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言语行为理论与戏剧人物话语关于的多层次内涵关于阿尔比《动物园的故事》的话语分析.docx
- 文档编号:26428307
- 上传时间:2023-06-19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19.87KB
浅谈言语行为理论与戏剧人物话语关于的多层次内涵关于阿尔比《动物园的故事》的话语分析.docx
《浅谈言语行为理论与戏剧人物话语关于的多层次内涵关于阿尔比《动物园的故事》的话语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言语行为理论与戏剧人物话语关于的多层次内涵关于阿尔比《动物园的故事》的话语分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言语行为理论与戏剧人物话语关于的多层次内涵关于阿尔比《动物园的故事》的话语分析
浅谈言语行为理论与戏剧人物话语关于的多层次内涵——关于阿尔比《动物园的故事》的话语分析
论文摘要: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核心理论之一,该理论被用于对美国戏剧家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进行话语分析。
人物的对话与独自是剧本的主要构成成份,作者用简短但寓意深刻的言语行为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运用言语行为理论的文本阐释更清晰地展现了戏剧话语的多层次内涵,表面上看似荒诞的话语里,作者表达的是他对无情现实的严肃思考。
论文关键词:
戏剧;人物;对话;言语行为
1阿尔比与《动物园的故事》
言语行为理论虽自其诞生起就不断遭受各种质疑和批评,但给语言交际研究带来的全新视角是毋庸置疑的,语言学家、哲学家和其它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从未间断过对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拓展.言语行为理论是否可以用于戏剧会话的阐释呢?
J·Moeschler在《言语行为与会话》一文中谈到言语行为理论不是阐释理论,而是意义理论。
Scheglof和Levinson也曾对言语行为理论作为会话分析的方法提过质疑。
运用语用理论阐释戏剧作品的国内研究主要运用语用模糊、话轮、话语角色类型、会话含义、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和言语行为理论(俞东明、左进2004,李华东、俞东明2001,俞东明1996,王虹2006,封宗信2002)。
而J·H·Miller在他的《文学中的言语行为》中详尽阐述了言语行为理论和文学的关系,他认为所有的话语在某种意义上都是行为“青语行为理论质疑的是语言只具备描写功能的观点,所主张的是语言的重要功能是以言行事,而戏剧恰恰是以言行事的最好例证。
戏剧人物的‘所为’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所说’表现出来的,语言不是外在于戏剧表演和戏剧行动的因素,而是戏剧的构成因素。
”言语行为理论用于阐释戏剧对话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非常合适的。
申丹在她的一篇运用系统功能的及物性系统阐述文学作品的论文中指出:
“就文学文体学而言,关键不在于语言学模式是否新颖,而在于语言学模式是否有助于说明问题。
”本文运用言语行为理论解读阿尔比成名作《动物园的故事》,发现言语行为理论对于戏剧对话意义的解读具有可操作性强、挖掘隐含意义深刻、视角独特等优势。
《动物园的故事》是美国荒诞派戏剧家阿尔比(E·Albee)的首部剧作,1960年首次在纽约上演后,阿尔比在戏剧界声誉鹊起。
该剧可以说是美国荒诞剧的开始。
荒诞剧表现手法和内容初看荒诞不羁,但剧作家所表达主题却是严肃的,对现实中某些问题的深刻批评,是剧作家对人性和社会的认真思考。
荒诞派剧作家宣称:
虚构的真实比日常现实更深刻,更富有意义。
在剧作家看来,世界是荒诞的、不可理喻的,生活也是荒诞的、毫无意义的,而人与人之间则十分隔膜、难以沟通。
荒诞艺术与其它许多艺术主张不同,它不是一种歌颂性的艺术,而是一种具有彻底的否定精神和强烈的精神的批判性艺术。
它不是简单肤浅地针砭时代的某些弊病,而是在大彻大悟的基础上,以复杂、荒诞的艺术形式从根本上对现实的西方文明价值体系进行否定和批判。
该剧中的故事发生在中央公园某夏天,剧中仅有两个角色和两张凳子,流浪汉杰利“迫使”中上阶层的版公司经理彼得和自己好好交谈后,在彼得无心的协助下杀死自己。
剧始,杰利走上舞台,彼得正安详地抽着烟斗看着书;杰利一再试图和彼得交谈。
彼得显然不愿杰利打扰他午后休息,勉强礼貌作答,根本不愿交谈。
阿尔比通过杰利的台词点明该剧的主题,杰利对彼得说:
“我跟人说话不多,只说:
给我来杯啤酒,厕所在哪里,公司招聘什么时候开始……之类的话。
……可是偶尔我也想和某个人谈谈,好好地谈一谈。
”日常的琐碎交谈不会触及人类心灵深处的那些危险范畴。
杰利坚持描述了自己与房东的狗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个关系他看到了自己的悲剧,整个人类的悲剧。
而对彼得来说,这似乎只是一次扰乱人心的谈话彼得初始不理解,其实杰利是需要别人来分享他的体验或理解他的经历。
而现实是大多数现代人无法、也不愿相互沟通。
最后,杰利故意激怒彼得,强塞一把刀给他,在彼得毫无防备之时,杰利自己扑了上去。
2言语行为理论对戏剧人物话语的阐释
2.1戏剧人物运用言外行为实现了其交际意图
剧的开头,舞台上,彼得坐在凳子上看书,杰利走了上来。
杰利:
我去了动物园。
(彼得没留意)我说,我去了动物园。
先生,我去了动物园!
