要讲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情节(发生、发展、结局),还可以讲讲故事给人们的启示。
(师相机板书)
2.学讲具体。
(1)教师示范讲述一个成语故事。
(2)学生听后思考:
讲成语故事还要注意哪些方面?
(声音响亮、举止大方、文明礼貌、绘声绘色)
(3)绘声绘色就是要像演剧本一样,活灵活现地模仿故事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再现故事的经过。
可以是一个人饰演多个角色,也可以有多个同学配合。
(板书: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具体、生动)
(4)小结:
讲故事既要完整清楚,又要具体生动,还应表现个人特点。
3.讲出“个性”。
(1)学生主持,故事会开始。
让学生分组合作,“化装”(头饰、道具)登台讲述成语故事。
(2)每组讲述完毕,台上台下互动。
(学生自评,互评。
讲得好的地方,鼓励表扬。
讲得不合适的地方,全体同学纠正,提出不同的建议和设想。
教师相机引导)
(3)指名学生重述某个评改后的故事情境。
小结:
今天的成语故事会大家表现得都很好,不仅台上的同学演得绘声绘色,引人入胜,台下的同学更是听得认真,纠正及时,评价到位。
教学随笔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时教案
第节总序第节
课题
成语故事会
编写
时间
月日
执行
时间
月日
教学目标
1.积累成语故事,加深对成语意思的理解。
2.能用自己的话讲成语故事、写成语故事。
3.能在平时说话、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成语。
4.激发学习成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
重点难点
1.用自己的话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六 单元 课时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