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布衣总统孙中山同步练习题2.docx
- 文档编号:26558313
- 上传时间:2023-06-20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9.38KB
高一语文布衣总统孙中山同步练习题2.docx
《高一语文布衣总统孙中山同步练习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布衣总统孙中山同步练习题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布衣总统孙中山同步练习题2
《“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课时练习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A.菜肴(càiyáo)泊车(bó)粳米(ɡěnɡ)心肌梗塞(ɡěnɡ)
B.招徕(lái)青睐(lài)切磋(qiē)雕栏玉砌(qì)
C.拙劣(zhuō)罢黜(chù)伉俪(kànɡ)引吭高歌(kànɡ)
D.宿敌(sù)星宿(xiù)恰当(dānɡ)螳臂当车(dànɡ)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箴言缄口甄别缜密忠贞不渝
B.缉私编辑修葺舟楫开门揖盗
C.绮丽畸形犄角倚仗骑虎难下
D.轨道诡辩垝垣鬼怪焚膏继晷
3.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灰烬昏聩坐收渔利百战不怠
B.提纲挑唆要言不繁按部就班
C.眼睑鱼竿铤而走险耳濡目染
D.赡养斑驳人才倍出汗流浃背
4.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赔偿娇揉造作精彩独具风格
B.文具水泄不通靓丽待价而沽
C.寒伧得鱼忘筌踊跃烦躁不安
D.谗言张灯结彩深邃黄粱美梦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了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新落成的“小平故居”于2003年国庆节期间向游人开放,前往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B.为了攻克研制火箭新型燃料的技术难关,全体科研人员殚精竭虑,反复试验,无所不用其极,终于获得了成功。
C.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期间,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备受感动和鼓舞。
D.“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与日俱增,全国人民无不为之欢欣鼓舞。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旧北京城经元明两代的建造经营,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城设计的基础上,最后完成的杰作。
B.最近,有个轰动红学界的消息从北师大传出,一位女博士在该校图书馆意外发现一部前人从未提到过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抄本。
C.在西部大开发中,一些“老区”的领导已经认识到了改变产业结构的重要,他们希望再造一个更为辉煌的未来。
D.倡导并鼓励多写多演现代戏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否则,拿不出新的作品来,就难于抵制一些不健康的甚至低级庸俗的东西。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文,回答文后7—12题:
孙中山坐都南京后,人们以“布衣总统”称呼他。
说起这称谓的来历,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
这个故事起自孙中山一张独具风格的名片。
话说清末名臣张之洞在任湖广总督期间,积极推行新政,孙中山对他极为推崇。
一次,孙中山出洋回国,途经武昌,特到总督衙门求见。
孙中山掏出自己那张只印有姓名、籍贯的名片来,在背面写上:
“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字样,交门官递上去。
张之洞一见好生不悦,心想一介儒生,竟然与一品大员称兄道弟,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不仅拒而不见,还在名片背面写了几句话,退回了名片。
孙中山接过名片一看,只见背面写着:
“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
”孙中山明白,这是张之洞嫌他不恭,在拿架子,不肯买账。
血气方刚的孙中山来了个照“礼”回敬,在名片背面写上: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再请门官送进去。
张之洞一见,大为吃惊,立即吩咐迎见孙中山,并以大礼相待。
由此可见,孙中山虽为“布衣”,却早怀大志。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后,生活还是像过去一样简朴。
临时总统府设在前清的南京总督衙门内。
中山先生住着一间不大的房间,房里有四把椅子,两个茶几,一张书桌,一张床和一把沙发。
墙上挂着中国大地图和世界大地图。
书桌上除了文具和要处理的公文以外,还摆着一些书籍。
他的房屋外面是客厅,兼做饭厅。
本来黄兴要给他调换房子,他却说:
“困难当然很多,但革命政府无须华丽宫殿。
如无合适的旧房,搭设棚屋也无不可。
——总统不是皇帝,而是公仆!
