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树魂立根之基弘扬民族精神之气.docx
- 文档编号:26435168
- 上传时间:2023-06-19
- 格式:DOCX
- 页数:104
- 大小:187KB
夯实树魂立根之基弘扬民族精神之气.docx
《夯实树魂立根之基弘扬民族精神之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夯实树魂立根之基弘扬民族精神之气.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夯实树魂立根之基弘扬民族精神之气
夯实树魂立根之基弘扬民族精神之气
《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解读节选
编者按语:
最近,上海颁布了《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这是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精神的具体化,也是在大中小学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指导性文件。
现将《指导纲要》中有关高中阶段内容(解读)节选如下,希望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加以领会,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德、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的语言习惯、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
民族精神教育以培养爱国主义为核心,着眼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的归属感,培养学生对伟大祖国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的认同感,引导学生形成现代公民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在弘扬中培育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民族精神教育实施过程要从树立远大志向做起,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
总则篇
意义:
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
青少年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在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青少年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政治觉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把他们培养成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在上海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迫切需要,是上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培育上海城市精神,全面提升市民道德素质的重要保证。
主体篇
国家意识
国家观念国情意识
国家安全国家自强
在国家意识教育过程中,要把国家观念、国情意识、国家安全和国家自强作为重点内容。
国家观念教育——以增进学生的爱国情感为重点,以增强学生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拥护为归属,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国体和政体;自觉维护国家的荣誉、利益和尊严,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国情意识教育——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口、资源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了解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步骤和宏伟前景,看到我国在发展中的优势和差距,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国家安全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自觉维护国家的领土安全、经济安全、资源安全、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树立整体的国家安全观;坚定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信念。
国家自强教育——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重大意义;坚定走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国的富强之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把个人的进步成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
文化认同
民族语言民族历史
革命传统人文传统
在文化认同教育的过程中,要把民族语言、民族历史、革命传统和人文传统作为重点内容。
民族语言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语言文字是民族意识、文化传统和道德观念的载体,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自觉维护母语在日常学习、生活和交往中的主导地位;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规范用语,礼貌用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深化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民族历史教育——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重要史实和基本线索,特别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发展的历史;了解近现代史特别是近代以来,我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奋斗的历史;了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使学生高度认同党的历史功绩和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
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精神传承、弘扬和创造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优良传统。
人文传统教育——充分利用中国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教育、民俗等多方面资源,帮助学生认识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使学生了解并践行中华民族的良好礼仪,引导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公民人格
社会责任诚信守法
平等合作勤奋自强
在公民人格教育的过程中,要把社会责任、诚信守法、平等合作、勤奋自强作为重点内容。
社会责任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自身作为国家主人的责任意识;了解并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明确自身的权利,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诚信守法教育——培养学生以诚待人、严于律己、诚实守信的意识和行为习惯;把法治精神作为现代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自觉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增强法治观念。
