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正稿.docx
- 文档编号:26562768
- 上传时间:2023-06-20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32.57KB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正稿.docx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正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正稿.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正稿
第1课我喜爱的书
一、教学目标
能够在调查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对书籍封面设计重要性的认识。
能够初步掌握书籍封面版式设计的要求与方法。
能够把文字图形作为一种独立的设计元素,设计自己喜爱书籍的封面。
二、教学思路
新学年伊始,学生接触到很多新的教学书籍,教师通过对书籍封面作用的提示,引发学生对书籍封面设计的思考,并安排学生参与课前市场调查,到书店观摩各具特色的书籍封面,建议学生把喜爱的书籍封面记录下来,以便交流。
课前布置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一本书,用旧挂历纸背面或较厚的单色纸包好作为课堂教学的准备。
书本可选择新发的教科书,也可选择课外书籍,甚至可选择主题相册、随笔日记等心爱之物。
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收集的书封资料与调查结果,讨论书籍封面设计的特性和不同表现形式,分析怎样的书籍封面更能具有市场吸引力。
通过交流进入学习情境。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对书籍封面设计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如书籍封面设计的表现形式通常以文字、绘画、摄影、图案为主,结合图例讲解,提示学生书籍封面设计是正、侧、底面的统一设计,培养学生设计时的统一意识和全局观念。
本课重点是利用文字元素进行封面设计,这里需要强调的是:
文字在此不再只是作为一种进行识别与交流的语言符号而存在,更多被看成一种可以进行造型变化与设计的抽象图形。
但在教学中可以先不必考虑文字的图形设计处理,而是强调文字的主次、疏密、虚实关系,以与考虑文字的大小、颜色、位置等因素的整体设计,让学生基本把握封面设计的一般形式规律与设计要点。
为此,教学可以暂时把不同文字的语言符号差异忽视,先用不同形状、大小、色彩的方形色块替代,教学过程中可以展示以文字元素设计的不同风格的书籍封面,对应展示以方块组合概括处理的设计图例。
通过欣赏、评价,激发学生兴趣,建议把相同文字不同布局的书封设计作对比分析,使学生直观感受不同构图处理带来的不同视觉效果,从而初步理解与把握形式美的一些法则。
教师对文字设计、处理手法要作相应提示,重在文字外形的设计,而不要过分强调复杂与难辨的装饰。
另外,颜色的恰当使用也是设计成功的关键,提示根据书籍的内容联系色彩的象征意义来把握色彩,引发学生对以前所学的色彩知识进行回顾,在设计时综合考虑。
依据活动设置把文字的组织布局作为学习重点予以关注,安排图示分析,并把不同布局效果的书封进行比较,重点分析与总结,在此基础上学生再动手设计。
接着过渡到下一个教学内容,以不均衡的布局为主,强调形式设计与书籍内容的有机结合,然后学生尝试设计。
在条件允许时可以鼓励学生考虑设计系列书籍封面。
学生作业可鼓励其尝试多种工具、手法设计制作,如水彩笔、钢笔、水粉颜料等都能达到好的效果,手绘、剪贴、电脑绘制等形式也都可以。
系列书封设计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出其中最好的一个草图或构想进行讨论修改,然后集体协作设计制作完成。
评价环节提倡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把握评价运用,可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课目
第1课我喜爱的书
年级
8年级上册
执教
刘晓军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第一课时)
1、课前一周,布置学生课余到学校附近书店调查一些封面设计具有特点的书。
学生介绍自己喜爱的书籍封面
2、请学生介绍自己收集或者喜爱的书籍封面设计。
(注意与时总结学生从哪些方面介绍书籍封面,积极肯定学生对封面设计美感朴素的认识与思考。
)
教学引入
3、教学归纳引入:
书籍封面设计一般从图形、文字、色彩等几个方面进行。
常见的方式是以图形为主,图形与文字的有机结合。
其实,单纯以文字为主要的设计元素,把文字看成一种可以进行设计的图形符号,同样可以产生视觉冲击力,体现与众不同的设计意味。
文字组合、变化、构成为主的设计方式。
展示分析海报设计作品
4、展示两组以文字图形设计的优秀海报并加以借鉴。
分析作品中文字图形设计的大小、位置、形状、色彩变化与设计特点。
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一些实用的文字图形设计技巧,然后教师再升华总结。
更多从文字造型设计、大小变化、位置安排、色彩搭配与组合图形等方面来考虑设计。
位置变化:
疏密、虚实、藏露、错落、上下、偏正、曲直、纵横、集点成线、集线成面、对齐方式。
布置学习活动与活动要求
5、布置学习活动与活动要求:
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进行封面布局的版式设计。
(尝试把文字都看成几何方块,注意大小、位置、形状、色彩的变化与设计。
)
展示学习活动与活动要求。
学生练习尝试
6、学生动手练习尝试。
(教师参与各个小组学生的设计探讨过程,引导学生寻找更佳的设计方案,选择更优化的制作表现手段。
教师的引导不要演变成一种包办,激发学生不断完善设计的欲望与提供努力的方向是教学辅导的核心。
)
(第二课时)
(课前用适合设计绘制的白纸包装一本自己喜爱的书籍准备重新设计。
)
分析书籍封面
1、分析一组以文字元素为主设计的中外书籍封面。
(引导学生运用上课时学习的文字设计知识进行分析。
)
展示一组中外书籍封面。
总结学生练习
2、回顾总结上课时学生练习的情况。
(教师针对版式设计问题提出学生需要改进的建议。
)
投影仪配合。
布置学习活动与活动要求
3、布置学习活动与活动要求:
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尝试把文字看为主要设计元素,根据自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对原有书籍封面进行再设计。
(提倡选择水彩笔、蜡笔等简便、易行的绘制工具,探索剪、贴、镂空、拓印等省时、实用的表现技巧。
英文与其他文字符号也都属于文字图形设计元素。
提倡先设计几个创意草图,比较后再选择确定其中一个加工完善,完成正稿设计与制作。
)
展示学习活动与活动要求。
学生分组练习
4、学生分组练习,教师辅导。
(教师的引导侧重强化学习活动的要求,激发学生探索封面设计。
)
展示与评价
5、作业展示与评价。
(学生介绍分组对比原有书籍的设计,介绍本组最佳设计作品的特点,教师积极引导同学之间探讨各组设计作品的特点与不足所在。
)
投影仪配合。
02课苍松翠柏
一、教学目标
能够初步理会中国传统绘画借助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的特点。
能够学习水墨表现松树或者柏树的基本画法与技巧。
能够运用画树的基本程式技巧尝试水墨国画小品的表现。
二、教学思路
1、根据学生情况把握和调整教学重点和难点。
首先要注意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尽量少用或不用空泛、晦涩的词语,技法要求不宜求高。
在引导学生理会国画作品中松、柏所包含的内在情感时,注意引发学生对与之相关的语文、历史知识进行回忆与联想,贴近他们的审美经验和感受。
2、研究课堂教学所需的特定内容和辅助资料。
选择教材中适合教学需要的中国画作品以与画家并加以重点分析,始终注意强调作品中程式化表现与特定主题、情感之间存在内在联系的教学线索。
3、设计技法演示的内容和方式。
课堂演示务必选择易于模仿的简单造型,选择适合初学者的常用笔墨技法,强调关键的表现步骤与技法要点,分段演示技法时,更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
演示中所用绘画工具与学生练习工具尽量一致。
如果借助其他演示手段,应注意选择典型、明了,能够说明技法问题的影视或者挂图资料,教师务必引导学生有意注意其中的关键步骤与技法要点。
4、整体安排教学过程,研究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选择相应的对策。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选用有关松树的诗词、散文中的描写和比喻,引入对潘天寿作品《松石图》的欣赏。
以提问的方式,组织学生针对松树的造型特点以与画面意境进行简单的描述,归纳这些感受,从立意、笔墨表现和构图等方面分析作品。
对《松石图》进行分析时,注意将柏树和松树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进一步强化对画面特定造型与意境的认识、理解和感受。
