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复习中学综合学科题库宇宙.docx
- 文档编号:26471555
- 上传时间:2023-06-19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156.53KB
中考科学复习中学综合学科题库宇宙.docx
《中考科学复习中学综合学科题库宇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科学复习中学综合学科题库宇宙.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科学复习中学综合学科题库宇宙
中学综合学科题库——宇宙
第一节宇宙起源
在茫茫宇宙中,我们人类居住的星球叫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中9个行星之一。
太阳位于太阳系中心,半径为70万千米,表面温度达到6000度,是由其中心发生激烈的核聚变而产生的,这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光、热源。
太阳目前年龄约50亿年,寿命大约100亿年,正处在中年时期。
它周围的9个行星依次是: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地球与太阳间的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光从太阳
到地球约需8分钟。
太阳是银河系中的2000颗恒星之一。
银河系形状如同一个中央突起、四周扁平的旋转大铁饼,大约2.5亿年旋转一周。
其发光部分直径约7万光年,最大厚度达1万光年。
银河系的大家族中,除2000亿颗恒星外,还有气体及尘埃组成的叫作星云的团块。
在银河系之外,还有类似银河系的上10亿个巨大的星系。
夏夜晴空之时,人的肉眼可见的最远天体-仙女座星系,就是其中之一,它距银河225万光年。
星系在宇宙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成双,有的成群,大的星系团甚至包括成百上千个星系。
用功能最强大的射电望远镜,可以观测到150亿~200亿光年距离的遥远星系。
这就是我们的宇宙。
宇宙是永恒存在还是不断演化的?
有没有起源和终结?
这是自古至今,人们一直感兴趣的问题。
其实,在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曾有过自己的宇宙观。
在当代,占主导地位的看法是:
我们的宇宙诞生于150亿~20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爆炸之后,物质的各种成份组合、演化,逐步形成星系团,这就是所谓的“大爆炸宇宙论”。
这种奇妙的观点是怎样提出的呢?
1929年,著名的天文学家哈勃研究一些星系的光谱时,发现大多数天体的光谱都出现红移现象。
根据光学知识,这意味着被观测的星体远离我们而去。
进一步研究证明,星体离我们越远,飞离的速度越快,距离每增100万光年,飞离的速度增加每秒15千米。
这一关系称为哈勃定律。
据此的明显推论是:
宇宙中的星体在彼此远离,宇宙正在膨胀之中。
如果说星系目前在彼此远离,那么同样会有另一个推论:
在过去的某一时刻,各星系应是彼此聚集在一起的。
用哈勃定律不难算出:
那个最密集的起点时刻大约在距今150亿~200亿年之间。
1964年,贝尔实验室的彭齐亚斯和威尔逊用卫生星探测天线,发现宇宙到处都弥漫着微波波段的电磁辐射,与温度在3K的物体发出的电磁波长一样。
这一发现给宇宙大爆炸学说以巨大支持,因此打开了研究宇宙整体物理演化过程的大门,是研究爆炸后1秒内宇宙状态的天文学家与研究高能世界的粒子物理学家实现了成功的联手会合。
当然,由于这一领域的研究挑战性极强,难度极大,许多结果还处于理论预测或假设阶段,所有的结果都待于进一步研究发展。
第二节浩瀚星空
人类已经熟知他们的故乡地球周围的空间区域。
地球大致是一个球体,略微有些扁。
地球的自转周期为1天,此外,地球还同太阳系其它行星一起绕太阳公转。
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平均半径约为1.5亿千米,公转的平均速度为30千米/秒。
地球的质量约为6×1021吨。
即便如地球这样的庞然大物,也只是太阳系家族中普通的一名成员。
太阳系以太阳为核心。
