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一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同步备课教学案中图版.docx
- 文档编号:26472851
- 上传时间:2023-06-19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244.99KB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一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同步备课教学案中图版.docx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一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同步备课教学案中图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一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同步备课教学案中图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一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同步备课教学案中图版
第一节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主要生态问题的现状,理解它们的成因。
2.掌握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生态环境问题
现状
原因
生物物种减少
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快,生物物种灭绝、退化
a.乱砍滥伐森林
b.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捕猎、砍伐及非法贸易
c.①环境污染破坏生物生存环境
d.大量引入的②外来物种同土生物种竞争栖息地和食物
③森林资源破坏
全球平均每年损失1800万~2000万公顷森林,尤其是④热带雨林损失严重
a.林木砍伐
b.林地⑤开荒和开矿
c.⑥薪柴采集
d.大规模⑦放牧
e.空气污染,尤其是⑧酸雨污染
⑨湿地减少
面积⑩急剧缩小,退化严重
a.⑪土壤侵蚀导致进入河流的泥沙增加
b.⑫引水灌溉、河道截流改向导致湖泊、沼泽水量减少
c.⑬围湖、围海造田
d.环境污染
e.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⑭湿地植被破坏
思考
1.什么是外来物种入侵?
它对我国生态环境会造成哪些主要危害?
答案 外来物种入侵指进入某个地区的外来物种打破了原地区的生态平衡。
主要危害有:
①生态系统被破坏;②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二、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典型分布地区
森林破坏严重
东北林区、⑮西南林区
次生盐渍化
⑯华北地区、东北平原
水土流失
⑰黄土高原地区和南方低山
丘陵地区以及云贵高原部分地区
土地荒漠化
西北地区和⑱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思考
2.森林有哪些生态功能?
植被破坏会造成哪些主要生态问题?
答案 森林在保护环境、改善生态方面具有巨大的价值,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的环保作用:
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减弱噪声、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等多方面。
植被破坏一是森林面积锐减:
①珍稀动植物减少、灭绝;②生态系统恶化;③环境质量下降;④水土流失;⑤旱涝等自然灾害加剧。
二是草原退化:
①草原的植物种类成分变化;②降低草场的生产能力;③破坏草场的动植物资源;④出现土地荒漠化。
3.洞庭湖地区为什么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
答案 围湖造田造成湖面缩小,湖泊削峰补枯的作用大为减弱,长江发生洪水灾害的频度增加,同时因湿地的丧失而造成当地气候的变化。
退耕还湖可以使以上问题得到缓解。
探究点一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
2017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我们的未来”。
西藏湿地面积达600.4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9%,居于全国首位。
可有一部分天然湿地却已受到了现代工业的污染,湿地保护迫在眉睫。
“十一五”期间,西藏新建了玛旁雍错、麦地卡等8处自治区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新建了多庆错、雅尼等3处国家湿地公园,填补了西藏的空白。
2012年西藏成为率先颁布湿地条例的省区之一,并于当年3月1日开始施行《西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
对退化的湿地采取补水、限牧、退耕、封育等措施进行恢复。
对于擅自排放水资源、在保护区内捡拾破坏鸟蛋的行为也将进行罚款。
(1)图甲中的景观是人类________的结果,这种人类行为可能带来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2)图乙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其形成的主导性因素是什么?
(3)图丙中的人类行为是________,这种人类行为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
(4)西藏地区为保护湿地采取了哪些措施?
有何借鉴意义?
答案
(1)滥伐森林 森林匮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2)土地荒漠化 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不合理的活动导致植被破坏。
(3)高强度的捕猎 生物多样性减少。
(4)建立自然保护区,通过立法颁布施行保护条例等。
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最大限度地运用自然过程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活力;通过立法,可以提高人们对湿地保护紧迫性的认识,明确自己的义务和职责。
1.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1)图解世界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表现
(2)框图分析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
(3)湿地减少的原因分析
造成湿地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湖泊、沼泽消亡的过程。
湿地减少的原因用框图表示如下:
2.对每种生态环境问题应该从哪些角度进行分析
对每种生态环境问题都应该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分布区域
每种生态环境问题都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都是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下形成的。
因而首先要明确分布的区域。
(2)形成原因
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一般来说,自然原因是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基础(如生物多样性、森林资源、湿地等问题都会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沙漠化往往发生在气候比较干旱的地区),而目前大多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还是人为原因。
从人为原因来看,主要体现在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明确成因,有助于对环境问题的解决。
(3)危害
生态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包括对环境自身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如森林的破坏不仅会造成自然环境中其他要素的改变,也会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带来巨大的危害。
(4)解决措施
联系实际,针对成因、危害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措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其采挖时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每年采挖过程中大量草地被践踏和碾压,采挖结束后到处都是裸露的松散泥土和土坑。
简述大规模采挖冬虫夏草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 (生态环境脆弱,破坏易,恢复难。
)植被破坏;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层结构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水分涵养能力下降;水旱灾害发生频率增加;鼠害等生物灾害易发。
探究点二 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阅读教材P45图3-1-10“中国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森林破坏严重的两个主要地区在哪里?
