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期末复习.docx
- 文档编号:26444834
- 上传时间:2023-06-19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88.04KB
水文学期末复习.docx
《水文学期末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文学期末复习.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文学期末复习
水文学复习提纲
绪论
1.水文学定义,研究对象
定义:
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的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各种水体)的科学。
2.水文学发展的阶段
①自远古至约14世纪末,为水文现象定性描述阶段
②自15世纪初至约19世纪末,为水文科学体系形成阶段
③自20世纪初至50年代,为应用水文学兴起阶段
④20世纪50年代以来,进入现代水文学阶段
3.水文学的研究方向(地理水文学的特征)
a.研究方向:
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工程学
b.地理水文学特征:
宏观性综合性区域性
4.水文现象及其特点
a.水文现象定义:
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统称为水文现象
b.水文现象特点:
①水循环永无止尽
②水文现象在时间变化上既具有周期性又具有随机性
③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特殊性
5.水文学的研究方法
传统的水文学研究方法主要有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地理综合法三种。
第1章地球上水的性质与分布
1.海水温度分布的变化规律。
水平
方向
温度分布特点
北半球高于南半球,在南北纬0°—30°之间以印度洋水温最高,在南北纬50°—60°之间大西洋水温相差悬殊。
原因
太阳辐射和洋流性质所决定。
垂直
方向
温度分布特点
大洋水温的垂直分布,从海面向海底呈不均匀递减的趋势。
2.水中的逆温层和大气中的逆温层有何不同?
水中逆温层:
当湖温随水深的增加而升高时,即水温垂直梯度成正值时,将出现上层水温低,下层水温高,这种水温的垂直分布成为逆温层。
大气逆温层:
在大气中某些层次出现气温随高度的增高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逆温,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3.什么是矿化度,矿化作用有那几个方面。
a.定义:
通常以一升水中含有各种盐分的总克数来表示水的矿化度。
b.矿化作用:
①溶率作用②吸附性阳离子交替作用③氧化作用
④还原作用⑤蒸发浓缩作用⑥混合作用
4.大气水的化学成分和性质特点
①溶解气体的含量近于饱和水汽蒸发上升及水滴在凝结降落过程中与空气充分接触,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氧气、二氧化碳在降水中都近于饱和。
②降水普遍显酸性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0.03%,当雨雪中饱和的二氧化碳达到电离平衡时,其pH为5.6,故显酸性。
5.海水的盐度
a.定义:
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溶解物质的质量,叫做海水盐度。
它是海水物理、化学性质的重要标志。
b.绝对盐度:
定义为海水中溶解物质的质量与海水质量的比值。
c.实用盐度:
在温度为15℃、压强为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海水样品的电导率,与质量比32.435x10-3的标准氯化钾溶液的电导率的比值K15来定义。
6.河流水的化学成分特点
①河水的矿化度普遍低②河水中各种离子的含量差异很大
③河水化学组成的空间分布有差异性④河水化学组成的时间变化明显
7.湖泊水化学成分的特点
①湖水的矿化度有差异②湖中生物作用强烈③湖水交替缓慢,深水湖有分层性
8.水资源的定义
①定义: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自然生态环境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水是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生活基本条件。
②广义:
世界上一切的水体。
③狭义:
指一定时间内,能被人类直接或者间接开发利用的那一部分动态水体。
9.水资源的特性
①水资源的循环再生性与其有限性②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
③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代替性④利与害的两重性
10.我国水资源的特点(特性)
①地区分布:
因受海陆位置、水汽来源、地形条件等因素,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部递减。
②季节变化:
全国降水量以夏季为最多,冬季很少,春季和秋季介于冬、夏之间。
春雨和秋雨各地不同,多气旋过境地方春雨较多,多台风过境地方春雨较多,多台风过境的地方秋雨较多。
11.我国水资源存在哪些问题
①水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总量较少,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应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国策。