其实,太
阳只是一颗能发光的气体球,直径约为140万千米。
太阳的质量是太阳系所有行星质量总和的140倍。
正因为太阳具有如此巨大的质量,它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并藉此牢牢地控制着在其引力范围内的所有行星和小天体的各种运动,凝聚着整个太阳系。
从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算起,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除水星和金星外,其它行星都有卫星,比如月亮就是地球的卫星。
此外,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还有许多小行星。
几乎所有的行星都在大致同一平面上绕太阳公转。
除了行星、小行星和行星的卫星之外,太阳系中还有大量的彗星、流星体。
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在天文学上通常把这个距离称为1个天文单位。
如果把非常遥远的彗星云也划入太阳系,则可以把太阳系的领域扩展到十几万个天文单位。
尽管如此,太阳系相对于宇宙依然是微不足道的。
当人们把目光穿过太阳系而投向宇宙时,比较恰当的做法是根据光线通过的距离需要多长时间来度量。
光每秒行进约30万千米,一年内所行进的距离为9.46×1012千米,即称为1光年,以此来作为描述宇宙空间的单位。
大量的恒星聚集在一起,构成了人类最为熟知的星系即银河系。
中间厚,两边薄,直径约为10万光年,其中包含了数千亿颗星球。
像太阳这样的恒星,银河系里差不多有2000亿颗。
银河系并未包括所有的恒星,在银河系外,像银河系这样规模的一个最近的大星系是仙女座星系,距离地球220光年。
这是地球人类不需借助望远镜、肉眼所能看到的最远的星系。
依此推算,目前从仙女座星系中抵达地球的光是在220万年前发射出来的,所描绘的完全是过去那个时间的情景。
显然,天文学家向太空探测得越遥远,所获取的信息就越过时。
天文学家发现,如果以银河系为中心,在方圆300万光年之内,就有约40个与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这些星系构成了本星系群。
迄今为止,天文学家已经能够看到距离地球119亿光年的星系,而这个距离显然还不是宇宙的边缘。
【练习】
关于星座和星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星座和星系是描写相互靠近的若干个天体的,名称不同,本质相同
B星座和星系本质不同,但是它们都是由发光的恒星组成
C星系是互相靠近的星球,由牛顿万有引力作用而互相环绕的天体
D星座是以地球为参照系观察到的相立靠近的天体,实际上这些天体之间距离可能很远
【参考答案】
C、D
星座和星系虽然都是由宇宙中的星球组成的,但是它们属于不同的概念,这里不仅有天文学的问题,而且有物理学的问题。
星座是由人们在地球上观察天体时,为了辨认的方便,凭着人们的想象力,把天上的恒星用想象中的线条连接起来,构成不同的图形,赋予它们名字,构成星座的天体,实际上并没有力学上的联系,它们可能相距很远,当然它们都是恒星。
而星系则是由于相互之间有万有引力而联系起来的,它们是真正的互相关联的系统。
组成星系的有恒星,也有不发光的行星和卫星。
第三节神奇的黑洞
著名美籍印度天体物理学家钱德拉塞卡指出,质量大的恒星,在其后期也会不断收缩,直到半径只剩下几公里。
这就是后来被称之为“黑洞”的星体。
钱德拉塞卡的精确预言使他荣获了198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黑洞是巨大恒星在其后期内爆、坍缩而形成的一种天体。
在黑洞中。
物质被极度压缩,由于它的密度极大,于是其周围形成了巨大的重力场;凡是被吸物质都无法逃遁,它简直就是一个无底洞。
即使光也难从黑洞中逸出,所以,那里没有光线射出,“黑洞”由此得名。
黑洞的引力非常大,即使是速度达到极限30万千米/秒的光也逃离不出它的引力。
黑洞是一种神奇的天体。
黑洞周围的空间和时间与我们地球周围的空间和时间完全不同。
黑洞周围的空间是弯曲的,于是,发出光线转个弯又回到黑洞,黑洞周围的时钟走得也比通常地球上的钟要慢。
地球钟走2秒、4秒,而黑洞钟才走1秒,越接近黑洞钟走得越慢。
到了黑洞,钟无限慢,以至我们无限地等待也见不到有东西从黑洞中跑出来。
既然黑洞看不见、天文学家又怎么能发现它的存在呢?
