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湘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9至13课说课稿.docx
- 文档编号:26484710
- 上传时间:2023-06-19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9.50KB
最新湘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9至13课说课稿.docx
《最新湘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9至13课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湘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9至13课说课稿.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湘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9至13课说课稿
最新湘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9至13课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是___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八册中第9课《绿色呼唤》活动一画树。
下面我将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对这个课时的教学设计进行详细说明。
一、教材分析
绿色呼唤森林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课绿色呼唤围绕画树这一活动,让学生了解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
本课绿色呼唤涉及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学科知识技能是让学生了解色彩运用的方法,学会使用与色彩画相关的工具材料。
绿色呼唤活动一学习内容是画树,树的外形是由树干、树枝、树叶三个部分具体组织而成,虽然树千姿百态,但都可以用近似的几何形体如锥形或圆球形来概括或理解。
树叶一般分针叶、阔叶两大类,有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的生长规律,我们列举了三种常见叶丛的画法给学生以提示,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观察、想像,选择教材中的小训练囹添画叶丛。
树枝长在树干上,形成前、后、左、右相互穿插关系,画时一定要注意其形态变化。
教师适当让学生掌握调出更多色彩的方法,在了解浓淡色的基础上,发现色彩的深浅变化和倾向性,如教学定位是画一片树林应突出前面的树,再逐层推远。
作画步骤先勾线,再涂上较淡薄的色彩,也可复勾。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表现期与写实期之间,不再像前期孩子一样大胆的作画,但任然爱幻想。
他们开始注重观察事物的结构,有写实的需求,但在观察失误的方法及绘画技巧上还需要一定的指导。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树的外形结构及其特征,并能用流畅的线条勾画树的特征和动势,层次要分明。
2、初步了解一点调色知识,能适当地掌握色彩运用的方法,表现出树的色彩美。
3、能围绕主题构思设计制作一张精美的小树领养卡片,适当了解一棵树的生活习性、特征,并形成文字作简单介绍。
4、以领养小树的实际行动体现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我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新课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能用流畅的线条勾画树的特征和动势,能适当地掌握色彩运用的方法,表现出树的色彩美。
五、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学生的特点,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贯穿始终,用图片导入课题,让学生直观感受体验草的生命力,通过自主探究,发现树的不同形态、结构,以小组合作方式欣赏作品,并进行创作。
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六、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欣赏课件图片:
四季的树木实景,体味大自然的色彩美。
(板书课题)
2.欣赏课件图片:
树木的色彩画,说说色彩画与摄影图片的不同感受。
(二)、整体感知,了解画法
1.观察课件图片:
自然界的树。
思考如何用色彩进行表现。
2.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整体感知用色彩画风景的表现方法。
3.师生归纳方法步骤:
第一步用线条画树:
先画近处的树,再画远处的树;先画树干,再画主枝,最后画树叶。
第二步用淡彩着色:
色彩清淡而又富于变化。
4.观察课件图片(结合教材图例),了解几种不同的构图方式和色彩表现方法。
(1)先用色涂染后再适当勾画几笔线条来表现树林。
(2)树木局部的表现:
前后层次在形的处理上主要表现为主次关系和空间大小关系,在色彩的处理上主要为色彩的深浅关系。
(三)、局部演示,尝试练习
1.教师演示树干的线描画法。
2.教师演示树叶的线描画法:
(1)三种常见的叶丛画法演示:
(2)注意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出不同树叶的特征。
3.学生尝试在教材范例图上进行添画练习。
4.仔细观察教材色彩图片,思考下列问题:
(1)红色为什么会有深浅变化?
(2)绿色是直接画上去的吗?
(3)两色间的边缘线为什么这么清晰?