②水资源的地方分布很不均匀,与人口、耕地的分布不相适应,进行水量的地区调配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课题。
③水量的年内、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抗旱防洪始终是一项艰巨任务。
④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增加了江河防洪困难,降低了水利工程效益。
⑤地下水是我国重要水资源,要合理开发利用,防止过度开采。
⑥天然水质相当良好,但人为污染日趋严重,防止水质恶化,保护水源已是当务之急。
第2章
地球上的水循环
1.什么是水循环、水循环的要素。
定义: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核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机理。
①水循环服从于质量守恒定律
②太阳辐射与重力作用,是水循环的基本动力
③水循环广及整个水圈,并深入大气圈、岩石圈及生物圈
④全球水循环是闭合系统,但是局部水循环却是开放系统。
⑤地球上的水分在交替循环过程中,总是溶解并携带者某些物质一起运动,诸如不溶于水中的各种化学元素、气体以及泥沙等固体杂质等。
3.水循环的层次
4.水循环的作用于效应。
①水文循环与地球圈层构造②水循环与全球气候③水循环与地貌形态及地壳运动
④水循环与生态平衡⑤水循环与水资源开发利用⑥水循环与水文现象以及水文科学的发展
5.水量平衡方程
定义:
所谓水量平衡,是指任意区域的任意时段内,其收入与支出的水量差等于该时段区域的蓄水变量。
A.通用水量平衡方程
B.全球水量平衡方程
①海洋水量平衡方程式:
P海+R-E海=Δs海
②陆地水量平衡方程式:
P外-E外-R地表-R地下=△s外
③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式:
6.蒸发的定义、类型和三个阶段
①定义:
蒸发是水由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的过程,亦是海洋与陆地上的水返回大气的唯一途径。
由于蒸发需要一定的热量,因而蒸发不仅是水的交换过程,亦是热量的交换过程,是水和热量的综合反映。
②类型:
a.水面蒸发:
水面蒸发是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蒸发。
b.土壤蒸发:
壤蒸发是发生在土壤孔隙中的水的蒸发现象。
c.植物散发:
植物散发又称植物蒸腾。
③阶段:
a.定常蒸发率阶段
b.蒸发率下降阶段
c.蒸发率微弱阶段
7.什么叫水汽扩散、输送和水汽通量散度?
①水汽扩散:
所谓水汽扩散是指由于物质、粒子群等的随机运动而扩展于给定空间的一种不可逆现象。
扩散理论是水文学的重要基础理论。
②水汽输送:
水汽输送是指大气中水分因扩散而由一地向另一地运移,或由低空输送到高空的过程。
③水汽输送通量与水汽通量散度:
水汽输送通量与水汽通量散度是用来定量表达水汽输送量的基本参数。
(1)水汽输送通量是表示在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单位面积的水汽量;
(2)水汽通量散度是指单位时间汇入单位体积或从该体积辐散出的水汽量。
8.我国水汽输送的基本特点。
①存在三个基本的水汽来源,三条输出入路径,并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②水汽输送既有大气平均环流引起的平均输送,又有移动性涡动输送,其中平均输送方向基本上与风场相一致。
③地理位置、海陆分布与地貌上总体格局,制约了全国水汽输送的基本态势。
④水汽输送场垂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9.降水的要素。
①降水(总)量指一定时段内降落在某一面积上的总水量。
单位以毫米计。
②降水历时与降水时间前者指一场降水自始至终所经历的时间;后者指对应于某一降水而言,其时间长短通常是人为划定的(例如,1、3、6、24小时或1、3、7天等),在此时段内并非意味着连续降水。
③降水强度简称雨强指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以毫米/分或毫米/时计。
在实际工作中常根据雨强进行分级,常用分级标准如表2-8所示。
④降水面积即降水所笼罩的面积,以平方公里计。
10.☆☆☆面降水量的计算方法。
通常,雨量站所观测的降水记录,只代表该地小范围的降水情况,称点降水量。
实际工作中常需要大面积以至全区域的降水量值,即面降水量值。
面降水量的计算的常用方法有算术平均法、垂直平分法、等雨量线法、客观运行法等。
①算术平均法:
P=(P1+P2+……+Pn)/n
优缺点:
方法简单,但地形起伏不能太大,并且雨量筒分布要比较均匀。
②垂直平分法:
P=f1p1+F2p2+F3P3+……+FnPn)/(f1+f2+f3+……+fn)
优缺点:
该方法可适用于雨量筒分布不均匀的地方,但各雨量筒控制的面积始终不变,在不同降雨过程中都视为定值因而会导致一定的误差。
③等雨量线法:
该方法先需绘制等雨量线,然后推求各雨量线间的面积,乘以两等雨量线间的平均雨量,最后累加。
优缺点:
充分考虑了降雨的空间分布,计算精度较高,但对雨量筒的数量及代表性要求较高。
④客观运行法:
(1)将流域分为若干个网络
(2)将各格点附近雨量站资料为基础确定各格点的雨量
(3)求出各个点雨量的算术平均值即区域平均降雨量
11.影响降水的因素。
①地形条件的影响--坡向高程②森林对降水的影响-有争议③水体的影响④人类活动影响
12.下渗的定义以及三个阶段
①定义:
指水从地表渗入土壤和地下的运动过程。
②阶段:
渗润阶段(岩土最大分子持水量):
主要受分子作用,被土壤颗粒吸附形成吸湿水
渗漏阶段(田间持水量):
作用力由上一阶段的分子力变为毛管力和重力
渗透阶段(饱和水运动):
主要受重力作用
13.什么是下渗强度?
