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综合题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
- 文档编号:26563833
- 上传时间:2023-06-20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82.61KB
中考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综合题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
《中考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综合题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综合题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综合题试题附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综合题试题附答案解析
一、初中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1.在某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K+、Cu2+、NO3-、SO42-
B.Na+、H+、CO32-、NO3-
C.Ba2+、NH4+、OH-、SO42-
D.Ba2+、K+、NO3-、OH-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Cu2+的水溶液呈蓝色,故错误;
B、H+、CO32-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
C、Ba2+与SO42-能结合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
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正确。
故选D。
【点睛】
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弱电解质等,则离子能共存,并注意离子的颜色。
2.为改善空气质量,让津城天更蓝,今年我市将推动重点行业脱硫治理等任务的实施.脱硫过程中可用NaOH溶液、Na2SO3溶液将90%以上的SO2吸收,涉及的反应:
①2NaOH+SO2═Na2SO3+H2O②Na2SO3+SO2+H2O═2NaHSO3
③NaHSO3+NaOH═Na2SO3+H2O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反应②发生的是化合反应
B.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Na2SO3
C.NaH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6
D.反应①说明SO2与CO2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根据化合价规则,可以求出化合物中某种元素的化合物;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推知物质具有的性质。
②Na2SO3+SO2+H2O═2NaHSO3,是由三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故A说法正确;亚硫酸钠在此反应中可以循环使用,故B说法正确;NaH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则有(+1)+(+1)+x+(﹣2)×3=0,解得x=+4,故C说法错误;①2NaOH+SO2═Na2SO3+H2O,说明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D说法正确。
3.下列各组物质能够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为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KCl、NaCl、Na2CO3B.KNO3、Ca(NO3)2、NH4Cl
C.CuSO4、H2SO4、MgCl2D.AgNO3、NaNO3、HCl
【答案】B
【解析】pH=1的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离子,无色时可排除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
A、氢离子会和碳酸根离子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不能共存,故错误;
B、各物质的离子在氢离子存在环境中不会发生反应,并且都无色,故正确;
C、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故错误;
D、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并且氯化银沉淀不溶于酸,故错误。
点睛: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就是指当不同的离子或物质存在于同一溶液中时,如果不能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等特殊物质,则说明它们是能够共存的;例如,氢氧化钠和硝酸钾在同一溶液中是能够共存的。
如果能够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等特殊物质的话,则说明它们是不能够共存的;例如,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在同一溶液中是不能够共存的(因为其中的氢氧离子和氢离子能够相互结合生成水)。
4.如表是“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中的一部分,下列与“★”处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处对应物质的化学式是CuNO3B.★对应物质属于盐
C.★处应填“不”D.★对应物质的溶液为浅绿色
【答案】B
【解析】
A.★处对应物质的化学式是Cu﹙NO3﹚2,。
故A错误。
B.★对应物质属于盐。
故B正确。
C.★处应填“溶”。
故C错误。
D.★对应物质的溶液为浅蓝色。
故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的应用。
5.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且为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Na+、K+、MnO4-、SO42-B.NH4+、Na+、NO3-、Cl-
C.K+、Ba2+、NO3-、Cl-D.Mg2+、Fe3+、Cl-、NO3-
【答案】C
【解析】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的微粒不共存。
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B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氨气,不共存;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共存;含K+、Ba2+、NO3-、Cl-的溶液为无色,且共存。
选C
6.关于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一定量的稀盐酸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pH不断减小,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B.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滴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仍为红色,说明两者不反应
C.将一定量的盐酸与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D.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稀盐酸中,放出热量,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将一定量的稀盐酸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随着盐酸的不断消耗,酸性越来越弱,pH不断增大,直至超过7,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而不是pH不断减小,错误,B、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滴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仍为红色,有可能所加的盐酸量不够,氢氧化钠过量,故并不能说明两者不反应,错误,C、将一定量的盐酸与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正确,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热,故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稀盐酸中,放出热量,并不能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有可能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错误,故选C
考点:
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设计
7.中和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一定无关的是()
A.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B.用稀硫酸处理印刷厂的碱性废水
