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九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26435578
- 上传时间:2023-06-19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141.70KB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九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九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九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九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九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化学期中测试题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90分钟
2、全卷共四大题,总分100分
同学们:
答题开始了,要细心啊,祝你成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S-32Cl-35.5K-39Fe-56Cu-64Ca-40Na-23Zn-65Mg-24Al-27Ba-137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符合要求的答案,每小题4分,共40分)
1.自然界的下列过程或现象中,伴随着化学变化的是
A.南极冰川融化B.山体出现滑坡
C.地下石油的形成D.冬季窗户玻璃上出现一层水雾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南极冰川融化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山体出现滑坡是物质形状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地下石油的形成,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正确,D、冬季窗户玻璃上出现一层水雾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故选C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2.下列装置使用不恰当的是()
A.
实验室收集氢气
B.
用现有条件检查装置气密性
C.
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
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答案】CD
【解析】
【分析】
【详解】A、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正确;
B、关闭止水夹,然后向长颈漏斗中倒水,水流下少许后液面不再下降,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正确;
C、此实验没有考虑二氧化碳溶于水,因此滴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后,打开止水夹,有水流入右边试管也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故错误;
D、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证明燃烧需达到着火点;铜片上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只能探究燃烧所需要的两个条件,故错误。
故选CD。
3.分类法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金属元素:
Mg、p、Ag
B.混合物:
空气、石油、冰水共存物
C.盐:
纯碱、小苏打、硫酸铝
D.合成材料:
塑料、羊毛、合金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Mg、Ag属于金属、p属于非金属,故A错;B、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石油中含有汽油、煤油、柴油等物质,属于混合物,冰水共存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B错;C、纯碱是碳酸钠、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硫酸铝三种物质都是盐,故C正确;D、塑料属于合成材料、羊毛属于天然材料、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D错.
考点:
元素的简单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4.炒菜时加一点酒和醋能使菜味香可口,原因是有酯类物质生成。
下列有关乙酸乙酯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酸乙酯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B.乙酸乙酯由碳、氢、氧原子构成
C.乙酸乙酯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
1
D.乙酸乙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有机物: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乙酸乙酯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有机物,正确,B、乙酸乙酯由乙酸乙酯分子构成,乙酸乙酯分子由碳、氢、氧原子构成,错误,C、根据乙酸乙酯分子结构式,可写出化学式为:
C4H8O2,故乙酸乙酯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
1,而不是质量比,错误,D、根据元素质量分数计算的表达式,乙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错误,故选A
考点:
有机物的概念,根据化学式进行的计算
5.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
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
溶液中都含有氢元素
C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变大
D
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
都含有相同原子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选项解释正确;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解释应该为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C选项解释为温度升高,原子间间隔变大;D选项解释为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故答案选择A。
6.实验室有碳酸钾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75g,使之与500g质量分数为14.6%的盐酸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82.7g固体.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44%B.46%C.50%D.55%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碳酸钾、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aCO3+2HCl═CaCl2+H2O+CO2↑、K2CO3+2HCl═2KCl+H2O+CO2↑,由上述化学方程式可知,碳酸钾、碳酸钙与盐酸完全反应后,可看成碳酸根离子被两个氯离子取代,两个氯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和是71,碳酸根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和是60,差是11,即完全反应后质量增加了11份质量.实际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82.7g﹣75g=7.7g,设原混合物中含碳酸根的质量为x,则60:
11=x:
7.7g,x=42g;则所含金属元素质量为75g﹣42g=33g,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44%。
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较大,掌握反应前后金属元素的质量不变、看成碳酸根离子被两个氯离子取代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烟气脱硫的工艺不仅能消除二氧化硫污染,还能将其转化为石膏,其主要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①喷淋水能脱去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H2O===H2SO3
B.步骤②中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将H2SO3转化为CaSO3
C.步骤③反应前后只有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D.步骤④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图可知,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故步骤①喷淋水能脱去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H2O=H2SO3,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加入碳酸钙,碳酸钙与亚硫酸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故步骤②中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将H2SO3转化为CaSO3,不符合题意;
C、步骤③中亚硫酸钙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氧元素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化合价也发生了变化,符合题意;
D、步骤④有新物质石膏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及操作方法
A
氧化钙
石灰石
高温
B
稀盐酸
稀硝酸
加入过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
C
氯化钠
泥沙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蒸发、结晶
D
氮气
水蒸气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干燥剂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除杂原则
(1)尽量把杂质除净。
(2)在除去杂质的同时不要增添新的杂质。
A.石灰石量太少,故A错误。
B.硝酸银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故B错误。
B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故C错误。
D.氢氧化钠固体可做干燥剂,故D错误。
考点:
考查除杂质的原则和方法。
9.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与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A.
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a>b>c
B.
某温度下将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恒温蒸发水分
C.
金属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由图像可知,金属M比金属N活泼
D.
