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 第6讲 散文阅读之分析作品蕴含的感情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6546738
- 上传时间:2023-06-20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1.83KB
初二语文 第6讲 散文阅读之分析作品蕴含的感情教案.docx
《初二语文 第6讲 散文阅读之分析作品蕴含的感情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语文 第6讲 散文阅读之分析作品蕴含的感情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语文第6讲散文阅读之分析作品蕴含的感情教案
第6讲散文阅读之分析作品蕴含的感情
适用学科
语文
适用年级
初二
适用区域
通用
课时时长(分钟)
120分钟
知识点
分析作品蕴含的感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感受散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不同类型文章,总结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及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
体会作品情感之妙,分析命题人思路。
教学难点
让熟练掌握理解散文主旨的方法。
一、复习预习
作品的思想感情是作者通过人、事、景等外在的事物表达出的内涵,也就是散文的中心思想,它是散文的核心。
分析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就是分析概括文章中作者对所写的人、事、景、物等表现的情感倾向,是对散文的核心内容和思想情感的整体把握。
二、知识讲解
考点:
散文是以抒发情思为主的、以情动人的文学体裁,贵在有“我”,因此对于它的阅读,关键之一在于对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
散文中作者或触景生情,或托物言志,或写人表意。
通过直抒胸臆或寓情于他人他物他景的方式来传递自身的思想情感。
对于散文“思想情感”的考查,中考考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概括作者思想情感的发展变化;通过品味词语来体会作者情感;通过分析景物描写来品味作者情感;通过分析人物描写来体会作者感情。
我们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时,应主要从这些方面入手:
1.从分析散文类型入手。
不同散文表达中心的方法不同,借此可以帮助我们确立归纳的着眼点和归结点。
叙事散文应看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精神人格;写景状物散文应分析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议论性散文主要分析阐发了什么观点或哲理;咏物散文最鲜明的就是托物言志,主要分析所托之物被赋予了哪些象征意义。
2.从文章关键点入手。
对文章中心而言,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等都是特别要注意的地方。
抓住这些关键点不失为概括中心意思的有效途径。
3.从分析结构层次入手。
有些文章主旨比较含蓄,难以把握,只能在理解和分析全文的基础上,划分文章层次,归纳各层层意,进而提炼出中心意旨。
4.从分析文章抒情议论性的句子入手。
文章抒情议论性的句子,往往能直接表达作者对所写对象的看法,同时又揭示事物的本质,表现文章的中心。