彼得:
唔?
……什么?
……对不起,你在和我说话吗?
杰利:
我去了动物园,然后,我一直走到了这里。
我一直在向北走吗?
彼得:
(迷惑地)北?
啊?
……我……我想是吧。
让我看看。
话语过程中说话人意义往往不同于句子意义。
杰利因对生活的绝望,和彼得交谈前可能已打定主意把心中郁结的话找个人一吐为快后了结自己的生命。
见到独自坐在公园凳子上的彼得,希望和他谈,见彼得不以为意,更是加重语气。
杰利为达到他的目的——和彼得交谈,他说“我去了动物园”,其字面意义,即言内行为是:
杰利说了他去动物园的事,但这并非杰利的交际目的;杰利要实现的是他的言外行为,需要彼得和他交谈。
三种言语行为中,语用研究最感兴趣的是言外行为,因为它同说话人的意图一致。
说话人如何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图,听话人又如何正确理解说话人的意图,这是语言交际的中心问题。
杰利的意图与言外行为一致,他重复“我去了动物园”这样一句可以说有点莫名其妙的话表达他希望交谈的意图。
语用学认为,任何一句话在一定语境中必定实施了一定的言语行为。
杰利虽然说了一句无关联的话,但因当时的语境是舞台上只有他和彼得两个人,他的言语对象一定是彼得,彼得只能答腔,杰利从而实现了他的言外之力,达到了他的交际意图。
2.2戏剧人物运用间接言语行为实现作者要表现的深层主题意义
舍尔的首要言外行为体现了说话人的真正意图,次要言外行为是说话人为了实施首要言外行为所实施的另一言外行为,次要言外行为与句子的字面意义相吻合,首要言外行为却不仅仅是字面上的:
杰利剧中用很长的篇幅诉说了他和房东的狗的故事。
杰利:
……我见到那只狗的第一分钟,我就开始担心。
……我的意思是:
动物对我很冷漠……像人一样(他微微笑了笑)……大多数时候。
但这只狗不冷漠。
从一开始它就对我咆哮,然后追我,咬我的腿……于是我决定杀死这只狗。
(彼得抬起一只手抗议)哦,彼得,别紧张;我没有成功。
……(在杰利毒杀那只狗之后,狗大病一场)我得告诉你我希望狗活下去,那样我就可以看看我们之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新关系。
(狗好了之后)我看着它;它看着我我想我们就那样互相看着,很久。
但在那二十秒或两小时我们彼此看着对方的脸,我们接触了。
现在,我想要的发生了:
我现在爱那只狗,我也要它爱我。
我试过爱它,试过杀它,但都未成功。
我希望……我真的不知道为何我期待那狗明白……我希望那狗能明白。
(彼得似乎被催眠了)……我们都以一种悲哀与怀疑交织起来的心情看待对方,然后就相互假装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我们相安无事地侧身而过,我们有一种默契……狗和我达到了一种妥协;更像是一桩交易,真的。
我们既不爱对方,也不伤害对方,因为我们并不试图相互接触。
”彼得因为杰利的话已触及他的内心,大喊,“我不想再听下去了”。
杰利和狗的默契正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写照。
这段台词的首要言外行为是要表达杰利对人与人之间冷漠关系的绝望,导致他失去了生的欲望,而这一言外行为却是通过实施另一言外行为实现的。
杰利在对彼得说话,其言内行为是描述一个人与狗之间从不友好、敌视,到最后一番较量后彼此理解,达成妥协的过程。
次要言外行为是为了说明剧的主题:
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
一般来说,现代人在相处时都保持一种戒备的心理,先是用冷漠来伪装和保护自己;如果有了敌对的关系,那就要置对方于死地而后生;一番较量和搏杀之后,如果不能消灭彼此,那么就妥协,相安无事,争取相互理解。
观众与读者只有认识到杰利的这段叙述的首要言外行为,才能感受到荒诞剧作家创作的动机和要表现的主题。
2.3“请求”言语行为的实现规则与人物的心理刻画
舍尔以“许诺”这一言语行为为例,明确了实施这一行为所需要满足的条件,并根据这些条件制定了必须遵守的规则。
“当说话人想通过说话来实施‘请求’这一行为时,他应该遵守一下这四条规则:
①命题内容规则:
说话人言及一个听话人将要做的动作;②准备规则:
a)说话人相信听话人有能力做这一动作;b)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都不认为这一动作是听话人通常所要做的;③诚意规则:
说话人真心想要听话人去做这一动作;④根本规则:
说话人设法使听话人去做这一动作。
彼得:
(看表)啊,也许你不打算离开,但我必须得马上回家了。
杰利:
哦,别;再待会儿。
彼得:
你看,我真的得回家。
杰利:
(用手指在彼得的肋骨处挠痒)哦,别走。
彼得:
(他很痒;当杰利继续挠他痒时,他的声音变得怪怪的)别,我……噢噢噢!
