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范文Word版 20页.docx
- 文档编号:26438006
- 上传时间:2023-06-19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8.48KB
平顶山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范文Word版 20页.docx
《平顶山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范文Word版 2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顶山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范文Word版 20页.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顶山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范文Word版20页
平顶山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范文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平顶山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
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切实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努力建设富有独特魅力和创造活力的文化强市,特制定平顶山市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按照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努力建设文化强市的理念,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来培育,全市文化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发展规模日益增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文化事业丰富多彩。
但现实也存在发展规模偏小,缺少自主知识产权与核心技术等问题。
(一)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
1.?
优秀的文化底蕴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
平顶山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底蕴丰厚,社会民风淳朴。
以墨翟、叶公等为代表的历史名人影响深远;宝丰马街书会绵延700余年不衰,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平顶山被命名为“中国曲艺城”;宝丰马街书会、宝丰酒酿造技艺、郏县铜器舞和汝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应国墓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等重大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分别被列入1996年和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尧文化、香山观音文化、牛郎织女文化、汝瓷文化、衙署文化、三苏文化、寻根文化等独具特色,源远流长。
?
2.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便捷之路。
地处京广和焦枝两大铁路干线之间,境内铁路总长400公里。
距新郑国际机场100公里,离我市军民共建的尧山机场仅有10余公里。
许平南、漯平洛、郑尧、太澳4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和全国高速公路网络紧密相连。
3.旅游景点众多为发展文化旅游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市境内历史文化遗产丰富,文物古迹众多,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44处。
现已开发各类旅游景区50余处,其中佛泉寺景区中的中原大佛为世界第一大佛;尧山(石人山)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集“雄、险、秀、奇、幽”于一体;碧波荡漾的昭平湖和石漫滩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鲁山温泉绵延百里,富含多种矿物质,被人们誉为“神汤”;汝州温泉水质优良,有“灵泉”、“神泉”之誉,在汉、唐两代与西安华清池同属皇家温泉;画眉谷、六羊山、十八垛、二郎山等风景区在省内外也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二)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1.文化产业基本情况。
按照国家《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统一标准,根据2008年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测算,2008年末,平顶山市文化产业法人、产业单位和个体文化产业经营户为7145家,从业人员51785人,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1.74%;实现增加值143338万元,比上年增加44407万元,增长了44.89%。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1.34%,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31%,分别比上年提升0.14个百分点和0.78个百分点。
2.文化产业结构情况。
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将文化产业划分为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3个层次。
核心层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和文化艺术服务4个类别,主要反映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外围层包括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和其他文化服务3个类别,主要反映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新兴文化产业;相关层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2个类别,主要反映相关文化服务。
核心层和外围层是文化产业的主体部分,称为“文化服务”,相关层是文化产业的补充部分,称为“相关文化服务”。
2008年平顶山市文化产业“核心层”从业人员为31693人,占全部文化产业人员的比重为61.1%,实现增加值65795万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5.9%,增加值与上年相比增长190.2%;“外围层”从业人员为7447人,占全部文化产业人员的比重为14.4%,实现增加值29792万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0.8%,增加值同比下降10.9%;“相关层”从业人员为12645人,占全部文化产业人员的比重为24.4%,实现增加值47751万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3.3%,增加值同比增长11.5%。
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从业人员之比为61:
14:
25,增加值之比为46:
21:
33,核心层的从业人员、增加值比重最大,由此看出,传统意义上的以提供新闻、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等产品和服务的核心层近年发展较快,显示出我市文化产业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得到了良性发展,文化产业整体结构得到优化。
3.文化产业增加值分行业发展情况。
文化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新兴产业,涵盖了国民经济多行业,是跨部门、宽领域的交叉集群型产业,在文化产业包括的国民经济80个行业中小类中,2008年增加值排在前十位的行业分别是:
——文艺创作与表演业,全年实现增加值36888万元;
——工艺美术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4503万元;
——摄影扩印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166万元;
——其他计算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781万元;
——机制纸及纸板制造业,实现增加值6694万元;
——家用电器零售业,实现增加值6636万元;
——书、报、刊印刷业,实现增加值6321万元;
——电视业,实现增加值5138万元;
?
