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26461018
- 上传时间:2023-06-19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237.61KB
届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东山二中2019届高三(上)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24题共48分。
)
1.公元前656年,周惠王欲废太子郑而立王子带。
管仲对齐桓公说:
“今应具表周王,言诸侯愿见太子,请太子出会诸侯。
太子郑一出,他与诸侯之间的君臣关系已定,王虽欲废立,也难行其事。
”齐桓公从之。
惠王不乐,但因齐国强大,只得许诺。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齐桓公恪守宗法分封制B.诸侯僭越天子之礼
C.周王失去“共主”地位D.礼乐制度荡然无存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王虽欲废立,也难行其事“”惠王不乐,但因齐国强大,只得许诺“,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是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崩溃,周天子已经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表述都不准确。
点睛:
为了维护统治,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治理诸侯国,保卫国家.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2.考古学家发现,在出土的许多汉代漆、陶器上,往往有“市”“亭”等戳记(“市”和“亭”指各地官府管理的手工业和商业区)。
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上有铭文“成市草”“市府草”等,经考证,“成市草”“市府草”为成都县的市所造,而这类产品曾在汉代一些小官吏或平民墓葬中出现。
由此可以看出,汉代地方官营手工业的生产
A.冲击了当时的等级观念
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具有一定的商品生产性质
D.导致了私营工业的萎缩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代官营手工业的发展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根据材料“汉代许多漆、陶器上,往往有‘市’、‘亭’等戳记”,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上有铭文“成市草”、“市府草”等,经考证,“成市草”、“市府草”为成都县的市所造,而这类产品曾在汉代一些小官吏或平民墓葬中出现,由此表明,汉代地方官营手工业也在一定程度上从事商品生产,具有一定的商品生产性质,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对当时等级观念的冲击,A项排除;官营手工业是由政府控制的,产品是供皇室和贵族使用的,本身无法促进商品经济发展,B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对私营手工业的影响,D项错误。
故选C。
3.《史记》记载,秦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项羽进入咸阳后“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当代考古学者只在相当于《史记》所记阿房宫前殿的位置,发现了夯筑过的地基和围墙,却根本找不到此处曾被大火焚烧的痕迹。
这反映出
A.历史现象的判断必须谨慎
B.历史现象必须经过考古印证
C.历史事实的真伪性无法判断
D.历史记载都不能客观再现事实
【答案】A
【解析】
当代考古学家的挖掘和《史记》记载有不同之处,说明历史现象的判断必须谨慎,A正确;历史现象不一定全部经过考古印证,B错误;历史事实经过考古等多方面验证可以获得真伪,C正确;历史记载有的客观再现事实,D错误。
4.三国时期吴国以一隅之地与中原的曹魏相抗衡东晋和南朝政权也都以半壁江山与北方各政权对峙。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维持了这种局面的长期存在。
材料反映出
A.南北经济发展处于平衡的状态
B.南北对峙阻断了经济文化交流
C.北方社会安定有利于恢复生产
D.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已经出现
【答案】D
【解析】
根据“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维持了这种局面的长期存在”,结合所学,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发展,使南方政权得以以半壁江山与北方各政权对峙,说明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已经出现,D正确;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A错误;B表述绝对,错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C错误。
点睛:
解题的关键信息是“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维持了这种局面的长期存在”,结合所学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分析解答。
5.据《唐六典》载,长安城共有114坊,东市和西市各占2坊,每处坊、市皆有围墙。
此外110坊以朱雀大街为界由万年县、长安县分半统辖。
东西市共4坊中,亦有坊墙与其他居民区坊院隔开。
正北面为唐朝中央机构所在地这种布局体现了
A.规模宏大的商业功能
B.分化管理便于控制的理念
C.儒家思想的政治追求
D.政治以及军事中心的价值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来看,主要介绍的是唐朝的坊市格局。
可以看出,唐朝的坊和市有明显的分区,布局清晰,体现出便于控制的理念,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宏大”的内容;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儒家思想的内容;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军事的内容。
6.明太祖废丞相后的事实表明:
没有大臣的辅弼,皇权体系是不能正常运行的,为此,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权的丞相替代机构。
由此可知,明初
A.国家中枢行政体系遭到破坏
B.皇权体系受到了制度化制约
C.内阁参与决策呈现出合法化
D.丞相制度最终得到变相复兴
【答案】A
【解析】
“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权的丞相替代机构”是指废除丞相和设立内阁制度,导致以前中枢机构得以破坏,A正确;皇权至高无上,不是制约,B错误;内阁参与决策不是合法法,C错误;丞相制度已经废除,D错误。
7.中国历史上,明代的言官(负责监督与上谏)声名显赫。
在许多重大问题中,言官冒死上谏,秉直弹劾,甚至多次出现集体跪谏、不畏死难,或前赴后继、持续极谏的场面。
明代言官这些行为
A.说明言官政治地位高于百官
B.源于儒家伦理和道德的影响
C.奠定了制约腐败的政治基础
D.表明明代皇权受到有效制约
【答案】B
【解析】
明代言官冒死上谏,秉直弹劾,这并不能说明言官政治地位高于百官,故A错误;言官集体跪谏、不畏死难,体现了忠君与气节精神,源于儒家伦理和道德的影响,故B正确;言官制度并非制约腐败的政治基础,故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明代皇权受到有效制约,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言官冒死上谏,秉直弹劾”,学生应该从儒家伦理和道德中的忠君与气节的影响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或史实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8.中国各区域港口进出口贸易值占全国的百分比(%)表