5.从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入手。
适当借助注解,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尽可能多地了解事物、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和写作意图。
三、例题精析
【例题1】
在我们去打酱油的那条路上
陈思呈
①说到打酱油,曾是我们的常规工作。
②八十年代的每个孩子都干过。
家里做菜要用到酱油,下面条要用到芝麻酱,早餐要用到下粥菜——都要派遣孩子到杂咸铺走一趟。
③打酱油有两种规格。
一是用瓶,一是用碟。
用碟的,几分钱就够了。
用瓶的可能要两毛钱。
两毛钱里,一毛八分钱用于打酱油,剩下两分钱买颗糖,神不知鬼不觉地吃掉。
这属于儿童打酱油业的潜规则。
④杂咸铺的前台,用几个脸盆装着橄榄、乌榄、腐乳、南姜……各种小菜,后面几个瓮,装着鱼露,酱油,醋……各种蘸料。
酱油就在后面某个瓮中,上面盖有木板。
量酱油的器具是竹做的筒状物,大小不同的竹筒对应不同的价格容量。
⑤打芝麻酱又不同。
装芝麻酱的不是瓮,而是玻璃缸。
上面盖着的也不是木板,而是大玻璃片。
通体透明的玻璃设施,是对芝麻酱本身的信心。
其姿色和形态确实值得展露,膏油柔腻的样子总能让人通感。
所以打芝麻酱的小孩,碟子里买了五分钱的芝麻酱,回到家一般只剩下三分。
有两分在路上舔进了肚子。
这也是打芝麻酱行业的潜规则。
⑥这些都是我和小夏,在这个人到中年的秋天里,共同回忆起来的。
但小夏记得比我更多,她早慧,五官开放程度更充分,听到看到感到的比普通的小孩多。
⑦小时候,我们分头居于那条街的南北两端。
南北两端各有个杂咸铺。
小夏打交道的杂威铺,店长是一个热情而瘦的女人,大家都喊她“三姨”。
早慧的小夏还能记得她招呼时慈眉善眼的微笑和声音:
“妹啊,来啊。
”而我打交道的那个杂咸铺,店长却是一个脸色阴沉、面目模糊的老头,记忆中他从来没开口说话,听家里长辈叫他“铜锣伯”,但以我们几分钱酱油的交情,也没有到需要开口互相交谈的程度。
⑧如果我和小夏走出各自的巷子,我们可能会在大街上遇到。
我们很可能会在大街上义井巷口的饼干厂门口遇到。
因为,彼时有些孩子,打酱油时会特意绕远点,到饼干厂旁边的杂咸铺——为了尽情地呼吸饼干厂送出来的芬芳。
⑨饼干厂华丽的芬芳与咸杂铺酸涩清寒的气质,对比宛如唐肥宋瘦。
饼干厂像交响乐,咸杂店像二泉映月,唉,不,饼干厂的芬芳不能形容也不需形容,体会太深,比喻反是玄虚。
饼干厂三个字不是名词,而是形容词。
所谓“流淌着奶和蜜之地”,也许就是传说中的饼干
⑩和饼干厂一样华丽的地方,是冰室。
冰室的芬芳与饼干厂又有不同,除了它们适合的季节区别之外,香味也稍带区别。
饼干厂的芬芳更娇憨,冰室的芬芳更浪漫。
如果用年龄来形容,当我们站在饼干厂前面使劲吸溜着鼻子时,我们还是儿童,当我们坐在冰室里看着雪糕从小窗口里送出来时,我们已经是少女了。
⑪雪糕一般有两个颜色,粉红和鹅黄。
冰花则是透明的。
有时候是一个雪糕加一个冰花,搭配效果十分丰富。
为什么食物那么美呢?
这个世界对馋嘴的小孩太好了。
⑫如果我和小夏都再绕远一点,我们也许会在电影门口相遇。
但电影是晚上才会播放,那时候会涌现一些卖零食的人,自行车后面绑着两个筐子,把神秘的布打开,里面很可能是刚炒香的葵花子。
葵花子的盛量工具是几个大小不同的杯子,几分钱用哪一个杯子固定的,方法跟打酱油一样。
⑬电影院门口还有卖竹蔗的,跟瓜子一样,都是一场电影结束后地板上丰富垃圾的来源。
“乌腊蔗”是竹蔗的一种,粗而黑皮。
平时想吃的时候,也可以去祖母或外祖母那里,深情叫唤一声,便能获得几分钱,足够买上一大截吮吸良久。
但去母亲那里叫唤是没作用的,母亲认为馋嘴是家教不严。
⑭彼时买东西,都不说店名,多数也没店名。
一般是用店长的名字代指,而且多是外号。
比如,去铜锣伯那里打酱油。
去三姨那里打酱油。
多数店主的名字很奇怪,叫熟了也不求究竟。
例如,卖猪肉的叫“德国兵”,他早年腿受了什么伤,走路无法弯曲。
人们认定德国兵走路就是这个姿势。
便“赐名”与他,他也只能接受。
⑮在那条打酱油的路上我们还能遇到什么呢?
