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高考届高中语文专题四文本逍遥游节选学案苏教版必修.docx
- 文档编号:26439916
- 上传时间:2023-06-19
- 格式:DOCX
- 页数:42
- 大小:133.93KB
浙江新高考届高中语文专题四文本逍遥游节选学案苏教版必修.docx
《浙江新高考届高中语文专题四文本逍遥游节选学案苏教版必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新高考届高中语文专题四文本逍遥游节选学案苏教版必修.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新高考届高中语文专题四文本逍遥游节选学案苏教版必修
文本14 逍遥游(节选)
庄 子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目标:
积累文中重点实词及特殊句式,背诵全文;把握本文借助形象阐述抽象事理的技巧。
2.文化目标:
深入理解“逍遥游”的文化、哲学内涵,认识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价值。
激趣导入
于丹教授认为,儒家所看重的,永远是大地上圣贤的道德,永远是人在此生中建功立业的信念;而道家看重的,永远是更高旷的苍天之上的精神自由,永远是人在最终成全以后的超越。
可以说,中国的儒家思想在社会这个尺度上要求人担当,但道家的思想是在生命层面上要求人超越。
担当是我们的一份社会责任,是我们的生命境界。
用庄子的话说,人生至高的境界就是完成天地之间的一番逍遥游。
也就是说,看破内心重重的樊篱障碍,得到宇宙静观天地辽阔之中人生的定位。
在这样一个浩瀚的坐标系上,让人真正成为人,让我们的内心真正无所拘囿,让我们风发扬励,成为理想中的自己,让现实中的种种窘困,只在当下可以看破,而在永恒生命的引领上,有这样一番逍遥游的境界,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永远去追寻。
一、诵读全文,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并回答段后问题。
(第一段)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奋起的样子)而飞,其翼若垂(同“陲”,边际)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大海的波浪汹涌动荡。
一说指大海运行。
海运之时必有大风,因此大鹏可以乘风南行)则将徙于(到)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请概括段意:
大鹏将借海运飞向南海。
(第二段)《齐谐》者,志(记载)怪者也。
《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回旋而上。
一作“搏”,拍)扶摇(一种旋风)而上者九万里,去(离开)以六月息(大风)者也。
”野马(游气)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气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抑,或许)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代词,指大鹏)视下也,亦若是(像这样)则已(而已)矣。
请概括段意:
大鹏飞往南海要凭借大水与大风。
(第三段)且夫(表示欲发议论,提起下文。
且,连词。
夫,句首语气助词)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载)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放)杯焉(于此)则胶(粘住不动),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乃,就)在下矣,而后乃今(“今而后乃”的倒文,意为“这样,然后才……”)培(凭)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挫折)阏(遏制,阻止)者,而后乃今将图(图谋)南。
请概括段意:
以杯水类比事物都有所凭借。
(第四段)蜩与学鸠笑(嘲笑,笑话)之曰:
“我決(疾速的样子)起而飞,抢(集,着落)榆枋,时则(时或)不至,而控(投,落下)于地而已矣;奚以之(到,往)九万里而南为?
”适(去,往)莽苍者,三餐而反(同“返”,回来),腹犹果然(吃饱的样子);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此,这)二虫又何知!
请概括段意:
批评蜩与学鸠不懂得“有所待”的道理。
(第五段)小知(同“智”,智慧)不及(赶得上)大知,小年(寿命)不及大年。
奚以(凭什么)知其然也?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而彭祖乃今(而今)以久特闻(闻名),众人匹(比)之,不亦悲乎!
(1)请概括段意:
举例证明寿命短的无法理解寿命长的。
(2)本段第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承上启下:
“小知不及大知”承上文,小结第四段内容;“小年不及大年”启本段下文。
(第六段)汤之问棘也是(这样)已(同“矣”)。
穷发(不毛之地。
发,指草木植被)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于此),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长)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穿越)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
笑之曰:
“彼且奚适也?
我腾跃而上,不过(不超过)数仞(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将要)奚适也?
”此小大之辩(同“辨”,分辨,分别)也。
(1)请概括段意:
引史事论述以小及大的可悲。
(2)“此小大之辩也”一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总结,不仅总结本段,而且总结上几段自然界中的“小大之辩”。
(第七段)故夫知效(效力,尽力)一官,行比(合)一乡,德合一君,而(连词)征(信)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指斥
类)矣。
而宋荣子犹然(喜笑的样子)笑之。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更加,愈加)劝(勉励),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沮丧),定(认识)乎内外之分(区分),辩乎荣辱之境(界),斯(乃,于是就)已(止)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急迫用世、谋求名利的样子)也。
虽然(虽然这样),犹有未树(树立)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轻妙飘然的样子)善也,旬有(又)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追求)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凭借)者也。
若夫乘(顺应)天地之正(法则),而御(驾御,把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何)乎待(依赖)哉!
