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名画欣赏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6517672
- 上传时间:2023-06-20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6.10KB
一年级名画欣赏教学设计.docx
《一年级名画欣赏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名画欣赏教学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名画欣赏教学设计
一年级名画欣赏教学设计教者:
卫凯
一、设计意图:
长期以来,我们小学的美术教育活动几乎是以“绘画为主、手工为辅”的格局一统天下。
但随着我校美术课题研究的深入,我深深地认识到美术欣赏活动也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
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
因此,本《标准》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 四个学习领域。
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
“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更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纲要》中也指出:
“小学生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这与我园的美术课题总目标的第一点“感受生活”不谋而合,而这个“艺术”,我想也包括名画作品。
因此,在上学期,我有针对性的选择了一些米罗、毕加索、马蒂斯的作品张贴在绘画活动室,来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
但我们小朋友看了都说是鬼画鬼脸,成效不是很明显。
因此,在本学期,我就有目的地组织了幼儿进行名画欣赏,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开拓他们的视野,培养幼儿对艺术作品敏锐,激发他们潜在的创造力。
这次欣赏活动我选择了
名画欣赏:
《常熟田》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笔墨的形象和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
名画《常熟田》,
学具:
毛笔,墨汁,宣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钱松喦,引发兴趣。
在我们江苏省的有个有名的大画家叫钱松喦,他的画非常生动、逼真,颜色也特别漂亮。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钱爷爷的画,你们想看吗?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告诉老师,你在画上看到了什么?
2、这幅画用的最多的颜色是什么?
你能看出画面画的什么地方?
画面上除了绿色的田块外,还有些什么?
用了些什么样的线条和颜色?
3、你觉得这幅画是钱爷爷站在什么样的地方来看稻田并把他所看到的画出来的?
比较一下画面中近处的景物和远处的景物在绘画的表现上面你觉得有不一样的地方吗?
5、你看了这幅画有什么感觉?
想做些什么事情?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画上你最最熟悉的家乡的田野的景象(可以是水稻田、麦田等田野里的景物)。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
名画欣赏:
《青蛙》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笔墨的运用,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
名画《青蛙》,
学具:
毛笔,墨汁,宣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齐白石,引发兴趣。
在我们江苏省的有个有名的大画家叫齐白石,他的画非常生动、逼真,颜色也特别漂亮。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齐爷爷的画,你们想看吗?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告诉老师,你在画上看到了什么?
2、这幅画画了几堆青蛙?
下面的三只青蛙瞪大了眼睛,看着上面的青蛙,它们中间谁遇到了麻烦吗?
找一找,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老师作及时、适当的解答)
3、通过观察,你发现画中的墨色分了几个层次?
4、这幅画中一只准备跳入水中的青蛙被水边的菖蒲缠住了脚,另外三只在水中的青蛙瞪大着眼睛束手无策而又急切地观望着。
想想看,白石老爷爷是不是将这四只青蛙当成顽皮的小孩子来画了?
白石老爷爷画的是他儿时玩过的游戏,当时已91岁的白石老爷爷还有如此童心, 足见童年记忆对他的艺术创作有着多么大的影响。
5、你看了这幅画有什么感觉?
想做些什么事情?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画上你喜爱的青蛙在玩耍嬉戏的场景,注意浓淡、动态及疏密的变化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
名画欣赏:
《筛麦的女子》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色彩和光线的运用,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
名画《筛麦的女子》,
学具:
彩笔、画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库尔贝,引发兴趣。
在18世纪法国写实绘画大师居斯塔夫·库尔贝,库尔贝总是以俯视的高傲神态看待世界和人生,他十分关心社会,对被压迫者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他通过艺术,不加人工修饰再现他周围的现实生活。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齐爷爷的画,你们想看吗?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告诉老师,你在画上看到了什么?
这幅画画面的中心画的是谁?
画家刻画的这位妇女在外形、着装、动作等方面有哪些特点?
在筛麦的女子的旁边还有依着麦袋子拣麦粒的农妇和操作风箱的孩子以及周围空白的墙壁,这些次要的环境的添画,有什么特点?
与画面中心相比在用的色彩上面有和不同?
为什么这样用色?
(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老师作及时、适当的解答)
3看了这幅描绘筛麦子的场景,你会不会这样想:
这种事很常见啊,并不稀奇,这画有什么好呢?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美丽的东西很多,可以说处处都有,有些人不善于发现,以为常见的东西就不美,没什么可画的。
不是这样的,只要用心注意观察,一定会发现很多美好的事物。
5、你看了这幅画有什么感觉?