能遇到沿街叫卖的小贩——补伞的,补锅的,绑牙刷的,卖菜的,收尿的,撬尿桶垫的,还有用篮子提着各种裸穿街走巷卖的。
神奇的是,如果买方没钱还,卖方也不强求,只拿块瓦片在墙上记一下欠多少分多少毛,留待以后对证。
⑯吾乡乡谚:
“个钱橄榄个钱姜,个钱银锭个钱香”,宛然就是那走在打酱油路上的小孩,拿着几分钱买这买那、左顾右盼。
⑰记忆中,我家那条巷子比较热闹,小夏家那条巷子则很安静。
然后,也许是一觉醒来吧,就四十了。
(摘编自2018年1月上《读者》)
【题干】1.文章最后作者说“然后,也许一觉醒来吧,就四十了”蕴含了那些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答案】①对打酱油的路上所遇的人、事、美食的向往和怀念②对这样美好童年,美好事物已只能存在记忆,消逝于现实中的遗憾、失落③对时光流逝,一觉醒来已远离过往,一切只在梦中的无奈伤感。
【解析】考作者情感。
在整作内H上,结青当句体体味作者的情感。
这篇文量 过回忆小时候走在打酱油路上的所经历的往事,作者通过语句"也许是一觉醒来吧,就四十了"表达了对 儿时生活的怀念和失落之情,抒发了"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据此理解作答。
【例题2】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文/苗青
①小时候临睡前,父母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
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咬住了锁舌。
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一瞬间的声响。
③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
④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
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
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
⑤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
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形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
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
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
⑦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似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
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
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
⑧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
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
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
许多时候,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
⑨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
那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学科#¥网
(摘自《读者》2008年第5期)
【题干】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篇文章通过描写父子轻轻掩门这个生活细节,来表达父母对子女真挚的爱及子女对父母的感激和热爱。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墓舍的感情的理解。
本文通过写父子轻轻掩门这个生活细节,来表达父母对子女 真挚的爱及子女对父母的感激和热爱。
课堂运用
【基础】
气味的印痕
包利民
①有些东西,往往会于不觉间在心上留下不可察的印痕,只是在多年以后,在某些酷似从前的情境里,蓦然触动,才唤醒了所有的昨日。
比如气味,一生的记忆中,仔细回想,似乎很少有留下印象的,可是在某些时刻,一缕似曾相识的气味,便会引出难忘的人和事。
②就像有的人一闻到某种气味,便会想起儿时母亲做的某种食品,便会记起那段岁月的深情。
我小的时候,外公是木匠,每天都在外屋的空地上打造着各种木制品。
那时一进门,便是满屋的木屑味儿,不同的木头有着不同的气味,平时闻不出来,当它们在锯子下流淌出粉屑,清新的气味便飘满了屋子。
外公几乎每天都这样忙碌着,那些木头的气味伴随着我的成长。
后来外公去世,那些木头便没有了,气味更是消散,而我家搬到县城后,更远离那些树。
那种气味在生命中渐远渐淡,直至遗忘。
③直到10多年以后,有一次我偶尔经过一个空房子,闻到了熟悉的木屑味儿。
(A)那一瞬间,我忘了迈步,就像时光深处飘来的一缕水汽,让我找回曾经失去的温暖海洋。
想起当年的草房,想起屋里的散乱木头,还有挥舞着斧锯的外公,他的发上沾满了细碎的木屑,仿佛只是刹那间,这一切便如轻烟飘散。
原来以为淡去的,其实一直在心底。
那个下午,我就站在那个门口,看着房子里的人做家具,一如看着我永不再来的童年。
④与气味的重逢,有时也不必到多年以后。
我家附近有个中药店,不知哪天起,下班时总能看见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背着一个书包坐在药店门前的台阶上发呆,不知他在想些什么。
有一天我实在忍不住,便去问他。
他说,他每天放学后来这儿坐会儿,就是为了闻药店里熬中药的味儿。
从他记事起,他的妈妈就一直卧病在床,每天都喝着中药,他也每天给母亲熬中药。
后来,妈妈去世,他仿佛一下子长大了。
再后来,转到新的学校,那天放学后路过这里,他闻到了熟悉的中药味儿,一下子想起了妈妈。
所以,每天放学,他都会来这里,闻闻曾经的气味,想着妈妈。
⑤也想起曾经认识的一个人。
他在一个偏远小镇的中学当教师,患了绝症,住院治疗,可依然没能留住生命。
弥留之际,家人问他有什么心愿,他说他只想再闻闻粉笔的味道。
家人从附近的商店买来粉笔,他就在熟悉的气味中微笑着离去。