平等合作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友善待人;能够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学会宽容,与人和谐相处,在集体、社会的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
勤奋自强教育——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养成勤快、勤劳、勤奋、勤俭的生活习惯;保护公共财产,节约公用资源;不浪费、不盲目攀比;养成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品格,勇敢坚强,不怕困难,增强抗挫折的能力。
实施篇
实施原则:
六个结合提高教育品位
⑴坚持优良传统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
⑵坚持认知教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
⑶坚持情感陶冶与促进理性升华相结合
⑷坚持突出重点与有机渗透相结合
⑸坚持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
⑹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引导相结合
各学段教育:
一以贯之有序递进
高中阶段要重点引导学生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自觉维护国家的荣誉、利益和尊严;了解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口、资源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了解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步骤和宏伟前景,了解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了解中华民族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增强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基本形成正确规划人生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实施载体
课内
要将民族精神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充分挖掘各门学科的民族精神内涵,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中学阶段要遵循知行并重、活动诱导(反思)、理想激励的规律,着重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弘扬民族精神和上海城市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培养中学生的爱国情感,文化底蕴、创新意识、民主法制观念和科学精神。
语文、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要充分发挥人文精神教育的优势,加大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教育比重,让学生在赏心悦目中体验我国民族历史文化的隽永魅力。
数学、物理、化学、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科学等课程要加强以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体现民族精神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要培养学生开拓创新、刻苦钻研、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课外
课外活动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它包括校园文化建设和课外实践活动两大领域。
各级各类学校要通过行、习、赏、唱、礼五个板块的建设,使学生在考察活动、社团活动、社会服务、农村、企业实践活动、军政训练、科技活动、民俗技艺训练、名著阅读、影视观赏、戏剧欣赏、歌曲学唱、节庆活动和仪式教育中长见识、砺精神、明志向。
课外实践活动是学校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环节。
要充分利用“二期课改”中的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实践特点,利用上海民族教育的丰富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中学生的实际要求,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精神教育活动。
要通过军政训练、农村劳动、企业实训基地等途径进行国防、科技、能源、工业发展和现代农业等考察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
摘自中国政府门户网站——中国上海:
[教育案例]
失败的隔离与成功的引导
——青春期教育案例
语文教研组方芳
随着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的丰富,随之而来的是青少年学生生理发育的提前,再加上大众传媒影响,高中学生异性间交往出现更加亲密、更加频繁的趋势。
如何恰当地处理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教育问题,是我们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比较棘手的课题。
下面的案例也许会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运动会刚结束,作为择校生班级,在全年级20个班级“鏖战”中,获得团体第四名的好成绩,为此,我与全班学生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许多同学在周记中表达了对运动员的赞赏敬佩与感谢之情。
作为班主任,我意识到这是进行“个人与集体利益”教育的一个好时机,在班会课上我特别表扬了带伤参加运动会的小张同学。
小张同学在运动会之前,不慎左臂骨折。
我劝他放弃比赛,可他坚持参加比赛。
在征询校医并采取保护措施后,我准许他参加了比赛,结果获得小组第六,为班级争了光,同学们亲热地叫他“班级英雄”。
但时隔不久,我发现小张开始讲究穿着,连头发也梳得有型有款,成绩却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
学生告诉我,他与班中小王“谈上”了。
我忽然想起运动会休息时,她给小张倒水拿衣的热乎劲,还有周记本上她对小张热情洋溢的赞扬。
细节一一回想,或许他们真的走得太近。
这还了得,我急忙采取果断措施,首先把他俩从靠近的座位上,远远地调开;另外还找了他俩的好友,有意放“风”,试图造成一些压力。
目的似乎达到,再也没见他俩在学校亲密无间了。
正当我为自己的“聪明”做法暗自高兴时,小张的母亲来了电话,说他孩子在家总接到女生电话,有时一打就是好半天;甚至在他书桌上发现了一张写着“你比贝克汉姆还要帅,想要天天见到你”的纸条,眷恋之情流露无余。
当我再次了解情况时,才知道他俩在校外接触更密切了,超市、书店可以常看到他们出双入对的身影。
我当时的心情,真恨不得把他俩狠狠训斥一顿。
但冷静下来,不得不承认我的“隔离”策略没有见效。
怎样才能更好地处理这个问题?
为了寻找对策,我一方面大量阅读了有关学生成长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同时向教育经验丰富的同事请教,学习使我醒悟到:
因势利导才是最好的方法。
我改变了教育方式和方法,主动找来小张、小王,阐述自己在处理这件事上急于求成、方法粗暴,没有足够耐心倾听两位的心声等,并欢迎他们对老师的工作提出建议。
谈话中师生间的隔阂消除了,气氛融洽了。
我没有追问他们交往的细节,只是用委婉的、朋友式的话语指出“男女同学的正常交往是学校提倡的,但应注意交往的方式和分寸,不能影响学习,而应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他俩表示愿意接受我的意见。
之后的一个星期,我仅是冷静的旁观者,静静观察他们的变化,他们似乎真的分开了,但上课时两人依然出现神情恍惚,若有所思的样子,可见他们的内心依旧涟漪起伏,我意识到正确的引导之后还需要加强疏导。
再一次与他们分别谈心,针对小张十分爱护班级荣誉的特点,告诉他要维护班级的良好风气,坐牢自己“英雄”的“宝座”,不仅仅靠体育,还要有健康正直的男子气概。
我笑着说:
“你总不会愿意同学在背后对你指指点点吧?
”他腼腆地笑了,问我“老师,我是不是挺傻的?
