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大联考届高三第四次联考生物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6437539
- 上传时间:2023-06-19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113.70KB
生物大联考届高三第四次联考生物试题.docx
《生物大联考届高三第四次联考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大联考届高三第四次联考生物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大联考届高三第四次联考生物试题
江苏大联考
2015届高三第四次联考·生物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2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请将试卷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
4.交卷时,可根据需要在加注“
”标志的夹缝处进行裁剪。
5.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激素调节(占80%);前三次占20%。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
1.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需要吸收更多的葡萄糖才能维持其生长。
如果限制体内谷氨酰胺(一种氨基酸)的含量,就可以使癌细胞无法正常吸收葡萄糖。
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葡萄糖是癌细胞主要的能源物质 B.切断癌细胞的“糖路”,可使其“饿死”
C.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含量高于正常体细胞D.谷氨酰胺可能参与癌细胞膜的组成
2.右图表示培养液中K+浓度及溶氧量对小麦根系细胞吸收K+速率的影响。
下列有关两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细胞膜上K+载体数量未达到饱和
B.cd段细胞内K+过多,细胞大量排出K+
C.e点植物细胞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吸收K+
D.bc、fg段的限制因素仅是K+的载体数量
3.下列对双链DNA分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脱氧核糖、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
B.嘌呤碱基总数与嘧啶碱基总数相等
C.4种碱基最多构成44种DNA分子
D.(A+C)/(T+G)不能用来解释DNA分子的特异性
4.右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局部结构模式图,其中1为Y染色体。
不考虑染色体变异,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细胞中不存在X染色体
B.该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最多有8条
C.该细胞形成过程中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
D.该细胞分裂后产生两种生殖细胞
5.下列关于隔离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地理隔离不会导致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
C.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D.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可以杂交,但存在生殖隔离
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
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7.将枪乌贼巨大轴突置于体内组织液的模拟环境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增大模拟环境中K+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大
B.增大模拟环境中Na+浓度,达到动作电位峰值所需时间不变
C.减小模拟环境中Na+浓度,动作电位峰值变小
D.静息时细胞膜对K+通透性变小,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不变
8.右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a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同时检测到b、c两点的电位变化
B.电表①偏转一次,电表②偏转两次
C.a点所在的神经元可能位于脊髓中
D.若该刺激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则完成一次反射
9.γ-氨基丁酸为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导致阴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神经元产生兴奋。
QX-314是一种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的麻醉剂,其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时才会发挥麻醉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射弧中只有传入神经元才能合成和分泌神经递质
B.γ-氨基丁酸作用的结果是膜外电位由负变为正
C.QX-314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
D.QX-314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都相同
10.下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分泌细胞
分泌物
靶细胞
A.分泌物通过体液只能传送至靶细胞
B.在某些情况下,靶细胞也可作为分泌细胞
C.分泌细胞可能是神经细胞
D.分泌物可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11.右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其中M、N、P为人体结构,a、b、c为激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寒冷刺激时,a分泌增多,b分泌减少
