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头式换热器课程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6558002
- 上传时间:2023-06-20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50.47KB
浮头式换热器课程设计.docx
《浮头式换热器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浮头式换热器课程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浮头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
列管换热器的设计
教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21年6月16日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2~2013学年第2学期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化学工程与工艺(精细化工)2020
(1)
指导教师:
工作部门:
化工教研室
一、课程设计题目:
列管换热器的设计
二、课程设计内容(含技术指标)
1.工艺条件与数据
要求将某种物性和空气相近的加压气体由90℃冷却到40℃;气体的流率为3kg/s,以入口温度为20℃的冷却水作为冷却介质;
2.操作条件
冷却水走壳程,壳程装有弓形折流板;气体走管程,气体压力取为106Pa;管外径d0=25mm,内径di=20mm,管子中心距t=32mm,等边三角形排列;气侧污垢热阻Rsi=·℃/kW,水侧污垢热阻Rs0=·℃/kW,管壁导热系数λW=kW/(m·℃)
3.经济参数
拟用浮头式换热器,换热器的回归系数别离为a=27六、b=,换热器的压力校正系数ƒ1=一、材质校正系数ƒ2=;换热器的利用年限为8年,相应的年折旧率Fc=1/8;冷却水费用(不包括动力费)为3×10-3元/kg,电费为2元/(kW﹒h);换热器年工作时刻为7200h/a。
4.流体的物性数据
(1)依照气体的定性温度Tm=(90+40)/2=65℃,查得空气(因为该气体物性与空气相近)的λi=×10-5kW/(m·℃),Cpi=kJ/(kg·℃),μi=×10-5Pa·s,依照气体的定性温度和压力可确信ρi=kg/m3;
(2)水的出口温度在优化计算进程是转变的,因此水的定性温度tm也是不断转变的。
可依照水的定性温度按以下各式求水的物性:
ρ0=tm
λ0=×10-4+×10-7tm
μ0=×10-3×1065825[1/+tm)-1/]
式中tm—水的定性温度,tm=(t1+t2)/2,℃;
ρ0—水的密度,kg/m3;
Cp0—水的比热,kJ/(kg·℃);
λ0—水的导热系数,kW/(m·℃);
μ0—水的粘度,Pa·s。
5.设计内容
①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
②传热面积、换热管根数;
③确信管制的排列方式、程数、档次、隔板的规格、数量;
④辅助附件的选型与计算。
三、进度安排
1.6月3日:
分派任务;
2.6月3日-6月9日:
查询资料、初步设计;
3.6月10日-6月16日:
设计计算,完成报告。
四、大体要求
(1)格式标准,文字排版正确;
(2)要紧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需包括:
热量衡量,工艺参数的选定,设备的结构设计和工艺尺寸的设计计算;
(3)管制排列图:
以3号图纸绘制,标明管制的排列方式、程数、隔板的规格、数量;
(4)换热器工艺条件图:
以3号图纸绘制,图面应包括设备的要紧工艺尺寸,技术特性表和接管表;
(5)按时完成课程设计任务,上交完整的设计说明书一份。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
列管换热器的设计
小组成员:
组长:
任务分派:
1、全部成员讨论确信课程设计的方案;
2、一起查阅相关资料,并由陈乔打印资料;
3、要紧负责整个课设设计的相关计算任务并设计工艺流程;
4、要紧负责绘制工艺流程图,且参与全塔的工艺计算;
5、参与文字整理、校正及板式塔的结构与附属设备的设计;
6、参与接管及其法兰的的尺寸设计;
7、要紧负责文字整理,编辑,参与了全数的课程设计流程;
8、工艺流程图要紧由陈乔设计,李飞绘制,审核,一起完成的;
9、完成草稿以后,由胡教师给予指导,经全部成员一起检查、审核、校正以后定稿;
10、本大型课程设计作业是全部成员一起尽力的结果,表现了咱们团结一致,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
11、再次感激夏教师和胡教师的耐心指导。
一、设计任务和设计条件
生产进程的流程图如图1-1所示,出反映器的某种物性和空气相近的加压气体进入换热器的管程,用循环冷却水将其从90℃冷却至40℃以后,进入吸收塔。
已知气体的流量为3kg/s,压力为106Pa。
循环冷却水的入口温度为20℃,设计一台列管换热器,完成生产任务。
图1-1某生产进程流程
二、确信设计方案
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两流体温度转变情形:
热气体入口温度90℃,出口温度40℃;冷流体的入口温度为20℃,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冬季操作时,其入口温度会降低,考虑到这一因素,估量该换热器的管壁温和壳体壁温之差较大,因此初步确信选用浮头式换热器.