下渗率f又称下渗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渗入土壤中水量,常用毫米/分或毫米/小时计。
14.影响下渗的因素。
①土壤特性的影响:
主要决定于土壤的透水性能及土壤的前期含水量。
②降水特性的影响:
降水强度、历时、降水时程分配及降水空间分布等。
③流域植被、地形条件的影响:
通常有植被的地区,由于植被及地面上枯枝落叶具有滞水作用,增加了下渗时间,从而减少了地表径流,增大了下渗量。
④人类活动的影响
15.什么叫径流?
定义:
流域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称为径流。
16.径流的表示方式。
(1)流量(Q):
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以m3/s为单位。
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用流量过程线表示.常用的日、月、年平均流量等指定时段的平均流量。
(2)径流总量(W):
指T时段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总水量。
以m3为单位。
W= QT
(3)径流深度(R):
指将径流总量(QT)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F)上所求得的水层深度,以mm为单位。
R=QT/1000F
(4)径流模数(M):
指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F的比值。
以L/s·km2为单位.M=1000Q/F
(5)径流系数(a):
指某一时段的径流深度R与相应的降水深度P之比值.Q=R/p
17.径流形成的过程。
定义:
由降水到达地面时起,到水流流经出口断面的整个物理过程,称为径流形成过程。
过程:
①流域蓄渗过程
②坡地汇流过程
③河网汇流过程
第3章陆地表面水的组成与运动
1.陆地表面的水体
①水体的组成:
陆地表面的基本水源来自大气降水。
②水体的结构:
地球上的水循环可以看作为一个动态有序大系统。
地表水亚系统内部的冰川、湖泊、沼泽、河流等子系统都是开放系统.它们之间都存在着频繁而密切的物质(水、沙、化学元素)与能量(热能、动能)的交换,和水体相变转化的关系,各具有其特殊的功能。
2.产流过程&产流机制
①产流过程:
产流过程是指流域中各种径流成分的生成过程,也是流域下垫面对降雨的再分配过程。
②产流机制:
水在沿土层的垂向运行中,供水与下渗矛盾在一定介质条件下的发展机理和过程,称为产流机制。
a.超渗地面径流的产流机制:
是指供水与下渗矛盾发生在包气带上界面(地面)的产流机制。
b.壤中径流的产流机制:
壤中径流发生于非均质或层次性土壤中的透水层与相对不透水层界面上,饱和水流与非饱和水流均可发生,一般前者是主要的,是形成洪水径流的主要部分。
c.地下径流的产流机制:
是指包气带较薄、地下水位较高时的地下水产流机制。
d.饱和地面径流产流机制:
是在表层土壤具有较强透水性情况下的地面产流机制。
【四种产流机制的共同规律】
(1)首要条件是要有供水,对地面径流是降水,对其它径流则是由上而下的下渗水流。
(2)要有足够的大于下渗率的供水强度。
(3)对壤中流和地下径流,则还需要在界面上产生临时饱和带;对饱和地面径流,还必须达到表层全层饱和,才具备了产流的充分条件。
(4)不管哪种产流,都要有侧向运行的动力,如水力坡度、水流归槽的条件等。
(5)无论哪种产流,都是发生在包气带的某些界面上,也称“界面产流规律”。
3.流域产流方式
①超渗产流方式:
遵循超渗地面径流产流机制。
特点是降雨强度大于下渗强度时才产生地面径流,而径流量与产流面积并不是随降雨的继续而增长,而是有增有减,径流量与产流面积主要与降雨强度与下渗能力有关。
