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客》 2.docx
- 文档编号:26519374
- 上传时间:2023-06-20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27.68KB
《信客》 2.docx
《《信客》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客》 2.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客》2
《信客》2
知识目标:
1、体察信客的语言、行动和心理。
领悟他的品格和精神。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能力目标:
学会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直无私的品格。
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洁身自好、待人宽容、任劳任怨等的品质。
重点难点:
感受本文的语言。
抓取人物的品格。
策略和方法:
朗读法、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投影仪、录音机。
一、导入。
请大家回想一下,有什麽职业是过去有而现在已逐渐消失了的?
为什麽?
(因为我们现在已经不需要他们了。
或者他们已经落伍了。
)那麽,我么今天要讲的《信客》,也正是这样一种职业。
大家就来看一下,“信客”到底是做什麽的?
二、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比较长,我们就不读了,提前让大家回去预习了。
现在再给大家一点时间,快速浏览一下本文,并且找出信客是做什麽的?
这行职业有何特点?
(这个问题,学生基本上都能找出来,但是概括的语言并不是很简练。
但是,对于职业的特点,却.总结的不好。
好像学生还摸不着门路。
)
1)、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诚信无私
2)、终年跋涉,非常辛苦——任劳任怨
3)、收入微薄,生活贫穷——待人宽容
4)、最痛苦的是蒙受怀疑、欺凌、憎恨。
但是信客的阅历又让他增长才干。
2、从上面大家的.总结可以看出,信客的为人如何?
(或信客这一行所需要的品质是什麽?
)
诚信无私、任劳任怨、待人宽容、洁身自好、恪尽职守、善良厚道等。
(学生基本上能说个差不多。
但有时专业语言运用的还是不好。
口头语比较多一些。
)
3、那麽分别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事例来!
都能对号入座。
只是语言繁琐,不凝练。
4、可是,有个很奇怪的现象。
为什麽作者再写信客之前,还写了一个老信客?
险些老信客,实际上说明了信客这一职业的两个特点:
路途艰苦;强调职业道德——“就在一个信字”,而且这个“信”字要做到一丝不苟的地步。
老信客既以自己的丰富经历,给年轻信客以具体切实的指点,他的惨痛的教训。
又时时警惕着年轻信客。
这些,都促使他迅速成为可以信赖的信客。
(这个问题,孩子的回答却不甚好。
老是靠不到主题上来。
)
5、那麽,信客成长起来后,作者重点写了信客的什麽事迹?
为何要重点写?
重点写了两个事迹:
概括写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的事迹;具体写一次遭人诬陷、说明信客职务的凶险和信客仁义热心、任劳任怨、宽以待人、善良厚道的品性。
6、.总结信客这一生,他在哪里是一个转折?
回乡教书。
7、他这一生正好验证了那一句话?
好人有好报。
社会总是有良心的,奉献者终究会赢得敬爱和怀念。
人们常送些关怀与温暖。
发财的同乡回来道歉,并请他代办邮政事务,后来大家又推举他当老师,当校长等等。
等到临死时,又来纷纷吊唁。
8、信客死后,为什麽要和老信客葬在一起?
因为信客理解老信客,同情他,敬重他,感激他。
9、请写出一段话,作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
(这道题开放性很强。
学生的回答也丰富多彩。
)
现摘抄几则如下:
马茜茜:
信之子,众之父,仁义之人,大公无私,为吾敬之人某某。
王彬:
我们永远的信客,你是夜晚照亮我们的月亮,你是寒冬温暖我们的火光。
你是我们永远的心灵支柱!
徐云龙:
村中之翼。
嵇姗姗:
您的功劳是为我们的奉献,您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您的身影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您奉献出了青春,却换来了无限的美好。
于刚:
尊敬的校长,您像一把熊熊烈火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您给我们留下了伟大的精神财富。
我们全体同学向您致敬。
杨一帆:
一支蜡烛,奉献默默。
一生之中,忍辱负重。
一人只为,仁义热心。
。
光芒四射,蜡烛已尽。
10、本文的语言有何特色?
