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悲剧》课例鉴赏.docx
- 文档编号:26447845
- 上传时间:2023-06-19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6.57KB
《伟大的悲剧》课例鉴赏.docx
《《伟大的悲剧》课例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伟大的悲剧》课例鉴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伟大的悲剧》课例鉴赏
《伟大的悲剧》课例鉴赏
【学习目标】
1.理清情节,把握内容。
2.了解人物传记生动、真实的体裁特点。
3.领会“伟大悲剧”的深刻含义,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图片导入
师:
同学们,这是南极,冰雪的故乡,风暴的摇篮,这里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探险事迹,这里上演着震人心魄的英雄壮举,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一幕《伟大的悲剧》。
出示课件:
(南极图片)
【板书】(课题、作者)
二、展示目标明确任务
师:
请同学们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生:
1.学习用浏览法提取信息,理清情节。
2.了解人物传记的体裁特点。
3.领会“伟大悲剧”的深刻含义,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
出示课件:
(学习目标1.学习用浏览法提取信息,理清情节。
2.了解人物传记的体裁特点。
3.领会“伟大悲剧”的深刻含义,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
)
师:
声音真洪亮,接下来让我们带着目标走进课文。
三、知识链接指导阅读
师:
课文较长,同学们可以用“浏览法”来读,阅读的时候可以扫描,一目数行;也可以跳读,有所舍弃,摘录关键词语。
这是一篇人物传记,属于记叙类的文章,那它的重点信息是什么?
生: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出示课件:
(知识链接1.浏览法:
可以扫描,一目数行,提取主要信息;也可以跳读,有所舍弃,摘录关键词语。
2.重点信息筛选法: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
四、初读课文感知“悲剧”
师:
非常好,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勾画文中语句,找出在这些时间、地点发生了什么“悲剧事件”,开始。
出示课件
①1月16日南极雪原
②1月18日南极极点
③2月17日夜里1点钟屠宰场营地
④3月2日下一个贮藏点
⑤3月21日离下一个贮藏点20公里的帐篷
⑥3月29日离下一个贮藏点20公里的帐篷
学生浏览课文,在文中圈点勾画。
、
师:
好,同学们,谁来说第一个?
生1:
1月16日,白色雪原上,发生的悲剧事件是“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了”。
师:
你找的又快又准,能不能告诉大家“他们”指的是谁?
生:
“他们”指的是斯科特一行人。
师:
非常好,请坐。
阿蒙森先到了,也就意味着斯科特一行人晚到了。
请同学们动笔,和老师一起来批注这个悲剧事件。
【板书】晚到(学生跟随在书上批注)
师:
谁来说第二个?
生2:
第二个悲剧事件的时间是1月18日,地点是南极极点,悲剧事件是斯科特一行人接受了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师:
好的,你提取信息的能力很强,请坐。
青同学们继续来批注。
【板书】做证(学生跟随在书上批注)
好,接着来说第三个,后排男生。
生3:
在127页,时间是2月17日夜里一点钟,地点是屠宰场营地,“这位不幸的英国海军军士死去了。
”
师:
这位英国海军军士的名字是什么?
生3:
埃文斯。
师:
也很准确,请坐,谁发现3月2日,下一个贮藏点发生了什么悲剧事件?
生4:
3月2日,他们到了下一个贮藏点,悲剧事件是那里储存的燃料又是非常之少。
师:
嗯,燃料稀少,很好,请坐,继续来说。
生5:
3月21日,离下一个贮藏点只有20公里了,发生的悲剧事件是“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四十摄氏度。
”
师:
这个时间、地点发生的悲剧事件还有补充吗?