想做些什么事情?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画上你熟悉的劳动场景,注意主要人物和环境之间的差别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
名画欣赏:
《铁匠》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色彩和光线的运用,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
名画《铁匠》,
学具:
彩笔、画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列维坦,引发兴趣。
戈雅是西班牙伟大的画家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告诉老师,看完画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老师作及时、适当的解答)
2、“叮叮当当……”这打铁的声音从画面中传了出来。
你看,正面那个人浑身肌肉紧绷,他低着头,双手紧紧握住铁钳,盯着钳子夹着的烧红的铁板;背对我们的那个穿着白衣的大汉,握着铁锤的双手高高举过头顶,他的左臂和两腿肌肉突起,微微后仰的身体让我们感觉到他在积攒着一股很强的力量。
3、《铁匠》表现了几个铁匠在奋力的打铁。
画面上一共表现了三个人物,从动作的幅度和颜色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白衣人最鲜明。
画家运用了暗颜色衬托亮颜色的表现方法。
被白衣人挡住半个身体的人是一位老师傅,他脸额消瘦,头发花白,弓着身子,似乎在帮助白衣壮汉调整着打铁的角度,三个人在密切地配合着。
画面为我们展现出紧张激烈的劳动景象,真实地反映了铁匠铺工人的工作情景。
4、在戈雅生活的时代,铁匠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苦人,他们终日辛勤劳作,以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
戈雅用棕灰色调使画面中充满了沉闷压抑的气氛,铁锤砸击铁板时本应发出的响亮的叮当声,在空旷的背景中也变得沉重单调。
画面中人物粗犷有力的轮廓、造型很好地显示了一种力量美,你感觉到了吗?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画上你家周围的风景,注意色彩的合理运用。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
名画欣赏:
《喂》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色彩和光线的运用,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
名画《喂》,
学具:
毛笔、墨汁、宣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画家杨光利,引发兴趣。
在陕西有一位国画家叫杨光利,今天老师带来了他画的一幅名画《喂》,你们想看吗?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告诉老师,你在画上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老师作及时、适当的解答)
2、欣赏这幅画时,透过被画家刻画得细致入微的土墙、窑院、石阶、石碾,我们知道这是在陕北农村。
3、人物的表情和动作显示了什么?
老人面容安详,慈爱地看着小孙女,往前倾斜的身子表明了此时老人心中早已忘了自己,满心关注的是这位幼小的孩子。
小孙女探头张嘴吃着碗中的食物,随时准备玩耍的身体姿态,让我们看到了她的天真可爱。
4、为什么画面下方要画上一只芦花母鸡带领它的孩子们在吃食?
想一想,其实和老奶奶喂小孙女是一个道理,最亲近的人会给我们最温情的关怀。
最有趣的是哪只贪玩的小黄鸡,它在小女孩脚下等待着女孩掉落的米粒,想必女孩的饭是很香的吧。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画上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教自己或者帮自己完成一件事的画面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
名画欣赏:
《小龙湫下一角》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水墨和色彩的运用,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
名画《小龙湫下一角》,
学具:
毛笔、墨汁、宣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画家潘天寿,引发兴趣。
在以故国画大师【潘天寿,他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
尤善画鹰、八哥、蔬果及松、梅等。
墨彩纵横交错,构图清新苍秀,气势磅礴,趣韵无穷。
落笔大胆,点染细心。
,今天老师带来了他画的一幅名画《小龙湫下一角》,你们想看吗?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告诉老师,你在画上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老师作及时、适当的解答)
2、小龙湫是我国浙江雁荡山中一处著名风景,是很多画家热衷描绘的对象。
画家画小龙湫,通常都是画那股从高山上悬空而下的飞瀑和两边的山岩。
著名国画家潘天寿表现小龙湫时,却独具慧眼,仅仅画了小龙湫下的一个角落,在角落中表现了不寻常的美。
3、在《小龙湫下一角》中,画家用短促有力的线条表现坚硬的岩石,棱角分明;用柔和的曲线刻画岩石上生长茂密的植物;用长而有力的线条表现奔泻在岩石间的急流;用粗壮的线条来突出显示石块久经急流冲击的感觉。
4、这幅画将山花野卉跟山水自然结合起来,具有独特的个性。
画家突出近景的山花野卉,一丛丛,一簇簇,满山遍野,五彩缤纷。
一泓山泉,从上注下,山涧水势湍急,活像银龙游曳,奔腾而去。
野花、杂草与巨石、泉水结合在一起,相互衬托,相互映带,使画面充满了生机和力量。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画上一幅山石瀑布图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
名画欣赏:
《渔妇》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笔墨的形象和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
名画《鱼妇》,
学具:
毛笔,墨汁,宣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林风眠,引发兴趣。
林风眠(1900年11月22日--1991年8月12日),画家、艺术教育家、国立艺术学院(现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
自幼喜爱绘画。
代表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
历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国立艺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
这一位画家,他出生在广东省梅县,20岁时赴法国学习绘画。
他一生为了艺术而不停地实践、探索,他希望画出和别的画家不一样的画儿,也就是大人们常说的“具有独特个人风格的画”。
这位画家就是林风眠。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渔妇》,你们想看吗?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告诉老师,你在画上看到了什么?
