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文艺长廊.docx
- 文档编号:26435572
- 上传时间:2023-06-19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418.11KB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文艺长廊.docx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文艺长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文艺长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专题四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考纲】
(1)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汉字与书画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文学成就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戏曲艺术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
【考点突破典例讲练】
1、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四大发明:
造纸术:
①西汉时就发明了纸。
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③造纸术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指南针:
①战国时期发明司南;②北宋时发明了指南针,并运用于航海。
③13世纪传入西欧,
印刷术:
①公元868年,雕版印刷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②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③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传到朝鲜,以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
火药:
①唐初发明了火药。
②唐末,火药已用于战争。
③五代和宋朝时,火药广泛应用于多领域。
④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火药传入欧洲,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开始衰落,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3指南针的使用,促进远洋航行,对地理大发现起了推动作用.
印刷术的使用,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考点对应例题
例1下列各项中,最早记载蕃薯(甘薯)传入我国的文献是()
A.《齐民要术》B.《农书》C.《农政全书》D.《四洲志》
解析:
C甘薯传入我国是在明朝中后期,《齐民要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农书》是中国元代综合性农书;《农政全书》是明朝由徐光启所编纂的,《四洲志》是鸦片战争后出现的。
因此最早记载蕃薯(甘薯)传入我国的文献是《农政全书》。
例2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司南、纸、火药、活字印刷B.纸、火药、活字印刷、司南
C.火药、活字印刷、司南、纸D.活字印刷、司南、纸、火药
解析:
A.“司南”的发明时间是在战国时期,“纸”的发明时间是在西汉,“火药”的发明时间是在唐朝,“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时间是在北宋。
因此正确答案为A
考点汉字与书法
重难疑点突破
1.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演变
(1)先秦:
新石器时代出现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虽然还不能准确识读,但却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
商周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金文”,西周晚期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出现。
春秋战国汉字的使用更为广泛和频繁,但也出现了混乱局面,不利于经济文化交流。
(2)秦朝:
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又以书写简便的“隶书”作为新的字体,从而克服广阔帝国文化交往中的文字障碍,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书法艺术
(1)发展历程:
自发阶段:
魏晋以前,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自觉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行书、草书,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臻于成熟,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
(2)著名书法家:
东晋王羲之,楷书、草书、行书兼长,所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隋唐一统,书法艺术也达到了新的高峰,既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
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
他们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祝枝山和文徵明是当时的代表人物。
考点对应训练
1.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是()
A.甲骨文B.金文C.籀文D.小篆
2.秦始皇“书同文字”,以何种书体为统一全国文字的基础()
A.籀文B.小篆C.隶书D.楷书