故曰:
至人(真实自然的人)无己,神人(神明的人)无功,圣人(圣哲之人)无名。
请给本段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段由上文论述自然界转到人世间,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从开头至“若夫”前,指出三类人均达不到“逍遥”的境界;第二层从“若夫”到最后,指出“逍遥”的含义及三种人能够达到这种境界。
二、在诵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导图的提示,填出空缺处相应的内容。
答案 ①鹏鸟南飞有所待 ②小年不及大年 ③修养不够 ④列子有所待——尚待风力 ⑤神人无功 ⑥圣人无名
微任务活动一 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背负着青天无所滞碍了,然后才图谋飞向南方。
(得分点:
“莫之夭阏”句式,“南”活用,句意对)
2.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而且世上的人都夸赞他,他并不感到劝勉;世上的人都非难他,他也不感到沮丧,审定自我和外物的区分,辨明荣誉和耻辱的界限,至此而止。
(得分点:
“举”“誉”“加”“劝”“非”“沮”“定”“辩”,句意对)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至于顺应天地的法则,把握六气的变化,来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宇宙中的人,他还有什么要依赖呢!
(得分点:
“乘”“御”“辩”“且”,“恶乎待”句式,句意对)
微任务活动二 深入理解“逍遥游”的内涵
1.“待”是本文中的核心词语,也是区分是否“逍遥”的重要标志。
作者用大量篇幅列举了自然界大量有所待的事物,请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自然界事物
有所待
鹏鸟奋飞
雾气尘埃
大舟无力
杯水胶地
蜩、学鸠、斥
答案
自然界事物
有所待
鹏鸟奋飞
待“海运”“大风”
雾气尘埃
待气息相吹
大舟无力
待积水不深
杯水胶地
待水浅舟大
蜩、学鸠、斥
不知自己“所待”
2.宋荣子不计毁誉、淡泊名利,在常人看来已经达到超然物外的高度了,可庄子为什么认为他“犹有未树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宋荣子虽然“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但其自身仍与外物有分际,有界限,仍未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总之,宋荣子有所待。
3.“笑”是本文中另一个核心词语。
请思考:
(1)写了几次“笑”?
各笑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写了三次“笑”:
“蜩与学鸠笑之”“斥
笑之”“宋荣子犹然笑之”。
第一次“笑”:
蜩与学鸠笑鲲鹏,因为它们不理解鲲鹏的远大志向,自我感觉良好。
第二次“笑”:
斥
笑鲲鹏,原因同上。
第三次“笑”:
宋荣子笑“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笑他们都是功名之士,追名逐利,利欲熏心,自高自大,自视甚高。
(2)作者对这些“笑”持什么态度?
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统统否定,或者说,庄子“笑”万物,因为它们都有所待,没有做到真正的“逍遥游”。
4.庄子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逍遥”?
请结合词语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庄子认为: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这里,第一个关键词是“无待”,不受大自然的种种限制,摆脱了种种束缚;第二个关键词是“游”,没有羁绊,没有牵挂,自由自在。
在某种程度上,比“飞”的境界更高。
“飞”还有一份努力、一份强大、一种执着,“游”则率性而自由。
“游”的对象在哪里?
是“无穷”。
“无穷”是什么?
已不再是山川大地、岁月红尘,而是更辽远更无尽的宇宙,这就是宇宙的境界,昂首天外的情怀。
总之,是“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
5.庄子认为何以“逍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做到“三无”:
无己,忘掉自我,不受外物的束缚,达到恬淡自适的境界;无功,去掉功名利禄之心,不汲汲于外物;无名,忘怀荣辱得失,褒贬任人。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判断其思想是否是庄子所说的“逍遥”,并说明理由。
庄子鼓盆而歌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
“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
“不然。
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
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
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
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选自《庄子·至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中的庄子是达到了“逍遥”之界。
因为他认为生死无界,而且“无己”,不认同自身作为个体的存在,任乎自然,顺乎天理,把自己的形体乃至思想都视为与天地万物自然共生的统一体。
译文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表示吊唁,庄子却正两脚往前伸直,分开双腿像簸箕一样坐着,一边敲打着瓦缶一边唱歌。
惠子说:
“你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辈子,(妻子为你)生儿育女直至衰老,人死了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还敲着瓦缶唱起歌来,不也太过分了吧!