2、这幅画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林风眠这幅正方形油画《渔妇》表现的是渔妇们从渔船上收获海鱼的劳动场面。
3、这幅画最大的表现上的特点是什么?
这幅油画人物有一种平面的装饰效果。
细看,画中渔妇们的形象和《夯歌》中的人物形象有点不同。
是不同,渔妇的形象都是平面的,简单概括,就连她们手中的鱼儿都简化成了大小不同的菱形。
渔妇们或提网,或搬鱼,表情温和,大大的眼睛表达了她们喜悦的心情。
林风眠的绘画很有特点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画一群熟悉的劳动着的人。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
名画欣赏:
《玉米地》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笔墨的形象和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
名画《玉米地》,
学具:
彩笔、画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乔晓光,引发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油画家乔晓光的油画《玉米地》,一起来欣赏一下。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告诉老师,你在画上看到了什么?
2、画面中画了什么样的景色?
用了哪些色彩?
这些景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3、画面中,硕壮、饱满的玉米铺天盖地,淳朴、敦厚的农民正在忙着收割,驯顺的老牛瞪着大眼睛显出欢快的样子,整个大地充满了收获的喜悦。
4、你看,任务、老牛、房屋画得多有意思!
画家模仿建筑艺术的“马赛克”和民间泥玩具有趣的造型手法,画出了北方农村的田园景色。
5、。
你喜欢画面中的哪些形象,是朴实的农民还是瞪着大眼睛的老牛?
是方形的小房子还是金黄的玉米地?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幼儿绘画。
1、画一幅丰收的田野的场景图,色彩鲜艳。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
名画欣赏:
《傍晚的钟声》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造型、色彩和光线的运用,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
名画《傍晚的钟声》,
学具:
彩笔、画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列维坦,引发兴趣。
在我们江苏省的有个有名的大画家叫钱松喦,他的画非常生动、逼真,颜色也特别漂亮。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钱爷爷的画,你们想看吗?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告诉老师,你在画上看到了什么?
2、这幅画用的最多的颜色是什么?
你能看出画面画的什么地方?
画面上除了绿色的田块外,还有些什么?
用了些什么样的线条和颜色?
3、你觉得这幅画是钱爷爷站在什么样的地方来看稻田并把他所看到的画出来的?
比较一下画面中近处的景物和远处的景物在绘画的表现上面你觉得有不一样的地方吗?
5、你看了这幅画有什么感觉?
想做些什么事情?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画上你最最熟悉的家乡的田野的景象(可以是水稻田、麦田等田野里的景物)。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
名画欣赏:
《补网》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造型、色彩和光线的运用,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
名画《补网》,
学具:
彩笔、画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霍默,引发兴趣。
《补网》这幅画的作者叫霍默,他特别擅长表现大海与渔民生活的题材的作品,画了许多海景与渔民生活的素描和水彩画,后来又深入到美国缅因州的渔村,每天面对大海,用画笔抒写对海上生活的感受,《补网》就是在体验渔民生活之后创作出来的。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渔民在海上捕鱼,渔网是不可缺少的工具。
在渔村里,男人驾船出海捕鱼,修补渔网的活儿则是由女人们完成。
2、仔细观察画面,体会一下画家是如何表现美丽的渔家少女的。
3、 这幅作品中冷暖色的对比运用较好。
这幅作品充满了真实生活的气氛,两个渔家姑娘正聚精会神地理线和织补渔网,她们身上的橙色和蓝色的衣服形成对比,色彩一冷一暖,展示了渔家少女的娴静和美好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画上你最熟悉的朋友、家人,一起到活动。
比如:
两个好同学一起练字。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
名画欣赏:
《丰收图》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笔墨的形象和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
名画《丰收图》,
学具:
毛笔,墨汁,宣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黄胄,引发兴趣。
黄胄画作线条是主要依据之一,擅长中国人物和动物画,尤以画新疆人物和驴著称。
人物画善于运用速写的表现用法抓住人物特征,线条流畅有力,风格奔放,生活气息浓郁。
动物画除驴外,他还常画牛、马、骆驼、狗、鸡等,造型准确生动。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告诉老师,你在画上看到了什么?