生6:
但暴风雪刮的异常凶猛,好像要人的性命似[sì]的。
师:
注意“似[shì]的”这个词的读音,请再读一遍。
生6:
似[shì]的。
师:
好的,纠正过来了。
我们看3月29日,离下一个贮藏点只有不到20公里的帐篷里发生了什么悲剧事件。
生7:
他们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拯救他们了,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不管还要忍受怎样的痛苦。
师:
此时此刻,所有的队员全部死去。
【板书】死亡(学生跟随在书上批注)
师:
让我们来关注一下从1月16日到3月29日,时间跨度多少天?
生:
73天。
出示课件:
(时间地点事件动态图)
师:
长达73天的煎熬,他们要忍受着失去首位、接受做证的悲痛,在返程的途中,困难重重,艰难的跋涉中,幸存者还要亲眼目睹自己的队友一个接一个的离去,而最终他们自己的性命也难保,这所有的一切都指向了题目中哪两个字?
生:
悲剧。
五、品析人物理解“伟大”
(一)语段精读分析人物
从8、9、10自然段中找出对奥茨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精神品质。
师:
3月2日至3月21日之间,有一个人的死亡让我们看到了伟大的灵魂,他是谁?
生齐答:
奥茨。
师:
的确,作者在文中对奥茨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我们在分析人物的时候,可以选择他的心理、动作、语言等描写,也可以选择具体细小的情节来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接下来,请同学们在8、9、10三个自然段做勾画,找出相关语句,分析奥茨的精神品质。
出示课件:
(品析人物:
找出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品质。
提示:
可以从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等描写入手,也可以选择具体细小的情节。
)
学生默读课文8、9、10三个段落,圈点勾画。
师:
谁在第8段有发现?
生1:
“他们中间的奥茨已经在用冻掉了脚趾的脚板走路”,我从这一情节看出他是一个坚强的人,即便是脚趾冻掉了,还是坚持行走。
师:
非常简洁,请坐。
第9段有发现吗?
生2:
“不幸的奥茨不仅感觉到,而且心里也明白,这样下去,他会给朋友们带来厄运,于是做好了最后的准备,他向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要了十片吗啡,以便在必要时加快结束自己。
”我能感觉到奥茨对朋友的情谊很真,他不想拖朋友的后腿,所以做好了最后的抉择。
师:
你能说一说你找的是人物的什么描写吗?
生2:
心理描写。
师:
真准确,请坐。
师:
8、9、10三个自然段,还有对奥茨的描写吗?
生3:
第九自然段:
“然后这个不幸的人自己要求他们将他留在睡袋里,把自己的命运和他们的命运分开来。
但他们坚决拒绝了这个主意,尽管他们都清楚,这样做无疑会减轻大家的负担。
”我从这段话中看出了他们的团结,也读出了奥茨的勇敢。
师:
勇敢。
这个词用得多么的精辟。
同学们看看第10段对奥茨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生4:
我找到了语言描写。
“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
‘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
’”其余的人不禁战栗起来。
我觉得这个语言描写表现出他坚定的信念、不怕死的精神和替朋友着想、不想成为朋友的负担的品质。
师:
分析的很好。
有个字音读错了,谁来帮他纠正一下。
生5:
战栗,应该读作 [lì]
师:
好,你来纠正一下自己的错误。
生4:
战栗。
(读音正确)。
师:
好的。
请坐。
这位同学非常细心,他找到了奥茨生前的最后一句话。
请同学们看屏幕,揣摩一下,奥茨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会带着怎样的语气呢?
请大家在横线上填一个恰当的词语。
出示课件:
(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
“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
)
师:
你会填什么呢?
生1:
我想填“坚决”。
因为从文中可以看到,当时外面是暴风雪天气。
奥茨之前向朋友们提出过要与他们分开,但是被朋友们拒绝了。
我想,他这一次说的时候,一定是很坚决的语气。
师:
说的真好。
能不能带着这种坚决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
师:
读出了坚决。
还可以怎么填?
生2:
我觉得应该填“悲伤”。
因为他不想和朋友们分开,但又不想成为朋友们的负担。
他一个人走出去了。
所以,我觉得是悲伤地说。
师:
好。
把这个词代入横线中读一读。
生2读。
师:
还可以怎么填?
