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图说明书.docx
- 文档编号:26465680
- 上传时间:2023-06-19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6.18KB
施工图说明书.docx
《施工图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图说明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图说明书
山东潍城经济开发区
银河花园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
一、区域位置
●宏观区位
银河花园社区所处的潍城区地处潍坊市中心城区,是山东半岛重要的交通枢纽,素有“半岛走廊”之称。
辖区内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国道、省道及市区公路纵横交错。
北距潍坊港50公里,南距潍坊机场5公里,东距青岛流亭国际机场100公里,西距济南遥墙国际机场150公里,距青岛海港、烟台海港、日照海港都在200公里以内。
●微观区位
银河花园社区地处潍城区于河街道崔家村,用地北邻豪德学校,南至三零九国道,西起崔家村边界,东至沿河路。
用地东侧为大圩河及近期即将建设的100米滨河绿化景观带;与本地块隔河相望的潍城区政务中心、区政府居住区及用地北侧的豪德学校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良好的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体系,完善的基础配套,为本地块的开发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规划背景
●自然地理
银河花园社区所处的潍城区地处昌潍平原腹地,地势平坦,南高北低。
东北部土地平旷,土壤肥沃,利于粮食、蔬菜、棉花等农作物精作高产;西南部为丘陵地带,是林果、烟草、花生适种区。
自然气候属暖温带东部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2.2℃,年积温4783℃,降雨量700毫米,无霜期185-211天,被誉为“江北苏州”。
●人文地理
银河社区所处的潍城是著名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以建安七子之孔融、清代郑板桥、陈介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显宦名士彪炳史册,溉沽乡梓。
郭味蕖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美术理论家和国画艺术大师,新建郭味蕖美术馆将重放其文化异彩。
集南北园林艺术为一体、融明清建筑风格于一身的十笏园,为清代潍县城内9处名园之冠,江北私家园林之杰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群保护开发一期工程已启动。
至今保存原貌的城隍庙、万印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工艺风筝、仿古铜器、布玩具等工艺品做工精细,驰名中外。
浮烟山的自然风光与国际风筝放飞场、朝阳观、麓台书院、塔园森林公园等构成了潍坊市区的一大景观。
朴素厚重的休闲农业文化,得天独厚的钟灵毓秀之山,成为潍坊市区最大的生态旅游区。
自1984年以来,在这里连续举办了24届潍坊国际风筝会。
山脚下规划建设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地,将成为潍坊乃至齐鲁大地的人才聚集区、知识辐射区、科技带动区。
潍城是山东半岛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早在乾隆年间就有“南苏州,北潍县”的盛誉。
近年来,按照潍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西部集中发展物流业,加快建设鲁东物流中心,努力建成全省乃至华东地区重要的物流节点”、“中部主要发展服务业,加快提升综合服务功能”的战略部署,潍城区委、区政府把大力发展服务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