别再继续了,停,停,噢,别,别。
杰利:
哦,求你啦。
彼得可以说是在杰利的“强迫”下听杰利的诉说,诉说他的“动物同”,诉说他的公寓、他的女房东,特别是他和狗的故事。
起初是被迫听,后来不知不觉中在这种真正的人与人之间深层次的交流之后,彼得实际已不讨厌杰利、不怪杰利打扰了他惯常的阅读,因为彼得内心也需要这样的交流。
但毕竟生活要继续,看表知道是回到原生活轨道的时间了,他礼貌地对杰利说他得回家了。
对人与人之间冷漠关系已绝望的杰利准备结束自己毫无意义的生命,彼得是他最后的倾诉对象,他不顾面子、不管礼貌与否、不在乎对方意愿强行交流。
最后的交流对象要离开,也就意味着是他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刻。
他本能地感到恐慌、胆怯,他恳求彼得别离开就像要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
从“请求”言语行为的命题内容规则看,杰利是在言及彼得将要做的动作,即不离开;从准备规则看,杰利相信彼得有能力做这一动作,也就是再陪杰利多待会儿;而杰利和彼得都清楚彼得是该回家的,彼得不可能为一个陌生人留下,而不顾在家等他回去吃饭的妻子和女儿;从诚意规则看,杰利是发自内心想要彼得留下;从根本规则看,杰利设法,事实上是在苦苦哀求彼得留下。
从“请求”的实现规则细读杰利请求彼得留下多待会儿的这一言语行为,我们看到杰利内心的挣扎,他明知道彼得得离开,但他哀求彼得“别走”、“再待会儿”、“求你了”。
这一言语行为分析更深层地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人物心理刻画的细腻。
3结语
埃莱娜·西苏认为:
对于以写作为生的人而言,戏剧是最神奇的领域,它实际上是对他人的愿望、对所有他人的愿望的直接现场。
剧中总有一些戏剧角色使用间接言语的突出的动机。
戏剧对话表达的含义往往超越人物所说的字面意义。
剧作家运用语言丰富的表现性,通过人物对话传递暗含意义,超越剧中人物所说的对话的字面意义。
阿尔比曾说:
“我认为,作为一个真正的当代剧派——荒诞派戏剧,敢于面对人类的真实现状;至于那些所谓的现实主义戏剧,一味迎合公众自我恭维和自我安慰的需要,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关我们自己的虚假图景的戏剧,除了偶尔出现的十分可爱的例外,才是地地道道的荒诞派戏剧呢。
”阿尔比坚信自己的作品是现实主义的。
阿尔比运用语言,特别是各种言语行为,塑造剧中人物,刻画人物内心的苦痛和挣扎。
戏剧人物的言外行为的阐释揭示了剧中人物话语的多层次内涵;间接言语行为分析使其悲剧的结尾没有突兀感;言语行为的实现规则暴露细腻的人物内心世界,戏剧人物也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可信度。
戏剧通过人物话语发挥了艺术表现现实、更超越现实的张力;层层言语行为的剖析是荒诞剧情表层下严肃的现实主义主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动物园的故事 浅谈 言语 行为 理论 戏剧 人物 话语 关于 多层次 内涵 动物园 故事 分析