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一单元.docx
- 文档编号:26430742
- 上传时间:2023-06-19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35.59KB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一单元.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一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一单元.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一单元
关里小学课堂教师备课
课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
教
学
目
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做记号,初步掌握读书做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3、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
重难点
1、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和掌握读书做记号的方法。
2、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我
的
思
考
导学案设计:
达成任务:
课时
第一课时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
重难点
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复备栏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同学们,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有句名言: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则说:
“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
它对于人类之所以必需,在于它是滋补光明的养料。
”确实,一部好作品,就如同一本好的生活教科书,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和气质,教人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
书籍是人类文化和智慧的载体,是前人劳动成果的结晶。
知识就如浩瀚的海洋,一个人一生不可能把所有的书读完,更何况书也有好书和坏书之分,这就决定我们读书要有选择。
(板书课题:
读书要有选择)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选择我们所需要的书籍。
二、精讲点拨,凸显重点
1.了解选择图书的渠道。
(1) 过渡:
从哪儿可以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图书呢?
(2) 指导学生看第1页上面的图,说说这位同学在哪儿选择图书。
三、优化组织,引导探究
1,要读的书可以到书店购买或向同学借,也可以到图书馆(室)去借阅。
2、指导学生应如何选择图书。
(1)过渡:
应该如何选择图书呢?
我们来看第1页最上面的图,这位同学是根据什么选择图书的呢?
(2)教师讲述:
我们要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书,首先要确定是属于哪一类,然后在书架上按类查找。
(3)过渡:
确定好自己所需图书是哪一类后,又应该怎样在书架上查找我们自己所需要的书呢?
(4)教师出示一排用书夹夹好的书,从中轻轻抽出一本书,边讲边看
(5)指导学生观察书上第1页上面的圆形特写图。
找到自己需要的书以后,应该怎样拿书呢?
又应该怎样放回去?
为什么要这样拿书呢?
(6)指导学生观察第1页下面的图。
谁来说说图上这位同学在于什么?
(7)教师示范。
教师按刚才讲述的方法,示范从讲台上的一排书中选取一本书。
四、矫正反馈,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可的学习,我们懂得了读书要有选择和该如何选择图书,我们要逐步养成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的好习惯。
课时
第二课时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做记号,初步掌握读书做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
重难点
掌握读书做记号的方法。
教学过程
复备栏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上一课我们知道了如何选择图书,选后不认真读书那就失去了选择的意义。
该怎样读书才算认真呢?
1、姿势同书写:
“三个一”不能忘。
2、不同记号的意义探讨,允许保留意见。
生词、疑难?
妙词佳句。
。
。
。
。
重点句段**关键词句等。
3、补充自己所习惯的记号,交流意义。
二、精讲点拨,凸显重点
1、第一课上做记号,交流评选,表扬得法者(注意姿势)。
2、补充材料上自选一文,小组共做记号交流,评选合作小组。
3、小结:
读书该怎样做记号,要因文因人而异。
4、各自读16课,进一步理解要领、意义。
三、优化组织,引导探究
落笔要轻,保持整洁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张甫七录,善于摘抄
读书动墨,受益匪浅
课时
第三课时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
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复备栏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问:
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求我们怎么做?
板书:
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二、精讲点拨,凸显重点
1、回忆老师带大家观察南园一角的方法,结合第五页下图谈谈观察静物的方法。
(1)同桌讨论----男女生比赛----小结板书:
按一定顺序、要有重点、展开想象、勤于动笔。
(2)动静结合----象什么----当作活的----观察日记----填写表格。
2、实践运用。
(1)出盆景观察----默默构思----小组交流----代表发言----小结评优。
三、优化组织,引导探究
1、根据第四页上、中的图讨论方法。
2、交流(南北两组学生对抗)。
(1)活动:
按照进行顺序,重经过。
(2)人物:
注意神态、动作、语言,留心场面和善于抓住特点鲜明的人来观察。
(3)动物:
外形、动作、习性(注意动态时的生命力)。
3、互动探究实践分组。
(1)按照小队选择观察对象(如:
小小鱼缸引力大)-------汇报交流------小结评优。
四、总结
总结:
观察不但要细心,更要耐心、恒心才能从变化中发现乐趣,养成好习惯,练出好眼力。
板
书
设
计
如何选择图书
读书作记号
留心观察事物
1、按一定顺序
2、要有重点
3、展开想象、
4、勤于动笔
教
学
反
思
关里小学课堂教师备课
课题
1、老师,您好!