生3:
平静地。
因为奥茨这时候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他不想再连累朋友们,让团队获得生存的可能。
所以就选择一个人走出去。
我觉得他是很平静地说这句话。
师:
真厉害。
老师很佩服你能填这个词语。
请你用平静的语气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3读。
师:
不错,请坐。
同学们填的词语各具特色,表达的情感就丰富多彩。
这正是语文学习的魅力。
但是面对奥茨的死亡,朋友们的反映却是一致的。
我们来大声读一读这几句话。
出示课件:
(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
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
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
生:
齐读。
师:
此时此刻,奥茨就要永远地离开大家了。
朋友们为什么“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
怎样理解“不敢阻拦”?
生1:
因为他们知道他已经心意已决。
他前后已经两次表示不想拖累大家了。
师:
你就像他的朋友们一样理解他。
此时此刻,朋友们理解了奥茨的心意,想给他留下最后一份尊严。
我们再来解读下一句,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
生:
……
师:
大胆说自己想说的。
握别代表什么意思?
生2:
离别时握手。
师:
来,咱俩握握手。
再见!
握手告别。
这个时候的握手,代表着大家和奥茨永远地分开了。
大家不愿意和他分别。
所以,这句话体现了朋友们对奥茨的不舍。
师:
大家既舍不得奥茨离开,又没有办法留下他。
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2:
矛盾。
师:
对。
所以,我们朗读这句话时,语速应该快一点还是慢一点?
生:
慢。
师:
语调是高一点还是低一点?
生:
低一点。
师:
谁来试着读一读这段话。
生3读。
师:
好,有点味道了。
还可以再慢一点,尤其是“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这句,要慢下来。
你再来试一试。
女3再读。
师:
有进步。
我注意到你特别重读了“一个人”这个词,朗读就是最好的情感表达。
我们再来看最后一个句子,在这个句子当中,哪一个词语强调了大家的心情?
生齐:
敬畏。
师:
哪一个词语表达了大家对奥茨的钦佩?
生齐:
英雄。
师:
朗读时这两个词语要重读。
而且,这两个词语蕴含的情感不是悲惨,也不是悲痛,而是……
生齐:
悲壮。
师:
好,带着这种悲壮的情感,自由读一读这句话。
生自由练读。
师:
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生4读。
师:
很有气势,语速是不是快了?
好,慢一点,重读“敬畏”和“英雄”,再来试一试。
生4再读。
老师范读。
师:
同学们,每个人都会读出不同的感受。
谁再来试一试?
你来,勇敢者!
生5读。
师:
真好,孩子。
(二)畅谈感受领悟品质
找出其他人物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精神品质。
师:
这就是奥茨,无私无畏的奥茨,为了伙伴、为了团队主动选择死亡的奥茨!
这个团队中每个人都是英雄。
还有谁打动了你?
请找出细节,谈谈感受。
出示课件:
(品析人物:
找出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品质。
)
生自主品读。
生1:
第13自然段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从这句话中我可以感觉到斯科特上校知道自己陷入绝境而坦然地面对死亡。
师:
“坦然”这个词用得特别好。
生2:
第14自然段,“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从这句话中,我读出斯科特和威尔逊他们都是不畏惧死亡的,他们也许心里悲伤舍不得离开这个世界,但他们选择死去时互相安慰,紧紧地拥抱着。
师:
紧紧地拥抱着,多么温暖的举动。
生3:
我从第6自然段中“最能证明这一点的莫过于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他还在继续进行着自己的科学观察。
他的雪橇上,除了一切必需的载重外,还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这句话可以读出他面对死亡还保持着对科学的热爱。
师:
说得很好。
注意“雪橇”的“撬”应该读一声。
不过,瑕不掩瑜,你已经品读的很好了。
生4:
第13自然段第一句:
“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
”从这句话中我读出斯科特已经知道死亡离他很近了,但他把死亡置之度外,坚持在死亡前的最后一刻给他最爱的人写信。
师:
你分析得好,读得也特别有感情。
还有谁来分享?
