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说课稿.docx
- 文档编号:26491791
- 上传时间:2023-06-19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7.82KB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docx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说课稿.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实用的五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6篇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全文共3个自然段,更多苏教版精品教学设计尽在拇指教育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
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二、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
感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姿态美。
三、说教法
1、创设情境,入境入情作者写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孩子们读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
五年级绝大部分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感知,这就对课文的感悟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上课伊始,采用电教媒体出示黄山风景图片,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心情得到了舒缓,身心获得了愉悦,无形中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一个恰当和谐的感情基调。
2、以读为本,读中悟情。
围绕教学目标,以“读”为主线,注重引导。
3、延伸开放,拓展深化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品味“迎客松”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说欢迎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四、说学法
在整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究、更多苏教版精品教学设计尽在拇指教育合作学习为主。
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图片对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
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使计算机网络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
以“黄山四绝”引入课文,课件出示,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去仔细观赏这些奇特的松树吧!
(板书题目:
奇松)根据题目让学生提出疑问(黄山奇在哪儿?
)(让学生质疑培养了学生质疑能力,又能以此为主线展开自主学习活动)
3、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正确朗读课文
(2)简单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4、交流
5、精读课文。
主要采用抓住重点段也就是课文第2段引导学生自读感悟松之奇。
黄山松奇在哪儿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节。
读后请同学们交流对自己喜欢的一棵松树的感悟。
这儿我主要介绍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迎客松之奇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讨论,全班交流。
出示语句,再读体会。
6、品读语句,感受松之奇。
引导学生交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到以下几点
交流:
一奇在姿态
姿态优美遒劲(理解):
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
二奇在生命力强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800年,“饱经风霜”这个词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
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想象一下:
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
三奇热情好客
综上所述,我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让学生在网络这一特殊的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主性,让他们在主动、互动、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更多苏教版精品教学设计尽在拇指教育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篇2
我说的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浙江潮(附观潮)》。
本课将内容相近的两篇文章编排在一起,一篇是文言散文《浙江潮》,另一篇是现代散文《观潮》。
这样编排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更深刻地感受到钱塘潮的雄奇的同时,对古今语言的异同产生感性认识,感悟到祖国语言的魅力,增强语感和对祖国语言由衷的热爱。
《浙江潮》全文共五句话,开头用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总领全文,点明题意。
接着交代海潮最盛的时间:
“自即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然后对潮水由远及近,传神地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写出潮的特点,表现了海潮的雄奇壮丽。
描写形与色运用了形象贴切的比喻手法,比如“仅如银线”“玉城雪岭”;描写声势则在比喻之处还运用了夸张,例如“际天而来”“如雷霆”“吞天沃日”等。
这些手法将景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最后引用杨万理和诗句进行形象的概括,呼应首句,结构极为严谨。
《观潮》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也表现的是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课文的第45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绘声绘色绘形地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从远到近,写得很有顺序,很直观形象。
总之,这两篇文章都使人如临其境,令人由衷地感到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根据以上情况,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领会作者用生动形象的文字,由远及近的顺序来表现大潮的方法。
训练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掌握古文的读法。
其中第2和第3条是本课和教学重点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用这两篇文章中写景的方法去写景。
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学生来讲,应该是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文言散文,以前学的都是古诗,
没有这样严谨的结构需要领悟和学习,可以说难度加大了,因此学生在理清结构朗读方面都难免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比如:
《浙江潮》的开头两句与结尾一句是什么关系?
古文的读法等都需要老师采用相应的方法引导学生。
此外,学生对文章的写作方法往往是知而难行,例如:
总分总也就是首尾呼应的结构,大部分学生在习作中达不到像课文中那么严谨;再如从远及近的写作顺序学生也做不到像文中那样自然。
因此,设计一个“写景小练笔”的练习是必要的。
对于两篇文章的异同,学生一定的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感受,我们应该要珍视学生的个性化的感受或理解,表扬有独特见解的学生。
谈教法
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一堂课当中所需运用的方法肯定不是单一的。
因此在上这课我将结合“疑问导读”“巡视辅导”“示范”“讲练结合”“质疑引导深入阅读”等各种方法来进行教学。
当然,我将主要采取“质疑引导引导”这一方法。
在课堂中我准备这样安排:
在导入新课时设计疑问来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利用巡视辅导法督促学生阅读课文,感知内容;通过老师自身的示范性提问朗读和表达,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和提高朗读与表达能力;在理解古文《浙江潮》时进行讲练结合,既可以检查掌握程度,又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深入阅读两篇文章时教师提出关键性对学生进行质疑,从而引导深入阅读,领悟大潮的雄奇和作者表现景物的方法。
说学法
在学生的学习上,我希望学生能做笔记,用圈圈点点的形式进行,或者是记录课堂中所学到的重要知识。
其次,讨论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对于教师或同学们的质疑就可以用这种方法,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我重视学生个性化体味语言,提倡学生多样化的语言表达,例如对本课两篇文章的异同的理解,可从多方面去说,有的可能会从朗读感受上去分析,还有的可能会从内容结构方面探究等,只要学生分析得有道理,就应该给予肯定或表扬。
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趣
通过问题创设情境:
假设有一个去钱塘江的机会,同学们想不想去?