”“傻,谁说你傻,你这样问我,就是理智的表现,是聪明啊!
”这时小张的脸上泛起了红晕,但笑容是甜的。
而对于小王,我先肯定了她的情感,告诉她这个年龄,对异性产生爱慕是正常的心理现象,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
正确地处理好这种情感,这段经历将是人生最美好的回忆;可如果不善于控制,任其激情奔放、泛滥,则会留下恒久的遗憾。
小王这孩子本属于外表文静,内心活跃的学生,看她低头不语若有所思的样,我亲切地拍拍她的头:
“我可是过来人啊,读高中时,我的同学------”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她敞开了心扉,把“小秘密”告诉了我,我朋友般的理解倾听与劝慰,使她明白了该怎么做。
同时我告诉她:
我愿意是你最好的听众,分享你的快乐、分担你的困惑!
彼此敞开了心灵,我也能更理智地看待男女学生间的交往,而两位学生也卸去了包裹,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学习上他们也有了显著的进步。
如今,他们走出了青春迷茫,认识自我,和谐相处。
引导的效果真不错!
。
回顾对两位学生的教育经历,我发现自己成熟了、理智了,冷静地分析这次教育过程的得失,有这样几点启示:
一、正视工作困惑,重视学生青春期教育
前段教育工作的失败,是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鲁莽的“杀”解决不了问题。
没有考虑到高中学生已经有了强烈的自尊心和个性思想,把我主观的压制意识强加给他们,而对他俩的“隔离”,更使其产生了逆反心理,加深了他俩的孤独感,促使他们的交往由公开转入秘密,事与愿违。
而最终帮助学生走出了情感困惑,是因为我在通过学习,知道并懂得了青年学生间的爱慕其实是一种“自然”现象,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引导他们善待这份感情、理智地控制自己激荡的感情,走出困惑。
作为教师对男女学生相互倾慕不必过于大惊小怪,也不必过分紧张加以粗暴干涉,“围追堵截”。
要注意学生变化,重视青春期性教育。
公开自然地传授青春期知识,不要旁敲侧击,故作神秘,要让学生大大方方地了解青春期变化,正确看待异性,引导其对异性的向往升华为纯洁、高尚的同学友情;还可以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学生社团活动中,让学生转移注意力,融入学习和活动中。
二、总结成功点滴,正确引导是上策
我的引导获得了成功,这告诉我学生需要的是老师换位思考,是老师真心实意的引导与倾听、关爱。
高中学生处在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日趋成熟,心理活动更趋复杂,特别需要老师的理解和尊重。
注重师生情感交流,肯定学生的心理变化,倾听学生的心声,指导学生如何看待异性,相信学生的处事能力。
充分地理解和信任,是我们走进学生、走进学生心灵的桥梁。
三、不断学习研究,走进学生心灵
让我们尊重学生吧!
尊重他们的性格和想法,像朋友一样的交流,将居高临下的师生关系转化为平等的朋友关系,施爱于细微之处。
男女生交往的动机有很多,大多并不是为了恋爱。
即使一对一的交往,也不能简单地视为恋爱。
在甄别“早恋”学生时,要慎之又慎,不能拿着这个标签到处乱贴,制造“冤假错案”,“引导”和“疏导”才是最好的方法。
通过这次引导学生走出青春期的困惑,使我意识到,教师还必须具备广泛的人文修养,不断吸取知识,了解现代学生的个性和心理需求。
如果教师仅有“一桶水”绝不会使学生源源不断地得到“一杯水”,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这“一桶水”,使它成为活水,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其实他并不冷漠
数学教研组叶勤
案例背景
怀着对教育工作的热情,我开始了我的第一次班主任工作,内心充满了期待和向往,但同时又有不少的担心。
我没有任何经验,对于要接手的学生也一无所知。
但生性乐观的我不会退缩,没有经验没关系,四年的专业学习,十几年的学生生涯就是我的经验。
接任班主任任务后,我开始从学生材料中了解他们的情况。
在一叠材料中,小A同学的材料引起了我的注意。
他有着特殊的家庭环境——父母离异。
这样的家庭背景下,小A同学会是怎样的一个学生呢?
