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
- 文档编号:26470899
- 上传时间:2023-06-19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636.40KB
永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
《永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永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永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4题;共8分)
1.(2分)下列加线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果蓏(luǒ) 蚌蛤(ɡé) 钻燧(suí)
B.鲧禹(ɡǔn) 决渎(dú) 释耒(lěi)
C.郢(yǐnɡ)人啜(chuò)之曩(nǎnɡ)
D.得麑(ní) 娱(yù) 腥臊(sāo)
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扮靓 商贾 关怀倍至 余音绕梁
B.辐员 魁梧 天花乱坠 彪炳千秋
C.联袂 眈误 沧海一粟 插科打诨
D.寒暄 遴选 克勤克俭 针锋相对
3.(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2015年度中国文化跨界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届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企业家和媒体人围绕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热点进行了交流。
B.对于那些熟稔互联网的人来说,进行“互联网+”创业,最难的可能并不是“互联网”这一部分,而是“+”什么以及怎么“+”的问题。
C.这家民用小型无人机公司一年前还寂寂无闻,一年后却声名鹊起,其系列产品先后被评为“十大科技产品”“2014年杰出高科技产品”
D.近年来,广袤蜀地的新村建设全面推进,大巴山区漂亮民居星罗棋布,大凉山上彝家新寨鳞次栉比,西部高原羌寨碉楼拔地而起。
4.(2分)(2020高二下·绍兴月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网友看过“打手机点燃洒有汽油的锡箔纸”视频后纷纷表示再也不敢在加油站打手机了。
B.他的脸上是一张晴雨表,喜怒哀乐总是挂在表面上,让人一眼就可以看明白。
C.在昨天的学习经验交流会上,李小璐介绍了三条学习方法,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D.夏天如何护肤?
黄瓜与鸡蛋混合使用,兼具补水与软化角质效果,特别适用于各种肤质。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8分)
5.(6分)(2017·陕西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学经典的重构指的是通过对现有的文学经典的阅读和阐释,在获得新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对现存的经典书目进行修订使之变得更加完善和实用。
因此,文学经典的重构不是把现有的经典推倒重来,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增添与删除,从而接纳被历史确认了的新的经典,剔除被历史证明为不是经典的作品。
通过重构,文学经典才能与历史同步,文学经典的书目才会变得完备和可靠,文学经典的质量才会得到保障。
事实上,重构最大的作用在于增补和删除,增补主要针对现在而言,即把现在被视为经典的作品补充进去。
删除主要针对过去而言,即把过去误认为是经典的作品从经典书目中清除出去。
因此,这一重构的过程也是文学经典化的过程。
经典的确认受到文学传统、文学流派、艺术风格、审美趣味等的影响,文学经典书目实际上一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变化着。
文学作品能够变为经典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
布鲁姆认为,作家及其作品成为经典的原因在于“陌生性”。
他说:
“一切强有力的原创性文学都具有经典性。
”原创性对于文学经典是重要的,但是我们无法据此解释那些大量被排除在经典之外的同样具有原创性的作品。
例如西方的骑士小说和我国的武侠小说,它们的陌生化特点往往让阅读它们的人爱不释手,但是它们却不能成为经典。
这就是说,布鲁姆提出的原创性标志的陌生性,难以成为文学作品经典化的标准。