为什么?
现在我们到书中去先睹为快吧?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十分乐意地去阅读课文)
二、自由阅读初步感知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这两篇文章(要求学生记录疑点),同时教师进行辅导。
(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教师巡视辅导下呢,学生会更加主动,教师也能从中发现一些问题,从而及时给予指导)
2.反馈与点评。
指名说说所读懂的内容及阅读方式,另点一名学生进行点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展示了学生的个性表达)
3.质疑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进行全班交流(当提的问题较肤浅时不能挫伤他们,而应鼓励,教师再作示范性提问,引导学生提出一些质量较高的问题)
4.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读完两篇文章后有什么感受?
三、图文对照深入阅读朗读指导
1.顺序讲读古散文《浙江潮》(考虑到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的文言散文在重点词句结构及朗读方面难免会有一定的困难)
2.课堂练习:
浙江之潮,被周密誉为()。
()最盛大。
当从远方看时,仅如(),再近些则();声音(),给人的感觉是()。
因此,诗人杨万里曾说()。
(课堂中设计一道这样练习题能巩固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3.对照插图,学生合作找出与图相关的语段。
(教师质疑,提出关键性问题:
文中哪几句是描绘图中情景的?
学生找出后就明白重点内容之所在)
(1)体会文中的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和由远及近的写作顺序(找到相关的词句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在写作方面也受到一定的启发。
)
(2)谈谈读后的感受(这是引导学生对内容更进一步的理解,也使学生得到个性化的表达。
老师相机用原文板书:
银线玉城雪岭雷霆吞天沃日)
4.小组讨论交流开头两句与结尾句的关系。
(体味严谨的首尾呼应的结构特点。
让学生借鉴于写作。
)
5.合作学习《观潮》一文
(1)按一定顺序给课文分为三部分,师巡视辅导(针对后进生辅导,更能促进他们主动学习)
(2)汇报交流结果,并说明理由,再师生共同讨论出更合理的分法。
(3)合作探究重点部分“潮来之时”
同桌间讨论这部分写了钱塘江哪几方面?
(声音形状)
感受大潮的声音,交流大潮的形状:
分别找出相关语句,交流从中读懂的内容,并体味一些重点词句及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说说读后感想(师相机板书:
白线城墙战马山崩地裂大地颤动)
(4)交流疑义
6.有感情地朗读比赛
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读的文章朗读,然后分别请几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浙江潮》和《观潮》,指名同学进行评价;男女同学朗读比赛,教师点评;教师示范朗读后全班齐读课文。
(这样更能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
四、引导表达
1.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结合板书与学生的理解引导学生多样化地表达)
2.谈领悟到的写景方法(学生各抒已见,教师给予适当肯定)
3.师小结首尾呼应的结构和由远及近的写景顺序
五、布置练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温习功课的好习惯)
2.运用领悟到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观(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六、谈板书设计
我将板书和深入阅读同步进行,设计的形式如下:
结构仿佛看到仿佛听到仿佛感受到
总
浙江潮银线
分雷霆吞天沃日
总玉城雪岭
潮来前白线
观潮潮来时城墙山崩地裂大地颤动
潮来后战马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篇3
一、说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主题是祖国各地,描写了我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黄山松的赞叹和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文章的表达很有特色,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把黄山松的奇和美表现的淋漓尽致,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如身临其境。
是一篇加强学生语言训练的美文。
二、说教学目标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独立识字的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语言评价能力,但是受年龄限制,阅历浅,认知水平差,对黄山松比较陌生,对它的姿态缺乏比较直观的感性认识。
结合本文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基础,以及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针对新课标对五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难点是指导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样的理念,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和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
1、创设情境法2、朗读法3、讨论交流法4、勾画圈点法
五、教学过程
本课时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初读课文,检查预习;精读第二自然段,学法用法;精读第三自然段,仿写小片段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上课开始,为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播放黄山风景区视频。
学生的思维来自对世界的好奇与惊诧,播放黄山风景录像生动直观,使学生入情入境,对黄山产生直观感知以及各自的体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因此这样导入新课:
“同学们,欣赏了黄山风景区的视频,大家都有什么感受?