也许,那一刻,他只是想从那熟悉的气味中怀念曾经的讲台岁月,最后纪念不再重来的洁白时光。
是的,悠悠的粉笔香,染白了他的发,也将他的生命染得清澈无比。
⑥真的,就在我们的生命中,草气花香,寻常烟火,那种种不同的气味,都可能记录着曾经的感动和怀念。
那些气味,总会有一种在我们心里刻下无形的印痕,盛满着眷恋,也是心灵憩息的花园,累了倦了时,或不期而遇时,为我们献上不期然的美好。
【题干】1.文章围绕“气味”写了三件事,请细读全文,写出另外两件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位身患绝症的老师想闻粉笔的气味,怀念曾经的讲台岁月。
【答案】
(1).我”闻到木头的气味,想起外公和童年;
(2)一个小男孩闻中药的气味,怀念母亲。
【解析】情节概括题。
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组织语言时,要围绕着“木头的气味”和“中药的气味”两个关键性的短语。
概述出与这些“气味”与人物之间发生的事件。
【题干】2.结合语境,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那一瞬间,我忘了迈步,就像时光深处飘来的一缕水汽,让我找回曾经失去的温暖海洋。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木屑的气味比作“一缕水汽”,把对外祖父美好回忆比作“温暖海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对祖父的怀念,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解析】欣赏文句,此题比候客易,因为是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商,那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作答,木质的气味"就像时光深处飘来的一终水汽"明显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等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 木厨的气味特点外,还要答出人物的情感。
【题干】3.文中身患绝症的老师,弥留之际想再闻闻粉笔的味道,最后在熟悉的气味中微笑离去。
从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老师?
【答案】3.弥留之际想再闻闻粉笔的气味,可以看出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最后在熟悉的气味中微笑离去,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人生感到欣慰,没有遗憾,是面对死亡时的从容坦荡。
【解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海言、幼作、心理等描写或其他的例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老师,弥曾之陈想再闻冤粉笔的味道,最后在熟悉的气味中微笑高去"等情节中概括出关面对死亡时的从容坦荡情怀,此题最重要的是读懂"弥留之际想 再闻闻粉笔的味道,最后在熟悉的气味中微突高去"这一情节的家刻内涵,当然理解这句话需要对具体语境的内容进行把援。
【题干】4.气味,是如此挥之不去的一种记忆!
作者在气味的记忆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示例一:
气味的记忆里有感动和怀念,木屑的气味我是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是对外公的深切怀念;气味的记忆里有热爱和怀念,粉笔的气味,是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气味的记忆里有怀念和思念;男孩闻中药的气味,这是他对母亲的怀念。
示例二:
气味的记忆里蕴含着许多情感:
气味的记忆里有感动和怀念,木屑的气味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是对外公的深切怀念;气味的记忆里有热爱和怀念,粉笔的气味,是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气味的记忆里有怀念和思念;男孩闻中药的气味,这是他对母亲的怀念。
【解析】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
也就是答出在气味的记忆中作者蕴含着的情感。
通读全文,全盘把握,分出层次,梳理情节,根据要求找出事件的中心内容。
可从对童年的美好回忆的角度,对外公的深切怀念的角度,对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的角度,对母亲的怀念等角度作答。
这些角度的所表达的情感都与气味的记忆有关。
【巩固】
母亲的金手表
琦君
①那只圆圆的金手表,以今天的眼光看起来是非常笨拙的,可是那个时候,它是我们全村最漂亮的手表。
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到我家来,听说父亲给母亲带回一只金手表,都要看一下开开眼界。
每逢此时,母亲会把一双油腻的手,用稻草灰泡出来的碱水洗得干干净净,才上楼去从枕头下郑重其事地捧出那只长长的丝绒盒子,轻轻地放在桌面上,打开来给大家看。
然后,她眯起眼来看半天,笑嘻嘻地说:
“也不晓得现在是几点钟了。
”我就说:
“你不上发条,早都停了。
”母亲说:
“停了就停了,我哪有时间看手表。
看看太阳晒到哪里,听听鸡叫,就晓得时辰了。
”我真想说:
“妈妈不戴就给我戴吧。
”
②但我不敢说,我知道母亲绝对舍不得的。
我只有趁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的时候,才偷偷地去取出来戴一下,在镜子前左照右照一阵又取下来,小心放好。
我也并不管它的长短针指在哪一时哪一刻。
跟母亲一样,金手表对我来说,不是报时,而是全家紧紧扣在一起的一份保证、一种象征。
我虽幼小,却完全懂得母亲珍爱金手表的心意。
③后来我长大了,要去上海读书。
临行前夕,母亲泪眼婆娑地要把这只金手表给我戴上,说读书赶上课要有一只好的手表。
我坚持不肯戴,说:
“上海有的是既漂亮又便宜的手表,我可以省吃俭用买一只。
这只手表是父亲留给您的最宝贵的纪念品啊。
”那时父亲已经去世一年了。
④我也是流着眼泪婉谢母亲这份好意的。
到上海后不久,我就在同学介绍的熟悉的表店,买了一只价廉物美的不锈钢手表。
每回深夜伏在小桌上写信给母亲时,我都会看看手表写下时刻。
我写道:
“妈妈,现在是深夜一时,您睡得好吗?
