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中国传统文化.ppt
- 文档编号:2644291
- 上传时间:2022-11-04
- 格式:PPT
- 页数:30
- 大小:2MB
051中国传统文化.ppt
《051中国传统文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51中国传统文化.ppt(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章第五章中国传统衣食住行中国传统衣食住行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从中国传统的服饰、饮食、建筑、交通工具和岁时节日这三个方面来认识中国的社会习俗。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传统服饰第二节中国传统饮食第三节中国传统建筑一、民居二、宫殿三、古代建筑特点(重点、难点)第四节中国古代交通工具第五节中国传统节日一、春节二、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三、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第一节第一节中国传统服饰中国传统服饰人类走出自然界的显明文化标志之一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服饰习俗是经济习俗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生活的变迁往往首先在服饰等生活方式上表现出来。
服饰既具有保护身体的功能,同时也是一种装饰和文化的象征。
因此,一方面服饰有实用的价值,另一方面又表现了个人的和地方、民族群体的日常审美趣味,表现了一定社会的伦理观念。
在文明社会,服饰也成为社会道德观念的一种物化。
服饰的形式大致包括衣服、发饰、鞋帽、佩戴(如首饰、围巾等)、装饰(如手帕、化妆包等)。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服饰习俗内容服饰习俗内容服饰习俗内容是指由各种构成因素产生的服饰类型及其确立的习俗惯制。
我国的服饰在各地区、各民族世代习俗的传承中形成了各种类型,这些服饰类型,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构成因素。
(一)性别和年龄上的服饰不同。
这是由人类主体生理因素产生的服饰类型。
男女性别在头饰上有各自的特点,年龄也是服饰类型多样化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性别上也会经常出现不分男女的状况。
如明代李乐在见闻杂记中述及江南情形说:
”熟闻二十年来,东南郡邑,凡生员读书人家有力者,尽为女人红紫之服,外披内衣,姑不论也。
”并作诗曰:
昨日到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
”现在在服饰上更有姓别接近的趋势。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
(二)职业和地位上的服饰区别。
(二)职业和地位上的服饰区别。
这是由社会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关系造成的服饰类型。
不同的职业往往有自已的服饰标准。
社会地位对服饰的影响也十分明显。
新书云:
”奇服文章一等上下而差贵贱,是以高下异、则名号异,则权力异,则事势异”衣着服饰有明尊卑、别贵贱的特殊功用,”贵贱之别,望而知之。
”历代都不准僭越。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楚楚国国妇妇女女服服饰饰汉汉代代妇妇女女服服饰饰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三)季节、区域和民族的服饰差异。
(三)季节、区域和民族的服饰差异。
这是由自然时空和人种不同形成的服饰类型。
因季节不同,佩戴装饰上季节差别则更明显。
而且,服装类型的区域性主要是由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生活所提供的物质原料所决定的。
如鄂温克、鄂伦春族以狩猎生活为主,服饰则多用兽皮做成。
各民族的不同社会风俗和审美心理,也使中国的服饰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类型。
如傣族妇女喜穿无领、斜襟、紧身、短袖的上衣,下着筒裙等。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四)工艺上的服饰差别。
工艺上的服饰差别。
这是由制作方式带来服饰类型的不同。
无论是编织、印染、还是绣嵌、裁缝,这些技术上的因素不仅制约了各种服饰原料,如纺织工艺的平纹、斜纹、格子纹,印染和刺绣工艺的各色花鸟虫鱼,而且构成了服饰的成品和款式,如佩戴的镶嵌和缀饰、服装的样式。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苗族服饰苗族服饰在中国,服饰制作工艺的地方化尤为突出。
如苏绣和湘绣服饰已经驰名世界,而少数民族的土机染纺的各种花布服饰也打入了国际市场。
如果说上述四个方面是中国服饰类型的生成原因,那么服饰习俗惯制则是服饰习俗普遍表现和社会制度。
简单地讲,我国服饰习俗惯制主要也有四种形式:
(一)实用性。
这是服饰自身特征的表现。
如原料、做工的经久耐穿,规格、式样的舒适合体,方便生产及其生活,适应气候冷暖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辽辽金金元元服服饰饰宋代将士服饰宋代将士服饰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旗旗袍袍
(二)观赏性。
这是服饰的一种审美外观。
例如服装款式和人体的对称,色彩和花纹的匀称,鞋帽和衣裤的协调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帝王服饰帝王服饰(三)礼仪性。
这是服饰的一种社会伦理观念的象征。
如我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婚丧服饰,都有一定的规定和要求。