C.用含氢氧化钠的清洁剂除油污
D.在蚊虫叮咬处抹稀氨水以减轻骚扰疼痛
【答案】C
【解析】
A、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错误;
B、用稀硫酸处理印染厂的碱性废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错误;
C、用含氢氧化钠的清洁剂除油污,是氢氧化钠与油污反应,该反应不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正确;
D、在蚊虫叮咬处抹稀氨水以减轻瘙痒疼痛,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错误。
8.如图是稀硫酸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B.B点之前滴加BaCl2溶液不会产生白色沉淀
C.表示的是将NaOH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NaOH=Na2SO4+H2O
【答案】C
【解析】
A、A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选项说法错误;B、A-B两点间的任意溶液中均含有生成的硫酸钠,硫酸钠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加BaCl2溶液都会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图象可知,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减小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使pH增大,说明是把NaOH溶液滴加到稀硫酸中,故选项说法正确;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2NaOH=Na2SO4+2H2O,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睛:
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100克10%的盐酸与1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能与下列物质反应的是()
A.CuSO4溶液B.CO2C.CuOD.H2SO4
【答案】C
【解析】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时,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36.5:
40,100克10%的盐酸与1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盐酸有剩余,盐酸能和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硝酸银溶液反应。
A.CuSO4溶液不与盐酸反应;B.CO2是非金属氧化物,不与盐酸反应;C.CuO是金属氧化物,能与盐酸反应;D.H2SO4和盐酸不反应。
故选C。
10.逻辑推理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下面是从小明同学学习笔记中摘录出来的一些推理,你认为正确的一句是
A.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两种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C.中和反应生成了盐和水,所以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较弱的金属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金属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所以铁的活动性强于铜的活动性
【答案】D
【解析】A、由元素的定义可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与铵根离子质子数相同但不是同种元素,要说明的是同种元素须指明是原子做前提,错误;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例如,铁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错误;C、中和反应生成了盐和水,但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的反应,错误;D、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较弱的金属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金属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所以铁的活动性强于铜的活动性,正确。
点睛:
逻辑推理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但应注意推理的合理性、正确性。
解决这类题可从找反例入手。
11.归纳和类推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盐酸与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在水溶液中都解离出H+
B.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
C.碳酸盐和酸反应会放出气体,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答案】A
【解析】A、盐酸与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在水溶液中都解离出H+,故A正确;B、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属于盐,铵根离子与金属离子具有相似的性质,故B错误;C、碳酸盐和酸反应会放出气体,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活泼金属,故C错误;D、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反应物是酸和碱,故D错误。
点睛∶铵根离子与金属离子具有相似的性质。
中和反应是一种特殊的复分解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
12.我们学习过以下常见的酸、碱、盐:
HCl、H2SO4、NaOH、Ca(OH)2、K2CO3。
请你归纳这五种物质能两两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的共有()
A.4组B.5组C.6组D.7组
【答案】D
【解析】
【详解】
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硫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盐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二氧化碳,硫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二氧化碳,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五种物质能两两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的共有7组。
故选D。
13.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用盐酸除铁锈:
FeO+HCl=FeCl2+H2O
B.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
CO2+H2O=H2CO3
C.食盐溶于硝酸钾溶液:
NaCl+KNO3=KCl+NaNO3
D.除去铜粉中少量的铁粉:
2Fe+3H2SO4=2Fe2(SO4)3+3H2↑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盐酸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选项错误;
B、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
CO2+H2O=H2CO3,选项正确;
C、食盐的成分氯化钠与硝酸钾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所以食盐只是溶于硝酸钾溶液做溶质,选项错误;
D、除去铜粉中少量的铁粉加入稀硫酸,硫酸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H2SO4=FeSO4+H2↑,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
金属铁单质与酸或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后,生成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14.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
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警用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体积增大
D.酸有一些相似的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H+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不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体积增大,而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故选C.