枕头底下的金手表,您要时常上发条,不然的话,停止摆动太久,它会生锈的哟。
”母亲的来信总是叔叔代写的,从不提手表的事。
我知道她只是把它默默地藏在心中,不愿意对任何人说。
⑤大学四年中,我也知道母亲的身体不太好,可她竟然得了不治之症,这我一点都不知道。
她生怕我读书分心,叫叔叔瞒着我。
我大学毕业留校工作,第一个月的薪水一领到就买了一只手表,要把它送给母亲。
它也是金色的,不过比父亲送的那只江西老表要新式多了。
⑥那时正值抗日,海上封锁,水路不通。
我于天寒地冻的严冬,千辛万苦从旱路赶了半个多月才回到家中,只为拜见母亲,把礼物献上,却没想到她老人家早已在两个月前就去世了。
⑦这份锥心的忏悔,实在是百身莫赎。
我是不该在兵荒马乱中离开衰病的母亲远去上海念书的。
她挂念我,却不愿我知道她的病情。
慈母之爱,昊天罔极。
几十年来,我只能努力好好做人,但又何能报答亲恩于万一呢?
⑧我含泪整理母亲的遗物,发现那只她最珍爱的金手表无恙地躺在丝绒盒中,放在床边的抽屉里。
指针停在一个时刻上,但那绝不是母亲逝世的时间。
她平时就不记得给手表上发条,何况在沉重的病中。
⑨没有了母亲以后的那一段日子,我恍恍惚惚的,任凭宝贵光阴悠悠逝去。
有一天,我忽然省悟:
徒悲无益,这绝不是母亲隐瞒自己的病情、让我专心完成学业的深意,我必须振作起来,稳步向前走。
⑩于是我抹去眼泪,取出金手表,上紧发条,拨准指针,把它放在耳边,仔细听它柔和而有韵律的滴答之音,仿佛慈母在对我频频叮咛,我的心也渐渐平静下来。
【题干】1.本文以金手表为线索,写了“我”与金手表发生的故事。
请你阅读文章②-⑥段,填写下表。
事件
“我”对手表或母亲的情感
“我”偷戴金手表
喜欢
(1)
(2)
“我”信中嘱托为手表上发条
(3)
“我”想献金手表,母亲却已去世
(4)
【答案】
(1)“我”婉谢金手表
(2)理解(3)牵挂(4)遗憾(忏悔)
【解析】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文章故事情节。
解题时,先从文章中筛选出相关的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概括作答。
一般采用“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方式进行概括,根据题目要求作适当的增减。
概括时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
【题干】2.试分析③④段画横线的句子,说说“我”和母亲的流泪各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
【答案】母亲是不舍得女儿远行,并对女儿异地求学充满了担忧;女儿对远离母亲也很不舍,并对母亲将她自己如此珍视的手表给自己充满了感动。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客的理察和体味人物的情感,根据题目依次装到相应段慈,其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 猫写,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人物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调语,尽量用原句原词作答。
本题从文中"临行 前夕""这只手表是父亲留给您的最室音的纪念品响""郁时父亲已经去世一年了"等句子,可以看出作者 和母亲落泪的相同原因是分别的难过和对彼此的不舍。
但也有所不同,母亲是对女儿异地求学的担就而落 泪;而女儿则是因母亲送手表而感动落泪,摇此作答即可。
【题干】3.分析第①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案】句子中"郑重其事地择""轻轻地放"具体形象地写出母亲享金手表时的小心置置和慎重,表现了母亲对金手表的珍爱,进而体现了金手表在母亲心目中的分量。