师:
你比刚才更勇敢了同学。
生5:
第126页(第七段)最后一行,“对他怎么办?
把他抛弃在这没有生命的冰原上?
不。
”从这一段我感觉到埃文斯他们所有人都非常团结,他们相信自己可以走出去,他们不会放弃埃文斯,只会团结起来。
师:
说得很好,一个“不”字读的特别的坚定、坚决。
生6:
我从第六段,威尔逊博士“还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能体现出他的敬业和对伙伴的成果做了很好的保护,能体现出他对伙伴的情谊,对科学的热爱。
师:
好的,请坐。
你对刚才那位同学的解读做了补充,很细心。
师:
这一侧的同学能分享一下令你感动的语句吗?
师:
同学们大胆来说。
生7:
在128页(第11段)
师:
好,我们一起看128页。
生7:
倒数第一行“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可以体会到他们很会吃苦,并没有抱怨,我吃的苦太多了,我不想在这坚持了。
师:
说的多好哇,不抱怨,而且老师听到了你有一个词读的很好——“始终”,很不错。
生8:
在第12段,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从这一句话看出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想着他所爱的一切人。
师:
好,没有一点考虑的是自己,多么的无私,请坐。
师:
同学们找的都是在返程途中的感动人的事件,有没有哪位同学找到了1月18日在南极极点,斯科特海军上校做出的一个震撼人心的壮举呢?
生9:
第125页(第二段)“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
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从“热烈追求”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即使自己比挪威人来晚了,但还是帮人做证,证明了自己并不是第一个来的,可以看出他的诚实、乐于助人。
师:
“诚实”这个词说的多好。
师:
同学们,文中感人的细节太多太多,英雄们的形象就在我们的品读当中,越来越清晰,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批注他们的伟大品质:
“虽然晚到,仍能坚毅前行;接受做证,尽显忠实风范;面对死亡,人人都能无私奉献。
”
【板书】坚毅、忠实、奉献。
(三)合作交流深化“伟大”
诵读斯科特日记,分析作用。
师:
同学们记得真认真,老师非常欣慰,这一举动正是大家崇敬英雄的一种表现。
然而英雄也有脆弱的时候,请同学们齐读斯科特在日记里的独白。
(出示课件:
“再这样下去,是不行了”
“上帝保佑呀!
我们再也忍受不住这种劳累了”
“我们的戏将要悲惨地结束”
“惟愿上帝保佑我们吧!
我们现在已很难期望人的帮助了。
”)
生:
齐读。
师:
这些语言反映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
生:
悲伤、悲惨、恐惧。
师:
这些心理影响英雄的伟大形象吗?
为什么?
请同学们两人为一个小组讨论这个问题,开始。
师:
好,同学们,谁来说说你们讨论的结果,谁来当勇士?
生:
我认为不影响。
师:
为什么?
生:
每个英雄都有脆弱的一面,虽然他在表面上看起来很坚强,但其实这样写更能表达出英雄的真实。
师:
“真实”,说得好,你分析问题的能力很强,请坐。
六、知识链接了解文体
师:
这就是传记文学的特点,同学们来看
出示课件:
(知识链接——人物传记是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体裁,其特点是生动形象、真实可信。
)
师:
本文作者茨威格正是根据斯科特一行人留下来的日记、书信等资料,写了这篇人物传记,并把它收录在自己的作品《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这部书还收录了拿破仑,列夫托尔斯泰等著名人物的历史事件,那作者为什么不选择第一个到达极点的阿蒙森为他作传,而选择斯科特一行呢?
