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3复习提纲学案+经典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6442406
- 上传时间:2023-06-19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561.80KB
地理必修3复习提纲学案+经典试题.docx
《地理必修3复习提纲学案+经典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必修3复习提纲学案+经典试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必修3复习提纲学案+经典试题
地理必修3复习提纲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的概念
【例题】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
下图是黄河流域图,读图回答
(1)~
(2)题。
(1)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A利用单一指标划分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2)图中甲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要及时获取湖泊面积变化情况,最快捷途径是
A.实地考察B.RS技术C.GIS技术D.GPS技术
2、区域特征
【例题】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分别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濒台湾岛、西接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读右图,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完成
(1)~(3)题。
(1)这种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A、差异性B、整体性与差异性
C、整体性D、阶段性
(2)图中各大经济区域的基本特征是
A、区域有固定的面积、形状
B.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
C.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D.区域的划分是人们凭空构想的结果
(3)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区域内的发展还必须
A、保持相同的经济结构B、保持一样的城市建设要求
C、保证相同的农业、工业地域D、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3、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区域差异比较的有关项目)
(1)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2)自然条件:
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矿产资源等
(3)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条件(产业结构、主要产业部门、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力与发展方向等)、市场、交通、城市、人口等
【例题】不同的民居特点反映了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
下面四地民居特点与其所在地区环境及人类活动搭配正确的是( )
A.①—气温低,冬季酷寒、烈风——冰雪穴居,抗风御寒
B.②—终年干旱少雨——半穴居,防热、防寒、防风沙
C.③—终年湿热——傍水而居,交通便利
D.④—夏季炎热潮湿——圆形石屋,防暑防潮
【例题】图甲是美国东北部地区简图,图乙是中国东北地区简图,请比较这两个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的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1)试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比较甲、乙两地自然环境的相似性。
①地理位置:
。
②地形类型:
。
③气候特征:
。
(2)比较甲、乙两地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性。
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美国东北部地区
中国东北地区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交通方式
铁路运输为主,内河水运不发达
城市化水平高低
(3)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
试简要说明甲、乙两区域发展钢铁工业的条件。
4、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例题】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下图为“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阶段一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______。
(2)简述阶段二时期该地区工业城市的发展对当地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主要表现:
工业结构的调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布局的调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建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区别
2、遥感的特点
3、全球定位系统的特点
4、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5、GPS、RS、GIS的区别(以课本“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第一段为主)
【例题】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5月1日正式开园,会期l84天。
小亮计划参观世博园中多个国家馆,为设计合理的线路,最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C.全球定位系统D.数字地球
【例题】
某市寻找适合工业布局的地点,该工厂要满足两个
条件:
①地形平坦;②距河流1km范围内。
图3空
间布局是城市地形与河流的空间分布,每一小方格
代表1km2,(该区面积共16km2);属性资料是地形和
河流的类别资料。
根据选址条件,对照空间资料和属
性资料,符合条件为“1”,不符合条件为“0”,若同
一小方格内有两种不同属性类别分布时,为求化简,
占有面积比例较大的属性作为评估对象。
完成
(2)~(3)题。
(2)图4是四幅“河流”资料的评估值图,其中正确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根据地形、河流两项资料的综合评估,图5中适合布局工厂的地点是
A.甲、乙B.乙、丙C.乙、丁D.甲、丙
叠图分析是科学选址最常用的方法。
结合右图完成(4)~(5)题。
(4)叠图分析最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B.GPS
