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昊集团董事长袁宝拼缝.docx
- 文档编号:26488865
- 上传时间:2023-06-19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94.64KB
建昊集团董事长袁宝拼缝.docx
《建昊集团董事长袁宝拼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昊集团董事长袁宝拼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昊集团董事长袁宝拼缝
员。
田先生说,北京工商界惟一的全国人大代表王文京先生,在用友软件涨到最高的时侯,按市值计算身家可达55亿,现在大概也就30亿吧,不能说绝对,但按常情推断,袁宝应该和他还差着几个数量级。
袁宝的致富之路
1992年,袁宝从北京市建设银行辞职下海,在京郊怀柔注册了建昊实业发展公司,注册资金20万元。
通过购买黑小麦专利并出售麦种,半年后获利200万元。
这个200万元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后的真实数据。
此后,建昊实业的资金链就开始充满传奇色彩。
1995年,建昊实业以510万元资金获得海尔生生物制品有限公司51%的股权。
这中间的300万元差额,袁宝的说法是在上海炒股赚到的。
由于企业连年亏损,收购条件相当宽松,对剩下的49%股权,袁宝和其他股东签了一个“股权回购合同”,承诺在一定的年限内按同样的价格买过来。
这样,袁宝就取得了这家资产估价1000万的企业的全部产权。
随即将它抵押给银行,贷到1000万,再用这1000万买到了一家资产评估为1900万的怀柔温阳制药厂51%的股份。
然后,以温阳制药厂为抵押向银行贷款,所得资金除了偿还原来抵押海尔生的银行贷款之外,余额又用于购买另外一家企业的51%股份。
以此类推,建昊实业一口气在怀柔收购了13家这样的企业。
1996年秋,建昊集团将总部移至北京,其时,它账面上的资产总额已高达30个亿,负债率11%,拥有的子公司和下属企业达60多个。
这就是袁宝30亿资产之说的出处。
1995年、1996年,正是宏观调控最紧的时期,中小国企效益下滑严重。
建昊集团主动帮助地方国企重组,既让地方政府松了口气,又扩充了自身资产。
乍看来,真是一个双赢的大好局面。
惟一的一点缺憾在于,银行的贷款总是要还本付息的。
如果建昊集团收罗旗下的资产不能创造适量的现金流,账面上就无法交待。
在宏观调控和通货紧缩的五六年里,一些县办企业创造现金流的能力是很难想像的。
幸好建昊集团拿到的企业基本都在北京近郊,北京近年周边地价猛涨为它带来了不菲的收益,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压力。
据曾经在建昊集团任职的一位人士透露,袁宝1996年开始高薪聘请专家替建昊把脉。
专家们给出的建议是,资本运营不是这个搞法,哪有民企替国企承担改革成本的道理。
要么找一个主业,安心搞实业;要么效仿国外风险投资公司,以卖出去为目的收购企业。
袁宝还算从善如流,在公司主业上,他下决心关掉大部分下属企业,一心一意效仿史玉柱,搞起了资金、技术都可以不密集的保健品。
尽管建昊的“好心情驻颜口服液”在宣传上比不上“脑白金”天天上中央电视台那般的力度,但也在北京主要纸媒体上掀起了一阵不小的风浪。
袁宝的另一手是买卖上市公司“壳”资源。
建昊集团以1亿资金收购了比特科技60%的股权,1997年通过重组,引入生物制药概念,抬高估价后出手转让;业界估测,建昊集团这笔交易至少赚到5000万。
但此后风起云涌的资本市场上再难见到袁宝公开出现的身影,直到最近的雇凶杀人案带出了他投资期货的故事。
建昊集团的安全投资
作为来自外省、平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袁宝能在1989年毕业后得到北京建设银行的“铁饭碗”,证明了他的聪明干练和活动能力方面的天赋。
知情人介绍说,袁宝报道当天,就被下派到郊区怀柔县支行信贷科锻炼。
从此就没有调回北京,他在怀柔娶妻生子,养家糊口,过了三年寻常人的日子。
我们不知道这段时间里,这位后来的“商场奇才”心中做何感想,也许他在某一天豁然开朗,在这个时代,仅仅靠个人的聪明干练往往无济于事。
袁宝能够博得亿万富翁的名头,说明他身上有一般民企小老板不可企及之处。