中心城区加大特色商业街区规划、建设和改造力度,做好传统服务业升级版文章,全面提高餐饮、零售等传统服务业水平。
由香港豪德集团投资开发的全国光彩事业重点项目——豪德贸易广场,总投资30亿元,是全省建设规模最大、服务功能最全的大型综合批零市场,辐射周边地区乃至全国各地。
潍城区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速度发展的原则,开发建设了潍城经济开发区(本案银河花园社区隶属该区)和浮烟山综合开发区。
潍城经济开发区致力于发展大宗物流和优强工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鲁东物流中心,南倚胶济铁路,并设有铁路专运线,北邻济青高速公路出入口,309国道横贯东西,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运用现代物流技术和先进的电子商务技术,可以满足现代物流业发展需要。
浮烟山综合开发区依托浮烟山山青水秀、林木葱郁的自然风光和中国风筝放飞基地、森林公园、朝阳观等景观优势,突出文化教育、休闲娱乐、商住旅游三大功能,致力于建设大型生态旅游区。
潍城民风纯朴,社会稳定,政通人和,百业正兴,良好的城市形象已日益深入人心。
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是潍城人民追求的目标,新理念、新模式、新机制是外商投资信心的保障,共创业、共建设、共发展是潍城招商引资的心愿。
潍城优惠的政策,优美的环境,优良的秩序,优质的服务,定会给四面八方的商儒宾朋,同建一个美好明天。
三、现状分析
银河花园社区用地范围内多为崔家村村民住宅用地,另有少量的果园、林地及闲置地;区内建筑多为村民自建的低层住宅及沿三零九国道的几处商业建筑,规划均不予保留。
整个地势较平坦,西高东低,现状地面海拔高程在30米左右;现状道路除三零九国道状况良好且市政配套设施完善外,其余道路均为沙石路,质量较差,规划不予保留;南侧沿三零九国道有一条东西向10KV架空电力线,规划将其沿道路方向埋地敷设;用地东南片内有四棵古树:
一棵皂角、一棵臭椿、两棵古槐,树龄最长的超过百年,凝结了本地居民的感情寄托与村庄文脉变迁历史,规划予以保留并重点布置景观节点。
整个规划用地东西最宽处为680米,南北长约820米,规划总用地面积32.23公顷(其中城市道路用地5.41公顷,规划建设用地26.82公顷),呈不规则状。
基地中部,银河路与工业三路纵横交错,将用地划分成大小不等的四个片区,给规划设计带来一定难度。
规划地块相关道路情况
项目
路名
板块形式
道路性质
规划红线
现状路况
银河路
一块板
城市支路
24.0米
工业三街
一块板
城市支路
29.0米
三零九国道
三块板
城市快速路
60.0米
较好,通车中
沿河路
一块板
城市支路
20.0米
四、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4、国家、山东省、潍坊市有关法律、规范、条例和规定
5、由甲方提供的地形图和其它有关文件
五、规划目标
依托基地现有条件,结合银河花园社区的服务群体并根据人口和年龄段构成,在设计中除了达到环境优美、交通方便、生活舒适、配套齐全的基本要求外,提升规划层次,将关注健康、放眼未来的思想文化内涵反映和体现到规划设计中。
以“内聚、生态、舒适”为设计理念,打造一个集生活、休闲、娱乐为一体,突出“绿色阳光、生态和谐”特点的高品质社区。
规划以人为中心,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为基准点,着意刻划优质生态环境,突出健康休闲的生活理念,为居民塑造环境优美,舒适便捷,交流和谐的社区环境和生活属地。
●营造个性鲜明功能完备的社区
●提供有效可行的经营策略机制
●建立便捷有效的交通组织体系
●塑造优美良好的绿化景观环境
六、规划总体布局
(一)设计构思
●曲直结合的小区或组团级道路将被城市道路分割成的四个片区串联成一个整体,使之成为合分自由、灵活布局的完整地块。
