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台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 文档编号:26458641
- 上传时间:2023-06-19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02.55KB
承台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承台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承台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承台施工作业指导书
承台施工作业指导书
1.0编制目的
明确承台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承台施工。
2.0编制依据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
3.0适应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客运专线或高速铁路桥梁承台施工。
4.0施工工艺流程
5.0施工方法及要求
5.1施工准备
钻(挖)孔桩混凝土施工完,待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对承台位置进行施工测量放线。
按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情况,决定开挖坡度和支护方案、开挖范围和防、排水措施。
⑴承台开挖
①基坑可采用垂直开挖、放坡开挖,支撑加固或其他加固的开挖方法。
在有地面水淹没的基坑,可修筑围堰、改河、改沟、筑坝排开地面水后再开挖基坑。
②在天然土层上挖基,如深度在5m以内,施工期较短,基坑底处于地下水位以上,土的湿度接近最佳含水量、土层构造均匀时,则基坑坑壁坡度可参照下表选定。
基坑深度大于5m或有其他不利条件时,应将坑壁坡度适当放缓,或加作平台。
如土的湿度过大,能引起坑壁坍塌时,坑壁坡度应采用该湿度下土的天然坡度;
基坑坑壁坡度
坑壁土
坑壁坡度
基坑顶缘无载重
坑顶缘有静载
基坑顶缘有动载
砂类土
1:
1
1:
1.25
1:
1.5
碎石类土
1:
0.75
1:
1
1:
1.25
黏性土、粉土
1:
0.33
1:
0.5
1:
0.75
极软岩、软岩
1:
0.25
1:
0.33
1:
0.67
较软岩
1:
0
1:
0.1
1:
0.25
极硬岩、硬岩
1:
0
1:
0
1:
0
注:
a.挖基通过不同的土层时,边坡可分层选定,并酌留平台。
b.在山坡上开挖基坑,当地质不良时,应防止滑坍。
c.在既有建筑物旁开挖基坑时,应按设计文件的要求办理。
③基坑顶有动载时,坑顶缘与动载间应留有大于1m的护道,如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或动载过大,应进行基坑开挖边坡检算,根据检算结果确定采用增宽护道或其他加固措施。
④弃土不得妨碍施工。
弃土堆坡脚距坑顶缘的距离不宜小于基坑的深度,宜弃在指定地点,不得淤塞河道,影响泄洪。
⑤无水土质基坑底面,宜按基础设计平面尺寸每边放宽不小于50cm。
适宜垂直开挖的基坑,基底尺寸应按基础轮廓和模板的安装确定。
有水基坑底面,应满足四周排水沟与汇水井的设置需要,每边放宽不宜小于80cm。
⑥基底应避免超挖,松动部分应清除。
使用机械开挖时,不得破坏桩基的结构,可在设计高程以上桩身周围保留一定厚度由人工开挖。
⑦基坑宜在枯水或少雨季节开挖。
基坑开挖不宜间断,达到设计高程后,应立即进行基底处理,以便下到工序的施工。
基底处理宜碎石后砂浆抹面或直接铺素混凝土。
⑵基坑护壁
①下列基坑开挖后可采用护壁加固:
a.基坑较深,土方数量较大。
b.基坑坡度受场地限制。
c.基坑地质松软或含水量较大,坡度不易保持。
②挡板支撑,可采用横、竖向挡板与钢(木)框架支撑坑壁。
基坑每层开挖深度,应根据地质情况确定,不宜超过1.5m,边挖边支。
③对支撑结构应随时检查,发现变形,及时加固或更换,更换时应先撑后拆。
支撑拆除顺序,应自下而上。
待下层支撑拆除并回填土后,再拆除上层支撑。
④用吊斗出土,应有防护措施。
吊斗不得碰撞支撑。
⑤喷射混凝土护壁适用于稳定性好,渗水量少的基坑。
喷护的基坑深度应按地质条件决定,但不宜超过10m。
⑥喷射混凝土厚度可参照表3.1.2规定办理。
喷射混凝土厚度(cm)
基坑渗水情况
地质类别
无渗水
少量渗水