B.c作用的靶器官只有M、N
C.c的分泌不足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过程①起抑制作用时,过程②起促进作用
12.以下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口服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含量
B.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只运输到肾脏
C.流落到热带荒岛上的人可以喝海水解渴
D.人体内的激素微量、高效,且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13.树突状细胞(DC)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传递抗原,还能有效地激发T细胞应答。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DC的产生过程会发生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DC只参与细胞免疫而不参与体液免疫
C.DC传递抗原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D.若培育出能识别癌细胞的DC,则可用于癌症治疗
14.研究人员将来自于同一个体的B细胞等分为三组,每组培养液中加入的细胞种类如下表所示。
将三组细胞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组
B组
C组
B细胞
加入
加入
加入
T细胞
加入
未加入
未加入
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
未加入
加入
未加入
A.B组培养液中产生了浆细胞
B.A、C两组没有检测到抗体的原因不同
C.B组培养液中产生了记忆细胞
D.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能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15.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发挥作用时必须有抗体参与
B.效应T细胞一定来自于T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
C.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
D.HIV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失
16.下面是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部分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一证明生长素的产生依赖光照
B.实验二证明胚芽鞘顶端可以产生生长素
C.实验三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是尖端产生的“刺激”分布不均
D.实验四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刺激”是琼脂块
17.下面为探究白菜经三种不同方式处理后植株的开花情况的实验。
由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1:
低温处理,不另外施加赤霉素;实验结果:
白菜开花
实验2:
未经低温处理,另外施加赤霉素;实验结果:
白菜开花
实验3:
未经低温处理,不另外施加赤霉素;实验结果:
白菜不开花
A.赤霉素能促进花的发育B.赤霉素能解除种子休眠
C.赤霉素必须经低温诱导才能合成D.白菜必须经低温环境处理才能开花
18.牵牛花的茎可以缠绕在其他物体上,请分析判断下列有关牵牛花茎内生长素浓度及细胞长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
生长素浓度
细胞长度
茎的内侧
茎的外侧
茎的内侧
茎的外侧
A
高
低
长
短
B
低
高
长
短
C
高
低
短
长
D
低
高
短
长
19.关于植物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都直接参与细胞内的各类生命活动
B.赤霉素能使大麦种子在不发芽时产生α-淀粉酶
C.脱落酸能促进细胞分裂与果实的衰老、脱落
D.合成乙烯的部位是果实,乙烯利能加快番茄的成熟
20.下列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正确的是
A.病毒感染→人体T细胞分泌免疫活性物质→与病毒特异性结合
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体温稳定
C.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A细胞活动加强→血糖水平回落
D.单侧光照→胚芽鞘生长素分布发生改变→向光弯曲生长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得分。
)
21.右图表示人体的组织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其中甲、乙、丙表示三种细胞外液。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理化性质的稳定只依赖于神经调节
B.甲中的物质小部分可通过丙进入乙
C.若饮食过咸,则乙中渗透压会升高
D.组织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甲的pH降低
22.手不小心碰到滚烫的开水壶,会迅速缩回。
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
B.突触后膜上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冲动在反射弧的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D.刺激以电信号的形式在整个反射弧中进行传导
23.右图表示从温暖的室内进入冰天雪地的室外,正常人体产热量的变化曲线图。
下列叙述与实际情况一致的是
A.曲线ab段机体散热量增多
B.曲线ab段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C.曲线bc段酶活性下降
D.曲线ac段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整体达到平衡
24.下列有关人体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需要抗原的刺激
B.能产生免疫活性物质的细胞不一定是免疫细胞
C.抗原激活效应T细胞的溶酶体酶导致靶细胞裂解
D.抗原再次侵入人体后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进行DNA复制