今天,汉族仍然流行带结婚戒指和穿孝服的婚丧服饰习俗。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袈裟袈裟(四)信仰性。
这是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在服饰习俗上的标志。
如我国宗教神职人员的服饰即各具特征,如佛教的袈裟、念珠。
而给死人穿的”寿衣”,则是汉族民间信仰在服饰上的具体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二、汉族发式的大致演变二、汉族发式的大致演变汉族男女的发式,古今有很大差异。
例如今天男子的分头、背头等都需经常剃剪,女子的短发、烫发等,都是辛亥革命后出现的发型。
而古代则完全不同。
早在先秦时代,对于发式就有不少明确的习惯和规定。
如小孩出生满三个月,请人为他修剪头发,男孩修剪后的头发,在顶上盘成一左一右两个结,女孩则是盘成一个结;或者男孩发结在左,女孩发结在后,以示区别。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以后男女都要蓄发。
待头发长了,紧挨后脑扎成一束,让头发披散在后面,这种发式叫做”总发”;若扎成一左一右两束,从两侧垂下,则称”总角”。
前额的头发则自然垂至眉毛。
这都是未成年的发式。
男子二十岁时,要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
先将束在一起的头发在头顶盘绕成髻,再用一块黑色的帛包住发髻,然后加冠。
不过冠是贵族男子的特权,一般平民无资格享用。
他们只是束发盘髻,然后用头巾将发髻罩住,这种头巾又称”头衣”,或叫”帻”,可一直盖到前额。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束束发发待待冠冠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留全发、贵族戴冠、平民戴巾是那时中原男子的打扮,至于远离中原被称作“四夷”的地区,则或披发、削发,又各有自已的风俗。
大约到东汉末年,一般将相日常也开始只戴巾而不加冠。
直到明末,汉族男子的发式并无显著变化。
此间胆敢对于这种千年一贯的形成有所突破的,是历代的一些狂人隐士。
他们散发、露发,甚至披发被面,遮掩身体,但只是为了显示与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而且人数极少。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清代男子须剃掉前额、双鬓、后清代男子须剃掉前额、双鬓、后脑约三分之二头发后将所存头发脑约三分之二头发后将所存头发以辫子的形式留存一生。
以辫子的形式留存一生。
但是,这种形式在清朝初年最终被破坏了。
汉人被迫遵从满人的发式,前顶剃光,后脑梳单辫,这种发式一直延续到辛亥革命。
和男子单一、一贯的发式不同,古代妇女的发式变化繁多。
女子十五岁举行笄礼,表示已经成人,可以许聘出嫁了。
成年妇女的头发也是盘在头顶,用帛包好,然后插笄固定。
平时居家则挽发成髻,不用巾簪。
贵族妇女的笄、簪很讲究,大多镶有珠玉,后来簪演变成钗,造形装饰更为繁多。
但是普通妇女一般只用骨制、竹制甚至荆条制成的笄钗,至于冠,除殷商时期,唐代以前的妇女是不戴的。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唐代妇女发髻唐代妇女发髻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美发美发拥有一头秀发确是妇女的骄傲,但假如天生稀毛秃顶,或者后天脱发色黄,就要装假发。
这种风气一直影响到今天。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妇女发式历代都有变化,各式各样的发髻又往往由宫廷中贵妇人首创。
较著名的,如东汉曾风行高髻、大髻,还有一种”倭堕髻”,就象妇女摔落马下以后保留的发髻式样,偏斜于一侧,故又称“堕马髻”。
晋代有“撷子髻”、“双髻”、“盘髻”、“囚髻”等等。
仅蔡京等几个北宋大臣设宴时侍奉的女伎,就有”朝天髻”、”懒梳髻”和”三十六髻”等不同的装束。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三、雕题、剺面、文身的习俗三、雕题、剺面、文身的习俗雕题、剺面、文身是流行于我国古代一些民族和地区的习俗,现在仍能看到这类遗俗。
1962年,郭沫若到海南,写了一首“咏黎族姑娘”云:
“雕题、剺面传闻有,今到海南始见之。
”海南岛黎族古来就有这种习俗。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海南古雕题海南古雕题雕题是指以丹青在额上刻刺花纹。
礼记王制:
“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也。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剺面剺面剺面是我国古代北方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就是以刀割破脸皮,使之流血。
他们往往在遇到大忧大丧时才行此俗,表示哀痛和忠诚。
后汉书耿秉传:
汉将耿秉深受匈奴人爱戴,病亡时”匈奴闻秉卒,举国号哭,或至剺面流血。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文身文身文身是指在身体上刺画有色的图案或花纹。
这种习俗也产生很早。
礼记王制:
”东方曰夷,被发文身。
”古人解释说:
”越俗断发文身,以避蛟龙之害,故刻其肌,以丹青涅之。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及至后代,文身则主要视为一种美的装饰。
如唐代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列举了不少这样的例子,唐代称为”剳青”。
现在除个别地区和个别民族外,这些习俗都基本不复存在了。
就是保存下来的,许多已不是原有意义上的“文身”了。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51 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