原来,黑洞都存在一个视界面,视界内所有信息传播不出,但视界外,由于黑洞巨大引力作用,可把周围天体吸向它们,天体在被吸进的过程中速度明显加快,这好比平静的河面上水流平稳,一旦某处出现了旋涡,其四周的水流被吸进,速度明显加快的道理完全相同。
天文学家观察发现,银河系核心周围的区域中,恒星运行的速度明显加速,表明它们被拉向某种引力巨大的地方,那就是银河系中心的黑洞。
此外,许多河外星系核都可能是一个巨大的黑洞。
黑洞发不出光线,但它却可以辐射X射线。
X射线就是人们胸透时所用身线、人眼看不到,但用仪器可以探测出来。
有些人造卫星升天都携带探测X射线的设备,其中一个任务就是寻找黑洞的X射线源。
至今已发现了有许多这种X射线源,其中最有可能成为黑洞的,是在牛郎星和织女星之间,称为天鹅座的一个射线源。
黑洞有许多神奇的特征。
有关黑洞的研究和探索在不断发展之中。
科学家设想将黑洞当作“重力井”来进行发电,将落到黑洞中的物质的巨大的位能转换成热能或光,再转换成电力。
其原理和水力发电或太阳能电池相同。
具体说,使气体物质朝向黑洞落下,形成能在黑洞周围旋转的增积圆盘,于是圆盘内的气体与周围的气体强烈摩擦加热而使温度升高,开始放射出强光,来自黑洞增积圆盘的热辐射,使其周围能像太阳能电池板一样转变为电力。
到黑洞中建造发电站就好比在天然河川中建造水坝一样。
黑洞发电站一旦建成,可使用数百万年之久。
【练习】
天文学家根据天文观察宣布了下列研究成果:
银河系中可能存在一个大“黑洞”,距“黑洞”60亿千米的星体以2000km/s的速度绕其旋转:
接近“黑洞”的所有物质即使速度等于光速也逃脱不了其引力作用,试计算“黑洞”的最大半径。
【参考答案】
r=2.7×108m
本题中的“黑洞”概念在中学教材中未出现过,是一个新情景,根据题意,星体能绕其旋转,它绕“黑洞”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显然是万有引力提供,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黑洞”是一个有质量的天体。
设黑洞和转动星体的质量分别为M和m,两者距离为R,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列式:
GMm/R2=mV2/R,题中还告诉一个信息:
即使是等于光速的物体也逃脱不出“黑洞”引力范围,据此信息,可以设想速度等于光速的物体恰好未被“黑洞”吸入,可类比近地卫星绕地球作圆周运动,设“黑洞”半径为r,用类比方法得到GM=c2r(c为光速)。
第四节流星雨
在天文学中,沿着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
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人们会看到天空某一区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流星数目显著增多,大大超过通常偶然出现的流星数,就像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
在发生流星雨时,可高达每小时十几条到几十条,但在发生流星暴雨时,可高达每小时几千条乃至几万条。
流星雨主要是由慧星引起的。
当某彗星绕太阳运行经过其轨道近日点(距太阳最近点)附近时,受太阳热辐射作用,慧星温度升高后喷发出的大量碎块随着慧星的运行而在其轨道上形成碎块密集区,当地球穿过该区域时受地球引力作用,大量碎块高速进人大气层并发生激烈摩擦,温度急剧升高而使碎块烧毁并发出明亮光线。
当流星的辐射点(所有流星运动轨迹反向延长线的交汇点)处于某星座天区时就称为某星座流星雨,如狮子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猎户座流星雨等。
我国古籍中对流星雨有很多记载。
《竹书纪年统笺》中关于“帝癸十五年,夜中星殒如雨”的记载说的是公元前16世纪商朝出现的一次流星雨,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流星雨的记录资料。
《春秋》记载了鲁庄公7年(公元前687年)的一次流星雨:
“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星殒如雨。
”这是关于天琴座流星雨的最早记录。
《宋书》记载有发生在南北朝刘宋元嘉二十年二月乙末(公元433年4月9日)夜晚的一次流星雨:
“有流星大如桃,出天津,入紫宫。
须臾有细流星或五或三相续,又有一大流星从紫宫出,人北斗魁。
须臾又有一大流星出,贯索中,经天市垣,诸流星并北行,至晓不可称数。
”这是关于宝瓶座η流星雨的观测记录。
很多天象的出现时间,方位可根据推算事先预测出来,但现代科学对流星雨的大小及准确时间的预测水平尚不能令人满意。
1799年、1833年和1866年地球上都出现过狮子座流星雨,根据坦普尔——塔特尔慧星相隔大约33年回归(绕太阳运转1周)的规律,人们曾预测1899年流星暴雨会再次光临地球,并将超过1866年而与1833年那次相媲美甚至超过之。
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
只出现了每小时仅40颗的零星小雨。