这样的忧虑使我从一开始就特别注意他。
第一次谈话
果不其然,刚开学我就感觉小A不爱搭理人,对老师、同学都是这样。
在同学眼中他比较孤僻,有点“寒气逼人”。
在任课老师的眼中,小A比较松散,作业拖拉。
我分析小A的这种性格可能就是由家庭环境造成的,作为班主任,我必须做些什么,不再让他冷漠,不再与周围格格不入。
我尝试让小A同学做了寝室长,想从中增强小A对集体的责任感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时也创造了更多与他接触的机会。
然而,一开始的几次寝室检查,小A寝室的得分就排在倒数第3、4位,于是我们就有了第一次的工作接触。
我:
小A,你们寝室的几次检查情况不太理想,我想了解一下情况。
小A:
……
我:
小A,你负责寝室工作中有什么难处,能不能跟我聊聊?
小A:
……
我:
小A,你怎么不说话?
小A:
(眼睛望着别的地方)我能说什么呀!
我:
说说你所了解的同学卫生值日。
小A:
(脚不停地在地上碾来碾去,神情有些紧张和不耐烦)……。
……。
第一次工作谈话就草草结束,小A给留下了对人冷漠、不恭的感觉。
他并不冷漠
不知是我的谈话起到了作用,还是在我在寝室中的“义正词严”发生了效力,小A寝室的卫生工作在不久后有了明显的改观。
在同学处我了解到其实小A对寝室工作曾抱有过很大的热情,也想了很多办法,只是在安排同学值日时态度生硬,使同学感觉不太舒服而产生抵触。
哦,原来小A缺乏与人沟通的有效方法。
这时我开始反思自己平时与他接触的细节。
对,在我和他谈话时小A好像显得很不自在,局促不安,似乎对于我这样的年轻老师对他师长般的关怀特别排斥,很不以为然,既然这样,我何不换一种交流的方式。
于是,我尝试利用周记开始了跟他进行交流。
最初几周,小A在周记本上写下的不是“本周无事”就是“没空写周记”。
但我没有气馁,在他敷衍的词句后,我总是写一些我对他的观察和鼓励的话,甚至进行了角色变换——我向他“汇报”我近期的所思所想。
渐渐地,我得到了小A的回应!
国庆节回校,当我打开小A的周记本时竟然看到满满一页文字,这个收获几乎让我不敢相信!
这是第一次小A主动说起他的初中生活:
初中的他迷茫、消极,要不是不在一起生活的母亲用亲情鼓励,使他奋起直追,也许他无法完成初中的学业继续求学之路……。
自此以后,我明显感觉到小A比较愿意与我在周记上交流,与我面对面的交流也顺畅多了。
我朋友式的关怀和建议也很快得到他实际行动的反馈。
一个学期过去了,小A的进步很明显,我们在周记本上的交流内容也日趋丰富,从班级事务到学校事务;从个人学习到影视作品。
在平时的接触中他也不再局促不安,而是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也很愿意把自己的一些想法与我交流。
有时对于学习上的困惑也能主动来征询我的意见。
更难能可贵的是我发现他渐渐能融入寝室和班级集体,与同学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
案例启示
1、学生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思想、前台(教师面前)表现和后台(教师不在时)表现常常会有某些不一致,作为我们班主任不能仅凭学生外在表现或前台表现对学生作出结论性评判,我们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拂去蒙在其上面的尘埃,看到学生真实的自我。
“冷漠”的外表下其实并不冷漠就是一种启示。
2、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打心扉,是班主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的前提。
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但当班主任以“引路人”的角色与对学生对话时,有时会引发学生的拒绝,这时“换位思考”和“倒置操作”(案例中的“向他汇报我近期的所思所想”)可能会收到意外的教育效果。
经过一年多的班主任工作,我收获了很多。
期间有过许多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体验,这都将成为我教师生涯中宝贵的财富,我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探索、努力实践。
[主题教育活动设计]
重塑一个“我”
——责任伴我高飞
语文教研组吴建英
教学目标:
明确责任心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根本,懂得责任心就是做好与自己的社会角色相适应的事。
教学重点:
怎么做才算是有责任心
教学难点:
人为什么要有责任心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人际交往中,你看重的品质是什么?
交流明确:
群“心”灿烂中,以责任心为核心。
责任心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根本,它是一种很重要的人格品质。
那么,认真审视我们自身,是不是都具备了这颗责任心呢?