演示用笔用墨的基本技法,讲解不同笔法和线的表现,展现中锋、侧锋、逆笔、顺笔和顿挫等用笔方法;诸如遒劲、婉转、流畅等线条表现的效果;以与浓、淡、干、湿,酣畅凝重、淡雅飘逸的墨色,帮助学生分析作品中笔墨的表现。
“随类赋彩”是中国画设色的基本原则。
它既包括了根据客观物象的类型设色,也包括了根据作者主观表现的类型设色。
形式上有“浅绛”和“青绿”等画法。
这一过程的重点是感受作品表现的情感,体会作品中不同题材蕴涵的寓意,了解中国画的表现方法。
通过对上述作品的分析比较,结合树的生长规律,归纳出树的几个基本部分,引出传统绘画表现程式的话题。
分析画家梅清的作品,用线描方法模仿树的不同画法。
从树的造型特征、中国画用线的表现特点和墨色变化等方面思考传统绘画表现程式的意义,并发表感想。
教师对传统绘画表现程式有关问题作出解答,总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就此结束这一课时的教学。
第二课时的学习任务是学习画树的表现技法,教师通过演示讲解具体的画法。
画树先画树干,要求表现树木姿态的主要倾向;再向前后左右出枝,注意枝干发端的相互遮挡。
根据树种的不同,前人总结了树叶不同种类的画法,技法上又有点叶和勾叶之分。
点叶需注意疏密关系、虚实对比和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不可平均对待。
教材在资料库中列举了部分方法,供学生参考。
运用多媒体课件或挂图讲解树的组合。
列举作品中的布局,分析大小之别、主次之分,互相顾盼、自然穿插。
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形式表现的一般规律。
作业中可安排画一些小的构图,对照理解这些要求。
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后,开始运用所学技法进行创作。
可以让个别学生从情感表现和技法运用等方面谈一谈自己的创作构思,在交流中互相启发,画出简略的创作草图。
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用肯定的笔法画出生动的造型。
水墨的运用可以模仿教材中列举的作品,但不要生搬硬套。
参照资料库中山石的画法配以环境。
始终强调画面的整体,处理好主体和其他部分的关系。
教学评价围绕学生的创作活动展开。
在学习中初步掌握了哪种画树的方法?
对传统绘画的认识和体会,能否生动地表现?
作品是否表现出了自己的特点?
更重要的是以相应的用笔用墨方法,表现出不同的树的品格。
03课缤纷家用电器
一、教学目标
能够参与有意识的市场调查、信息收集和处理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能够根据整理的调查信息,提出改良产品设计的方案,并画出大胆创新的创意稿。
能够掌握家用电器设计效果表现的基本技巧,绘制具有一定美感的创意效果图。
能够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体验设计对人们生活品质提高与社会进步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思路
整个基本教学过程由“信息调查——设计创意——效果表现”三部分组成,先是学生分组自行进行市场产品调查,收集相关信息,然后整理资料,提出设计方案,进行创意设计构思,再绘制设计创意稿,尝试独立创意设计,最后绘制产品设计效果图。
针对本课社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突出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与交流,是本课教学组织的关键所在。
教师在课堂教学前积极布置学生认真完成好相关准备活动,是保证课堂教学互动深入展开的前提。
首先发动学生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分工协作调查了解与一件家用电器相关的产品信息,并整理成文字资料。
这件家用电器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家中认为设计不够满意的产品,也可以直接调查学生自己喜爱的家电产品,比如MP3播放器、随身听等电子产品,目的是为“活动二”的设计改良活动顺利展开做准备。
教师在活动前对调查过程中的有关注意事宜应作必要指导,帮助学生根据“活动二”的需要,有目的、有方法地完成产品市场调查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对家用电器的市场信息调查包括产品使用者的情况调查,市场销售的情况调查,国内外同行业的产品情况调查等。
例如学生针对产品使用群体分类调查时,可分别记载长辈与同学对此产品的意见反馈。
在调查过程中可以用表格形式记录,可根据产品特点设计表格,例如可以视其功能、形状、颜色、材料、质感等予以记录,再给予等级印象评定。