1996年,袁宝拿出1000万现金,设置了“中国大学生跨世纪发展基金·建昊奖学金”。
这件事后来被何建明先生写入其反映贫困大学生生活的著名报告文学《沉默是金》中,激情澎湃的文学家把这个奖学金的设立与希望工程相提并论。
报告文学对袁宝做了如下描述:
“当我看到他名下的建昊集团公司1996年度一年的营业收入26亿、利润5.4亿元的报表时,便确确实实相信了站在我面前的这位只有31岁的小伙子,真是中国当代几位巨富之一的风云人物。
”这样一来,就算是以某种名义在袁宝的资信证明上作了背书。
但据建昊集团内部员工反映,袁宝经常挂在嘴边告诫大家要努力工作的一句话是“我们没有什么背景”。
这样的表态是一种谦虚还是真正的危机感无从求证。
能够知道的是,建昊在做完比特科技这一票后就再没有下文,而此时的中国股市正当风起云涌之际,不可想像袁宝会心甘情愿主动引退。
雇凶案成本分析
耶稣曾经称赞只有四个铜板的穷人把两个铜板给乞丐要比百万富翁给乞丐一袋金币还要伟大,西方人以此类推,认为不同地位的人应该有不同的行为准则。
中国先贤也说仓廪实而知礼仪。
袁宝这位38岁的亿万富翁却用自己的行为跟他们开了一个玩笑。
按照常理,越成功的商人应该越尊重契约精神,现代社会公民把报复、惩治侵犯自身利益行为的权利让渡给国家强制机关,个人就失去了私自雇佣暴力报复的权利。
为了一笔期货合同的损失,“商场奇才”袁宝违背了这个准则。
为了向现代企业靠拢,保证科学决策,袁宝曾经在建昊集团设立了专家委员会,公司章程规定所有立项、产品投资都必须事先经过这个委员会论证。
记者费尽辛苦找到了专家委员会的一名成员,希望了解建昊在四川投资期货的论证决策过程。
这位学者却告诉记者,专家委员会讨论的是生产口服液还是生产片剂,外包装蓝色还是绿色这样的具体问题,涉及大笔资金运用的资本运营从来不在这里讨论。
在四川投资期货受损最终是在雇凶谋杀案的案卷中曝光,袁宝甘冒风险选择雇佣杀手惩处合作人,惟一的解释是他认为通过法律途径无法解决。
原因很简单,双方的资本运作都在暗中进行,诉诸法律就意味着将一切暴露在阳光下,冰雕雪筑的资产帝国承受不起这样代价。
袁宝从1994年起就购买了三九胃泰、蜀都大厦等公司上市前的法人股,1996年又购得比特科技的“壳”资源,在掘得资本市场上第一桶金的同时,也种下了原罪。
法人股、“壳”资源这些紧俏资源的获取过程改变了他的行为方式。
从那以后,阳光就再也不能照进他的心灵。
久而久之,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能够将一个谨慎的商人培养成蔑视法律的人。
认为自己能够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人和以为自己在法律保护之外的人,都会选择铤而走险的方式。
这就是一个亿万富翁选择了与街头流氓同样的行为方式的原因。
前文提到的那位田先生认为,袁宝真正的悲剧在于他从原罪走向了真正的犯罪,而成功的商人是能够避免走上这条路的。
这位在北京经商20多年的企业家指出,迅速翻番的资产需要有人来背书,袁宝当然也做过努力,但似乎不得要领。
“否则,他不会这么焦虑,也不会那么冲动。
”
关于袁宝的发迹史或曰创业史,《科学投资》2002年第4期《中国富豪第一桶金》中已有介绍,在此我们不再赘述。
袁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曾在中国建设银行证券部短暂工作,曾从事过中国最早的股票天桥股份等的交易买卖,这些经历使袁对中国资本市场和资本运作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为其日后进行资本运作打下了基础。
袁通过科研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对接拼缝挖到第一桶金。
后来又通过种植“小黑麦”赚得了数百万元。
这数百万元就是袁进行资本运作的初始本钱。
1992年,袁创办建昊实业公司,通过资本运作,公司资产以几何级数递增,至1996年建昊集团组建时,建昊的企业资产已由创立之初的20几万元上涨到数十亿元,拥有全资、控股、参股企业数十家,业务覆盖电子、金融、生物、房地产等众多领域,袁因此被一些人称为“并购之王”,还有人说他是“北京李嘉诚”。
袁资本运作的绝招之一就是对看中的企业进行大规模的参股,有能力的进行控股。
在袁看来,参股是一种“借船出海”的好办法。
建昊先后参股过的企业有三九胃泰、四川蜀都大厦等数十家。
