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届高三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6551053
- 上传时间:2023-06-20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86.36KB
辽宁省大连市届高三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
《辽宁省大连市届高三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市届高三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大连市届高三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历史试卷
卷Ⅰ
一、客观题(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史学家吕思勉曾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作了这样的评述:
“《书经·洪范》载:
‘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
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此以
(一)君主
(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
”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
A.中国早期政治极具神权色彩B.中国早期政治充满迷信愚昧
C.中国早期政治实行君主专制D.中国早期政治带有民主遗风
2.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过三个阶段,而在第二阶段的后期,又有九品中正制度出现。
社会学的观点认为,一个社会能够创造更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若以此衡量,则中国古代社会进步程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应该是()
①世官制阶段②察举制阶段前期③九品中正制时期④科举制阶段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④③②①D.④②③①
3.有人在研究明朝皇帝系列表时,发现部分明朝皇帝的名讳体现了我国古代阴阳五行学中的五行相生说,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再生木(见下表)
皇帝称号
明成祖
明仁宗
明宣宗
明英宗
明宪宗
皇帝姓名
朱棣
朱高炽
朱瞻基
朱祁镇
朱见深
相互关系
明太祖之子
成祖之子
仁宗之子
宣宗之子
英宗之子
名中的偏旁
木
火
土
金
水
依据表中所列现象判断,其所隐含的思想有()
①祈盼专制政权的生生不息②反映宗法血缘的代代相传
③表达分封制度的世世相袭④显示“朱”姓大族的赫赫尊贵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D.②③④
4.光绪《周庄镇志》载,俗有田底、田面之称,田面者佃农之所有,田主只有田底而已。
盖与佃农各有其半,故田主虽易,而佃农不易;佃农或易,而田主亦不易。
“田底”和“田面”的实质是()
A.佃农和田主共同拥有土地B.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C.封建官府防止土地兼并的措施D.封建农庄经营
5.《隋书》记载,隋炀帝时牛弘引(刘)炫修律令。
刘炫曰:
“……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
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
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它反映出()
A.隋朝改变选拔官员制度B.历代帝王注重歌功颂德
C.刘炫对修律令充满敌意D.隋朝改变地方行政制度
6.小威廉·皮特是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任期1784—1801,1803—1806)。
他就任首相后开创了一个先例:
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还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
这一先例的开创最能说明()
A.首相是国家的权力中心B.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
C.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发展D.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大大加强
7.17世纪的清教徒移民将当时英国都铎王朝(1485—1603年)的制度带到北美殖民地,主要特征是:
地方政府权重,依赖民兵,行政与立法和司法职能的混合,国王和议会的互相制衡,代议制,政府和社会结合的观念等等。
故有人说:
“今日美国政治制度的独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古老。
”这说明美国政治制度()
A.有一定的封建制度残余B.借鉴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成果
C.借鉴了都铎王朝制度的框架D.是最稳定延续时间最长的制度
8.1925年,一位农民代表向政府提出:
“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
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就会增加,我们会有更多的马、牛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
”政府的答复是:
“我们将把你作为富农加以剥夺。
”可见,当时政府的农业政策()
A.具有矛盾性B.带有落后性C.体现反动性D.具备前瞻性
9.如果将价格革命前欧洲拥有的货币总量设为100,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拥有的货币总量(m)设为60,商人、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拥有的货币总量(n)设为40,若价格革命后欧洲货币总量上升为1000,那么,下列关于m、n的四组数据的推理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A.m=700,n=300B.m=500,n=500C.m=600,n=400D.m=800,n=200
10.20世纪以来,海内外对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话语模式,即“冲击——反应”模式,把中国近代史看做是在西方的冲击下开始其近代化运动的历史;“侵略——革命”模式,把中国近代史看做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起而反抗的革命史;“早期启蒙”模式,强调中华民族历史创造活动之主体性。
如果按照这些模式研究历史分期,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应该分别是()