”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调动,很想去揭开黄山奇松那一层神秘的面纱,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过渡语:
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
(课件出示黄山四绝)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文中所说,“更是情有独钟”。
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今天,我们一起尽情饱览一下“四绝”之首的黄山奇松。
齐读课题,读出“奇”,学生质疑问难,问题集中在“奇”上,在旁边板书“奇?
”。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难读的词语,句子。
预习是为培养自学能力服务的。
检查预习还可以了解学生学情,解决了字音,会读课文了,课文的解读、感悟才可以开始。
2、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松树?
(板书:
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学法用法
第二自然段是教学中的重点段,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不同的符号分别标画出描写不同松树的句子。
找出文章中主要写了哪几种松树?
把描写自己喜欢的那种松树的句子大声的读出来,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然后逐句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理解,读出感悟,读出黄山松的奇和美,读出作者对黄山奇松的喜爱和赞叹之情。
指生读写迎客松的句子。
(课件出示迎客松图和句子)瞧!
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
让我们细细地品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迎客松的“奇”。
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儿呢?
(课件出示: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
)迎客松被称为什么?
(板书:
好客的主人。
)
引导学生学习迎客松,总结学习方法,再运用学到的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其他两大名松。
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课件出示陪客松、送客松图片,指生上前面说哪幅图是陪客松,哪幅图是送客松,主要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谈理由,说出陪客松、送客松的“奇”。
相机理解“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
(板书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仿写小片段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探究写作方法,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的联系起来,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才能较快的提高写作水平。
读第三自然段,看看黄山松还“奇”在哪儿?
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千姿百态)再次提问黄山松到底有哪些姿态?
(引读第二句)让同学根据第三自然段发挥想象说话。
根据第三段总分总的结构写一写黄山的其他松,也可以写写我们美丽的校园,更可以写写黄山其他三绝:
怪石、云海、温泉。
之后出示黄山怪石图后指导仿写“怪石”。
六、说作业设计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
“语文实践的综合性,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走大语文教育之路,特别是重视开放语文资源,拓展学生的语文实践的空间,增加实际运用语文的机会”。
因此,在语文家庭作业的设计上,我摒弃枯燥机械的重复式作业,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凸显出个性化的特征,课内与课外交相互应,在实践中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所以我的作业设计是这样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并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
2、当小导游,向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说出“奇”,也许明年暑假你就能来一次黄山之旅。
3、推荐文章:
《黄山奇石》,徐霞客的《游黄山日记》,袁牧的《游黄山记》,叶圣陶的《黄山三天》,丰子恺的《上天都》等都体现了黄山的绝美秀丽的风姿,根据自己的喜好找到相关的书籍读一读。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的思路,简洁明了有助于学生学习本课的学习任务。
在板书设计方面,我以简单明了的方式把本课内容表现出来。
我的板书如下:
迎客松好客的主人
黄山奇松陪客松绿色的巨人千姿百态
送客松天然盆景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篇4
根据这篇课文的具体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学习实际,我想在课堂中有机融入如下的教育理念:
一、扎实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1、“听”:
的题目就是《鼎湖山听泉》,因而“听”既是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
的确,只有用耳去听,用心去想,才是真正的听。
我试图通过让学生听歌、听乐曲、听泉声、听他人的建议、听老师的朗读等方式,来叫醒自己的耳朵,从而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2、“说”:
说出自己听到的泉声,说出自己听后的感受,说出泉声究竟美在何处?
