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清明节习俗作文8篇精选.docx
- 文档编号:26549091
- 上传时间:2023-06-20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3.81KB
最新清明节习俗作文8篇精选.docx
《最新清明节习俗作文8篇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清明节习俗作文8篇精选.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清明节习俗作文8篇精选
清明节习俗作文8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临近清明,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去烈士陵园扫墓,下午,我们手拿小白花,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老师的带着下,走向烈士陵园。
大约步行了二十分钟,便到达了目的地。
我们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在烈士陵园里宽阔的道路上。
来到一个巨大的碑下,我们停止了脚步,举目望去,碑上写着“永垂不朽〞四个刚毅有力的大字,碑下,一个洁白的花圈静静地“躺〞在上面,那两根漫天飞舞的布条像眼泪似的在为英雄们感到悲伤,旁边郁郁葱葱的几棵大树发出“沙沙〞的响声,似乎也在为烈士们哭泣。
正当我们满怀悲伤情绪为烈士们叹息时,少先队员代表朗读了为烈士们精心准备的悼辞的声音传到了我们耳边,他们声情并茂的朗诵使我们原本沉重的心情又抹了一层悲哀。
“请全体同学为烈士们默哀一分钟!
〞随着大队长的这句话,我们都低下了头,一分钟过后我们又抬起了头。
“请各班同学为革命烈士献花!
〞一曲铿锵有力的?
歌唱祖国?
突然响起。
我的心不由一震:
没有烈士们,怎能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没有烈士们,五星红旗怎能那么鲜艳?
我们一定要好好感谢烈士们!
于是,我郑重地将手中的小白花献给了烈士们。
此时此刻的小白花不仅代表了我们对革命烈士的敬意和感谢,而且还表示出我们会好好学习,继承革命先烈乐于奉献的荣耀传统!
祭奠仪式结束了,我们又在公园里玩了一会儿,我躺在一块大石头上想:
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而我们却不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整天做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而且还时不时地惹长辈生气,我们实在太不应该了……“排队了!
〞一声叫喊打破了我的思绪,我立刻爬起来,跟着队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烈士陵园。
长眠于地下的英雄们,请你们放心!
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一定会接下你们手中的“火炬〞,好好学习,回报社会。
共同保卫我们的祖国!
清明节前一天,吃过晚饭我和大哥哥就早早地去睡觉了,为的是养足精神,明天早上和大舅他们一块到山上去上坟。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和大哥哥就早早地起来了,连早餐都顾不上吃,就想和大舅他们一块到山上去上坟。
可是大舅说,刚下过雨,路不好走,要大家留在家里,下午再去。
到了下午,太阳终于露出了笑脸,大家心想:
“下午一定能去山上上坟。
〞
到了2点左右,大舅说:
“路干了,我带你们去上坟吧!
〞
大家走着走着,一位大大哥哥骑着摩托车过来了,说:
“我也要去上坟,我送你们一程吧。
〞
很快,我就来到了目的地,到了那里,大舅教大哥哥和我“挂亲〞,我心想为什么家乡的人把上坟称作“挂亲〞呢?
“挂亲〞大概就是牵挂亲人的意思吧。
昨天,烈日当空,我们一家十个人一起去扫墓。
在路上,我们需要爬一座小山,小山的路十分狭窄,大约30厘米左右,还有很多树枝挡路,很不好走。
上山时,我还差点摔了下去。
一直走进去,还长着一些带刺的草,我的裤子被粘得到处都是,后来爸爸用胶布把裤子上的刺粘掉了,在山上还有一些小洞,洞口用杂草掩盖住。
妈妈提醒我们这里有洞,不要掉进去!
走着走着,我们已经到祖先的墓前了。
爸爸拿起铁铲把墓旁边的杂草都铲掉了,奶奶再拿起冥钱,把糊粘在墓上,然后把冥钱贴在上面,还有贴一些五彩纸钱,爷爷拿起他自己调配的红墨汁,是用鸡蛋青加上红朱砂搅拌合成的,爷爷说:
“这种墨汁描在墓碑上,可以保持色彩500年呢!
〞哈哈,爷爷的牛皮可吹得真大呀!