——室内娱乐活动业,实现增加值4907万元;
——图书零售业,实现增加值4261万元;
(三)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目前我市文化产业仍处于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级发展阶段,尚未形成规模优势,只有清醒地认识我们的劣势,准确定位,谋求突破,才能实现更大的发展。
1.文化产业总量规模偏小。
文化产业是伴随着全球范围内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随着传媒的高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影视、出版、音像、广告、文化娱乐等文化产业已逐步发展为庞大的产业集团,已经成为许多地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近年来全市文化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产业总量偏少,增加值143338万元,只占GDP的1.34%,与2008年全省3.1%的平均值相差甚远,与全省兄弟地市相比差距明显。
文化产业单位规模普遍较小,还存在着经营分散、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等问题,现代化大型文化企业在我市更是寥寥无几。
2008年,全市文化产业吸纳的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为1.74%,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为3%至6%,全市文化产业单位中小于10人的单位占到78.4%,10—50人的单位占17.8%,超过100人的单位只占0.38%;从文化产业企业规模来看,文化产业工业企业有408家,规模以上工业仅占12家,规模以下占98家,个体298家。
2.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
我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不仅总量偏少,而且整体素质不高,尤其高层次人才更是匮乏,2008年末,根据经济普查资料测算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仅有74人,占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0.34%,高中及以下学历有15696人,占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71.9%。
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不高,影响文化产业单位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文化服务只限于一些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的行业,水平和档次受到限制。
文化产品的生产以来样加工和照搬照套居多,经营利润并不大,在提供文化和休闲娱乐服务方面,原创性不够,没有比较着名和较具实力的门户网站,市、县两级电视台也缺少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节目,
3.居民的文化消费较低。
人们对文化服务的消费能力较弱,参与程度低,需求市场不足也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
2008年全市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分别仅占消费性支出的6.7%和6.4%。
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增长速度都弱于消费性支出增长速度,其中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比去年还呈下降态势。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受长期传统文化消费习惯以及文化消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低水平的文化消费很难真正拉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总体要求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以增强软实力为目的,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营造文化氛围,努力把丰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的文化强市总体思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推进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培育优势文化企业为重点,全面提升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增强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渗透提升和带动能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将文化产业培育成经济的新增长点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并最终成为我市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正确导向。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统筹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2.坚持改革创新。
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创新文化生产、传播、流通、消费方式,突出高技术、高附加值等特征,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品牌含量。
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提升文化服务业的比重,增强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渗透提升和带动能力。
3.坚持特色优势。
注重发挥区域地方优势,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开发生产相应的文化产品,建设相应的文化产业基地和项目,增强其根植性和生命力。
4.坚持集聚集约。
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的集聚程度和集约水平,开展集聚平台建设,实施大项目引导,提升文化产业基地区块的能级和辐射能力。
5.坚持多元开放。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和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千方百计巩固与拓展市场,提高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的总体目标是:
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更为完善,体制机制更富有活力,企业创新能力显着增强,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明显扩大,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明显提高,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显着增强,在全省的地位得到较大提升,全面巩固和创新发展新闻出版、文化创意、影视服务、文化旅游、数字内容与动漫、文体休闲娱乐等产业。
具体包括五大方面的目标:
1.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
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文化服务业占比达到45%以上。
2.产业优势进一步增强。
重点引导发展的新闻出版、文化创意、影视服务、文化旅游、数字内容与动漫、文体休闲娱乐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快速壮大,一批特色文化产业群基本确立;建成一批具有集聚效应和产业特色的重点文化产业基地和项目,对文化产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涌现出一批具有跨地区跨行业经营、较强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的骨干文化企业集团,一批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初步形成。
