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docx
- 文档编号:26452906
- 上传时间:2023-06-19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29.05KB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docx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课题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识字
教学
重点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
难点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学案、课件、评价星
资源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预
习
案
自主学习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我们二年级学过一篇课文,《傣族的泼水节》写的就是周恩来的事情。
2、简介周恩来:
周恩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周恩来,了解他少年时代的一个故事,看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
二、小组交流预习情况,解题质疑。
1、词语。
2、提出疑问。
教师提前发放预习提纲,并指导预习方法。
(课前完成预习)
学习方法:
相互交流
讨论
探
究
案
质疑定向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可以圈一圈、画一画。
(2)边读边思考:
周恩来为什么会立志“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呢?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帝国主义列强租界耀武扬威肇事欺凌惩处衣衫褴褛疑惑不解铿锵有力吵嚷巡警模范得意扬扬热闹非凡①帝国主义列强②“租界”③耀武扬威④惩处⑤衣衫褴褛书写:
巡、范
一、导入新课
二、预习交流,明确目标
掌握预习情况,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组内互评)
自主
合作探究
四、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的字。
2.学习会写的字。
五、出示图画,边看边说,对照课文,读课文。
1、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指名朗读——点评——再读感情朗读。
四、合作探究,完成任务。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自学状态及参与度。
(展示交流,组际互评)
师生共学
六周恩来为什么会立志“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呢?
课文中有一个词说明了原因。
请把它找出来?
(“中华不振”)让我们走进百年前的中国,来看看当时的中国到底是怎样的不振。
课文中“中华不振”出现了几次?
现在我们请同学来读课文,并把表现中华不振的地方画下来。
第一次“中华不振”是在什么情况出现的?
七、研读课文,感悟“中华不振”
伯父的话中的“中华不振”1伯父都说了些什么呢?
(分角色读、加提示语)①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伯父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他的心情是如何的呢?
——“担心”——担心什么?
——请把伯父的这种心情读出来。
(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愤怒”——怎么愤怒?
-——用愤怒的心情读。
——“沉重”——为什么?
——读出沉重„„
重点指导读出无奈的感情:
在中国的土地上却有着外国租界地,读——在中国的土地上却没处说理去,读——师:
那是为什么呀?
生:
中华不振。
伯父在说“为什么?
中华不振啊!
”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叹气、无奈)读出你的无奈对于此时的外国侵略者,中国人只敢怒而不敢言,伯父也只能无奈地叹气。
现在我们带着伯父的无奈与周恩来的不解再来读读他们的对话(师生配合)即使伯父没有再说什么,可周恩来始终放不下“租界地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
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
”这一连串的问题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看究竟,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多媒体播放历史背景资料)看完视频,请你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读这个词。
穿插巩固,全面掌握。
1、小组踊跃展示交流,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达
标
案
拓展延伸
课外查阅资料:
百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样的?
激发学生感情
第二课时
环节
学案
导案
预
习
案
自主学习
(一)谈话激趣。
1.出示旧中国东北的“外国租界地”图片。
2.指名汇报课查找的有关“外国租界地”和“帝国主义列强”的资料。
3.师:
12岁的周恩来看到外国租界地的灯红酒绿、看到中国同胞任洋人欺侮,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
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课文。
一、导入新课
二、预习交流,明确目标
掌握预习情况。
(组内互评)
探
究
案
自主
合作探究
(二)新知探究
感受少年周恩来关心国家大事。
1.自由读第一段,想一想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
引导学生体会:
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爱问问题、好奇心强、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的孩子。
3.分角色朗读第一段。
感受少年周恩来胸怀祖国
1.过渡:
租界地对于少年周恩来来说是一个不解的谜团,他一定要弄个明白。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段,想一想“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
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3.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4.引导学生从描写租界地的街道的句子中体会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为所欲为和中国巡警的奴颜媚骨。
引导学生从描写中国妇女被欺侮的句子中体会中国人任人宰割的悲惨境遇、体会侵略者的猖狂和中国巡警的麻木不仁。
5.想象:
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6.结合查找到的资料补充帝国主义列强是怎样侵略中国的。
7.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8、指导朗读:
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沉痛、悲伤)
三、合作探究,完成任务。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状态及参与度。
(展示交流,组际互评)
师生共学
感受少年的周恩来报国之心的坚定
1.过渡:
看到这一切,少年周恩来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12岁的他在想什么呢?