5.学生尝试进行调色练习,同桌或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6.师生合作验证讨论结果:
(1)红色颜料中加入水分的多少不同产生了浓淡深浅变化;
(2)黄色与蓝色相互渗透出现了绿色;
(3)两色相接部位运用了干画法,学生说原因,教师重点用色彩演示几种不同的调色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干、湿、浓、淡以及自然渗透产生的不同效果。
7.指出调色注意事项:
(1)颜色不宜调得太均匀,避免色彩呆板:
(2)水分控制适当;
(3)防止把色彩画得太脏。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
用线勾画一片树林,再涂上较淡薄的颜色,体现对自然的感受。
2.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展评
作业展评,小结全课。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让学生评,让学生自己解读自己,解读同学的作品,有机会感悟、评价感兴趣的作品,拓展思路。
我请学生下位到黑板前欣赏拼贴完成的画面,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对于绘画能力较薄弱的孩子多找优点鼓励和赞扬的话语让学生有一种莫大的自豪感和成功感。
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美术创作的热爱。
七、板书设计
9、绿色呼唤
构图:
有层次、动态
结构:
枝、干、叶
本节课的设计,我以新课标理念为知道,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采用开放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小组合作能力,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评价中学。
在展示评价环节里我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到这里,我将结束对《绿色呼唤》的说课,如有不足之,请各位评委老师予以指正,能得到领导及评委老师的指导性、批评性意见,我将用它来弥补我在教学中的不足和缺憾,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完善。
谢谢!
10、编纸条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是___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八册中第10课《编纸条》。
下面我将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对这个课时的教学设计进行详细说明。
一、教材分析
《编织美丽》是新版美术教材第八册第十课的教学内容。
这一课的原题目是《编纸条》,非常直观但我个人觉得标题缺乏一定的趣味性,所以将它的名字改成了《编织美丽》,我想这样的课题会更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编织美丽》是一堂手工制作课,学习采用传统编织最基本的提压技法,感受用纸条做原材料而编织成的有趣作品。
这一课最重要的不是只让孩子们掌握编织的技巧,而是寻找生活中与编织有关的物品,同时将生活的体验与感受加入到自己的作品中来,培养孩子们观察的习惯,用美装点生活,用生活创造美。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在美术课堂上,除了掌握基本的知识技法,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将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美经过自己的再创造运用到生活中去,创造的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发现创造更多的美。
本课的重点就是如何将生活的感受运用于作品。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掌握编织一提一压的基本技法。
(2)采用编织的基本技法制作一件作品。
(3)通过教材提示与自我观察,掌握改变经纬纸条的形状或灵活变换提压的制作方法。
(4)设计制作一件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独特作品,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是可以随时随地大胆创造的。
四、教学重难点
我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新课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
难点:
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
五、说教法: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应提到首位,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意识的培养,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本堂课教学中,我采用的是:
情景创设——引导观察——启发点拨——归纳拓展四步教学法。
为课堂创设出轻松、愉悦、自由、平等的教学氛围,更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快乐中体验和探索,很好的促进了学生充分、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情景的创设让孩子们的思维积极、紧凑,放收自如,课堂效率非常高;引导和观察主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根据教学内容我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运用了多媒体,美丽的图片、清晰的示范,大量的素材都给学生带来直观的视觉冲击与深刻的印象。
启发点拨时我采用的是游戏激趣法,有趣的游戏能吸引所有孩子的参与,让他们更加积极的投入到体验与发现中;归纳拓展是一堂课的精髓所在,它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美来源于生活,生活
创造美的深刻内涵,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在欣赏中不断提高。
六、说学法:
常言道:
“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科学的学习是一把开发学生智能的金钥匙,也是学习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
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在本课中,学生从好奇感知——乐中体验——观察探究——大胆创新,都是通过自我的观察、体验、探索而完成最后作品的,这样的过程是孩子一次快乐感受、探索、发现的过程,也是潜移默化培养自己各方面能力的过程。
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始终保持着积极、自主的态度,自由的观察、欣赏、自主的尝试、体验、与伙伴一起讨论、合作,创造力在不知不觉中被挖掘激发,整个课堂氛围活跃、轻松、平等。
七、教学过程:
(1)编织的基本方法很简单,处理不好就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怎样一开始就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呢?
我设计了一个“送贺卡”的情境,事先我了解上课的班级最近过生日同学的名字,在课堂上,我宣布将有一件自己亲手制作的特别礼物要送给他,接着我亮出贺卡,漂亮的贺卡吸引了所有孩子的目光,而贺卡主要就是运用了编织的技法制作而成。
加上是送给本班的同学,孩子们的兴趣更是高涨了起来,我顺势向学生提问:
美丽的贺卡的确不止老师的这一张,可我觉得我的最美、最独特,你发现为什么了吗?