布鲁姆接着又提出另一个标准:
“神性与人性的爱恨纠葛”是文学作品成为经典的又一标志。
但是,无论是陌生性还是神性和人性的爱恨纠葛,都难以成为大家所共同接受的文学经典化的标准。
当我们从起源上对文学加以研究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文学作品的产生,从本质上说,完全是出于伦理道德的需要。
古今中外发现的最早文本,都与记载宗教祭祀仪式的活动有关。
在那些古老的极其简略的文字记载中,如我国殷商时代留在龟甲兽骨上的卜辞,就包含内容丰富的故事文本。
这些记录宗教祭祀活动的古老文献,就是文学的最早的源头。
这些文献的基本功用,就是教诲,并为其他人或后来者提供范例,建立规范,让后来者有例可援,有法可依,形成体制。
一直到后来,文学始终保持着这一基本功用,如荷马的史诗,希腊的戏剧,莎士比亚的作品,弥尔顿的诗歌,18至19世纪的英国小说等,都显示出文学教诲的本质特点。
文学的历史告诉我们,文学产生的目的就在于伦理表达的需要,文学的功能就是教诲,而文学的审美功能则只是文学教诲功能的衍生物,是为教诲功能服务的。
文学缺失了教诲动能,即伦理价值,文学的审美价值则无法存在。
文学价值的大小在于其所发挥的教诲功能的大小。
作为文学经典,其教诲的功能都能够得到充分体现;反之,文学就难以成为经典。
这就是说,文学经典的价值在于其伦理价值,其艺术审美只是伦理价值的一种延伸,或是实现其伦理价值的形式或途径。
因此,文学能否成为经典是由其伦理价值决定的。
(摘编自聂珍钊《史学经典的阅读、阐释和价值发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对现有的文学经典的阅读和阐释,在获得新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对现存的经典书目进行修订,使其更完善和实用,就是文学经典的重构。
B.文学经典的重构不仅是推翻经典,更是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增添与删除,接纳被历史确认的新的经典,剔除被历史证明为不是经典的作品。
C.针对现在或过去,对经典书目进行增删,文学经典才可以与历史同步,其书目才会变得完备和可靠,其质量才会得到保障。
D.文学经典书目一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变化着,因为文学经典的确认受到文学传统、文学流派、艺术风格、审美趣味等的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布鲁姆认为一切强有力的原创性的文学作品都具有经典性。
但是对于文学作品能够变为经典的原因,人们各有看法,没有定论。
B.布鲁姆认为,神性与人性的爱恨纠葛是文学成为经典的标志,但是作者认为,对此文学经典化的标准,大家难以共同接受。
C.西方的骑士小说和我国的武侠小说,这些具有原创性的作品却不能成为经典,因此,文学经典作品不必具有原创性。
D.文学作品的产生,从本质上说,完全是出于伦理道德的需要,这是从文学起源上对文学进行研究而得出的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的审美功能只是文学教诲功能的衍生物,是实现其伦理价值的形式或途径。
作品教诲功能越大,其审美价值也越大。
B.荷马的史诗,希腊的戏剧,弥尔顿的诗歌,18至19世纪的英国小说等,这些作品形式、内容各异,但都具有教诲的本质特点。
C.文学的最早的源头是记录宗教祭祀活动的古老文献,这些文献的基本功用是教诲,这是从文学的源头上探寻文学经典的特性。
D.文学能否成为经典是由其伦理价值决定的:
发挥教诲的功能越大,其价值就越大,无法体现教诲功能的作品难以成为经典。
6.(12分)(2019高二上·榆林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上下先生
龙会吟
在野月岭,“上下先生”是个贬义词,是指那些在任何事情上都无己见,一切服从别人决定的人。
六爷爷就是个上下先生。
六爷爷还不到做爷爷的年纪,可村里人都叫他六爷爷,他们家族的人这么叫,别人家族的人也这么叫,也不知是怎么叫起来的。
六字还好理解,因为他在堂兄弟们中排行第六。
至于为什么要叫他爷爷,就难理解了,他不到五十,没有孙子,离爷爷的资格还差得远。
大概是他性情随和,好说话,别人说上,他就上;别人说下,他就下,上也上得,下也下得,从不与人争什么高低,脾性好得像个白胡子老爷爷,所以老老少少就叫他六爷爷了。
年初,村民小组调整土地,有块差地谁也不要,为此争得面红耳赤,差点动手打起来。
组长没办法,找到六爷爷,说:
“六爷爷,那块地分给你家,怎么样?
”六爷爷点头,说:
“要得,你说分给我家就分给我家,没意见。
”土地调整只差一步扫尾了,县里修水泥路,恰好从那块差地旁经过,差地变成了黄金地,商业价值一下子翻了几十倍。
于是家家户户都争着要了,又争得面红耳赤,差点动手打起来。
组长焦头烂额地找到六爷爷,说:
“六爷爷,你把那块地让出来,好不好?