对1998年的狮子座流星雨,人们预测其极大的中心时间在北京时间11月18日01时,此时辐射点在中国西部很低,东部稍高。
适逢阴历月底,没有月光干扰,在后半夜,可以观测流星雨的后半期,是难得的观测良机。
然而当人们如期仰望天空时,却只见流星不见雨,流星雨已于17日11时左右发生过。
据分析,可能是受到大行星万有引力的影响,慧星的碎块密集区发生偏移而使流星群的轨迹发生了变化。
为了更准确地预报流星雨,需要天文学家在探索流星群力学和物理机制的工作中做出更大努力。
流星雨是天赐美景,可令世人大饱眼福。
流星雨对地面上的人们不会造成直接危害,因为香星轨道上形成的碎块密集区中的固体颗粒体积很小,当它们以每秒几十千米的高速度闯入地球时在离地面数十千米以上的大气层中就会摩擦烧毁。
不过,流星暴雨对地球大气层中航天飞行器的安全构成威胁。
每次流星雨到来之前都令有关人员大伤脑筋。
第五节月球
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很小,它无法把很轻的物质吸引住,因此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也就没有地球上可以看到的生物。
也没有声音。
只
有一片寂静的荒凉。
然而,月球其实并不死寂。
在1956年10月26日,一位天文学家发现,照片上的阿尔芬斯环形山变得模糊不清了。
这可能是因为火山在喷发,喷出来的气体使它的轮廓变得模糊了。
1958年11月3日,另一个天文学家发现环形山内的中央峰呈现一种不寻常景色,环形山显出了红色,接着,中央峰的亮度突然增加了几乎1倍。
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次火山爆发,1959年10月23日,人们又一次观测到阿尔芬斯环形山内的火山爆发,而巳这次活动的规模比一年前的那次大得多。
根据宇航员们曾在月球上建立的自动月震站的记录,月球上经常发生月震。
有架月震仪曾经测得过10000次月震。
此外,长期的观测还发现,月球上的一些小环形山,如著名的林内环形山,慢慢缩小消失了,留下一片白斑。
而有的环形山在变大起来。
尽管这些变化的原因还没有搞清,但是这些事例说明,月球仍然是在运动与变化的。
【练习】
材料一:
1999年4月1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
“尽管人类对月球已作过大量的测量和月球样品的分析,但是月球科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仍模糊不清。
”
材料二:
我国古代有嫦娥奔月的传说。
60年代美国登月成功。
1.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系统是
A太阳系B地月系C银河系D总星系
2.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形成了一种能源,叫。
该能源属于(A可再生;B非可再生)能源。
3.上述材料说明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的反映
C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D由于条件的限制,每一时期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
4.运用认识论有关原理对本题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1.B
2.潮汐能B
3.D
4.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需要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完成。
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上、一个方面、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
而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因此对于整个世界的认识而言,人的认识也就不可能结束。
人们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从深度上讲,人们的认识需要不断深化;从广度上讲,人们的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进程上讲,人们的认识必须向前推移。
认识无止境,一切把认识凝固化、僵化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
第六节火星
多少世纪以来,火星就是人类眼光关注的目标。
人类历史上有许许多多关于火星美丽的遐想。
直到今天,当我们对火星的了解已经比较从前深入多了的时候,即使我们已经知道火星上不大可能有较高级的生命形式的时候,火星对我们的魅力反而更大了。
我们之所以对火星情有独钟,是有其特殊的理由的:
从历史方面:
科学界认为,火星和地球都同时诞生于46亿年前,并且认为虽然它现在表面覆盖着冰冻的沙漠和岩石,但以前却曾经是一个遍布海洋、气候温暖的行星。