从而很快引出本课课题,并促使学生投入的观察和发现。
孩子们在浓郁的好奇心趋势下自主观察制作的方法,并尝试着自己动手做一做。
本课的知识点学生很快便掌握了。
(2)接下来如何制作出不同样式的编织作品是本课的难点,为了增强趣味性,我设计了“火眼金睛”的游戏激趣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款点击进入,将基本编织方法制作的作品与之对比,找找不同点,比比谁的眼力厉害,找到不同的制作方法之后,老师在投影仪下进行现场演示,并请同学上来做小老师,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也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同时积极参与的同学还可以得到老师亲手制作的编织贺卡,更激起了学生思考的兴趣,巧妙的活动、直观的演示与孩子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很快解决了制作的难题。
(3)美来源于生活而融入生活,最后,如何启发孩子们用美来装点自己的世界,将本课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呢?
这是整堂课的关键所在,我首先出示没有主题的编织作品,提问:
“你觉得它可以用来干什么?
”接着利用媒体展示三种不同的方法:
在外部添加、在内部添加、改变外形三种方法,原作品进行了加工之后变成了一件美丽的艺术品,还可以给她取个名字。
直观的画面不仅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也给了孩子思考的方向。
(4)看,这些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作品,也许它还很稚嫩,也不够精致,但每一件作品都闪烁着孩子们智慧的光辉,让我们不得不为他们每一个奇妙的想法而折服。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布置成了一个小小的作品展示会,通过拍卖的方法共同评出最具价值的艺术品。
在这里,孩子们最可贵的品质得到充分的体现,给孩子一个舞台,他会还你一份精彩。
(5)当学生还陶醉在美丽作品中意犹未尽之时,我出示了生活中各具特色的编织品,让孩子们充分领略到现实生活艺术的魅力,让他们明白艺术与生活是多么的息息相关,水乳交融。
八、板书设计
10、编纸条
1、对折剪经条
2、剪纬条
3、编织
4、整理
在我们的美术术语中有一句用得最多的话: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我想:
我们的孩子们缺少的不是勇于发现与探索的精神,而是缺少一个更宽更大的世界。
实践告诉我们,所给予孩子们的不是单纯的一种方法或一种知识,而是要让他们明白,他现在所接触到的知识只是这个世界很小的一部分,只要通过仔细的观察、耐心的发现、勇敢的探索你将有能力发掘出更大、更奇妙的五彩世界。
以上便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予以指正。
11、花团锦簇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是___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八册中第11课《花团锦簇》。
下面我将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对这个课时的教学设计进行详细说明。
一、教材分析
《花团锦簇》是新版美术教材第八册第十一课的教学内容。
本课以“花”为题,制作纸花——包装纸花——送花是本课的主要线索和学习内容,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制作难度比较适宜四年级学生。
此年龄段学生求知欲旺盛,其观察力和表现力也有了进一步提升。
并且进入中高年级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对美表现力感受力也相对增强。
是相对比较容易驾驭的。
本课核心是对鲜花原形进行艺术再现,引导学生的思维不受叠绕纸花方法的局限。
要通过叠饶纸花工艺让学生进行创新,探索研究更多的纸花制作工艺方法,制作更多的花型。
又将制作和应用进行紧密结合,利用学生的情感激发创作欲望。
这样更能体现新课程理念。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美术课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其审美能力、手工艺制作能力也相对增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进行有目的的花朵造型,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抓住花型特征,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花朵,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学习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叠绕纸花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利用各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提高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花朵的艺术形式美感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体验制作和赠送自制纸花的愉悦感和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我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新课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纸花制作的步骤和方法;难点是制作不同形状的花朵。
五、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本堂课教学中,我采用的是:
课前准备——情景创设——欣赏探究——合作表现——欣赏交流——拓展延伸六步教学法。
为课堂创设出轻松、愉悦、自由、平等的教学氛围,更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快乐中体验和探索,很好的促进了学生充分、全面、自由的发展。
(二)学法: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
科学的学习是一把开启学生智能的金钥匙,也是学习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在本节课里,学生在美的好奇感知——美的乐中体验——美的观察探究——美的大胆创新学习过程中,都是通过自我观察、欣赏、探索、体验而最后完成作品的。
这样的过程是孩子一次快乐感受、探索、发现的过程,也是潜移默化培养自己各方面能力的过程。
六、课前准备
学具:
各种颜色的皱纹纸、树叶、铁丝、茅草杆、剪刀、透明胶、花瓶等。
教具:
示范的鲜花作品、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先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颜色形态各异的鲜花,并同时欣赏用多种材料包装的礼品鲜花,以祝福祖国、亲手给祖国赠送生日礼物以及“母亲节”送给母亲什么为主题通过谈话法揭示课题,花团锦簇。
(二)、欣赏探究(分四步)
1,出示一瓶做好的叠绕纸花,每朵花的花型都不同,逐支欣赏并设疑:
这么多种鲜花我们得学多少种鲜花制作方法啊?