教
学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的含义。
3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句子的含义。
4理解教师事业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并掌握本课有关词语的含义。
我
的
思
考
导学案设计
达成任务:
课时
第一课时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教学
重难点
利用教师节这一契机,以筹备教师节庆祝活动为目的,让学生去搜集资料,调动已有知识和情感,加深对教师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热爱教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复备栏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1、启发谈话: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育,在教师节之际,您想对培养、教育过自己的老师说些什么?
2、板书课题:
1、老师,您好!
二、收集信息,自学质疑
1齐读课题
2就课题质疑,对老师发表感言
三、成果初探,交流展示
1、学生自学:
(1)借助课后拼音把课文读正确,看清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
(2)把生字词画出来多读几遍,尝试着理解,不懂的词可做上记号。
(3)标出小节号,想一想每一小节写了些什么。
2矫正反馈、自学情况
(1)学生认读生字词卡。
(2)分节读课文,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
四、精讲点拨,凸显重点
1
(1)借助课后拼音把课文读正确,看清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
(2)把生字词画出来多读几遍,尝试着理解,不懂的词可做上记号。
2、交流展示,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
学生认读。
(2)分节读课文,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
3、再读课文,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并提出不理解的词句。
五、优化组织,引导探究。
(1)课件出示句子:
①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材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②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苦。
③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
④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
(2)教师范读--学生再次跟着朗读。
六、矫正反馈,全课小结
1、讲解字形。
上下结构的字,上边分左右两部分,左边第三笔是横,第六笔是竖撇,右边的“月”略微小一些,下边的“土”下横长一些,托住上边。
2、学生描红、仿影。
3、再读课文,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并提出不理解的词句。
4、朗读长句。
①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材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②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苦。
③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
④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
课时
第二课时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2、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复备栏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1、抄写词语。
2、并用"情不自禁"、"每当…就…"造句。
二、收集信息,自学质疑
1、抄写词语。
2、并用"情不自禁"、"每当…就…"造句。
三、成果初探,交流展示
1、跟着老师提示背
2、学习小组互相练背。
3、个别展示背诵。
四、精讲点拨,凸显重点
1、引导学生理清诗歌线索。
2、学生自由练背。
3、指名背。
拓展阅读
《老师,我想对您说》、《苏珊的帽子》、《坐在最后一排》
五、优化组织,引导探究
小练笔:
《老师,我想对您说》
1、精讲点拨,读题明要求。
出示要求:
可以用各种形式,叙说自己想说的话。
2、导情入境:
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在我们和老师之间同样也发生了许多感人的事,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味那感人的一幕幕……跟亲爱的老师说说来自心底的话语。
3、在乐声中习作。
4、交流习作。
六、迁移应用,升华认知
小练笔:
《老师,我想对您说》
1互动探究、练习用各种形式,叙说自己想说的话。
2、小组交流讨论,矫正反馈
3、在乐声中习作。
4、交流习作。
作
业
设
计
1.体会本课的佳词美句,并完成填空。
这节诗中诗人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描绘和赞美了________的美好和神圣,其中“春蚕”喻指________,“理想的丝线”喻指________,“茁壮的新苗”喻指________。
2.按课文内容将诗句补充完整,再根据你的理解空。
用( )和( )把人才塑造,让( )和( )在心灵闪耀。
啊,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
笔尖飞舞,那是( )悄悄地编织( );笑语盈盈,那是( )轻轻地撒向( )。
诗句中把教师比作________和_______,把学生比作_____________,“春晖”、“朝霞”指________________。
3.读句子,再回答。
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板
书
设
计
老师,您好
凝聚心血
美好事业
蕴含幸福
教
学
反
思
关里小学课堂教师备课
课题
2、但愿人长久
教
学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5、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
重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我
的
思
考
导学案设计:
达成任务:
课时
第一课时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
重难点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复备栏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1课件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水调歌头>>全篇。
2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
(板书:
6但愿人长久)
二初读课文质疑交流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 师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课件出示)
品尝玩耍埋怨睡觉吟诵悲欢离合屈指算来
观赏但愿宽慰眼睁睁隐藏阴晴圆缺躺在床上
(2)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埋怨皓月吟诵等
三优化组织引导探究
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
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四成果初探交流展示
1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参加班级比赛
2师生选好参赛人员和评委,准备比赛
3比赛正式开始,师和评委打分
4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关配乐朗诵诗
课时
第二课时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
重难点
1、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过程
复备栏
一复习
1指名背诵<<水调歌头>>
2学生齐背<<水调歌头>>
二精讲点拨凸显重点
1观察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
师:
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
(生: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师:
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
(师板书)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1-4小节的朗读与理解。
(a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b突出第3小节朗读的欢迎与第4小节朗读的忧愁c理解第四小节的后的省略号表示心里还有许多对月亮埋怨的话)
师板书:
心绪不宁
师总结:
晴朗的夜空万里无云,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着窗外不时传来家庭中亲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欢笑声。
可这一切都不属于苏轼,反而更增添他思念分别已久、独居远方的弟弟,他为心里不禁埋怨起来: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
师板书:
埋怨
2细读5、6小节,理解苏轼心情的转变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出示句子:
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师:
“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
(联系上下文理解)
师:
“宽慰”是什么意思?