2.指名读,大家思考,周恩来常常在想什么?
3.汇报上面的问题。
4.周恩来在沉思中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5.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
6.指导朗读周恩来所说的两句话。
让学生说说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为什么从而体会周恩来志向的异常坚定,以后也不会有丝毫动摇。
拓展总结,升华情感
1.读最后一段。
2.知道周总理为中华的振兴做了哪些贡献吗?
四、穿插巩固,全面掌握。
1、小组踊跃展示交流,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3、组织参观学习成果展。
达
标
案
拓展延伸
学生结合查找到的有关周总理为中华的振兴所做的贡献的材料汇报交流。
1、学生谈听后的感受。
2.谈一谈自己为什么而读书?
通过谈收获让学生能够增强为中华而读书的热情。
推荐阅读
《周恩来的故事》
语文精品读本
课题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课型
新授
年级
四年级
执教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3、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初读课文,了解叙述的顺序。
教学
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学
难点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课前准备
课件
远资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预
习
案
自主学习
一、导入新课
1、简介课文作者:
肖复兴 北京人,1947年生,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
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
作品主要有系列长篇小说《中学生三部曲》、长篇报告文学《与当代中学生的对话》《和当代中学生通信录》等。
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写于1992年,原文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怀念叶圣陶先生》,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是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
2、设疑:
回忆了什么事情?
教师提前发放预习提纲,并指导预习方法。
(课前完成预习)
学习方法:
相互交流
讨论
探
究
案
质疑定向
1、学习词语:
一篇翻到推荐、眼帘、几页删掉、动词燥热
握手融洽、黄昏、客厅模模糊糊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暂时不解决,等到读课文时再理解。
2.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
3.谈谈其他收获。
4.指名读课文,边读边理解部分词语。
5.练习朗读:
读读自己最喜欢的或自己认为最难读的段落。
然后展示朗读。
一、导入新课
二、预习交流,明确目标
掌握预习情况。
(组内互评)
自主
合作探究
师生共学
1.默读思考,为什么能树立我写作的信心?
2.回答,我是从哪个句子感受到什么?
3.引言,肖复兴从叶老的修改中感受到叶老是一个的怎样的人?
生活中的真人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
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
4.课文到此为止,与课文题目好像一点关系都没有,题目应当取做什么比较好。
5.课文中几次写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都划出来。
6.细细的读,每一次,都是因为什么而写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1)写“我”到叶老家里做客,两次具体描写了叶老家院子里满墙的爬山虎:
下午刚进院时见到的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黄昏时落日余辉映照下的爬山虎,作者通过写爬山虎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情。
句1: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句2: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2)最后写这件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作者说:
“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与题目呼应,含蓄地写出了15岁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他前进。
7.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借景抒情。
8.还在“借物喻人”:
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要点归纳:
见到爬山虎就会想起叶老的教导,应该怎样做人,怎样作文。
叶老的风范给作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叶老的教导一直激励着他前进。
)
9、感悟“非凡”影响
(出示句子):
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
(1)理解“意义非凡”:
如果在作者15岁那年,没发生这两件事,你认为作者的人生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要点归纳:
是叶老先生改变了肖复兴的命运,引领他走上了辉煌的人生之路。
)
(2)补充资料,感受“非凡”:
让我们来看看,那个夏天以后肖复兴的文学之路吧,相信大家对“意义非凡”会有更多的理解——课件出示
三、合作探究,完成任务。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状态及参与度。
(展示交流,组际互评)
快速默读6-10节。
交流句子。
四、穿插巩固,全面掌握。
1、小组踊跃展示交流,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3、组织参观学习成果展。
4、评价,然后把评价情况装入“成长记录袋”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喜欢的句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
小组讨论交流
达
标
案
拓展延伸
写话练习:
叶圣陶先生是一个 的人。
(结合课文说出所填词语的原因。
)
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
《我教儿子学作文》
语文精品读本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预
习
案
自主学习
一、运用修改方法自行修改肖复兴作文中的一段话。
交流修改地方。
出示原文修改,再次领略到叶老的一丝不苟。
教师提前发放预习提纲,并指导预习方法。
(课前完成预习)
学习方法:
相互交流
讨论
探
究
案
自主
合作探究
师生共学
1.出示修改后的文章,幻灯迅速而过,问,叶老修改的怎样?