25.燕麦胚芽鞘去顶端切成等长,均分为四组,a组浸泡在蒸馏水中,其他三组分别浸泡在较高、较低和最适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各组切段的平均长度,实验重复两次,结果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不去顶端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B.该实验中生长素对切段生长的作用没有表现出两重性
C.d组使用了最适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D.b组使用了较高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65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8小题,共65分。
)
26.(8分)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宜的温度(25℃)下,测定番茄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
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光照强度(klx)
光饱和时光照强度(klx)
光饱和时CO2吸收量(mg·100cm-2叶·h-1)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mg·100cm-2叶·h-1)
番茄
3
9
32
8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 。
当光照强度超过9klx时,番茄光合速率不再增加,造成这种现象的外界因素主要是 ▲ 。
(2)当光照强度为3klx时,番茄固定的CO2的量为 ▲ mg·100cm-2叶·h-1;当光照强度为9klx时,番茄固定的CO2的量为 ▲ mg·100cm-2叶·h-1。
(3)下面甲图表示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CO2含量的变化情况。
曲线AB段CO2相对含量升高,原因是植物的 ▲ ;BD段CO2相对含量显著下降,影响其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据甲图可知,一天之中植物有机物积累量最多的时候是曲线中的 ▲ 点。
(4)乙图表示空气中CO2含量对番茄植株光合作用的影响,导致乙图曲线最终走势趋于平缓的外界因素主要是 ▲ 。
27.(8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者的基因型为bb,可以通过核酸杂交技术进行早期诊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遗传病有多种,不含有致病基因的人 ▲ (填“不可能”或“可能”)患有遗传病。
单基因遗传病是由 ▲ 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若某人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而患有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但其双亲均不含致病基因,则其后代 ▲ (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含有控制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基因,原因是 ▲ 。
(3)某对夫妇均为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为了能生下健康的孩子,每次妊娠早期都进行产前诊断。
下图为其产前核酸分子杂交诊断和结果示意图。
①从图中可见,该基因突变是由于 ▲ 引起的。
酶切后,凝胶电泳分离酶切片段,与探针杂交后可显示出不同的带谱,突变基因显示 ▲ 条。
②这对夫妇4次妊娠的胎儿Ⅱ-1~Ⅱ-4中是该病患者的是 ▲ ,Ⅱ-4的基因型为 ▲ 。
28.(8分)下图表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盐酸刺激 ▲ ,从而使其分泌 ▲ ,经 ▲ 传送至胰腺,促使其分泌胰液。
其表明机体可通过 ▲ 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2)图示中反射弧的效应器由 ▲ 组成。
其表明机体还可通过 ▲ 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3)研究者又进一步研究刺激迷走神经、注射不同剂量促胰液素对胰液分泌量的效应,结果如下表。
处理方式
时间、剂量
分泌量
(滴/15min)
时间、剂量
分泌量
(滴/15min)
时间、剂量
分泌量
(滴/15min)
刺激迷走神经
3min
8
3min
8
3min
8
注射促胰液素
1mg
11
2mg
37
3mg
62
刺激迷走神经,同时注射促胰液素
3min和1mg
43
3min和2mg
88
3min和3mg
120
由表中数据可知,单独刺激迷走神经或注射促胰液素与二者同时作用相比, ▲ 对胰腺分泌胰液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表明调节胰液分泌的两种方式具有 ▲ 作用。
29.(7分)白介素-6(IL-6)是一种多肽,具有调节糖代谢等功能。
运动后体内IL-6含量明显上升,有人认为原因是骨骼肌收缩促使肌细胞大量合成并分泌IL-6。
研究人员用大鼠做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进行验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刺激后,右后肢迅速出现缩腿反射,而左后肢无反应。
该现象体现了神经调节具有 ▲ 的特点。
(2)在实验中检测IL-6mRNA含量的理由是 ▲ 。
本研究除了检测收缩的骨骼肌细胞内IL-6mRNA含量,还应检测 ▲ 的IL-6mRNA含量作为对照。
若结果是 ▲ ,则证明上述假说成立。
(3)其他研究还表明,IL-6调节糖代谢的机理是作用于肝脏细胞,促进 ▲ ,使血糖浓度升高,同时能加速骨骼肌对葡萄糖的 ▲ ,为其收缩提供更多的能量。
30.(8分)科学家已经揭示了神经干细胞和前体细胞分化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机制。
胶质细胞承担了支持神经元的一切活动,如提供养料、氧气,保护神经元免受病原体侵染等。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被刺激部位膜外兴奋前后的电位变化为 ▲ 。
(2)神经元之间会形成突触,上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
图中1表示 ▲ ,内含物质在兴奋的刺激下会通过 ▲ 方式从突触前膜释放。
(3)乙酰胆碱与肌细胞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肌细胞收缩,但正常机体的肌细胞不会持续收缩的原因是 ▲ 。
(4)胶质细胞能够保护神经元免受病原体侵染,这是因为其细胞膜外侧具有能够识别相关病原体的 ▲ 。
机体免疫过程需要抗体、淋巴因子和 ▲ 等免疫活性物质参与,其中淋巴因子由 ▲ 产生并释放。