《信客》:
质朴典雅;警辟而畅达。
《背影》:
朴素平实。
《台阶》:
十分口语化。
原因:
题材不同,作者个性气质语言习惯不同。
三、作业。
1、把课后词语加意思写一遍,并且背过。
2、把自己的墓志铭整理在本子上。
课后记:
虽然这是一篇描写信客的文章,大家都没有接触过信客。
但是学生在理解起来还是不困难的。
可是,有个别的地方还需要老师话语上的精彩引导
《信客》教学设计2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学目标与训练重点〗
1、掌握“狼藉”“踌躇”“蹒跚”“颓唐”“琐屑”等词语的音形义。
2、领会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4、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对父亲背影的描写的效果与作用
〖难点〗
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训练
2、词语训练
3、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与结构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介绍作者及背景导入,学生阅读注解1。
补充:
朱自清宁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爱国者。
二、检查预习(学生板演)
1、预习提示中的字词的注音解释
2、补充:
栅迂不能自已惦记
三、朗读课文
点拨:
注意读出感情,以最后一段为示范
四、默读课文,勾划以下表现以下内容的语句
1、人物、事件、地点
2、不能理解的词句
3、自已认为感人的地方
4、写背影的语句
五、整体理解
1、这篇文章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2、这篇文章主要写谁?
我?
父亲?
我和父亲之间?
我的家庭困难?
3、文章总写的一句话是,为什么“最不能忘记”?
4、文章一共写了几个背影?
其中写得最详细的背影是在什么情况下见到的?
5、给文章划分一下段落层次。
点拨:
1、明确主要事件与次要事件。
2、明确主要人物,文题为背影,写的是父亲的爱子之情。
这点学生很容易混淆。
3、引导学生体会总写点题
4、5初步理解学生对文章层次结构的把握。
六、说话训练:
口述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经过
七、板书.总结
1、学习重点:
字词、朗读
2、文章主要内容与结构
八、作业布置
1、造句
A、祸不单行
B、晶莹
C、踌躇
2、描写父亲的一个背影
九、板书设计
背 影
朱自清
一、难忘“背影”,思念之情,总起点题
(1)
二、回忆往事(2-6)
三、再现“背影”,照应开头
十、教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重点语段阅读,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
2、揣摩文章朴实的饱含深情的语言。
〖重点〗
对第六段父亲买橘子的过程的描写
〖难点〗
朴实的语言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检查上节课所学的字词掌握的情况(听写)
二、朗读、理解第六段
讨论:
1、这个背影是怎样的?
2、口述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在这段文字中哪些词语富有表现力?
点拨:
动词、形容词的表意作用,引导学生重点体会“攀”“缩”“倾”等词的表达效果。
3、作者看到父亲的背影,为什么“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为什么怕他看见?
4、父亲为什么“心里感到很轻松似的”?
5、送别过程中父亲共说了几句话,这几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三、阅读理解2、3、4、5段
讨论:
1、我看到父亲的背影就流下了眼泪,这仅仅是因为离别吗?
是在一种什么情况下的离别?
点拨:
不同的背景下的事件具有不同的意义,因而人们的感觉也不一样。
2、把2、3两段去掉行不行?
为什么?
3、4、5两段中的哪些事情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细心关照,无微不至的关怀?
四、重点语句理解
《背影》教学设计2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3、初步感知诗歌中的意象特征。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
1、诗歌中的意象;2、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祖国,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耕耘、播种和收获的土地。
可为了祖国的富强,为了民族的昌盛,有多少中华儿女为之呼号,为之奔波,为之奋斗,甚至为之献身。
为了祖国,司马迁遭腐刑忍辱含垢著《史记》;为了祖国,林则徐置生死于不顾,愤怒点燃了虎门硝烟的烈火。
面对强敌,抗日英雄方振武发出了“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怒吼;面对国难,少年周恩来喊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铮铮誓言。
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刚刚经过十年浩劫满身伤痛的祖国,一个普通女工在诗中充满激情的咏唱,表达了自己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为之蓬勃奋飞昂扬向上的情感,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著名女诗人舒婷那质量厚重的爱国之情吧!
二、师范读课文
三、初读感知
1、从刚才的朗读中你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你有什么感受?
2、本诗和我们以前学的哪一首诗类似,你还能读出几句来吗?