”
中山先生穿衣服也很朴素,他以前是穿西装,做临时大总统以后,他便把当时流行的学生装安上翻领,改成四个口袋的一种新式服装来穿。
他就职临时大总统就是穿的这种衣服。
有一回秘书问他:
“您哪里弄来这套衣服?
”
他含笑回答说:
“这个样式是我创造的,既大方,又好看,又便宜,以后要提倡穿这种衣服。
我们中国人穿长袍马褂已不合时代了,穿西装又穿不起,穿这衣服最好。
”“中山服”就是这样来的。
7.解释下列句子的意义:
“好生不悦”——
“嫌他不恭”——
8.文中说“人们喜欢以‘布衣总统’称呼他”,其是什么?
9.请说明两副对联的含义:
“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10.从文中看,“中山服”有什么优点?
11.请简要概括所选文段的内容:
12.请选出下列对课文的分析准确无误的一项:
A.《“布衣总统”孙中山》一题中“布衣”出自在孙中山创造“中山装”一事,用以表现孙中山朴素平易的品质。
B.课文为了更好地表现孙中山的伟大品质,从大处着笔,抓住一些大事来描写孙中山的性格。
C.孙中山与张之洞的交往主要表现张之洞对于青年才俊的赏识,突出了这位封建官僚的可贵之处。
D.文中写孙中山出巡南京时几次改道,主要是为了突出孙中山心系百姓、不愿惊扰群众的伟大品质。
(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
很多人不知道他,或者碰到过又很快忘了他。
但是近年来这根柳丝却紧紧地系着我,倒不是为了他的名句:
“杨柳岸晓风残月”,也不为那句: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只为他那人,他那身不由己的经历和那歪打正着的成就,以及由此揭示的做人成事的道理。
柳永是福建北部崇安人,他没有为我们留下太多的生平记载,以至于现在也不知道他确切的生卒年月,那年到闽北去,我曾想打听一下他的家世,找一点可凭吊的实物,但一川绿风,山水寂寂,没有一点的音息。
我们现在只知道他大约在30岁时便告别家乡,到京城求功名去了。
柳永像封建时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总是把从政作为人生的第一目标。
其实这也有一定的道理,人生一世谁不想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最大的光热?
有职才能有权,才能施展抱负。
当作家,当歌星、球星,当富翁,要成名只有一条路——去当官。
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在从政大路上跋涉着的而被扭曲了的灵魂。
像李白、陶渊明那样求政不得而求山水;像苏轼、白居易那样政心不顺而求文心;像王维那样躲在终南山里面窥京城;像诸葛亮那样虽说不求闻达,布衣躬耕,却又暗暗积聚内力,一遇明主就出来建功立业。
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
艺术高峰的产生和自然界的名山秀峰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柳永自己也没有想到他身后在中国文学史上会占有这样一个重要位置。
就像我们现在作为典范而临摹的碑帖,很多就是死人墓里一块普通的刻了主人生平的石头,大部分连作者姓名也没有,凡艺术的种子就在这种气候下自然地生根发芽了。
柳永不是想当作家而到市井中去的,他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从考试落第后走向瓦肆勾栏,但是他身上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立即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
他在这里没有堕落。
他跳进了一个消费的陷阱,却成了一个创造的巨人。
这再次证明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
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他受命运的摆弄;但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着算珠的手。
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识、环境通通变成了由你支配的珠子。
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大约每个人都有他基本的条件,也有基本的才学,他能不能成才成事原来全在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怎么处理。
就像黄山上的迎客松,立于悬崖绝壁,沐着霜风雪雨,就渐渐干挺如铁,叶茂如云,游人见了都要敬之仰之了。