A.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明朝中后期
C.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明朝中后期 D.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
11.婚姻,古时又称“昏因”。
因为“婿以昏时而来,妻则因之而去,故云婿曰昏,妻曰因。
”这表明中国传统婚姻()
A.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B.具有浓厚的夫权色彩
C.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D.具有浓厚的平等色彩
12.下面是一幅没有名称的折线统计图,依据所学知识分析,这幅图可能反映的是()
A.美国社会失业率的起伏情况B.苏联(俄)农业产值增减情况
C.美国银行倒闭数量变化情况D.苏联(俄)工业产值增减情况
13.“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
可是,这种经济的运营,并不总是有利于、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
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运营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做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这段话意在()
A.认为政府干预可弥补自由经济的不足B.否认个人私营经济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C.说明政府干预不利于经济的正常发展D.要求变革所有制以缓解经济发展颓势
14.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
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
“向下”和“向外”。
这里的“向下”和“向外”分别指()
A.煤铁资源和拓展殖民地市场B.修筑铁路和传播基督教
C.煤铁资源和机器出口D.修筑铁路和贩卖黑奴
15.卡尔·波普尔认为:
“马克思试图用所谓‘阶级境况的逻辑’来解释工业体系的制度运行,尽管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也忽视了这种境况的某些重要方面,在我看来……至少他对工业体系的那个阶级所作的社会学分析,是令人钦佩的。
”这表明在波普尔看来()
A.对马克思主义应该完全予以肯定B.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思想核心
C.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D.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工业社会的某些特征
16.一开始,斯大林对马歇尔计划曾表现出“谨慎的兴趣”,便派外长莫洛托夫与英、法外长会谈。
英、法坚持被援助国必须附带参与欧洲统一市场的建设,最终莫洛托夫拒绝了援助计划。
英、法与苏联这一“交锋”反映出()
A.两种经济体制的冲突B.对欧洲主导权的争夺
C.欧洲统一进程的曲折D.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7.在探究西方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时,甲同学根据1866年创办的民营机器厂——发昌机器厂,依靠向外商船厂承接装配船用零件而发展起来,得出外国在华企业对中国民族工业起着辐射作用的结论;乙同学根据该厂因竞争不过英商船厂,于1899年为英商耶松船厂所吞并,得出外国在华资本阻碍中国民族资本发展的结论。
下列评价中最为合理的是()
A.两位同学结论相互矛盾B.甲结论不全面,乙结论成立
C.两位同学认识都不全面D.甲结论成立,乙结论错误
18.《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
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
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应该在于追求()
A.完成工业化B.发展资本主义C.实现民族独立D.实现民主政治
19.下表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收集的1500~1800年间四个地区的某项统计数据,结合表格内容判断这个统计的项目可能()
年代
1500年
1600年
1700年
1800年
欧洲
68
83
106
173
中国
100
150
150
315
印度
79
100
200
190
非洲
85
95
100
100
A、纺织品生产总值B、白银的储存总量C、鸦片销售量的统计D、茶叶出口数量统计
20.《奥巴马执政百日》关于中美关系概述为:
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下列选项中能印证上述材料观点的有()
A.维新派主张以美国式的政体改造中国政治B.离开美国投放原子弹中国不可能打败日本
C.美国干涉导致中国至今尚未完成国家统一D.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决定性因素
21.魏源扮演了两个角色:
“他是黄昏的猫头鹰,理性地预告了天黑后的凄凉;他是黎明前的云雀,清脆地预告了天亮后的雾霭。
魏源尽到了一个知识分子分内的职责。
”对于材料中“职责”理解不正确的是()
A.编纂《海国图志》,详实介绍西方历史地理B.倡导“开眼看世界”,促进了思想启蒙
C.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谋求国家独立自强D.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向西方学习
22.新华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
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A.两极格局的形成B.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
C.东欧剧变,苏联解体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3.史载,宋朝湖州农民“以蚕桑为岁记”,严州“谷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太湖洞庭山区“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颖昌府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称香菜门”。
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农民纷纷放弃农业而去经商B.商品自由流通程度很高
C.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农业发展较快D.农业精耕细作,剩余产品大量商品化
24.“夜半”一词常被文人用于诗词之中。
如: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古人把十二时的第一个时辰,就叫“夜半”。
据此可知,“夜半”指( )
A.卯时B.子时C.寅时D.丑时
25.1915年的《今日之教育方针》中指出:
“今日教学相期者,第一当了解人生之真相。