(2)我国次生盐渍化的两个主要地区在哪里?
为什么会发生次生盐渍化?
(3)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区分布在哪些省区?
南方和北方水土流失的原因有何不同?
(4)我国土地荒漠化涉及的省区主要有哪些?
答案
(1)森林破坏严重的两个地区主要是指东北的大兴安岭地区和西南林区。
(2)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和东北平原西部地区(松嫩平原地区)。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农业活动,灌溉系统不健全,而导致土壤盐渍化,也叫次生盐渍化。
上述地区的地下水位较高,地表水排水不畅,可溶盐较多,蒸发旺盛,盐分在地表积累所致。
(3)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的云、贵、川、渝、鄂和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晋、陕、甘、内蒙古、宁。
南方水土流失是地形崎岖,降水多,土层薄,生态环境较脆弱,人为破坏植被所致。
北方地区水土流失是土质比较疏松,夏季多暴雨,生态环境脆弱,植被覆盖率低等原因所致。
(4)土地荒漠化主要涉及我国北方的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11个省区。
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分布区域
自然背景
形成原因
主要防治措施
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森林破坏
华北、西南、华南林区
属中温带、亚热带边远山区
乱垦、滥伐,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力
森林火灾等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草原退化
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
属半干旱干旱草原区
过度放牧、过度垦殖
气候干旱、降水减少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
湿地萎缩
三江低地、湖滨、海滨
属湿润低平原、湖泊、海洋边缘地区
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海)造田、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向
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沼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
生物多样性锐减
林区、草原、近海海域
物种资源丰富
人类的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物种都有一定的寿命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土壤侵蚀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
属半湿润、湿润丘陵地区
人口稠密,过垦严重
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
荒漠化
西北、华北半干旱区
属半干旱内陆或春旱严重地区
过牧严重
降水少、气候干旱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
阅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反映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出A区域生态问题及其引发的次生环境问题。
(3)B、C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说明危害更严重的地区及理由。
(4)比较D、E两地区森林主要生态功能的差异。
答案
(1)土壤侵蚀
(2)土壤侵蚀。
石漠化(或土壤贫瘠)。
(3)B区域。
地形起伏大,土层薄;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土地生产能力高。
(4)D: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E: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解析 第
(1)题,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分布最广的问题。
第
(2)题,A位于南方亚热带丘陵地区,这里人口密集,过垦严重,降水丰富,主要的生态问题为土壤侵蚀。
其引发的次生环境问题为石漠化或土壤贫瘠。
第(3)题,两地都面临着土壤侵蚀问题,但B地更严重些,与这里的丘陵地形、城市密集、土地的生产力高有关。
第(4)题,D区处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区的森林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E为亚热带的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地质条件复杂,土壤易受侵蚀,该地的森林作用主要为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
下图为某游客在旅途中拍摄的一个画面。
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画面中的情景如果出现在我国江南地区,当地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森林资源匮乏B.草场退化
C.水土流失D.沙尘暴
2.该生态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有( )
①林副产品短缺 ②珍稀动物减少 ③旱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加剧 ④造成土地盐渍化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画面中大量树木被砍伐,土地裸露,是森林资源匮乏的表现。
第2题,土地盐渍化主要是不合理灌溉导致的。
3.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选择
B.物种退化
C.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D.对野生动植物过度狩猎或采伐,对其生存环境的污染和改变
答案 D
解析 物种的退化要经过十分漫长的时间,自然状态下不可能在短期内造成大量生物濒危和灭绝;人类对生物资源的正确开发和利用也不会导致生物灭绝,其主要原因是破坏了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以及对动植物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所致。
4.下列关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四川盆地内酸雨危害严重的原因是工业发达,盆地地形
B.青藏高原地势高,人口稀少,因而没有生态环境问题
C.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
D.大兴安岭西侧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们过垦、过牧、过伐造成的
答案 D
解析 四川盆地的酸雨危害属于环境污染,而不是生态破坏环境问题;青藏高原南部存在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草地退化和土壤侵蚀;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草地退化和土壤侵蚀;大兴安岭西侧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森林破坏、土壤侵蚀、草场退化,原因主要是过垦、过伐、过牧严重。