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3、文学作品的理解,需要我们走近作者,走入作者的那个时代,请你展示搜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及本诗写作背景,并简述你对那个时代的认识。
舒婷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她初中毕业以后曾去插队,后回城当工人。
课文发表于1979年,成诗却早在1976年“四五”之后的动荡时代,这首诗有着沉重的历史感,表达了一种希冀光明的痛苦。
4、诵读品味
①导读品味:
让我们再次走进作者的那个年代,仔细品味诗歌的感情。
a.播放音乐,营造气氛,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自读。
b.老师鼓励学生朗读。
②诵读指导:
a、师示范标出第一节的节奏及重音,其他几节学生尝试标出,师点生答。
b本诗先抑后扬,表达了诗人由低沉到高亢的思想情绪,朗读中要注意把握这种节奏的变化,读出情感。
C、师范读第一节,问:
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读?
谈谈你的看法。
引导:
“矿灯”、“路基”象征着祖国的工业,而“熏黑”、”失修”等修饰语形容了祖国工业的衰败。
“水车”、“稻穗”,象征了祖国的农业,而“破旧的”、“老”、“干瘪”等修饰语又现出了祖国农业的落后贫穷。
这一组意象加在一起,既指工农大众生活的艰难,又凸现了祖国经济的贫弱面貌。
“淤滩上的驳船”与“历史的隧道里蜗行”相对,进一步象征了中华民族已经远离历史前进的轨道裹足不前,禁不住发出“祖国啊!
”的沉淀呼唤。
语调应缓慢低沉,读“祖国啊!
”时要痛苦沉重而有压抑感。
第二节,“花朵”它代表我们古老的祖国的希望。
虽然有些微茫,但它存在着就会带给我们努力奋争的力量。
因此,这时诗人呼唤“祖国啊!
”但那声音就不再是单纯的痛苦,而是在沉重中露出了点点的希望。
读时语调较第一节稍高。
第三节,诗人使用一系列意象,使我们看到了一个觉醒的祖国,一个崭新③的祖国,一个充满希望和奋进精神的祖国。
“祖国啊!
”欣喜、兴奋,带有力量的呼喊。
读时要充满欣喜,加快语速。
第四节,诗人借“乳房”这个意象,把祖国比拟为母亲,诗人则成了母亲翼下的一个渐趋成长的孩子。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竭尽全力地呼喊,震撼着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
读时要有情感全力投入,要读得有力量,诗人与祖国唇齿相依的关系被揭示出来,前文叙写的痛苦,将会在孩子的拼搏奋斗中消失那“飞天袖间”的花朵定会飘落大地,希望定会成为现实。
四、生自由大声地按节奏和重音朗读,要富有激情,读出抑扬顿挫,读出忧患意识。
五、作业:
做这课练习
第二课时
步骤:
一、学生自主研读
1、请模仿老师的分析方法分组研读二三四节,小组成员间相互质疑,交流,做好记录,然后选一名同学全班交流,各个小组互相补充。
交流时采取读一节交流一节的方式,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仔细体会。
2、点生朗读,师生点评。
3、齐读
二、关于朦胧诗实际上是成长于“文革”时期,备受生活的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
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蕴含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
1、代表人物:
北岛、舒婷、顾城。
2、特点:
a、构思上,强调内在思维。
b、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用象征、暗示、通感等并用,将生活扭曲变形,借以表现诗人“心滤“的现实。
三、合作探讨
1、第一人称“我”贯穿全诗,能改成其他人称吗?
试着用其他人称读其中一节,体会诗人这样写的用意并作简要分析。
(“我”究竞指谁?
“我和祖国是什么关系?
)
诗中的“我”不仅指诗人自己,也指整个中华民族,这样写表达了“我”与祖国唇齿相依,不可分割的关系。
2、诗中“迷惘“”沉思“”沸腾“仅仅是诗人的情感历程吗?
请结合中国的历史谈谈你的看法。
这不仅仅是走过“文革”的青年一代的情感历程,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心灵历程的高度概括,综观历史,多少炎黄子孙为贫穷落后的祖国“迷惘”“沉思”,为新生的,腾飞的祖国而“沸腾”,奉献牺牲。
3、本诗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今天读来依然令人振奋,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
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想法。
4、自主质疑,师生共同探讨。
四、巩固拓展
1、全班有感地朗读全文。
2、点生试背课文。
3、明确:
顾城的《一代人》、《远和近》属于典型的朦胧诗。
师补充朗读这两首诗歌,让学生增加朦胧诗印象。
4、课后习题一二三要处理。
5、做《我是优生》上的习题。
五、小结:
“自然”界里不能没有花,没有花的地方是荒原,是沙漠。
人间不能没有诗,诗歌是人的生命的花朵,让我们作诗的知己吧!