然后分小组研究讨论,并翻阅教材,小组汇报研究情况,教师作出总结:
原来这些纸花都是用叠绕纸花这一种方法制作出来的。
2,学生自学,每人试做一朵纸花,教师收集几朵探究作品普遍出现的问题,教师示范做纸花的步骤和方法,制作一朵纸花。
3、探究同一种制作方法能制作出不同种类纸花的原因。
展示几种花瓣的形状, 对比花瓶中的纸花成品,推测哪种花瓣可以做出哪种花形。
之后展示两种同一种花瓣形状做的纸花,叠绕程度不同,一个褶子多,一个褶子少,让学生对比分析花形的区别。
然后教师小结:
花瓣的形状、叠绕的程度等是影响花朵形状的因素。
4.欣赏各种鲜花的造型,讨论分析怎样表现最合适。
仔细观察鲜花原型,如花朵展开的程度,花瓣的多少,花瓣边缘的形状,思考怎样处理纸材更接近原型。
(三)、合作表现
主要是分组制作,每人至少制作一朵纸花,看哪组制作出的花形最多。
并提出安全卫生要求。
(四)、欣赏交流:
1.师生评价各组制作中的表现,公布获胜小组。
2.请制作出形象逼真花形的同学上台展示作品并传授经验。
3、各组之间相互观摩和交流,体验制作成功的愉悦。
(五)、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我学会了美丽的纸花制作,我要做朵花送给……
让学生讨论说说打算送给谁。
(六)教师总结全课,肯定学生的创作热情,升华其情感需求。
在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中结束本课。
八、板书设计
11、花团锦簇
材料:
包装纸 彩带
方法:
捆扎
本节课的设计,我以新课标理念为知道,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采用开放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小组合作能力,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评价中学。
在展示评价环节里我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以上便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足之处各位评委老师予以指正,谢谢!
12、妙笔生花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是___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八册中第12课《妙笔生花》第二课时写意梅花。
下面我将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对这个课时的教学设计进行详细说明。
一、教材分析
《妙笔生花》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八册中第12课,这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堂课是在第一课时彩墨游戏的基础上,运用已了解的画的基本表现方法,充分运用水墨的干湿浓淡,线条的曲直粗细,通过毛笔的涂抹、点染等笔法变化,大胆表现画——梅花,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画的兴趣和水平。
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在“玩”的基础上,运用己了解的水墨画的基本表现方法来描绘表现各种不同物体形象。
让学生在充分的艺术实践中发挥主动性,启发想象,达到儿童思维能力的训练,进而达到儿童基础情感的培育和自身个性的发展。
《国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三至四年级学段目标,要求指导学生熟悉画的工具、材料,有意识地运用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发展个性化表现能力。
我选择梅花作为表现题材,符合《课标》要求。
二、学情分析
通过《彩墨游戏》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体验墨色在纸上的丰富变化,四年纪的学生好奇心强、随意性强、思维活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本课十分合适学生大胆表现。
但是学生对用笔用墨较为拙手,缺少变化,在润笔方面掌握不够。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习和掌握梅枝、梅花的笔墨表现技法,初步了解画的形式美。
2、学生能运用笔墨的浓淡变化,表现出梅花的形象特征。
3、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画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
我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新课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学习画梅时的用笔、用墨的表现方法;教学难点是指导学生怎样通过用笔的变化和墨的干湿浓淡来表现自己对梅花的感受
五、教法学法
在本课中,我综合运用了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演示教学法、体验教学法、欣赏教学法等方法。