5.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
下图为切沟景观。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答案 危害:
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防治措施:
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解析 材料中指出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说明切沟会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减少;图示切沟景观显示了切沟不断分割耕地,因此其不但破坏耕地,还会妨碍耕作。
切沟的防治要从耕作方式调整、工程措施填埋等方面考虑,切沟一旦形成,如果不采取治理措施会导致切沟不断加宽加深,修建排水沟和拦水坝等能有效防治切沟的形成。
课时作业
[基础过关]
1.以下不属于生态环境问题的是( )
A.森林面积减少
B.湖泊面积缩小
C.臭氧层空洞
D.水土流失加剧
答案 C
解析 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臭氧层空洞属于环境污染问题。
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
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
完成2~3题。
1—耕地 2—居民地 3—湖泊
11
33
33
31
11
11
33
33
31
22
31
31
31
11
12
31
31
11
11
11
31
11
11
11
11
2.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A.草原退化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增加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3.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
A.推广蔗基鱼塘
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答案 2.C 3.C
解析 从“辽宁西北部某地”这一条件可以看出,该地靠近内蒙古高原,处在农牧过渡带,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从1979~2005年耕地挤占了大量湖泊,湖泊面积减小。
第2题,湖泊面积减小,空气湿度会明显减小,水生生物物种会减少,干旱、洪涝的频率会增加。
第3题,该地处在半湿润、半干旱的过渡带,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不适合发展基塘生产,也不适合发展水稻种植和大牧场放牧业,而应该退耕还湖,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读“我国36°N附近某地1955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状况图”,完成4~6题。
4.图中的森林类型和耕地类型分别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旱地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旱地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田
D.亚寒带针叶林、水田
5.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该地可能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现象有( )
①水土流失加剧 ②河流含沙量大 ③酸雨 ④海平面上升 ⑤沿海地区滩涂扩大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⑤
C.①②④D.①②③
6.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下列行为中合理并可行的是( )
A.停止基础设施建设和兴建住宅
B.将林地开垦为耕地,以弥补道路占地
C.尽量少占耕地,并在道路两旁和住宅周围植树造林
D.将住宅用地移至滩涂地带
答案 4.A 5.B 6.C
解析 第4题,该地位于我国36°N附近,属于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发育温带落叶阔叶林。
第5题,该地砍伐森林、扩大耕地面积,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中泥沙增多,入海口滩涂扩大。
第6题,应退耕还林,营造防护林,保持水土。
西藏拉鲁湿地,是世界上稀有的、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
它位于拉萨市的西北角,总面积6.2平方千米,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
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覆盖率达95%以上。
据此回答7~8题。
7.拉鲁湿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①是拉萨市氧气的主要补给源 ②增加拉萨市区的空气湿度和温度 ③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 ④有非常大的蓄洪能力,可有效地消除拉萨市区北部山洪的威胁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8.下面关于拉鲁湿地的发展方向,不可取的是( )
A.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
B.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产业
C.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发展旅游业
D.利用湿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拉萨市的广阔市场,建立蔬菜、瓜果生产基地
答案 7.C 8.D
解析 第7题,②项错误,湿地的作用是调节气候,减小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冬季可以增加拉萨市的温度,夏季可以降低气温。
第8题,建立蔬菜和瓜果生产基地,受气温条件的限制不可取。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中国、美国、瑞士、日本、英国、德国6个国家的25名国际一流专家组成,以“寻找最后的白鳍豚”为主题的2006年长江豚类科考活动于12月13日结束,该科考队遗憾地宣布:
在为期30多天、来回3336千米的考察中未发现一头白鳍豚,这种比大熊猫更珍贵的种群的复壮希望已经极为渺茫。
白鳍豚主要捕食长江中的鱼类,它处于长江水生生物食物链的顶端,在长江水域中没有任何天敌。
白鳍豚的眼很小,它利用声呐信号来寻找食物或识别目标。
声呐信号还用于白鳍豚个体之间的通讯联系。
材料二 相关示意图
(1)上述材料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白鳍豚为例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3)东北虎、藏羚羊和朱鹮等,都如白鳍豚一样濒临着灭绝。
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这些珍稀物种?