●沿城市道路布局的社区服务设施及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便于几个居住片区的设施共享、就近使用,满足城市居民的使用要求,并满足设施的经营运行的经济性要求,亦可阻断外部交通对居住区的噪音干扰,创造静谧的居住环境。
●优美的滨河建筑天际轮廓线及建筑设计,实现建筑与景观的交流与对话,相得益彰。
●对滨河水体景观的巧妙引入,独具特色的住区水景设计,使小区景观与滨河景观相互渗透,互为补充。
(二)规划结构
在深入研究基地现状后,结合地形地脉及当地居民习惯,规划方案结构可用“两轴、一带、四片、三中心”来概括。
●“两轴”沿银河路和工业三街布局的建筑景观轴和交通轴。
南北轴线开始于南端入口处东西峙立的两幢十六层大型公建,经过建筑收放结合、高低有序的商业街,独具匠心的街头绿地广场同东西轴线交汇;东西轴线则以滨河景观,广场游园,富有稚趣的托幼建筑,底商上住的居住建筑形态贯穿东西。
●“一带”滨河建筑景观带。
通过沿河布局高层公用建筑,富有韵律的点式居住建筑,高低错落进退有致的高层板式居住建筑,间或大小不等的绿地,构建起天际轮廓优美、建筑形式活泼现代的滨河建筑景观带。
●“四片”由纵横的城市道路分隔而成的四个居住片区。
东南(A区)、西南(B区)两个居住片区作为商业住宅开发用地;西北(C区)、东北(D区)两个居住片区主要用做崔家村村民返迁安置用地。
四个居住片区,在住宅单体特定部位用不同色彩区分,在建筑风格统一的前提下,实现住宅组团的可识别性。
●“三中心”用地东南、西南、西北三个较大的居住片区布局的中心绿地。
分置于各片区的中心绿地,通过景观轴线、视线通廊相互联系渗透,形成较大的绿地系统,并能使各片区共享绿地,实现居民对绿地均好性的需求。
(三)道路交通系统
银河花园社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以加强内部功能组织和便利内外交通联系为原则,进行局部人车分流系统的方式组织交通。
同时,将交通系统组织与住区内城市设计相结合,共同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空间景观。
结合大圩河走向及四个居住片区的基地状况,道路采用曲直结合的形式,在小区出入口和道路线型上实现住区道路的系统化,又便于各居住片区的封闭管理,增强独立实施的可操作性。
曲直结合的居住区道路利于景观的组织,达到步移景异、视点变换的效果;又可降低车速,满足居住区道路通而不畅的要求。
基地内采用局部人车分流的方式,创造安全亲切的运动和步行道,减少机动车对人行空间的不良影响。
区内车行环路路面宽度为4.0—7.0米,宅前路宽3.0米。
结合居住区人流来向和本区居民出行习惯,小区合理设置出入口。
各片区均向城市道路开设两个或三个车行出入口。
结合滨河景观绿化带合理设置人行出入口,满足社区居民亲近自然的需求。
静态交通规划也是本次规划设计的重要方面,适应小汽车的日益增长,充分考虑停车场库的安排。
采取住宅底层停车、地面集中停车、路边停车和地下停车四种方式。
规划停车位共计2954个,其中地面停车位1030辆,地下停车位1924辆。
非机动车停车位按1.8辆/户计,采用住宅底层储藏室解决非机动车停车。
(四)公共设施规划
位于地块北侧的中小学和医院,服务半径均可以辐射到本社区。
社区所需公共服务设施均沿银河路和工业三街结合城市公共建筑设置,便于几个居住片区的设施共享、就近使用,满足城市居民的使用要求,并满足设施的经营运行的经济性要求,亦可阻断外部交通对居住区的噪音干扰,创造静谧的居住环境。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根据小区居民流向并结合社区出入口进行设计。
基地东侧、北侧是小区与城市联系的主要流向。
规划在三零九国道与银河路交叉口设置两个较大体量的商业办公楼,不仅与三零九国道对面的建筑体量相协调,而且提升了本地块的商业品位。
沿银河路和工业三街布局的城市公共建筑弥补了潍城区政府驻地公共建筑设施不足的现状。
●物业管理、活动中心
位于东南地块的银河路入口处,是社区的标志性空间之一。
半弧形的建筑形体,对小区入口形成虚围合,强化了居住区入口的氛围,并同西侧住宅片区入口相互应,成为一处重要的建筑景观节点。
●沿街商业
位于银河路和工业三街布置商业街,联系社区服务中心。
主要功能项目包括:
酒吧、网吧、茶室以及美容美发和商业服务等,形成亲切宜人的高品质休闲娱乐场所,不仅可以为本社区居民服务,还增加了城市的商业氛围。
●村委办公