作者在文中给出了答案,让我们齐读第16段。
七、探究主旨拓展升华
(一)明确主旨理解题目
出示课件:
(探究主旨——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
生:
齐读“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
师:
这句话最好的诠释了题目。
师:
“悲剧”指的是?
学生:
毁灭自己。
师:
“伟大”指的是?
生:
心灵高尚。
(二)写作练笔赞颂英雄
从五位英雄人物中选择一位,参考示例,写一两句话表达自己对英雄的敬仰和追思。
师:
的确如此,在阴森森的一片白色雪原,始终只有这么五位英雄在行走,他们的英雄气概,不能不令人钦佩,让我们行动起来,从他们五人当中选择一位,参照示例,写一两句话,表达敬仰和追思。
出示课件:
(在五位英雄中选一人,参照示例,写一两句话,表达敬仰和追思。
示例:
奥茨,死神的魔爪只是索走了你的生命,但它不敢正视你无私无畏的灵魂。
)
生:
依照示例练笔写作。
师:
好,听听学生们的表达,你最先举手,很积极。
生1:
斯科特,寒冷的冰雪虽然冻住了你的身体,当他却冻不住,你那高尚无比的灵魂。
师:
写的真棒,文采真好,请坐。
师:
太好了,这一侧的学生能举手。
生2:
奥茨,你如蜡烛般心甘情愿,燃烧了自己,点燃了身边队友前进的道路。
师:
比喻用的好,姑娘,再来一个,你举手了。
生3:
威尔逊博士,凶猛的暴雪只是带走了你的身躯,却没有带走你那热爱科学,无私奉献和对祖国那份深沉的爱。
师:
“深沉的爱”,用词很到位。
(三)拓展链接升华主题
链接人类探险的事例,深刻理解文本的主题。
师:
同学们,课堂时间有限,大家的作品不能一一展示,但相信,你们写下的字字句句都洋溢着对英雄的赞颂之情,不过茨威格在本文要赞颂的不仅仅是斯科特这一个英雄团体,让我们齐读本课的最后一句话,重音放在“一切时代”。
出示课件:
(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
生:
齐读“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
师:
一切时代则意味着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可见作者赞颂的是整个人类不惧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板书】人类探险
师:
这样的事例,在历史的长河中比比皆是
出示课件:
(图片)
师:
这是美国的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他在升空后7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牺牲。
出示课件:
(图片)
师:
这是我国在南极设立的科学考察站,科学人员首次在南极建站时,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签订了生死契约,带去了装尸体的袋子。
师:
这就是英雄,全人类的英雄,应为他们始终以高度的自尊心、责任心、事业心,锲而不舍的对人类未知的领域进行探索,不惜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我们所能尽力做到的就是记住他们的名字。
出示课件:
(图片)
师:
《伟大的悲剧》这篇课文让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矗立起五位英雄的高大形象,让我们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念出他们的名字。
生齐读:
斯科特、奥茨、威尔逊、埃文斯、鲍尔斯。
师:
五人行,皆为铮铮硬汉;共生死,留得朗朗乾坤。
八、推荐书目阅读提升
1.查找阅读斯科特日记和书信
2.推荐书目——《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师:
英雄的事迹不朽,请同学们课后:
出示课件:
(推荐阅读1.查找阅读斯科特日记和书信。
2.推荐书目——《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师:
查找阅读斯科特日记和书信,并且阅读这部作品—《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师:
好,下课。
生:
老师,再见!
师:
同学们,再见!