答案
(1)生物多样性的减少(锐减)。
(2)主要是人为因素:
滥捕滥捞经常误杀白鳍豚,或导致白鳍豚食物匮乏。
繁忙的水上交通威胁着白鳍豚的安全,航道的日益繁忙使白鳍豚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小。
大规模的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日渐压缩白鳍豚的生存空间,破坏其栖息地,并阻断白鳍豚的洄游路线。
严重的水污染破坏了白鳍豚的食物资源,危害其健康。
(3)强化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关法律规定;严禁乱捕滥猎;建立珍稀动物保护基金;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
解析 本题通过材料和图,旨在考查生物多样性减少的现状及成因、措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及保护珍稀动植物物种的意识和责任感。
第
(1)题,由材料和示意图可明显看出其所反映的内容是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第
(2)题,主要考虑人为因素,白鳍豚的生存环境破坏和其自身价值引发人类的滥捕滥猎是导致其数量锐减的根本原因。
第(3)题,保护珍稀物种,不仅要树立正确的意识,还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法力度,依法打击违法行为,同时采取具体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珍稀动物保护基金等。
[能力提升]
农牧交错带是指以草地和农田大面积交错分布为特点的生态系统,我国农牧交错带面积达81万平方千米,分布范围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10~11题。
10.关于农牧交错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带属于农业生产潜力大的地区
B.a带植被是防风固沙的天然屏障
C.b带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b带是多民族聚居区
11.b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区,造成其环境破坏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
①人口增长速度快 ②压缩农业用地 ③轮作套种 ④盲目开荒,粗放耕作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答案 10.A 11.C
解析 第10题,北方的农牧交错带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重合,降水较少,不易大规模发展种植业,因而农业生产潜力不大。
第11题,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对耕地的需求量增加,导致开垦草地数量的增多,从而造成环境破坏,同时盲目开荒和粗放耕作也会造成环境的破坏。
读下表,完成12~13题。
某区域2000~2004年湿地的转化 单位:
hm2
转化来源
湿地类型
旱田
城镇用地
工矿用地
草地
其他
河渠
489
-7
0
235
48
海涂
43
-155
-2027
0
17627
水库坑塘
25657
-33
-211
5694
926
水田
76
-793
-1053
0
0
注:
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
12.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 )
A.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河渠
B.河渠 水田 海涂 水库坑塘
C.水田 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
D.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13.与2000年相比,2004年该区域( )
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
B.水鸟栖息地减少
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D.湿地面积减少
答案 12.B 13.C
解析 第12题,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可以通过表中数据计算得出,然后根据增减的绝对值进行排序。
第13题,通过上题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该区域湿地面积大幅度增加,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增多,水鸟的栖息地增加,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14.下列关于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多种多样,世界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都存在
B.青藏高原因人类活动较少,所以没有生态环境问题
C.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生物多样性锐减
D.生态环境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答案 D
解析 A项说法太绝对,世界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大部分在我国存在,故A错;青藏高原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故B错;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严重,而不是生物多样性锐减,故C错;生态环境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原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2月份以来,受雾霾天气的影响,我国北京、济南等多个城市出现严重的大气污染。
下图为此时段我国大气中度污染及以上城市分布示意图。
(1)与南方相比,为什么我国北方雾霾重、酸雨少?
(2)从生产、生活的角度,说出减少雾霾天气出现的主要举措。
答案
(1)与南方相比,北方冬季取暖排放的烟尘等污染物较多,多雾霾;北方降水少,酸雨少。
(2)发展清洁生产;集中供暖,减少烟尘等污染物排放;公交优先,控制私家车数量,减少尾气排放;扩大城市绿地面积等。
解析 第
(1)题,雾霾天气主要与大气中颗粒物多、大气稳定、少降水有关,酸雨与大气中酸性气体和降水过程有关。
北方冬季取暖,排放的颗粒物多于南方,所以雾霾重;但北方冬季降水少,出现酸雨几率较南方小。
第
(2)题,减少雾霾天气关键是减少废气的排放。
16.兰州市曾经是我国十大污染城市之一,近年来经过强有力的治理,该市空气质量明显提高。
2014年兰州市获得“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奖,兰州市治污经验被国务院批示全国推广。
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分析兰州市曾经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
(2)说明兰州市防治大气污染可能采取的措施。
答案
(1)工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城市建设扬尘增多,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大;位于谷地,静风天气多,风速小,污染物不易扩散。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重污染企业进行关停;处理尾气超标车辆等。
解析 第
(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兰州市工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城市化加速,人口密集,城市建设扬尘增多,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大;从等高线地形图可知兰州市位于谷地,污染物不易扩散。
第
(2)题,主要应从污染物的源头控制及末端治理方面分析,如调整产业结构、处理尾气超标车辆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第三 生态环境 问题 保护 第一节 及其 产生 原因 同步 备课 教学 图版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26472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