向一定量的盐酸中逐滴加水稀释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b>a>c,因为起始温度下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大而增大,变为不饱和溶液;而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有晶体析出;B选项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金属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由图像可知,金属M的相对原子量比N的小,或化合价比N的大;D选项碱溶液的稀释时,PH逐渐增大,但不能超过7,只能无限接近于7;故答案选择B
考点:
图像题
10.现有CH4和C2H6(乙烷)组成的可燃性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能是()
A.18%B.20%C.22%D.25%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宜采用“中间值”或“平均值”的思想,甲烷CH4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4/16×100%=25%,乙烷C2H6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6/30×100%=20%,故混合气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应在这两个值之间,故选C
二、填空题(共33分)
11.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填空
(1)金刚石、石墨、C60在氧气中完全燃烧都生成______(填化学式);它们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
(2)酒精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有机物,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
(3)画出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电子,形成离子。
【答案】
(1).CO2
(2).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3).属于(4).隔绝氧气(5).
(6).失去
【解析】
【分析】
【详解】
(1)碳单质具有可燃性,金刚石、石墨、C60在氧气中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其化学式为:
CO2;它们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酒精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
(3)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11,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1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最外层上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阳离子。
12.有A、B、C、D四种元素,已知A是地壳中含量第二多的非金属元素,B元素原子核内没有中子,C元素的单质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第一层电子数的3倍。
请回答:
(1)A元素的名称___________;
(2)B元素组成单质的符号__________________;
(3)3个D离子_____________;(4)C、D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
【答案】
(1).硅元素
(2).H2(3).3S2-(4).SO3SO2
【解析】
【分析】
【详解】试题分析:
由题中的叙述可知,A是地壳中含量第二多的非金属元素为硅元素,B元素原子核内没有中子为氢元素,C元素的单质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为氧元素,D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第一层电子数的3倍为硫元素,故
(1)A元素的名称硅元素;
(2)B元素组成单质的符号H2;(3)3个D离子表示为3S2-;(4)C、D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SO2或SO3。
考点:
元素的推断、化学符号的书写
13.黄铜是以Zn主要元素,添加元素铜的合金。
黄铜渣中约含Zn7%、ZnO31%、Cu50%、CuO5%,其余为杂质。
处理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其主要流程如下(杂质不溶于水、不参与反应):
已知:
ZnO+H2SO4=ZnSO4+H2O;CuO+H2SO4=CuSO4+H2O
(1)步骤Ⅰ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A中的金属阳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步骤Ⅰ、Ⅱ中均包含的操作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此操作和步骤Ⅲ中的蒸发操作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溶液A__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溶液C的质量。
【答案】
(1).Zn+H2SO4=ZnSO4+H2↑
(2).Cu2+、Zn2+(3).过滤(4).玻璃棒(5).小于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题中的叙述可知,能与稀硫酸反应的为金属锌、氧化铜、氧化锌,能产生气体的为金属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2)溶液A中的金属阳离子有Cu2+,Zn2+;
(3)步骤Ⅰ、Ⅱ中均为固液分离,故包含的操作名称为过滤,此操作和步骤Ⅲ中的蒸发操作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4)溶液A小于溶液C的质量,因为溶液A中加入金属锌能置换出金属铜,金属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金属铜的相对原子质量。
14.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由图可获得的一条信息是.
(2)若乙中混有少量甲,提纯乙的方法是.
(3)t2℃时,将不饱和的甲溶液,转化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变化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由t2℃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选序号).
A.甲>乙B.甲<乙C.无法确定.
【答案】
(1)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2)蒸发结晶
(3)加入溶质或蒸发水分增大
(4)C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溶解度曲线,获得的一条信息是:
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或物质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等
(2)根据溶解度曲线,物质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故若乙中混有少量甲,提纯乙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3)t2℃时,将不饱和的甲溶液,转化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加入溶质或蒸发水分;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表达式,变化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4)根据溶解度曲线,物质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趋势比物质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的趋势要跟大,故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2℃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但由于原题并没有注明是饱和溶液,故无法确定,选C
考点: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结晶的方法,饱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5.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可以用来代替Cl2进行自来水的消毒。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lO2的名称为_____。
(2)制取ClO2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答案】
(1).二氧化氯
(2).2NaClO2+Cl2=2NaCl+2ClO2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化合物的命名原则,ClO2的名称为二氧化氯;
(2)根据各原子的图形,推断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分别为:
NaClO2、Cl2、NaCl、Cl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2+Cl2=2NaCl+2ClO2。
16.俄罗斯方块你玩过吗?
下面是为你设计的化学俄罗斯方块,请根据示例写出下列“口"中对应的化学符号或符号所表达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Ca2+
(2).2个二氧化硫分子(3).