2、看,丰收了,金黄的玉米堆成了一座座的小山,解放军正在帮助农民收购装运。
咦,农民穿的服装怎么和我们经常见到的不一样啊?
噢,原来他们是维吾尔族的农民。
看画面的中间,一位头戴军帽,身体健壮的战士和一个大胡子的维吾尔族伯伯,正在往大车上装颗粒饱满的玉米。
玉米可真多啊,不过有那头壮硕的白牛拉着看来不成问题,它的旁边,一头头毛驴也驮着筐跑呢。
所有人喜气洋洋,在兴奋地忙碌着,说笑着。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画上一幅丰收的场景图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
名画欣赏:
《绿色长城》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笔墨的形象和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
名画《绿色长城》,
学具:
毛笔,墨汁,宣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关山月,引发兴趣。
关山月(1912年10月25日——2000年7月3日),原名关泽霈,1912年10月25日出生于广东阳,1956年入党。
著名国画家、教育家。
岭南画派代表人物。
曾拜师“岭南画派”奠基人高剑父。
1948年任广州市艺专教授。
1958年后,历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兼院长,广东艺术学校校长,广东画院院长等职。
担任过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常务理事,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是第三至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先后出版有《关山月画集》、《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你见过长城吗?
长城指万里长城,也用来比喻坚强雄厚的力量,不可逾越的障碍等。
这幅画的题目叫《绿色长城》,用长城比喻画中这片防护林一海边一望无际的绿色树林。
2、这是一片人工种植的树林,它们像绿色卫士在海边,守卫着祖国的海岸,又像一道屏障挡住海上的狂风巨浪。
画中,近处是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树林,有红色屋顶的小房子点缀在其中。
树梢为什么向左侧倾斜呢?
说明了什么?
看!
树林的后面是一片深颜色的树林,再往后是沙滩、大海、浪涛滚滚……顶住狂风猛吹的森林傲然挺立着。
3、请你数一数画面中是不是主要有“灰”、“黑”、“白”三个层次?
第一层“灰”色是近处的绿色树林带,第二层“黑”色是中间的深色树林,第三层“白”色是远处的大海。
这样的画面是不是显得开阔?
4、你看了这幅作品后有什么感受?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模仿绘画《绿色长城》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
名画欣赏:
《麦收》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形象、色彩和构图等,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
名画《麦收》,
学具:
彩笔、画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周正,引发兴趣。
1934年生,画家、美术教育家、理论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
江苏省苏州人。
1950年考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学习,在颜文梁、朱士杰先生等指导下学习油画,
1955年毕业于西北艺术学院美术系。
毕业后由于成绩优秀留校任教,执教于西安美术学院30多年,曾任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会员、学位委员会委员、
硕士研究生导师,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你不是经常很快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吗?
画家周正曾经说过:
“艺术就要歌颂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不平凡的事。
画家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
2、这幅《麦收》的画面颜色多么亮丽啊!
画中大面积的金黄色麦地在蓝紫色的远山衬托下更加耀眼,这是两种对比色,让我们立刻感受到三伏天麦收时节农民在麦田劳作时被太阳灼烤的辛苦。
3、麦收时节,人民最害怕的是下雨,麦子被雨水淋过之后就会烂掉了,所以大人们起早贪黑地在麦田里忙个不停,送饭送水的任务自然落到了小朋友的身上。
画家捕捉到这个情景,以此来反映紧张忙碌的麦收。
近处描绘了三个小朋友送水后在田边休息,远处的农民不畏烈日的劳作着,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美好的收获啊!
4、想一想,远山的蓝紫色换来绿色好不好?
说说你的感受。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临摹绘画。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
名画欣赏:
《秋趣图》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笔墨的形象和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
名画《秋趣图》,
学具:
毛笔,墨汁,宣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李可染,引发兴趣。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1989年12月5日),江苏徐州人。
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
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
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
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晚年用笔趋于老辣。
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1]
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
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2]
中文名
李可染
出生日期
1907年3月26日
逝世日期
1989年12月5日
职 业
画家,诗人
主要成就
西画技法融入传统笔墨造型
西画明暗处理方法引入中国画
代表作品
《江山无尽图》《万山红遍》《漓江胜境图》《井冈山》《爱晚亭》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名画 欣赏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