流程
热气体走管程,冷却水走壳程,其示用意如图2-1
图2-1浮头式换热器示用意
三、确信物性数据
操作条件
气体压力106Pa,入口温度90℃,出口温度60℃。
循环冷却水常压,入口温度20℃,假定出口温度为30℃。
物性参数
关于一样气体和水等低黏度流体,其定型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
故管程气体的定性温度为
T=(90+40)/2=65℃
壳程冷却水的定性温度为
Tm=(30+20)/2=25℃
管程气体在6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
密度ρi=m3
定压比热容Cpi=(kg.℃)
热导率λi=×10-5kW/(m.℃)
黏度ηi=×
2.壳程冷却水在2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
密度ρo=m3
定压比热容Cpo=(kg.℃)
热导率λo=×10-4kW/(m.℃)
黏度ηo=×
四、估算传热面积
传热量
Q=qm.Cpi.∆T=3×3600××50=
冷却水用量
qm,c=Q/Cpi.∆Tm=×10=s=h
平均温差
∆t=(∆T-∆Tm)/ln(∆T/∆Tm)=(50-10)/(50/10)=℃
初算总传热面积
管程压力较大,故K应合理取值,查文献:
热气体走管程冷却水走壳程的总的传热系数范围在10~240W/(m2·K),假定总传热系数K=200W/(m2·K),那么计算所需传热面积为:
S估=Q/K.∆t=×103/200×=
五、工艺结构尺寸
管径和管内流速
1.选用Φ25mm×较高级冷拔传热管(碳钢)
2.查文献管程气体流速范围在8~20m/s,取管内流速μi=18m/s
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依据传热管内径和流速确信单程传热管数
Ns=q/(π/4di2μi)=3/×4××18=≈51根
按单程管计算,所需的传热管长度为
L=S估/πdoNs=××51=
按单程管设计,传热管太长,宜采纳多管程结构。
依照本设计实际情形,采纳双管程设计,那么传热管长l=,那么管程数为
Np=2(管程)
传热管总根数
NT=51×2=102根
平均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
R=(90-40)/(30-20)=5
P=(30-20)/(90-20)=
按单壳程,双管程结构,查文献得温差校正系数应为
ε∆t=
平均传热温差
∆tm=ε∆t∆t=×=℃
由于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大于,同时壳程流体流量较大,故取单壳程适合。
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式
采纳组合排列法,即每程内均按正三角形排列。
隔板双侧采纳矩形排列。
取管心距t=,那么
t=×25=≈32mm
隔板中心到离其最近一排管中心距离为
s=t/2+6=32/2+6=22mm
各程相邻管的管心距为44mm。
壳体直径
采纳多管程结构,进行壳体内径估算。
查文献可知管板利用率范围在~之间,本装置取管板利用率η=,那么壳体直径为
D=(NT/η)=×32×(102/=
按卷制壳体的进级档,可取D=400mm。
折流板
采纳弓形折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25%,那么切去的圆缺高度为
h=×400=100mm
取折流板间距B=,则
B=×400=120mm,可取B为120mm。
折流板数NB
NB=传热管长/折流板间距-1==≈30块
折流板圆缺面水平装配。
其他附件
查文献拉杆数量与直径按标5-7-1和5-7-2选取
5-7-1拉杆直径
换热管外径(mm)
10
14
19
25
32
38
45
57
拉杆直径(mm)
10
12
12
16
16
16
16
16
5-7-2拉杆数量
公称直径/mm
拉杆直径/mm
<400
≥400
≤700
≥700
≤900
≥900
≤1300
≥1300
≤1500
≥1500≤1800
≥1800
≤2000
10
4
6
10
12
16
18
24
12
4
4
8
10
12
14
18
16
4
4
6
6
8
10
12
本换热器的传热管外径为25mm,其拉杆直径为16mm,共有4根拉杆
接管
壳程流体进出口接管:
查文献管程冷却水的流速范围在~3之间
取接管内冷却水流速为u1=s,那么接管内径为
D1=(4V/πu1)=(4×××3600×==
圆整后可取管内径为100mm。
管程流体进出口接管:
取接管内气体流速为u2=10m/s,那么接管内径为
D2=(4V/πu2)=(4×3/××10)==192mm
圆整后可取管内径为200mm。
六、换热器核算
热流量核算
