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索细胞真菌感染有图.docx
- 文档编号:26516675
- 上传时间:2023-06-20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433.54KB
线索细胞真菌感染有图.docx
《线索细胞真菌感染有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线索细胞真菌感染有图.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线索细胞真菌感染有图
线索细胞
线索细胞是指阴道脱落上粘附大量加特纳杆菌等厌氧菌的一种形态表现,阴道分泌物中出现大量线索细胞,一般预示患了,当然还要结合其它几项重要指标来确诊,一般是PH值,胺试验及分泌物性状等指标。
线索细胞即阴道脱落的表层细胞,于细胞边缘贴附大量颗粒状物即加德纳尔菌。
细菌边缘不清。
加特纳球杆菌
加特纳球杆菌(GV)最初是1954年Gardner从阴道炎病人的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出来的与非特异性阴道炎相关的致病菌,过去
一直将细菌性阴道病称为非特异性阴道炎(nonspecificvaginitis,nsv),后来研究人员从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到了阴道嗜血杆菌(haemophilusvaginalis),故称为阴道嗜血杆菌性阴道炎(haemophilusvaginalisvaginitis),阴道嗜血杆菌也称为加特纳菌,故又称为加特纳菌阴道炎(gardnerellavaginalisvaginitis)。
为了统一起见,1984年确定为细菌性阴道病。
该病可导致急性输卵管炎,早产及新生儿围产期并发症。
应引起高度重视。
加特纳菌属是一种单一菌的菌属。
是一个新发的菌属,加特纳菌为部分变异成为球菌样小杆菌,菌体小,两端呈园形,无荚膜,无鞭毛,营养性厌氧生活,部分专性厌氧。
菌体长0.3-0.45μm,宽0.1-0.2μm,形体比乳酸杆菌小,呈多形性。
培养的最适ph值6.0-6.5,在ph值小于4.0,不能生长。
不产胺,也不产生过氧化氢酶和氧化酶。
h2o2抑制试验阳性。
糖发酵产物主要是乙酸。
电镜下显示细胞壁的薄片有迭成的结构,并含有脂多糖。
加特纳菌性阴道炎[1]又名嗜血杆菌性阴道炎,以前曾归于棒杆菌性阴道炎,是由加特纳杆菌引起的一种阴道粘膜炎症,可通过性交传染。
故列为性传播疾病。
大量研究表明:
在性关系混乱的人群中,加特纳菌性阴道炎有高流行率。
与患者发生性关系的男性伴侣中,90%的尿道中可发现此菌。
加特纳杆菌为革兰氏阴性细小杆菌,常呈球杆状,有时呈丝状和多形状,常见两极染色。
仅0.4~0.6毫微米至1~2毫微米大小,无活动力、无鞭毛、无芽孢。
许多菌株有荚膜。
在人工培养时必须给予新鲜血液才能生长繁殖,故有“嗜血”之称。
但其生物特性与嗜血杆菌不尽相同,临床上引起的阴道炎为非特异性阴道炎。
表现
[2]加特纳杆菌引起的感染多数较轻,多见于性活跃妇女。
急性期白带增多,有鱼腥或氨的臭味,外阴潮湿不适,常伴有阴道灼热感、性交痛及外阴瘙痒。
检查见部分患者外阴红肿,阴道粘膜充血,呈灰红色,轻度红肿,分泌物多呈均质性,稀薄,灰白色,有时为乳黄色或类绿色,腥臭味。
阴道pH常为5~5.5。
有时白带量少,仅有薄薄一层,如膜样覆盖在充血的阴道壁上。
少数患者阴道壁有红斑或淤点,孕妇患者可引起流产或产后子宫内膜炎。
感染重者也可导致败血症、尿道感染、肾周脓肿和膀胱炎等。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阴道分泌物涂片或培养确诊。
尤其能查到特征性线索细胞,诊断不难。
在生理情况下,女性生殖系统具有自然保护功能,因为阴道中存在阴道杆菌,它能保持阴道处于酸性的环境,防止病菌侵袭。
阴道清洁度分四度。
Ⅰ度,大量阴道杆菌和上皮细胞,白细胞0-5/HPF,杂菌无或极少;
Ⅱ度,中等量阴道杆菌和上皮细胞,白细胞5-15/HPF,杂菌少量;
Ⅲ度,少量阴道杆菌和上皮细胞,白细胞15-30/HPF,杂菌较多;
Ⅳ度,无阴道杆菌和上皮细胞,白细胞>30/HPF,大量杂菌。
阴道清洁度Ⅰ度和Ⅱ度属于正常,当清洁度达到Ⅲ度或Ⅳ度时,常见于各种阴道炎,如细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等,对炎症的治疗提供直接的依据。
在白带检查中如发现有阴道滴虫时,可诊断为滴虫性阴道炎,当发现有阴道霉菌时可诊断为霉菌性阴道炎。
阴道分泌物涂片还可发现淋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枯草杆菌、类白喉杆菌等,为诊断相关的疾病提供依据。
一、将阴道分泌物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按阴道杆菌、白细胞(WBC)及杂菌的多少来判定阴道清洁度,共分4度:
Ⅰ度:
有大量阴道杆菌及上皮细胞,无杂菌、白细胞,视野干净,是正常分泌物。
Ⅱ度:
阴道杆菌及上皮细胞中量,少量白细胞及杂菌,仍属于正常阴道分泌物。
Ⅲ度:
少许阴道杆菌及鳞状上皮,较多杂菌及白细胞,提示有较轻的阴道炎症。
Ⅳ度:
无阴道杆菌,只有少许上皮细胞,有大量白细胞及杂菌。
提示有相对较重的阴道炎症,如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
二、宫颈巴氏分级与阴道清洁度分度不是同一概念。
宫颈巴氏分级是早期发现宫颈癌的一种简单有效的办法。
是将宫颈上皮细胞进行固定、染色、显微镜下观察。
通常分为五个级别:
Ⅰ级,细胞正常;
Ⅱ级,有炎症表现;
Ⅲ级,有可疑恶性细胞;
Ⅳ级,有癌细胞,待证实;
Ⅴ级,有癌细胞。
三、滴虫(-)白带中未检查到滴虫,提示无滴虫性阴道炎,结果正常
四、霉菌(-)白带中未检查到霉菌,提示无霉菌性阴道炎,结果正常
一、皮肤真菌病的检验
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已知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真菌约270余种。
在一定条件下致病真菌大量繁殖,引起疾病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浅部真菌可侵犯毛发、指(趾)甲及光滑皮肤引起皮肤真菌病。
我省地处亚热带,皮肤真菌病发病率较高。
通过实验室检查发现病原体可以确诊,另外,通过检验也可以帮助医生对疑似病例进行鉴别诊断。
皮肤真菌病的常用检验方法有:
1、显微镜检查
显微镜检查法是将患者受真菌感染的标本(选择未经治疗过的新鲜损害或损害边缘、毛发、皮屑、甲屑等),用显微镜观察有无真菌的菌丝及孢子存在。
常可检出癣菌、念珠菌、花斑癣菌、糠秕孢子菌等。
检查阳性可以确诊,但阴性不能除外皮肤真菌感染(影响因素较多)。
真菌镜检迅速简便,对浅部真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使医生能对症下药,使患者接受更准确、科学地治疗。
2、真菌培养及鉴定
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真菌,以确定是否有真菌感染,特别是直接检查为阴性时。
通过培养鉴定可以判断出感染的真菌为哪一种属,还可以进行药敏试验,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真菌生长较慢,一般需要7-10天时间,浅部真菌培养如果超过14天仍未见生长,才可以报告阴性。
皮肤癣菌病
皮肤癣菌是一组寄生于皮肤角蛋白组织的浅部真菌,也称丝状真菌。
据感染皮肤部位的不同称为体癣、股癣、手足癣和面癣;感染毛发称为头癣;感染指(趾)甲称为甲癣。
甲真菌感染
甲真菌感染是由皮肤癣菌、酵母样菌和霉菌侵入甲板引起,主要见于成人。
以皮肤癣菌感染最为常见称甲癣;由酵母样菌和霉菌引起的感染成为甲真菌病。
糠秕孢子菌感染
糠秕孢子菌是角层真菌病中最常见的菌,主要侵犯皮肤角质层。
临床主要引起花斑癣,也可引起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或皮肤垢着病,也可与脂溢性皮炎的发病有关。
念珠菌病
念珠菌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正常人的口腔、消化道、上呼吸道、阴道和皮肤的最常见的机会性真菌,在正常情况下,该菌与人体处于共生状态,因此也称为条件致病菌。
皮肤感染可表现为指(趾)间糜烂、念珠菌性间擦疹、念珠菌性尿布皮炎、丘疹性念珠菌病、念珠菌性甲沟炎等。
粘膜感染主要表现为鹅口疮、生殖器念珠菌病等。
疥疮
由人型疥螨感染引起,可传染,主要表现为手指缝、手腕曲侧、肘窝、阴部、下腹部等特殊部位的丘疹、丘疱疹和小水疱。
自觉夜间剧痒。
显微镜下的疥螨
毛囊虫
毛囊虫,又称毛囊蠕形螨,常寄生于鼻、眼睑和脸颊等处的毛囊内及面部的黑头粉刺内,可使皮脂腺分泌增多。
二、自身抗体检测
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等自身免疫性皮肤病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其中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ENA等检测对疾病的诊断和疗效判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ANA阳性图片
三、过敏原检测
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中包括IgE抗体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
通过检测血清中总IgE含量和特异性IgE,可以了解机体对吸入性或者食物性过敏原的过敏反应情况,为临床诊治过敏性皮肤病提供科学依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线索 细胞 真菌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