直到现在,火星的两个极冠仍存在大量的水,这种以冰及冻土形式存在的水,如果全部溶化,将让整个火星表面覆盖着6~500米深的海洋。
右上图的火星地貌照片,十分清晰的显示了火星历史上洪水的痕迹。
的确,在太阳系中,火星是最容易改造和人类最容易采取措施生存的星球,因为火星的重力大约为地球的1/3、空气的密度大约相当于离地面25千米高空、空气的成份为95%的二氧化碳,另外有少量的氢、氧等、火星的表面存在大量的过氧化合物,只要有水就能产生大量的氧气,而水并不缺乏、一般地球上的高山植物,都可以在火星上生长,当然也就能够形成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良性循环、火星上的气温,白天约-20℃、夜间约-60~-100℃、火星上有明显的四季变化、火星上如果能够有海洋和植被,其气温将变得与地球十分相近。
显然,人类从现有的技术水平上,要在火星上立足,应该是可行的。
当然,要把火星改造得适应人类的生存,还需要人类付出许许多多的努力。
根据今天人类对火星的了解,科学界有一种假设,虽然这仅仅是一种假设,但却让人类感到忧虑,这就是:
火星原是生物的天堂,也许恰恰就是在上面生存的生物,由于其自身对环境的破坏,把这个天堂变成了地狱。
也许正如《火星任务》所描述的那样,当天堂变成地狱的时候,这些生物来到地球……
这并不是不可能的,如果地球上的人类,继续任意的去破坏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那么,今天的火星就是明天的地球!
【综合练习】
一.1.太阳系九大行星的特点
A肉眼都能看见B它们都有卫星
C自转和公转同方向D公转轨道相同
2.不同行星随着轨道半径的递增,其平均速度
A递增B递减C递增递减都有可能D与行星质量有关
【参考答案】
1.D
2.B
二.自然科学史上科学家利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算出天王星轨道产生了偏离,经过深入研究,认定扰乱天王星运动的原因是在天王星外面有一颗还没有被发现的大行星,根据科学理论计算,终于找到了天王星外面一颗大行星——海王星,据此回答:
1.有关天王星、海王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天王星和海王星都有光环B天王星、海王星都能自己发光
C海王星围绕天王星运行D天王星、海王星主要部分由冰物质组成
2.科学家找到了海王星,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①科学家的立场观点不同,思维方法不相同②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③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④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参考答案】
1.A
天王星、海王星都是行星,围绕太阳运行,自己不发光,反射太阳光,但由于体积质量较大,都有光环。
2.C
科学家利用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算出天王星轨道产生了偏离,这一疑点给科学家提出了新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经过深入研究,才最终认定和发现海王星。
这既说明正确的意识和科学理论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又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1976年3月8日下午,在我国东北吉林地区降落了一次陨石雨,陨石雨发生时,人们听到在吉林市郊上空一声爆炸,爆炸后,看见陨石以辐射状向四面散落。
根据收集到的陨石分析,这次陨石雨的散落范围约有500平方千米,已收集到的陨石有100多块,其中最小的重0.5千克,最大的一块重量为1770千克,大大超过了美国收藏的号称世界上最大的陨石的重量1078千克。
陨星把地球以外的太阳系物质送到人们的手里。
1.有关这次陨石而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宇宙大爆炸,形成陨石雨
B黑子群增多,们斑发生巨大能量,把物质分解为高能带电粒子抛出,形成陨石雨
C太阳风活动频繁,太阳表面物质向外运动,形成陨石雨
D绕太阳运行的流星体,闯入大气圈,同稠密大气摩擦燃烧,未烧尽的流星体降落地面,形成了陨石雨
2.陨石雨的形成说明
①陨石雨无规律,是人们无法预测的
②因果联系的本质特征是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③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和联系是有规律的
④特殊的矛盾构成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的本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参考答案】
1.D
