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欣赏训练题集锦.docx
- 文档编号:26432274
- 上传时间:2023-06-19
- 格式:DOCX
- 页数:41
- 大小:46.41KB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欣赏训练题集锦.docx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欣赏训练题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欣赏训练题集锦.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欣赏训练题集锦
2019-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词欣赏训练题集锦
一、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
“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2、结合本课以及你所学的历史和课外阅读,谈谈你个人对作者曹操的认识。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
为什么?
句子是:
为什么:
2、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了作者的情怀。
3、从诗中选取你最喜欢的两句诗,仔细品味,说说它好在哪里?
4、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
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
“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5、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6、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7、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三、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2、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
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
。
3、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3分)
5、本诗写了杭州西湖季节的景物,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6、对这首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对这首小令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2、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
3、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4、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为历代所传诵。
小令仅28字,写了十种景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
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
五、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对这首词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明月”、“清风”点染了夏夜美景,“惊鹊”以动衬静,表现出夏夜情趣。
B、“稻花香”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着力表现诗人陶醉在硕果累累的欢乐之中。
C、“七八个星”两句是说几颗明星闪烁在天边,点点疏雨洒落在山前,语言清新形象。
D、这首词形象地描绘了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反映了诗人面对丰收在望情景的喜悦之情。
八上古诗词欣赏试题
一、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的“阴”“阳”分别指、。
2、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岱宗夫如何”句,作者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岱宗夫”。
B、“造化钟神秀”句,意思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
“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C、“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
D、“会当凌绝顶”中,“会当”是唐人口语,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3、《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4、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个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
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二、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读上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3、表现在战事连绵中久盼亲人音讯不至的迫切心情的诗句是,
。
4、诗的前四句都通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小到大,由
到。
5、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6、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7、“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三、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
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
“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
(60左右字内)
3、诗中描写了被喻为“千古壮观”的塞外奇特风光的句子是“,
。
”
四、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3分)
2、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分)
3、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4、、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历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说说现在有什么含义?
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
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八下古诗词欣赏试题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3、对这首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4、请选出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
A、“二十三年”,指白居易因参加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的前后时间;“弃置”指被贬谪。
首联表达了诗人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闻笛赋”是指西晋的向秀为怀念自己的好友嵇康所作的《思旧赋》,“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
领联写贬谪归来后的感受,借用两个典故表达怀念旧友和人世桑沧之感。
C、颈联写诗人对未来的展望。
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说明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信心百倍,积极进取。
D、“听君”中的“君”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尾联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是和友人共勉。
5、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6、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7、1.诗中的乐天指的是,“见赠”中的“见”字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生活中还有相同解释的词语,试举两个、。
二、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 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
2、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
三、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颔联先后从个人和国家两方面抒写遭遇,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象鲜明,感情挚烈。
B、颈联巧用地名抒写自己忧虑不安的心情,显得生动、真切。
C、尾联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诗,表现出他的高尚节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使全诗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
D、全诗将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起来,表达了视死如归的决心和死得其所的意愿,反映了他崇高的以死报国的生死观。
2、“惶恐”和“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说说有哪两层含义?
3、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两句用了比喻,把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的柳絮,把浮沉的身世比作雨中的飘萍。
B、这两句是对偶,“山河破碎”与“身世浮沉”相对,“风飘絮”和“雨打萍”相对。
C、宋朝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的经历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D、这是文章的颈联,形象地反映了当时艰难危亡的形势。
4、写出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并举一个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四、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
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首词中表达出深沉哲理的句子是。
2、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阙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
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3、你还知道哪些和“月亮”“月光”有关的古诗词?
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的意义?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
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
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
请说出理由。
3、对本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如聚”,山峰走集于潼关之状;“如怒”河流奔涌之状。
潼关外临渭河,内有嵩山。
首句极言潼关地势险要,已寓兵家必争之意。
B、“望西都,意踌蹰”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可作者眼前只剩下一片凄凉。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作者通过怀古表现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与同情。
立意精辟,主题深刻,气势雄浑,感情深沉。
4、你是怎样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的?
六、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
2、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
要拥有心灵的字根表,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乐趣。
B、“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于作者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这土贳象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
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
4、古人往往以所喜爱的花来表明自己的志趣。
你觉得诗中的“采菊”与“真意”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3分)
5、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五言古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反映出作者厌恶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洁的人生追求。
B、第一、二句直接道出作者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生活的厌倦。
C、第三、四句自问自答,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自在、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
D、第五――八句将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作者完全陶醉在悠闲自得之中。
E、“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两句是全诗的总结,意即大自然有人生的真义,作者想说出来却不能说出。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改成“望”好不好?
为什么?
7、“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写出了日近黄昏、云入山山配飞鸟入林的景象。
请联系上下文,品析诗句的深层喻义。
(2分)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
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
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七、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2、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
3、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
谈谈你的看法。
4、联系全诗,解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并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5、诗中运用典故的句子是“,。
”
6、表达作者坚定的人生信念的句子是“,”
7、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这几句节奏急促,音调高亢,反复咏叹,反映了封建时代的仁人志士命运多舛,壮志难酬的共同心声。
B、全诗有两条线索,一是严酷的现实,一是崇高的理想,两条线索交替、冲突呈现出此起彼伏、飞腾跳跃的气势。
C、诗人面对美味佳肴,却无心享用的原因是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诗中的“停”、“投”、“拔”、“顾”这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这种心情。
D、诗歌表现了诗人济事不能、弃世不忍,只能乘船垂钓度日的落拓情怀。
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诗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景的?
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
2、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
请谈谈你的理解。
3、这首古诗运用了描写、叙事、抒情,请各找出一个例句。
4、发散性思考:
对“归来倚杖自叹息”这句话,你认为诗人叹息什么?
5、文中有“自经丧乱少睡眠”,这里的“丧乱”是指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咱们还学过哪首诗歌也是反映这个事件的?
6、写出诗歌的主旨句,并作简单赏析。
7、对着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草堂生活时写的。
B、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C、最后一段的几句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过上好日子的愿望。
D、最后一段的几句诗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崇高的理想。
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的本体喻体分析正确的是()
A、本体:
雪喻体:
春风B、本体:
春风喻体:
雪
C、本体:
雪喻体:
梨花C、本体:
梨花喻体:
雪
2、分析诗歌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A、“北风……飞雪”写边塞风狂雪早。
“卷”“折”从正面、侧面描写狂风怒号,遍地肃杀的景象。
B、“将军……难着”写天气的奇寒。
将军的手冻僵了连弓也拉不开,都护的铁甲也冷得不敢穿上。
C、“瀚海……里凝”两句转写野外雪景。
放眼雪原,冰雪覆盖,纵横交错,抬望天空,阴云密布。
“愁”“惨”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
D、“中军……羌笛”描写饯别的情景。
此句扣题,连举三种乐器,运用借代方式,写出送别宴上的热闹情景。
3、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一句诗“,。
”
十、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
既有
,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
2、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请你说说对三、四句诗的理解。
(2)从三、四句诗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此诗第一句写诗人离别的忧伤,其中直接表现离愁深重的词语是: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复习 古诗词 欣赏 训练 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