1996年,通过上市公司年报,人们发现有近30家上市公司位居前十位的大股东名单里有建昊的名字,其中有两家——北京比特和丽珠制药的控股股东是建昊。
袁参股的这些企业,有的起初并不被人们看好,但袁看准后大量买入。
不久,这些企业相继改制成功,股票纷纷上市,随后大幅度升值。
袁看好时机,抛出股票,抽身而退,袁用这种办法赚了个盆满钵满,积累了大量财富。
巧用财务杠杆使财富滚雪球 在有了一定量的资金之后,袁开始改变运作思路,由原来的主要参股企业,变成抓住机会控股企业。
1994年,国家开始宏观调控,银根紧缩,企业经营困难,一大批企业面临倒闭,同时有关部门开始探索产权改革,对严重亏损、经营不好的企业进行改组、兼并、收购、拍卖。
敏感的袁又一次嗅到了机会的气息。
经过调查,他发现其中有不少本质好、市场潜力大、人才资源丰富的困难企业,只要在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上进行根本改革,再注入必要的流动资金,对没有好产品的企业,注入好的项目,它们就会产生巨大的财富,变得价值千金。
“我知道这里有机会,因为在资金和项目上,我们有优势,我必须抓住它,否则,它就会溜走。
”袁迄今回想起来仍激动不已。
1994年,建昊在其公司注册地北京怀柔一口气收购了13家这种类型的企业,使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产品结构实现了多样化,拥有了一批优良的企业资源。
通过在怀柔的操作,袁开始改变思路,认为用参股、控股、收购的方式来发展企业,是一条多快好省的道路,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抓住机会,还能平稳地将建昊从农业向其他产业转移。
建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控股企业是海尔生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时间为1995年。
海尔生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评估资产为1000多万元,建昊集团花了500万元,买下了海尔生的部分资产。
在对海尔生进行规范化股份制改造,将海尔生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改造成海尔生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后,建昊拥有的这部分资产折合成股本约占海尔生总股本的51%,由此实现了对海尔生的控股,海尔生的经营、生产、企业产权均由建昊一手把握。
控股海尔生之后,袁又看上了全国中药行业排名第二的浙江温阳制药厂。
温阳制药厂的资产额1900万元,买下它的控股权,即51%的股权,需要1000多万元。
袁当时没有这么多钱,但袁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巧妙地利用财务杠杆。
建昊以海尔生做抵押,向银行贷款,买下了温阳制药厂的控股权。
在控股温阳制药厂后,袁又以温阳制药厂做抵押,向银行借款,还掉了原来银行的贷款。
其后,袁通过对温阳制药厂的改组,完善其内部经营管理,再投进去一部分资金,启动企业正常生产。
利用企业自身盈利归还银行借款。
进一步,在条件许可后,袁会将控股企业另49%的股权也买下来,变成袁自己的独资企业。
海尔生物有限公司、温阳制药厂,如今均已成为建昊名下的独资企业。
通过如此这般的运作,袁旗下优质企业越来越多,财富也如滚雪球般迅速壮大。
袁的说法:
“我们一直强调不要建企业,要控股企业。
因为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存量资本已经积累的太多,我们采取这种办法,既能激活存量资本,又能实现快速成长,于国、于民、于己都有利。
”在商言商无关世态炎凉 在买卖企业时,袁表现得完全像一个商人,对已无利可图的企业袁决不恋旧,或砍掉,或卖给别人。
袁不会让这样的企业成为自己的负累。
用袁的话说就是:
“我象买卖青菜萝卜一样买卖企业,股权成了我手中一条财富的彩带。
”袁名下企业最多时有60多家,经过袁的一番削砍,现在则仅有15家左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集团 董事长 袁宝拼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