让无数珍贵的生命的花朵,带着灵魂的闪光,思想的色泽,感情的汁液,融入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永不成为沙漠和荒原吧!
六、板书设计
1、回溯历史,贫困落后
2、人民的痛苦与希望
3、历史转折的祖国
4、献身祖国的热望
七、作业:
写一首以“理想”为话题的现代朦胧诗,不少于20行。
作为自读篇日,本文教学着眼于把学生自主阅读、探究能力的锻炼与教学过程中生生、师生合作探究精神的养成互相结合起来,并在合作解读过程中激活学生更宽广的爱心世界,以理解爱、善于爱,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态度、价值现,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教法学法】 本文教学分四个步骤:
一、理清情节、了解内容;二、分析人物形象;三、挖掘主题;四、体味、拓展主题。
学生自主阅读,简述故事梗概,合作分析人物形象,教师参与分析,探讨文章主题,引导学生获取文章精髓,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情况。
生字词、美词美句积累;学习生字词。
(略)
(二)导入。
相互理解是人与人之间建立真正感情的基础,缺乏相互理解的感情是不可*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儿童文学作家贝特西·贝尔斯的《山米与白鹤》,看看文中两位人物的感情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想想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三)作者简介。
贝特西·贝尔斯(1928一),美国儿童文学作家。
生于北卡罗来纳。
主要作品有儿童小说《午夜的狐狸》(1968)《天鹅的夏天》(1970年获1971年纽伯利奖)《山米与白鹤》(1972)《宾戈、布朗的难题)(1988年)等。
(四)故事情节:
默读课文、简略复述故事。
提示:
把握时间、地点、人物及人物关系的发展变化,要求人物感情清晰,情节完整。
可单人独述,也可多人续讲。
(五)同学们谈谈自己对文中人物的印象。
(六)请同学们谈谈,本文讲述了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
(学生讨论、回答) 提示:
关于“爱”的故事。
(七)作业。
1.思考本文主题。
2.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优美的歌曲,在倾听它美妙旋律的同时,细细品味歌词的内涵。
师:
听完这首歌,读了它的歌词,请同学们以自己的理解,说说“爱一是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 关于“爱”有如此多的理解,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爱的世界。
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山米与白鹤》,本篇小说创作于1972年,通过本篇小说,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人物形象分析。
1.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刻画两位主人公的细节,如关于他们语言、动作、表情或心理活动等句子,并在句子旁边注上你从中分析出的人物性格特点及当时人物感情。
(小组交流、讨论) 2.学生发言,交流找到的细节并分析成果。
提示:
本文在艺术上以细腻的心理描写为主要特色,作者准确地把握住了小主人公在特定情境下复杂而微妙的心理,并把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学生发言交流时教师要着重抓住这方面的闪光点进一步归纳、.总结。
参考:
A、性格特点:
山米:
倔强、任性、天真、善良 外祖父:
对生命抱有真挚的爱,倔强、正直 B、山米对外祖父的感情变化:
厌恶——接近——理解——爱 (三)主题探究。
师:
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是什么促使山米对外祖父的感情发生变化的?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细节,并加以分析· 川、组讨论、回答) 参考:
外祖父对自鹤的由衷关切,对生命真挚的爱深深感动了山米,使山米的感情世界发生了变化,理解并爱上了外祖父,学会了珍惜生命。
爱不仅使人与人相互理解、相互贴切,甚至也能使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互相沟通。
(四)拓展。
在此之前,你对“爱”是如何理解的?
学完本文,你是否对“爱”有新的认识?
以后的日子里,你会如何去做?