2.学习第三节,肖复兴是怎样把你们讲的句子写下来的?
指名读,说说,从哪个词体会到修改的认真,修改的多?
3.看到这么多的修改,我当时一下子楞住了,愣住了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愣住了?
请用“居然”来说一句话。
4.朗读指导:
吃惊、敬佩。
学习第四节——修改方法
5.到底是怎样修改的?
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修改方法?
有几条,请标在书上。
默读第四节,批注阅读。
6.谈谈修改方法,并从课文中找到例句。
(1)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
除课文已经举到的把“一张画像”改为“一幅画像”、把“书皮”改成“包书纸”外,
(2)把长句断成短句。
(3)删去重复啰唆的词句。
如包字。
再读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谈谈还有什么修改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4)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
(5)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
(6)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7.总结:
所有这些,叶老都一一加以修改,可见叶老对这篇作文的修改是多么仔细、认真。
8.当我读完叶老修改的文章后,有什么感受?
出示句子: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一、导入新课
二、预习交流,明确目标
掌握预习情况。
(组内互评)
三、合作探究,完成任务。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状态及参与度。
(展示交流,组际互评)
(我都获得北京市大奖了,居然还能改出这么多的毛病;一个大作家修改中学生的文章居然这么认真,真是从未见过。
)心理描写
四、穿插巩固,全面掌握。
1、小组踊跃展示交流,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达
标
案
拓展延伸
背诵并默写片段。
通过网络、电视等渠道引领学生了解叶圣陶先生。
推荐阅读
《包公审石头》
语文精品读本
课题
27乌塔
课型
新授
年级
四年级
执教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受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加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
教学
重点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的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课前准备
课件
远资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预
习
案
自主学习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都到过了哪些地方,是和谁一起去的?
如果让你独自一人出远门或去旅游,你们敢不敢去呢?
2、孩子们,有这么一个孩子呀,她非常了不起,能一个人独自到欧洲去旅游,你们想和她成为朋友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
乌塔)和她交个朋友,看看她是怎样去旅游的,她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
3、看地图了解乌塔都到了哪些地方,让孩子们知道欧洲一共有43个国家。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乌塔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
教师提前发放预习提纲,并指导预习方法。
(课前完成预习)
学习方法:
相互交流
讨论
探
究
案
质疑定向
1、生自由地读课文,要求你们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生词情况:
洗漱、惬意、号码、反驳、逻辑、语塞。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事?
一、导入新课
二、预习交流,明确目标
掌握预习情况。
(组内互评)
自主
合作探究
交流一:
1、孩子们,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1—3自然段,作者在青年旅馆里初识乌塔,觉得乌塔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除了经验丰富外作者还认为乌塔还是一个热情活泼的女孩子,哪些句子写到了。
交流二:
2、乌塔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的?
①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②每到一地查警察局的号码;③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④用三年的时间准备;⑤挣旅费。
通过这些作者知道了乌塔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交流三:
3、你们能向乌塔这样吗?
(中国的孩子敢这样做吗?
)
师:
乌塔的这种持之以恒的顽强自立精神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
在咱们中国我们的家长会同意你们这样做吗?
三、指名汇报读描写乌塔的句子,从这些描写中你知道乌塔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
四、合作探究,完成任务。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状态及参与度。
(展示交流,组际互评)
师生共学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读读第8、9自然段中乌塔和作者精彩的对话,看看乌塔是怎么说的?
自由读课文8、9自然段,想想乌塔的说法对不对?
指名读第8自然中乌塔说的话。
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
这是什么句,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孩子们乌塔的这些话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乌塔不同意中国家庭爱孩子的方式和管教孩子的做法,认为不符合逻辑,乌塔认为爱孩子就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给孩子一个自我锻炼的平台,这样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老师觉得乌塔可真了不起,我很佩服她,小小年纪就有自己的看法,乌塔还和作者说了什么?