3.有人在欣赏下面古代书法作品时提出了四条意见,哪一条说明他是一个外行()
A.《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B.可以一窥王羲之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魅力
C.显露晋人虚玄灵动的时风
D.有“颜筋柳骨”之称
4.宋代苏、黄、米、蔡四大家的书法风格是()
A.虚玄灵动,飘逸潇洒B.体现盛世景象,注重规范法度
C.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D.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性化
5.在观看日本书法作品《乐志论屏风》时,参观者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以下说法中,最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市河米庵.·《乐志论屏风》(19世纪日本)
甲:
这幅书法作品应该是日本最早的。
乙:
从书法笔墨来看,日本书法深受中国文化影响。
丙:
据我所知,日本书法是独自发展起来的。
丁:
这是19世纪的作品,我想日本书法应是明末遗民传过去的。
A.甲B.乙C.丙D.丁
考点笔墨丹青
重难疑点突破
1.绘画艺术的起源
(1)源头:
人们可以从新石器时代找到绘画艺术的源头。
最初,先民用稚拙的线条、简单的色彩和图案,将人物、动物形象或抽象的几何图案描绘在地面上、岩壁上、陶器上,自然、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
内蒙阴山人面纹岩画、集体舞蹈图是这方面的典例。
(2)战国秦汉帛画:
战国时期,已出现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人物龙凤图》是典型代表。
在汉代的帛画中,充满了珍禽异兽、神仙魔怪,色彩鲜艳,气势宏大,形态飞扬,体现出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的特色。
2.魏晋隋唐的绘画
(1)魏晋:
士人群体的追求体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
涌现了一批有名的画家,其中最著名的是顾恺之。
顾恺之不仅长于丹青,其绘画理论也是中国古代的开创之作。
他的绘画理论概括起来,就是“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
《女史箴图》等是顾恺之的绘画代表作。
(2)唐代:
唐代的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诗文、书法、乐舞、雕塑、建筑艺术全面辉煌。
画家们创制法度,淋漓尽致地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吴道子是盛唐画风的代表人物,《送子天王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3.文人意趣
(1)宋元:
宋代,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山水画兴起。
山水画从起初作为人物画的衬景,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画家的追求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
(2)明清:
明清文人画或继承宋代宫廷画风,或沿袭元人山水意趣。
由于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动荡,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和作品,如画僧八大山人的《松鹰图》、扬州八怪及其作品等。
4.民间风情
宋代以后,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El益繁荣,出现了许多描写民间风情的作品。
在描绘市井生活的作品中,最著名的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明清时期,小说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读物。
为了使小说、剧本读来更为有趣,刻书坊用木刻版画作为小说、剧本的插图。
百姓也往往把自己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更具生活上的实用性。
比如年画、寺庙中的壁画,还有布贴画、剪纸画等。
考点对应例题
例观赏下列图片,其中对图片解说词不正确的是()
A.古拙浪漫B.盛世情怀C.文人意趣D.民间风情
解析:
根据对画面的观赏分析,确定每一幅画的特点。
第二幅图是宋代“残山剩水”画的代表作。
答案:
B
考点对应训练
1.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图》属于哪种画的代表作()
A.地画B.岩画C.陶画D.帛画
2.顾恺之不仅长于丹青,而且开创了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他的绘画理论概括起来讲就是()
A.画龙点睛B.以形写神C.注重形似D.含蓄包容
3.下图是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摹本(局部)。
欣赏这幅画可以得出的正确评论是()
①可以体会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②可以欣赏“吴带当风”的高超画技③可以了解当时宫廷生活的场景④可以认识唐朝盛衰的规律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
4.下面是夏圭《山水十二景》(局部),影响其画面构图特点的社会因素是()
A.城市繁荣B.商业发展C.理学兴起D.南宋偏安
5.下图是清八大山人《松鹰图》,造型夸张、奇特险怪。
“八大山人”是()
A.即“扬州八怪"B亡明宗室,本名朱耷
C.八个画僧的合称D.注重写实的画家
6.宋朝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当时哪一城市的繁华景象()
A.苏州B.汴梁C.泉州D.临安
考点诗言志歌咏言
重难疑点突破
1.《诗经》、楚辞与汉赋
(1)《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多年的诗歌,共305篇。