3.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创新体系初步形成,文化产业人才资源加速集聚,文化产业关键创新技术得到提升,文化策划和原创能力进一步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广泛运用,文化企业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显着提高,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品牌。
4.市场体系进一步优化。
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更好发挥,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城乡文化市场进一步发展,文化消费领域不断拓展,在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明显提高。
5.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文化体制改革得到深化,文化宏观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民营文化企业加快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文化产业扶持政策更加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更显活跃,以资本为纽带推进文化企业兼并重组取得重要进展,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三、总体思路和发展重点
(一)打造“香山文化”、“魔术文化”、“曲艺文化”三大文化品牌。
以香山观音文化为核心,打造独具特色的以敬佛礼佛、休闲旅游、特色产业为一体的观音文化园区。
加快以赵庄魔术大观园和魔术产品交易广场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魔术演艺产品交易市场。
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提高宝丰民间演艺业水平和档次。
发挥宝丰民间演艺集团作用,整合演出资源,打造龙头团体、优秀演员、品牌节目。
加大推介力度,宣传树立德艺双馨的先进典型。
扶持开发特色文化产业。
开发汝瓷、汝陶、汝帖等知名文物的仿制产业;做大绢花、五谷画、金镶玉等工艺美术品产业;加快宝丰文化产业创意园区建设,规划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催生一批新的文化产业项目。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加大建设开发力度,推出以风穴寺、三苏园、明代县衙、香山寺等名胜古迹及红色文化、知青文化、姓氏文化、名人文化等为代表的经典景点,打造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定期编制并向社会公布“平顶山市文化产业项目库”,积极参与全国重大文化产业招商活动,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促进文化产业升级。
(二)重点发展六大产业。
按照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群的要求,重点发展文化创意、影视服务、新闻出版、数字内容与动漫、文体休闲娱乐等五大重点产业,全面构筑我市文化产业的新优势。
1.文化创意业
文化创意业主要包括艺术创作、艺术设计、咨询服务、文化科技等重点领域。
加大对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扶持力度,努力推出能够体现平顶山文化精品创作水准,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化精品。
加大对工业设计、环境艺术、服装设计等创意产业的扶持和引导力度,着力发展品牌设计、包装设计、产品设计、时尚设计、多媒体设计以及手工艺品设计等,不断增强产业渗透力和辐射带动力。
加快广告策划业的优化升级,加强创意和创新,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综合性广告公司。
引导和鼓励咨询服务创新,重点发展市场调研和策划、企业咨询、商业策划、金融咨询等行业。
培育和规范艺术品交易市场,鼓励发展艺术品经营机构,努力促进艺术品经营业繁荣发展。
大力开展社会文化艺术培训,鼓励发展乐器、棋艺、书法、绘画等社会文化生活培训服务。
2.影视服务业
积极推动国有电影发行放映单位转企改制,着力培育发展一批国有或国有控股的骨干电影发行放映企业。
大力推进电影院线和城镇数字影院建设,着力发展品牌院线、特色院线、数字院线等,加快平声影剧院、人民电影院的数字化升级改造。
采用合资、合作等形式改造建设数字化多厅电影院,大力推广运用数字化电影放映技术。
大力推进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数字化整体转换,加快网络广播电视、手机电视、公共视听载体、移动电视等新媒体发展,形成较为完整的数字广播电视产业链。
3.新闻出版业
新闻出版业主要包括新闻业、书报刊出版印刷发行业、音像及电子出版物出版印刷复制发行业、网络出版和数字出版业,以及与新闻出版相关的版权服务业。
以平顶山日报社为龙头,积极推进新闻宣传加强创新,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大力发展网络出版、数字出版、手机出版等非纸介质现代新型出版业态,推动新闻出版业转型升级。
积极促进印刷复制业转型发展,加大规划建设图书、印刷复制园区建设,积极发展数码印刷、特色印刷、绿色印刷。
积极发展现代出版流通、物流产业,大力发展出版物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分销形式、流通业态,构建“高效、便捷、有序”的现代出版物流通体系。
4.数字内容与动漫业
数字内容与动漫业主要包括动漫业、网络游戏业、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和无线网络服务业。
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品牌相结合、民族文化和现代时尚相结合、创意内容与数字科技相结合,加大动漫、网络游戏及衍生产品的开发力度,全面推进数字内容与动漫产业发展。
鼓励创办综合性或行业性的电子商务网站、文化信息服务网站,创作生产以移动通信设备为终端的多媒体广告、影视音像文艺作品、手机游戏及衍生产品等文化产品。
网络文化业,以加快推进网吧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为重点,促进网络文化产业链相关环节的融合与沟通,创新营销推广模式,发挥网络文化业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5.文体休闲娱乐业
文体休闲娱乐业主要包括生态文化业、文化旅游业、演出业、体育服务业和文化娱乐业。
生态文化业要充分挖掘全市生态资源优势,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积极发展森林生态文化、水生态文化、湿地生态文化等多种领域,实现文化与区域生态、休闲旅游的融合发展。
文化旅游业要做优做特民俗文化、水乡古镇等文化旅游区块,积极开发宗教、美食、影视、科技等特色文化旅游,加快建设叶县县衙—叶县文庙—叶公陵园文化旅游线路、郏县文庙—山陕会馆—广阔天地知青纪念园—三苏园文化旅游线路、应国墓地保护展示项目—香山寺—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文化旅游线路、汝州张公巷瓷窑遗址--风穴寺文化旅游线路,积极举办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旅游活动,打响文化旅游品牌。
演出业要切实推动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加大对民营院团的扶持力度,支持其与国有院团平等竞争、共同发展,不断完善演出市场网络体系,推动演艺市场向多元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推进文化演艺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实现全市4A级以上风景区都有一台特色文化演出项目。
体育服务业以运动休闲、健身服务和体育竞赛表演为发展重点,打造特色运动休闲基地,积极培育大型体育产业集团。
文化娱乐业要引进、开发新的娱乐形式,提高娱乐产业的整体层次和文化品位,鼓励建设经营面向老年人和中低收入居民的休闲娱乐场馆设施,加大行业监管和市场开拓力度。
(三)实施“四个一批”行动计划。
以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群为引领,以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推进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培育优势文化企业、扶持文化会展活动为具体依托,实施文化产业发展“四个一批”行动计划。
1.建设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基地。