第二当解国家之意义……人生真相如何,求之古说,恒觉其难通;征之科学,差谓其近是……国家者,乃人民集合之团体……非执政之私产也。
”材料中的教育方针体现的核心思想是()
A.民主与科学B.中体西用C.人民主权D.民主共和
26.1913年2月,康有为创办《不忍》杂志,指出:
“凡普大地万国之人,虽欲离孔子教须臾而不能也……彼以孔教为可弃,岂知中国一切文明,皆与孔教相系相因,若孔子教可弃也,则一切文明随之而尽也,则一切种族随之而灭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康有为借助儒家文化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B.新文化运动对儒学的批判引起康有为的不满
C.新旧思想文化交锋激烈D.康有为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
27.他们“背离上帝……沉迷于世上的人、物或自我,以这些东西为人生的终极关怀”,并鲜明地提出了“服从你的意欲而行”。
材料中的思想()
A.说明“理性”已成为人们行为的准则B.预示了西方近代文明的兴起
C.反映了人类最初“自我意识”的觉醒D.为西方近代政治文明构建了设想
28.“自然这块天地,不得不等到19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方才得到了充分而又细致的发掘。
拜伦、雪莱、华兹华斯、歌德,是他们第一次把大海、河流、山峦带进了他们自己的作品。
”之所以提出“回到自然”的口号,主要是因为浪漫主义文学()
A.将自然看作一种神秘力量或精神境界B.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现实感到失望
C.对启蒙思想家描绘的理想社会充满憧憬D.以大自然来表现人的自主能力和奋斗精神
29.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指出:
“中国科技发展到宋代,已经呈现巅峰状态。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也指出:
“任何一项伟大事业的背后都存在着一种支撑这种事业成败与否的无形的精神文化气质。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儒学推动B.理学的求理精神推动了当时的科技创新
C.开放的文化氛围促进了古代科技的繁荣D.近代中国科技的落后源于文化的缺失
30.近代中国著名作家林纾在其小说《荆生》中写道:
皖人田其美(指陈独秀)、浙人金心异(指钱玄同)和狄莫(指胡适)三人来陶然亭游览聚会。
突然跳出来一个“伟丈夫”荆生,痛骂三人“以禽兽之言,乱吾清听”。
小说的结尾处还写道:
“如此混浊世界,亦但有田生狄生足以自豪耳!
安有荆生?
”这说明作者()
A.含蓄地反对新文化运动B.属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C.以白话文支持文学革命D.把荆生塑造为反派人物
31.1920年,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指出:
“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
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
”“此等论调”应该是()
A.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B.李贽的“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主张
C.黄宗羲的“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思想D.王阳明的“致良知”观点
32.拉斐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为《西斯廷圣母》。
后人评论这幅画时说:
“圣母好像在说:
‘请你们抱去吧,他不是我的。
’但同时她又把他紧贴在怀里,好像如果可能,她就带着他逃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去,用自己的奶来喂养这个并非‘救世主’,而是自己儿子的普通婴儿。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该作品()
A.兼融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B.歌颂了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
C.显示了自由平等的社会理想D.抨击了基督教会的黑暗腐败
卷Ⅱ
二、主观题(共52分,其中33题25分,34题12分,35题15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33.(25分)
材料一《罗马监护法》对妇女经济事务进行终身监督……如果她们出现在其他诸如法庭等一般仅有男性出席的公共生活领域,就会引起在座男性的惊奇和不满……墓碑、罗马文学作品以及纪念性铭文都宣扬理想的妇女行为,这包括贞洁、节制和娴于织毛活之类的女红。
——《剑桥插图罗马史》
材料二汉代开始了儒家对妇女贞节观念的建立过程,但在现实的庶民生活中其实仍保有相当的弹性与空间。
宋代贞节观念虽然经程朱的奖励而加重,当时社会,影响尚小。
明代在书籍方面,有徐皇后的《内训》,解缙的《古今烈女传》。
在法律方面,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下达这么一个诏令,“民间寡妇,30以前夫亡守志,50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免本家差役。
”又命令地方官员制定规章制度,表现突出的赐祠祀,一般的树牌坊,用以奖励贞节……一部二十四史中,明史中的节妇烈女最多。
——摘自费丝言《由典范到规范》
材料三一般来说,其主要影响就是迫使女性走出家庭,进入新的工薪经济……工厂和有薪工作成为抚养孩子和家务劳动之外的又一选择……而后建立的公共学校也使妇女们受益匪浅。
在那里,她们可以接受与男子们相同的教育。
到20世纪初期,妇女已经赢得了选举的权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响亮的提出了破除三纲五常,反对男尊女卑的主张,要求女子参政,大学开放学禁,男女职业平等,社交公开,婚姻自由。
李大钊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说:
“妇女地位是由社会的‘经济构造’决定的,压迫妇女的不是男子,而是‘有产阶级专断的社会制度’,妇女要解放,只有推翻这种社会的‘经济构造’。
”……他在《战后之妇女问题》一文中进一步指出:
妇女运动只有成为整个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一部分才能得到胜利。
——摘自罗业心《五四运动与中国政治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古罗马对妇女有哪些限制。
(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代妇女贞节观的发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时代背景。
(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妇女地位改变的原因。
概括材料四关于妇女解放的核心主张。
(10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妇女地位变化的总趋势,并简要分析促成这种趋势的基本因素。
(5分)
34.(12分)