它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周朝时期各诸侯国的民歌,统称“国风”;雅是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词;颂是为宗庙祭祀配以舞曲的歌词。
风的内容丰富,有的揭露讽刺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有的反映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大量关于农业生产的组织情况以及各种恋爱
(2)屈原和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楚辞与《诗经》不同,不是整齐的四言体,而采用自由灵活的句式。
屈原本是楚国的大夫,热爱祖国,后因小人诬陷离间而被流放,他把满腔悲愤化为诗歌,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
《离骚》是其中的名篇。
(3)汉赋:
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兴盛。
一种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的文体一赋应运而生。
赋是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
2.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1)盛唐:
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造就了诗歌的辉煌。
科举取士制度的确立使得许多来自中下层的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他们把丰富的生活体验、自信乐观和母扬进取的精神融入诗歌,弹奏出开朗奔放、刚健清新的时代音调。
伟大诗人李白的非凡气魄充分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他长期生活在颠沛流离和饥寒交迫中,体味着国破家亡的痛苦。
(2)中唐以后:
战乱的平息并没有带来往昔的盛世华年。
白居易在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批判中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情。
3.宋词与元散曲
(1)宋词:
宋代城市生活丰富,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
士大夫的词作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更有一些词人直接为歌女写词,在歌楼舞榭中传唱。
山河的破碎和民众的苦难激发了诗人们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抗金将领岳飞把自己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写入诗词,期望有朝一日能“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恢复中原。
辛弃疾投笔从戎,“醉里挑灯看剑”,表现了昂扬的斗志。
苏轼与辛弃疾被合称为“苏辛”。
(2)元散曲:
元散曲是元代兴起的新诗体,它是在宋、金俚曲俗谣基础上经后世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
在元朝,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他们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将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作为理想的人生境界,以此逃避现实,获得心理平衡。
考点对应题
例1风是平民声音在《诗经》中的咏唱,下列不属于这一类别的诗句是()
A.“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B.“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C.“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D.“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解析:
考查对教科书所选《诗经》篇章的基本了解。
A项选自《小雅·鹿鸣》,B、C、D三项依次选自“风”的《关睢》《蒹葭》和《硕鼠》。
例2"亿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全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
这位诗人最有可能是()
A.陈子昂B.孟浩然C.杜甫D.杜牧
解析:
本题实质上考查杜甫“诗史”的诗歌创作特点,解题切入点是杜甫亲身经历唐朝由盛转衰的剧变,他用诗歌深刻反映了这一个急剧变化时期的社会现实,题干中所选的诗句反映了这一过程。
答案:
C
考点对应题
1.屈原千百年来受到世人的尊敬,时至今日仍然有端午节吃粽子纪念屈原的习俗,最主要原因是()
A.屈原创造了楚辞体诗歌,在文学史上地位很高B.屈原主张改革却遭人诬陷离间被流放C.屈原写出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离骚D.屈原始终热爱楚国和楚国人民
2.就论证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而言,下列哪方面的证据应当最有说服力()
A.古籍的记载B.屈原的作品C.政府的声明D.学者的解释
3.作品有“诗史”之称的唐代诗人是()
A.李白B.杜甫C.自居易D.杜牧
4.杜甫的诗和李清照的词有一些表达的情感相同,那就是()
A.盛世情思B.边塞豪情C.离乱之苦D.怜农情愫
5.元散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汉族文人怎样的情怀()
A.积极进取B.努力抗争C.逃避现实D.救亡图存
考点四从传奇到小说
重难疑点突破
1.传奇与话本
(1)唐传奇:
唐代城市的发展造就了城市文化的繁荣,出现了适合普通民众口味的文学形式。
传奇是唐人小说的通称,它是文人创作的虚构故事,以言情为特色。
唐传奇标志着中国小说渐趋成熟,对后世小说、戏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就是在变文和传奇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2)宋话本:
宋代手工业、商业不断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包括手工业者、小商贩在内的市民阶层兴起,适合他们口味的文化娱乐活动空前活跃。
通俗的、内容丰富的说书不仅在城镇流行,就是农村也时常能够看到。
宋代的说书叫“说话”,说书人所用的底本叫“话本”。
话本是宋元时期主要的小说形式,内容有佛经故事、历史故事和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爱情小说等,塑造了许多小市民角色,表达了他们的心声。
2.明清小说的繁荣
(1)社会发展与小说繁荣:
①明清时期,一大批新兴工商业城镇兴起d:
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市民阶层的崛起,对文学形式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由话本脱胎而来的章回体裁小说,逐渐发展成为明清文学的主流。
在这种环境下,通俗文学获得蓬勃发展,出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风靡全国的“四大奇书”。
短篇小说集《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即“三言”“二拍”)等也广受人们青睐。
②明清时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风气,传统的轻商思想开始淡化。
这种风气深深浸染了小说创作,“三言”“二拍”等作品中,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
③明清社会繁荣的背后也蕴藏着深深的危机,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一些文人对现实社会日益不满,写出了一批批判现实的力作,其中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最有代表性。
(2)影响:
明清小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的优秀作品,至今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熠熠生辉的瑰宝。
考点对应例题
例1话本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促使它兴起的直接社会原因是()
A.理学的形成与发展B.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C.各民族文化的交融D.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
解析:
注意文学现象出现的根本社会条件是社会经济的变化,话本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对文化产生影响的表现。
答案:
B
例2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
解析:
从题干中提供的文学形式看,其内容、形式等都逐渐“下移”。
答案:
A
考点对应训练
1.陆游的诗“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
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反映的场面是()
A.杂技表演B.巫术表演C.乡村说书D.佛教法事
2.明清社会繁荣的背后蕴藏着深深的危机,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批判现实的作品不断出现,其中的代表作是()
①《西游记》②《红楼梦》③《聊斋志异》④《儒林外史》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④
3.中国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是在哪种艺术形式中()
A.唐代传奇B.宋代话本C.元代杂剧D.明清小说
4.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的共同点不包括()
A.成书于明朝B.章回体长篇小说
C.城市经济发展条件下的文化产物D.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考点五梨园春秋
重难疑点突破
1.南戏、杂剧、昆曲
(1)傩戏:
“傩”是原始社会人们为避邪消灾、驱魔娱神的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
在先秦时代,发源于民间的傩逐渐为国家礼仪所吸收,成为国家祭祀和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子或诸侯王公认为它能够影响社稷的兴衰存亡,经常以国家和朝廷的名义举行这些仪式。
直到汉代和唐代,傩仪还很盛行。
举行傩仪时往往载歌载舞,其中便蕴涵着古代戏曲的萌芽,成为我国最古老的戏剧源头之一。
(2)南戏:
宋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汴京、杭州等大城市十分繁荣,坊市的限制废弛了,出现了许多喧闹的集市和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
平日在勾栏瓦舍有傀儡戏、皮影戏、杂技、说书等表演,常常聚集数千人观看。
各种通俗文化,尤其是戏曲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很大发展。
两宋之际,在浙江的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流行一种戏剧形式,人们称之为南戏。
宋代南戏一般由民间艺人或者下层知识分子创作,主要在民间流行,比较贴近普通百姓的生活,出现了一些揭露社会黑暗、表达劳动人民愿望和要求的作品。
(3)杂剧:
元代,北方地区兴起了另外一种戏曲——杂剧。
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元杂剧得以流行,一方面得益于城市经济繁荣发达与市民阶层壮大;另一方面,元朝统治前期,知识分子的地位十分低下,在当时按职业划分的十个等级中,“九儒十丐",知识分子处于社会底层。
不愿在元朝做官以及宦途无门的文人,纷纷将一腔才情宣泄在戏剧创作中,促成了元杂剧的昌盛。
元杂剧作者人才辈出,以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最为著名,称为“元曲四大家”。
王实甫也是著名的杂剧作家。
2.国粹京剧
(1)徽班进京:
明清时期,北京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不仅是达官贵人的天堂,各地商人也纷纷建立会馆、商号。