”六爷爷连说:
“好好好,谁想要就分给谁。
”为此,老婆孩子骂他傻,没得到那块地的人怪他傻,就连争到那块地的人乐得喘不过气来时,也笑他傻。
村主任老松知道了,却一个劲地赞扬他,说六爷爷不是傻,六爷爷是风格高尚,这样高风格的人应该进入村委领导班子。
老松提拔六爷爷当了村委会的秘书,把村委会的公章交给了他。
老松是个老资格村主任,村主任这一职务叫村长时,他当了十来年。
后来村长改称村主任了,他又当了十来年。
他在村委会的最高位置上一直没挪窝,手下的村秘书却换了好几个,村民群众都戏称他像换刀把一样不停地换秘书。
换秘书的主要原因是几任秘书都和他合不来,闹得他很烦心。
现在发现了六爷爷这么一个上下先生,不重用就是浪费人才。
六爷爷掌管村里的公章一个月后,村主任老松拿来几份低保户申报表,要六爷爷盖上村委会的公章。
六爷爷的视线在低保户名单上久久地停驻着,一直没把公章盖上去。
老松不耐烦了,催他:
“快盖章,我马上要报到乡政府去。
”六爷爷好像没听见村主任的催促,用种疑惑的口气说:
“这些人怎么会是困难户?
”
老松怔了一下,他没想到六爷爷会提出这样的疑问。
他定的这些低保户名单,的确没有一户困难的,之所以作为低保户报上去,是因为这些人不是他的本家兄弟,就是他的七大姑八大姨亲戚。
见六爷爷还在犹豫,他有点儿生气了,说:
“这章你是盖还是不盖?
”
六爷爷说:
“这章我不能盖。
”
“为什么?
”老松气急地问。
六爷爷平静地回答:
“因为这些人不是困难户,不能享受低保待遇。
”
老松吃惊地看着六爷爷,他不相信这话是从六爷爷嘴里说出来的。
六爷爷是个上下先生啊,别人怎么说,他就怎么做,从来没有违拗过别人的意志,今天怎么连他村主任的话都不听了?
真是人一阔,脸就变,当上了村秘书,就不是上下先生了。
老松两眼冒火,说:
“那你说,哪些人才能吃低保?
”
六爷爷说:
“我们一家一家去摸底,集体研究决定低保户名单,再报上去。
”
“那你去摸底,你去研究。
”老松生气地说。
“好,坚决照你的指示办。
”六爷爷爽快地答应,好像根本不懂得老松说的是气话。
他和村委会其他成员,到各组走访调查,定下名单,张榜公布。
村民群众非常满意,说多少年来,村委会办事从来没有这么公平公正过。
老松一肚子火,又想撤换秘书。
他对乡长说:
“六爷爷不适合当秘书,还是换一个人好。
”乡长连声答应,说:
“你这个建议很好,村里的群众也都有这样的反映。
”老松高兴了,急切地问:
“群众是怎么反映的?
”乡长看着老松急切的样子,笑了笑,说:
“村委班子马上要换届了,你们村的群众都推荐六爷爷当村主任。
”
老松的脸色突然灰了,说:
“他是个上下先生,怎么能当村主任?
”
乡长说:
“私事不计较,公事讲原则,这样的上下先生群众欢迎,怪不得你们村老老少少都尊称他六爷爷。
”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上下先生”为标题,既带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又巧妙地突出了人物形象的特点,可谓新颖别致,颇具吸引力。
B.从村主任老松“像换刀把一样不停地换秘书”可以看出,这几位秘书和六爷爷一样,也是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的干部。
C.当老松生气地说“那你去摸底,你去研究”时,六爷爷装作听不懂他说的是气话,爽快地答应了。
这正体现出他的机智。
D.小说描写生动传神,如写老松找六爷爷盖章,从“怔”“生气”到“气急”“两眼冒火”,层层递进地展现了他的情绪变化。
(2)小说在塑造六爷爷形象时,除刻画其言行举止外,还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选取两种简要分析。
(3)结尾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7.(11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安守忠字信臣,并州晋阳人。
晋天福八年,以守忠为牙内指挥使,领绣州刺史。
周显德四年春,改鞍辔库使。
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
未几,改卫州刺史。
宋初,入为左卫将军。
蜀平,太祖知远俗苦苛虐,南郑为走集之地,故特命守忠知兴元府以抚绥之。
四年,改汉州刺史。
时寇难甫平,使车旁午,公帑不足,守忠出私钱以给用。
每遣使,太祖必戒之曰:
“安守忠在蜀,能律己以正,汝行见之,当效其为人也。
”开宝五年,知辽州。
民有阴召并①寇谋内应者,事泄,守忠悉斩以徇。
九年,命将征太原,守忠受诏与孙晏宣由辽州入,既而与路罗寨监押马继恩遇,乃相与会兵入贼境,燔寨四十余,获牛羊数千。
雍熙二年,改知易州,徙夏州。
每西戎犯边,战无不捷。
淳化二年,徙知雄州。
方与僚佐宴饮,有军校谋变,擐甲及阍,阍者仓卒入白。
守忠言笑自若,徐顾坐客曰:
“此辈酒狂尔,擒之可也。
”人服其量焉。
明年,加耀州观察使,兼判雄州。
未几,召还,条陈边事,敷奏称旨,赐钱五百万。
五年,又知沧州。
至道初,移雄州。
三年,复知沧州,拜感德军节度观察留后。
徙宋州,兼制置营田使。
威德兼著,吏民不忍其去。
咸平三年,入觐,遣还未行,暴卒,年六十九,赠太尉。
守忠谨悫淡薄,为治简静。
太祖居藩日,素相厚善,及受禅后,每优任之,守忠处之益谦。
从征太原,多与谋略,人罕知之者。
所至藩郡,乐施予,丰宴犒,且喜与士大夫游从,故时论多与之。
(选自《宋史·安守忠传》,有删改)
【注】①并:
指并州,现在的山西太原一带。
(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
B.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
C.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
