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思辨行一体化高效课堂研究.docx
- 文档编号:26454000
- 上传时间:2023-06-19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4.91KB
学问思辨行一体化高效课堂研究.docx
《学问思辨行一体化高效课堂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问思辨行一体化高效课堂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问思辨行一体化高效课堂研究
《一体化教学理念的探索与实践》开题报告
曲阜市息陬镇春秋中学刘震
一、课题研究背景、选题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1、研究背景
从近十年的素质教育探索反馈信息来看,我们基础教育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是现在老师们都在努力探索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但由于受到升学制度,就业制度及当前教育的功利性等各种因素的制约,现在我们的基础教育尤其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仍然面临诸多的问题和困难。
当前的教育功利性正成为素质教育的巨大障碍!
教育教学改革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化,同时对教学科研与改革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落实到实处,如何把有限的课堂变成自由、开放高效的课堂,如何排除功利主义的干扰、把课堂教学真正变成高效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便成为广大教师探索的重点。
据现行的各科《新课程标准》都提出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参与课堂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是我们过去一段时期进行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
所以,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同时也没有忽视老师的主导和引领作用。
但在最近一段时期,在我们全国广大地区课堂教学探索过程中,开放式课堂,还有翻转式课堂等课堂模式探索也正为人们所重视。
教与学,或者说教师与学生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忽视或偏重某一方面都是片面的。
这就产生有一个共同的问题:
如何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打造高效的课堂,使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探索不受短期性,功利性思想的束缚,成为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个热点课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一般是从自己教的角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关注是自己课上的教学方法,很少有老师关注学生的课下学习。
即使在课上,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知识以外的素质的培养。
即使教师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施教时,学生被动的接受,影响了学生自主能力、创造能力及创造精神的培养。
即使有的老师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运用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去设计课堂教学,同时由于有限的课上时间的制约,老师们就是找不到恰当的方法,不能把老师的引导和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有机地统一起来。
尤其是在当前教育形势下功利性仍然是横在素质教育路上的一巨大障碍!
为更好地把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和谐统一起来,从而打造高效的课堂则是我们广大教师所期盼的。
基于此现实问题,我们提倡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即:
把课堂教学由课上向课下延伸,把有限课堂变成开放式的课堂、即我们提倡的课上课下一体化;同时利用互联网把课堂向线上和线下两个方向延伸,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一种自由、开放、和谐一体化的新课堂教学理念和模式,同时对学生来说,让他们把有限的课上学习向课下延伸,“上课便下线,下课便上线”,从而使学习变成有趣,有效,有成就感的螺旋式上升学习过程,同时打造一种实用、高效、和谐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2、什么是“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是我们基于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所提出的一体化课堂教学体系,提倡教师和学生、引导和探究、课内和课外、线上和线下一体化,即“四一”课堂教学。
充分融合现代各种教学资源,并利用现代互联网及计算机技术并结合我国基础教育的现实而打造的高效课堂新模式。
该理念就是把教师学生一体化、课内课外一体化、引导探究一体化、网络上下一体化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然后进行有机整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完善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
伴随着新的教学改革的发展以及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时间和空间的主人,所以“一体化教学”将赋予当前中小学教育以全新的教学理念。
目前我们中小学教育虽然积极响应新课改的思想,但是陈旧的教学理念仍然根深蒂固,传统的老师课上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仍然存在。
一些学校尝试改变传统,采用以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实现教学目标,收效颇丰,也有的地方开始试点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的探索,而一体化课堂教学体系,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有机结合;实现课下微课学习和课上精讲多练的有机结合;实现因材施教,教学统一的有机结合;实现网络上下教学的有机结合。
整个课堂教学模式一体贯穿,弹性结合,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真正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具体来说,我们提倡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即:
把传统的课堂由课上向课下延伸,把有限课堂变成开放式的课堂、即我们提倡的课上课下一体化;同时利用互联网把课堂向线上和线下两个方向延伸,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一种自由、开放、和谐一体化的新课堂教学理念和模式,同时对学生来说,让他们把有限的课上学习向课下延伸,“上课便下线,下课便上线”,从而使学习变成有趣,有效,有成就感的螺旋式上升学习过程,同时打造一种实用、高效、和谐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一体化教学”在课堂上的具体操作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采取引探统一,有效控制,师生互动,学教统一,精讲多练。
这种模式是对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和记忆方法的在课堂教学中一个具体的应用,同时也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而提出的。
这种模式强调在学生已经初步学习的基础上,同时在教师引导下,把整体课堂分解成若干环节或层次,尤其是重点和难点都分块,分环节,分层次让学生逐步去探究,这样既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又有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为依托,师生共同合作完成。
这种模式强调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生的记忆特点,采取一步一小结,一步一个脚印,步步有落实,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从而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的一种教学形式。
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逐步构建符合现代教学、学习策略的“教师引导和学生探究一体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真正让学生学的有趣、有成就感,这种课堂的表现行为自然成为“一体化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与探索。
3研究的意义:
(关于“一体化教学”的几点解释:
)
(1)一体化课堂教学的中心思想是:
课内课外一体化,教师学生一体化,线上线下一体化,引导探究一体化;即:
“四一课堂”。
对于学生来说:
课外自主学习,课内质询、训练、提升。
对于老师来说:
课外微课讲解,课内答疑、解惑、辅导。
“一体化教学理念”与传统的教学理念最大区别在于:
”一体化教学”把学生学习的过程定义为课内和课外、线上和线下均为一个整体,教师和学生充分互动,提倡”课下学习课上练,老师学生总相伴”。
这在互联网不发达的过去和在传统教学理念下是无法实现的。
(2)“一体化教学”通过学生课外学习、课内练习,使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获得效益最大最优化,让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探究有机地统一起来,经过探索为老师们提供便于操作的具体方法,整体课以学生探究讨论为主体,解决传统课堂“抓的过紧就死,放的过松就乱”的弊端。
(3)“一体化教学”通过对教材深入的挖掘、整合一切相关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师制作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课外先学习,即首先让学生建立对新知识和方法的第一印象,然后,在课堂上,按课堂流程把课堂分解成若干环节或若干块,即分解,分层次讨论。
这种把教学重点,难点有效地分散分解成若干小的简单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螺旋式上升,同时也利于老师的操作。
(4)“一体化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遗忘规律,科学地引导学生。
在课堂上,通过学生及时听,读,写,做,讨论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学生各感官及时巩固落实教学目标。
按照科学的记忆规律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取知识的成就感得到加强,同时学生在有限制的范围之内经历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在当前百花齐放的教育教学改革中,这种一体化教学的模式满足了当前教育发展瓶颈期的迫切需要。
(5)“一体化教学”的课下学习环节不同于传统的课前预习,一体化教学的课下学习有老师制作的微课相伴,同时利用互联网,学生可以随时与老师沟通。
这种模式符合学生思维发展和认知规律,学生学习不费劲,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这种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教学,既兼顾老师的在课下对学生的引导设计,又在课堂的适当环节中让学生自由发挥,锻炼其创造思维能力,同时也有利学生自我价值的体现,解决课堂上时间不够用及空间不足的矛盾。
(6)“一体化教学”的研究主要通过教师按引探一体化教学理念设计并制作微课,同时优化整合各类资源,使课下和课上教学以一体化为一条主线,所有分解条块环节都围绕引探一体化的中心思想,有效地“引导”,促进学生学习有趣,有效地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学,把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变成了可操作的程序。
让老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教师与学生,让教与学融为一体,通过研究探索课下与课上、及教师与学生之间达到最佳的平衡点与表现形式,把时间、空间充分还给学生,最终以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和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为目标。
3、国内外研究现状:
(1)从国外看,西方一些教育先进国家的研究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的意义。
据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学生科学的记忆法对于任何学习材料的记忆都是行之有效的,可以极大地提高记忆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记忆效果。
当然记忆并不是最后目的,它只是一种手段,记忆的目的是储备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怎样知道信息记住了多少,能力储备得怎样呢?
要想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回顾复习;分解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及时回顾反馈,并有规律地重复,这是对艾宾浩斯记忆法的具体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其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要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这就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
所以我认为“引”和“探“同等重要。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地引导为主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成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过去有了显著的提高,他们能根据教学目标有计划、有选择地观察现象、动手实践、思考问题。