砂类土
10~15
15
黏性土、粉土
5~8
8~10
碎石类土
3~5
5~8
注:
a.本表喷射混凝土厚度适用于不大于10m直径的圆形基坑,未考虑基坑顶缘荷载;
b.每次喷射混凝土厚度,取决于土层和混凝土的粘结力与渗水量的大小;
c.坑内砂层有少量渗水,可在坑壁打入木桩后再喷混凝土,木桩直径约为5cm、长100cm,向下与坑壁成300角打入,一般间距约为50~100cm。
⑦喷射混凝土护壁的坡度根据土质稳定情况与渗水量的大小可采用1:
0.07~1:
0.1。
⑧所选用的喷射机必须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且输料均匀。
喷射混凝土应掺入外加剂,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当使用速凝剂时,应满足初凝时间不大于5min,终凝时间不大于10min的要求。
干混合料宜随拌随喷。
按土质与渗水情况,每次下挖0.5~1m,应即喷护。
对无水或少水坑壁,喷射顺序应由下而上,但对渗水的坑壁,应由上而下。
当一次达不到要求厚度时,可在第一层混凝土终凝后,再喷第二次或第三次直到要求厚度。
续喷前应将混凝土表面污渍、泥块清洗干净。
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进行湿润养护。
⑨基坑开挖前,应在坑口顶缘,采取加固措施,防止土层坍塌。
⑩开挖基坑遇有较大渗水时,可采取下列措施:
a.每层开挖深度不大于0.5m,汇水坑应设于基坑中心。
b.开挖进入含水层时,宜扩挖40cm,以石料码砌扩挖部位,并在表面喷射一层5~8cm厚的混凝土。
c.对流砂、淤泥等夹层,除打入小木桩外,并在桩间缠以竹篱等,然后喷射混凝土。
混凝土围圈护壁,除流砂及呈流塑状态的黏性土外,适用于各类土的开挖防护。
围圈混凝土由上而下逐层浇筑。
顶层应一次整体浇筑,以下各层分段开挖浇筑。
上下层混凝土纵向接缝应相互错开。
分层高度以垂直开挖面不坍塌为原则,顶层高度宜为2m,以下每层高1~1.5m。
混凝土围圈的开挖面应均匀分布,对称施工,及时浇筑,无支承总长度不得超过1/2周长。
围圈混凝土壁厚和拆模强度应满足承受土压力的要求。
⑶基坑排水
①明挖基坑,可采用汇水井或井点法排、降水,应保持基坑底不被水淹。
②粉、细砂土质的基坑,宜用井点法降低水位。
当用汇水井排水时,应采取防止带走泥砂的措施。
③水下挖基时,抽水能力应为渗水量的1.5~2倍。
④基坑排出的水应以水管或水槽远引。
⑤各类井点法降水的适用范围可按下表确定。
各类井点法降水的适用范围
井点名称
土层渗透系数(m/d)
降低水位深度(m)
单层轻型井点
0.1~50
3~6
多层轻型井点
0.1~50
6~12(由井点层数而定)
喷射井点
0.1~1
8~20
电渗井点
<0.1
根据选用的井点确定
管井井点
20~200
3~5
深井井点
10~250
>15
⑥井点法降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a.安装井点管,应先造孔后下管,不得将井点管硬打入土内,造孔应垂直,深度宜比滤管底深0.5m左右。
滤管底应低于基底以下1.5m。
b.井点管四周,应以粗砂灌实,距地面0.5~1m深度内,用黏土填塞严密。
c.集水总管与水泵的安装应降低,集水总管向水泵方向宜设有0.25%~0.5%的下坡。
d.井管系统各部件均应安装严密,不得漏气。
e.降水过程中,应加强井点降水系统的维护和检查,保证不断抽水。
f.对水位降低区域建筑物可能产生的沉降,应进行观测,并采取防护措施。
d.拆除多层井点应自底层开始逐层向上进行,在下层井点拆除期间,上部各层井点应继续抽水。
⑷桩身检测
①低应变检测
低应变检测的桩头做好处理:
除去浮碴,凿出松动和有裂隙部分,露出密室混凝土,大致凿平。
中心激振处和传感器安装处要磨平。
②超声波检测
超声波检测的桩头做好的准备:
除去浮碴,凿出松动和有裂隙部分,保证声测管的通畅并注满清水,管口高度大致相同和测设有高程。
③基底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a.桩基检测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b.碎石类及砂类土层基底面应修理平整时,用水泥砂浆抹面。
c.黏性土层基底整修时,应在天然状态下铲平。
可向基底铺设一层碎石或素混凝土垫层,垫层顶面不得高于基底设计高程。
d.泉眼可用堵塞或排引的方法处理。
e.对桩顶伸入承台部分变形的钢筋进行调整处理。
5.2模板工程
⑴对与地面线以下的承台,且外观无特殊要求的。