【发生在地下水埋藏深、包气带厚度大、土壤透水性差、植被也比较差的丘陵地区或者干旱地区】
②饱和产流(蓄满产流)方式:
其特点是土壤比较湿润,且接近地下水面有毛管水带,土壤层缺水量较小,一次降水下渗锋面很容易与毛管水建立水力联系,包气带很容易达到饱和。
降雨强度超过稳定下渗率部分的水量产生地面径流。
【饱和产流方式共同性是多发生在包气带较薄、植被较好、土壤透水性强、下渗强度大的地区。
】
③超渗与饱和产流交替型方式:
【主要发生在包气带厚度约2-4米左右,土壤透水性中等,年内及多年降水量很不均匀,且地下水位变幅较大的地区。
】
④我国的产流方式:
淮河以南以饱和地面产流类型为主,西北地区超渗地面产流,华北、东北的西南部以超渗地面产流居多,局部呈现超渗径流和壤中径流复合型的产流特征,在滨海平原及淮北以渗与饱和产流交替(变换)型.
4.流域汇流过程
定义:
流域上各处产生的各种成分的径流,经坡地到溪沟、河系,直到流域出口的过程。
5.流域汇流的影响因素
①降水特性的影响:
暴雨中心的空间分布及其移动方向的影响,不同降水强度反映了对流域汇流的不同供水强度。
②流域的地形坡度的影响:
地形坡度越陡,汇流速度越快,汇流时间越短,地面径流的损失量就越小,流量过程线越尖瘦。
③流域形状的影响: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不同的流域形状会产生不同的流量过程。
④水力条件的影响:
在畅流条件下,水位越高、流速越快,汇流历时越短,峰量越大,因而峰形越尖瘦。
6.流域产、汇流计算与模型简介
①等流时线法:
把流域内汇流时间相等点成的线,称为等流的线。
(原理):
等流时线与水量平衡原理
☆重点☆等流时线法推算出流过程示例(P103)
②单位线法(舒二曼单位线):
单位线是指单位时段内,均匀分布的单位净雨量在流域出口断面形成的地面径流过程线.利用单位线来推求洪水汇流过程线称单位线法。
7.河流的水情要素
定义:
水情要素是用以表达河流水文情势变化的主要尺度。
它包括水位、流速、流量等。
因此充分掌握水情要素资料,是研究河流水文的重要基础。
①水位:
指水体的自由水面高出某一基面以上的高程。
高程起算的固定零点称基面。
有绝对基面和测站基面两种。
影响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水量的增减,此外还受河道冲淤、风、潮汐、冰凌、支流顶托和人类活动等影响,以水位过程线和历时曲线表示.
②流速:
指河流中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③流量:
指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
8.正常年径流量
一个年度内通过河流某断面的水量,称为该断面以上流域的年径流量。
天然河流的水量经常在变化,各年的径流量也有大有小,实测各年径流量的平均值,称为多年平均径流量,如果统计的实测资料年数增加到无限大时,多年平均流量将趋于一个稳定的数值,此称为正常年径流量。
正常年径流量是年径流量总体的平均值,也是多年平均流量的代表值。
9.正常念径流总量的计算
正常年径流量反映了河流某断面多年平均来水情况,是水资源可能被利用的最大限度,因而在水利工程的设计和水文计算中是很重要的资料.资料掌握的程度不同,推求正常年径流量的方法也不同。
①资料充分时正常年径流量的推求以算术平均法计算.(>30年)
②资料不足时正常年径流量的推求以相关分析法计算.(<20年)
③缺乏实测径流资料时正常年径流量的推求以等值线图法、水文比拟法间接途径计算。
10.径流的年际变化&变差系数
径流的年际变化:
反映年径流量年际相对变化幅度的特征值主要是年径流量的变差系数Cv值和年际变化的绝对比率(多年最大年径流量与多年最小年径流量的比值)。
变差系数Cv:
(n为观测年数;Ki为第i年的年径流变率,即第i年平均径流量与正常径流量的比值)
11.什么是洪水?