陨石雨的形成原因是闯入地球大气圈的流星体,因同大气摩擦燃烧而产生的光迹,划过长空,叫做流星现象。
来烧尽的流星体降落地面,形成陨石雨。
2.B
陨石雨的形成不是毫无原因,世界上的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是有其客观原因的,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
陨石雨的形成原因说明世界是物质的,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陨石也是“石”。
它的出现是天体运动的结果,并非无规律可循,更非无法预测。
四.天文观测表明,几乎所有远处的恒星(或星系)都在以各自的速度背离我们而运动,离我们越远的星体,背离我们运动的速度(称为退行速度)越大;也就是说,宇宙在膨胀,不同星体的退行速度v和它们离我们的距离r成正比,即:
v=Hr,式中H为一常量,称为哈勃常数,已由天文观察测定。
为解释上述现象,有人提出一种理论,认为宇宙是从一个爆炸的火球开始形成的。
假设大爆炸后各星体即以不同速度向外匀速运动,并设想我们就位于其中心,则速度越大的星体现在离我们越远,这一结果与上述天文观测一致。
由上述理论和天文观测结果,可估算宇宙年份T,其计算式为T=
根据近期观测,哈勃常数H=3×10-2米/秒·光年,由此估算宇宙的年份约为
【参考答案】
1/H1×1010年
五.一个球形星体以角速度ω转动,如果阻止它离心瓦解的力是万有引力,这个星球的密度有一个最小值,写出这个最小值的表达式。
蟹状星云的脉冲的周期是0.033s,则它是否可能是一种白矮星(白矮星的密度是106~108g/cm3)?
【参考答案】
本题是物理知识与天文知识的综合,考查推理能力。
根据星体表面处质量为Δm的物质,其旋转所需由向心力等于万有引力时密度有最小值。
脉冲星密度最小值ρ=1.3×1014kg/m3,而白矮星密度只有109~1011kg/m3,故蟹状星云不可能是白矮星。
六.人类向空间发展最具可能的是:
在太阳系内地球附近建立“太空城”。
如右图所示是设想的一个圆柱形的太空城,长1600m,直径200m,在电力的驱动下,绕自身轴转动。
其外壳为金属材料,内壁沿纵向分隔成6个部分,窗口和人造陆地交错分布,陆地上覆盖1.5m厚的土壤,窗口外有巨大的铝制反射镜,可调节阳光的射入,城内部充满空气,太空城内的空气,水和土壤最初可从地球和月球运送,以后则在太空城内形成与地球相同的生态环境。
1.为了使太空城的居民能如同在地球上一样具有“重力”,以适应人类在地球上的行为习惯。
太空城将绕其中心轴以一定角速度转动。
试求太空城自转的转数。
2.太空城内种植绿色植物,它在进行光合作用时,释放出氧气供太空居民呼吸。
设植物每合成Mmol葡萄糖释放的氧气全部供太空人呼吸,通过体内有氧代谢产生的储存在ATP中能量是
A2870MkJB1255MkJC645MkJD7350MkJ
3.地、月在相互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它们的连线上的一点C作等角速度的转动。
太空城的首选位置在月球轨道上与月球及地球等距的地方,如图所示,这里,太空城在地、月引力共同作用下,相对于地、月均处于平衡。
试证明,太空城在这里所受地、月引力的合力作用线指向C。
【参考答案】
1.3转/分
2.B
3.略
七.1999年9月29日《人民日报》报道:
备受世人瞩目的国家“九五”重大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目前阶段性成果已初步完成。
这一阶段性成果,把我国的历史纪年由公元前841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这意味着我国历史准确的公元纪年将有4200多年,为我们讨论三代历史并进而往前追寻中华文明的源头,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这一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科研人员根据古文献《竹书纪年》中有关日食的记载,结合对考古遗址的分期测定以及文献所载夏年总积年的数据,最终对夏代始年得以估定。
阅读上述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日食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日食是地球的影子落到月亮上发生的
B日食是月亮的影子落到地球上发生的
C日食是由太阳黑子的活动引起的
D日食是由太阳耀斑的活动引起的
2.世界上最早记录日、月食现象的是
A我国商代的甲骨文
B西方国家的《圣经》
C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
D伊斯兰教的《古兰经》
3.公元前841年,我国历史上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其意义何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科学 复习 中学 综合 学科 题库 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