这些理论为我们采取“引探分解一体化”教学的可行性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同时,根据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Sams)的教学实践。
教师通过制作教学视频,将其上传互联网,让学生在课外或家中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课堂中师生双向交流、学生协作学习并解决作业或实验困难的一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经验,所以我们借鉴其方法,结合我国中小学的具体特点和实际条件,特提出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2)在我国,现在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人也很多。
许多专家学者为了深入扎实地实施素质教育,号召广大教师以各种“导学”名目出现的教学研究也层出不穷,如“目标导学”、“三三达标”、“学案导学”、“先学后教,当前的翻转课堂等等。
这些研究在实践中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也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
并且现在人们一窝蜂的进行开放式的学习探讨,由过去的以教为中心转而以学为中心,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其实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但在课堂上从学生的记忆规律为出发点,真正按照人的认识事物的规律来规划、设计课堂的教学案例却不是很多,我们这次探索重点研究如何打破传统的课堂流程,而按照知识点、科学方法及重难点把课堂流程分成若干环节、分层次,由浅入深引导学生。
像这种突出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认知规律来设计整堂课并作为一种思想优化整合一体化高效课堂来进行探索与研究还是比较少见。
但这样做也容易形成教师干预课堂过多的弊端,所以这也正是我们需要探讨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在当前,从教育评价方面去探讨中学教学中如何正确处理教师引导和学生探究之间的关系并找到具体方法的就更少,在实际教学中,广大教师最为困惑的就是如何处理教师引导和学生活动的关系。
鉴于上述认识,本课题研究拟在这些方面力争有所突破。
二、课题研究目标、主要内容、重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根据“一体化教学”理念构建高效课堂,按照符合学生记忆特点的规律,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环境和学习层次,提高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并确立如下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找到切实可行的课上和课下、线上和线下均为一个整体,教师和学生充分互动的具体的策略和具体做法,以”课下学习课上练,老师学生总相伴”的形式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
(2)通过课题研究,重点探讨在初中各科课堂教学中,解决教师引领和学生主体活动相结合的有效统一性,实现一步一小结,打造高效课堂。
即:
设法解决片面关注教师或学生的双边功能,或顾此失彼的单一教学模式。
逐步形成以“一体化教学案”为具体操作材料,以课下的微课学习为亮点,以教师启发导学为主线,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课堂效率为目标的教学策略体系。
(3)通过课题研究,探索与实践适合中学生各学科教学内容与各种课型特征相适应的一体化教学案设计;并通过微课设计,运用新技术手段与学生的课上课下的良好沟通,解决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存在的讲述过多、或者是讲解不足、点拨不到位,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么被剥夺、要么是放羊式的或形式性的合作学习,通过研究找到教师引导和学生探究的最佳统一模式,找到课堂结构及教学内容的整体与分解环节的最佳有机统一的模式。
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而打造课下课上一个样,促进学生学生方式的转变,为我校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样本,为全市课堂教学改提供成功案例。
(4)通过课题研究,对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整合、包括对学生的评价,检测,作业及问题设置等进行整合,把教师引导的环节设计和学生阶梯螺旋状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学生主体意识、优化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把学与教,局部与整体有机地优化整合,解决课堂时间有限和学习内容无限的矛盾,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4)通过课题研究,引导教师抛弃旧的或带有功利主义的思想,从新的理论角度进行教学设计、优化教学内容,重视学生实践和创造能力培养,有效组织课堂教学,促使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和行为,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进一步提高我校各个学科教学质量,进而打造有我们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提升我校的知名度。
2、主要内容
围绕“一体化课堂教学”,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操作、有效应用与效能提高等方面展开研究,具体包括:
(1)初中各科“一体化教学案”设计模式:
即“一体化教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结构特点、基本环节、及具体内容的合理设置的研究。
(2)初中各学科“一体化教学”的课下学习微课的制作和素材的积累,与对勾网合作,利用网络平台提高教科研的效率。
(3)初中各科“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模式:
即“各科微课”在课上课下对学生学习效率的研究,同时针对课上师生以练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各学科的不同课型中的具体运用的研究。
(4)初中各科“一体化教学”评价模式:
即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学习评价)及作业设置与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5)对“一体化教学”的理论研究:
通过理论学习和研讨会,对“一体化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理论依据、目标侧重点、操作模式及如何把握,评价检测等实践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6)对“一体化教学案”编写的探索,逐步形成编写的基本原则。
①研究不同课型(以新授课、实验课、阅读课、复习课和习题课等为主要研究课型)的编写要点。
②研究“一体化教学案”的编写栏目,如学习目标、重难点分析、环节引导、学习层次、学法指导、及时反馈、及时小结,作业设置等。
3、重要观点
本课题是以一体化教学案为载体,以学生的课下微课学习为基础,以课上师生互动,精讲多练为主线,以整合多种资源为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促进学习方式转变为目标,把时间空间留个学生,打造高效的教学模式模式。
该教学模式主要包含:
微课设计、学习目标、重难点分析、环节引导、学习层次、学法指导、及时反馈、及时小结等环节。
它倡导把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
并侧重于把二者和谐地统一起来,避免顾此失彼的非左即右的教学行为,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4、创新之处:
(1)在新课程理念实施与规范办学的背景下,实施“一体化教学”是对传统教法和新教学理念的有机融合;解决课堂上“抓的紧就死“与“放的开就乱“的矛盾,同时利用对勾网平台,利用微课的形式进行先学后练,课下学习课上练的尝试,提高学习效率。
(2)利用网络相互学习,借助网络上的空间积累资料,通过计算机等多媒体处理、展示,使“一体化教学案”即适合学生使用也为教师减负,使教案和学案有机融合,一案多用,这在当前应该是比较新颖的。
(3)把该课题科研与学校平时教学教研相结合,与上级组织的网络研修磨课等活动充分结合,既该课题研究将是我们今后的一个研究的主攻方向,避免加重实验教师工作负担。
三、课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1)进行课堂教学模式及学生学习能力、方式的现状调查;收集整理相关方面的资料,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加强课题组成员的理论修养和科研水平。
(2)课题组成员以中青年为主,或者是有一定理论素养,有积极的改革进取思想的骨干教师。
(3)课题组在学校整体工作范围内定期开展研讨活动,学习交流研究心得,提交相关论文、计划,完善研究方式。
(4)不定期请有关专家作指导,在适当的时候出去学习交流,坚持以课堂为研究的主阵地,跟踪调查教师和学生对“一体化教学案”的使用情况。
(5)在校范围内建立教研激励制度,把科研工作纳入学校正常的工作之中,不额外增加教师工作量,鼓励并促进教师将研究的成果或心得体会发表或参加评优课等比赛活动。
2、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为主,兼用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
(1)行动研究法
以真实的日常教学设计和实施为载体,着重对“一体化教学案”的编制、微课的录制、课堂教学实施及其课堂效果作系统的现场研究,通过研究不断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方法和策略。
(2)文献研究法
课题组教师应主动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进行分析、整理、归纳,不断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促进课题的合理性研究。
(3)经验总结法
通过课堂教学提供的第一手材料和事实,研究个别教育现象,并从中上升为教育理论和理性的教育观念。
(4)案例研究法
在授课过程中,通过选取典型课例、典型对象进行研究,以某个案例为突破口,对收集到的各种个案进行细心的整理和分析,吸收构建高效课堂的成功经验,总结教学实施的规律。
(5)调查研究法
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和学生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和学生在“引探分解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与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及时调整教学模式,以便获得第一手资料为课题研究做好准备。
3、实施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15年4月~2015年8月)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
学习有关的理论,查阅教学、教改资料,保证课题实施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调查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学中预设会遇到的问题,期间进行教师的技术性培训,确保教师对研究目标明确,对于微课的录制技术要提前掌握,保证课题的可操作性和顺利开展下去;同时要求实验教师制定可行的计划和实施的步骤,最后确定本课题;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及时的修改和调整方案,以做到方向的正确性,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
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课题实施阶段(2015年9月~2017年3月)
①根据实验方案和计划开展课题研究。
②教师收集研究资料,实验教师网上交流设计导学案,在本学校确立实验班级并选择典型课例进行研讨。
同时在对勾网上构建春秋中学的微课教学资源库,打造春秋品牌。
③不断完善一体化教学案设计,完善录微课的解决施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④研讨并搜集不同课型的教学案形式及实施方案,以提高课堂的高效性;
⑤进行阶段性学生成绩检测,或问卷调查,比较分析学生运用一体化教学案前后不同效果(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心理,学习兴趣,学习成绩等方面),写出阶段报告和专题性论文。
(3)课题总结阶段(2017年4月~2017年7月)
①总结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一般环节、主要的方式与手段,典型课型的基本操作流程等,基本形成依托一体化教学案开展课堂教学的模式。
②汇编优秀教学案案例、典型的课堂教学实录。
③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准备课题验收,撰写结题报告。
④汇编课题成果,在网上推广一体化教学模式。
四、课题组织机构
课题主持人:
刘震高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曾经参加国家级教科研项目获教育部办公厅三等奖)
课题理论及领导保障组:
李群(校长),马玉涛(教务主任),朱本强(中心校教研主任)
子课题组各学科主持人及实验教师:
每组2~3人
语文组:
负责人兼实验教师:
马玉涛实验教师:
卢婷婷,
数学组:
负责人兼实验教师:
翟胜涛实验教师:
董伟
英语组:
负责人兼实验教师:
朱本强实验教师:
孔小园
物理组:
负责人兼实验教师:
李娜实验教师:
孔爱华,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时间负责人
研究课例实录视频资料李娜
一体化高效课堂理论探索理论文字材料卢婷婷,刘震
一体化教学案汇集文字材料马玉涛
一体化教学的微课资源对勾网上发布展示翟胜涛
引探分解一体化研讨论文或出版物文字材料
阶段性成果(撰写学习小结、学习心得、研讨课例、教学反思,相关论文等)全体成员
七、课题实施计划
2015年5月前
完成开题报告、课题实施方案、确定实验研究教师和实验班级、
2016年2月前
完成初期课题实验报告、实验班教师教案及教学反思、说明课堂教学改革效果的相关资料、教学论文、典型教学课例、
2016年7月前
实验教师上展示课完成优秀课例、教学案的评估讨论并提出改进意见
2017年3月前
完善课题组各类相关文字和视频等资料的收集
2017年5月前
准备并起草结题报告、修改完善基于一体化教学案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论文等
2017年6月前
完成一体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堂评价、论文发表
及各种课型的示范课和课堂教学实录音像制品等所有资料
2017年7月前
课题最终成果。
汇总课题各项资料并完成结题报告,并报专家评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问 思辨 一体化 高效 课堂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