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重庆市第八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八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26443236
- 上传时间:2023-06-19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135.63KB
届重庆市第八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八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重庆市第八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八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重庆市第八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八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重庆市第八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八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
重庆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八)
理综生物试题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
高考范围。
2.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蓝藻细胞的增殖需要中心体的参与
B.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的色素吸收光能用于制造糖类
C.根瘤菌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是在大豆根细胞的核糖体内完成的
D.鲜肉过一段时间后再煮,味道更加鲜嫩,可能与溶酶体的作用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只有拟核,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呈现紫色是因为液泡中含有紫色的色素,液泡中的色素是水溶性色素,不参与光合作用;根瘤菌是原核生物,能够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溶酶体内含有蛋白酶酶原,能在细胞死亡后激活成为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使肌肉变得松软,烹调后更加鲜嫩。
【详解】A.蓝藻是原核生物,无中心体,A错误;
B.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的色素不能用于光合作用,B错误;
C.根瘤菌合成蛋白质是在根瘤菌自身的核糖体内完成的,C错误;
D.鲜肉放一段时间后,溶酶体释放内部的水解酶,可起到消化作用,产生氨基酸和多肽,烹调后更加鲜嫩,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细胞器的种类和功能,要求学生识记辨析细胞器的功能,并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给植物同时提供H218O和Cl8O2,不能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B.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用药物抑制DNA的复制将癌细胞的增殖阻断在分裂期能达到抑癌效果
D.巴斯德提出只有活的酵母菌存在才能酿酒的观点,至今仍被人们普遍接受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H2O的光解,不来自CO2,可利用同位素标记方法确定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源;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中,将红色荧光染料标记的小鼠细胞与绿色荧光染料标记的人细胞融合后,两种荧光点均匀分布,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NA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所以用药物抑制癌细胞DNA的复制,是将癌细胞的分裂停留在分裂间期;巴斯德认为酒精发酵与活细胞有关,是酵母菌代谢活动的结果,后来毕希纳研究发现没有酵母细胞的存在也可以发酵,促使酒精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的某种物质,而不是酵母菌本身,因此巴斯德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详解】A.光合作用O2来自H2O,给植物同时提供H218O和Cl8O2,得到的l8O2无法判断来源,因此不能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A正确;
B.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错误;
C.用药物抑制DNA的复制将癌细胞的增殖阻断在分裂间期,C错误;
D.存在活的酵母菌或是有相关的酶存在,发酵就会发生,D错误;
【点睛】本题属于基础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常见生物学实验的实验过程及结论。
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稻的恶苗病是由于水稻细胞分泌的赤霉素过多造成的
B.利用乙烯利可有效促进凤梨的发育,从而有计划地上市销售
C.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的原因是由于顶芽合成了生长素而侧芽未合成
D.果蔬上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会损害人体健康,有些可能有致癌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水稻的恶苗病是由于感染的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引起的,赤霉素能显著促进促进茎秆生长,引起水稻疯长,但赤霉素来自赤霉菌,不是水稻细胞分泌的,不属于植物激素;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不是促进发育;植物表现出的顶端优势即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是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一般是有机物,不合理的使用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详解】A.水稻的恶苗病是由于感染的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引起的,不属于植物激素,A错误;
B.乙烯利可促进果实的成熟,B错误;
C.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的原因是由于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在侧芽部位积累导致侧芽部位生长素含量高,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C错误;
D.在蔬菜和水果上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会损害人体健康,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常见植物激素的种类、分布和功能,掌握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4.下列对生理过程的叙述中,能体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的是
A.在大脑皮层形成的痛觉
B.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