来达成教学目标,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学法上,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欣赏、观摩中去体会梅花的姿态、梅枝的用笔技法;通过小练笔活动亲身领悟笔墨的干湿、轻重、疏密、浓淡的变化;通过大胆创作,尝试把对梅花、对生命的独特感悟用形象化的笔触表现出来,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基础。
六、教学过程
我的整个教学过程按照欣赏激趣、尝试示范、创作表现、评价激励、拓展延伸五步展开。
1、欣赏激趣,情境导入。
上课开始,我请学生朗诵自己喜爱的咏梅佳句,由感受梅花的个性引入课题,然后利用课件,在优雅古朴的音乐声中,指导学生欣赏画家吴昌硕的《红梅图》、王成喜的《报喜图》,不仅使学生对画梅花的个性、旨趣有了初步感受,同时启发了学生的联想,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绘画欲,为下一步体验尝试做了准备。
2、尝试示范,探究画法。
新课改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意识及自主性。
所以接下来,我安排了小练笔活动,请几位学生上台,试画几笔梅花,其他学生自己在下面试画,然后随机点评,让学生亲身感受画梅用笔用墨的变化,认识到学习画并不是一件难事,增强学生的自信。
小训练结束后,我具体示范梅花的绘画步骤,并提出观察要求:
要学生观察我画梅枝的苍劲有力、画梅花用色的区别、点花蕊的快速圆润。
教师的示范,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画梅的布局、行笔、用色的方法,并找到了自已小练笔时存在的不足,为后来综合创作打下了基础。
新课改指出,学生通过自已探索得出的结论,比教师直接讲授掌握会更牢固。
接下来,我让学生分组讨论我在演示时所使用的笔法和墨法,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随机进行笔墨尝试运用,共同解决画梅枝、梅花所要注意的问题。
并找到更适合自己表现的方法。
3、创作表现,凸显个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与创作欲望,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充分交流合作的平台,引导他们进行开放式创作。
鼓励他们在传统的画梅技法中进行创新。
可以用墨线或色线勾形,可以用不同色块画形,这样学生所画的画面既有浓淡,又有色彩,既有块面,又有线条,更富于变化,生机盎然。
在作业的呈现上,学生可以独立创作,也可以同桌、好友相互交换作品,进行添加补充。
4、多元评价,促进发展。
评价应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感,树立自信,得到发展。
评价中,教师不仅只注重学习效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重视个性培养。
所以我相机采取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讲评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做到互相学习,互相激励,互相欣赏,共同进步。
(出示学生作品)如这位学生在评价自己的作品时就说:
“我画的梅枝转折较多,符合它的生长特性,虽然它近看是五瓣花,但我想用点的笔法画它远看时一朵朵的样子,是不是也很好看呢!
”(出示作品)而在这几张学生作品中,他们都相互给对方写了评语,直接表达了对画的感受:
(读一读学生的评语)如这张作品上钟晨同学就写下了“罗鹏飞,你画的梅花形态有大小之分,感觉有点分散。
枝的干枯感觉比较好,相信你会画得更好的,加油吧!
”
5、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美术教师应有效挖掘、整合、运用课程资源,拓展教材内容,努力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学生完成作品、交流反馈后,我利用课件讲演的方法,把一幅幅鲜明生动、雅俗共赏的兰、竹、菊等题材的画与《高山流水》的古典音乐相融合,在清新高雅的艺术氛围中,让学生感悟前人的智慧,体会他们顽强、高洁、向上的精神,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体会到了民族艺术的博大精深。
七、板书设计
12、妙笔生花
妙笔1、用笔:
中锋、侧锋;顺锋、逆锋
2、用墨一:
墨分五色
3、用墨二:
浓、淡;枯、湿
4、用墨三:
蘸墨法、积墨法、泼墨法、破墨法
本堂课,我以学生的体验活动为载体,充实深化教材内容,让学生在一起欣赏、交流中导入所学,在小练笔活动中操练所学,在创作表现中运用所学,在欣赏品味中拓展所学,展示了学生从不会到学会到创新运用的全过程。
充分体现了新课改所倡导的以生为本,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对画《妙笔生花》第二课时写意梅花的说课。
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湘教版 小学美术 四年级 下册 13 课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