材料: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种新的现代化理论——依附论诞生了。
其中,激进依附论是一种典型的外因决定论,即把第三世界不发达的根源,或归结于殖民时代延续下来的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或归结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中心——外围”结构,认为第三世界只有摆脱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摆脱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谋求独立自主才能真正发展。
改良依附论则反对将第三世界不发达的根源归结于外因,认为国际资本主义的扩张,加剧了不发达地区的依附状态,但也带来了有限的发展,依附与工业化是不矛盾的,虽然这种发展会有很多局限。
——整理自钱承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
评材料中关于依附论的观点。
(12分)
(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35.(选做题,要求从35-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和35-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任选一题做答,先标明题号,然后做答,不标明题号默认为35-1题,15分)
35-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土司制度是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在某些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
它渊源很早,唐代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羁靡州就有土司制度的雏形,但通常认为这种制度始于宋元,而完成于明代,清代因袭沿用。
元、明推行土司制度主要在西南各省民族地区,其中又以云南设置的土司、土官最多,职官种类也最为完备。
土司制度的内容,主要是暂时不触动各民族固有的生产方式,利用原来的统治机构对当地统治者加封一些不同于内地的职名封号,使之“谨守疆土,修职贡,供征调”。
——吴永章《中国土司制度渊源与发展史》
材料二为翦除夷官、清查田土,以增租赋,以靖地方事。
窃以苗猓逞凶,皆由土司,土司肆虐,并无官法,恃有土官土目之名,行其相杀相之计。
汉民被其摧残,夷人受其荼毒,此边疆大害,必当翦除者也。
……故以臣愚昧,统计滇黔,必以此为第一要务。
然改归之法(改土司制为流官制),计擒为上策,兵剿为下策;令自投献为上策,勒令投献为下策。
——(清)鄂尔泰《改土归流疏》
(1)根据材料一,概括土司制度的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改土归流的积极作用。
(9分)
35-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陶行知是杜威的学生,但他正视中国的问题,则超越了杜威。
他在群众教育运动方面非常积极,为工人和贫民办夜校。
他展开“小先生”运动,让文盲学好后以他们的新知识教育其他文盲。
对于1927年的反共产主义分子来说,这就好像一颗政治炸弹一样。
在城市里搞群众教育被视为叛逆而遭禁止,陶行知就到农村进行教育和推行农村复兴计划。
美国的进步教育推行现成的学校制度,陶行知则发现中国普通群众只能在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农村、家庭和车间的所在地受教育。
在所有美国训练出来的教育者中间,陶作为一个穷人出身的人异常地同情普通人民的需要,而这终于使他比别人更接近中国共产党。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以我愚见,匪无非是那些自以为正统的人给和他们立场不同或反对他们所作所为的人乱扣的帽子……俺觉得最好笑的事情还是有些人自己明里暗里干着土匪的勾当,却诬蔑善良可爱的人是“匪”,偏要要拿冲锋枪去剿“匪”扮正义!
——陶行知《剿匪与造匪》(1932年发表于《申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孔子和陶行知在教育领域贡献的异同。
(8分)
(2)根据上述材料,评价陶行知。
(7分)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历史答案
DDCBACCABCBDAADACCBCBCCBACBBBACA
33、(25分)
(1)①立法限制妇女的经济活动;②限制妇女参与社会政治活动;③强调妇女的贞洁和从属地位。
(任答2点给4分)
(2)特点:
①空前强化;②深入影响社会生活。
(2分)
时代背景:
政治上君主专制的强化;(2分)思想上理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2分)
(3)原因:
①政治上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2分)
②经济上工业革命的推动;(2分)
③思想上启蒙思想的传播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2分)
核心主张:
①提倡男女平等;(2分)
②强调妇女解放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不平等的社会制度。
(2分)
(4)总趋势:
妇女地位逐渐提高。
(1分)
基本因素:
①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社会制度的变革。
(4分)
34、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
①观点明确,须有概括性表述。
②史实准确,并能充分支持观点。
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①观点明确,表述较充分。
②史实基本准确,尚能支持观点。
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
①观点不明确或无观点。
②史实不准确或未引用史实。
③表述不清楚。
35、
35-1
(1)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历史悠久,世代沿袭;保留原有秩序。
(6分)
(2)加强了政府对边疆的统治,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稳定当地秩序,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9分)
35-2
(1)同:
都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对中国教育事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都反对传统教育,开创新式教育;异:
孔子开创私学,为百家争鸣奠定文化基础;陶行知推行平民教育,促进教育平民化。
(8分)
(2)陶行知是近代教育家、思想家;为中国开创平民教育,促进中国新式教育的发展;陶行知是民主斗士,反抗专制独裁统治,为中国民族独立民主富强作出贡献。
(7分)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 大连市 届高三 历史 上册 期中 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