C.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D.用橡皮锤轻轻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小腿突然抬起
【答案】B
【解析】
【分析】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如中枢神经系统中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据此判断。
【详解】A.在大脑皮层形成的痛觉,体现了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功能,A错误;
B.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低级中枢受脑中高级中枢调节控,B正确;
C.垂体能促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没有体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C错误;
D.用橡皮锤轻轻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小腿突然抬起,这种现象称为反射,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掌握程度。
5.研究发现,果蝇的昼夜节律与周期蛋白(PER蛋白)浓度周期性变化有关,该蛋白在夜晚积累到一定浓度后与TIM蛋白结合形成蛋白复合物进入细胞,调控PER基因表达,导致白天PER蛋白减少,这种PER蛋白周期性变化过程约为24小时,调控过程如图所示。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1的实现与tRNA的运输作用有关
B.过程2的实现表明物质可以随意出入细胞核
C.过程3的实现与T1M蛋白特定的空间结构有关
D.过程4的实现可推测PER基因表达存在正反馈调节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1表示转录,2表示翻译,3表示PER蛋白与TIM蛋白结合形成蛋白复合物,4表示蛋白复合物调控PER基因表达,其中2、3发生在细胞质中,1、4发生在细胞核中。
【详解】A.过程1为PER基因的转录,该过程与tRNA的运输作用无关,A错误;
B.过程2表示翻译,该过程在细胞质中进行,mRNA需要从细胞核中通过核孔到达细胞质中,体现了核孔的选择透性,不能表明物质可以随意出入细胞核,B错误;
C.过程3表示PER蛋白与TIM蛋白结合形成蛋白复合物,结合的复合物具有调控PER基因表达的功能,蛋白质的功能与蛋白特定的空间结构有关,C正确;
D.过程4表示蛋白复合物调控PER基因表达,但蛋白复合物进入细胞,调控PER基因表达,导致白天PER蛋白减少,D错误;
【点睛】本题结合生物基因表达过程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正确解读图示发生的过程和意义,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6.某植物红花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A、a,B、b,C、c……)控制,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个显性基因时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
现将两个纯合的白花品系杂交,Fl开红花,再将Fl自交,F2中的白花植株占37/64。
如果不考虑变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上述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CC和aabbcc
B.该植物花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至少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
C.在F2红花中,有1/27的个体自交后代全部是红花
D.随机选择两株纯合的白花植株杂交,子代中的红花植株基因型都是AaBbCc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由于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才开红花,两个纯合的白花品系杂交,Fl开红花,再将Fl自交,F2中的白花植株占37/64,可推知Fl为AaBbCc,据此分析。
【详解】A.AABBCC颜色为红色,亲本都为白色,A错误;
B.该植物花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至少受3对等位基因控制,B错误;
C.在F2中红花占27/64,其中有1/27的个体为AABBCC,自交后代全部是红花,C正确;
D.随机选择两株纯合的白花植株杂交,如AAbbCC×aaBBCC,子代中的红花植株基因型是AaBbCC,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是两对性状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扩充,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描述生物学方面内容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7.下图表示某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情况和速率变化[单位:
mgCO2/(m2·h)]。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影响该该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坏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___。
(2)如果光照强度的变化不影响该植物的呼吸速率,Q点处的总光合速率_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25℃条件下P点处的总光合速率。
(3)在光照强度为16klx、温度为25℃、不含放射性等环境条件下,用H218O浇灌该植物,则一段时间后幼苗周围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氧气”“二氧化碳”或“氧气和二氧化碳”)含有18O,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光照强度、温度
(2).等于(3).氧气和二氧化碳(4).植物利用H218O参与光反应生成了含18O的氧气,利用H218O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了含18O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扩散到周围空气中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题图表示植物在25℃和15℃条件下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Q点为15℃条件下的光饱和点;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Q点净光合速率为8mgCO2/(m2·h),P点净光合速率为6mgCO2/(m2·h),25℃和15℃条件下呼吸速率分别为4mgCO2/(m2·h)、2mgCO2/(m2·h)。
【详解】
(1)据图可知,影响该该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坏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和温度。
(2)Q点处的总光合速率=8+2=10mgCO2/(m2·h),25℃条件下P处的总光合速率=6+4=10mgCO2/(m2·h),因此Q点处的总光合速率等于25℃条件下P点处的总光合速率。
(3)在光照强度为16klx条件下用H218O浇灌该植物,光合作用会产生18O2,同时植物细胞利用H218O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了含C18O2,因此一段时间后幼苗周围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含有18O。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及其影响因素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8.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小白鼠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实验组接种含麻疹病毒疫苗的接种物。