位于银河路和工业三街交叉口西北,方便服务于东北、西北两片村民还迁安置区。
●幼儿园
邻近东北片区绿化游园处设置一处幼托。
由于本地块北侧有一所较大幼儿园,西侧固家村也规划一所幼儿园,但仅能解决部分幼儿上学,故社区增设幼儿园一座。
(五)住宅设计
住宅单体设计以多层为主,辅以中、高层,住宅结合道路、景观采取点式、单元拼接的多种群体组合方式。
与绿化景观的弧形﹑曲线的构图相吻合,塑造出富有动感、流畅的建筑形态。
银河花园社区的建筑风格在相对统一的前提下,强调个性化与多样性,使四个片区住宅组群都具有自身的特点。
在建筑群体空间的塑造中,利用顶层阁楼,并随单元层数的变化处理,形成错落有致的建筑天际轮廓线,在单体中重点处理了阳台、窗台、屋顶等可变因素,既丰富了建筑外观,又增加了每栋住宅的可识别性。
住宅设计规划中通过征求村民意见和市场调查情况推荐多种户型:
76平方米、90平方米、110平方米、120平方米,同时满足村民返迁和商品房开发的需求。
(六)绿化景观系统
●景观设计原则
a.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
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环境的双向互动关系,分析使用者的心理需求行为特征,对各种环境构成要素进行精心设计和有机结合,同时对现代人休闲健康生活的多方面需求做出积极响应,充分体现对居民的关怀与尊重。
b.彰显时代精神的文化原则
作为新时代的社区,设计在体现新城市主义特色的同时,在思想及形式上还应适合现代都市人的思维模式和审美情趣,体现人与自然、人与文化、人与生活的重新思考与定位。
c.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遵循生态规律,以现代和传统造境手法相结合,以塑造整体生态环境为目的,通过融合、嵌入、萎缩和象征等手法引入自然,表现自然。
同时充分利用当地素材,结合现代生态技术,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景观设计特征
a.层次分明的立体造景
为达到四季有景各不同的丰富景观,用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相结合,引进珍贵树种和乡土树种相结合。
种植大量的梅花、含笑、石楠、紫薇、花石榴等花卉,使每个季节花香不断。
道路绿化以浓荫植物为主,银杏、法桐、合欢、玉兰等乔木丰富了天际线,再以灌木和阴生地被强化层次。
结合大面积的水体种植睡莲、水杉等湿生植物。
并在缓坡上植草坪,点缀树形优美的植物,丰富并延伸视觉空间。
湖边上的亭台座椅是人们活动的空间,可以在此打太极拳、散步,也可在此倾听自然的声音,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
b.广泛运用水体景观
水是园林中最有生气的元素,无水不活。
本社区充分利用湖泊、溪流、涩水、瀑布、戏水池各种形态,以充分表现水体或平静如镜,烟波浩淼,寂静深远的意境;或气势汹涌,水沫飞溅活泼的一面。
居民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
社区布置雨水收集系统和中水回用系统,将收集到的雨水和处理过的中水循环用于小区绿化灌溉,创建可持续与节约型社区。
c.以“味觉、触觉、视觉、听觉、嗅觉”为主体的特色造景
以茶、石榴等植物,突出自然界对人的“味觉”认知;以含羞草对人触摸有反应的植物,来诠释自然界对人的“触觉”回应;利用四季不断盛开五彩斑斓的花卉及枫树等植物鲜艳的色彩,使居住者享受到一场场“视觉”的盛宴;把小品设计与听觉相结合,将自然界的代表性声音“风声、雨声、鸟声、树林声、虫鸣声”等,用收集器收集并放大,让人在园中通过声音唤起对大自然的回归;通过几何布局,将不同香味的植物分区种植,在其间种植浓香型乔木,如桂花、瑞香、腊梅等,使自然的香味唤醒人类的“嗅觉”。
本规划的绿化系统结合规划结构,以绿化景观轴为线索,以贴近住宅的布置方式,提高了绿地的共享性。
紧密联系核心景观区和几个景观节点,在景观核心处将水面放大,结合健康广场、亲水平台形成景观节点,强化各片区的入口绿化空间,景观曲线的贯通和各片区景观带的伸展相呼应,营造出一个整体的、富有流动感的绿化景观系统,达到一种“人—自然-环境”相和谐的目的。
亭台长椅,鲜花绿树,让您休憩,让你遐想......