D.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淳化,是宋太宗的年号。
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遇到大事、要事,往往要更改一下年号。
B.兼,兼任,同时监管之意。
同时表示兼职、代理的词语,有“假”“领”“摄”“署”“权”“行”“守”“乞骸骨”等等。
C.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D.受禅,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尚书》之中。
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受禅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守忠军事才能卓越,战功显赫。
征伐太原,“燔寨四十余,获牛羊数千”,但因不是主帅,所以很少有人知道他参与了谋略。
B.安守忠在蜀地任职时,为官清廉。
由于战争刚刚平息,满目疮痍,民生凋敝,官府库藏的钱财不足,他就用自己的钱来贴补。
C.安守忠改任雄州知州,处惊不变。
面对军校的阴谋叛变,不仅有胆,而且有识,从容面对,在谈笑之间消除了祸端。
D.安守忠谨慎诚实,淡泊名利,处理政务冷静,太祖驻守藩镇时,就一向优厚地对待他,在太祖即位后,更是优先任用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民有阴召并寇谋内应者,事泄,守忠悉斩以徇。
②所至藩郡,乐施予,丰宴犒,且喜与士大夫游从,故时论多与之。
四、默写(共1题;共5分)
8.(5分)(2019高二上·鞍山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一句,作者以反问的语气抒发了回归田园太晚的心情。
(2)《膝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雨过天晴,阳光普照的画面。
(3)《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作者左右为难,处境尴尬。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9.(7分)(2019高二上·玉溪月考)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各题。
州桥①
王安石
州桥踏月想山椒②,回首哀湍③未觉遥。
今夜重闻旧鸣咽,却看山月话州桥。
州桥④
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
几时真有六军来?
【注释】①州桥:
位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本诗为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回想旧游汴京所作。
②山椒:
山顶。
指在王安石金陵住宅不远处的钟山。
③哀湍:
指山间发出凄切声音流得很快的溪流。
④州桥:
与王诗所永为同一座桥。
此诗为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诗人奉命出使金国经过当时被金占领的汴京时所作。
(1)下列对两首诗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诗先写于州桥踏月,思念家乡,后写在家乡赏月,因再次听到生民哭声而忆及汴京。
B.王诗中两次写到州桥和溪流,时空转换,交叉渲染,写出了人事的变迁和情感的变化。
C.范诗通过两个典型细节“等”“询”,将强烈感情浓缩于此,真切而炽热,撼人心灵。
D.范诗末句用一个“真”字作结,真切写出了被金占领区“父老”的哀怨、思念与失望。
(2)这两首诗虽内容各异,但都体现了一个“思”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两首诗中“思”的异同。
六、语言表达(共4题;共21分)
10.(3分)(2017高一下·汕头月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阅读经典须贯穿三个原则。
首先是人性原则,阅读经典的目的是________,包括精神自我升华和灵魂自我觉醒等,圣贤不过就是人格更完善的人。
其次是全面原则,阅读经典________,如数理化、史地生等必要知识的学习都可以和读经典同时进行。
最后是________,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人,在经典选择和阅读经典方式上有区别。
11.(6分)(2019高三上·青岛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博物馆是文化遗产的收藏地。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博物馆是以“物”的形式存在,但实际上,身为社会文化机构的博物馆在非遗的保护上___________________。
不仅博物馆收藏文物在于这些藏品反映了它们所处历史时代的社会意识、审美意识等,更在于它们本身固有的特征、文化传统。
文物与大众亲密接触才能实现其价值,博物馆的使命就是让这些遗产的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
其实,从诞生之初,非遗就在千百年的创造、生产、传承之中,通过“走市场”的方式流传至今,“活”在人们的衣食住行里,适应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的需求,催促着创新的发生。