3、“读”:
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在课的各个环节我都安排了学生的朗“读”,从开始的读课题到最后的读作者的感受。
我采用的读的方式有:
自由读、默读、快速浏览、个别读、互相读、男女分角色读、教师引读、全班齐读等。
4、“写”:
让学生自己写读后的感受。
二、努力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在课前备课时、在实际教学时,我不断地提醒自己:
要让学生自己从文中寻找描写泉声的词语,自己给词语分类,自己感受泉声的特点,自己发现泉声的美,以及到第4句让学生自读自悟。
再说合作,除了师生合作之外,我特意安排两个邻座交流的环节:
一是把自己听到的泉声告诉你的邻座,二是同座相互说说其他句子又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还有一处朗读时的学生互帮互评。
至于探究就是从语言文字中品味发现其中的美。
三、积极追求“美的课堂”“和谐课堂”
这篇课文本身就具有许多美的元素:
泉声的美轮美奂,泉水的清亮丰盈等等。
教学时我力图通过美丽的画面、美妙的音乐、优美的导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审美情境。
让学生感受“美”,品味“美”:
泉声美妙丰富、千变万化、多姿多彩,那是内容美;作者比喻确切,与各种乐器的演奏声联系,很具有艺术美感,句式工整,朗朗上口,气势非凡。
这是表现形式美。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篇5
一、教材分析
《弹琴姑娘》的作者是著名儿童文学家陈伯吹。
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西师版第九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它与前面的《少年闰土》、后面的《高斯智断瓶中线》等内容构成了本单元的主题――多姿多彩的人物世界。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小姑娘弹奏的琴声,赞扬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姑娘勤学苦练的好学精神。
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很有表现力。
每次的琴声都让“我”心动,“我”从好奇、钦佩、赞美到祝福小姑娘,一系列的情感变化是那么自然、真切。
小姑娘勤奋刻苦的品质,是通过“我”听到的琴声及感受的间接描写来表现的。
文章语言清新、流畅,构思巧妙。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五年级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已养成带着疑问独立阅读、思考、领悟的良好习惯。
在思维方式上,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根据上述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课后练习的安排,,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滞留”等词语。
2.智能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掌握通过间接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以及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3.德育目标:
学习小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体会小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小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并掌握作者按一定顺序通过间接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以及将琴声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三、说教法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因此,我准备以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为主要教学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
为此我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合作学习,研究语言文字,渗透“读”、“思”、“议”、“悟”、“勾”等学法。
四、说教学程序:
1、说教学思路的设计与依据
五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已得到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充分体现“反复诵读,情感熏陶,自由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使其从根本上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方式,并充满人文情怀,根据教材特点,结合《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设计以下几大教学环节。
创设情景,激发情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想象画面,品味琴声――品读感悟,深入理解――探究写法,感悟文法
2、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讲课伊始,我应用情景教学,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让学生一起来欣赏,听后有什么感受?
随后并告诉学生这就是世界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
你喜欢钢琴曲吗?
想自己弹一曲吗?
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位小钢琴演奏师。
从而揭示课题。
这样创设出浓郁的情景氛围,使学生进入情景,激发了学生兴趣。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提出自读要求:
课文反复用了什么词语直接描写小姑娘弹出的琴声?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音调和节奏读描写琴声的句子。
再引导学生以填空形式明白琴声是什么样的?
填空:
()的琴声。
这样以填空的方式,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读好课文,在读中解惑,又引导学生把握了课文的重点――琴声和弹琴姑娘,进行扎实、有效地学习。
(三)想象画面,品味琴声。
本文没有过多的语言对琴声进行描述,而是通过一幅幅美丽的景色,与琴声融为一体,让学生用波浪线画出那一幅幅将琴声融为一体的美丽景色。
并读勾画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
进入新世纪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已经充分意识到读书感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读书是课堂训练的主线。
为此,在教学中,我贯穿了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齐读、分读、品读等,紧紧围绕琴声这一重点,引导学生在读和想象中品读句子的优美,感受画面的优美,从而感受到琴声的美妙。
同时,让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出作者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写作特色。
(四)品读感悟,深入理解。
引导学生看图,用词语来形容图中正在弹琴的姑娘。
()的弹琴姑娘。
生各抒己见,然后,我说道,弹琴姑娘琴弹得好,还有两个很关键的因素,课文中分别用了两个词语进行了高度的概括。
学生边读边找这两个词语。
随后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读文,找间接描写小姑娘品质的句子情感朗读。
读后让学生谈感想。
(学生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叹、赞美以及启发)
小姑娘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同时也打动了作者,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读一读。
从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句中去理解,去感悟人物的品质,并在感情朗读中得以深化,从中受到启发。
(五)探究写法,感悟文法。
在这一环节中,我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一步地品读所学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掌握间接描写人物的方法。
3、练习和作业设计
(1)、说说你的周围有小姑娘这样的人吗?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作业是课堂的延伸。
作业体现的是科学性,人文性。
设计这一作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自觉积累语言,进一步感悟小姑娘勤学苦练的好学品质。
五、说板书设计
14、弹琴姑娘
春天好奇
夏天叮咚叮咚叮叮咚咚钦佩
秋天勤奋好学赞美
冬天锲而不舍祝福
好的板书是课文浓缩的精华,使人一眼就明白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这一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统领全课,简洁,重点突出的特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