妈妈拿起香,用打火机把香点燃,再把香插在香炉里,放上祭品,每个人拜四拜,让祖先保佑我们,最后,烧金纸,放鞭炮。
便去下一个地方了。
那里有一条恶狗,凶恶无比,过去的时候,我一直躲在爸爸身后,一动不动,不敢离开半步。
汪,汪汪……哎呀,狗还在恶狠狠得叫着。
太祖母的坟墓在山上的一个池塘边,那里有许多的蚊子在我的头上转着,我们都被蚊子叮了几下,弟弟还小,有点害怕那蚊子,我就上前照顾好弟弟,和他说不要怕,我和弟弟接着还是贴着冥钱,听爸爸说:
“纸钱贴得越多,太祖母在冥间就越富裕,〞于是我和弟弟就使劲多贴点,让太祖母在地下做个有钱人。
爷爷在除草,爸爸在描墓牌……各自都在忙乎着,不一会儿功夫,全搞定啦。
我们慢慢地走回家,我们的身影就在朦胧的夜雾中消失了!
清明节的习俗就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相传这就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就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这就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
后来逐步开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就是儿童所喜爱。
鞠就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
蹴鞠,就就是用足去踢球。
这就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相传就是黄帝创造的,最初目的就是用来训练武士。
打马球,也就是端午之戏之一。
马球,就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
三国曹植?
名都篇?
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
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
章怀太子墓中?
马球图?
,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
画上,二十多匹骏马奔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
?
析津志?
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
?
金史·礼志?
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
宋代有“打球乐〞舞队。
至明代,马球仍流行。
?
续文献通考·乐考?
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
明?
宣宗行乐图?
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
当时的官员王直写的端午日观打球的诗:
“玉勒千金马,雕文七宝球。
鞚飞惊电掣,伏奋觉星流。
炎页过成三捷,欢传第一筹。
庆云随逸足,缭绕殿东头。
〞北京白云观前也有群众骑马击球之典。
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
近年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使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今天是清明节,是祭祀祖先的日子。
早上9点半,天仍然下着小雨,我和爷爷冒雨到香溪洞的路边给太爷,太太扫墓。
我们先在兴安门坐4路公交车到香溪路口下车,然后和爷爷步行20多分钟才来到香溪路旁边的墓前。
我的太爷和太太都是人民教师,生前在汉滨区教师进修学校工作,一辈子辛勤努力,培养了许许多多的学生,真是桃李满天下,我很敬重他(她)们,我要学习他(她)们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认真学好文化知识,长大以后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爷爷和我拿着扫把将坟前清扫干净,尽管天上仍然下着小雨,我和爷爷还是忙前忙后,终于将整个坟墓清扫干净。
爷爷和我将准备好的花篮放在坟的两旁,又把买好的清明吊挂在坟的两边。
爷爷点燃了一把香,爷爷先给太爷太太上香,我也学着爷爷的样子,把点燃的三根香插在坟前的香台上。
我们又待了一会儿,才离开了坟墓。
这是我第一次给太爷、太太清明时节上坟,回家的路上虽然雨已经慢慢停了,但我的心里还是有点悲伤。
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跟前多尽孝心,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照顾好他(她)们。
清明节习俗作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云〞。
三年前的清明天气如诗句一般,天空中弥漫着丝丝的雨。
即使天空下者小雨,但还是挡不住对祖先的拜。
按照以前一样,我一大清早就起床来到村子的中心,等待着村民们的集合。
大家到齐之后,就一起从村里向祖坟走去。
途中,有些人担着烧猪,有些人就边走边说话,有些人就边走边笑。
次时此境之下,我难免不觉的快乐,难免不说一各子“服〞。
来到了祖坟,大伙子把一些东西放下。
之后大家说出自己的愿望。
之后,有烧一串有一串鞭炮。
然后就各自回家。
一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也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古时就有“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
〞的景象。
“清明节〞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民间重要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一,在古往今来的农村,这个节日的重要性表达得尤为明显,
清明节,人们用它安排农事活动。
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按?
岁时百问?
的说法: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大江南北花语鸟香,长城内外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
“清明时节,麦长三节〞,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盛花,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应抓紧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梨花风起正清明〞,这时多种果树进入花期,要注意搞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座果率;“明前茶,两片芽〞,茶树新芽抽长正旺,注意防治病虫。
千百年在坊间流传着“小孩盼过年,大人盼种田〞这句俗语。
小孩不光盼过年,还会盼着“清明节〞呢!
作为儿时的我们,过了年后,就会掐着手指头一个一个地数日子,很是盼望这个节日快快到来。
之所以特别盼望“清明节〞赶快到来,是因为在正月,有“春节〞和“元宵节〞两个大节日,常言道:
叫花子都有三天年呢,所以即使再贫穷的人家,在过年时,饮食上也总会比平日里丰富一些,所以贪嘴的小孩都把嘴给吃顺了。
可在过了年之后,清明节到来之前的这一段时日里,孩子们的肚子里早已变得清汤寡水了。
在我们这些少不更事的孩童眼里,以其美其名曰把“清明节〞说成是祭念离我们而去的亲人,不如直接说是祭祀孩童们瘪肚肚里的肠胃呢。
所以,儿时的玩伴们对“清明节〞的那个盼啊,你便可想而知了!