一段时间后,分别再对两组小白鼠接种麻疹病毒。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用一定方法处理病毒制成灭活疫苗,疫苗进入机体后,经吞噬细胞的处理传递给___________,其产生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
(2)实验组小白鼠再次接种该病毒后,不易患病,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某种中草药能提高小白鼠的特异性,在后续研究该草药疗效时发现了部分个体出现了过敏症状。
过敏反应是指___________。
【答案】
(1).T细胞
(2).浆细胞和记忆细胞(3).初次接种疫苗后,小白鼠体内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当麻瘆病毒侵染机体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使病毒不能在小鼠体内致病(4).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解析】
【分析】
疫苗是抗原,抗原进入机体后,经过吞噬细胞的吞噬和处理后传递给T细胞,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分裂分化产生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当再次受到麻疹病毒感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对抗病毒,使小鼠对麻疹病毒有免疫力;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一般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详解】
(1)疫苗进入机体后,经吞噬细胞的处理传递给T细胞,其产生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2)实验组小白鼠再次接种该病毒不易患病,主要原因是初次接种疫苗后,小白鼠体内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当麻瘆病毒侵染机体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使病毒不能在小鼠体内致病。
(3)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疫苗的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要求学生识记体液免疫的过程,识记过敏反应的概念及作用机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作答。
9.科研人员利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某林区的某种植食性昆虫种群进行了调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黑光灯诱捕昆虫利用了昆虫具有___________的特性,这是昆虫与环境之间___________的结果。
(2)调查发现,某植食性昆虫的种群密度在3月份数最开始迅速增加,其决定性因素是______________。
该植食性昆虫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第_____________营养级,其摄入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_____________,另一部分被该昆虫同化。
【答案】
(1).趋光性
(2).共同进化(3).昆虫的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或昆虫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4).二(5).分解者
【解析】
【分析】
黑光灯诱捕昆虫是利用昆虫对外界光线刺激所做出的一种反应-趋光性;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的兴衰;某营养级摄入能量去向包括:
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
【详解】
(1)黑光灯诱捕昆虫利用了昆虫具有趋光性的特性,这是昆虫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2)某植食性昆虫的种群密度在3月份数最开始迅速增加,其决定性因素是昆虫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植食性昆虫属于第二营养级,摄入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被该昆虫同化,还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
【点睛】本题考查黑光灯诱捕昆虫原理、种群特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0.果蝇(2N=8)野生型和4种突变型的性状表现、控制性状的基因符号和基因所在染色体编号如下表:
类型性状
①野生型
②白眼型
③黑身型
④变胸型
⑤残翅型
染色体
眼色
红眼W
白眼w
X
体色
灰身B
黑身b
Ⅱ
后胸
后胸正常H
后胸变形h
Ⅲ
翅型
长翅V
残翅v
?
注:
①每种突变型未列出的性状表现与野生型的性状表现相同;
②5种果蝇均为纯合体并可作为杂交实验的亲本。
(1)研究常染色体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时应选择最佳杂交组合是_____________(填编号)。
(2)只考虑眼色这一性状,雌雄果蝇群体共可产生________种配子,配子间的结合方式有_______种。
(3)已知控制长翅和残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某同学欲判断控制长翅和残翅的基因位于哪对常染色体上,将突变型⑤分别与_____________(填编号)杂交,得到F1,F1随机交配得到F2,分别统计F2性状的分离比。
若_____________,则V、v这对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上。
【答案】
(1).③和④
(2).5(3).6(4).③和④(5).F2性状的分离比均为9:
3:
3:
1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表格分析,本题研究5种性状,①的5对基因都是显性纯合子;②③④⑤表中对应性状的基因是隐性的,其余基因是显性纯合的;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体色和后胸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上,控制翅形的基因染色体位置未知;自由组合定律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根据杂交后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详解】
(1)研究常染色体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时需选择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不同的常染色体上,故最佳杂交组合是③和④。
(2)只考虑眼色这一性状,雌果蝇基因型有XBXB、XbXb,雄果蝇基因型有XBY、XbY,雌雄群体分别可产生2种、3种配子,因此雌雄果蝇群体共可产生5种配子,配子间的结合方式有6种。
(3)根据表中数据显示,可根据自由组合后代性状分离比判断基因所在的位置,故可选择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行杂交,若V、v这对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上,则突变型为vv,故可将⑤与③或④进行杂交,得到的F1都为双杂合子,则F2为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
3:
3:
1。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规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分析图表、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11.人工瘤胃模仿了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胃,可用来发酵处理秸秆,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
为了增强发酵效果,研究人员从牛胃中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实验流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A是_____________,可以通过此步骤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用_____________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这种方法能够通过颜色反应直接对微生物进行筛选。
培养基中透明圈的大小与纤维素酶的_____________有关。
(3)在涂布平板时,取少量菌液(不超过0.1mL)滴加到培养基表面,菌液量不宜过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人员用筛选到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甲和乙,在不同pH条件下进行发酵,测得发酵液中酶活性的结果见下表,推测菌株_____________更适合用于人工瘤胃发酵,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
纤维素酶活性用U表示。
【答案】
(1).选择培养
(2).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3).刚果红染色(4).量与活性(5).培养基表面的菌液会出现积液,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6).乙(7).瘤胃是酸性环境,菌株乙在酸性环境下酶的活性更高
【解析】
【分析】
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实验流程为:
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根据题图,从牛胃中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首先从牛胃取样,经过A步骤后进行梯度稀释,故A应为选择培养,目的是通过选择培养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得到所需要的微生物;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别可以使用刚果红染液,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不能形成红色复合物,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透明圈越大,纤维素分解菌分泌的纤维素酶活性越高;在涂布平板时,由于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会出现积液,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所以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不宜过多。
【详解】
(1)步骤A是选择培养,该步骤可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2)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常用刚果红染色法;培养基中透明圈的大小与纤维素酶的量和活性有关。
(3)在涂布平板时,菌液量不宜过多的原因是菌液过多会使培养基表面的菌液出现积液,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
(4)根据表中数据显示,甲菌株在pH=8时酶活性最高,乙菌株在pH=5时酶活性最高,因为瘤胃是酸性环境,因此乙菌株更适合用于人工瘤胃发酵。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分离与培养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实验流程的理解与运用。
12.用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单克隆抗体做成的“早早孕诊断试剂盒”,灵敏度很高,在妊娠第8天就可以做出诊断,下图是抗HCG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HCG: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1)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给小鼠注射的HCG相当于___________,它能使小鼠产生___________细胞,此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
(2)B细胞DNA合成途径有两条,途径①:
由氨基酸及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合成核苷酸,为DNA分子的合成提供原料(此途径可被氨基喋呤阻断);途径②:
利用次黄嘌呤和鸟嘌呤磷酸核苷转移酶(HGPRT)和胸腺嘧啶核苷激酶(TK)催化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生成相应的核苷酸,为DNA分子合成提供原料。
骨髓瘤细胞DNA合成只有途径①。
HAT培养基是指在普通动物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次黄嘌呤、氨基喋呤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三种物质的液体培养基。
据此推测:
若用A表示骨髓瘤细胞,B表示效应B细胞,加促融剂后,试管中的细胞类型有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不考虑三个及以上细胞融合类型)。
在HAT培养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型细胞DNA合成途径①被氨基喋呤阻断,虽然途径②正常,但因缺乏在体外培养液中增殖的能力,一般10天左右会死亡。
___________类型细胞本身缺少DNA合成途径②,其途径①被___________阻断,所以不能增殖很快死亡。
只有AB杂交瘤细胞能在HAT培养基中存活下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抗原
(2).分泌相应抗体的淋巴(或浆或B淋巴)(3).A、B、AA、BB、AB(4).B、BB(5).A、AA(6).氨基喋呤(7).杂交瘤细胞DNA合成途径有两条,虽然途径①被氨基喋呤阻断,但是途径②可合成DNA,保证杂交瘤细胞的不断分裂增殖
【解析】
【分析】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首先用特定抗原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体内产生具有免疫能力的B淋巴细胞,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经过三次筛选:
①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②筛选能够产生单一抗体的B淋巴细胞,③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
细胞融合是随机的,可能产生瘤、B、瘤瘤、BB、瘤B等不同类型细胞,在HAT培养基中培养,可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得到既具有效应B细胞的分泌抗体的特性,又具有骨髓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液中长期增殖特性的杂交瘤细胞。
【详解】
(1)给小鼠注射的HCG相当于抗原,可诱导小鼠产生能分泌相应抗体的效应B淋巴或浆细胞。
(2)若用A表示骨髓瘤细胞,B表示效应B细胞,加促融剂后,试管中的细胞类型有A、B、AA、BB、AB。
由于A细胞可在体外增殖,B细胞无体外增殖的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 第八 中学 高考 适应性 月考 理科 综合 生物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