另外,调查中可以用多种方式收集资料,例如可以收集宣传图片资料,也可以用速写方式画出产品,对特别的细节设计处理可画详图,还可以用摄影的方式记录。
然后整理资料,写出调查总结,将要改造的家用电器的图片资料连同改造方案一起在课堂教学中与同学交流意见,画出“活动二”要求的设计创意稿。
学生作业可通过自由联想与大胆构思画出设计草图。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引导学生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同学的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在以学生互动为主体,教师适当引导的方式中进行。
“活动二”的另外一种教学组织方式或许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
尝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外进行“活动一”的资料整理,写出调查总结的同时,画出通过小组充分酝酿的家用电器改造方案创意稿,并写上设计说明后,再进入到“活动二”的课堂教学中来。
教师让各个学习小组之间交换创意稿。
每组学生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其他小组同学的设计创意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
每组同学也可以积极阐明自己原有的设计创意主张,补充、完善本组的改良设计。
教学过程始终在学生互动促进中推进,在教师适当观念引导中深入,最终帮助每组学生获得一种更为合理的设计改良创意。
接下来进入“活动三”的学习。
教师适当强调工业造型设计创意效果表现的要求,在作品分析过程中,突出在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下,体现产品的形、色、质等诸多要素的最佳组合,通过经典图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来加强学生对表现技巧的认识。
提示学生注意把握产品效果图绘制的一些表现方法与技巧要点。
然后,布置学生独立设计一种家用电器,画出具有一定美感的创意效果图。
最后可以让每组学生自己集体评出本组的最佳设计创意表现图,并与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学习交流与展示。
课目
第3课缤纷家用电器
年级
8年级上册
执教
刘晓军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第一课时)
课前布置学生调查活动
1、课前布置学生分组进行市场电器的调查活动。
主要调查内容:
a.产品造型、色彩、人性化设计等方面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b.不同设计的同类产品在市场价格、销售等方面的情况有何差异。
多种家电实物
大家一起分析调查的信息
2、教师与大家一起分析调查总结的信息,初步归纳产品设计与市场之间的内在联系。
(调动每个调查小组参与到调查信息整理的竞赛活动中。
)
投影仪配合展示。
优化原有设计的举例
3、引导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对本小组调查产品再设计。
(教师先自己对一组学生调查的产品,参照调查得出的信息,建设性地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并先对优化原有产品设计进行教学举例。
)
展示产品设计效果草图
4、展示一组马克笔绘制的产品设计效果草图,引导学生注意产品创意稿绘制的技巧。
展示产品设计效果草图。
布置学习活动与活动要求
5、布置学习活动与活动要求:
根据调查的结果,对本学习小组调查的产品进行再设计,并画出创意稿。
注意与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协作、交流。
产品的改进必须明确改进的理由,体现优化设计的价值。
切忌脱离实际的盲目设计。
创意稿力求表达明确,力图展现产品的设计特点。
提倡使用马克笔或水彩笔等结合黑色水性笔进行绘制。
提倡用简短的文字标注配合产品造型,提示设计的特点,提倡写出设计说明。
展示学习活动与活动要求。
学生练习
6、学生动手练习与教师辅导。
(第二课时)
分析产品造型、色彩、功能人性化设计等方面特点
1、出示一组优秀设计作品,分析产品造型、色彩、功能等方面有机结合的特点。
展示一组设计作品。
2、出示一组优秀设计作品,分析作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与创意特点。
展示一组设计作品。
引导学生分析产品特点