按照“有空间、有规模、有基础、有前景”的要求,引导建设一批具有集聚效应的重点文化产业基地,进而加快发展一批文化创意、影视服务、新闻出版、数字内容与动漫等不同产业的示范基地,突出特色、提高水平,推动文化产业的集群发展,打造文化产业集聚和落实产业扶持政策的新载体。
2.推进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
按照“有主体、有规模、有效益、有带动”的要求,着力抓好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文化产业项目,努力在优势产业领域形成强大竞争实力,在传统产业领域打造优势产业品牌,在新兴产业领域实现跨越发展,激发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3.培育一批优势文化企业。
按照“有实力、有影响力、有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培育一批具有行业代表和区域代表意义的优势文化企业,进而通过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联合、重组等途径,打造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具有重大示范带动作用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4.扶持一批文化会展活动。
按照“有影响、有规模、有特色、有实效”的要求,扶持一批精品文化会展活动,搭建我市文化产业对外宣传和交易的新舞台,逐步扩大文化会展活动的经济、社会效益,进一步扩大文化产业的影响力。
四、主要举措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1.创新文化发展体制机制。
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形成新的文化发展体制机制。
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推动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不断优化文化发展环境。
深化文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机制改革,继续大力推进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制订完善工作评价机制和绩效考评办法,形成政府、社会、公众代表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价体系。
2.促进文化企业加快发展。
坚持把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与跨区域、跨行业整合紧密结合起来,支持国有文化集团跨地区覆盖、多媒体经营、跨行业拓展,打造文化领域的战略投资者。
(二)夯实文化消费基础
1.提升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
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努力提供价格合理、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完善和优化文化消费的基础设施和消费环境,增强消费者购买意愿和能力,提升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
持续拓展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商贸会展、休闲旅游等与文化相结合的服务性消费,积极引导社会公众的文化消费。
积极扩大体育赛事的影响力,组织承办国际国内品牌赛事活动,繁荣体育竞赛表演市场。
促进文化创意衍生品生产,通过具备文化及创意元素的商品销售扩大文化消费。
2.加大对新兴文化产品与服务的政府采购。
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加快采用政府购买、社会供给的形式提供公共服务。
进一步加大政府对新兴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在个人消费暂时无法发挥合力的领域扩大政府消费,培育与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引导国有影视播放机构对原创动漫产品的采购,促进动漫产品与电视电影播放、工艺品设计、图书音像出版的结合。
(三)完善文化市场体系
1.推进文化产品市场建设。
重点建设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产品传播渠道,大力培育网络电子书店,加强报刊发行体系建设。
规范发展演出市场,大力推进电影院线的跨地区整合,加大数字化多厅影院的建设与改造,逐步提高全市电影院线的整体实力。
扶持艺术品市场发展,加快艺术品产权体系建设,努力推进文化产品流通业发展,加快培育专业实体市场和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兴文化市场,加快网络线上交易与线下物流结合的文化产品流通模式建设。
2.加强文化市场体系监管。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体系,大力加强对自主创新型文化产品与服务的知识产权保护。
强化对涉及青少年群体的书籍、音像、网络等知识载体与内容的监管,严厉打击假借文化载体营销非法读物的组织与个人,净化文化市场环境,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四)提升文化科技含量和文化品牌
1.提升文化科技含量。
加强数字技术、数字软件、数字内容、网络技术和安全播出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提高装备技术和制造技术的水平,加快关键技术设备改造更新。
积极发挥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宽带光纤接入网络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娱乐设施和舞台技术,扶持新型文化业态发展壮大,支持发展移动多媒体、网络广播影视等新型业态,开发移动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娱乐产品等增值业务,为各种便携显示终端提供内容服务。
大力发展纸质有声读物、电子书、手机报和网络出版物等新兴新闻出版业态,实现传播渠道多元化。
妥善处理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与网络信息安全的关系,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和信息安全。
2.提升文化品牌。
要把文化品牌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着力点,在已有文化品牌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我市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都市文化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加强品牌的策划、培育和宣传,积极打造一批具有平顶山特色的民间工艺品牌,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出版物、演艺等现代文化产品品牌,一批文化旅游和文化节庆品牌,一批区域特色文化品牌,增强平顶山文化品牌的整体竞争力。
(五)加强文化人才培养
1.大力培养引进文化人才。
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切实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
加强文化领域领军人物和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引进,推进理论、新闻、出版、文艺和文化经营管理等“五个一批”人才工程建设,努力造就一批在省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人才。
2.健全文化人才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选拔机制,创新培养方式,通过高校深造、定向培养、在职进修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途径,培养高层次文化人才。
健全人才使用、流动机制,采取签约、项目合作、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鼓励以岗位聘任、项目聘任等多种方式集聚文化人才。
梳理和完善全市现有文化人才相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平顶山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范文Word版 20页 平顶山市 文化产业 发展规划 范文 Word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