但是如果当初这一粒松子有灵,让它自选生命的落脚地,它肯定选择山下风和日丽的平原,只是一阵无奈的山风将它带到这里,或者飞鸟将它衔到这里,托于高山之上寄于绝壁之缝。
它哭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一阵悲泣(也许还有如柳永那样的牢骚)之后也就把那岩石拍遍,痛下决心,既活就要活出个样子。
它拼命地吸天地之精华,探出枝叶追日,伸着根须找水,与风斗与雪斗,终于成就了自己。
这时它想到多亏我留在了这里,要是生在山下将平庸一世。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创造,是携带着母体留下的那一点信息去外部世界做着最大程度的重新组合,创造一个新的生命。
为什么逆境能成大才,就是因为在逆境中你心里想着一个世界,上天却偏要给你另外一个世界。
两个世界矛盾斗争的结果你便得到了一个超乎这两个之上的更新的更完美的世界。
而顺境下,时时天遂人意,你心里没有矛盾,没有企盼,没有一个理想中的新世界,当然也不会去为之斗争,为之创造,那就只有徒增马齿,虚掷一生了。
柳永是经历了宋真宗、仁宗两朝四次大考才中了进士的,这四次共取士916人,其他915人都顺顺利利地当了官,有的或许还很显赫,但他们早已被历史忘得干干净净,却只有柳永至今还享此殊荣。
呜呼,人生在世,天地公心。
人各其志,人各其才,人各其时,人各其用,无大小贵贱之分。
只要其心不死,才得其用,时不我失,有助于民,就能名垂后世,就不算虚度生命。
这就是为什么历史记住了秦皇汉武,也同样记住了柳永。
13.首段中说柳永“歪打正着的成就”指的是(不超过20字)___________________。
14.联系上下文,解说第三段中提到的“成事成才的道理”。
(不超过30字)
15.“在逆境中你心里想着一个世界,上天却偏要给你另外一个世界。
两个世界矛盾斗争的结果你便得到了一个超乎这两个之上的更新的更完美的世界”。
(1)“一个世界”指(不超过4字):
________________。
(2)“另外一个世界”指(不超过4字):
________________。
(3)“更新的更完美的世界”指(不超过10字):
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开头说“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
很多人不知道他,或者碰到过又很快忘了他”,但结尾却说“历史记住了秦皇汉武,也同样记住了柳永”。
作者最终这样评价柳永,是因为柳永(不超过18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与本文意思不相符的三项
A.文中提到李白、陶渊明、苏轼、白居易、王维、诸葛亮,是为了证明他们虽然在中国文学史上均占有地位,但与柳永是不同类型的。
B.说柳永“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是因为柳永的词通俗化、大众化,“凡有井水处都唱柳词”。
C.凡艺术上取得成就,是不能只靠个人的主观努力的。
D.如果把社会比作一架大算盘,那么,一个人只是算盘上的一颗珠子,得接受命运的摆弄,韬光养晦,而后追求、抗争,获取成就。
E.黄山上的迎客松,利用了环境,成就了自己,是逆境成人才的典型。
三、表达交流
18.“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学习了《“布衣总统”孙中山》,文中的这句话肯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早年孙中山胸怀大志,气魄非凡;后来他“愈挫愈奋,百折不挠”,终于创立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可见,树立远大志向,才能成就人生事业。
请以“立志与成才”为话题写一篇短文,文体不限,可以发表见解,也可以叙述故事或编写寓言。
真题演练
1.根据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并拟出恰当的横批。
(8分)(05福建高考试题)
上联:
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
下联:
横批:
思路解析:
对联,最基本的要求是字数相同,结构一致,仄起平收,至于中间字的平仄可以不作过严的要求。
答案:
下联:
炎黄子孙德才兼备展宏图横批:
振兴中华
2.15.王孝椿准备6月16日在阳光饭店为爸爸过70岁生日,想请爸爸的老战友刘妙山夫妇那天中午12点来一起吃饭。
请以王孝椿的名义给刘妙山夫妇写一份请柬。
要求称呼得体,表述简明,措词文雅。
(不超过40个字)(5分)(05河北、河南、安徽、山西高考试题)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孝椿恭请
六月七日
思路解析:
称呼得体(如称刘伯父伯母),表达简明(如写明具体时间、地点、邀请缘由等),措辞文雅(如使用“家父”、“寿辰”、“恭请”、“光临”等)。