四方的艺人聚集在这里,以.满足皇室贵族、官员、商人和广大居民的文化娱乐需要。
北京成为休闲文化的一大中心。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为庆祝乾隆皇帝八十寿辰,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大徽班"相继进京。
(2)京剧形成:
徽班进京后,徽剧艺人博采众长,融进大量北京语汇。
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
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后来称为京剧。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考点对应题
例1下图所示艺术盛行的朝代是()
杂剧俑
A.秦B.隋C.唐D.元
解析:
注意题干关键词“盛行”。
杂剧宋代产生,元代盛行,元代后期衰落。
答案:
D
考点对应训练
1.中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是()
A.傩戏B.南戏C.杂剧D.京剧
2.元杂剧流行的主要原因有()
①城市经济繁荣②市民阶层壮大③知识分子积极参与④宫廷官府积极推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3.1990年,我国举行了一个盛大的纪念活动,活动主题与京剧艺术有关。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这一活动主题应是()
A.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诞辰100年B.四大徽班进京200年
C.中国京剧院成立50年D.第一届京剧艺术节在上海举行
4.徽班进京后能在北京扎根,最终形成京剧这一新剧种,主要因素有()
①北京经济繁荣,文化娱乐需求面广②皇室喜好京剧艺术③京剧艺术家博采众长,不断创新④清政府定京剧为“国剧”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5.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
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的主色是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你认为“红脸”表示()
A.忠勇正义B.奸诈狡猾C.凶猛残暴D.刚直果敢
【方法探究规律总结】
专题复习攻略
本专题复习,一要能从总体上把握中国古代书法、绘画、文学、戏曲的发展历程;二要注意横向把握各个朝代书法、绘画、文学、戏曲等方面呈现出的特征;三要能够结合具体的朝代,理解文学艺术与时代风貌之间的关系,认识到时代风貌对文学艺术的重大影响;四要能从本质上认识到中国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复习方法例说
方法一运用表格整体掌握古代文学艺术成果
方法点拨:
古代文学艺术的重大成果是古代文化史的重要内容,通过表格整体把握,可以提高基础知识的记忆效率,并且能同时把握文化发展的整体状况。
目标落实: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重大成果一览表
时代
汉字、书法
绘画
文学
戏曲
先秦
甲骨文、金文
《人物龙凤图》
《诗经》、楚辞
傩仪
秦汉
小篆、汉隶
《马王堆汉墓帛画》
汉赋
魏晋
书法艺术形成;王羲之《兰亭序》
文人画出现;顾恺之《女史箴图》
隋唐
张旭、怀素草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唐诗
宋元
“宋四家”
“残山剩水”
宋词元散曲
南戏、元杂剧
明清
文徵明、祝枝山;篆刻艺术
八大山人;扬州八怪
明清小说
京剧
方法二结合时代风貌,分析魏晋时期文人画兴起的原因
方法点拨: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魏晋时期,在中国画坛上第一次出现了文人画,中国绘画艺术自此脱离了稚拙的发展阶段,逐步走向成熟,这与魏晋时期特殊的时代风貌是分不开的。
【专题演练巩固落实】
一、选择题
1.西周晚期由史官整理而成的标准字体是()
A.甲骨文B..金文C.籀文D..小篆
2.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
3.下面这幅书法作品最有可能是唐代谁的杰作()
A.张旭B.柳公权C.颜真卿D.欧阳询
4.后世将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并誉为()
A.“离迹师神”B.“颜筋柳骨”C.“方圆绝妙”D.“简撮众法”
5.明代书法的发展趋势是()
①规范化②平民化③世俗化④个性化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6.人类上天揽月的梦想自古就有,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索工程的终极梦想。
根据上述意境判断,该标志是()
ABCD
中国绘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回答7~l0题。
7.下列绘画形式中,浪漫、神秘而又不失古拙特色的是()
A.新石器时代的岩画B.远古陶画C.战国帛画D.汉代帛画
8.1860年,英法联军从中国劫掠了《女史箴图》摹本,该摹本现藏于近代最早建立的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并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女史箴图》原卷是何时何人创作的()
①魏晋②隋唐③阎立本④吴道子⑤顾恺之
A.①③B.①⑤C.②④D.②⑤
9.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种开始于()
A.魏晋B.隋唐C.宋代D.明代
10.在中国古代开创了“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的是()
A.顾恺之B.吴道子C.阎立本D.王维
诗言志,歌咏言。
请回答1l~15题。
11.总起来看,《诗经》反映的是()
A.反抗精神B.暴政批判C.美好爱情D.礼乐文化
12.来自民间的东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历史 复习 中国古代 文艺 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