考点:
分子的性质
15.某电镀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CuSO4)。
若要从硫酸铜中获得金属铜,以减少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可选择下列物质中的
A.稀盐酸B.氢氧化钠C.铁粉D.银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若要从硫酸铜中获得金属铜,得通过置换反应,将废液中的铜置换出来。
铁的活动性强于铜,可以使用铁粉置换废液中的铜。
选C。
考点:
金属活动性;置换反应。
点评:
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且位置越靠前,反应越剧烈;位置在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6.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4Al+3O2 = 2Al2O3B.Ca(OH)2+Na2CO3 = CaCO3↓+2NaOH
C.H2CO3 =H2O+CO2↑D.H2+CuO
Cu + H20
【答案】B
【解析】A、属于化合反应,错误;
B、属于复分解反应,正确;
C、属于分解反应,错误;
D、属于置换反应,错误。
故选B。
17.“微观—宏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
如图是金属钠投入水中所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以下解释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钠原子在该反应过程中得到电子
C.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D.反应后的溶液呈碱性,因为溶液中存在OH-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根据图示,该反应是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故正确;
B、钠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由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故B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正确;
D、反应后溶液中存在OH-,溶液呈碱性,正确。
18.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3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Al3+、Na+、NO3﹣、CO32﹣B.NO3﹣、Cu2+、SO42﹣、OH﹣
C.Mg2+、K+、SO42﹣、Cl﹣D.Ca2+、Na+、HCO3﹣、Cl﹣
【答案】C
【解析】
【分析】
pH为3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pH为3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
A、H+、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大量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B、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且铜离子能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C、五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符合题意;
D、H+、HCO3﹣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大量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19.向滴有酚酞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与加入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B.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HCl、NaCl
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D.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
A、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B、A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故选项说法正确。
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pH=7,溶液显中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D、滴有酚酞溶液的盐酸溶液显无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显碱性,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D。
20.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变小的是( )
A.铁和硫酸铜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
C.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
D.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钾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前后溶液组成的改变,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质量守恒定律,对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进行分析,判断所得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的大小关系。
【详解】
A、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属于置换反应,故A不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没有气体或沉淀生成,混合后溶液质量不变,故B不正确;
C、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属于复分解反应,由于生成了沉淀,则溶液的质量会减少,故C正确。
D、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钾溶液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C。
【点睛】
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时溶液质量的变化,明确物质间的反应、溶解物质的质量与所析出物质的质量的差值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当析出质量大于所溶解质量时,所得溶液质量会小于反应前溶液。
21.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浓硫酸也具有挥发性
B.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证明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C.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碳酸钠属于碱类
D.点燃氢气前需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甲烷前也需要检验纯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脱水性,固体中加入稀盐酸,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可能是和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也可能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详解】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A不正确;
B、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不能证明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等,故B不正确;
C、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故C不正确;
D、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点燃氢气前需要检验纯度,甲烷具有可燃性,点燃甲烷前也需要检验纯度,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碱是能够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酸根离子和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2.室温下,将稀盐酸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而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点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B.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C.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增大
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氢
【答案】C
【解析】
【详解】
A、B处放出的热量最多,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溶液温度随加入盐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图,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说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图示可知,A到B过程中,放出的热量逐渐增加,氢氧化钠逐渐减少,碱性减弱,故pH值逐渐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B到C的过程中,是盐酸完全中和完氢氧化钠后继续加入稀盐酸,稀盐酸过量,故C点溶液中的溶质含有NaCl和HCl,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3.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
溶液变红,
无变化,则M可能为酚酞溶液
B.若只有
反应有明显现象,则M可能为稀盐酸
C.若
都有沉淀生成,则M可能为氢氧化钡溶液
D.若
都没有现象,则M可能为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硫酸铜和稀硫酸不能是酚酞变色,所以②③溶液变红,①④无变化,则M可能为酚酞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
B、盐酸与硫酸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与氢氧化钠反应无现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气体,所以若只有③反应有明显现象,则M可能为稀盐酸,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由于氢氧化钡与硫酸铜、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沉淀,与氢氧化钙不反应,所以反若①③④都有沉淀生成,则M可能为氢氧化钡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由于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所以,若①②③④都没有现象,则M不可能为氢氧化钠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24.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是( )
A.CO2B.SO2C.NH3D.NO2
【答案】C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错误;
B.二氧化硫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错误;
C.氨气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色,故正确;
D.二氧化氮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亚硝酸,亚硝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错误。
故选:
C。
【点睛】
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25.下列离子组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O3-Fe3+Na+OH-B.K+SO42-Na+NO3-
C.Cl-K+SO42-Ba2+D.Ca2+Cl-CO32-Na+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Fe3+和OH-会反应产生沉淀,SO42-和Ba2+会反应产生沉淀;Ca2+和CO32-会反应生成沉淀。
故选B.
考点:
离子的共存
26.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增加而发生变化,如下图所示。
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b点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B.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
C.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增大
D.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图象可以看出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温度在逐渐的升高,故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正确;
在b点,温度不再上升,故在b点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故AB正确;
从a到b过程中,氢氧化钠逐渐减少,故pH值逐渐减小,到达b点时,pH值为7,故C错误;
故选C。
27.向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向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A、开始时溶液的pH>7,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溶液的pH逐渐减小至等于7,小于7,错误;B、当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只有一种,错误;C、当氢氧化钠与盐酸开始反应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最大,随着稀盐酸的继续加入,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逐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化学 中和 反应 综合 试题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