中央的核心绿化以一条蜿蜒的水面为主题,结合四棵保留的百年古树,沿景观轴线布置多个绿化景观节点,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
同时每个片区又利用不同的景观设计手法,塑造出独具个性的空间景观,有梦幻广场、枫情广场、映波广场、七彩世界、白色张拉膜、木栈道、卵石滩、风情湖、青石汀步、阳光滨水步道等。
七、市政设施与工程管线规划
社区规划了电力、电讯、有线电视、宽带、燃气、热力、城市给水、小区中水、雨水、污水十种管线,管线均埋地敷设。
●电力规划
户均供电负荷为6千瓦/户,取户均同期利用系数0.5,公建用电按45瓦/m2计,社区用电总负荷为2600×6×0.5+102000×0.045=12390千瓦。
考虑用电负荷分布并考虑社区管理方便,规划在西北地块和东南地块结合公建各设变电室一处。
电力管线由三零九国道经银河路引入社区变电室,变压后沿社区主次道路埋地敷设,采用枝状方式供电。
●弱电规划
住宅电话普及率100%计,为2600门。
公建每百平方米按1部计,为1020门,社区电话总计3620门;有线电视普及率达到100%,有线电视、宽带与电讯管线共用管块,由三零九国道经银河路引入社区,沿社区主次道路埋地敷设。
●天然气规划
天然气管线采用环状和枝状相结合方式供气。
社区设一所调压站,可满足整个社区天然气供给。
天然气干管DN300,支管DN150,天然气管线由三零九国道天然气管线经银河路引入社区沿主次道路埋地敷设。
●热力规划
热力负荷:
住宅供热负荷按58瓦/平方米计,公建负荷按75瓦/平方米计。
社区供热总负荷为347800×58+102000×75=2782×104瓦。
规划在西北地块和东南地块各设一所换热站,热力管线由三零九国道热力管线经银河路引入社区。
热力管网沿社区主次道路埋地敷设,采用枝状方式供热。
干管DN300—DN200,支管DN150—DN100。
●给水规划
社区城市给水管网由三零九国道经银河路引入社区加压泵房。
供水管网采用环状和枝状相结合方式供水。
综合用水量标准按250升/人·日、办公商业7.5升/平方米·日、绿地道路15升/平方米·日计算,社区日用水总量为8320×250+7.5×102000+15×108900=4478×103升。
给水干管DN250,支管DN150—DN80,给水管线沿社区主次道路均埋地敷设。
规划建议在工业三街与沿河路交叉口东南角布置一中水处理间和泵站,通过中水管线引入社区解决公建、商业、住户冲厕、拖地等卫生用水以及道路广场、绿地等冲洒、浇灌用水,构建可持续与节约型社区。
消防设施主要沿城市支路和小区路每隔120米布置消火栓一个。
●雨水规划
雨水管网采用分片收集、集中排放的原则进行处理。
社区沿河部分雨水直接排向大圩河,其余地块的雨水经收集后由银河路和工业三街雨水干管排向大圩河,依潍坊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雨水管网管径采用d300—d1000,雨水管网均沿路埋地敷设。
●污水规划
污水管网采用分片收集、集中排放原则。
污水经收集后由银河路和工业三街敷设的污水干管排向沿大圩河的污水管涵或经污水泵站打回三零九国道污水管线。
污水量按给水总量的80%计,污水总量为4478×103×80%=3582×103升。
污水管网管径采用d200—d800。
●环卫设施规划
环卫设施规划包括:
公厕、垃圾箱、垃圾转运站。
沿组团路规划布置12处垃圾箱,结合绿地、活动中心、商业规划布置4处公厕,建议大圩河绿化景观带结合小品适宜布置1处公厕。
●防空地下室规划
防空地下室结合地下停车库按总建筑面积2.0%标准修建。
八、开发时序
由于西北和西南两个组团内用地完整,且紧邻城市道路工业三街,先期开发条件成熟,配套市政公用设施接入接出方便,利于先期开发迅速形成规模,有利于带动整个银河社区整体滚动开发建设。
九、用地平衡表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规划用地平衡表
项目名称
数量(hm2)
比例(%)
规划总用地
32.23
---
居住区用地
26.82
100
住宅用地
16.60
61.9
公建用地
4.74
17.7
道路用地
2.66
9.9
公共绿地
2.82
10.5
其它用地
5.41
---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规划总用地
公顷(ha)
32.23
居住区用地
公顷(ha)
26.82
总建筑面积
万M2
44.91
居住建筑面积
万M2
34.73
公共建筑面积
万M2
10.18
居住户(套)数
户
2600
居住人口
人
8320
户均人口
人/户
3.2
容积率
1.67
总建筑密度
%
25.94
绿地率
%
36.75
停车位
辆
2954
地面停车位
辆
1030
地下停车位
辆
192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施工图 说明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