施工用模板拟采用1.5m×0.3m或其它规格的定型钢模拼装成。
采用Φ50钢管作为模板的横、竖加劲肋肋。
模板内侧用预制的同标号混凝土垫块垫于承台钢筋与模板间,以保证保护层厚度;外侧用型钢或方木与基坑壁撑紧,保证位置准确。
在承台四周用Φ50钢管搭设脚手架,便于模板安装及混凝土浇筑。
⑵在浇筑混凝土前以及浇筑过程中,应对模板、支架、钢筋骨架、预埋件等加以检查。
当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并作记录。
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下列各项:
a.模板的高程、位置及截面尺寸。
b.模板、支架、支撑、等结构的可靠程度。
c.预埋件的安装位置和高程。
d.隔离剂涂刷情况。
⑶模板、支架的安装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要求时,可按下表的要求进行检验。
检验结果不满足要求时,应及时调整或返工。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轴线位置
15
尺量每边不少于2处
2
表面平整度
5
2m靠尺和塞尺不少于3处
3
高程
±20
测量
⑷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模板内是否存在杂物,钢筋上是否存在油污,木模板是否用水湿润,模板之间是否存在缝隙和孔洞等,否则应及时清除模板内杂物或钢筋上的油污。
当模板有缝隙和孔洞时,应予堵塞,不得漏浆。
5.3钢筋工程
⑴钢筋的下料及加工在钢筋加工场进行,然后运至施工场地内。
⑵在绑扎承台钢筋前,先进行承台的平面位置放样,在封底混凝土面上标出每根底层钢筋的平面位置,准确安放钢筋。
⑶竖向增设一些钢筋作为承台顶面钢筋的支承筋,保证每层钢筋的标高,以免钢筋网的变形太大。
⑷在绑扎承台网钢筋时,将墩身的钢筋预埋,预埋件的位置采用型钢定位架定位,确保预埋位置,经复测无误后方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5.4冷却管及测温元件的安装
⑴冷却管采用Φ25焊接钢管,接头采用钢接头,拐角处采用弯头。
先将钢管按冷却管安装图下料及攻丝并运至现场,钢筋绑扎完毕后,按设计位置安装,接头处先涂上油漆再拧紧,可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漏浆堵管及通水过程中漏水。
安装完毕后,进行试通水,检查管路通水正常方进行下一道工序。
⑵测温元件在钢筋及冷却管安装完毕后安装,安装时将元件安装固定在设计位置,保证位置准确、固定牢固,将导线沿钢筋引出承台顶面一定高度,用胶布包裹导线端头,避免弄脏。
同时,引出的导线要逐一编号,便于温度监测。
⑶冷却水管的布置
①冷却水管采用Φ25mm钢管,布置间距为80cm。
②冷却管的布置考虑以下原则:
能保证各层冷却管能独立通水,且拆模不影响通水;每层要分多根独立管道,缩短冷却路径,以使砼冷却均匀;能根据测温结果调节各管路通水量。
③抽水循环冷却,通水时间从砼覆盖冷却管开始,以后根据测温结果调节通水量直至停水。
④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采用拌和站集中生产,搅拌罐车运输至现场,再溜槽或串筒将砼送入承台内进行浇筑施工。
a.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对承台范围内的杂物、积水进行全面清理,对模板、钢筋、冷却管及预埋件位置进行认真检查,确保位置准确。
b.混凝土浇筑的准备过程中,必须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检修,对材料准备情况进行核查,对各岗位的人员逐一落实。
c.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连续浇筑,可利用混凝土层面散热,同时便于振捣,分层厚度为30cm。
层内从承台短边开始,由两边向中间浇筑。
并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完毕,保证无层间施工缝发生。
d.混凝土的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操作中严格按振动棒的作用范围进行,严禁漏捣。
振捣时应快插慢拔,严格控制振捣时间,避免因振捣不密实出现蜂窝麻面,或因振捣时间过长而出现振捣性离析的情况。
e.为保证混凝土浇筑时其自由下落高度不大于2m,浇筑时应视情况设置溜槽或串筒,必要时在承台顶网钢筋上开几个“天窗”,浇筑到顶面时补焊截断的钢筋。