C.GISD.数字地球
(5)图示选定的区域,最适合建设
A.大型垃圾处理场
B.大型仓储式超市
C.汽车加油站
D.水源保护区
图1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
读图回答(6)题。
(6)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 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
C.整合集成络信息 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荒漠化的概念
2、荒漠化的类型
【例题】下图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与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A.河西走廊—石漠化 B.黄土高原—盐渍化C.云贵高原—沙漠化 D.江南丘陵—红漠化
(2)我国实施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治风蚀荒漠化 B.防治水蚀荒漠化C.防治冻融荒漠化 D.防治土地盐渍化
3、荒漠化的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例题】读我国某区域图,据此回答
(1)~
(2)题。
(1)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②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③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
(2)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D.人类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4、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例题】读宁夏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Q、R两地的荒漠化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两地荒漠化出现差异的原因。
(3)为了保护铁路,人们在R地铺设了草方格沙障,分析R地铺设草方格沙障所起的作用。
第二节
1、森林的环境效益
【例题】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林:
大自然为您效劳”。
森林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示例表
大气
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降低风速,吸附飘尘
水文
蒸腾水汽的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
土壤
根系固持土壤;枯枝落叶层吸收一定量的降水
生物
为半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
根据上表,概述森林的生态效益(8分)
2、森林被毁后的危害
3、雨林被毁的原因
4、热带雨林的保护措施
6、分别说出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中美洲热带雨林气候形成的原因。
7、湿地的概念
8、沼泽地形成原因
(1)地形: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2)气温:
(海拔高或纬度高)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3)水文:
河流密集,地下水位高;
(4)土壤:
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少
9、湿地的生态效益
【例题】读以下两幅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分析图10中乙地的湿地形成原因,并指出湿地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8分)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1、区域非可再生资源、能源开发条件:
⑴资源(能源)状况:
①储量;②开采条件(埋藏浅、露天、地质条件);③分布范围;④品种是否齐全;⑤质量
⑵市场:
是否接近市场、市场需求量怎样?
⑶交通:
交通是否便利、完善
⑷是否有充足的资金
2、区域可再生资源、能源开发条件
⑴资源(能源)是否丰富;
⑵市场:
常规能源分布怎样,是否接近市场、市场需求量怎样?
⑶是否有充足的资金
⑷技术
⑸可再生能源的优缺点
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工业城市(如鞍山、克拉玛依等)应如何发展:
⑴提高资源(或能源)的利用率;
⑵对资源(或能源)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价值;
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使经济支柱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⑷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⑸加强对“三废”的治理;
⑹植树种草,美化环境
4、能源基地建设
5、图3.7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该模式发展有何意义?
6、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环境保护与保护的治理和手段
【例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湖南省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已探明储量的有色金属有27种,其中锑的储量居世界首位,钨、铋、铅锌储量也很丰富。
湖南省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基础较好,株洲有全国规模大、技术先进的铅锌冶炼厂。
材料二:
图16为“湖南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条件示意图”。
材料三:
湘东和湘南地区主要有色金属矿储量情况表
地区
主要城市
储量占全省百分比(%)
锑
钨
锡
铅
锌
铜
汞
铋
湘东
长沙、株洲、湘潭
0.62
0.72
O.10
2.92
1O.12
32.44
湘南
衡阳、郴州、永州
3.30
94.14
99.71
72.6l
55.68
54.90
1.14
100.00
(1)概括湖南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
(6分)
(2)概括湖南省水能资源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6分)
(3)分析比较湘东和湘南地区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有利条件。
(4分)
【例题】晋陕蒙三个省级行政区接壤的地区由于蕴藏着大量的煤炭资源而被称为“乌金三角”,目前正成为我国重点建设的能源生产基地。
下图是“乌金三角”地区区位示意图。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分析“乌金三角”地区成为我国重要能源生产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
(8分)
(2)分析“乌金三角”地区在开发建设中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