二
“清明节〞,像我这样只知道吃的孩童到底盼望什么来祭祀我们的小肚肚呢?
有两个“盼望〞,“一盼望〞是,清明粑——顾名思义,清明粑,就是在清明时节做的粑粑。
其实,这样的解释也不太准确,只有加了清明菜做成的粑粑,才能名符其实。
那些年,在我们这穷乡僻里的人户都穷得叮当响,人们一年四季只要能吃上一顿干白米饭就算了不起的享受了。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每年的清明节便是大人们忙农活的时候了。
顿顿喝那清得可见碗底的稀饭或包谷面糊糊是难抵挡那繁重的体力活的。
于是人们不知从何年开始,一到这时节,便纷纷发动自家孩子到野外掐摘清明菜。
清明菜掐回去后,主妇们先将它除杂洗净砌碎,然后烧上一小堆稻草灰,再将刚烧出灰装入筲箕过上适当的清水,将过出的灰水和砌细的清明菜拌上适量的盐巴煮上几分钟后,再将其和入预先准备好包谷面里搅拌均匀:
白里泛绿,绿中见黄,看到眼里都香。
搓揉成粑粑,再沿着锅边贴上几圈儿,粑粑搓完后再盖上锅盖密封好蒸上一阵,这时便有一股香喷喷的气味扑鼻而来,待蒸熟起锅后咬上一口更是满嘴的香,惹得旁人也馋得流口水。
那时,只要奶奶将锅盖一揭,早就守在灶边我就会伸手从锅缘上抓起一个清明菜粑粑,顾不得热气烫手迅速地往嘴里塞。
总惹得奶奶好气又好笑地骂。
等到开吃的时候呢,孩子吃相简直让人忍俊不禁,只见他吃得舌头直打转圈,直到把他那小肚肚吃成圆球形才肯罢手,才肯罢嘴!
我自己的吃相呢,只能由别人评判了,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
三
“二盼望〞是,“挂清〞——“清明节〞,在我们这些对“生老病死〞朦胧、不懂得“缅怀〞已故先人的孩童的心中,根本不存在衷思啊祭祀啊什么的,对于我们来说,吃清明粑是之一爱,之二爱呢,那么是第二天,同姓族人全部都要到葬老祖先的坟山上去“挂清〞〔即通常说的祭祖,前些年的“挂清〞显得异常隆重,相比起城市里的绿色环保的扫墓自觉几分落后〕,“挂清〞,就是全族人对祖坟祭祀完后,大家在家族中某一家聚餐!
整个家族男女老幼到每一处,会给被牛踩马踏的祖坟培培土,会把祖坟周围及坟上的乱树杂草砍掉,让坟茔和墓碑现出来,这样,路过的人才会知道这个姓氏的族人没有忘记这个祖先。
然后在祖坟前供果品,烧香点烛,再在坟茔附近就地取材或人为地找根木棍挂上白纸钱,又跪拜一番,之后放爆竹以示简单的祭祀结束。
所以,这一期间,“有儿坟上飘白纸,无儿坟上草树青〞这一句话的上口率是最高的,尤其是有些老人,会不愿其烦的在儿孙面前念叨!
“挂清〞结束后,大人们赶着回家准备丰富午餐,我们这些孩童就漫山遍野地疯:
男孩子,钻入荆棘林中去摘一种叫作“酸咪子〞的野果子;女孩子天生喜欢花,就会到处去折映山红;或挖些野蒜带回家作菜。
大家玩得正开心时,听到大人的叫喊,大家就会往回跑。
因为,在离开前,大人们有交待,听到召唤,说明吃饭的时间到了!
大人们忙碌了一上午,村子里袅袅娜娜升了半天的炊烟终于可以烟消云散了,这也预示着聚餐终于可以开始了。
当然,聚餐前族人会在最长辈的那个人的主持下,跪拜神宗。
每一个人跪拜,这个长辈都会以这个人的实际情况许下很愿望。
比方,要老祖宗保佑学生入学中举;或希望老祖宗保佑刚结婚的人来年生个胖娃娃;也或有家族中的老光棍来跪拜,希望来年能娶个好媳妇的等等!