f.在中线附近低洼处放置排污泵,及时清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汇集的表面泌水,如在浇筑过程中遇到降雨,应用彩条布遮盖承台上空。
g.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在初凝之前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抹压收汗,以清除混凝土表面早期产生的塑性裂缝。
⑷混凝土的养护
表面用麻袋覆盖并洒水进行保温保湿养护。
侧模外挂麻袋保温,根据测温结果指导养护工作,将降温速度控制在2℃/d,养护时间14d。
6.0承台大体积砼温度裂缝控制主要技术措施
6.1优化砼配合比
①选用425#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其水化热较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化热低10%左右,选定水泥厂家后,应进行水泥水化热测定的试验,测出实际水化热。
②粗骨料选用级配良好的碎石,含泥量不大于1%,细骨料选用天然砂,含泥量不大于1.5%,以降低水泥用量。
③采用“双掺技术”,即同时掺加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可有效降低单位砼水泥用量并延缓温升峰值出现时间。
④选定材料后,通过计算和试配,最终选定合理的配合比。
在保证承台设计所规定的强度和满足施工要求的工艺特性的前提下,应符合减少水泥用量和降低水泥水化热的原则。
6.2进行各项检算
选定砼配合比后,根据施工条件对施工阶段大体积砼浇注块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整浇长度进行检算,保证施工方案的正确性。
同时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各项温度指标和制定详细的温度监测方法、冷却措施和养护措施。
6.3材料降温
①炎热季节施工,骨料堆均应遮盖防止日晒,如砼入模温度过高,则在使用前用冷水冲洗砂石料,强制降温,然后拌合时调整用水量。
②水泥棚要四周通风,保持棚内阴凉,水泥均用出厂10天以上的,不使用刚出厂的散装水泥,可避免水泥本身的高温导致砼入模温度偏高。
③必要时,可考虑加入适量冰块降低拌合用水的温度,加冰量由计算确定。
6.4机具降温
拌合前要用冷水冲洗配料机和搅拌机,输送前冲洗输送泵,输送时要用草袋覆盖泵管,防止日照高温。
6.5、分层浇注
采用分层连续浇注,层厚30cm,可充分利用砼层面散热,同时便于振捣,易保证砼的浇注质量。
但必须在前层砼初凝之前将次层砼浇注完毕,防止层间冷缝发生。
6.6进行温度监控
⑴在承台砼浇注前,在测点预埋热电偶作测温元件,用电子测温仪进行温度测量监控。
承台砼温度监测点的布置以真实地反映出砼体的温度分布场、降温速度、冷却效果为原则。
⑵承台砼各测点温度的监测频率。
在砼浇注初期应保持每天三次,待砼体内温度变化缓慢后可降低测温频率。
⑶根据测温结果指导冷却系统工作及养护工作,确保砼体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温差不超过规范规定的25℃,其中砼的表面温度应以砼外表以内50mm处的温度为准。
6.7加强养护调节
砼浇注完毕,侧模外覆盖草帘保温;抹面收浆后,表面上加盖草帘进行保温保湿养护,防止砼表面干裂,延缓降温速率。
覆盖层的厚度根据温控指标的要求计算。
根据测温结果调节冷却管通水量的大小,当砼中心与砼表面的温差过大时,可将冷却管出口的温水覆盖砼表面,提高砼表面温度,减少砼体内外温差。
7.0质量控制
7.1承台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尺寸
±30
尺量长、宽、高各2点
2
顶面高程
±20
测量5点
3
轴线偏位
15
测量纵横各2点
4
前后、左右边缘距设计中心线尺寸
±30
尺量各边2处
7.2基础施工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基础前后、左右边缘距设计中心线
±50
测量检查每边不少于2处
2
基础顶面高程
±30
测量检查不少于5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施工 作业 指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