(10分)
第二节
1、流域开发的背景
2、河流水文特征
(优先考虑径流量大小、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汛期、含沙量、结冰期、凌汛等)
3、河流水系特征
4、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5、河流航运条件:
⑴河流径流量大小;
⑵河流径流量变化;
⑶人口、城市、经济发达程度;
⑷河流通航里程长短;
⑸联运(有无江海联运;河流与陆路交通联运)
⑹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
6、凌汛形成的条件
7、不同河段的保护
8、流域综合开发的方向
9、水库建设的利与弊(参考必修3第三章问题研究资料2与资料3)
【例题】下图是长江流域图,读图回答
(1)~(3)题。
(1)从图中信息分析,该流域开发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正确的一组是()
①水土流失严重②大气污染③固体废弃物污染④水体污染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长江近十几年洪涝频繁的人为原因之一是()
A.长江.上游营造水土保持林B.中游河道截弯取直
C.中下游湖泊沿岸围湖造田D.夏季风不稳定,降水变率大
(3)长江流域开发优势是()
A.中下游水能资源丰富B.天然“黄金水道”C.石油资源丰富D.太阳能资源特别丰富
【例题】黄河上游河段水量丰富、落差集中、水能蕴藏量丰富,尤其是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全长918km,天然落差1324m,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133万kw,具有工程投资相对较小和水库移民相对较少,对外交通方便、经济指标好等优点,被誉为我国水电建设中的“富矿”。
据此完成
(1)~
(2)题。
(1)该河段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海拔高度大②河流流量大③水位季节变化大④河流落差大⑤水库移民较少
A、②④B、①②C、③④D、④⑤
(2)河流上游的梯级开发对中下游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有
①减轻旱涝灾害威胁②增加年径流量③改善枯水期水质④提高地下水位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例题】欧洲西部有许多河流和运河构成的内河运输网。
青藏高原是我国讦多大江大河的源头。
据此完成
(1)~
(2)题。
(1)欧洲西部航运发达,其优越的自然条件是()。
①水能丰富②河网密集③地形平坦④货运量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青藏地区内河运输不够发达,主要原因是()。
A.青藏地区有发达的铁路运输B.区内无大江大河
C.区内资源贫乏,政府不重视D.河流流速快,不利于通航
【例题】图17是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及诺克斯维尔的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0分)
(l)填空完成下表。
流域部位
综合开发利用方向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A上游山地
B河流
C下游河谷平原
(2)田纳西河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描述该河水量的季节变化特点是
。
(3)田纳西河水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对该流域发展种植业的不利影响是
。
(4)田纳西河不利的航运条件及其原因是
。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1、区域农业发展条件
2、区域农业布局
3、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建立商品粮基地的条件
5、某一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分析
⑴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某种特色农业(如生态农业、节水农业-干旱地区、立体农业―山地丘陵、观光旅游农业―城市郊区)
⑵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
⑷(西北-退耕还林还草;黄土高原-退耕还林保持水土;华北平原-治理土地盐碱化;南方-退耕还林,保持水土,红壤改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例题】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
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
(1)~(4)题。
(1)M平原最适合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季风水田农业B、商品谷物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D、混合农业
(2)M区域发展商品粮生产的不利条件是
A、热量条件B、土壤条件C、降水条件D、光照条件
(3)P地具有的重要的生态环境效益是①净化空气②美化环境③调节气候④涵养水源⑤调节径流⑥蓄洪防旱⑦降解污染⑧保护生物多样性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⑥⑦
C、③④⑤⑥⑦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
(4)图示平原区域今后的农业发展方向应该是
A、尽快开发未垦荒地,扩大粮食播种面积
B、大规模退耕还湿地,完全停止粮食生产,建立自然保护区
C、全面退耕还渔,变种植业主导产业为水产业主导产业
D、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例题】读图,完成
(1)~
(2)题。
(1)M河谷地是该地区重要的农耕区,其农业生产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
A.热量B.光熙C.土壤D.交通
(2)对本区农业资源的利用,下列方式合理的是()。
A.城市农业的重点转向以蔬菜、肉、蛋、奶以及水稻与园艺业为主
B.通过改造地形,将本区的小麦种植向高海拔地区发展
C.通过大棚、玻璃温室,生产反季节蔬菜
D.大范围实现林业专业化生产
第二节
1、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条件
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特征
3、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
【例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某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持续推进。
图3—4—4为该区域工业发展、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
(1)~(3)题。
(1)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该区域工业增加值增长缓慢,可能原因是
①工业基础薄弱②矿产资源贫乏③劳动力缺乏
④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较低