(1)壳程表面传热系数用克恩法计算,即
h0=λ1/3(η/ηw)
三角形排列时,当量直径为
de=4×(
t2/2-πd02/4)/πd0=
壳程流通截面积
S0=BD(1-do/t)=××=
壳程流体流速及雷诺数别离为
u0=13035/3600××=s
Re0=×××10-4=8817
普朗特数
Pr=×=
黏度校正
(η/ηw)≈1
故壳程表面传热系数
h0=××3=3056[W/(m2K)]
(2)管内表面传热系数
hi=λi/管程流体流通截面积
Si=π(d/2)Ns=×2)×51=
管程流体流速
ui=3/×=s
Re=×××10-5)=184415
普朗特数
Pr=×10-3××10-5/×10-2)=
hi=××10-2/××(3)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
气侧污垢热阻Rsi=·℃/kW
水侧污垢热阻Rs0=·℃/kW
管壁热阻计算,碳钢在该条件下的热导率为50W/。
因此
Rw=50=(4)传热系数KC
KC=1/(1/3056+×10-3+×10-4×25/+×10-3×25/20+25/20×1/495)
=[W/(m2K)]
(5)传热面积裕度
传热面积
AC=Φ/KC∆tm=151350/×=
该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面积
A=πd0lNT=×××102=
该换热器的面积裕度计算为
H=(A-AC)/AC×100%=查文献一样换热器裕度范围在15%~25%,故传热面积裕度适合,该换热器能够完成生产任务。
壁温核算
由于该换热器用循环水冷却,冬季操作时,循环水的入口温度将会降低。
为确保靠得住,取循环水冷却水入口温度为15℃,出口温度为30℃计算传热管壁温。
另外,由于传热管内侧污垢热阻较大,会使传热管壁温升高,降低了壳体和传热管壁温之差。
但在操作初期,污垢热阻较小,壳体和传热管间壁温差可能较大。
计算中,应按最不利的操作条件考虑,因此,取双侧污垢热阻为零计算传热管壁温。
于是有
壳程冷却水平均温度为
tm=×30+×15=21℃
管程气体平均温度为
Tm=(90+40)/2=65℃
传热管平均壁温
T=(65/+21
工原理(上册).第三版.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匡国柱,史启才等.化工单元进程及设备课程设计.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陆振东等,化工工艺设计手册.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九、设计总结
这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题目是“列管换热器的设计”,因为上学期夏教师对传热与换热设备相关内容讲得很详细,印象还比较深,另外,从图书馆借阅的几本书也超级具有参考性,因此整体来讲这次课程设计没有碰到太大的难题。
但不可否定的是设计进程很考验人的耐心和毅力。
1.数据计算
这是设计第一时期的要紧任务。
数据计算的准确性直接阻碍到后面的各时期,这就需要咱们具有极大的耐心。
从拿到原始设计数据到确信最终参数,持续了快要一个礼拜:
确信需要求的参数,查资料找公式、标准值等,一步一步进行计算。
我在确信传热面积的时候,因为取的管数太多致使后面取得的传热面积裕度超出规定范围,因此又得归去再算一遍,可见在设计进程中,细心是超级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减少很多没必要要的麻烦。
2.查资料
以前有个错误的熟悉:
查资料嘛,循序渐进就能够够了,简单!
可是这次课程设计却完全改变了我的熟悉。
其实查资料是很讲究技术的,也是相对照较灵活的。
另外,我这次用到的参考资料有快要10种之多,这在之前是难以想象的。
画图
这是第一次尝试用专业画图软件AutoCAD进行画图。
那个软件咱们很熟悉也很陌生,熟悉是因为大三上学期学习了化工制图,陌生是因为正真会用或用得好的同窗是凤毛麟角。
可是,没有压力哪来动力,在下定决心以后,马上借来几本AutoCAD学习的资料,重温各类操作工具及技术等。
在预备了两天天以后才开始正式画图,不断修改,查缺补漏,直到最后完成整个设计图。
4.完成设计说明书
这是最后总结性的时期。
需要对前面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需要必然的耐心。
耐心、细心、决心——是本次课程设计最大的感受。
最后,再次感激夏教师和胡教师在整个设计进程中给予的悉心指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头式 换热器 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