答案:
略。
(解析与答案)
一、1.答案:
B〔A.粳米(jīnɡ);C.引吭高歌(hánɡ);D.恰当(dànɡ),螳臂当车(dānɡ)。
〕
2.答案:
D(A.分别读zhēn、jiān、zhēn、zhěn、zhēn,B.分别读jī、jí、qì、jí、yī,C.分别读qǐ、jī、jī、yǐ、qí,D.都读ɡuǐ)
3.答案:
C(A.“怠”应为“殆”,B.“繁”应为“烦”,D.“倍”应为“辈”)
4.答案:
A(应为“矫揉造作”)
5.答案:
A(B.无所不用其极:
做坏事的时候什么手段都使出来;此处属于感情色彩不当。
C.见微知著:
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此处属于望文生义。
D.与日俱增:
随着时日一起增长,形容增长的情况连绵不断;此处属于搭配不当)
6.答案:
B(A.成分残缺,在“经”前加“是”;C.“再造……未来”不合逻辑,将“再造”改为“创造”;D.因误用连词而成分赘余,“否则”意即“如果不……就”,其后不能出现与前文意思相反的句子,故要么删去“否则”,要么删去“拿不出新的作品来”)
二、
(一)7.思路解析:
两个词语都有很明显的方言口语特色,理解的关键在于“好生”、“嫌”。
“好生”是“多么、很、极”的意思。
“嫌”在这里是“不满意”的意思。
其他的“悦”“恭”两个字的难度不大。
答案:
好生不悦——非常不高兴。
嫌他不恭——对他的不恭敬不满意。
8.思路解析:
仔细读文章容易找出答案来,因为下一段紧接着的一句是“说起这称谓的来历,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显然这故事就是答案。
答案:
一次孙中山求见张之洞,张写一对联——“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里面含有瞧为起孙中山的意味。
孙回以一联——“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由这个故事,后来孙中山当总统之后,就有人称呼他“布衣总统”了。
9.思路解析:
说明含义绝对不是简单的翻译,一定要说出作者的用意。
第一联的理解,关键之处是“儒生”、“妄敢”两个词,从中可以看出张之洞对孙中山的小看。
下联的关键在于“布衣”和“亦可傲”两个词,孙中山写得不卑不亢。
答案:
张联,表现出了张的傲气,瞧不起一介书生孙中山。
孙联,一个人若有知识有经验,即使是平民的身边,也可以傲视王公贵族。
10.思路解析:
此题答案很容易查找得出来,在选文的最后一段里。
答案:
优点①大方。
②好看。
③便宜。
11.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以及对文章信息的提取能力。
比较好的方法是给段落划分层次,然后加以概括,这样就不容易丢失信息了。
答案:
①“布衣总统”称呼的由来;②孙中山简朴的生活;③“中山服”的由来。
12.思路解析:
A项很容易使学生误解,其实孙中山被称为“布衣总统”的原因是他与张之洞的交往的故事。
B项错在“大事”一词上,刚好相反,文章反映孙中山的伟大品质,所选用的材料全是生活中的小事,作者从孙中山先生的衣、食、住、行等几个方面来选材,塑造了孙中山的光辉形象。
C项,作品写了孙中山与张之洞的故事,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孙中山的“布衣总统”称呼的来由的,而不是为了说明张之洞如何的。
答案:
D
(二)
13.答案:
考场落第转向市井,却成就了文名
14.答案:
人在顺境中难以成事,而在逆境中勇于创造,才能成事成才。
15.答案:
(1)理想世界
(2)逆境(3)逆境中创造出的境界
16.答案:
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个重要位置
17.答案:
ABD(A.提到李白、陶渊明、苏轼、白居易、王维、诸葛亮,是为了证明“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在从政大路上跋涉着的而被扭曲了的灵魂”;B.说柳永“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是因为“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D.作者强调的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着算珠的手”,“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
18.答案:
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布衣 总统 孙中山 同步 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