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师板书:
宽慰
(3)师生一起背诵<<水调歌头>>
(4)再读第5自然段
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
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
并进行朗读。
(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
三迁移运用升华认知
1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时候变得这么()、这么();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儿()一样,他祝愿()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也能共同拥有()!
2引导学生逐段理清叙述的顺序,练习背诵。
作
业
设
计
1背诵第4~6自然段
2抄写书后词语三遍
3收集写月亮的古诗
板
书
设
计
心绪不宁
埋怨 } 通情达理
但愿人长久转念
宽慰 }
教
学
反
思
关里小学课堂教师备课
课题
3、古诗两首
教
学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5、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
重难点
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
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我
的
思
考
导学案设计:
达成任务:
课时
第一课时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
重难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过程
复备栏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1、导入: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
望洞庭
2、指名说了解的刘禹锡和洞庭湖。
二、收集信息,自学质疑
1、诗歌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2、”湖光山色“为什么会”两相和“?
3、文中的饿”镜“、”白银盘“、”青螺“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
三、成果初探,交流展示
1、学生自学:
课件出示
(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
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2矫正反馈、自学情况
(1)学生认读生字词卡。
(2)读课文,要有节奏感
(3)、小组竞赛形式朗读古诗,指导评价。
四、精讲点拨,凸显重点
1、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相:
相互和:
和谐镜:
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镜未磨:
未被磨拭过的铜镜遥望:
远望)
重点研讨“镜未磨”:
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引导学生想象:
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2、多媒体播放,生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解说。
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师演示:
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
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
质疑:
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
“一青螺”又指什么?
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
(古诗大意:
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
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
五、优化组织,引导探究。
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
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生:
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
生:
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
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生:
……
六、矫正反馈,全课小结
1、讲解字形。
2、学生描红、仿影。
3、再读课文,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并提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结:
:
七、迁移应用,升华认知
多样作业,表现美。
1、写一写:
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2、画一画:
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
3、找一找:
收集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交流。
(注: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学生的兴趣是有差异的。
传统的单一的作业难以迎合所有学生的口胃,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
课时
第二课时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峨眉山月歌》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
重难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峨眉山月歌》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过程
复备栏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1、了解诗人。
板书“唐·李白”之后,让学生谈谈对李白的了解。
2、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李白年轻时候离开家乡时写的一首诗:
《峨嵋山月歌》。
读题,理解题意。
歌是歌咏的意思,诗人歌咏什么呢?
《望洞庭》和《峨嵋山月歌》这两首诗都是描写月夜秋景的,请同学们找一找,这两首诗有那些地方是相同的呢?
(秋月山水)这些字给你什么感觉?
(宁静和谐)
二、收集信息,自学质疑
1、诗歌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2、两首诗皆有山有水,景色优美,你能体会出诗的意境吗?
三、成果初探,交流展示
1、学生自学:
课件出示生字
(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2矫正反馈、自学情况
(1)学生认读生字词卡。
(2)读课文,要有节奏感
(3)、小组竞赛形式朗读古诗,指导评价。
四、精讲点拨,凸显重点
1、题目叫作“峨嵋山月歌”,诗中哪几句是写了峨嵋山月?
2、理解一、二句。
请大家运用已经掌握的读书做记号的方法,一边轻声朗读一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看谁读懂的多。
(1)这句诗你能读懂吗,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你们能够告诉我这‘半轮’指的是什么吗?
”
我们平常都说一轮明月,这里为何说是半轮呢?
我们一起去看看插图找找答案吧。
谁看了之后能来说一说。
”
(2)理解“秋”。
从意思上讲,应该是半轮月,怎么是半轮秋?
(这是倒置)
(3)“影入平羌”是什么影?
“江水流”有哪些东西在江中流动了?
(4)站在船头望着空中那半轮明月,初次离开家乡的李白会想些什么呢?
年轻的李白第一次离开家乡,乘舟驶向对他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
尽管他是一个七尺男儿,当他面对这多情的月亮时,他情不自禁地想念他的家乡、朋友,谁来读一下。
(5)练习朗读。
。
3、理解三、四句
(1)“作者是从哪里出发到哪里去呢?
(2)“那作者是怎么到渝州去的呢?
”你们怎么知道的呢?
(3)他坐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小学语文 四年级 第一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