东北
华北
上海
长江流域
华南
1895年
1.7
5.2
51.1
2.1
39.9
1931年
17.0
17.1
34.2
13.7
17.9
能够说明表中数据变化的应是
A.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中国成为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均衡发展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
【答案】A
【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东北、华北港口进出口贸易值占全国的百分比增长快,这和1895-1931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东北、华北有关,A项正确。
进出口贸易值占中国百分比不能反映中国在世界市场的重要地位,排除B。
表格信息反映中国各区域港口进出口贸易值的百分比变化,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均衡发展无关,排除C。
表格信息反映中国各区域港口进出口贸易值的百分比变化,没有涉及经济危机的信息,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9.“这战争,宣告了华夷朝贡体制的彻底崩溃,进而成为塑造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
”材料所述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课本只是可知朝贡体制从鸦片战争以后就不断受到冲击而走向解体。
中法战争中清政府失去对越南的宗主权,甲午中日战争后又被迫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朝贡体制彻底崩溃,这进一步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救亡图存进入新阶段,对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故C正确;鸦片战争使朝贡体制开始走向解体,不是彻底崩溃,故A错误;中法战争加速了朝贡体制的崩溃,故B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时朝贡体制已经瓦解,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朝贡体制的瓦解,容易错选鸦片战争。
紧扣材料“彻底”两字,其次结合“民族国家”意识,可知是甲午战后,朝贡体制彻底崩溃,中国人民族国家意识觉醒,提倡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10.1900年前后的上海、天津、汉口等租界区域,一些中下层人士热衷于“紧身窄袖半洋装”和“马夹密门绸纽扣”;知识分子与买办阶层则青睐于“金丝眼镜雕毛扇,窄袖衣衫阔领头。
品海香烟龙角嘴,包车钻戒诩风流。
”这表明当时
A.消费观念开始发生变化
B.阶层等级观念逐渐淡化
C.开放程度影响消费观念
D.国人服饰发生根本变化
【答案】C
【解析】
1900年由于列强入侵导致中国被迫开放,材料中不同阶层消费方式的变化表明与开放程度有关,C正确;A中开始变化说法不符材料时间;B中逐渐淡化错误;D中根本变化不符合事实。
11.下图为“民国初年棉纺织业变迁形势柱状图”,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洋务派大力投资兴办了新式企业
B.戊戌变法中成立农工商总局
C.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答案】C
【解析】
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90年代,故A错误。
戊戌变法是1898年,故B项错误。
民国政府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鼓励实业救国,故C正确。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20世纪30年代,故D错误。
12.1939—1941年,国民政府实施地方“新县制”改革,赋予县及县以下单位更大的自主权,实行在民意和民选基础上的地方自治;地方实行行政、教育、军事合一的一体化组织建构;明确县级地方财政的自收自支原则。
由此可知,国民政府“新县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消除地方分裂割据,实现全中国统一
B.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全面经济封锁
C.积极动员全国人力物力资源支持抗战
D.为“抗战建国”打造地方性基础和持久动员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课本知识可知1939~1941年,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由材料中的“新县制”改革“赋予县及县以下单位更大的自主权……地方实行行政、教育、军事合一的一体化组织建构;明确县级地方财政的自收自支原则”可知,国民政府“新县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抗战建国打造地方性基础和持久动员力,故选D项。
抗战时期,全民族团结抵抗日本侵略,不存在消除地方分裂割据,故排除A项;材料针对的是国民政府地方体制的改革,不涉及敌后抗日根据地,故排除B项;材料不仅涉及国民政府支持持久抗战,也涉及战后谋划,C项仅体现国民政府支持持久抗战,故排除C项。
13.2015年颁发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归纳出三种人:
一是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二是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包括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税务师、专利代理人等以及社团、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三是自由职业人员和新媒体从业人员。
该文件强调,这三类人是“统战工作的新着力点”。
这反映出新时代的中国
A.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日益完善
B.统一战线事业取得新的成就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成熟
D.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和新媒体从业人员等都是新社会阶层,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故D项正确。
材料反映了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而不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日益完善,排除A。
统一战线是指一定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与材料强调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不符,排除B。
21世纪初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强调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不符,排除C。
14.1981年1月国务院明确指出:
“将社、队企业在开办初期免征工商税和工商所得税二至三年的规定,改为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凡同大的先进企业争原料,盈利较多的社、队企业,不论是新办或原有企业,一律照章征收工商所得税。
”这反映出当时
A.政府受“两个凡是”影响
B.经济体制改革任重道远
C.社、队企业实现了私有化
D.国营企业改革困难重重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将社、队企业在开办初期免征工商税和工商所得税二至三年的规定,改为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凡同大的先进企业争原料,盈利较多的社、队企业,不论是新办或原有企业,一律照章征收工商所得税”说明,此时政府对社、队企业的税收政策还没有完全放开,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还未深入,经济改革还任重道远,故B项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结束了“两个凡是”思想的影响,故A项错误;此时的社、队企业没有实现私有化,故C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信息体现的是社、队企业改革困难重重,故D项错误。
15.据《学说汇纂》记载,两辆满载货物的骡车一前一后在爬坡,为减轻骡子负担,两名车夫在第一辆车后推车。
此时,前面的车开始滑退,在两车之间的车夫从中间跳出之后,后车被前车撞上并碾过一个奴隶。
根据法律规定,对骡子的主人可以不发生诉讼,而对车夫则可依法起诉。
这反映罗马法
A.注重程序合法
B.保护私有财产
C.主张过失担责
D.强调法律公平
【答案】C
【解析】
“根据法律规定,对骡子的主人可以不发生诉讼,而对车夫则可依法起诉。
”的意思法律方面是过失担保,C正确;A、B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
16.“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具有思想解放的性质,然而两者要实现的目标却有所差别。
文艺复兴的目的在于走出中世纪,走向现代文明;宗教改革则是上层建筑领域的一场变革,目的在于开创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
这反映了
A.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阶段性变化
B.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C.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作用领域的局限
D.两场运动在不同领域产生的特殊影响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比较,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主张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脱出来的弘扬人文主义精神的思想解放运动;宗教改革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两者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运动,反映了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阶段性变化,A项正确。
材料未体现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B排除。
材料表明的是两个运动的进步性,不是局限,C错误。
D项是现象,不是反映的本质,排除。
故选A。
17.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后,一些持批判态度的人认为启蒙运动必须为道德危机、精神空虚、生存压力甚至环境恶化负责,也有人指出启蒙自始至终的目标就是要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自主,但是这个彻底启蒙了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以下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A.理性成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
B.过分否定权威产生社会性危机
C.启蒙主义思潮已发了精神危机
D.教会不满批判进行疯狂报复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启蒙运动必须为道德危机,精神空虚、生存压力甚至环境恶化负责……但是这个彻底启蒙了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说明了启蒙运动的消极意义,即启蒙运动由于过分否定权威,从而产生了社会性危机,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体现不出“理性成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涉及到“道德危机、精神空虚、生存压力、环境恶化”等,故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教会的疯狂报复,故D项错误。
18.1787年制宪会议上的争论之一是关于法官的遴选方式。
小州主张,由参议院来任命法官,但是麦迪逊主张由总统来任命法官。
后来的妥协就是,那干脆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这两个机构都参与。
这种妥协最后变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安排”。
这一“安排”
A.使众议院取代参议院批准法官的任职
B.体现了美国国家权力的相互制衡
C.使最高法院法官任职由总统提名任免
D.使法官的任职由选民间接选举确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未涉及众议院,故A项错误;“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体现的是总统和国会之间的制约,故B项正确;C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故错误;法官的任职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故D项错误。
19.读下图。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两幅图片内容在精神层面上蕴含的意义是
A.革命道路的多样性
B.具体国情千差万别
C.科学理论与时俱进的发展和丰富
D.科学理论在具体实践中得以创新
【答案】D
【解析】
革命道路的多样性,不属于精神层面,故A错误;具体国情千差万别,也不是在精神层面上蕴含的意义,故B错误;科学理论与时俱进的发展和丰富,没有突出科学理论的具体实践问题,故C错误;俄国十月革命攻占冬宫与中国井冈山会师,都是科学理论在具体实践中得以创新的表现,故D正确。
故选D。
20.1929年后,世界出现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
1933年6月,66个国家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以失败告终,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
这说明
A.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无法调节
B.自由放任仍是当时世界的主流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缺乏协调机制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成效不大
【答案】A
【解析】
“66个国家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以失败告终,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说明经济危机引起贸易壁垒,体现出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无法调节,A正确;B、C和D说法错误。