31.(8分)右图表示人体下丘脑参与的部分生理调节过程。
请分析回答:
(1)当人体的渗透压 ▲ 时,右图中的物质c(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物质c作用的部位是 ▲ 。
(2)若图中物质e能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和发育,物质e的分泌量除了受 ▲ 激素的调节外,还受 ▲ 激素的调节。
(3)某患者体内产生一种抗体,该抗体能与物质e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受体失去相应功能,该病属于 ▲ ;与正常人相比,该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量 ▲ 。
(4)当人处于寒冷的环境中,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此时肾上腺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 ▲ 。
若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来自突触小体,该物质为 ▲ 。
32.(8分)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请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赤霉素可以促进 ▲ 转化成生长素,从而促进细胞生长。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表现为 ▲ 。
(2)如果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后,再用生长素处理去顶幼苗的顶端,则生长素不能起抑制侧芽生长的作用。
这个实验证明 ▲ 。
(3)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的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该图表明,随乙烯浓度升高,脱落率 ▲ ,农业生产上喷施较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可 ▲ 脱落率。
(4)用单侧光照处理燕麦幼苗胚芽鞘,切下幼苗的胚芽鞘尖端,分别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并对应标记为a、b。
将a、b两个含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尖端的胚芽鞘两侧(如图2),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胚芽鞘的弯曲情况。
实验分析(a、b琼脂块上生长素浓度也分别用a、b表示):
当生长素浓度a>b时,胚芽鞘应 ▲ 生长。
当生长素浓度a=b时,胚芽鞘应 ▲ 生长。
当生长素浓度a
33.(10分)某中学两个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一些实验研究,请分析作答:
(1)甲组同学为探究不同浓度2,4-D溶液对月季枝条生根的影响,首先按照图一所示步骤配制了一系列浓度梯度的不同浓度2,4-D溶液,然后分组浸泡枝条,适宜条件培养一段时间后,得到实验结果如图二所示。
①由图一分析可知,对5号烧杯中的2,4-D溶液的操作还应 ▲ ,该操作体现了 ▲ 原则。
②由图二可确定促进月季枝条生根的最适2,4-D溶液浓度的范围是 ▲ ,实验结果 ▲ (填“能”或“不能”)体现两重性。
(2)乙组同学为验证重力作用下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而不是尖端以下部分,利用生长状况相同的完整燕麦胚芽鞘、薄云母片等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①取完整燕麦胚芽鞘均分为三组,编号A、B、C;
②A组尖端中央纵向插入薄云母片,B组在 ▲ 纵向插入薄云母片,C组不做任何处理;
③将三组燕麦胚芽鞘水平放置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预测结果:
▲ 。
实验结论:
▲ 。
2015届高三第四次联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
1.C 解析:
细胞癌变后,其形态结构会发生很大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含量比正常细胞少;谷氨酰胺可能参与合成癌细胞膜上吸收葡萄糖的载体蛋白。
2.A 解析:
K+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曲线cd段的形成是由于培养液中K+浓度过高,细胞失水过多,活性下降;e点植物根系可以通过无氧呼吸的方式为吸收K+提供能量;bc段的形成可能是由于能量的供应有限。
3.C 解析: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碱基排列在内侧;若DNA分子由n个碱基对构成,则该DNA分子的结构有4n种排列方式;双链DNA分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则任一双链DNA分子中(A+C)/(T+G)=1。
4.B 解析:
该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存在姐妹染色单体,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只有一条性染色体;该生物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8条,则在有丝分裂后期为16条;该细胞的同一条染色体上存在B、b基因,则其产生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分裂后可产生两种生殖细胞。
5.D 解析:
物种的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但是必须经过生殖隔离;长期的地理隔离使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也会导致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地理隔离是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使不同种群间无法进行基因交流的现象;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可以杂交,但所产生的后代三倍体西瓜是不育的,故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之间仍存在生殖隔离。
6.D 解析:
若毛细淋巴管阻塞,会使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增多,引起组织水肿;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无机盐大量丢失,但不会导致体液中蛋白质丢失。