读节9自然段。
现在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把第9自然读好。
同桌练读,对话形式一直到会背。
师:
此时作者又看见了一个怎样的乌塔。
乌塔认为光从书中认识世界是不够的,还要亲自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去热爱生活。
五、穿插巩固,全面掌握。
1、小组踊跃展示交流,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3、组织参观学习成果展。
4、评价,然后把评价情况装入“成长记录袋”
师读作者的话,生读乌塔的话。
达
标
案
拓展延伸
1、孩子们,你们赞同乌塔的做法和说法吗?
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一个小女孩能否自己出门旅游。
2、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理由与大家交流一下。
要求两人一小组讨论、汇报。
推荐阅读
《木兰从军》
语文金字塔
课题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课型
新授
年级
四年级
执教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并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
教学
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
教学
难点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并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
课前准备
课件
远资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预
习
案
自主学习
一、谈话导入。
1.提问:
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谈话:
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
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
2.师:
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封书信,一封问一封回。
(板书课题。
)
3.简介柯岩。
4.说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
教师提前发放预习提纲,并指导预习方法。
(课前完成预习)
学习方法:
相互交流
讨论
探
究
案
质疑定向
二、新知探究
1.出示导读提示
(1)张国强同学为什么要给柯岩老师写信?
信中他叙述了哪些苦恼?
(2)柯岩老师是怎样帮助张国强分析原因的?
柯岩老师在回信中还叙述了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这有什么作用?
(3)你明白了为什么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来作题目的原因了吗?
(4)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或者问题(请简要地写在书中的空白处)。
2.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一、导入新课
二、预习交流,明确目标
掌握预习情况。
(组内互评)
自主
合作探究
3.交流上面提到的几个问题:
4.这封信对你有帮助吗?
你妒嫉过别人吗?
别人妒嫉过你吗?
通过学习柯岩老师的回信你有什么想法?
有代表性的让学生交流,要尽可能的说得具体一点。
5.通过学习这两封信,看看书信在格式和语言上有什么要求?
(学生讨论后,教师作适当归纳。
)
三、讨论
四、合作探究,完成任务。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状态及参与度。
(展示交流,组际互评)
师生共学
(1)格式:
①称呼(顶格写,后面加冒号,怎样称呼,依人而定,称呼下面加问候语)。
②正文(将要叙述的事情和说的话写清楚,格式按常规的行为格式)。
③结语(单独一行并空两格写上祝语,内容因人而定)。
④写信人姓名和日期(信的正文的右下角,分两行写)。
(2)语言方面:
相当于与收信人进行面对面的说话,一般用你或者“您”,写给很多人的要用“你们”或“您们”。
语言亲切与否,根据收信人和要叙述的事情决定。
五、穿插巩固,全面掌握。
1、小组踊跃展示交流,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3、组织参观学习成果展。
4、评价,然后把评价情况装入“成长记录袋”
达
标
案
拓展延伸
张国强收到并阅读了柯岩老师的回信以后,对他会有什么启发?
他会打算怎么做?
假如你就是张国强,围绕上述问题仔细想一想,然后给柯岩老师写封回信汇报一下,注意信的格式
利用想象力小练笔
推荐阅读
《魔术风车》
语文精品读本
课题
语文园地七
课型
新授
年级
四年级
执教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口语交际:
通过口语交际训练,深入思考和交流成长中的故事和成长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与展示
教学
重点
通过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深入思考和交流成长中的故事和成长中的问题。
教学
难点
通过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深入思考和交流成长中的故事和成长中的问题。
课前准备
课件
远资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预
习
案
自主学习
1.回忆本组课文,围绕“成长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2.谈话: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过获得成功的喜悦,有过遭受挫折的烦恼,也遇到过困惑不解的问题。
但无论怎样,成长的经历都是令人难忘的。
板书题目:
难忘的成长经历
教师提前发放预习提纲,并指导预习方法。
(课前完成预习)
学习方法:
相互交流
讨论
探
究
案
自主
合作探究
3.自读题目,勾画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要求。
4.交流:
说、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
交流读《乌塔》的想法,写“从《乌塔》想到的;讨论信中的问题,写回信。
(1)认真阅读书中提示,以及《乌塔》、书信,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2)按要求独立准备,并说给自己听一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上册 第七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