二、先来看看古今中外的人们是怎么看“责任”的,进而明确责任心的含义及分类
(一)名人话责任
(二)所谓责任心就是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
简而言之,责任心就是一个人自觉承担与其社会角色相对应的任务的态度与行为。
(三)分类:
1、对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心;
2、对家庭和集体的责任心;
3、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心。
三、请学生谈谈自己对于责任心的看法和观点,明确责任心对于我们的重要意义:
学生交流:
。
教师归纳责任心对于人的成长和和谐社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也必须承担自己的责任。
2、缺乏责任心会带来巨大的危害。
3、责任心是促进我们每个人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4、我们都应该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这是我们的立身之本。
四、以我们现在的社会角色,我们该怎样做才算是具有责任心呢?
分组讨论:
我们在学校、在家里、在社会上应承担哪些具体的责任?
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见投影并加以阐述)
明确:
(投影)
环境
社会角色
应的责任
在学校
学子
自我:
自觉自主
他人:
尊重守信
集体:
热爱集体
在家里
子女
体谅父母
在社会
社会公民
遵守公德
保护环境
五、明确信念必须由行动来加以实现。
《播种》
“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种性格;一种性格关系到一个人的命运;具有了责任心的性格,就会收获一个金色的人生。
”
结束语:
一次行动远甚于千句口号,希望同学们行动起来,从身边小事做起,增强责任感,促进自身成材,走好人生第一步,让责任心伴我们展翅高飞!
教学感想:
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我觉得结构思路是明晰的,重在启发学生自我发现、教育。
而教学过程中,2名学生针对自己平日里缺乏责任心的表现,做了勇敢的自我剖析,达到了较好的自我发现式教育。
但同时我又发现:
责任心的教育是一个较大的课题,如何深入细致地开展下去,把责任心内化为学生对自我的要求,真正使其成为一个有强烈责任心的人,光靠一堂主题教育课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在以后的教育活动中,要把责任心的教育分类细化,继续深入开展,成为一个系列,把教育更落实到实处。
[成长案例]
家庭环境在学生潜能开发中的作用
政治组徐凤
研究对象:
姓名:
施敏宇性别:
女出生年月:
1987年4月12日
籍贯:
上海南汇身份:
南汇中学学生
背景介绍
施敏宇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成长过程中有父母一路陪伴,基本上没有遇到挫折。
在初升高时,又直升南中,高中的一年半学习中,各科成绩又位于年级前列,高一时被评为区“三好”学生。
从小学到高中,获奖48项,区、市级达21项,涉及语、数、理、化、艺术等各个领域。
其中征文类奖10项,显现她在语言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方面的突出表现。
她性格坚强、乐观,做事持之以恒。
在调查表中,她认为自己最大的优点是认真,做事坚持到底。
家庭环境与潜能开发
童年的经历:
施敏宇从出生到4岁,都由外婆和奶奶带大的。
“外婆一人经营一家馄饨面条店,忙的时候就叫顾客抱一抱我,我不到一岁就会说话”。
这样,她开始了用稚嫩的心灵和双眼观察、体验这个世界,这可能对她以后语言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大一点,来到奶奶家。
奶奶是个坚毅的人,爷爷死后,独自一人又是种田,又是供姑母读书,还要带我,即使病了,也从不喊苦。
”这段经历,给了她一种坚毅和忍耐的最初体验。
为她在学习生涯中,秉承祖辈优良传统,做事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奠定了基础。
稍微大一点,她开始与语言、文字的进一步接触。
“虽然最初的童年在田野间度过,但我在与书籍最简单表达——连环画中,学会善待人生、笑看人生。
”她谈到:
童年时的小人书,让她不断地在生活中获得体验。
尤其是4岁回到父母身边后,与父母有了更多的交流,文字、语言的表达更为流畅。
常常,每晚临睡前,妈妈总会或多或少讲述一些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
至今,依然喜欢那些故事。
在成长经历中,常做一些文字游戏,比如“成语接龙”,“乱编故事”等等,这段经历对她在语言智能上的发展不无关系。
同时幼时生活清贫,尤其是父母外出工作时,她独自一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夯实 树魂立根 弘扬 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