3、出示一组优秀设计作品,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分析产品造型、色彩、功能与人性化设计的特点。
展示一组设计作品。
引导学生总结绘制效果图的简易技巧
4、出示一组马克笔绘制的产品设计效果草图,引导学生总结绘制效果图的简易技巧。
a.选择更能体现产品主要特点的角度绘制产品。
b.用黑色水性笔勾画产品造型结构线。
c.使用浅灰色的马克笔在体块转折处入手,强化立体感与质感。
d.使用黑色马克笔勾画产品的外轮廓与装饰投影。
展示一组设计效果草图。
回顾学生练习
5、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学生练习中值得进一步注意的设计构思问题与绘制技巧的差距。
布置学习活动与活动要求
6、布置学习活动与活动要求:
尝试设计一种家用电器,画出创意稿。
自己独立设计或者与学习小组的同学协作进行。
设计的电器产品应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又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
创意稿力求表达明确,能够充分展现产品的设计特点。
注意选择更能体现产品设计特点的角度绘制创意稿。
尝试运用简易技巧绘制创意稿。
提倡用简短的文字标注配合产品造型,提示设计的特点,提倡写出设计说明。
展示学习活动与活动要求。
学生练习
7、学生动手练习与教师辅导。
展示与小结
8、学生作业展示与单元教学小结。
展示学生作业。
04课触摸美丽
一、教学目标
能初步体验材料的肌理与质感特性,加强对形式美感的基本认识。
能选择运用自己喜好的自然材质制作较为简单的装饰作品。
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
二、教学思路
课前可以要求学生收集身边一些不同肌理与质感的材料和制作装饰作品的主要工具,具体参见教材P15制作工具提示图。
课堂教学以创设情景导入,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几件学生自己制作的悬挂在家里的装饰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其形式美感与生活情趣,并判断其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怎样制成的?
着重分析制作材质的形式美感,引发学生探求形式美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接着进入对三种以上材质的对比感受与体验环节,可以观察材质图片,可以观赏生活中各种材质用品,可以自己动手通过触摸、撕扯、敲击、搓揉等手段,感受体验各种材质的肌理或者质感特性,在此基础上展示讨论活动。
讨论内容包括:
①不同材料各有什么特性,如软与硬、轻与重、粗与细、韧与脆、粗糙与光滑等等。
②它们各适合表现什么内容或形象。
围绕讨论作好有关准备:
如了解相关材料知识,同时也要考虑小组的分配、座位的安排以与可能出现的问题。
针对学生的讨论发言,教师适当归纳,并展示自己制作的各种装饰作品实物或运用多媒体展示优秀的装饰作品,引导学生欣赏,看看作品是怎样利用材质肌理、质感的对比与统一来表现形式美感的。
在学生获得初步美感启示的基础上,就如何进行作品的构思、构图与表现制作方法展开师生间的讨论交流活动,并且教师演示对不同材料的一些加工处理方法,有效地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材质选择与处理、构图、色彩等内容的具体创意上,为练习做准备。
作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第一课时参照绘画作品,运用不同材料将其改造为装饰作品,注重其材质处理、加工技巧与造型表现的关系,提倡简洁、夸张的手法,注重体现其装饰性与趣味性。
第二课时以某种容易收集的材质为主,辅以其他几种材质,更加强调小组合作完成一幅装饰作品。
在学生动手设计与制作前,教师可以抓住两个环节来促进教学:
一是对比展示一种材质的两种不同的设计处理,主要让学生直观感受材质变化的空间与趣味;二是教师直接演示利用一种材质为主进行一件装饰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主要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反复推敲与动态设计调整的工作方法。
在此基础上安排的学生独立设计与制作练习,才有达到更高形式美感的可能。
提示学生在动手制作前务必就作品的构思、构图与表现制作步骤、工艺、方法等展开小组讨论交流活动,从而明确设计与制作的大体方向。
本课时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要求人人积极参与,在具体制作前提倡有集体设计讨论过程,也可以边制作、边讨论、边修改。