【解析】
【分析】
【详解】
(1).离子符号书写:
元素(或根)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数字在左,正负号在右,电荷数为1时,1不写;离子符号前加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1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两个钙离子:
2Ca2+;
(2).化学式前边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2SO2表示2个二氧化硫分子;
(3).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元素化合价的书写:
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标化合价的数值,正负号在左,数字在右。
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可表示为:
。
17.A-H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其中A为红棕色固体,反应①为冶金工业的重要反应,且B、D组成元素相同,C、F为金属单质,其它物质为化合物,其中F为紫红色,H为白色沉淀。
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①~④的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
(1).Fe2O3
(2).CO2(3).CuSO4(4).②③(5).3CO+Fe2O3
2Fe+3CO2
【解析】
【分析】
A~H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为红棕色固体,反应①为冶金工业的重要反应,且B、D组成元素相同,所以A是氧化铁,B是一氧化碳,D是二氧化碳,C是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H为白色沉淀,所以H是碳酸钙,C、F为金属单质,其它物质为化合物,F为紫红色,所以F是铜,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G是硫酸亚铁,E和铁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E是硫酸铜,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1)所以A是Fe2O3,D是CO2,E是CuSO4;
(2)①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属于置换反应,②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属于置换反应,③是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④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不属于置换反应,所以①~④的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②③;
(3)反应①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CO+Fe2O3
2Fe+3CO2。
18.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钾、硫酸钠、氯化钠、硝酸钡、氢氧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待烧杯中的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滤液.
(2)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
(3)向白色沉淀中滴加过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沉淀部分溶解.
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回答问题:
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
【答案】
(1).硫酸钠、碳酸钾、硝酸钡
(2).氢氧化钾(3).氯化钠
【解析】
【分析】
【详解】碳酸钾和硝酸钡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和硝酸钡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
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待烧杯中的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滤液,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硝酸钡,可能含有硫酸钠、碳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氢氧化钾在溶液中显碱性,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混合物这一定不含氢氧化钾;向白色沉淀中滴加过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沉淀部分溶解,混合物这一定含有碳酸钾、硫酸钠,所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硫酸钠、碳酸钾、硝酸钡,一定不含有氢氧化钾,可能含有氯化钠。
三.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共20分)
19.某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还是溶解在水中?
【查阅资料】
①15℃、101KPa时,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如下:
溶剂
水
酒精
溶解度
1.0
0.5
15℃时,在酒精中氢氧化钠易溶、碳酸钠微溶.
通常情况下,稀溶液的体积约等于溶剂的体积.
【实验设计】在15℃、101KPa时,制取二氧化碳并用于实验甲、实验乙.
【分析与表达】
⑴如果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那么氢氧化钠应______保存.
⑵实验前,两套装置都进行气密性检查,实验甲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______
⑶实验甲中,同时滴入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后的现象是______
⑷实验乙中,将氢氧化钠完全滴入锥形瓶中,注射器会自动向内移动并将酒精推入锥形瓶,活塞的移动速度是______(填答案字母)
A.先慢后快
先快后慢
先慢后快,再变慢
实验乙中,还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⑸实验乙中,120mL酒精______(填“能”或“不能”)换成水,原因是______.
⑹实验乙结束时,注射器中酒精体积为20mL,则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二氧化碳体积至少是______mL.
(7)由以上探究可知,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氢氧化钠反应,但实验乙的数据还不够准确,造成实验乙误差的原因可能有______(写一条)
【答案】
(1).2NaOH+CO2=Na2CO3+H2O
(2).密封(3).用手紧握左边的试管,只要U型管内液面会出现右高左低的现象,一段时间后回落到原位置,同理检验右侧试管(4).右侧液面升高,左侧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右侧液面缓慢下降,左侧上升,右侧液面仍高于左侧(5).B(6).在锥形瓶中观察到白色浑浊现象(7).不能(8).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酒精中(9).43(10).酒精具有挥发性
【解析】
【分析】
【详解】
(1)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所以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2)检验装置气密性可以利用装置内外产生的压强差来验证,所以实验甲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
用手紧握左边的试管,只要U型管内液面会出现右高左低的现象,一段时间后回落到原位置,同理检验右侧试管;
(3)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但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压强的变化幅度大,所以实验甲中,同时滴入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后的现象是:
右侧液面升高,左侧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右侧液面缓慢下降,左侧上升,右侧液面仍高于左侧;
(4)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后装置内的压强减少速度快,但是碳酸钠在酒精中是微溶的,所以将氢氧化钠完全滴入锥形瓶中,注射器会自动向内移动并将酒精推入锥形瓶,活塞的移动速度是先快后慢,故选B,实验乙中,还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在锥形瓶中观察到白色浑浊现象;
(5)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酒精中的溶解度,所以实验乙中,120mL酒精不能换成水;
(6)二氧化碳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0.5,所以100mL的酒精中会溶解50mL的二氧化碳,氢氧化钠7mL会溶解7mL二氧化碳,瓶内剩余二氧化碳气体体积为:
114mL+7mL-100mL-7mL=14mL,所以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二氧化碳体积至少是:
114mL-50mL-7mL-14mL=43mL;
(7)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的间隔不同,酒精具有挥发性,所以实验乙的数据还不够准确。
20.探究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CO2并探究CO2与过氧化钠(Na2O2)的反应。
查阅资料得知: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CO2,H2O发生反应:
Na2O2+2CO2═2Na2CO3+O2,2Na2O2+H20═4NaOH+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利用装置A制取CO2的优点是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CO2中混有的HCl,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
(4)装置E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该气体还可以用下列图2装置中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大庆市 第十九 中学 九年级 下学 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