【解析】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类试题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上下文来分析。
一般采用"词语含义+表达内容+表达效果"的格式,即先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再分析其写出的内容,最后分析表达作用(结合中心思想或人物性格)。
分析作答时要做到"词不高句,句不高段"。
本题可以从句子使用的动词和形容词的角度,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并指出表达的感情。
这句话是动作描写,"洗得干干净净""郑重其事地捧出""轻轻地放""打开来"等动作,生幼形象传神她写出了母亲拿出金表时的小心谨慎,表现了号亲对金表的珍爱。
课程小结
辨清本义是基础,结合上下是王道;修辞赏析不用怕,手法内容和情感。
课后作业
【基础】
儿歌
邓云乡
古人说:
“千秋万岁名,不如少年乐。
”也还记得袁子才的一句名诗:
“不羡神仙羡少年。
”这都是至理名言。
别的不用多说,在北京的夏日,看着听着娃娃们唱歌,就使人感到有说不清的乐趣。
为什么说夏天呢?
因为五月端午之后,天气渐热,万物生发,人们都换上夏衣,男孩子小褂、汗背心、短裤,小姑娘也是花小褂或者花裙子。
孩子们都在户外玩,有趣的事情多了,所以夏天的儿歌也特别有情趣。
(甲)夏天天热,阴晴不定,片云可以致雨,用不着等什么“油然作云,沛然作雨”,头顶上一片黑云,西北风一卷,“噼里啪啦”就下起来了。
小孩们欢喜地在小院中乱跑,大人在屋里、廊子上还喊不应。
这时就会有一首动听的儿歌:
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
反复地唱,欢蹦乱跳,十分顽皮。
(乙)夏天雷阵雨来了,又是风,又是雨,小小的三合院、四合院似乎都是一个避风港,每间屋子似乎是一条小木船,在风浪中震撼着。
母亲抱着被子,从窗眼里望着外面的雨,唱着儿歌道:
风来了,雨末了,老和尚背着鼓来了。
至于为什么是“老和尚背着鼓来了”,却没有人注意,只是这样说。
后来看到老先生们写的儿歌的书,说是“背着谷来了”,这可能是南方的说法,而北方仍然是读“鼓”的。
难道说北京夏天的儿歌只是这两个吗?
不然,北京夏天还有一个最美的儿歌,那是其他任何地方也没有的。
(丙)几场好雨过后,小小的四合院中,都是花花草草,绿油油的、香喷喷的、湿漉漉的。
在当院荷花缸、大水缸外面,在各屋的马头墙角上,在大树的根部……都有小小的蜗牛翘着两只小小的肉角在爬行。
这个背着半透明躯壳的小动物,永远不会担心没有房子住,或为分不到房子、交不出房租而发愁,它永远是那样善良而悠闲地、像诗人散步般的爬行着。
北京话很奇怪,因为没有水牛,所以语言中没有“水牛”的词汇,却把蜗牛叫“水牛儿”,一个庞然大物,一个小不点,写出来两个字完全一样,这不要说外国人翻译起来容易弄错,就是外地人听到恐怕也会弄不清楚。
它是孩子们最好的朋友,孩子们把它轻轻地拿在手中,几个小脑袋凑在一起,盼望着它的触角快点伸出来,抑扬而深情地唱道:
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儿噢!
你爹你妈,给你买烧羊肉吃噢——
妙就妙在似通非通之间。
我在北京做小学生的时候,已过了玩水牛儿的年龄了,但我听惯了妹妹们和同院小孩玩的时候的歌唱声,我多么爱听这首美妙的儿歌啊!
(选自《燕京乡土记》,邓云乡著,中华书局2015年6月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二语文 第6讲 散文阅读之分析作品蕴含的感情教案 初二 语文 散文 阅读 分析 作品 蕴含 感情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