”庄子说:
“不对呀。
她刚死之时,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
可是观察她本来是没有生命的,不仅没有生命而且还没有形体,不仅没有形体而且还没有气息。
在若有若无之间,变化而有了气,气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又变化回到死亡,这就跟春秋冬夏四季运行一样。
死去的那个人将安安稳稳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呜呜地围着她啼哭,自认为这不能通晓于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
”
7.庄子为什么推崇“逍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为现实中滞于外物、滞于荣辱的人太多了,人生于世间,难免神为形累、心为物役,应该通过“无所待”的内心修为,使精神突破“滞于外物”的束缚,达到至高境界——逍遥。
微任务活动三 把握借助形象阐述抽象事理的技巧
1.庄子散文善用寓言,请指出本文所用的主要寓言,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主要寓言是鹏鸟南飞,以及蜩与斥
嘲笑大鹏的故事。
庄子以寓言为载体,把哲学观点寓于其中,让读者从奇特荒诞、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中去体味、领悟其中的哲理。
运用寓言故事,将枯燥的哲学思想讲得盎然有趣。
庄子的寓言想象奇特,汪洋恣肆,使其散文有形象诙诡之风格。
2.庄子散文善用重言,所谓重言,即借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一说是重复之言),请指出本文的两处重言,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处:
把鹏鸟南飞的故事说成是《齐谐》所载。
第二处:
把鹏鸟南飞的故事说成是商汤所言。
庄子把寓言故事说成是史书所载、名人所讲,目的是增加故事的真实性与权威性,增强故事的说服力。
3.本文一、二段与第六段都讲到了鹏鸟南飞的寓言,是否有重复之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重复。
前两段对大鹏的描述出自《齐谐》,《齐谐》是记载怪异之事的书,人们可能会怀疑其真实性,故用第六段“汤之问棘”之语加以证实。
再者,两处描写详略不同,描写也有异:
对于鹏之背的描写,前者为“不知其几千里也”,后者为“背若太山”;对于“扶摇”的描写,前者没有描述其形状,后者用“羊角”描写其形状。
其实,这是庄子的有意之笔,通过重言(即重复之言)来加重论说的分量,加深读者对“小大之辩”的理解,与开头部分相呼应,是对前文内容的补充、印证。
庄子的“逍遥游”思想在今天有无积极意义?
谈谈你的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有积极意义。
庄子厌恶那个“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社会,拒绝与统治者合作,视名利如腐鼠,追求独立自由的人格,以及“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生活态度,为国人开辟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外的一条道路。
庄子从现实社会的束缚和羁绊中解脱出来,在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的状态中体会到了宇宙、人生至深的哲理,拓展并延伸了超然物外的天道自然思想,实现了“至人”“神人”“圣人”的理想人格,进入了自由而真实的人生境界,以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状态诗意地栖居于“道”的境界之中。
人们在蝇营狗苟地追求名利时,常会扭曲本性,迷失自我,这是必然的痛苦,庄子告诉我们要敝屣富贵,淡泊名利,安时处顺,穷通自乐,方能优游自得。
如果说孔子的思想是粮店,是我们形体存在、立身处世的根本,那么庄子就是高明的心理医生,当我们处于精神困境中时,他会给予我们洒脱的生存之道。
(观点二)无积极意义。
庄子的“逍遥游”思想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积极意义,反而会导致人们的不思进取,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观点三)辩证看待,既看到它积极的一面,又看到它在现实生活中基本上起不了大的作用的一面。
“逍遥游”思想是庄子的一种处世思想,他希望通过个人内心道德的修持来达到一种内在逍遥的理想境界。
这种理想境界可以使人不受外界风雨及个人形体的束缚,无所待而游于无穷。
这是一种逍遥型的理想人格,它鼓励人们开阔视野,充分张扬个性,培养不为物累、不随世迁的独立风骨。
这种逍遥思想中蕴含着催人奋进、敢于问天的求索精神,引导人提升自身道德素养,以独立的人格寻求人生的不同答案。
庄子的“逍遥游”思想重在体认自我,追求人生的真谛,这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在学习中求得精神境界的提高,因而也能奋发向上。
这是庄子“逍遥游”思想的积极意义。
但是这种真正的逍遥是超出我们物质形体所能达到的高度的,在社会现实中是行不通的,只不过是我们内心的一个理想,可以说是我们东方的超人思想。
这种思想除了使我们更加注重自我的修养、让胸襟变得更加豁达外,基本上起不了大的作用。
助读材料
1.庄子及《庄子》
庄子(约前369—前286),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
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与老子齐名,并称“老庄”。
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庄子》约成书于先秦时期。
《汉书·艺文志》著录52篇,今本《庄子》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所传33篇,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
全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而倡导自由主义,蔑视礼法权贵而倡言逍遥自由,内篇的《齐物论》《逍遥游》和《大宗师》集中反映了这种哲学思想。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
2.庄子故事二则
弃绝功名利禄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
“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
,子知之乎?