7.C 解析:
若增大模拟环境中K+浓度,K+外流在一定程度上受阻,则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当细胞外Na+浓度增大时,相同时间内Na+内流的数量相应增加,则刺激引发动作电位所需时间变短;动作电位是由Na+内流引起的,当细胞外Na+浓度减小时,Na+内流的数量相应减少,膜内外电位差将减小,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小;静息电位是由K+外流引起的,若处于静息电位时,膜对K+的通透性变小,K+外流的数量会减少,则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
8.C 解析:
刺激a点,可先在b处检测到电位变化,后在c处检测到电位变化;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偏转两次;b点所在的神经元为中间神经元,可能位于神经中枢中;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必须在整个反射弧中进行。
9.C 解析:
反射弧中神经元的轴突都能合成和释放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导致阴离子内流,膜内外电位不发生逆转,而是使电位差加大;据图分析,辣椒素作用于通道蛋白,QX-314进入细胞后又与Na+通道结合,从而阻碍了Na+内流,使神经元不能产生兴奋;QX-314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不同,作用效果相同。
10.A 解析:
分泌物通过体液可传送到全身各处(有体液处就有分泌物),但分泌物只能作用于特定靶细胞;分泌激素的细胞可能是神经细胞,如下丘脑的一些细胞。
11.C 解析:
图中N、M、P依次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b、a、c依次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细胞;寒冷刺激时,a、b均分泌增多。
12.D 解析:
胰岛素的成分为蛋白质,口服会被消化而失去作用;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海水的渗透压较人体细胞的高,喝海水会造成人体细胞失水。
13.B 解析:
DC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传递抗原,而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有摄取、加工、处理和传递抗原的过程,因此都参与。
14.B 解析:
图中只有B组培养液中产生了抗体,说明B组的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了浆细胞,同时也分化形成了记忆细胞;A、C两组没有检测到抗体的原因都是B细胞未受到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的刺激。
15.D 解析:
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效应T细胞可来自于T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由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记忆细胞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但浆细胞是已经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再增殖和分化。
16.C 解析:
四个实验为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经典实验。
实验一可说明尖端为感光部位;实验二说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实验三的自变量为尖端所放置的位置不同,结果胚芽鞘向对侧生长;实验四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
17.A 解析:
比较实验组别2和3可知,赤霉素能促进花的发育;据题干信息不能得出赤霉素能解除种子休眠和赤霉素合成必须经低温诱导的结论;根据实验2的处理方法可知,白菜开花不一定经低温环境处理。
18.D 解析:
对茎而言,生长素浓度相对越高时,生长越快,即在茎的外侧生长素浓度较高,细胞长度较长。
19.B 解析:
所有的激素都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对细胞代谢起一个调控作用;酿制啤酒时,赤霉素能使大麦种子在不发芽时产生α-淀粉酶,从而简化工艺、降低啤酒的成本;脱落酸能促进果实的衰老、脱落,促进细胞分裂的植物激素是细胞分裂素;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但成熟果实中分布最多。
20.D 解析:
病毒感染机体后,浆细胞分泌抗体能与病毒特异性结合,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不能与病毒特异性结合;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散热量增多,产热量也增多,且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最终机体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摄入高糖食品会导致人体血糖浓度升高,故胰岛B细胞活动加强,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通过降低血糖浓度,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单侧光下,胚芽鞘向光侧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导致背光侧生长素含量高,促进生长作用强,故表现为向光生长。
21.BCD 解析:
图中甲是组织液,乙是血浆,丙是淋巴。
若饮食过咸,则血浆中渗透压会升高;组织液中的物质大部分被毛细血管吸收,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组织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可导致组织液的pH略有降低;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2.BCD 解析:
反射过程中,突触后膜上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在反射弧的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刺激以电信号或化学信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联考 届高三 第四 生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