21.二五期间,苏联政府注意挖掘已建企业的潜力,同时大力发展本国机器制造业。
到1937年,机器进口的比重仅占苏联需求量的0.9%。
这反映出
A.苏联经济具有高度独立自主性
B.劳动人民的生活明显改善
C.英美加紧了对苏联的经济封锁
D.苏联的工业布局日趋合理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苏联大力发展本国机器制造业,机器进口量缩小,体现了苏联经济具有高度独立自主性,A项正确。
题干涉及苏联发展机器制造业,与人民生活所需必需品无关,排除B。
题干信息无法体现英美加紧对苏联的经济封锁,排除C。
D项错误,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
22.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
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迹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
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A.并未给世界经济带来福音
B.加快了全球资本流动
C.加速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
D.并未使全球经济平衡发展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中的“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说明经济全球化并未实现全球经济平衡,故本题答案为D项。
材料认为经济全球化没有带来经济福音的全球化,并非没有给世界经济带来福音,排除A项;B、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均排除。
23.1999年12月,欧盟赫尔辛基首脑会议通过了“加强欧洲共同安全和防务政策的报告”,并组建欧洲快速反应部队,使其可以在北约不参与的情况下独立行动,这表明欧盟
A.彻底摆脱了北约影响
B.防务一体化正式启动
C.开启了“一体化”进程
D.仍然警惕“东方”威胁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时至今日,北约仍然对欧洲具有强大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加强欧洲共同安全和防务”“组建欧洲快速反应部队,使其可以在北约不参与的情况下独立行动”说明欧盟防务一体化正式启动,故B项正确;20世纪50年代,西欧开启了“一体化”进程,故C项错误;“组建欧洲快速反应部队,使其可以在北约不参与的情况下独立行动”说明欧盟警惕的不是“东方”,而是北约,故D项错误。
24.近年,艺术品拍卖价格屡创新高,备受瞩目的凡高油画《雏菊与罂粟花》以5500万美元落槌,被誉为近年拍场上屈指可数的凡高佳作,这幅画堪称其短暂绚丽的艺术生活中巅峰之作。
对这幅画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用热情奔放的笔调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
B.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世界并忠实地描述它们
C.用强烈的色彩和火一样热情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D.利用下意识和几何形体的排列表达猛烈的情绪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用热情奔放的笔调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属于浪漫主义风格,与梵高作品不符,故A项错误;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世界并忠实地描述它们体现了现实主义风格,与梵高作品不符,故B项错误;用强烈的色彩和火一样热情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属于印象画派,与梵高作品相符,故C项正确;利用下意识和几何形体的排列表达猛烈的情绪体现了现代主义风格,与梵高作品不符,故D项错误。
考点:
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印象派
二、非选择题(25题14分、26题15分、27题11分,28题12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初建,开国皇帝朱元璋就谕旨告诫群臣:
“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唯廉者能约己而利人,贪者必损国而厚己”。
为了巩固皇权,率先设立锦衣卫以监视官民。
朱元璋深谙作为“防民之具,辅治之术”的法律的极端重要性,在继承前代法律文献的基础上制订颁行《大明律》,又亲自编定《明大诰》。
朱元璋立法一为治民,二为治吏,尤其是《明大诰》则着重于惩治贪官,可以视为反贪刑事特别法。
朱元璋的女婿、驸马都尉欧阳伦,不顾朝廷的禁令,向陕西贩运私茶,一位小吏向朱元璋告发了此事,朱元璋立即下令赐死欧阳伦,同时发了通敕令,表扬那位小吏不畏权贵的斗争精神。
材料二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因为胜利,党内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
建国初在全国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到1952年1月,全国共查出贪污旧币1000万元以上的贪污犯10万余人,判处死刑的有42人。
1952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新中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对贪污罪的惩治作出明确规定。
……这一阶段的反腐败主要不是依靠法制和专门的反腐机关,而是依靠党和政府自上而下领导和发动的群众运动,如先后开展的整风运动、四清运动等。
2009年,中共中央制定《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决定成立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
2015年《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对巡视工作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明确。
2017年在中央电视台首播《巡视利剑》,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五集电视专题片,分别是《利剑高悬》、《政治巡视》、《震慑常在》、《巡视全覆盖》、《破解“历史周期率”》。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朱元璋反腐防腐的主要举措,简评其反腐成效。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共产党反腐举措的特点,谈谈你对中共反腐惩贪的认识。
【答案】
(1)举措:
皇帝亲自下谕旨告诫;设特务机构加大对地方官员的监管力度;借鉴前代经验;制定严刑峻法;严于自律,一视同仁;赏罚分明,重法惩治贪污、受贿、枉法的官吏;表彰廉洁自律的官员。
结果及症结:
结果使腐败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也一度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远未达到彻底清除腐败的根本目的。
症结是朱元璋(封建君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东山县 第二 中学 上学 第三次 月考 历史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