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可以直接参与学生的制作,帮助学生一起完善创意,提出一些制作改进的建议,调动学生不断完善设计,不断优化制作工艺的兴趣。
不宜深度介入某个小组的制作过程,防止学生养成一种学习惰性。
06课光影的交响
一、教学目标
能够对写实的画面形象进行初步的明暗造型归纳与整理。
能够运用明暗色块整理的处理方法对画面进行明暗造型的简化练习。
能够初步理解与把握美术作品中明暗处理与情感表现的内在联系。
能够基本把握画面中的空间透视规律,运用简单的空间透视表现技巧。
二、教学思路
传统的明暗教学侧重从直接传授明暗造型技巧入手,忽视了学生日常积累的审美经验与生活经历,忽视了学生理性思维的迅速发展与分析能力的迅速提高,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更多考虑了练习方式、内容的灵活安排。
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分组收集自己喜爱的风景画或风景照片,同时安排学生尝试采用尽量简洁的表达方式,把画面的明暗色块进行归纳并用小图稿表现出来,成为教师与时调整教学设计的可靠依据。
本课的课堂教学可从教师展示自己选择的优秀摄影或美术作品入手,借助电脑图形软件与演示媒体,配合展示对应明暗转化并进行归纳处理的效果图例,直接从艺术作品的角度加强学生对明暗造型运用与转化的认识。
引导学生体验作品的明暗造型之美,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投影仪,直观展示学生课外收集的风景画或风景照片,提倡先让学生独立分析作品,然后教师与时归纳总结的方式,以此促进学生更为直接并理性地观察,积极主动总结明暗造型的基本规律,尽快拉近“教”与“学”之间的距离。
通过针对明暗整理与表现、画面均衡与构图的探讨后,教师可以安排每个学习小组进入“活动一”的练习内容,学生利用自己与学习小组内的图片资料,作几幅能够体现画面基本明暗关系的小图稿。
接下来,通过优秀绘画作品分析明暗处理技巧时,为加深体验画面明暗安排的均衡与节奏变化,可以着重利用图片直观对比、类比的教学方法展示相关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明暗造型处理与画面情感表达的内在联系;可以借助明暗的转化与简化处理的不同效果图例,帮助学生体验同一艺术作品不同明暗选择、处理后对应的情感差异。
此时,教学中可以考虑安排师生结合画面明暗处理与情感的关系,借助实物投影仪,共同对应评析一些学生前面完成的明暗处理小图稿,往往可以使教学达到贴切生动、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活动二”中,可以在教材基础上添加一些相关练习内容,尝试在作品临摹的时候,有意改变一下原作局部的明暗处理。
比如说:
改变背景色的明暗,改变前景、中景或远景的明暗,改变局部某个形体的明暗等。
这样,教学中分析作品的方法可以与时在练习中加以运用,加深了学生对于明暗表现的审美体验。
最后展示学生作业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建议借助同学互评的方式来检测教学效果。
教师侧重对整个教学效果做出评价。
在“活动三”中,教师可以利用作业效果直观对比的方法,重点引导学生利用明暗塑造空间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在自己的默写或写生作业中体现一定的立体空间感。
07课多彩的风景
一、教学目标
感受大自然丰富的色彩之美,初步了解自然色彩形成的原因和规律。
学习写实绘画中色彩运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色彩工具性能与调和技巧。
在临摹或写生色彩练习中体现出一定的色彩空间关系。
二、教学思路
这一课的首要任务是观察自然色彩,了解写实绘画中色彩表现的问题。
课前应准备必要的色彩工具和有关资料。
安排两课时以上的教学时量比较合适。
绘画工具以水彩画工具最为理想,也可以使用色粉笔、油画棒或彩色铅笔等用具,纸张要稍微厚一些。
如果需要写生,宜事先选好难度适宜的写生景点。
在第一课时中,首先把重点放在感受、分析自然色彩上,为理解绘画色彩作铺垫。
通过图片观察自然色彩,有感情地描述色彩景物,引导学生进行色彩感受并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在描述过程中,启发学生讨论诸如光源、物体和环境之间的色彩关系,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湘教版八 年级 上册 美术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