夫鹓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
过之,仰而视之曰:
‘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译文
惠施在梁国做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施说:
“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了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
“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
,你知道它吗?
那鹓
从南海起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
在此时鹞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
从它面前飞过,(鹞鹰)仰头看着,发出怒斥声:
‘喝!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怒斥我吗?
”
“有用”与“无用”的人生智慧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
问其故,曰:
“无所可用。
”庄子曰:
“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
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
竖子请曰:
“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
”主人曰:
“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
“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庄子笑曰:
“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
译文
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
问他是什么原因,他说:
“没有什么用处。
”庄子说:
“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
”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
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
童仆问主人:
“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
”主人说:
“杀那只不能叫的。
”第二天,弟子问庄子:
“昨日山中的那棵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终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鹅,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掉;请问老师您将怎样对待呢?
”庄子笑道:
“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
”
3.名家评庄子
(1)逍遥游者,庄子之志也,其求道也高,其阅世也熟,阅世熟则思远害,求道高则入虚无。
以为天地并生,万物为一。
而徒以有我之故,遂有功名,是生利害,故必无己,然后心大而能自得矣。
齐物论之丧我,养生之缘督,人间世之无用,德充符之忘形,大宗师之人与天一,应帝王之游于无有,皆本诸此,实为书之纲领,故首发之,所谓部如一篇,颠之倒之而不可者也。
——清·孙嘉淦《南华通》
(2)逍者,向于消也,过而忘也;遥者,引而远也,不局于心知之灵也;故无论可齐,生主可养,形可忘而德充,世可入而害远,帝王可应而天下治,皆昭合于大宗以忘生死,无不可游也,无非游也。
——王夫之《庄子解》
(3)道家思想又叫老庄哲学,核心思想是崇尚自然,主张相对论,认为万物一体,主张清静无为,无为而治。
同是道家,庄子与老子的区别是:
老子以箴言表达,凭直觉感受,微笑待人,说给心听,教人;庄子以散文描述,靠聪慧领悟,狂笑处世,直指心灵,嘲人。
“思之无涯,言之滑稽,心灵无羁绊。
”——林语堂《中国古代哲人的智慧》
(4)《逍遥游》篇有两个最重要的概念,即“有待”与“无待”,这是郭象根据原文“犹有所待”和“恶乎待哉”两句,在注文中明确提出来的。
这也是郭象在庄学研究中的一大贡献。
所谓“有待”,就是有所依赖、有所对待,是指人的某种愿望、要求的实现要受到一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所谓“无待”,即无所依赖、无所对待,是指人的思想、行为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
庄子认为,“有待”是造成人生不能自由的根本原因,摆脱有待,达到无待,才能实现自由,即获得逍遥游,逍遥游也就是无待的自由境界。
——史向前《〈逍遥游〉篇旨及其鹏、
对照》
(5)“逍遥游”篇主旨是说当一个人打破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的束缚,而使精神活动臻于悠游自在、无挂无碍的境地。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
(6)庄子的思想是东方神秘国度中国最有价值的思想。
——[德国]马丁·海德格尔
必备知识积累卡片
一、字词句知识
1.通假字
句子
通假字
北冥有鱼
“冥”同“溟”,海
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同“陲”,边际
小知不及大知
“知”同“智”,智慧
此小大之辩也
“辩”同“辨”,分辨,分别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犹”同“繇”,喜
旬有五日而后反
“有”同“又”;“反”同“返”,返回
而御六气之辩
“辩”同“变”,变化
2.古今异义词
词语
例句
解析(古今义)
果然
腹犹
果然
古义:
吃饱的样子。
今义:
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小年
小年不
及大年
古义:
寿命短的。
今义:
①农历十二月为29天的年份。
②节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在这天祭灶。
③果树歇枝、竹子等生长得慢,鱼群等产量少的年份。
众人
众人
匹之
古义:
一般人。
今义:
大家或许多人。
发
穷发之北
有冥海者
古义:
草木植被。
今义:
头发。
3.多义实词
词语
例句
释义项(或用法)
志
《齐谐》者,志怪者也
动词,记载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名词,志向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动词,立志
博闻强志,不合王制
动词,记住
项脊轩志
一种文体,记
名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名词,名称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名词,声名
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动词,说出
名之者谁
动词,命名
效
故夫知效一官
动词,效力,尽力
斯用兵之效也
名词,效果,功效
吾家读书久不效
动词,奏效,见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新高考届高中语文 专题四文本逍遥游节选学案苏教版必修 浙江 新高 高中语文 专题 文本 逍遥 节选 学案苏教版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