&表示洪水特征的三要素
①洪水的定义:
大量降水或积雪融水在短时间内汇入河槽形成特大的径流,称为洪水。
②表示洪水特征的三要素:
洪峰流量Qm洪水总量W洪水总历时T
12.设计洪水
定义:
在水利工程的设计中,水工建筑物能够抗御的最大洪水称为设计洪水。
13.什么是枯水?
枯水的定义:
河流断面上较小流量的总称。
当月平均水量占全年水量的比例小于5%时,则属于枯水期。
枯水径流主要依靠地下水蓄水量。
枯水径流具体经历时间决定于河流流域的气候条件和补给方式。
受流域蓄水量与河流的大小及发育程度因素影响。
14.河水的运动状态
①层流与紊流
a.层流是全部水流呈平行流束运动,即水质点运动的轨迹线(流线)平行,在水流中运动方向一致,流速均匀;
b.紊流是水流中每个水质点运动速度与方向均随时随地都在变化,而且其变化是围绕一个平均值上下跳动的。
c.从层流转变为紊流的判别数称临界雷诺数(Re),Re<300为层流。
Re的数值取决于管径d(或水力半径R),流速V及液体运动粘滞系数v.
②脉动强度
脉动流速有大有小,有正有负,为了比较不同点水流脉动的强弱,常用脉动流速的均方根来表示,称为脉动强度。
15.河水的环流运动类型
分类: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张瑞瑾教授根据环流的形态,将环流划分为纵轴环流、横轴环流、斜轴环流及竖轴环流4类。
16.水流挟沙能力
定义:
单位水体积的饱和含沙量称为水流挟沙能力.当上游来水中实际含沙量超过本河段水流挟沙能力时,河槽就会淤积,相反则发生冲刷,两者相适应处于输沙平衡状态.在河槽冲淤计算中必不可少
17.冰川
定义:
表固态降水的积累与演化,形成能自行流动的天然冰体称为冰川,它是陆地表面的一种固态水体。
在地表水系统中,冰川积雪等固态水体起着贮存和补给河流的作用。
地表的天然“固体水库”。
18.冰川成冰运动
冰川是一种运动着的冰体,运动使冰川具有生命力,对冰川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冰川运动的主要方式有重力流和挤压流两种。
影响冰川运动的主要因素是冰量(冰舌厚度)、坡降及冰槽断面面积等。
19.什么叫湖泊、水库
湖泊:
湖泊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规模的天然洼地的蓄水体系,是湖盆、湖水以及水中物质组合而成的自然综合体。
水库:
水库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在河道上建坝或堤堰创造蓄水条件而形成的人工湖泊。
20.水库的组成
水库由拦河坝、输水建筑、溢洪道三部分组成。
21.湖水的混合
定义:
湖水的混合是湖中的水团或水分子在水层之间相互交换的关系
22.水库异重流
异重流是两种重率不同的流体相汇合,由于重率的差异而发生的相对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各层流体能保持原来的特性,不因交界面上的紊动作用而发生全局性的掺混现象。
水流比重差异多数是由于水温、含沙量、溶解质的含量不同所致。
23.沼泽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
基本特征:
①地表经常过湿或有薄层积水;
②其上生长湿生植物或沼生植物;
③有泥炭积累或无泥炭积累,但有潜育层存在。
沼泽形成:
沼泽地段的自然条件一般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地表组成物质粘重不易渗透。
故主要分布在冷温或温湿地带。
其形成大致可分两种情况:
a.水体沼泽化:
主要是指海滨沼泽化、湖泊
沼泽化和河流沼泽化。
b.陆地沼泽化:
森林沼泽化和草甸沼泽化。
24.入海河口的三个区段(P165)
入海河口是指河流与海洋相结合的地段。
它既包括受到海洋因素影响的河流尾闾段,也包括受到河流因素影响的滨海地区。
25.径流向海汇集效应
①径流补给对近岸海区的冲淡效应②泥沙向海输入陆地不断延伸③陆地元素不断向大海迁移
第4章海洋的结构与海水的运动
1.海洋的定义&组成
①定义:
是地球表面广大连续的咸水水体总称。
②组成:
由于海水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水文特征的不同,从区域范围上可分为洋、海、海湾、海峡等,它们共同组成了海洋。
2.海洋地貌的基本形态特征
①根据海底地貌的基本形态特征,可分成大陆边缘、大洋盆地、洋中脊三个单元。
②大陆边缘:
大陆边缘一般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基(大陆隆)
③大洋盆地:
大洋盆地是世界海洋中面积最大的地貌单元
④大洋中脊:
大洋中脊隆起于海洋底中央部分,贯穿整个世界大洋
⑤海沟:
海沟主要分布在大陆边缘与大洋盆地交接处,是海洋中最深区域
3.波浪
定义:
是指发生在海洋、湖泊、水库等有宽敞水面的水体中的波动现象,其显著特点是水面呈周期性起伏。
波浪发生时,好象是水体向前移动,但实质上是波形的传播,而并非是水质点的向前移动。
4.波浪按照水深分类(P186)
①水深为无限时的摆线波②水深为有限时的摆线波③孤立波④椭圆孤立波
5.风浪
定义:
风浪是在风的作用下所产生的波浪。
它的生成时海洋研究中最基本、最困难的问题。
6.风暴潮的定义和分类
①定义由台风、温带气旋、冷锋的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叫做风暴潮,又称风暴增水或者气象海啸。
②分类:
a.温带风暴潮:
多发生在春秋季节,中纬度沿海各地都可以看到。
b.热带风暴潮:
热带风暴潮常见于夏秋季节,总伴有急剧的水位变化。
7.潮汐&潮流的定义
潮汐:
潮汐是指由日、月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所引起的海面(海水位)周期性涨落的现象。
一般情况下,每昼夜有两次涨落,我国古代把白天出现的海水涨落称为“潮”,晚上出现的海水涨落称为“汐”,合称“潮汐”。
潮流:
潮流是海水咱i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所性成果的周期性的水平运动,它和潮汐现象是同时产生的。
因此,凡是有潮汐的海区,就必定有相应的潮流,而且它们的周期又是相同的。
8.潮汐的类型
潮汐的涨退现象是因时因地而异的,但是从潮汐的涨退周期可以分成四类:
①半日潮:
在一个太阴日(24时50分)内有两次高潮哥两次低潮,相邻的潮高、时间相同
②全日潮:
半个月内,有连续7天以上在一个太阴日内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
③不正规半日潮:
在一个太阴日内有两次高潮哥两次低潮,相邻的潮高、时间不相同
④不正规全日潮:
在半个月内,有较多天数为不规则半日潮,有时一天里也发生一次高潮、一次低潮的现象,但是全日潮不超过7天。
9.潮流运动的形式
潮流运动形式有旋转流和往复流两种
①旋转流:
在外海和开阔海区,潮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而成回转流(也叫旋转流)。
回转流的方向在北半球为顺时针方向,在南半球则为逆时针方向。
旋转的次数取决于潮汐类型,半日周期潮在一个太阴日内测转两次;全日潮则回转一次。
②往复流:
在海峡、河口、窄湾内,受地形影响,潮流便成了往复流。
其流速从零到最大,再到零,再到相反方向的最大,再到零,这样不断循环。
其往复的次数也取决于潮汐类型。
当半日潮时,一个太阴日内,水流往复两次;当全日潮时,一个太阴日内,水流则往复只有一次。
10.洋流的定义、类型(按成因分)
①定义:
洋流即海流,是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海水,从一个海区水平地或者垂直地想另一海区大规模的非周期性运动。
②分类:
a.风海流:
在风力作用下形成
b.密度流:
由于海水弥补分布不均匀引起的
c.补偿流:
由于海水从另一个海区大量流出,而另一个海区海水流来补充而形成的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文学 期末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