提示: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教师从旁指导,契合文意、着眼现实。
(五)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多媒体:
播放音乐《LOVE))) (六)作业设计。
请结合现实,写一篇小作文,谈谈你对“爱”的理解。
【板书设计】 山米 出逃(拒绝、对立) 捕鹤(报复、怨恨渐消) 外祖父 喂鹤(理解、爱上外祖父) .教案001 2005-8-1822:
16:
06【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进一步掌握小说三个基本要素;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朗读欣赏小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学生在生活中善于感受爱,表达爱,让学生能满怀爱心的去处理与他人及自然界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分析人物的心理和语言描写 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文章深刻的人生哲理【教法、学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作为理论依据,组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层层深入地对话,辅之以朗读,采用讨论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小说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解读文本、拓展文本,在解读中,不断提示学生如何圈点、批注,以这个设想为基础,教给学生感悟小说丰富内涵的方法。
【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德国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
爱根植于生命之中,无条件地与生命等同,所以爱是历史性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国儿童文学作家贝特西•贝尔斯的一篇小说。
二、作者简介贝特西•贝尔斯(1928- ),美国儿童文学作家。
生于北卡罗来纳。
主要作品有儿童小说《午夜的狐狸》(1968年)、《天鹅的夏天》(1970年,获1971年纽伯利奖)、《山米与白鹤》(1972年)、《宾戈•布朗的难题》(1988年)等。
三、默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给加点字注音瞥(piē) 尴尬(ɡānɡà) 气喘吁吁(xū) 诡计(guǐ) 栖息(qī) 诅咒(zǔ) 倔强(juéjiànɡ) 浩瀚(hàn)咄咄逼人(duō) 乳酪(lào) 掺和(chān) 阿庾(yú) 汤匙(chí) 屏住(bǐng) 豢养(huàn) 滑稽(jī) 2、解释词语瞥:
很快地看一下。
尴尬:
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老态龙钟:
形容年老体衰的样子。
龙钟,行动不灵便的样子。
了如指掌:
形容对情况了解得非常清楚。
漫不经心:
随随便便,对事情不在意。
漫,随便。
风范:
风度。
鬼使神差:
鬼神在暗中指使,比喻不由自主地做出某种意想一到的事。
诅咒:
咒骂。
倔强:
刚强不屈。
咄咄逼人:
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阿谀:
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
无动于衷:
没有任何反应。
衷,内心。
豢养:
喂养。
四、研读新课1、让学生结合小说三要素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
抓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人公的情感变化2、角色朗读(提示学生读的时候应注意相应的语气。
)甲(山米):
读出儿童的天真、狡黠。
乙(外祖父):
读出老人衰老的语气。
丙(旁白):
声音洪亮,咬字清楚。
3、讨论问题逐层深入地提出以下三个问题:
(以下问题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然后讨论)问题一:
阅读课文,看看山米和外祖父在一起的时间里,他的情感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老师归纳:
山米并不在意白鹤的死活,甚至盼望它死掉,还用石头砸它,遭到外祖父的怒斥。
后来逐渐缓和了与外祖父的对立情绪,帮助外祖父抓到了鹤。
返回途中,外祖父细述养鸟的感受,引起了山米的共鸣。
这是山米情感发生变化的开始。
他开始理解外祖父,也开始喜欢起白鹤来,将受伤的白鹤带回家后,外祖父精心地照顾它,向山米讲述生命的可贵,使山米的思想受到触动,开始理解外祖父并真正喜欢和关心起白鹤来。
第二天,他和外祖父一起帮助白鹤捕食,在这期间,他更加理解外祖父,渴望能得到外祖父的谅解,他深深地爱上了外祖父。
至此,山米的人生完成了一次飞跃。
问题二:
在文中找出作者对人物心理描写的语句,试分析其作用。
提示:
心理描写是小说中刻画人物的一种方法,通过心理描写,透视人物的心灵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问题三:
揣摩下面三个语段所蕴含的哲理。
A、外祖父对山米说:
“那些跟他在一起的鸟,每一只都比他所认识的人还要真实,他甚至无法区分自己的孩子,却可以从一千只鸟中,找出他的山鸟和金丝雀。
”B、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了。
人类接连不断地发掘了一些死寂的星球,报纸杂志上令人遗憾地报道这些星球上都没有生物。
只有当人领悟到浩瀚宇宙中,除地球以外其他地方都没有任何生物的时候,才会知道生命的可贵。
C、在前一天早上你还恨着一个人,而第二天早上,你却发觉你已经深深爱上那个人。
老师提示:
A、在外祖父眼里,鸟不仅是一种动物,更是朋友,鸟和人是生命的不同形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客 信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