一番“折腾〞之后聚餐终于开始了,家族中的妇女们端上头碗、都粑块炒回锅肉、粉蒸扣肉……这样一顿丰富的家宴,实那么是给全族人〔尤其是相聚较远的族人〕提供一次大团聚的时机,年轻的相互认识交往,年老的大家在一起叙叙旧。
同时也为我们这些孩童解解馋开开荤,满足了我们又一盼望。
四
这些都是流年往事魂牵梦萦,挥之不去的记忆啊!
在老家,如果岳父岳母还健在的`话,“清明节〞这天,已出嫁的女儿女婿会被老人接回娘家过节!
可老家的习俗:
已出嫁的女子,一般情况下不方便也没必要回娘家参加全族人的“挂清〞,但是,如果要祭祀的对像是自己的爷爷奶奶或父母,而自己的娘家人又会盛情邀请参加的话,也就不便也不必推辞了!
昨日清晨,突然听到“买清明菜粑粑——买清明菜粑粑〞的吆喝声。
寻声过去,才发现一个小商贩提着竹篮,竹篮里都码满了小笼包子大小的清明菜粑粑。
一问,要一块钱一个,比小笼包子贵一倍。
管他的,还是买来尝尝吧。
可一入口才知是用糯米粉揉成的,而且菜少粉多,又加了糖,甜得腻人,一点也没有昔日的那种香味儿了。
也罢!
我想用一篇小文的方式来祭奠一下那些与我相隔了一层泥土的亲人们,也追忆一下我那些渐渐模糊的童年时光与青春岁月!
福州特制的“菠菠粿〞,也叫“清明粿〞。
是福州特有的清明节供品,是用菠菠菜(生长于南方的一种野菜,可食,味甘,性凉,捣烂压成汁呈青绿色)压榨成汁,渗入米浆内揉成粿皮,以枣泥、豆沙、萝卜丝等为馅捏制而成的。
造型比拟简单,菠菠菜的青绿色赋予菠菠粿以春天的绿意。
在宋代,寒食这一天,是福州约定的通城踏青的日子,这个风俗,几乎一直延续到今天。
既然叫“寒食〞,自然家家都不升炊烟,吃的是干粮——圆的是“青饭〞:
糯米和早米浸透后磨浆,按七三比例对掺,滤干后搓成状,馅选豆沙,包作圆形,顶面粘些浸透的糯米粒,排入铺好“糖馃叶〞的蒸笼炊熟,趁热下肚,凉了吃也行。
寒食踏青,就带它郊游,自家不做的话,街边包馃铺也还有零卖。
这一天踏青,可以顺便做的一件事是采摘最后的黄菠花,这是清明节前田里野地四处盛开的野草,小小的花色作淡黄,通常整朵撷了,收集一大袋,带回家中,杂入糯米浆,制成馃皮,包入豆沙或萝卜丝,馃皮有时隐隐可见花苞,入口便是一股特有的花草香,这才难得。
“沿街陈列菠菠馃,红豆还兼萝卜丝〞,这是清人孙亨文描写过的福州清明与寒食节前的景象,这个特别的食物,与“青饭〞相比,历史不算久远,在乾隆之后才流行开来的。
花开有时,清明节后黄菠花老去,花茎也韧,想吃的话,只好等上一年了。
福州有食友勘探过,这个时候,黄菠花最多的地方,是往森林公园的沿路及山间。
现在是好些人把这些“寒食〞的干粮通称做“清明馃〞了。
老街和小巷里,现成的“清明馃〞开始售卖,通常5角钱一个,在沃尔玛超市,记者也在冰鲜冷柜里找到了本地做的“清明馃〞,同样分豆沙和萝卜丝,6个一盒,卖3。
80元。
至于清明,老福州的俗例是各家必有家祭与家宴,以菠萝叶榨汁和至浓米浆混合制成“菠萝祭〞,我没吃过,本地人大概是知道的吧;上山祭祖,山长路远,扶老携幼全家出行,当然要携带酒菜,扫墓之后,席地而坐,饮宴山间,这也是必须的休息。
问问周围的老太太,告诉我主食有“肉饼饼〞,都是将饼对剖,夹入红糟好的五花肉;盛产光饼的福清那么是夹以春笋熬煮的肉片,还有就是当令的蛏与花蛤,壳撒到墓上,肉留下夹入光饼,十分十分地弹牙。
至于闽侯,饮食就缺乏一点想象力:
跟春天有关的什么节,都是春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清明节 习俗 作文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