⑤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2)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10年间,该区域工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发展的特点是
A、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发展B、生态环境变化和缓
C、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迅速恶化D、工业稳步增长
(3)近年来,该区域努力转变增长方式,采取积极措施建设和谐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呈现又好又快局面,其可能采取的措施有
①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②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环保投入③严格限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减轻环境污染④构建大城市群,增加自然环境容量⑤做好规划与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图3—4—5是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该图回答
(1)~(3)题。
(1)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较快的关键因素是()。
A.国际经济背景B.对外开放政策C.良好的区位条件D.侨乡优势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A外来投资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C.乡镇企业发展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
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2、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的选择:
⑴输出地:
是否有稳定的资源供应;
⑵输入地:
是否接近市场,市场是否广阔;
⑶从自然条件(特别是地形、气候、地质、水文)分析线路长短的比较、工程量大小的比较、建设成本高低的比较;
⑷对沿线生态环境影响的大小
3、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
注意:
⑴从输入区和输出区角度分析⑵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分析⑶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
【例题】能源是支撑国家繁荣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读下面三幅图,完成相关问题。
(1)据图甲分析,在气源地方面,西气东输二线与一线相比,最明显的变化是。
(2)请根据图乙、图丙分析广东省当前能源供需特点。
(3)为解决图乙、图丙所反映出的问题,广东省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4)试分析我国修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意义。
第二节
1、产业转移的原因
2、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3、产业转移的影响
注意:
⑴从输入区和输出区角度分析⑵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分析⑶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
【例题】图3—5—10中,甲图表示日本企业在亚洲地区的用人规模和企业所处自然环境,乙图表示日本产业转移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读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看出,下列叙述最为恰当的是()
A.日本企业主要设在种植园农业区B.日本企业主要设在劳动力丰富的地区
C.人均GDP越低,用人规模越大D.日本企业设在天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最多
(2)日本向该地区输出的工业,除“劳动密集型”以外,还有对环境__________大的工业。
(3)产业转移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示地区的交通位置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图3—5—11是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示意图,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目前,广东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珠三角发展受到了土地、资源、劳动力价格、环境四方面约束,加上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升值影响,持续发展“难以为继”。
广东省政府投500亿巨资,实施2008~2012年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实现劳动密集型、附加值低的低端制造业的区域转移。
同时,将粤东、粤西和粤北等地的农村劳动力600万人转移进入工业和服务业,力争使这些地区非农就业比重由目前的71%提高到80%以上。
(1)广东省产业转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分析珠三角向粤东、粤西和粤北及邻省进行产业转移的原因。
(3)广东省实施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将对区域发展带来哪些有利影响?
地理必修3复习提纲参考答案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的概念
(1)A
(2)B
2、区域特征
(1)A
(2)B(3)D
3、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区域差异比较的有关项目)
【例题】A
【例题】
(1)①部位于中纬度地带,都临近海洋,都位于本国的东北部②都以平原、山地为主③气候的大陆性特征较强(或冬夏温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
(2)
(3)铁、煤资源丰富;水源丰富;交通便利;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
4、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例题】
(1)矿产资源丰富 工业化
(2)环境污染加剧;资源过度开采;湿地破坏
(3)煤炭、钢铁、机械、化学工业数量减少;出现新兴电子工业 钢铁、机械、化学工业等传统工业向城市东北方向、河流下游方向移动,并趋向集中 建立自然保护区、绿化防护带 交通、科技、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等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A
(2)B(3)A(4)C(5)D(6) A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必修 复习 提纲 经典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