创新没有标准答案,勇于尝试,有所突破,都值得肯定。
()因此,无论何种做法必须以保护为基础,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要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是令人_______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的保护之路。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责无旁贷 发扬蹈厉 博采众长 目不暇接
B.在所不辞 发扬光大 兼容并蓄 目不暇接
C.责无旁贷 发扬光大 博采众长 眼花缭乱
D.在所不辞 发扬蹈厉 兼容并蓄 眼花缭乱
(2)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是,有些新技术在给游客体验非遗的魅力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遗产保护方面的担忧。
B.但是,有些新技术引发了一些遗产保护方面的担忧,虽然给游客体验非遗的魅力带来了便利。
C.然而,游客在享受新技术带来的非遗魅力便利体验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遗产保护的担忧。
D.诚然,有些新技术引发了一些遗产保护方面的担忧,但是给游客体验非遗的魅力带来便利。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博物馆收藏文物不仅在于这些藏品反映了它们所处历史时代的社会意识、审美意识、文化传统等,更在于在于它们本身固有的特征。
B.不仅博物馆收藏文物在于它们本身固有的特征,更在于这些藏品反映了它们所处历史时代的社会意识、审美意识、文化传统等。
C.博物馆收藏文物不仅在于它们本身固有的特征,更在于这些藏品反映了它们所处历史时代的社会意识、审美意识、文化传统等。
D.博物馆收藏文物不仅在于它们本身固有的特征、文化传统,更在于这些藏品对它们所处历史时代的社会意识、审美意识等进行了反映。
12.(5分)下面是上海、浙江等地学生在选择高考选考科目上的群体差异图,请根据两张图所反映的情况各写出两条结论,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每条不超过40个字。
图1:
男女生在各科选择上的差异(%)
图2:
城乡学生选择“优先组合”的差异(%)
13.(7分)(2017高一下·绍兴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子产相郑,病将死,谓游吉曰:
“我死后,子必用郑,必以严莅人。
夫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故人多溺。
子必严子之刑,无令溺子之懦。
”及子产死,游吉不肯严刑。
郑少年相率为盗,处于萑泽,将遂以为郑祸。
游吉率车骑与战,一日一夜,仅能克之。
游吉喟然叹曰:
“吾蚤行夫子之教,必不悔至于此矣!
”
(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1)韩非是战国时期________家思想集大成者,其代表作的诞生,正如《报任安书》中所云“韩非囚秦,________”。
(2)子产以火、水为喻,告诫游吉什么道理?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14.(5分)(2017·西宁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落幕后,一时间,似乎根植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被掩埋起来了的诗词火苗又燃烧了起来。
人们开始谈论生活当中应该有的情怀和高雅,气质和风度。
这种精神层面的交流和冲击,让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再次得以华丽呈现。
武亦妹成功登项,获得冠军。
长发披垂,柳眉凤目,身材颀长,熟背古诗上千首,“飞花令”对得漂亮又淡定,武亦殊被网友大赞,简直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
也有人说诗词大会比的是记忆,不是修养!
选手谁背诵的诗词多,谁就能获胜。
对此,你怎么看?
请综合材料内容与含意,写一篇议论文,发表你的看法,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4题;共8分)
1-1、
2-1、
3-1、
4-1、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8分)
5-1、
5-2、
5-3、
6-1、
6-2、
6-3、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7-1、
7-2、
7-3、
7-4、
四、默写(共1题;共5分)
8-1、
8-2、
8-3、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9-1、
9-2、
六、语言表达(共4题;共21分)
10-1、
11-1、
11-2、
11-3、
12-1、
13-1、
13-2、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14-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永州市 上学 期中考试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