【名师观察】
理性思考诗意策划
“春城无处不飞花”,教材其实就是师生面前的一座春城,只要“盘”得好,就会春光常在,春花长开。
《伟大的悲剧》是一篇优秀的人物传记,4000多字的文章有信息量大的优点,但同时也有占用课时多,容易引起学生厌倦,信息繁冗,教学上难以处理等弱势。
不论什么样的“长文短教”,课始阶段都应该有一个“文意整体把握”的教学环节,解决方法是,在课堂上进行一点有关内容的讲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以求更好地对所需教学的内容进行覆盖。
本节课中,教师结合人物传记可作为记叙类文章来读的体裁特点,巧妙地将文中出现的时间、地点进行提取、组合、提炼、选择,给予了学生六组特定的时地坐标,请学生用浏览法,圈点勾画出对应的悲剧事件,以此缕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此环节的设计快捷省力,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对长文的厌倦感,又符合七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短速高效地完成了对课文情节的梳理,彰显了教师处理教材时的“盘”的基本功。
“悲剧”已清晰,深入品“伟大”。
“长文短教”也讲究对教学内容的剪裁和选择,或选取课文最精致的一部分、最核心的一部分、最难以理解的一部分等。
教师选取了课文8-10段,确定一个品读角度——分析文中对奥茨的细节描写,达到“品味伟大”的短教目的。
这个过程中又水到渠成地融入了“朗读体味”的教学细节。
在对奥茨这一人物进行分析时,以补填词语的方式,把“朗读”和“体味”合二为一,将朗读与奥茨形象的分析、朗读与学生对人物精神世界的体味结合起来。
这样的教学设计呈现了教师对教材的轻松处理,切入教学内容十分快捷,学生的思维活动非常活跃,着力突出了学生的阅读感受、阅读品味,阅读欣赏等语文实践活动,实现了以训练朗读技能和分析技能相结合,选取课文中最有训练价值的内容进行短教的目的。
一个好的“主问题”形成了课堂的重要活动板块,明晰的课堂教学思路,形成了学生呈主体性参与的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实际上“找出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品质”一直是课堂教学的“主问题”,这一“问题”牵动学生对全篇课文的深刻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品读课文的质量,凝聚学生的阅读注意,加深学生思考的层次。
也正是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引发讨论,深化理解,强化创造,形成课堂的波澜,酿造出课堂的高潮。
教师在教授本课时的一个可贵之处还在于紧扣文本的文学体裁——人物传记,这是以往诸多课例没有在教学中涉及到的一个要素,然而它恰恰是本文在教学中需要得以重视的一个关键点,为学生初步了解传记特点和培养学生对人物传记的阅读兴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语文课中的“读”与“写”向来是“与生俱来”的依存关系。
仿写例句的微型写作是最常规最通俗最平实的教学手法,教师安排的这次活动出现在课文教学的最后阶段——探究主旨阶段,在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出文中“悲剧”即毁灭自己,“伟大”即是心灵高尚的内涵后,教师顺势而作,自然而然地运用“微型写作”的手法,由此改变了课堂教学的节奏,课堂教学的氛围由动到静,由所想所感到所写所见,由对“伟大”的理解,到对“伟大”的歌颂,这样的集体活动真是一座学习活动的富矿,正是这样小巧灵动的环节设计,让学生的写作成果给人以愉悦的审美感受,又使学生对“伟大”的理解上升到了更深刻更实际的层次。
教师的创意还有一处在于“以句带篇,扣住一词”,课文的最后一段是本文的主旨显而易见,执教者扣住“一切时代”这四个字引领学生探究本文的深意,这是一个角度细腻的活动,是视点集中、线条单纯的活动,一句一词的理解实际上已经解决了本课教学的核心问题。
“妙在这一句”使学生的眼光从斯科特一行人走向了全人类的探险者,由对南极世界的探险认知延伸到对所有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求,以达到自然迁移,润物无声的短教效果。
一个好的课例必定凝聚了执教者的付出和心血,每一个在40分钟内看似平常的点点滴滴都隐含着教师内心波澜起伏的惊天动地,对于教学设计,就一种方式而言都是偶尔可用,不可常用的,只有深入研读课文,优化处理教材,细化课中活动,美化教学手段才能让教师们的课程不落俗套,不显平凡,才能让每一个语文人总有新的追求、新的尝试,新的进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伟大的悲剧 伟大 悲剧 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